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道君(无敌道君)-第3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儿子带在了身边调教,小儿子跟在了蓝若亭身边做弟子,成了洛少夫的徒孙。

    子嗣有了如此周到的安排,是许多人求都求不到的好事,可谓前途无量,若有将来,成就怕是要远超过罗安。张虎感慨,想必为救蒙帅和王爷而战死的罗安地下有知也能瞑目了。

    他和罗安也是熟人,罗安当年的级别虽然没他高,却是宁王身边的心腹亲卫,两人来往也是称兄道弟很熟悉的。故人已去除了感慨也无他法,不过也送了匹不错的战马给罗安。

    这一路上,对罗安也颇为照顾。

    马车后面,公孙布领着十几名五梁山弟子随行,一个个背着装有金翅蒙着黑布的笼子。

    接到牛有道的传讯后,公孙布立刻带人赶来了与蒙山鸣会合,牛有道要随时掌握这边的情况。

    马车内,蒙山鸣摇晃在其中,跟前摆着地图,如今作战地图对他来说几乎是不离身边。

    各路消息和情报传来看阅后,他经常要参照地图思索。

    身边还摆着一本有关节气的书卷,他偶尔还会探头出窗外看看天上的云彩。

    大军暂歇后,蒙山鸣也被抬下了马车透气。

    附近接了封信查看的张虎大步走来,双手将信奉给了蒙山鸣:“大帅,朝廷又来旨意,命我等立刻回头追击宋军。”

    蒙山鸣摆了摆手,没接信,表示不想看,看来看去也就那些东西。

    张虎只好作罢,不过却试着问道:“大帅真的想攻打宋国?”

    蒙山鸣反问:“你觉得我是在儿戏?”

    “不是,末将没那意思。”张虎挠头嘿笑了一下,面对这位时,他偶尔也忍不住流露出当年还在蒙山鸣身边当小兵时的样子,惹得不远处瞅见的军士偷笑。“末将只是觉得,宋国在东域江的防线固若金汤,而咱们最大的麻烦又是粮食,手上无粮,这仗不好打啊!”

    蒙山鸣徐徐道:“我还没老糊涂,自有决断。”

    他这样说,张虎又能说什么?

    至于道理,蒙山鸣不是不知道。

    一个国家存在的终极意义便是民生的供需平衡,战事一起供需平衡立马就会被打破,其打破的剧烈程度远超过其他事情的影响。大范围的战乱几乎可以让各行各业的生产全停,没了产出,只有消耗,是件很恐怖的事情,一项物资的紧缺便能引起其他物资连锁反应的紧缺。

    道理很简单,譬如平常家户只存十天半个月的口粮,因为市场上拿钱就能买到,没人会太担心,可一旦遇事哪怕家户都要存上一个月的口粮,全国家家户户累计下来,也不用全部累计,只需相当一部分,立马就能破坏掉整个国家的粮食供应平衡,甚至是让平衡崩溃。

    这就是为什么平常市面上好像很常见的东西,一旦发生战乱后似乎突然间都全部消失了。

    这也是为什么自古以来一个好好的国家,一旦出现战乱,就很容易出现饥荒的原因。

    后方突然传来报警声,张虎猛然回头看去。

    空中几只大型飞禽飞来,这边立刻有大型飞禽起飞迎上去查看。

    紫金洞洞主法驾亲临,宫临策来了,从燕京远道而来,紫金洞弟子立刻上前拜见。

    随便问了同门一些话后,宫临策来到了蒙山鸣身边,发现蒙山鸣面有疲倦神色,眼睛里还有血丝,淡然道:“蒙帅,我们又见面了。看起来很疲倦,没休息好吗?”

    蒙山鸣叹了声,“谢宫掌门关爱,能让你亲自前来,不应该是特意来看我的吧?”

    宫临策:“你不会不知道我为何而来,宋军已经奔京师杀去,你却拒不听命,不但不追击宋军,反而让大军撤退,已让朝堂上下一片惶恐,是何道理?”

    蒙山鸣:“我也是听令行事,宫掌门应该去问庸亲王。”

    宫临策:“战事是由谁在掌控,你我还有必要绕弯子吗?”

    蒙山鸣:“该说的我已经告诉了三大派弟子,罗照就是想牵着我军的鼻子溜,我们追上去根本没用,三大派弟子莫非没有转告?”

    宫临策:“是不是解释的太简单了一点,何以服众?该说的说了,我既然亲自来了,你是不是该对我说点不该说的?”

