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永乐小郎君-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后几天,朱瞻基惊讶的发现,李旭不再像之前一样魂不守舍,而是对课业全神贯注起来。这天学兵策,授课的兵部尚书金忠中途离开去出恭,朱瞻基用肩膀撞撞李旭,笑着问:“怎么,那事解决了?”
李旭愣了一下,想了好一会才明白朱瞻基的意思,笑着摇摇头说:“哪有那么简单。对了,你最近有安排出宫不?”
这次轮到朱瞻基愣了一下,想了想,点点头:“我也好久没有出宫了,过几日二叔开拔,我肯定是要去城外相送的。之后倒还没安排。”
“你今后若是要出宫,记得提前告诉我一声,我发现几个好玩的地方,到时和你一起前去。”李旭声音稍微有些低,一时间感觉自己就是蛊惑帝王心志的那帮太监一般。
朱瞻基听闻,兴奋的连连点头,正要说什么,却听见金忠回来了,两人连忙正襟危坐,目不斜视。金忠坐下,继续讲述大明目前的军卫实力和驻扎安排,讲的非常仔细,只是此刻两人的心均飞到不知何处去了。
朱瞻基这孩子也是可怜,出生没几年就遇上靖难,整日被关在燕王府里不许出门。之后成了皇长孙,哪怕就在这繁华锦绣之地,也只能一段时间出宫一次,还不能去人多的地方。此刻朱瞻基就在幻想,李旭说的好玩之地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李旭却盘算着,二皇子开拔那日,朱瞻基会不会遇上危险。不过很快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之前李旭只在宫中守护朱瞻基的安全,搞的心力交瘁。直到那日杨熙提醒,李旭才发现自己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这件事不是普普通通的下黑手,而是天家夺嫡。
朱高煦再想当太子,也不会在朱棣眼皮底下对朱瞻基下黑手。现在丘福上奏,朱高煦顺理成章的出京,之后朱瞻基有些什么意外,怎么也算不到朱高煦的头上。
即便朱高煦出京之后,暗藏的人若在宫里下手,必定会让朱棣怀疑是朱高煦或朱高燧留在宫里的人所为。这么算下来,李旭知道,朱高煦出京之前,朱瞻基在宫里是安全的。
也就是说,从朱高煦出京到朱棣立太子,朱瞻基每次出宫都会有危险。
稍稍轻松了一些,知道了时间,已经算抓住了黑手的尾巴。至于到时候怎么防范,只能见招拆招了。
“咳咳“李旭和朱瞻基回过神来,只见金忠看着他们两个,面色不大好。两人只得乖乖伸出手来,一人挨了一手板。
………………………………
第二十九章 流言四起
又过了一个月,金陵城下雪了。
在厚厚的雪地上跑步,听见嘎吱嘎吱的响声,宝儿觉得心情大好,不顾冻手,和另外几个不怕冷的丫鬟合力堆了个雪人。突逢大难,至今心有戚戚的李睿也被外面欢快的笑声吸引出门,在后院的亭子里煮酒看雪。久在宫里执勤的李宪今日也难得回家,却是还在床上呼呼大睡,看来御前听令的日子也不好过。
张氏的主屋里起了一个无烟火炉,很是温暖。这个火炉是李旭为了抵御冬天寒冷,难得主动一次,用火盆,铁皮以及竹筒之类的东西做出来的。李旭此刻正懒懒的窝在罗汉床的一边,身上搭了一床被子。张氏则斜靠在罗汉床的另一边,查看从湖广府送来的庄田账簿,不一会,张氏抬起头来,有些惊讶的看向李旭,却见李旭头一点一点,像是快睡着了。
张氏又气又笑,拿起账本冲李旭如同钓鱼的脑袋拍了一下,李旭惊醒,呆呆的看着张氏,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要睡回房睡,又不是没有这炉子。”李旭茫然的点点头,抱起身上的被子下罗汉床,然后向门外走去。张氏这才发现自己有事要说:“唉唉,跑什么跑,事清了再走。”
李旭只得转身又爬上罗汉床,把被子围着身体窝成一团,那叫一个舒服。只是这一闹,倒是清醒了许多。
张氏把账簿递给李旭:“咯,看看,你爹让人送来的,湖广府的庄子今年的收成。”李旭接过来看了看,收成不多,不过今年能有个七百两收成已经算是不错。当下并没有在意
今年四月,李旭派小七和小七媳妇去湖广,杂七杂八办下来用了近两万两银子。又耽误了农事,只是赶着种了些杂粮。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疏松土地上。之后小七来信说湖广的土地肥,水又好,一翻下来油汪汪的,问要不要多置一些。李旭就又让张氏送去一万两银子。左右父亲在那边整军安民,一时半会回不来,也不担心银子打了水漂。今后李家的银子,可就全看湖广那边的收成了。
李旭点点头,把账簿又放回去,对张氏说:“今年有这七百两已经算不错了。明年才开始真正种粮,只是这佃户的租子,我觉得可以少收一成,毕竟是第一年,清石头之类的杂事也不少。”
张氏沉吟了一会,说道:“租子少一成没什么,只怕没那么多佃户。那里地广人稀的,咱家又一下子买上这么多亩,这佃户肯定不够倒是个事。”
“租子少了,佃户自然也就上门了。”李旭笑着说:“只是娘去信的时候嘱咐一句,宁愿地空着,也不能什么人都收,人要老实,身家也要清白。”
“天下若都是老实人,你父亲也不用跑去荆州府安民了。”张氏叹了一句,李旭却好像想起什么,问了一句:“眼看进了腊月,离年节也差不了几天了,何况二十三是小年,父亲没说赶回来?”
