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我是阿斗-第2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左右两侧战场上的情况也类似,区别是这两边的战场蜀军少了**这个大杀器,但是又各多了一艘超级战舰。超级战舰一轮发射就有四十多个炮弹飞上天空,看上去也是相当可怕的。
东吴水军长期和这两艘超级战舰作战、周旋,早就知道它们的可怕之处,现在直面它们,士气先是去了三分。等到双方舰队距离靠近,蜀军其他舰船开始发射各型“愤怒的小鸟”后,东吴军的士气彻底降到了冰点。
一艘超级战舰就能将他们轰得鸡飞狗跳,现在有无数艘这样的战舰,这场仗还怎么打?他们误会了那些发射“愤怒的小鸟”的舰船,以为它们和超级战舰一样,都是满身火~炮的战争怪兽,完全不知道那些都只是山寨版的水货。
他们的无知加速了他们的溃败。这场大战足足打了一个时辰,加上刚才艨艟斗舰的战斗,整场仗打了三个小时。在古代战争来说,尤其是水战,这样的时间算是很快的了。
各位没看那些章回小说描述的古代战争,动不动就是酣战整日,由清晨打到日落吗?而且通常中间还没有吃饭拉~屎拉尿的叙述,好像古代人个个都是能不吃不喝不眠不休的铁人一样。
蜀军借助火器强大的破坏力,使得这本该是一场旷日持久的两军大决战,变成了一场速战速决的一面倒屠杀。火~枪、火~炮由于铸造困难,产量很少,基本上被刘厚的ho
g军垄断,不过关公没有受刘厚固有思维的影响,利用产量很大的火~药,创造条件打赢了这一战。
这一战意义重大,蜀军以少胜多,打破了东吴水军天下无敌的神话。特别是火烧赤壁之后,东吴水军不可一世,东吴从朝堂到民间都普遍认为,东吴的水军是不可战胜的,只要有水军在,东吴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只要有水军在,加上有长江天险,云梦泽的浩瀚,东吴就不怕被灭国。所以这些年来,东吴也是将军队的建设重点放在水军身上。经过这么多年的大力发展,东吴水军比赤壁之战时,几乎强了一倍,全国有两千都艘舰船,这使得东吴上下信心更足。
以当初的水军力量,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都奈何不了东吴,现在东吴水军那么强大,还用怕谁?
可是这场战争彻底粉碎了东吴人的美梦,司马懿一条计策就将东吴水军调走了一半,关公只用了三分之一的人和船,就彻底摧毁了剩余的东吴水军主力。从此,东吴水军这堵水上长城将不复存在,东吴人最后的疯狂使他们丢弃了他们最后的凭借。
………………………………
第二百六十七章 孙权发病
第二百六十七章孙权发病
“噗。。。。。。”孙权嘴里喷出一蓬血雾,身子缓缓地倒了下去。“大王,大王。。。。。。”满朝文武和身旁的内侍、宫女被吓得大声呼喊,像无头苍蝇般在殿中乱窜。
就在刚才,丞相孙邵给孙权汇报了油江口水军大败的战报,本就身体虚弱的孙权被打击得当堂就吐血昏迷过去。现在的孙权虽然正值壮年,但是身体却是极端衰弱。只见他面色咣白,容颜憔悴,四肢躯干都极度消瘦,一副皮包骨没有一点肉的样子,偏偏肚子却鼓~胀如怀胎十月的孕妇。
孙权遍请吴中名医都束手无策,这些名医倒认得这是什么病,他们都知道这是“水蛊”之症,是“由水毒气结聚于内,令腹渐大……名水蛊也。”病名、病因他们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可就是不知道怎么治。
孙权的病正是血吸虫病,是当初刘厚命“中情局”的人,偷偷在他野泳的水池中放了无数带有血吸虫幼虫的钉螺,致其被传染上的,是刘厚发动的第一场生化战争的战果。这种病凭着三国时代的医学水平,能治好就有鬼了。
即使在两千年之后,中医也没有找到能根治血吸虫的办法,更何况是在中医的理论体系还没完全确立的三国时代。孙权不但请遍了东吴的名医,后来甚至连张仲景也请去了。医生是没有国界的,何况张仲景本来就在巴陵一带试验治疗这种瘟疫。
孙权闻听这个消息后,本来绝望的心又重新生出了希望,派了人带了重礼千里迢迢赶到巴陵请张仲景去给他看病。刘厚是知道血吸虫病没那么好治的,因此,他知道了此事后,也没阻止张仲景去看病。