    蒙山鸣:“宫掌门想知道什么?”

    宫临策:“大军为何对京师见死不救,为何不与宋军交战,为何要往这边撤?”

    蒙山鸣:“大军运行态势如此明显,我想宫掌门不会看不出,我要集结大军攻打宋国,以解京师之围,希望能把宋军给吸引回来,以便速战速决!”

    “希望?”宫临策:“想法不错,若是宋军不肯调头呢?”

    蒙山鸣:“宫掌门,大军手上的粮食连十天都坚持不到了,朝廷若是能给我充足的粮食,那没问题,我一定会追击宋军,想办法将其给歼灭,可是如今的状况怎么追?我若真遂了宋军的愿去追击,宋军只需把我军溜上了数日,大军断粮便不战自败。这般情况下,还要连连下旨逼迫,老夫想问问宫掌门,朝堂上那群人的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

    宫临策略有沉默,朝堂上的人怎么想的,为何会惶恐,他多少能猜到。

    蒙山鸣又叹了声,“被逼无奈呀宫掌门,我现在只能是危及宋国,逼宋军回来与我速战速决,还是那句话,粮食坚持不了多久!”

    宫临策:“我也还是那句话,宋军若是不肯调头呢?”

    蒙山鸣:“也不是坏事,宋军主力离我越来越远,仓促间难以回援,我无后顾之忧,可放心攻打宋国,就看他罗照如何选择了。”

    宫临策:“据我所知,宋军防线严固,能轻易攻破吗?若是久攻不破呢,你也说了,手上粮食不足。”

    蒙山鸣声音陡然大了几分,“攻不破也得攻,不攻的话,大军还有活路吗?宫掌门可以去看看,大军后方的百姓都在吃草啃树皮了,想从百姓嘴中抢口吃的都没法抢。宋国境内的条件比燕国好,只有攻入宋国境内,还能想点办法,我身为主帅不能眼睁睁看着手下人马饿死,大军必须拼出一条活路来!”

    宫临策:“坐视燕京失守吗?”

    蒙山鸣反问一句,“三大派是想保京师,还是保燕国?”
………………………………

第六八零章 邵登云出手

    这是一个相当沉重的话题,宫临策懂他话里的意思,可有些事情没那么简单。

    燕京是商建雄的利益所在,商建雄在燕国经营多年,燕国大部分人马都在商建雄派系的手中,燕国大多地域都还是商建雄派系的留守人马把持,三大派也有顾虑。

    同样的,三大派此时也不想把商朝宗派系的人给逼急了,面对外敌,朝廷人马无用,三大派还想倚仗商朝宗这边。

    三大派现在想要的是朝廷与诸侯鼎力合作共渡难关。

    这也是宫临策亲临这边还对蒙山鸣保持客气的原因,希望能协调好双方的矛盾。

    可事实证明,双方的矛盾无法调和,一方要保京师,一方要保燕国。

    两者之间听着似乎并无冲突,可实际上两者之间面对现实局势有很大的冲突。

    站在三大派的立场来说,自然是倾向于保燕国。

    宫临策不知道蒙山鸣是不是糊弄自己,然而蒙山鸣摆出的困难是事实,似乎也别无他法。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两者之间三大派也必须要做出抉择。

    宫临策迟疑一阵后,徐徐问道:“朝廷的人马你能控制住吗?”

    说出这话,态度在往哪边偏移已是显而易见,只因局势如此,朝廷那伙人的利益毕竟要服从三大派的利益。

    这也是燕皇商建雄所担心的,所以他才说不能完全指望三大派而密令北部人马做好驰援准备。

    蒙山鸣:“剩下的粮草已被执法督军控制。”

    宫临策眉头略挑,只此一句,他便明白了,蒙山鸣已经捏住了朝廷人马的命脉,朝廷人马翻不起浪来,必须乖乖听蒙山鸣的指挥。只要蒙山鸣不同意,就算让朝廷人马走,朝廷人马也走不了。

    三大派之前还担心商建雄狗急跳墙令朝廷人马和诸侯人马发生冲突,如今看来,似乎多虑了,蒙山鸣已经将前线大军的控制权牢牢掌控在了手中。

    宫临策:“东域江易守难攻,若无吴公岭捣乱,宋军也无法轻易攻入燕国,反之,你有把握攻入宋国?”

