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我是阿斗-第2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有人从门口进来,那么,坐在面对大门口位置的人就能第一时间看见进来人的情况,从而可以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这一点很重要,也很有现实意义。
例如,假如进来的是刺客,坐在主位的人就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刺客,从而有更多的时间作出反应,逃避风险。除了邓芝外,其他人都对诸葛亮的这番解释很认同,他们都同意将面对大门口的位置设为主位,并默认为是皇帝的宝座。
邓芝之所以不同意是因为他认为,皇帝一向都是面南而坐的,他还举了些例子,如:《易·说卦》:“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论语·雍也》:“子曰:‘雍也可使南面。’”等等。
而西厢房因为在未央宫的西边,所以,门是开在东边的,如果皇帝要坐在面朝门口的位置,就等于是坐西朝东,这样一来,就是于礼不合。
论到智谋,诸葛亮无出其右者,但是,论到对儒家典籍的精通,对古礼的执着程度,还是邓芝更厉害。其实大家也不是不知道皇帝面南而坐的典故,只是,大家对这件事没那么在意与执着而已。
既然邓芝提出了他的意见,大家不得不针对这个意见进行了一番讨论和表决。经过一番讨论,大家认为既然礼制上有这样的要求,在不是很为难的情况下,倒也不妨遵循一番,省得以后会引起他人非议。
于是,内阁很快就通过决议,对内阁议事厅进行改造与装修。改造的主要目的是将开在西方的门堵上,改为在南边开一个门。这样一来,皇帝就可以坐北朝南了。
只不过这样一来,等于强行改变了西厢房的布局,使得议事厅的南边突兀地出现了一条小走廊,给人一种很怪异的感觉。刘厚对他们这番折腾更是感到哭笑不得。
议事厅的格局改造完后,诸葛亮又在北边墙壁的中央挂上在一副中堂书画,使得这个位置作为主位的特点更加突出。
虽然在这个位置上的太师椅和其他人的太师椅是一个样子的,但是,自此之后,除了刘厚以外,谁也不敢再坐这个位置了。就算刘厚没有出席会议,诸葛亮也不会坐到这个位置上,而是在这个位置的左边一个位置上坐下。
古人以左为尊,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有些历史时期是以右为尊的,例如清朝和元朝。而东汉时期,恰好以左为尊的时期,所以,诸葛亮要坐在皇帝的左边,表示他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其他人,也按照这个原则,依次选择位置坐下。所以,虽然是一个圆桌会议,但是,很显然,大汉版的圆桌会议和亚瑟王的圆桌骑士很不相同。
这一天,内阁大臣们商议的事情是西蜀某地连续三年发生干旱,因道路崎岖难行,救灾粮食难以运输,地方官员请求朝廷给予支援。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西蜀地区山峦连绵,地势高抬,飞鸟难越,进山之路多是曲折难行的羊肠小道,有些地方甚至没有路!这些地方运输粮食完全无法靠任何交通工具,只能靠人力扛背。”邓芝感叹地道。
“这种人力运输成本最是昂贵,芝估计,运一袋米粮进山,运粮人自己就要吃掉半袋,这还是因为运输路线不算太长的结果,如果运输线再长一点,消耗更大,甚至运进去的粮还不够运粮人在路上吃的。”邓芝继续道。
“这件事少不得要着落到军队身上了。目前,云梦泽的剿抚已经结束,国内已经没有战争,各支部队都在进行新旧轮换。部队短期内会出现大量新兵,可以将这些新兵集中起来进行这项工作,这对他们也是一种磨练。”郭攸之道。
灭吴之战后,忠于孙氏的大臣、世家、军队都跟随孙登、陆逊逃出了海外,由于司马懿谋划得到,只有少量的东吴水军遁入云梦泽为匪。
