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御宠医妃-且把年华赠天下-第2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带。高句国王来函称,愿履行前言,前大晏称臣,便望大晏给个方便,擒拿反贼逆首。除此,并催促文佳公主与定安侯的婚事。

    先前辽东事发,前来和亲的永宁公主死,文佳公主伤。陈大牛将文佳公主带回京师,她一直被礼部安置在专为接待外使的晏宾楼,已有数月余。

    对于此事,朝中一直有议论。

    但赵绵泽始终未有令文佳公主与陈大牛完婚,也没有就自己登基之便利,将成为长公主的胞妹赵如娜抬成定安侯正妻。

    他一直在等待高句国的战势结果。

    一来这一桩和亲之事是洪泰帝在位时定下的,他新君上位,不管内外事务,都不好公然抗衡太上皇的圣意。二来李良骥若是造反成功,高句公主自然不必再嫁与定安侯,事情就算了结,不必他再出面。

    但没有想到,李良骥竟是败了。

    “陛下”

    这时,殿外又传入一个急奏。

    “李良骥派人传来急奏,愿领现有兵马十万,向大晏永世称臣,便在毛怜卫替大晏戍卫疆土,以防高句来犯。”

    事情赶了巧,奉天殿内一阵哗然。

    先前在辽宁因高句公主的死亡,眼看高句国便要反水,再一次联合北狄与大晏为难。那个时候,北狄托长了大晏战线,李良骥曾拜会过大晏边臣,他率兵还朝造反,其实给了大晏一个喘气的机会,可以坐山观虎斗。

    如今,北狄已和,高句称臣,李良骥虽然战败,但到底曾对大晏社稷有功,这一番请求也不算过分。

    在众臣的议论里,赵绵泽微微一笑。

    “诸位臣工以为,当下应如何处置”

    吕华铭出列,欠身道:“禀陛下,高句国王早已上旨愿臣服我大晏。若非李良骥搅局,此事早成。如今高句国王名正言顺,而李良骥为逆贼首脑,率残兵潜入大晏,我朝应即刻命令辽东指挥使,领兵剿灭李良骥残部,以示我天朝上国的恢宏气度,以令四海来朝”

    “一派胡言”梁国公徐文龙与吕华铭素来相看两厌,听他说完,徐文龙哼笑出列,讥讽道:“吕尚书未历战事,纸上弹兵,自是容易。你以为李良骥那般好打”

    说罢,他抬头望向赵绵泽,“陛下,臣虽不知李良骥为何会输掉此战,但此人非池中物,我朝只需助他一臂之力,他定可再取高句,届时,高句由他主政,必会长久为我所用,不会像眼下这般,在大晏与北狄之间摇摆不定。请陛下圣断。”

    徐文龙是武将出身,论军事策略自非吕华铭这文臣可比。但吕华铭能为吏部尚书,亦非等闲之辈。二人你来我往,针锋相对,在奉天大殿上争执不休。

    一个要助高句国王擒李良骥。

    一个要助李良骥拿下高国政权。

    明面上,仿若是徐吕二人的争执。

    可私下里谁都清楚,吕华铭的女儿吕绣为赵绵泽宠妃,他即为国丈,自是赵绵泽一党。梁国公徐文龙虽是勋戚,但对赵绵泽素来不喜,如今正是“构党”中的肱股人物。

    一场对高句国逆首李良骥的处置,很快便演变成了“保皇派”与“构党”之间的党争。而这样的事情,几乎每日都会在朝堂上演一次,日趋白炽化。

    那二人说得激愤若狂。

    臣工们私下惴惴,或各自站队,或保守不语。

    赵绵泽高居金銮椅上,眸子半眯着,突地轻轻一笑。

    “十九皇叔,此事你怎么看”

    他突兀的问话,把问题甩给赵樽。

    很显然,他是要借由此事让赵樽表现立场。

    赵樽唇角一勾,眉宇间看似有几分为国事的忧色,可仔细一看,又什么情绪都无,始终平淡如水。

    争吵声停下来了,奉天殿上的众臣都把视线落在赵樽的脸上,都想看看这个闲散了这样久的大晏亲王对时局究竟如何看。

    赵樽出列,走到徐品二人的前面,目光略深,就像不察众人正在窥视他一般,抬头望向赵绵泽,冷肃开口,有条不紊的分析。

    “穷兵黩武,烽烟过处将血流成河。一旦开战,百姓将会饱受战乱之苦。死的是我大晏将士,耗的是我大晏库银,陛下新皇继位,当以海晏河清四海升平为紧要,切莫东征西讨,自损其身。”