    蒙山鸣:“战场上局势千变万化,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不是一家能随便摆布的,还要看敌军那边将领的应对情况,没人敢说一定能成功。但是,对东域江一带的地形我很熟悉,江流石不转,物是人非,人换了,地方没换也没变,可以试试,未必没有攻入的可能。”

    此话一出,宫临策想起来了,这位老帅不是第一次与宋军交手,早年曾数度与宋军交锋,并数度攻入宋国境内,攻入东域江这位老帅是有经验的。

    想到这一点,宫临策眼中闪过神采,心中有了点信心,却又忍不住一声长叹:“蒙帅,你这是要纵容敌军在我大燕为所欲为啊!”

    蒙山鸣面无表情:“我大燕内部已经是被折腾的破破烂烂,破家烂罐也不怕他再折腾下去,可宋国不然,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宋国折腾的起吗?攻宋,大燕还有挽回的可能,不攻,大燕就完了。宫掌门,三大派如何抉择我勉强不了,任由决定。”

    两人继续一番长谈,待到谈完,宫临策心中的许多疑虑皆被蒙山鸣解开了,终于做出了最后抉择。

    他将情况传讯给了逍遥宫和灵剑山,自己没有回去,准备亲自跟随大军坐镇,以便随时掌握第一手的情况……

    没有大的阻碍,宋军在燕国境内近乎畅通无阻,直奔燕京方向。

    三大派没有将局势给转圜,反而从了商朝宗那边的态度,商建雄可谓又惊又怒。

    逍遥宫掌门龙休和灵剑山掌门更是亲自出面向商建雄讲道理,并保证一旦京城有失,一定会首先保证他和一干重臣的及时撤离,不会让他们的安全遭到威胁。

    商建雄迟疑,童陌一系的人员却慌了,当初推动对宁王派系清洗的人慌了。

    童陌等人立刻全力鼓动商建雄,把商建雄给说的惊疑不定。

    想想童陌等人的话的确有道理,三大派的态度很值得的揣摩,似乎已经靠向了商朝宗,是想将他取而代之还是怎的?

    对童陌等人来说,对当年对宁王派系下狠手的人来说,宁愿向敌国投降,也决不能让商朝宗上位,一旦商朝宗上位掌握了燕国大权,算起帐来,哪还有他们的活路,一定会死的很惨,投敌至少还有条活路。

    三大派站在了商朝宗那边的态度真正是把这些人给吓着了,但他们又深知商建雄在乎什么。

    商建雄被戳中软肋,受了童陌等人的蛊惑,将三大派的劝说抛之脑后,暗中下令,命北部人马驰援。

    ……

    山峦起伏中,一座山洞内,牛有道盘膝打坐,静心修炼中。

    管芳仪碎步入内,“喏”了声,随手扔了份密信给牛有道,之后一脸不爽的转身,扭着腰肢离开了。

    原因无他,又是袁罡的来信,又是她看不懂的文字,铁定又和她没什么关系。

    牛有道缓缓睁眼,拿起掉落身前的信查看。

    不看还好,一看明信中内容,牛有道亦忍不住发出阵阵冷笑,一字一句道:“童陌该死!”

    信是袁罡转述了高见成的来信,高见成将童陌等人唆使商建雄抽调北部人马的事情告知了这边,让这边早做准备。

    明知北部重兵在防范韩国,一旦再让韩国在此时介入,燕国局势将不堪设想,童陌等人却为一己私怨不惜将燕国推入火坑,饶是牛有道好脾气也忍不住震怒!

    他今天算是真真切切见识了一把什么叫做国贼!

    ……

    一路人马在山间官道急行,行至险要地段,一座关隘坐落在两山之间,卡在了最险要部位,易守难攻,关门紧闭。

    关下一排拒马阻拦,有人马把守。

    先行官在关前喊门,无人回话,关门不开。

    大将鲁丛盛驱马出到前方,大声喝道:“我乃虎威将军鲁丛盛是也,有紧急军务,速开关门。”

    关隘墙头出现一名将领,回话道:“鲁将军,没有刺史大人手谕,任何人不得擅闯,还请速回。”

    鲁丛盛挥手示意了一下,一名部将立刻跳下马来,快步到拒马前,将一封手谕交给了军士。

    军士回到城下,将手谕放进了吊篮,吊上了关隘墙头。

    手谕到了墙头将军的手中,那将军看过手谕后,挥了挥道:“是假的!”当场将那手谕给撕了。

    鲁丛盛一怔,旋即挥舞马鞭指去,怒喝:“放肆,邵登云亲笔书写的进出手谕岂能有假,你们想造反吗?”