“身负皇差,皇上不发话,他哪敢回来。”张氏连连叹气,李旭一看,连忙转开了话头,聊起年后文秀的亲事来。
待把文秀的嫁妆银子算好,张氏便继续看起账簿。李旭却在一边想起去北燕置庄子的吴管家。一去半年,只是在九月底回信说在保定府看上了一处庄子,已经下了定钱,让家里派人接收。只是因为之前的事情耽误了,张氏派去接收的人半月前才出发,还是跟着二皇子的车队一起北上,也不知道到哪儿了。
想起二皇子,李旭又开始琢磨朱瞻基的事情。这半个月朱瞻基出过两次宫。李旭都是提心吊胆的跟着,还好没有什么事情发生。只是李旭知道,那些人总要出手的,还是得想个法儿应付才行。正思索着,门突然被撞开,一个丫鬟慌慌张张的跑进来:“大奶奶,杨家夫人到府上来撒泼了,说是要找三少爷算账,现在在前厅闹呢。”
张氏和李旭都被门的响声吓了一跳,听丫鬟叽叽喳喳也没说出个所以然,疑惑的互相看了一眼,李旭皱着眉头想了想,没想出个所以然。不过既然岳母上门来了,总得出去见见。一边的张氏开口了:“旭儿,换衣服,随我去前厅见你岳母。”两人换上外套,又披上披风,出门往前厅走去。
来到前厅外,李旭远远看见厅内没什么动静,还在想丫鬟都喜欢夸大其词,杨夫人哪里撒泼了?只是等李旭走近行礼,发现杨夫人面色阴沉,横眉怒目,身边跪着两个李家丫鬟,脸上的五指印清晰可见,还真发火了。
上门是客,那怕杨夫人拆了这前厅,张氏也得先搞清楚事情缘由。当下笑吟吟的上前,语气亲切的问:“杨姐姐,这么大的雪,怎么上妹妹家来了?也没个信儿,可是出了什么事情?”
杨夫人看了李旭一眼,转头对张氏冷冷说:“下雪?就是下刀子姐姐也要来,妹妹自去问李旭,看他干了些什么好事!”
张氏转头瞪了李旭一眼,李旭摇摇头,表示自己不知道。张氏又想了想,还是直接开口问了出来:“杨姐姐有事只管说,若是旭儿有什么过错,妹妹也不会放过他。”一番话说的李旭脖子缩了缩。
杨夫人看向李旭:“好你个李旭,不要以为皇上亲口赐婚,就能在外夸夸其谈,败坏我女儿清誉。告诉你,你与杨若华的亲事,黄了。”
李旭不明白,张氏同样云里雾里,只是眼下不是纠结的时候,还是先让杨夫人息怒。想到此,张氏转头冲李旭大吼:“跪下!”
还在思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却听见张氏的话,李旭挣扎了一会,决定还是先息事宁人。慢慢跪下,李旭冲杨夫人叩了个头,开口说道:“岳母明鉴,小子从未在外提起过杨家小姐,也不可能诋毁姑娘家的清誉。岳母可是听说了什么?”
