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道君(无敌道君)-第2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国狮子大开口,但凡经过赵国地盘的物资,都要一半。

    最终迫于西三国的压力,赵国松口,只要了三成。输往燕国的粮食、兵器和战马,赵国什么都不干就能坐收三成,这世上真是没有什么比这个发财更快的路子。

    缥缈阁内,位列者分三派,一派中立不吭声,另两派吵的不可开交,缥缈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此没有结论。

    ……

    黑牡丹的墓前,牛有道杵剑而立静默闭目。

    公孙布来到,一份情报递给,“道爷,这是汇总的战局状况。”

    牛有道没有接的意思,闭目着徐徐问道:“朝廷的首批援军已经赶到了,战况可有变化?”

    公孙布叹道:“首批赶到的援军一战而败,不是叛军的对手!”

    牛有道睁眼,偏头看来,“叛军才多少人,怎能一战而败?”

    公孙布:“道爷,局势不一样了,根据传来的消息,战乱一起,到处是流民,为了口吃的,不知多少人聚集成匪抢掠。不比咱们这里离西三国的距离,元州离宋国很近,苍州叛军全力打通了元州海路通道,韩宋两国的物资大量输送到位。手上有了大批的粮食,吴公岭聚啸流寇来投,为了能填饱肚子,大量流寇前去投奔。短短时间内,吴公岭又新增百万之众。只要有饿肚子的流民,他就不缺兵源,一路以战为训!”

    牛有道:“朝廷呢?难道就不能效仿,遏制流民投往叛军?”

    公孙布苦笑摇头,“朝廷几乎是以举国之力应对韩宋二国,仍在等西三国的援助,四处征粮都来不及,哪还拿得出那么多粮食去周济流民,真要把大军的口粮拿出来了,怕是要不战自败。”

    “唉!”牛有道轻叹一声,这战事一起,不知多少百姓要家破人亡。

    他前世从未经历过这样的时代,如今身处战乱之中,方有了切身感受,朱门酒肉臭,路有饿死骨,真不是说说的。

    公孙布略默之后问道:“道爷,听说客院来了个神秘客人?”

    牛有道淡淡一笑,“哪有什么神秘客人,渡云山的山主云姬罢了。”

    公孙布讶异,“她来此作甚。”

    牛有道挥手指了指天下的样子,“你看这大燕的乱象,你觉得我南州能偏安一隅幸免吗?我不得不做万一的准备,去了趟渡云山借兵,渡云山群妖正在赶来的路上。”

    公孙布笑道:“还是道爷的面子大,竟能让渡云山冒险卷入这样的事情。”

    牛有道叹道:“哪是什么我面子大啊,花了不少钱的,请人办事能不花钱吗?当然了,也不全是钱的问题,渡云山当家的云欢是我结拜兄弟,他也算是给了我这兄弟一点面子吧。再说了,我又不让他们直接卷入打打杀杀,只是为防御南州出份力罢了。不但是渡云山,我那个结拜姐姐,陷阴山的鬼母,我已传讯,希望她也能率领陷阴山众鬼修前来相助吧。”

    “……”公孙布无语,嘴角略有抽搐,又冒出一个结拜兄弟,这位到底有多少结拜兄弟?

    ……

    南州刺史府英武堂内。

    砰!接到情报消息的商朝宗一掌将情报拍在了案上。

    他气呼呼来回走动,“十万大军,面对一群乌合之众,居然一战而败,这仗是怎么打的?”

    蓝若亭叹道:“虽是流寇组成的乌合之众,迎面对上的毕竟有五十万之数,吴山岭也是久经征战的老将。”

    蒙山鸣徐徐道:“吴山岭指挥得当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庞州刺史康茂金也是在应付,有意保存实力,在其他援军没到之前,指望他和吴山岭血拼到底…呵呵!”

    商朝宗看向那悬挂在墙壁上的大幅燕国地图,张臂悲愤道:“都想保存实力,再这样下去,我商氏大燕就要亡国了!吴公岭,不要落在本王手中,否则本王必将你千刀万剐!”说着猛然转身,“本王欲主动请缨,率南州人马出征平叛,二位意下如何?”