    墙头上的将军没理他,转身回了城楼内,只见楼内案后一身穿战甲的老将端坐,闭目养神中,正是邵登云本尊。

    那将领快步到邵登云耳边嘀咕了几句。

    邵登云虎目一睁,缓缓起身,大步绕出桌案,出了城楼,来到了墙垛前,看向下面叫嚣开门的人马,喝道:“何事喧哗?”声音中气十足。

    邵登云?鲁丛盛一愣,抬了下手,手下人马立刻停止了叫嚣,随后大声道:“邵兄,你怎么在这?”

    邵登云看了眼对方身后蜿蜒到尽头都不见尾的人马,呵呵道:“原来是鲁兄,邵某正好巡视到此,不想会撞见鲁兄。鲁兄,你率领这些人马是要去哪呢?”

    鲁丛盛大声回:“自然是有紧急军务。”马鞭扬起指向邵登云身边的那个将领,“这是何人?竟敢撕了邵兄亲笔手谕。”

    邵登云呵呵道:“误会,都是误会,我最近刚向各地守军下令,换了新的通关文样,下面人呆板,不知变通,因而误会了。”

    鲁丛盛:“既是误会,那就罢了,劳烦邵兄为我大军行个方便,开关放行。”

    邵登云摇头:“这恐怕不妥。”

    鲁丛盛惊讶,“何故?”

    邵登云偏头示意了一下,身旁的一名修士将一张纸折条,甩手如箭般射向了城下。

    鲁丛盛身边的随扈法师张手抓到,转递给了鲁丛盛。

    鲁丛盛打开折纸一看,当场大吃一惊,竟是征伐大都督商朝宗的任命,任命北州刺史为北部防线执法督军,不禁慢慢抬头看向上头的邵登云。

    邵氏不是和南州那边不对付吗?他心中惊疑不定。

    邵登云已然大声道:“大都督有令,前线大军没有接到大都督军令,任何人不得擅自撤离防线,违令者着北州人马就地剿灭!鲁兄,这般兴师动众而去,可有大都督军令?”

    鲁丛盛:“邵兄,不瞒你说,我是接到了朝廷的军令,大都督的军令总不能大过朝廷吧?”

    邵登云冷笑一声,“鲁兄也是带兵的人,战时岂能令出多门?即无大都督军令,还请鲁兄立刻回去,否则闹出什么误会就不好了。”抬手一挥。

    关隘上的战鼓顿时隆隆雷响,城头上,两边山上,稀里哗啦声起,冒出大批人马,密密麻麻的弓箭手张弓对准了下方来到的人马,甚至点燃了火箭,并备有随时可能抛下的瓦罐油壶,一旦发动进攻,山道中顷刻间就是一场人间炼狱。

    马背上左顾右盼的鲁丛盛脸都绿了。

    不用接到消息的牛有道提醒,商朝宗那边早就防着北部出乱子,早已下了令给邵登云以防万一。

    至于邵登云会不会听,商朝宗是一点把握都没有,幸好,邵登云未让他失望,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

第六八一章 变天了,风起了

    受到北州邵登云的阻拦,朝廷集结在北部的人马无法撤回,除非和北州人马血拼杀出来。

    消息传回,商建雄等人大惊,邵氏不是和牛有道有仇吗?怎会也听令于商朝宗?

    三大派闻讯后亦震怒,震怒于商建雄竟敢背着三大派秘密抽调北部人马,北部防线一旦松动惹得韩国进攻还得了?

    商建雄等人本想将生米煮成熟饭,结果米未能下锅。

    三大派也庆幸邵登云的突然出手,情况很明显,商建雄摆明了不顾三大派的压力而为,就算三大派能在途中拦截,也很难拦截的下来,鲁丛盛手下千军万马,三大派那点人手总不能和鲁丛盛开战吧?这个时候内部自己人开战绝非好事,有了邵登云的北州人马拦截则不一样了,再有三大派向鲁丛盛身边随军的各门派修士施压,朝廷在北部的人马立刻被压制住了,无法回撤。

    商建雄的举动惹毛了三大派,下场是近乎被半软禁了,派了三大派弟子全天候贴身跟随,将商建雄的一切言行举止彻底纳入监控,不再给他乱来的机会。

    若不是考虑局势怕逼得保皇派狗急跳墙,三大派一怒之下能将商建雄给掀翻了换人。

    消息传到蒙山鸣的耳朵里后,蒙山鸣立刻趁势而动,说服了宫临策,让三大派的人配合,再次将北部防线的粮草掌控在了手中,令邵登云强行接管分配。

    捏住了口粮,北部人马再难胡乱动弹。

    至此,燕国朝廷的主力人马算是全部捏在了商朝宗的手中,兵权在握,一场与宋国的大战已是迫在眉睫!