战后,关公一边致力于建立海军,一边调集兵力进入云梦泽进行剿匪。当然,他并不完全是剿,他的政策是恩威并施,剿、抚并举。
ps。祝大家节日快乐。
………………………………
第二十二章 地动仪有反应
按照关公的政策,对于那些作恶不多,有心改邪归正的,他很宽容,不但赦免了他们的罪过,而且还会找块田地妥善安排他们,使他们能脱离匪徒的身份,重新变成农民。
对于那些罪大恶极,死不悔改的,他当然是祭起雷霆手段,将之一一灭杀。慈不掌兵,关公毕竟是转战天下数十载的大将,他可不是什么心慈手软之辈,对于敌人,他从来不会姑息,这一点他做得比刘厚好多了。
关公的威名太盛,由他主持的剿匪行动,早就将那些水匪吓破了胆,真可谓是,关刀一出,谁与争锋?所以,这次剿匪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战斗,官军一到,匪兵纷纷望风而逃。
加上关公也给他们留了后路,允许他们投降反正,所以,大部分的水匪很快就投降了,剩下小部分负隅顽抗的,也在短时间内被肃清。这场剿匪战可谓非常顺利,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胜利。
云梦泽剿匪战一结束,中原的战争就基本上完结了,剩下西、北、南三个战场上的战争多数用的是异族的战士,于是,大量的军队就闲置了下来。
打了那么多年的仗,汉军当中有相当多的老兵,服役五年的人比比皆是,甚至有少量服役期限到了十年的“爷爷辈”老兵。在军阀混战年代,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一些穷兵黩武的军阀甚至将十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男丁都强拉入伍,为自己征战。所以,这些部队里经常出现“娃娃兵”和“爷爷兵”。
这样的兵作战能力肯定很差,不过,过去打仗很多时候都是看人数的,人数一多起来就会给对手造成一种心理压力,有时候就是这种心理压力也能成为致胜的关键。
此时的汉军虽然也有一些老兵,但是,这些老兵年龄也不过三十岁左右,这个年龄也不算太老,只要能退伍,还有大好的人生可以享受。
既然现在国内已经没有战争了,也是时候放这些老兵们出去享受属于他们的人生了。于是,大量的老兵开始退伍转业,刘厚对他们的待遇很优厚,每个人都按功劳、从军时间、级别等分到了一块大小不同的土地。
最重要的是,他们在这些土地上的产出可以免交赋税三十年。至于三十年后,他们也差不多该退休了。这也是他们和其他同样分到土地的人最大的区别。
其他人的土地都是要交赋税的,如果连续三年不交税,土地就会被收回国有。这些老兵等于有三十年豁免期,就算他们的土地丢荒三十年都没关系。就算他们自己不耕这些田,佃给别人去耕种,靠收租也能养活他们。
所以这些老兵退伍后,瞬间就变成了地主,朝廷对他们的待遇不可谓不优渥。另外,刘厚在军队里大力推广教育,这些老兵不但都基本识字,还都有一技之长,就算他们转业后不耕田,也可以从事其他的手工业生产,所以他们的生计完全没有问题。
大量老兵退伍,部队却不能就此散掉,毕竟偌大的帝国是需要大量军队来守护的。当年刘邦都说过:“安得猛士守四方?”现在的大汉比那个时候大太多了,需要守四方的猛士也更多。
所以,在大量老兵退伍的同时,就需要招募大量的新兵入伍,以补充老兵们留下的空缺,同时也要维持部队的建制。
现在郭攸之正是提议调动这些新兵去给灾区送粮食。按照ho
g军的标准,新兵的训练时间很长,训练科目很多,负重山地行军正是其中一项训练科目。
反正他们平时进行这种高强度体能训练,也是要耗费大量粮食的,还不如趁机让他们去运粮食,既可以练兵,又可以节省聘请民工的钱粮,可谓是一举两得。
大家都对郭攸之这个提议表示认可,正当他们要进一步商量派出新兵的规模和其他细节时,一名小黄们匆匆忙忙地跑了进来,跪在地上磕了一个头,道:“启禀陛下,钦天监在外面说有急事求见。”
刘厚感到很奇怪,钦天监主管观察天象、勘探风水、记录气候,他能有什么急事?难道他能预测到哪里即将发生旱灾或者水灾?那的确是一件大事,可是,这个时代的天气预报靠谱吗?
