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剑道路漫漫-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百里青青好奇问道:“你们到了汝阳城这么久,为何现在还不进城,只在四周兜兜转转,真要打乱野心家的布局?”

    神秀和尚笑容和煦,“世上有人喜欢乱世,有人喜欢盛世,老僧不知自己喜欢什么,只是时常想着怎么普渡众生,想想没什么比延续盛世更好的手段了。”

    柳易倾耳聆听,世间之事不是几百本儒家典籍就能概括得了的。

    柳易读过很多的儒家典籍,也听很多人说过三教宗义殊途同归,但柳易对于佛道两家还是不甚了解。

    读书人谨言慎行,柳易不知道三教有哪些大同小异,又有哪些小同大异,索性多听多看。

    什么布局,什么乱世,柳易并不知道,他上了玄空山后才知道世间有仙山,有王朝,仙山和王朝曾经合伙推翻了大夏王朝的统治,但仙山和王朝两者并不如何地如胶似漆,而是两不相干的同时谁都在防着对方。

    百里青青笑道:“乱世有人避乱祈福,按理说乱世于你们和尚更有利才是啊,想想到时候上百万的大光头一人为佛家贡献一份气运,到时候你们说不得真能打破道家当兴五百年的寿数。”

    神秀和尚摇头道:“佛家以后如何那是玄空寺住持该想的事,佛寺以后如何那是佛家每一座寺里的住持该想的事,老僧忙着自己心中的佛,不知他们如何想。”

    百里青青点头道:“如果你们佛道之争不是为气运寿数而争,那你争什么?”

    神秀入般若境后神秀愈发温柔,般若无智,菩萨低眉,神秀笑道:“老僧不否认很多和尚道士是为了气运寿数而争,但老僧不是,老僧单纯为教义而争。”

    百里青青正经问道:“最后一个问题,四十年前的三教变两教布局你们佛家参与了没有?”

    神秀和尚抬头反问道:“百里施主要为儒家鸣不平?”

    百里青青摇头。

    神秀和尚似乎松了口气,缓缓说道:“三教变两教那一局棋似乎只是一个人布的局,甚至是佛道两家都不曾知道,儒家君子贤人都来不及阻止,第一年的春秋两试就已经考完了,那个读书人给了底层儒士一个抱负野心,从那以后儒家总不能自断手脚,佛道两家乐见其成,看看现在的科举之制,完备成熟,儒家再无翻盘的可能。”

    百里青青笑道:“贤人成德,君子养气,圣人立言,天大的规矩竟然被一人颠覆了,那个天大的手笔。”

    神秀叹了口气,“大沁将杨直送上玄空山了,虽然送去的是飞升台,但那个有执念的年轻人似乎更信佛法。”

    百里青青促狭道:“怕了?”

    神秀摆手,“说不怕是假的,万一再出一个人把佛道做局消了一家,不知是和尚对不起佛祖还是道士对不起道祖了。百里施主就不好奇儒家那份气运往何处去了。”

    百里青青轻声道:“东南两方无处可去,听说西方沙漠之外极远处是外邦佛国,儒家气运说不定是往西方去了。”

    神秀给了个准确的答案,“北方灵寿郡。”

    百里青青错愕,她也想过那份儒家气运会北上造个圣人出来与神道信仰的众神对抗,再花个几百年时间引一场衣冠北渡,最后将蛮子打造成衣冠。

    甚至百里青青也想过儒家气运还会落在大沁九郡,以后再形成一个兼容百家,独尊儒术的大王朝出来。

    但百里青青马上打消了这个想法,世人尝了甜头之后,圣人也融不了芸芸众生的野心。

    听了神秀的回答后百里青青在想难道灵寿郡以后要出一个至圣先师那样的儒家圣人啊,百里青青转念一想,曾经的儒家也是从百家中披荆斩棘脱颖而出的,自然该有这份意气。

    百里青青笑道:“直虞王应该快要入京了,皇帝的亲兄弟就封了个无兵无权的二字郡王,他要是进汝阳城,肯定得有一番鸡飞狗跳,大沁王朝似乎已经成为了死局,祸起萧墙啊!”

    随后百里青青问道:“好歹也是栾涂王家的十一少爷,长大之后娇妻美妾要多少有多少,怎么想不开要去当和尚?”