    蒙山鸣眉眼低垂不吭声。

    蓝若亭一脸为难道:“王爷,道爷不答应,大禅山也不会答应您这样做的。在这事上,大禅山坚定站在道爷那边,道爷不松口,南州大军出不了南州。道爷说了,还不到我们动手的时候,按兵不动,广积粮,养精蓄锐!道爷指示的清楚明白,三大派的话也只能听一半,西三国途径南州的粮食、兵器、战马也要想办法扣点下来,留在南州做积蓄,做以防万一的储备。”

    “天呐!”商朝宗摊着双手抖动着,悲愤无比道:“如此这般,我们和那些不顾大燕存亡只知保存实力的人又有什么区别?不,我们比他们还不如,他们只是保存实力,我们不但是保存实力,居然还要在国难关头克扣朝廷的补给!”

    蒙山鸣幽幽轻叹了声,“王爷,道爷的想法未必有错,那些人皆为保存实力,补给全盘拱手送给他们也是浪费。王爷,道爷不是无的放矢的人,他这样说肯定有这样说的原因。”

    商朝宗怒指门外,“他整天在茅庐山庄游山玩水,能有什么原因,说到底还不是保存实力,大燕存亡不是他关心的…”

    蒙山鸣目露精光,陡然重声喝斥,“王爷慎言!”

    蓝若亭有些惊慌地跑到门口,小心看了看外面,他担心商朝宗这么大嗓门会被人给听到,这话若是传到牛有道的耳朵里,他不敢想象后果。

    那位道爷平常看似温和,骨子里绝非善茬。

    在南州,若说有谁将商朝宗给换掉而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唯牛有道一人!

    南州的商系人马,以及修行势力,牛有道一人的威望统统可以摆平!

    商朝宗似乎也惊醒了过来,渐渐低头,闷声道:“传讯茅庐山庄,我要面见道爷!”

    如他所言,消息立刻传去了。

    然而茅庐山庄传回的消息上,只有一行字:不见!南州上下,按兵不动,广积粮,养精蓄锐。妄动者,死!

    看到纸张上的短短内容,压根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商朝宗颓然跌坐在椅子上,整个人彻底没了脾气。
………………………………

第六三零章 舌战群臣

    同样,又有消息传到了牛有道的手上。

    消息到时,牛有道正坐在湖畔手持竹竿钓鱼,凭他的修为,伸手从湖里就能捞出鱼来,犯不上慢慢钓着。

    钓鱼不是目的,既是消遣,也是个让自己理顺思路想问题的方式。

    袁罡走来,一张纸递插在了牛有道的手上,自己也慢慢盘腿坐在了一边,慢慢揪着地上的草。

    牛有道抖开纸张,扫了眼信上的内容,貌似自言自语地念叨:“游山玩水…保存实力…大燕的存亡不是他关心的……”

    他念叨的内容,正是商朝宗对他口出不逊之言,商朝宗所言几乎一字不漏地呈到了他的面前。

    局势一步步走到今天,真以为他能躲在山野之地彻底放任府城那边不过问?全然不顾是不可能的事情。他可以不干扰商朝宗那边,但不可能让南州的局势失控,上一些监管手段不可避免。

    如同百里羯对公孙布一样,凭牛有道如今在南州的影响力,想左右商朝宗身边的一些人,太容易了。

    回给商朝宗的消息为何不留情面?是因为早就知道商朝宗按捺不住了,见面要谈什么也早就知道,他意已决,现在不能出兵就是不能出兵,有什么好谈的?

    把狠话撂出来了,就是要泼冷水让商朝宗醒醒,别头脑发热。

    念着念着,牛有道嘴角勾起一抹莞尔,回头看了眼袁罡,发现袁罡的脸色很沉重。

    信扔回了袁罡盘着的腿上,目光投向了湖面,继续钓自己的鱼,嘴上有话,“现在还觉得我这样做不合适吗?”

    袁罡慢慢将纸卷了起来:“你是想说知人知面不知心吗?想说我看错了人吗?其实没那么严重,他只是发发牢骚。”

    牛有道:“我并没有觉得多严重,没人愿意做被人操控的提线木偶,人都有情绪,发点牢骚很正常。他无论说什么,对我来说,其实不重要,我只要过程和结果,一点杂音改变不了什么,我在乎的是你的想法。猴子,我只是想让你明白,他和我们两个不一样,他是想称王称霸的人,一个想执宰天下的人,走到最后不管他当初是什么样的人,最后都会慢慢改变的,你不要太一厢情愿了。”

    袁罡:“他的心情我能理解,换了是我,我也不会坐视自己的国家被外敌侵略而吞没,我必奋起反抗,会比他做的更激烈。”

    牛有道:“别人不知道,你应该知道高见成给我的消息,不用他商朝宗主动请缨,一旦战事不利,朝廷就会让南州人马出征。如果战事顺利,朝廷能顺利剿灭叛军,我们安坐便可,迟早要见分晓的事情,有什么好急的,准备充分一点,进退自如的选择权掌握在自己手上不好吗?”