不管什么事,人还是要见一见的,刘厚让人宣钦天监觐见。没多久,一位穿着官服的年轻人快步走了进来。这个年轻人看上去只有二十来岁的样子,双眼炯炯有神,皮肤白~皙,长相俊美,举止儒雅,一看就是一个家世不错且自小受到良好教育的人。
如果不是那一脸急切的样子,估计他会更好看。见到他以后,刘厚感觉有点错愕,在他的想象中,能担任钦天监这种岗位的人,应该是一个白胡子老头,最起码也要是个中年人才是,怎么会是这么一个毛头小子呢?
像钦天监这样的芝麻绿豆小官刘厚是很少见到的,所以他才会感到奇怪,不过几位阁臣显然对他很熟悉,所以都是一脸的淡然,等待着他的下文。
钦天监进来后,先给刘厚行了个礼,还不等刘厚开口询问,就迫不及待地大叫道:“陛下,大事不好了。”
刘厚一头黑线,他最烦这样的人了,一上来就说什么大事不好、大事不妙之类的,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扫把星、乌鸦嘴,是来报告坏事的。
这种人拥有一出场就能瞬间破坏上~位者好心情的威力。今天这个钦天监也不例外,刘厚一听他开口,心情马上就沉了下来。
刘厚端起了桌上的茶杯,抿了一口后才让钦天监起来说话。那位年轻的钦天监站起身后,也不顾皇帝的脸色难看,连忙地说:“陛下,刚才地动仪西南方龙口的珠子掉了下来,西南方向恐怕有地动发生。还请陛下早做定夺。”
“什么?”刘厚惊得差点连手上的茶杯都掉了下来,地震这东西可大可小,小的地震,甚至连人都感觉不出来,大的地震破坏力可就惊人了,甚至死上成千上万人也不足为奇。
而且在这个迷信盛行的年代,各种自然灾害都会被一些有心人赋予各种各样的意义,甚至会被人利用来实现自己不良的居心。
最常见的例子是,将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说成是皇帝失德,触犯天心等等。这个时候,皇帝往往要祭天,要向老天爷诚心祷告,要作出检讨,甚至还要下罪己诏。
这是非常严重的事情,搞不好会影响皇位的稳固程度,甚至江山社稷的稳固。当然,就算没有这些因素,但凡出现天灾,或多或少总有百姓会受灾,会有伤亡出现,这也是刘厚最为担心的事情。
………………………………
第二十三章 木圣
“陛下,地动仪显示,西南方向发生地动。”钦天监见皇帝没反应,又重复了一遍。
“这什么劳什子地动仪不会出错了吧?”刘厚脱口而出,不过刚说完就有点后悔了
果然,那名钦天监听了刘厚的话后,就像感到受到极大的侮辱一样,他涨红着脸梗着脖子道:“陛下,地动仪乃先祖平子先生所制。此物制成将近百年,每次指示地动均准确无误。只要是有铜珠从龙口落下,该方向必然发生地动,从无例外,人皆称其为神物也。”
对于钦天监的这番毫不客气的驳斥,刘厚毫不动气,因为他知道他说得很对,这也是刘厚后悔的原因。刘厚小时候就已经学习过地动仪以及张衡的事迹,知道张衡是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界,而他发明的地动仪也的确是中国古代的一件神器。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
从这么多头衔就可以看出,这个张衡多才多艺,可以说是个全才,堪比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
达芬奇最为后人所称道的是他的画作,不过其实他在科学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这个张衡在文学方面,还有很多个领域也颇有建树,但是他和达芬奇恰好相反,他最为后人记得的,却是他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发明创造。
而他的代表作就是地动仪,公元132年(阳嘉元年),张衡在太史令任上发明了最早的地动仪,称为候风地动仪。
据《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地动仪用精铜铸成,圆径八尺,顶盖突起,形如酒樽,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形象装饰。中有大柱,傍行八道,安关闭发动之机。
它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均有一条口含铜珠的龙,在每条龙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铜珠即落人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
据说地动仪创制以来,指示的地震从来没有错过,可以说是符合如神。后人都知道地动仪只不过是精巧的机械装置,但是在那个时代,地震是和各种迷信传说有关的东西,能指示地震方向的装置难免被人认为是神器。
张衡在机械技术方面的造诣非常高明,他不但发明了地动仪,他还有很多其他的科学发明,例如,他还成功地造出了指南车。《太平御览•工艺部九》引晋代葛洪《抱朴子》:“木圣:张衡、马钧是也。”高似孙的《纬略》也说“张衡、马忠号‘木圣’。
总之,张衡是个很牛逼很牛逼的人,他拥有远远超出这个时代的技术和渊博的知识,是一个很有穿越嫌疑的人。刘厚对他很好奇也很钦佩,很想有机会和他交谈一番,探讨一下一些科学知识,可惜,他已经去世将近百年。
听了钦天监的话,刘厚好奇地问:“先祖?什么先祖?难道你是张衡的后人?”