    “我大晏国富民强,素来海纳百川,宽仁大度,岂能连一个小小的李良骥都容不下量小非君子,且不说他曾缓解过大晏僵局,就如今他归顺我朝,便容他留守鸭绿江,为大晏戍边又有何防至于高句国,除了李良骥之事,其余一一应允,即扬我大晏天朝宽厚风范,也得让他知晓,大晏从不受他人左右,自有主张。”

    “再者,高句国虽臣我朝,但其心却是姓北狄的,他们亲北狄,远大晏,这是事实。如今虽暂与北狄结盟,但诸位臣工皆知,非长久计。李良骥在毛怜卫可牵制高句,也可令高句不得不称臣。如今一来,我朝不必费一兵一马,便可令他二虎相争。岂不快哉”

    他的言词与保皇党和构党都不同。

    大抵来说,属于第三方言词。

    可任谁都能听出,他真的只是基于客观与中立的态度,就目前的各方形势做了一个最好的处置方法。不得不说,他这般处理极妙,也可谓一心为赵绵泽的江山社稷着想的。

    赵绵泽脸上露出一抹微笑来。

    于他先前想的不一样,赵樽并未推诿敷衍,而是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他交予的事务。这样的他,越发让他看不懂了。

    殿内沉寂片刻,久久无人说话。

    这时,久不言语的秦王赵构突地欠身,面露钦佩之色。

    “十九弟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为兄佩服。”

    吕华铭目光一闪,亦是点头,“晋王殿下说得极有道理”

    “构党”纷纷附议,保皇派观皇帝面孔,亦是会意地点头,一干人皆道:“臣附议请陛下圣断”

    一场干戈好像就这般化解了。

    可其间涌动的暗流,更为澎湃。

    赵绵泽微微勾唇,目露欣慰的笑意。

    “十九皇叔所言极是。”

    他拖曳着声音,随即道,“发公文与高句使者,李良骥既已投诚大晏,便是有悔改之心,天子新继大统,大赦天下,当以仁政为要,未免再有流血烽烟,祸害民生,朕做主,令与其把手言和。从此睦邻,隔江为好。至于文佳公主的婚事”

    他的视线慢慢掠过大殿上的陈大牛,目光一眯。

    “前一阵子因朝中事务繁杂,未急给文佳公主过大礼。但亲事既是太上皇先时许下的,朕自当遵从。即日起,着礼部筹备,钦天监择吉日良辰”

    “陛下”

    不等赵绵泽说话,陈大牛大喊一声打断了他,出列掀了一下衣摆,便跪下去,“臣有话说。”

    赵绵泽眼睛微眯,并未因他的打断生郁,语气温和。

    “定安侯有何话说”

    陈大牛抬起头来,看他一眼,声音浑厚毅然,“臣只有一句话,想问陛下和诸位臣工,难道堂堂大晏天朝上国的长公主,竟不如高句一蛋丸小国的公主么”

    他铿锵有力的话音一落,奉天殿上的人面面相觑一眼,大抵都知晓他的意思了。他在为赵如娜鸣屈,想为赵如娜抬正妻。

    赵绵泽面上露出微笑,似乎等的就是他这句话。

    “长公主当初嫁与侯府为妾,是定安侯亲自在太上皇面前请的旨。只如今定安侯是要朕撤回太上皇当即的旨意,还是定安侯悔悟了”

    他不轻不重的话,并不狠戾,却字字如刺地蜇在陈大牛的身上。陈大牛晓得这个皇帝其实一直恨他当初让他妹子为妾,还三跪九叩入府,就是想让他丢一个丑。

    说起来,他不是一个轻易服软的人。

    但属实是他欠赵如娜的,男子汉大丈夫,认错何妨

    也未想那么多,他臊红着脸,沉声道:“陛下,当初是臣鬼迷了心窍,不知长公主贤德温厚,慢待了她,如今臣夫妇二人和睦恩爱,臣实不忍长公主受此屈辱。”

    “你待如何”赵绵泽声音又是一沉。

    陈大牛知他怒气未消,一咬牙,低下头去,“臣当初是做错了,自愿领受军杖五十,罚俸一年的处罚。但为免长公主受辱,请陛下拟旨,取消臣与文佳公主的亲事,便恩准长公主为臣正妻。”