果不其然,张仲景看了孙权的病后,也表示药石无效,只是开了一些清热化湿、杀虫驱虫的方药后,就返回巴陵继续做研究了。这些药当然无法根治孙权的病,只能改善一下症状而已。
孙权倒也还算理智,知道并不是张仲景不肯出力,而是这病的确是这个时代的绝症,于是不但放了张仲景离开,还资助了一大笔研究经费给他,希望他能早日研究出治疗这种病的方法。
这个时候孙权的血吸虫病已经到了晚期,身体本来衰弱到几乎不能视事的程度,最近因为和蜀军交战,不得不强撑着病体处理一下重要的朝政。没想到今天听到水军几乎全军覆没的噩耗,心情激动之下,热血上涌,终于呕血昏迷。
用专业术语来说,这正是晚期血吸虫病特征性~病变。由于窦前静脉的广泛阻塞,导致门静脉高压,出现肝、脾肿大,侧支循环,腹壁、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情绪激动之下,曲张的食管及胃底静脉破裂,导致上消化道出~血。
孙权这一呕血,东吴朝廷当堂就乱了套,前方大军刚战败,国家正是多事之秋,甚至可以说是东吴已经处于生死存亡之际,偏偏这个时候,东吴的主心骨病倒了,东吴朝堂登时处于群龙无首状态。
太医立刻给孙权急救,又是针灸又是灌药,孙权这么重的病,竟然被这些“国手圣医”硬生生地从鬼门关拉了回来。说起来还要感谢华佗,华佗虽然远在蜀国,但是他这些年在刘厚的大力支持下,研制了不少成药。
尤其是得到田七后,他配制的外伤、止血之类的成药更是效果一流。刚才那些太医给孙权喂服的药粉正是华佗研制的一种止血粉。这种止血粉和蜀国~军队用的行军散很相似,不过配方经过改良,更适合内出~血使用。
像这样的药物在蜀国普通药房都能买到,属于“工业部”的产品之一,这些产品的利润最后都会成为ho
g军的军费。东吴太医们是知道这种“水蛊”之症到了最后很容易呕血,也知道华佗这种药粉对于内出~血有一定的效果,于是预先使人到蜀国购买了这种药粉,以备不时之需。
现在果然就用上了,而且这种药粉果然很厉害,在这种必死的情况下,竟然真的可以暂时吊住孙权一命。要知道这种食管及胃底静脉破裂即使在两千年后,如果救治不及时,也不一定能救得活。
不过虽然孙权暂时没有咽气,可是人依然是昏迷的,其实他现在和死了也差不多了,不过是暂时还有口气而已,谁也不知道,这口气什么时候就咽下去出不来了。
孙权的病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这么长的时间,想保密也保不住,所以,对于朝堂中的大臣来说,大王的病并不是什么秘密。
他们更是知道这种病是绝症,既然国君患了绝症,那么选择继承人就是一个很迫切的需要了。自古以来都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说法,换一个皇帝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这其中会涉及到很多人和事。
新皇帝上任后,很多人会得到重用,同样也有很多人会被贬斥,因为他们要让出位来给那些从龙的新贵。这就涉及到利益重新分配问题,有利益就有争斗,所以但凡改朝换代,必然有一番动荡。
如果是连朝代都改了,整个社会都会动荡,如果朝代没有改,紧紧是换个皇帝,那也不可避免会引起朝堂的大地震。
幸好现在孙权只有三个王子,大王子孙登16岁,二王子孙虑12岁,三王子孙和才一岁。这种情况下,王位没有多大争议,自然是要传给大王子孙登的。
如果孙权再晚死几年,等下面几个王子都长大成年,那恐怕朝堂就更乱了,因为那时候肯定会有狗血宫廷夺嫡戏看,后宫还会有宫斗戏,群臣也就会面临一个站位问题。
即使这样,东吴朝廷仍然乱成一锅粥,群臣人心惶惶,颇有大厦将倾的意味。群臣一边手忙脚乱地给孙权筹备后事,一边要做好扶助孙登继承王位的准备,同时还要商议如何应对眼前的局势。
眼前的局势可谓大大的不妙,蜀军分成四路军攻入东吴,虽然有三路已经被抵挡住,但是最后的一路是由关公亲自领军的,关公对东吴人的仇恨是众所周知的,谁要当年东吴人趁人家北伐时阴了人家一回呢?现在有机会报仇,关公怎么会客气?