钦天监道:“不瞒陛下,平子先生的确是微臣的祖先。”
“喔,原来如此。”刘厚终于明白,面前这个年轻人年纪轻轻就能担任钦天监的职位,估计和他是张衡的后人有关。
有可能是这位钦天监家学渊源,从小就学习了不少的天文地理、科学技术知识,达到做钦天监的要求,也有可能他是靠着祖荫当上这个官的。
同时,刘厚也明白为什么在自己质疑地动仪的准确性时,他会那么激动,因为质疑地动仪就相当于质疑他的祖先啊。刘厚相信,如果自己不是皇帝的话,说不定他都要冲上来揍自己一顿了。
张衡和地动仪的名头在后世也是响当当的,刘厚对之也有一定的了解,所以他才会后悔自己说的话。为了缓解尴尬的局面,刘厚装出一副和颜悦色的模样,转移话题道:“不知爱卿姓甚名谁?”
那钦天监道:“不敢劳陛下动问,微臣姓张名辅,字世伟1,乃先祖平子先生的第四世孙。陛下,微臣不敢瞒骗陛下,自先祖创制地动仪以来,地动仪的每次示警都有记录在案,到现在为止,每次示警都应验,从没出错过。陛下不信可以派人去查一查记录便知。”
刘厚没想到这钦天监那么执着于此事,他见转移话题失败,只好正面面对了:“既然这地动仪是平子先生所创制,朕自然是相信的。平子先生的事迹朕也曾有耳闻,据说他技艺精湛,在机关一道的造诣可谓登峰造极。嗯,照朕看来,称他为‘木圣’也不为过。”
知道他对张衡这位祖先非常敬重,于是,刘厚投其所好赞扬了张衡一番,希望他能忘记之前的不快。果然,张辅闻言,马上由悲愤转为惊喜,立刻下跪谢恩道:“微臣代先祖谢过陛下隆恩!”
“呃。”刘厚也就那么随口一说,现在张衡可还没有那么高的待遇,“木圣”那都是后人给他的荣誉,没想到自己随口将后世人对张衡的赞誉之辞说出来,这个张辅竟然打蛇随棍上,马上就谢恩了。
这小子看来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迂腐啊,懂得把握机会。这个时代的人对成神成圣的热衷程度,可不比后世人对涨停板的热衷程度差。
圣人的地位有多高,看看孔圣人就知道了。而且,只要自己的祖先成为圣人,肯定会给自己的家族带来巨大的利益,这一点看看曲阜孔家的待遇就知道了。
圣人的地位无以伦比,同样,成为圣人的难度也难如登天,差不多都是各行各业的祖师级人物才有可能成为这个行业的圣人。到目前为止,可以成为“圣人”的人物屈指可数。
现在皇帝御口亲封自己的祖先为圣人,虽然“木圣”的地位肯定远不如孔圣人,但是,好歹也是圣人啊,张辅当然第一时间抓~住不放了。
难怪别人都说,皇帝是金口玉言,言出法随,身为皇帝是不能乱说话的,说出来的话就要算数。刘厚现在后悔自己那么口直心快了,可是,皇帝说的话是不能随便反悔的。
也罢,就当竖立一个典型,再次表明自己这个皇帝对科学技术的重视吧,反正张衡也实至名归,他配得上这个荣誉称号。刘厚想到后世那什么“劳模”、“三八红旗手”之类的荣誉称号,于是暗想,权当这个“木圣”就是那样的称号吧。
………………………………
第二十四章 诸葛亮有私心?