“听说?”杨夫人闻言大怒,站起身来,拨开一边正准备上前劝阻的张氏,指着李旭说:“还用听说吗?你在外宣称自己相貌堂堂,杨家小女宁愿哄骗她父亲,也要拉你出来见上一面,你为了世俗礼法,狠狠训斥了小女一番。此事在金陵府上下传的沸沸扬扬,都说我杨家不会教女,竟然连这等丢人的事都做得出来。”
张氏大吃一惊,连忙上前,抚慰杨夫人,又转头狠狠的问道:“李旭,你到底说没说过这话?”
“从未说过。”李旭也是一惊,只是现在不是思考的时候,先稳住杨夫人再说:“娘,儿子是什么人,你不清楚吗?即便此事发生过,儿子会在外胡说,娘你却一点也不知道?”
见张氏陷入沉思,李旭转过来对杨夫人说:“岳母大人,小子向天起誓,若是小子有任何诋毁杨姑娘清誉的言行,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这个誓言可谓毒到了极致,一时间,杨夫人也有些踌躇,只是心头气没消,恨恨的坐了下来。张氏回过神,走过来扶着杨夫人说:“姐姐,旭儿是妹妹的亲生儿子,他什么秉性妹妹也清楚,这等事情决不是他能做出来的。说不得是有人眼红皇上赐婚,故意放出的厥词。姐姐先消消气,此事咱们再合计合计。”
“合计什么,再拖下去,若华就要被老爷给打死了!”杨夫人终于绷不住了,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般落下。
“啊?”张氏吓一跳,连忙吩咐李旭:“起来,赶快去杨府找你岳父,不管怎么样,先把你岳父拦下来。”
李旭点点头,起身对杨夫人行了一礼,说道:“岳母,此事我定会查个水落石出。”说完,便转身跑出前厅,上马向杨府赶去。
不一会,杨府到了,只是现在四门紧闭,只留了一个供下人出入的侧门,紧急之下,李旭没有顾及什么身份,直接从那个门冲了进去。门口的小厮吓一跳,正要喊人,却发现是自家的小姑爷。虽然流言越传越广,可是两家还没正式解亲,小厮也不好真的嚷嚷。只得由他去了。
进入杨府的李旭熟门熟路,直接跑到内院,却被内院的护院给拦了下来。一番通报之后,李旭方才被带进杨士奇的书房。只见杨士奇稳稳当当的站在书案后,低头写字,一时也看不出什么表情来。
李旭缓了缓,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岳父。”却一直没有听到杨士奇的声音,只能维持着拱手弯腰的姿势。
正当李旭觉得快受不了了,杨士奇才开口道:“你来干什么?”
“岳母在李府,说岳父要动家法,娘让小婿过来先解释一番。”李旭稍微送了口气,老实回答道:“小婿方才已发毒誓,此事决不是小婿所为,请岳父明鉴。”
“过来。”杨士奇的声音还是很平稳,听不出情绪,李旭定定神,走到书桌前,却看到杨士奇写了几个字:“树欲静,风不止。”李旭又看向杨士奇,却发现杨士奇嘴角居然带着一丝微笑。
“为父自认没看错过人。”杨士奇开口道:“你若真是那般忘乎所以,口蜜腹剑之辈,当日皇上开口,为父也有办法辞了。”
李旭再行一礼,感激岳父的理解。杨士奇看了一眼,微微笑了笑。把手里的笔递给李旭:“来,写几个字。”
李旭接过笔,思量了一番,小手一挥,一首清新脱俗的五律诗出现在宣纸上。
“腊梅落厢顶,红泥添酒晕。
得闻风再起,空穴何处寻?
清白无人赏,冰心落尘泥。
但求相思燕,不复一人行。”
杨士奇细细琢磨,脸上的笑容却渐渐变得有些古怪。
“有这首诗,你岳母和小女那关看来是过了。”杨士奇笑着说:“至于为父这关,可没那么好过。”
李旭的脸色渐渐阴沉下来,想了想,说道:“岳父这关,小婿不得不过。”
“可有想法了?”