    卧龙和尚不答话。

    故人相逢,两两无言。

    柳易先前只见百里青青和神秀和尚说话,以为是因为离别太久已经陌生了,他见百里青青与神秀已经谈完,柳易笑道:“百里姑娘送我的木剑很好用。”

    百里青青打趣道:“就是没长进。”

    柳易笑着将木剑递给百里青青;笑道:“几年来一直没得空做一把剑鞘,用着用着木剑都变成黑色了。”

    百里青青笑道:“人养玉十年,玉养人一生,人养剑十年则如何,以后你可以问一问道观里经常背着桃木符剑的老道士。”

    遇见百里青青之后柳易放下了很多对剑的关注,笑问道:“这回百里姑娘要去何处?”

    百里青青将随风飞舞的鬓角夹在耳朵上,笑道:“先去汝阳城外的新丰酒坊喝一坛新丰酒,随后再去灵寿郡看看那份儒家气运到底落在了何处。”

    柳易笑道:“百里姑娘,咱们正好一道。”

    冬风萧瑟,柳易想起了去他们三人一同去山水村的时候,他说过,“青山绿水间,故人远游归,好看,极好看!”

    今日他只觉得故人远游归极好,有没有青山绿水,都不重要。

    想着事的柳易一拍闷葫芦卧龙和尚的脑袋,哈哈大笑,快意至极,虽然后背的伤口很疼,柳易的笑脸有些扭曲,但他就是想笑。

    柳易想起了很多事,他想好好练剑,最少也要超过百里青青,以后可以保护他,把欠她的恩情还了。

    他觉得自己若是能把百里青青骗去清风山寨,那一千多人肯定会特别高兴。

    他们可能不敢当面夸百里姑娘好看,但背地里都会夸赞他这个大当家有出息。

    山寨中的媳妇除了老妻,其她的都是掳上山后胡乱点的鸳鸯谱,那些长得好看的大家闺秀和小家碧玉都是心不甘情不愿的。

    柳易若是能把百里姑娘带上山,涨一涨自己的威风不说,也能给兄弟叔伯门安一安家风。
………………………………

第一卷  风入律 第六十三章 新丰酒坊

    百里青青看着那个一直不说话的小和尚,朝着柳易问道:“什么名?”

    卧龙和尚怯答道:“卧龙。”

    百里青青想笑,然后她就笑了,笑的青丝飞扬,笑得腰肢乱颤。

    柳易觉得很美,开口道:“百里姑娘笑起来很美。”

    百里青青嗯了一声。

    柳易轻声道:“知道百里姑娘笑起来很美的人很多吧,但敢说出来的应该不多。”

    百里青青面色平静。

    柳易和百里青青两人拖在了队伍四人后面,一男一女两人抱剑并排而行,好生奇怪,两柄剑都叫单符剑,两柄剑都杀过人了,符剑与木剑相比,似乎并无不同,木剑与符剑相比,现在稍逊,以后如何,无人知晓。

    前面的神秀和尚后背已经结痂,僧袍依旧没换下来,光看僧袍的损坏程度就知道那两剑的威力。

    柳易望向百里青青,问道:“李白药和杜鹤离他们在哪里?”

    百里青青答道:“他们三人在汝阳城中逗留许久,八月刚往北方去了。”

    四人于冬月初到达汝阳城外,好像神秀和尚一直都能说什么对什么,他说万一今年冬月初就下雪,果然现在冬月初就开始下雪了。

    四人走在雪地里,落雪刚及脚踝关节,雪下的不大,但异常地冷。

    冬日最好的避寒方式不是棉衣棉被,也不是大户人家的地龙,羊肉也不是谁都能吃得起,但一壶老酒的钱嘛,应该是谁都不缺的,喝口酒驱寒已然成为万人共识。

    汝阳城外有个新丰酒坊,虽然曾经的晚来酒坊改名成了新丰酒坊,但很多念旧的人都会来此坐一坐。

    有的是好多年没出过门的老人想起了之后会来此看一看,有的是慕名而来的青年才俊,大多是到了地方之后望一眼失望而归,有的是青楼名妓,到了之后想起能在史书中留上一笔的杨盼儿,心向往之。

    酒坊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早已不再做当初的散卖生意,存在了这么多年早已根深蒂固,酒坊大宗生意买卖极好,每年都能供不应求。

    酒坊既然大生意已经做得如此之好,散卖的小生意他们早已经放下了,平日里只会摆两根长板凳在坊外,让那些念旧的人来此有个歇脚的地儿。

    酒坊四周经多年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一应吃住地方皆有,现在也就几个经常留置此处的小商人,但多是卖小物什小玩意,丝绸铺子和粮铺还没有开到这地方来。。