还别说,荣誉称号这些东西虽然是虚的,但是,的确可以对社会民众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刘厚想要让民众将学习注意力彻底从儒家经典中转移到科学技术上来,是一件任重道远的工程。
毕竟自董仲舒开始,独尊儒术已经三百多年了,儒家为尊的思想已经根植民众的心中。而刘厚开始推广科学技术始于他开始建立“大汉龙腾学院”开始,距离现在也不过十几年,而且,在刘备当政期间,还是以儒家为主。
直到刘备驾崩,刘厚上台后,全国各大学院才逐渐将教学重点转移到科学技术和实用知识上,国学经典逐渐变成副课、选修课,这不过是短短几年时间而已。这还是指官办的学院,但是,光是官办的学院还是不够,民间还有很多思想守旧的人依然死抱着儒家经典不放。
特别是在这个时代,教育的社会化程度还不高,很多人的启蒙依然还是在私塾中完成的,能到官办学院去上学的少年儿童尚属少数派。刘厚虽然有心推广义务教育,可是,这东西最是烧钱,国家的资源有限,而且刚从战争中走出来,能投入到教育中的经费有限得很,所以,现在义务教育的普及率还很低。
现实情况是,现在依然还有大量少年儿童是读私塾的,而这些私塾教习科学技术知识的更是少之又少,多数私塾的老夫子还是在教四书五经那一套东西。而要彻底扭转人们重文轻理的观念,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只能由朝廷慢慢去引导。
竖立典型、设立奖励制度无疑是引导民众的是一个好办法。想通了这点,刘厚心里已经有了主意,他对张辅道:“平子先生是才能卓越,当得起‘木圣’这个称号,朕就封他为。。。。。。”
“且慢!”正当刘厚想正式下诏封张衡为“木圣”时,突然听到旁边发出一个阻止的声音。这突兀的声音不但吓了刘厚一条,正准备谢恩的张辅更是紧张得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说话的正是丞相诸葛亮,只听他道:“启禀陛下,平子先生的确功勋卓著,不过他的成就可不仅仅在木工上。就比如地动仪,就是用铜做的,而不是木头,所以,微臣以为,光称他为“木圣”,有点狭隘了。
而且,就木工来说,远的鲁班祖师不说,就说近的,我朝的马均也是技艺精湛,恐怕不在平子先生之下。论功劳成就,马均也重现了指南车,他还改造了织绫机,提高工效四五倍,还改良了用于农业灌溉的工具龙骨水车(翻车),大大有利于农业生产。
还有水力轮机、风力轮机这些都是出自他的手笔。陛下别忘了屡立功勋的马弩也是出自他手。”
刘厚一听,心想,也对喔,马均在木工上的造诣一点也不比张衡差,甚至有可能更高,毕竟张衡多才多艺,在多个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多才多艺也就意味着,放在某一个方面的时间肯定不会太多。而马均不同,他的主业就是木匠和机关,整天就是钻研这个的,他和张衡比较,就好像一个是木匠业余爱好者,一个是职业选手,所以,马均在这方面的造诣比张衡高也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在原历史上的马均也有“木圣”的称号。
现实情况也的确如此,马均在木工方面的发明创造的确比张衡多,对于本朝的贡献也更多。这也和刘厚的穿越有关,毕竟他传授出来的很多知识启发了马均,使得他有机会造出一些超出这个时代水平的东西出来。
“喔?那依丞相之见,应当封平子先生什么称号为好?”
刘厚也明白,张衡的成就很多很杂,木工只是其中之一。如果论到学术上的成就,还有其他方面的科学技术成就,张衡则甩开马均几条街,所以,在后世,张衡还有“科圣”的称号。如此说来,封张衡为“木圣”好像真的有点偏颇了。
“陛下,不如封平子先生为‘铜圣’如何?”诸葛亮道。他之所以有这一说,估计和地动仪是用铜做的有关。
“不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