“事发突然,小婿只想着先平息岳父岳母的怒火。但是小婿猜想,此事的目的并不是小婿和杨小姐,而是有人想对岳父做些手脚。”李旭淡淡的说,杨士奇却好像预料到一般,并没有惊讶,而是满意的看了看李旭一眼。
李旭接着说道:“要想把流言变佳话,此诗够了。只是。。。。。。”
杨士奇明白李旭要说什么,挥挥手止住了话头,开口道:“此事明日了结,不用多生事端。”
………………………………
第三十章 流言变佳话
一天下来,流言愈演愈烈。
哪怕大雪纷飞,一群好事的老婆婆仍然聚在一个火炉前,绘声绘色的演绎着杨家小姐和李家小子的私会一事,仿佛亲眼见过一般。
“听说本来是杨大人和那李小子在聊天,杨家小姐出了个主意,让丫鬟和小厮苟合,把杨大人骗去后宅,然后自己偷偷跑去见李小子。见那李小子长得英俊,就在书房。。。。。。”
一个故事传来传去,基本快没了当初的模样。若是再这样下去,估计小抄本就出来了。
对此,李旭只能感叹,这个时代娱乐太匮乏了。
第二天,李旭依旧是卯时起床,洗漱穿衣。门口张氏看见李旭要出门,张张嘴准备说些什么,李旭笑了笑,又看看一旁的赵一铭,赵一铭神情凝重,冲李旭微微点头。李旭这才转身上马,向皇宫走去。
一路上,李旭经受了众人的斜视和窃窃私语,就连带路的钱公公,今日也是一语不发。直到进入怡庆宫,周围的目光才稍微少了些。
朱瞻基早就在等他了,两人行礼后,朱瞻基便一脸坏笑的凑上来准备说些什么,李旭直接用手挡了一下,苦笑着说:“你也知道了?”
朱瞻基点点头,双眼放光,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李旭摇摇头说道:“公道自在人心,你等着吧,会有结果的。”
杨士奇坐着马车来到皇宫的左掖门,一个仆人将杨士奇搀扶下来,还没站稳,就听见身后传来声音:“哟,杨大人今日居然来了?”杨士奇转头一看,原来是礼部尚书李志刚。
杨士奇行了一礼,笑了笑没说话,转身走进宫门,准备上朝。
今日朝议,主要是讨论北方的雪灾,以及交趾使节入京的事情。一众文武大臣讨论了快一个时辰,两边的事情方才定下。北方雪灾由户部和工部主持赈灾。至于交趾使节,礼部派个侍郎去交待一声也就行了。
一旁的太监正准备高喊退朝,却看见上任不久的都察院左御史汪元桢走出班列,一下子噎得差点翻白眼。朝堂下的议论也渐渐停下来。
“微臣有事启奏。”汪元桢走到中间,揖手行礼道。
“讲。”朱棣不露声色,只是两颊的肌肉在微微抖动,可惜下面的大臣没法看得仔细。
“微臣参前军左都督李增枝之子李旭。”汪元桢身形有些佝偻,只是说出的话倒是铿锵有力:“李旭在外大放厥词,毁人清誉,行为不端,其才其德,当不起皇长孙伴读。请皇上明察。”
一时间,原本安静的朝堂又有些喧闹,却是那些不知内情的官员在向身边的人请教。知晓内情的人则偷偷把那些流言说了一遍。
朱棣挑了挑眉毛,没有直接表态:“杨士奇。”
一直稳如泰山的杨士奇走出班列,站在汪元桢前面,向皇上行了一礼,却没有说话。
朱棣的语气稍稍带了点怒气:“昨日金陵的传闻,朕都听到了。给你个机会,帮李家小子和你女儿辩解。”
“臣无言可辨。”杨士奇淡淡的回答。两边的人骚动起来,若是流言,一般这个时候都会急着解释。这杨士奇居然不辨,莫非那些传言是真?
朱棣也好奇的问:“你女儿和李小子还真有了私情?”杨士奇在下面摇摇头,说道:“自皇上为小女和李家小子赐婚,李家到现在连问名都还没开始,李旭来微臣府上也只有几次,两人又怎么可能见面,如此空穴来风,臣不知如何辩解。”
朱棣点点头,说道:“风言风语,太过荒唐。”转头又对汪元桢说:“市井传言,当不得真,此事作罢。”
没想到汪元桢继续开口说道:“皇上,此桩亲事乃皇上亲口赐婚,可现已传遍金陵上下,若皇上不对李旭进行处置,只怕有损皇上威严。”
朱棣陷入沉思,一边的杨士奇开口了:“皇上,臣请皇上免了这婚事。”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更是议论纷纷,竟有些混乱了。明明皇上已经将此事定为风言风语,此时应该竭力维护这门亲事,为李旭说好话,挽回杨家的声誉才是。可杨士奇竟然开口求免婚,若皇上同意了,流言自然会被不知内情的金陵百姓误以为是真事,这样一来,李旭的名声毁了,杨家小姐乃至杨家的名声也毁了。一时间,所有人都不明白杨士奇的意思。
朱棣也不明白,只是知道杨士奇肯定还有下文,于是没有急着表态,而是在龙椅上静静的等着。
杨士奇下跪道:“昨日李旭听闻流言后,曾快马赶至微臣府上请罪。微臣曾劝慰过,说皇上明察秋毫,定不会相信此事。可是李旭说此事闹得太大,又是针对皇上赐婚,哪怕皇上相信他和小女,世上那些百姓不会信。若是皇上没有惩罚,只怕天下不服,有损天家威严。之后在微臣书房写下一首离诗,恭恭敬敬给微臣磕了三个头,就此离开。”
“那离诗现在在何处?”