    他言语间的悔意并无半分遮掩,纵是赵绵泽恨他,但妹妹到底已经是他的人了。如今的情形看来,她早已胳膊肘弯了,一心向着她这个夫君。

    赵绵泽沉吟片刻,叹一口气。

    “定安侯知错能改,朕亦为之动容。为此,罚俸一年就免了罢。至于军杖五十,明日午时在奉天门外领受,众臣观之,以儆效尤。”

    斩钉截铁地说完,他深幽的目光明明灭灭,语气却又缓和不少,“但定安侯有一言极为有理,我天朝上国的长公主若是为妾,实在贻笑大方,不仅丢朕的人,也丢我大晏的人。传朕旨意,赐菁华长公主为定安侯正妻,累加一品诰命夫人。”

    陈大牛双目一亮,如蒙大赦般,兴高采烈地叩拜。

    “多谢陛下成全”

    他的话未说完,赵绵泽便皱起眉头,又道:“然文佳公主亲事,是太上皇亲许,朕初涉政事,不能不体太上皇之用心。故而,文佳公主与定安侯的亲事不能做废,许文佳公主为定安侯平妻。”

    按大晏律中婚律来讲,一夫一妻乃律制不可违。也便是说,律法上并无平妻之说。之所以称为“平妻”,只是盖上一顶冠冕堂皇的帽子,说到底也只是一个妾室,入了侯府,见到主母,还得执妾礼。不过称呼上好听一点,对得起高句国王而已。

    “陛下”

    陈大牛抬起瞪圆了眼,看样子仍是不愿,可赵绵泽飞快地打断了他,皱起俊俏的眉头,五爪金龙袍的袖口微微一拂。

    “定安侯不必再议,此事朕做主了。”

    这一道赐婚,于赵绵泽来说,不是为了他陈大牛,而是他能够为菁华做到的极限。要知道,大晏与高句国联姻那是有太上皇旨意的,堂堂大国不能出尔反尔。一个平妻已是降了文佳公主的格,但好在能以天朝长公主不可为妾的理由搪塞过去,若是连婚事都毁约了,那等同于大晏自打嘴巴。

    陈大牛看着他沉下的面色,还要再说,余光却扫到赵樽淡淡看来的眉眼。心里一激,到嘴的话他活生生咽了下去,不得不跪地领旨谢恩。

    从奉天殿出来,文武百官一道往宫外行去,陈大牛四周看了看,走到赵樽身侧,与他并肩而行,脸上还有一层阴晦之色。

    “俺大老爷儿,连娶亲之事都做不得主,属实窝囊。老子真不想做这劳什子的侯爷了,不如领了俺媳妇儿回去种地,奶奶的”
………………………………

第278节

    看他气咻咻的样子,赵樽抿了抿唇角。

    “侯爷为人真是爽直。”

    听他称了一声“侯爷”,陈大牛这才意识到周围都是人,不禁喟然一叹,拱手道:“让殿下看笑话了。俺大老粗一个,就一根肠子,直的。说不来那些弯弯绕绕的话。”

    赵樽淡淡看他,袍角飘飘,没有说话。

    陈大牛耷拉着眉,瞄他一眼,又自顾自哼了一声:“算了,今日好歹为俺媳妇儿正了名。那啥公主来着来就来呗,老子就当府里多养一个闲人,不与计较了。”

    赵樽牵着唇,想笑,又没有笑出来。余光扫了一下左右,没有见到元祐,早朝时亦是不见他,微微蹙了蹙眉。

    “殿下怎的不讲话”

    陈大牛一人说得无趣,不由咕哝起来。

    赵樽深深凝他一眼,淡淡道:“大丈夫顶天立地,妻妾环绕那是古礼,亦是男儿本色,侯爷不见这京中的王公勋戚们,个个宅院风流么为何你不愿娶文佳公主,宁肯为此惹恼陛下”

    陈大牛看着他,微微一诧。

    思量一下,他蹙着眉头,叹了一声,“俺不是都说了么,俺是粗人。俺乡下人穷,那里能娶那样多的妇人一个就足够了。要多了,那家里还能揭得开锅吗俺说是因为养不起,您信不信”

    “”

    看他说得实在,赵樽胸膛憋了一下。

    陈大牛眉梢跳了跳,自己叹息一口,突地又拔高了声音,“殿下,俺近来闲着,准备在太平街上为俺哥嫂开一家酒肆。今儿一早,刚有一批美酒从俺老家运抵京师,殿下素来爱酒,不如过去吃一口”

    赵樽眉头一挑,“青州酒”

    陈大牛点头,“青州酒。”