    袁罡:“高见成提供的情报,是不是该知会王爷一声,王爷瞒在鼓里,什么都不知道,容易造成误会。”

    牛有道:“误会也没办法,高见成的事绝不能再让其他人知晓。连朝中也只有区区数人知道的绝密,一旦泄露,前有高少明被抓,后有泄密,朝中人不傻,对高见成不利。一个高见成的作用,对我们来说,足抵百万雄兵,所以高见成绝不能有失。王爷误会就让他误会好了,就当是配合演戏了。”

    袁罡不语。

    牛有道鱼竿一收,鱼钩在手,发现鱼饵已经吃没了,再次上饵抖线入水,淡淡给了句,“商朝宗,我暂时不想见他,不过蒙山鸣还是可以见见的。打仗我不懂,对这场战事,我想听听他的意见再做决断。让红娘亲自走一趟,去把蒙山鸣接过来。”

    袁罡点了点头,起身后,又说了句,“顺风堂那边,我摸出了点端倪,已经让人跟上去了,不知有没有用。”

    牛有道偏头问道:“什么情况?”

    袁罡:“来往顺风堂的金翅不少,不过有一个去向的金翅有种没有规律的规律,看似没有规律,实则暗藏规律。把时间拉长了看,可以看出,不管发出的时间怎么变化,三天之内必然会发出一趟。”

    牛有道神色凝重,“让跟的人小心点。”

    袁罡:“放心,布置好了。”

    ……

    燕京皇宫,龙休、宫临策、孟宣,三大派掌门齐聚在一座阁楼之上品茶。

    灵剑山弟子上楼,送上一份密信,孟宣看后,对另两人道:“卫国送粮船队那边传来的消息,再次遇袭,又折损了数百名修士,粮船有五艘遭创,沉入了大海。”

    龙休淡然道:“倒是出乎我们的意外,这一打,韩宋和晋卫齐的修士还真是损失了不少,反倒是我们三派的人手参与大军对峙没什么损失。”

    宫临策:“的确有些出乎意料,正是削弱那些门派实力的时候,再这样下去,我都有些不希望战事这么快结束了。”

    三人相视一眼,神情各异,皆默不吭声饮茶。

    ……

    赵国皇宫,一座大殿内,有人慷慨激昂发声,一金甲老将与群臣激辩。

    大臣樊秀对上座的海无极拱手道:“陛下,出兵吧!必须尽快向韩国施压,逼迫韩国撤兵,一旦燕国瓦解,韩宋食其而肥坐大,我赵国夹在东西双方之间,迟早要面临灭顶之灾!”

    砰!金甲老将拍案而起,指着怒斥,“樊秀老贼,收了燕国多少好处,竟为燕国说话,欲葬送赵国崛起之大好良机,其心可诛,当斩!”

    樊秀憋的一脸通红站起,“庞腾信口雌黄,当众污蔑大臣,请陛下治罪!”

    上座的海无极立刻挥手示意他坐下,继而又朝金甲老将摁了摁手,“庞老将军,就事论事,不可妄言!”

    金甲老将朝樊秀冷哼一声,坐下了。

    此人乃赵国大都督,统领赵国兵马大权,职位相当于燕国的大司马,满门忠烈,父子两代包括他在内,有三人皆为赵国大都督,可见赵国对庞家之厚待。

    只是庞家的运气似乎有些不好,其父任赵国大都督时,与齐国一战,死于如今的齐国上将军呼延无恨之手,连尸首都未找回。其兄接任大都督之位后,与燕国一战,又被宁王商建伯逼入绝境,绝境中不肯被俘,拔剑自刎,尸首还是如今的太后商幼兰出面从燕国手中讨回来的。

    庞腾此番来,知道有一场口舌之争,特意穿了一身战甲来。

    其实是海无极让他来的,最近朝中议论纷纷,海无极不胜其扰,让庞腾来辩。

    七国当中有两位统揽兵马大权的大都督,赵国的金甲庞腾,宋国的银甲罗照。

    庞腾年过六旬,年岁已老,迟暮之前欲报赵国对庞家之大恩。

    罗照十四岁从军,十八岁率部与燕国英扬武烈卫交锋一场,全身而退,得以天下扬名,被宋皇收为义子,赐予银甲战袍,二十三岁便擢升为宋国大都督,如今也才三十三岁,文武双全,加之相貌俊俏,妻为绝代佳人,真正是意气风发,一代风流,天下英雄舍我其谁!