杨士奇从衣袖内将一张纸拿出来,一边的太监下去捧起宣纸交给皇上,皇上看了半晌,脸色阴晴不定。然后将诗交给太监:“念。”
“腊梅落厢顶,红泥添酒晕。得闻风再起,空穴何处寻?清白无人赏,冰心落尘泥。但求相思燕,不复一人行。”
“好诗,好诗,当浮一大白。”却见一旁的翰林院编修赵士元站了出来。此人为新科状元,他说是好诗,没几个人好意思反驳。只是偏偏有不长眼的。
汪元桢又出言相奏:“皇上,此诗有疑。”
朱棣没说话,示意让汪元桢继续说下去。汪元桢拜了拜,开口道:“此诗感情真挚,用词用典也很恰当,的确是一首好诗。只是李旭不过总角小儿,居然能在一时之间写出如此好诗,臣不信。”
“无知!”一声怒叱传来,大臣们纷纷转头,看见出言怒喝的居然是解缙:“你写不出,不代表李旭写不出。李旭的文采如何,我们这些先生自然知道。”解缙边骂边走出班列,狠狠瞪了汪元桢一眼之后,解缙面向朱棣拜下去:“皇上,李旭为伴读,他的课业也算微臣几人教授。微臣担保,李旭的确有此诗才。”
“臣附议,愿为李旭担保。”众人一看,这次竟然是胡俨,也是朱瞻基的经义老师。只是还没完,凡是给朱瞻基和李旭教授过课业的文师一个个站了出来,为李旭担保。看见此情形,其他的朝臣也不敢多言,一时间,朝堂之上寂静无比。
此时,大皇子朱高煦颤颤巍巍站起来,面对朱棣跪了下去,开口为李旭求情:“父皇,儿臣虽然回京不久,亦听过李旭知忠好义,文采斐然的好名声。伴读不过数月,瞻基如今连《礼记》也能背诵大篇。想来也有李旭督促之功。儿臣要谢过父皇,请的如此良玉之才为瞻基伴读。”
朱棣笑了,笑容中带着一丝欣慰,一丝嘲弄:“几句流言,竟然闹得今日朝堂如此热闹。不就是见过一面吗?两人已有婚约,是朕亲自做媒,谁敢置喙?杨士奇!”
“臣在。”
“回去告诉李旭,今后只管大大方方见你家幺女,朕准了,你也不许阻拦。让他好好随皇孙读书,其他的,自有朕做主,还轮不到他管。”
“微臣遵旨。”
“退朝,金忠,随朕来。”
短短几天时间,那日朝堂之上的风波迅速在金陵城流传开来。
两人受尽诽谤委屈,却并不解释,为了皇家威严宁愿牺牲自己的亲事,还好有皇上明察秋毫,怒叱流言,不但保住了亲事,更是御准两人可以见面,这等百转千回的传奇故事正是百姓最为热衷的套路。一时间,李旭和杨家小姐知礼重情的好名声在金陵城家喻户晓,许多人提起此事纷纷赞叹,却全然忘了之前自己说的那些污言秽语。
这金陵的雪下一天停一天,宫内的校场已经变得泥泞不堪,又临近大年,朱棣索性停了宫里皇子皇孙的课业,李旭在离宫之前又向朱瞻基确认了一遍,确定他要年后元宵节才有机会出宫。李旭一边感叹朱瞻基不自由,一边也乐得悠闲。
腊月二十三,李家主人齐齐地聚在厨房,李宪还在宫里当差,身为老二的李睿自然接下了这送灶神的重任。一篇送神赋念完,李睿将绢纸扔进灶火,只见火光猛地窜起,李睿喊了一声“送灶神!”,张氏和李旭也跟着喊。看着火又慢慢落下去,这才完成了仪式。只是腊月三十当天,一家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