    见赵樽不语,似有犹豫,他又道:“殿下,俺老家就在青州府云门山北麓。嘿,这一回开这个如花酒肆,一来为俺哥嫂凑一门营生,免得他两个荒废了时日。二来么,也是为了饱俺的口腹之欲,俺这酒,没得说,一个字,美。”

    赵樽微笑,“本王曾闻欧阳修在青州做太守时,曾写下醉翁到处不曾醒,问向青州作么生,公退留宾夸酒美,睡余倚枕看山横的佳句。青州酒,好既是定安侯相邀,那本王就敬谢不免了不过,若是醉在其间,恐怕往后还要时时叨扰”

    “俺求之不得。哈哈。”

    二人相视一笑,互相拍着肩膀出去了。身边的臣官们也有凑过来打听那如花酒肆的,人人都道青州府自古都是酿造美酒的佳地,如今定安侯家的酒肆开张,一定要前去捧场。

    官场上的客套话,你来我往,左耳进,右耳出,陈大牛也不以为意,只道,小本买卖,等开张之日,一定请诸位前往,便敷衍了过去。

    出了奉天门,陈大牛牵了马过来,与赵樽一同去了太平街的如花酒肆。酒肆如今还未有开张,甫一进门,便见到匠人们正在整饬,进进出出的,极为热闹。

    拴好马,陈大牛摊手,“殿下,里面请。”

    赵樽点头,“有劳”

    二人说笑着便直接入了酒肆的内院。

    一入院子,门口便有四个工人在守着。里面的情形,与外间截然不同,那些匠人与外间的匠人虽穿一样的衣饰,可他们看见二人进来,那神色明显较之外面人不同。纷纷行礼,称殿下与侯爷,动作整整齐齐。

    陈大牛挥了挥手,“你等继续干活,不必管我们。”

    他说罢,迎了赵樽入了屋舍。

    四下无人,他才拱手道:“殿下,按您的吩咐,俺在应天府衙门办了一个卖酒勘合文书,对外称在挖酒窖,用于藏酒。”

    “有无让人生疑”

    赵樽声音低沉,目光深邃。

    陈大牛嘿嘿一笑,“放心,您交代给俺的事,错不了,这挖酒窖的五十人,全是俺一个一个挑选的心腹。你给俺说,谁也不要信,俺愣是谁也没说就连菁华都不知。”

    赵樽拍在他的肩膀,就一个字,“好。”

    、第205章火了春节请假,25号更新

    在赵樽回京的那一晚,陈大牛去晋王府的第一件事便是告之他楚七怀上了他的孩儿。那时陈大牛是一门心思要看晋王殿下得知自己要做爹了,会有怎样的反应。

    可赵樽愣是一怔之后,便恢复了镇定,还傲娇地表示让他好好学着点本事,接着便派了这个差事给他,让他在魏国公府附近寻一处好所在,为他从青州府来京投奔却一直无所事事的哥哥开一间酒肆。

    从那时开始,选址、找匠人、盘下这一处三进的院子,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今日,可以公然在院子里以挖酒窖为遮掩,秘密打通往魏公国府楚茨院的地道。

    开酒肆所用的银钱,是赵樽承担的。

    酒肆高格调的名字“如花”,是陈大牛自己取的。

    为此,他还得意了一阵。不过,在国宴那晚,当陈大牛领着菁华长公主去晋王府向赵樽汇报此事时,一听“如花”二字,赵樽沉默片刻,便为陈大牛未来的子嗣担忧起来。

    从那时开始,陈大牛已选好匠人准备施工了。

    但是,如花酒肆的院子离魏国公府的后院虽不算太远,可为了避免令人生疑,也不算太近。中间隔了足有三条街的距离。故而,这条地道要想挖通,也非一朝一夕之功。

    “还差多远”赵樽沉吟着问。

    陈大牛怎会不知他迫切想见楚七的心情只不过,一想到他与楚七在往后的几个月里,会以钻地道的方式相会,他便一脸的腻歪,嘿嘿直乐。

    “为了不引起旁人的注意,俺做得极为隐秘,兄弟们不知用途,挖得也慢。不过殿下放心,赶在小世子出生之前,肯定能行。”

    “出生之前”

    赵樽顿时黑了脸。

    “怎了”陈大牛一愣,假装不解。

    “今日早朝时,我在奉天殿外碰上东方青玄。”赵樽低低哼一声,一双锐利的眸子逆了光线,掠过一抹冷鸷的弧度来,“那只鸽子,果然是畜生。等本王见到它,一定扒光它的毛,炖汤。”

    陈大牛眉头蹙成一团,不明所以的看着他,不知到底哪一只扁毛畜生惹了他,只略带忧色的问。

    “此事不告之楚七吗”