    有大臣站在樊秀那边,出声道:“大都督,攀大人也是一片为国之心,一旦韩宋坐大,我赵国危矣!”

    庞腾横眉冷眼以对,“坐大?如今的局势,诸国皆卷入其中,韩宋想坐大没那么容易,诸位多虑了。现今,我赵国坐等粮草战马送上门来,哪找这样的好事去,岂可错过?送上门的军需可就近囤积,坐等韩、宋、燕三国消耗下去,待三国虚弱不堪之际,我赵国可趁势横扫,夺三国如探囊取物,如此大好良机岂可错过?”

    那大臣问:“齐卫岂能坐视?一旦趁我出兵,后背偷袭,如何是好?”

    庞腾:“晋国虎视眈眈,齐卫必不敢倾巢而出,最多出一小部联军施压,我可派一部人马纠缠骚扰迟滞,尽量拖住,大事可成!”

    樊秀沉声道:“大都督,凡事岂能如你想的这般美好,若出变故,如何是好?陛下,老臣还是那句话,目前的局势不可轻易改变,否则将万劫不复啊!”

    “一群朽木,胡言乱语,不知军事,难以开窍。”庞腾又站了起来,朝海无极拱手道:“陛下不必理会这群酸腐,目前无论如何不能出兵,只可坐视,无论是向韩国施压,还是最终出兵横扫,主动权皆在我手,哪怕是打不成,坐视东三国消耗到哀鸣,对我赵国也是好事一桩。”

    海无极嗯了声,对众臣道:“庞老将军此计甚妙!”

    ……

    晋国皇宫大殿内,取暖的火盆座座,在座皆是核心大臣,级别不够的难以涉及高级机密。

    计划不如变化,许多事情是随着形势而变的,邵平波同样在舌战群臣。

    晋国虽穷,志却不穷,民风强势,对赵国坐收三成输送燕国物资的事耿耿于怀,尤其是对晋国如此忍气吞声向赵国低头更是不满,群臣吵的不行。

    “过刚易折,一味刚强不可取,当刚柔相济。赵国庞家,两代蒙羞,庞腾性情刚烈,久有雪耻之心,海无极雄心则如干柴,若有机会,庞腾必将其吹燃,一发而不可收。给赵国的三成物资不是肥肉,而是送给赵国的断肠药,让他积蓄下大批物资,正是为了壮其胆、促其行。”

    “此时赵国必然坐视东三国消耗,待时机一到,海无极必然出兵横扫。齐卫忧心赵国坐大,又忌惮我晋国,只敢以小部人马东征施压,定然难以挽回赵国不肯错失千载难逢良机之雄心。我等可坐视,坐视三国消耗变成四国消耗。坐视下去,眼见赵国要坐大,齐卫绷不住必然要来求我晋国商谈。”

    “我晋国可趁此良机,约齐卫组成东征联军,此等关口,四国已疲耗虚弱,两国必然答应一起瓜分四国,如此一来,我晋国被齐卫封锁多年之局势可破,地广人多有了资源积蓄实力,再伺机收拾齐卫不在话下……”

    一身银狐裘披的邵平波踱步在在座的群臣之间来回,侃侃而谈,可谓光芒四射。

    高坐首位的太叔雄不时打量群臣,见群臣皆露出了若有所思神色,不禁微微一笑。
………………………………

第六三一章 执行不力者,灭!

    江畔大船小船无数,对面便是燕国,两军隔江对垒。

    宋国大都督罗照,相貌俊逸,身材高大,有玉面郎君雅号,一身银甲临江岸登高,星眸远眺,手扶腰间宝剑,白披迎风猎猎,滚滚江水皱。

    看了一阵,扭头转身而回,有人牵来白马,罗照翻身上马,策马而去,护卫随行。

    回到中军帐内,正欲解下肩披,有人从身后靠近,为他卸甲。

    罗照鼻翼微动,目光低垂,看到从身后绕到脖子前的一双白皙解带柔荑,嘴角浮现一抹莞尔,锵一声拔剑,猛然转身,横剑在一身材瘦小的小卒脖子上,喝道:“哪来的刺客?”