如果这路大军无法遏制得住,东吴灭亡指日可待。群臣商量了半天也没商量出什么好办法来,尚书令顾雍建议急招陆逊回朝商讨对策,毕竟他是大都督,最懂兵事,这个时候就应该找他这种专业人士来商量一下。
………………………………
第二百六十八章 张顾论战
第二百六十八章张顾论战
谁知听了顾雍的话,太尉张昭却出来唱反调,他认为这次丧师辱国,陆逊难辞其咎,本应将他锁拿归案,只因现在前线战事正酣,不宜阵前易将才暂时不降罪给他,让他继续在部队里待罪立功。
张昭认为陆逊是个准罪人,现在是决定国家生死命运的朝议,不应该向这个准罪人问计,况且陆逊屡战屡败,也充分证明了他的无能。
有了分歧就有争论,于是,东吴朝堂就应不应该召陆逊回来问计之事争论了一整天,而且浪费了一天时间也没争论出个所以然来。
后面的几天,朝堂中就各种各样的问题展开争论,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东吴今后何去何从。张昭提出投降蜀汉,反正汉朝本来就是天下正统,归附汉朝完成天下一统并不是什么坏事。
如果站在历史的角度,站在国家民族的角度,张昭这番言论不但没有错,还很“高义”,很有“顾大局,识大体”的觉悟。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减少百姓的战祸,为汉民族保存更多的元气做出了贡献。
但是站在当时的情况,站在东吴的立场和孙氏的利益来看,他就是个十足的投降派、卖国贼了。张昭提出投降的观点一点也不奇怪,当年赤壁之战时,张昭也是主张投降曹操的,他本来就是个老牌的投降派。显然,这个时候,他的老~毛病又犯了。
顾雍当然不赞成他的主意,连忙出言反对:“张太尉此言差矣,想我吴国历经三代,无数仁人志士为之抛头颅洒热血方有如今局面,怎么能说降就降。大王刚病重,你不思如何扶持世子登位,不思如何退敌保江山,却一味主张投降,不是卖国贼是什么?”
顾雍越说越气愤,到了后面有点激动了,说的话也变得难听起来。张昭被他一口一句“卖国贼”气得吹胡子瞪眼睛,指着他激动得花白的胡子都抖动了起来,半天说不出一个字。好不容易缓过气来,开口道:
“竖子,看不清形势的蠢货,目今蜀国大军横扫天下,所向披靡,而我军越打越少,未尝一胜,这样的局面还能维持多久?即使不降,难道人家就不会来取吗?你觉得蜀国大军一到,剩下这点残兵败将能挡得住蜀国的虎狼之师吗?”
“哼!蜀军再强又怎么样?它再强有当年曹操百万雄师强吗?曹操百万雄师尚且败于我军之手,赤壁一战,我军以少击多,百万曹军灰飞烟灭,难道你忘了吗?当年你可也是一味叫嚣着要降曹的,如今怎么样?曹军在哪里?”顾雍道。
“今时不同往日,当年曹军虽然声势浩大,可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乃非正义之师也。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我东吴与刘豫州却是精诚合作,两方士兵皆士气高涨,加上周都督运筹帷幄,巧妙设计,这才有了那场大胜。
现如今天下形势却是倒转过来,蜀汉秉承汉室正统地位,小皇帝刘禅打着光复汉室,拯救万民的旗号,倒也骗得不少人跟着他走。而我东吴,一直是臣子之国,今天王师来征,国民离心离德,我们拿什么去抵抗?
再说了,现在的蜀军人数虽少,战斗力却比当年曹军更厉害。请问这几年我军屡次与蜀军作战,可有过胜绩?如今蜀我两国~军力对比,比当年曹军与我国~军力对比更悬殊。请问如果蜀军大举进犯,如何抵挡?谁能领兵去抵挡?你吗?你吗?”