    燕军东征人马已全部在东域江一带集结完毕。

    抵达东域江前沿的蒙山鸣马不停蹄,一路沿江岸查视,遇见当地躲藏的百姓甚至请来吃饭,借此询问沿江两岸情况。

    他攻过东域江虽然不是第一次,但依然不敢马虎,方方面面了解情况,完全是越详细越好的样子。

    蒙山鸣率领三百万大军集结于东域江,一直在积极准备渡江载具,随时可能发动进攻,接到情报的宋国朝廷骤然紧张了起来,只因敌军统帅是蒙山鸣,是那个留下阴影给宋国且至今难以抹去的人。

    为此,宋军大都督罗照也承受了不小的压力,朝中的情况他也清楚,不少人在说他罗照误国,要求大军回撤,罗照顶住压力坚持己见,大军依旧朝燕京方向进攻。

    获悉燕国三大派已经站在了商朝宗那边,获悉商朝宗已经掌握了燕国兵马,罗照那边的气氛也骤然紧张了起来,他也预感到了,集中了力量的商朝宗不是摆设,怕是要与他展开决战了!

    “蒙帅,已经三天了,我们粮草不多了,为何还不展开进攻?”

    坐在轮椅上的蒙山鸣在一面旗杆下,不时观看天上的云彩,还有旗杆上的信标风向。

    宫临策走来后问了一声,也实在是忍不住了,明知道东征人马的粮草坚持不了几天了,人马到位后,这位老帅居然歇下了,迟迟没有进攻的意思,难道非要把自己粮草耗尽了找死不成?

    蒙山鸣:“再等等。”

    宫临策:“等什么?”

    蒙山鸣:“不急,应该就在这两天了。”

    至于真实意图,他不肯吐露,只因一旦走漏消息后果将不堪设想。

    燕军迟迟不进攻的消息同样传到了罗照的耳中。

    同样还是在途中废弃的一座驿站内,罗照盯着墙上的地图反复琢磨,最终发出一声嘀咕自语,“等什么?粮草不足,蒙山鸣究竟在等什么?”

    一旁徘徊着的苏元白道:“怕是真的被大都督给料中了,蒙山鸣摆出佯攻态势,果真是想吸引大都督调头速战速决。大都督没有上他的当,他亦束手无策了,现在就算想追也无法再追上我军,如今耗在了东域江边怕是进退两难。”

    罗照盯着地图微微摇头,大的战略是他定下的,他不想再说扫兴的话动摇军心。

    可态势的变化让他意识到了,燕军怕是已经下定了决心要攻宋!

    不比之前,商朝宗已经全盘掌握住了燕国的主力人马,却丝毫没有与他开战的意思,局势对燕国来说已经是岌岌可危,燕国三大派岂能坐视下去?按理说必然是要逼迫的,可三大派却站在了商朝宗那边,说明什么?说明三大派已经洞悉了商朝宗另有计划,并已默认。

    那么目的就很明显了,就是已经明摆着的、已经集结在了东域江边的人马,攻宋!

    可是他又想不通,重兵防守的东域江哪有那么好突破的,蒙山鸣究竟在等什么?

    他觉得蒙山鸣一定是有什么企图,越想越不安,可是现在再让他回撤,已经跑了这么远,再回去似乎已经来不及了。

    罗照猛然回头,“再次传令沿江人马,务必加强沿江防线,务必都给我打上十二分的小心,务必小心谨慎再小心谨慎,防止燕军偷袭!告诉他们,谁若敢有丝毫纰漏,定斩不赦!发现任何异常立刻及时传讯报于我。”

    “是!”传令官领命而去。

    堂内几人相视一眼,都听出了罗照话中的浓郁担忧意味。

    东应来迟疑道:“两百万重兵据险而守,以逸待劳,燕国三百万重兵想渡江险而战,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更何况大都督谋划在先,沿江大小船只都被大都督拉往了江东,燕军三百万人马短时间内想找到这么多合适的渡江船只根本不可能,仅凭那些木排就想安排几百万人渡江杀过去,岂不是笑话?站上面都是活脱脱的箭靶子!”

    我们懂的道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