    戴着毡帽的小卒吓一跳,惊慌抬头,露出花容月貌,见到罗照脸上戏谑笑意,立刻知道自己被耍了。

    本想给他一个惊喜,没想反倒被他吓一跳。

    哪还管什么宝剑不宝剑的,颀长白皙脖子立刻一抬,硬往剑锋上撞去,莺语道:“你杀我试试。”

    一口贝齿洁白,声音甚是好听。

    小卒不是别人,正是女扮男装的冯官儿,罗照的结发妻子。

    一身士卒男装,也难掩其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绝色。

    两人相识于宋国京城,正是百花绽放的季节。

    罗照征战归来,率领人马入城,银枪白马,银甲白披,英姿飒爽,就在前头,不知引来多少佳丽羞涩私语。

    凌霄阁下山,京城游玩的冯官儿也因大军进城让路在人群中,从群众低语中知道了那银枪白马的将军是谁。

    本已从她身旁经过了,身后院墙里面的树上一声鸟鸣,引得罗照回眸一看,看到了路边的她,两人四目相对在了一起,便再难分开。罗照勒停战马抬手,大军停止了前进。

    罗照拨马而回,马蹄声踏踏到了她的跟前,居高临下看着她。

    尚是少女年华的冯官儿不服,傲然抬头对峙。

    打量一阵的罗照笑了,抱枪拱手道:“本将罗照,愿与姑娘白头偕老。”

    前后左右人群顿时哗然,而罗照已俯身,对她伸出了一只手。

    冯官儿有点脸红,鄙视道:“你好歹是宋国将军,如此无礼,丢不丢人?”

    “我不怕,姑娘怕吗?”罗照笑问。

    鬼使神差的,冯官儿伸出了手放入了他的掌中,继而一声嘤咛惊呼,已被罗照挥臂提上马来,抱入怀中同乘一骑。

    冯官儿随行大惊,喝道:“罗将军,不得无礼!”

    罗照哪管他们,在喝斥追赶声中单枪匹马而去,扔下了身后大军,纵马狂奔,直奔皇城。

    一路惊讶声中,数不尽的风流羡艳目光。

    将冯官儿带入宫中直面宋皇,请皇帝赐婚,开这口时居然连冯官儿是谁连名字都不知道,宋皇被他闹了个莫名其妙。

    幸好宋皇身边有人认识冯官儿,知道冯官儿是凌霄阁上任掌门的孙女。

    知道身份倒是好办了,皇帝的义子配凌霄阁上任掌门的孙女倒也算是门当户对,宋皇答应倒是答应了,不过却说要凌霄阁同意,毕竟冯官儿的身份摆在那。

    皇帝答应便行,罗照牵了冯官儿出宫时,被凌霄阁镇守皇宫的人拦下了。

    罗照递出手中宝剑给冯官儿,两人心有灵犀,冯官儿顺势拔剑而出,勒令凌霄阁的人退开。

    就这样,罗照将冯官儿带回了家。皇宫内派人来提醒,让罗照不要乱来,等凌霄阁答应了再说。

    罗照说错过了便要后悔此生,容不得凌霄阁反悔,先把人睡了再说!

    还真是说做就做,婚事是以后的事,当天就把洞房的事给提前办了。

    凌霄阁果然是连反对的机会都没有了,都已经这样了,也只能是答应了。只是凌霄阁内不知多少弟子对这位前掌门的孙女倾心,谁能想到会突然被一个外人给摘了,许多凌霄阁弟子黯然神伤。

    宋皇也憋的够呛,本想将自己的女儿,一位公主嫁给罗照的,谁能想到一向稳重的罗照居然能干出这样的事来……

    此时,罗照怕误伤,手中宝剑怀里一撤,看也不看,唰一声便已宝剑归鞘,换来胸前一双粉拳乱捶。

    罗照哈哈大笑,抓了她双腕。

    冯官儿笑问:“怎知是我?”

    罗照:“闻香识美人。”

    冯官儿窃笑不已。

    罗照却忽变得一脸严肃,“你怎么来了?”

    冯官儿明眸忽闪,双臂勾了他脖子,含情脉脉地仰望道:“想你了,伴你身边,为你红袖添香可好?”

    罗照摇头:“军中不容儿女私情,速归!”

    冯官儿脚尖一垫,樱唇印在了他的唇上,搂紧了他……

    帐外亲卫将门帘一拉,一排人守在了帐外,不让人靠近。

    春风一度,后帐内响起了琴声,薄衫蔽体的夫妇二人。

    罗照盘坐抚琴,披头散发的冯官儿脸颊潮红,趴他后背眯着眼,一脸享受的温情。

    抚琴中的罗照边说道:“军中不是儿女缠绵久留之地,易动摇军心,早点回京去。”

    冯官儿:“战事不知何日才能结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