张昭指着顾雍,连问了两个“你吗?”顾雍羞愧地低下了头,他虽然在会稽当代理太守时,也曾带兵讨除寇贼,但他始终是个文人,对于武事并不算很熟悉。让他去讨~伐几个山贼没问题,但是像这种国战级别的战争,恐怕他还没去就已经脚软了。
再细想一下,朝中竟然已经没人可以带兵出战了,东吴的名将,最有名的就是周瑜了,可惜周瑜死得早,而他的接任者却是一蟹不如一蟹。鲁肃为人正直过头,却不善权谋,这样的人你叫他去练兵没问题,守成也勉强可以。
但是真正的大战他根本不能胜任,所谓兵者诡道也,正直过头不懂变通的人去带兵打仗肯定会凶多吉少,给人算计得骨头渣子都不剩。
当然如果他的大军比敌人的强很多很多,双方实力悬殊到任何阴谋诡计都无法弥补,这时候就可以用煌煌之师平推过去,根本不用讲什么兵法,根本不用施什么诡计就可以堂堂正正地打败敌人。
鲁肃的接任者吕蒙倒是有点城府,可是毕竟不是周瑜、诸葛亮、司马懿那种惊才绝艳之辈。况且吕蒙自幼家贫,依靠姐夫生活,没有机会读书,以至于学识浅薄,见识不广。后来在孙权的劝导之下才开始发奋学习。
虽然他很努力,收获也很大,但是他毕竟已经成年,错过了最佳的学习时机,他再勤奋学到的东西也很有限。所以他始终也难成为一流的名将。
当然,原来历史上,他因为“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城,致使关公北伐失败的事件,成为天下闻名的人物,虽然计策其实是陆逊出的,不过他始终是执行者,所以功劳还是归在他身上的。但是在这个时空,他不但偷袭荆州失败,还被刘厚给骂死,徒留笑柄而已。
到了陆逊接任大都督,本来以陆逊之才的确可以媲美周瑜。陆逊不但在“白衣渡江”事件出谋划策,还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打败了刘备的八十万大军,可谓大放异彩。
但是,在这个时空,他率兵和刘厚三番五次交战均以惨败告终。东吴朝堂以及东吴军中上下均已经对他失去了信心。所谓的信心与信任,是建立在一次次的胜利前提下的,如果老打败仗,任你说得天花龙凤也没有人再信你,因为事实胜于雄辩。
环顾东吴朝堂上下,老将们老的老,死的死,小一辈们都还没长成,还不能担当重任,东吴竟然和曹魏一样,面临着人才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唯一会打仗的陆逊也被打得没了脾气,这个时候,还有谁能带兵抵御蜀国大军?
而且更严重的问题是,就算有名将,现在也没有士兵给他带了。现在东吴国内国力空虚,这个空虚不仅指财物粮秣方面,也包括兵力方面。连番大战下来,东吴的兵力几乎给刘厚的ho
g军打光了,之前去攻打荆州的那二十万水军几乎已经是东吴最后的兵力了,这种时候,让东吴朝廷还能从哪里抽调兵马过来打仗?
………………………………
第二百六十九章 铁锁横江
第二百六十九章铁锁横江
张昭和顾雍各抒己见,争论了半天也没争论出个所以然来。缺乏了一个强而有威信的人作为裁判,这样的争论永远也得不出结果。可惜,一言九鼎能做裁判的孙权已经起不来了,而且可能是永远也起不来。
本来,像周瑜这样的强势大都督也是可以说得上话的,勉强也能做这个裁判。可惜周瑜之后东吴再没有大都督。这句话的意思不是指没了这个官职,而是在人们心目中,除了周瑜,谁也没有资格做东吴的大都督。
陆逊本来是够资格的,可惜被毁人不倦的刘厚将他彻底打落凡尘,毁得不能再毁了。更何况,他并不在场。陆逊现在在夏口水军大营中正焦头烂额的,前线水军大败,逃回来的船只、人马不足一成,他要安顿这些溃兵,还要想办法防范关公乘胜追击杀到水军大营,现在的他根本无法回去参与那些朝堂争论。
随着四支兵马被派出去抵挡南、中、北三个方向的蜀军,陆逊手头上的兵力已经枯竭,刚逃回来的残兵败将是暂时无法用的,而夏口水军大营只剩下五千士卒。虽然这五千人是东吴水军精锐中的精锐,个个都是可以以一当五的好汉,但是人数实在太少了,这么点人还不够人家填牙缝的。
如果还是以前那种旧式部队之间的对抗,陆逊还没那么绝望,自己手上有着这五千精锐,再配合自己的奇谋妙策,即使敌军有多于己几倍的兵力,也未尝不可以一搏。
可是偏偏对手是攻击力远超这个时代新式军队,很多东西完全超出陆逊的想象,这样的部队,自己要有几倍于对方的兵力才敢与之交手,现在反过来,敌人兵力是己方的几倍,这仗还怎么打?