    赵樽抬眸看他,脸上露出难得的暖笑。

    “不必,我要给她一个惊喜。”

    青州酒不是白说的,酒肯定还得有酒。

    陈大牛领着赵樽出院子的时候,匠人们正从门外的马车上将一坛一坛红布束颈的青州酒往院子里搬。

    “从青州府乘船运来的,今晨刚到码头”

    陈大牛乐呵呵地指了指,高声喊了一句“周顺”,那小子便急步跑了过来,听完他的话,很快出去,又笑眯眯地搬来一坛酒。

    时值晌午,该用膳了。

    炒上几个小菜,在大院的廊上摆开一桌,陈大牛与赵樽二人相对而坐,话没多说,一人一个酒碗,轻轻碰一下,便下了肚。

    第二碗满上,赵樽淡淡笑了。

    “大牛,这一碗酒敬你,为谢。”

    陈大牛黑黝黝的脸上满是窘色,慌忙摆手道:“使不得,使不得且不说您是王爷,还对俺陈大牛有再造之恩,就论咱这么多年饮血吃肉下来的交情,容俺说一句僭越的话,在俺心里头,早把你当自家兄弟看待了。兄弟之情,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为何要谢”

    兄弟

    这是赵樽第二次听到这样的论调。

    身处皇室,家大业大,他有很多的嫡亲兄弟,比寻常百姓家更多。可有无数人在他面前说过无数种不同的恭维话,却很少有人说,把他当成兄弟。

    这个新鲜的论调,第一次他是从楚七嘴里听的。

    那时还在清岗县,她时常笑吟吟地对他说,他俩是好哥们儿,她一定要助他平定天下争夺储位一类的豪言壮语。虽说如今想来,她那时说的话没几分真心,可只要一想到她的样子,心脏便像被湿热的汤泉浸过。温暖、舒适,很软很软。

    “好。兄弟。”

    他举起酒碗,一扬袖,一饮而尽。

    看他喝酒都那般礼数周全,有礼有节,赵大牛咧着嘴,哈哈大笑,粗着脖子便灌了下去。道一句“好酒”,他一抹嘴巴,再一次笑着为赵樽倒酒。

    “来,殿下,整”

    他不知来日,也不知面前这人有一天终将会成为九五至尊,但他这会子胸怀坦荡,只因一声“兄弟”,便愿意放下功名利禄,铁了心追随他一生,并在今后兵戎相见的浴血战场上,壮怀激烈,踏破马蹄,寒衣铿然地成就了一个出身寒族的千古名臣。

    天下之大,世界之广,遇到三两友人容易,但能遇到一个全心全力不图回报助你之人,属实不易。这一坛酒,赵樽放得很开,一碗接一碗下肚,却面不红,心不跳。可陈大牛不常喝酒,慢慢就有点大了。

    “殿下,您与楚七,倒是心有牛犀一点通。”

    说到此事,陈大牛嗟叹不已。虽说赵樽先有布置,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楚七打的主意竟与赵樽一样,都是先回魏国公府,还说通了赵绵泽。如此一来,倒省了赵樽的事。这两口子,简直默契十足。

    “心有牛犀你怎不说犀牛”赵樽嘴角抽搐一下,见他一阵傻乐,无奈地摇摇头,望向窗外正在运送土方的将士,一双黑眸似有幽光燃烧。

    “大牛”他蹙了蹙眉头。

    “嗯”陈大牛满脸通红。

    “这些日子,可有见元祐”

    听得他问起,陈大牛一愣,“好几日未见他上朝,也不知这小子在做啥要不要俺差人去诚国公府叫他来一趟”

    赵樽一默,摆手。

    “不必了,落人口实。”

    自从国宴那晚,赵樽就未见过他。

    这件事极不寻常,不像元祐的作风。可转念一想,他又猜,或许元祐亦是知晓他目前的身份敏感,少与他来往也是正常的。没有再多说,他大袖翻飞,又饮下一碗甘醇的青州美酒。

    陈大牛见状,打了个哈哈,却接了下去。

    “殿下不必为他操心,他那性子你未必不知这般闲下来,招猫逗狗自是少不了。”顿一下,陈大牛似是想到什么,声音突地一沉,感慨起来。

    “哎,他也二十来岁的人了,皇帝就应当为他许一房妻室。依俺看,那文佳公主与他门当户对,就很不错。”

    赵樽不语,目光怪异地看着他。

    他又灌一口酒,还真当一回事儿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