陆逊冥思苦想了一天一夜,终于让他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想到的办法就是“铁锁横江”,即用铁链横在江面上,拦住上游过来的船只。这一计策在原历史上是在三国后期,确切地说是蜀国灭亡后,东吴将领吴彦发明的。
既然吴彦能想到这种方法,绝顶聪明的陆逊怎么可能想不到,以前没想到不过是那时候不需要而已。以前东吴水军一直处于进攻的态势,哪里需要想这种防御方法。现在情况窘迫,不得已之下,陆逊提前将这一策略想了出来。
陆逊之所以能想到这一策略,也是受了拉渔网防**的做法启发。他心想,既然用简单廉价的渔网就能阻挡蜀军**的袭击,那么是不是也能用类似的方法阻挡他们的船只顺流而下呢?
他一开始想到的是用绳索,用一条坚韧的绳索横贯在大江上,就可以勒住下来的船只。后来转念一想,现在的舰船都是巨无霸,什么样的绳索才能勒得住这样的巨无霸而不会断掉呢?而且还有一个问题,还要经得起破坏,蜀军要是发现船只受阻,一定会派人下来查探原因。
当他们发现是绳索作怪时,必然就会想办法砍断这条绳索。如此一来,自己的计策不是功亏一篑了?要有条很坚硬的东西,既可以拦得住巨型战舰,又不会让蜀军那么容易破坏掉才行。
想啊想,在陆逊冥思苦想之下,最后终于给他想到一个方法,那就是铸造一条巨型铁链横贯在大江上,只要铁链足够粗,蜀军想砍断也是千难万难。毕竟这个时代没有电动工具,也没有机械动力,全部工作都靠人力,人力再大也是有限度的。
当然,一些超出人力所能及的事情,人类也不是说没办法,办法就是靠水磨工夫。只要有足够的时间,慢慢锯,慢慢凿再粗再大的铁链总是被弄断的一天。这一点陆逊也明白,他并不指望这条铁索能永远将蜀国水军锁在上游,他只需他能阻挡蜀军一段时间,好让他想出其他应对的办法。
于是,陆逊征集所有水军铁匠,又派出军队搜罗附近几座城池的铁匠和铁器,还让铁匠们融化了仓库中的一些兵器,然后日夜开工打造一条超级粗大的铁索。夏口是几十万东吴水军的营寨,这里的兵器堆积如山,这保障了陆逊有足够的金属来打造这条超级铁索。
陆逊想出这一计划,充分证明他已经乱了方寸,思虑已经不再缜密了。他这个方法的确可以短时间内阻挡蜀军舰船的通过,但是他没有想到,铸造一条横贯长江的铁链在这个生产力低下的时代是多么大的一项工程,是需要耗费多少时日的工程。
这项工程刚实施了两天,陆逊就后悔了,如果关公在打败了东吴前线水军后,马不停蹄立刻就顺流而下,很快就能到达这里了,铁索是肯定不够时间完工的,那么自己那么辛苦征集那么多铁匠,熔化那么多兵器,付出那么大的代价进行的这个项目,岂不是都是在做无用功?
陆逊没想到自己竟然昏了头,想出这样的一招昏招。虽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过碍于面子,陆逊又不好意思叫停这个项目。就这样在忐忑不安中又过去了三天,依然没有等来蜀国水军,陆逊这才算松了口气。
陆逊一边督造这条大铁索,一边让溃兵们休整,以期他们能尽快恢复状态,同时他发出军令,将在南、中、北三个方向拦截入侵蜀军的三路大军,召一部分回来,全力加固长江防线。他让这三路人马只留下足够牵制蜀军的兵力,多余的兵力马上返回夏口。
其他方向都没有长江重要,因为长江黄金水道可以顺流而下,一直到达建业,如果这里失守,蜀军很快就能毫无阻碍地到达东吴的首都,这也意味着东吴灭国在即。他不是没想过这三路人马被抽走了部分兵力后,还能否抵挡得住蜀军,只是到了这个生死存亡的时候,根本没有其他办法可想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