    曾经也有人把客店商铺开到新丰酒坊来过,那些人都是新入行不懂市的愣头青。

    新丰酒坊离着汝阳城并不远,行商们摸黑多走几步路就能到汝阳城,大沁京城的要什么有什么,就算是新丰酒坊这里开几个商铺,丝绸款式没有京城多,旅店没有汝阳城舒适周到。

    商人逐利,地理环境并不十分优越的地方,大商铺大客栈自然是开不起来。

    现在开起来的那几家客栈也是盖了屋子之后让孩子看店,每天能挣几个铜钱就挣几个铜钱,日久天长的大人看不上那几个铜钱,小孩子也看不上。

    客栈生意都没人上心就成了个死循环,想住店的望了不想住,开店的几个月没挣到钱,屋舍也不想用心打扫了,那些想将就着住店的也将就不了了,时长久远之后铺子门可罗雀,小孩们经常坐在门槛上吸着清鼻涕,爱干净的客人都能被吓跑连夜赶路汝阳城。

    百里青青抬头仰望新丰酒坊的布帘子,布帘子招牌应该是新做的,并且没挂上去多久,依旧如新。

    冬风凛冽,酒坊招牌随风飘摇,猎猎作响。

    柳易笑道:“这么有钱的酒坊子还舍不得出钱做一块烫金招牌?”

    百里青青轻声道:“你又响起了在山水村的事了?”

    柳易叹了口气,“那回坑惨我了。”

    百里青青轻笑,“花了多少银子来着?”

    柳易摇头道:“忘了。”

    百里青青转眼望柳易,轻笑道:“这次我并不打算进汝阳城,现在在新丰酒坊喝了酒,随后准备四处转一转。”

    柳易望着百里青青的发丝被冬风吹拂之后遮着脸庞,柳易再看看一大一小两个和尚,两颗大光头倒是省事。

    柳易疑惑问道:“百里姑娘为何不进汝阳城?”

    百里青青笑道:“我一介武夫手中必须有剑,入城解器的汝阳城不进也罢。”

    柳易不知汝阳城还有这个规矩,轻声道:“那百里姑娘在这里喝酒等我便是了。”

    百里青青摇头,“喝酒之后我想去灵寿郡一趟。”

    走在最前面的神秀和尚听到了两人的言语,双手合十道:“百里施主还是放不下儒家气运,硬要去一探究竟?岂不知一叶可障目,圣人羽翼未丰之前,大道会为他们遮挡一二,所以哟,咱们去了也是白去,看不见,也摸不着。”

    百里青青笑道:“见不见得到去了才知晓,不去必定见不到。”

    灵寿郡何其之大,百里青青竟想凭一己之力将那个由儒家气运应运而生的儒家圣人给找出来,痴人说梦。

    神秀和尚说了一句后再无言语,这娘们的行事风格好多人看不懂,为何独独钟情于这个修道没兴趣、练剑也是天赋平平的小子,大和尚也不明白。

    神秀半生随心而活,他知道自己劝不听,懒得搬大道理出来劝人。

    百里青青自顾自坐在酒坊的长凳子上,柳易起身与老板谈生意并缴纳了银钱,对于过命交情的百里青青要花钱柳易从来都不吝啬,一股脑将行囊里的钱都交了。

    一大一小两个和尚不敢越雷池半步,趺坐在石板上念经做课。

    假道士柳易与百里青青对酌,新丰酒坊只是一个酿酒的厂子,一样下酒菜都没有,柳易和百里青青就那么喝着酒。

    两人喝酒的速度都不快,熬了一个时辰后才见碗底。

    其间百里青青一直在望着远方随风摇曳的万物,甘之如饴。

    柳易时而望一望随风摇曳的树林子,时而瞧一瞧百里青青,时而瞧一瞧趺坐在石板上的一大一小两个和尚,好似世间万物皆可佐酒,笑容和煦。

    酒碗见底之后柳易趴在桌子上,用手托着下巴说道:“百里姑娘,修道这几年天天练剑,我啥也没想,读过一年的书,看了道家的’天气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觉得甚有道理,以后不干两件轰轰烈烈的大事情来,天地依然将我当猪狗一般,任我自生自灭,世人也不知道我柳易是谁,那就是白活了。”

    百里青青无声点头。

    酒后方知真性情,有人酒后喜欢说心里话,有人酒后会把自己藏得更深,曾经的小土匪做了道士做了剑客之后,性情依旧耿直爽朗,没变。

    ……

    ……

    风铃山上,一道不起眼的院门两旁有一对四字对联,上联“风赴千山”,下联“铃音万竹”。

    对联存在了很多年,和那些每年除夕贴上的喜庆对联不同,这副无横批的对联已经成为了那道院门的一部分,山上的主子奴婢早已习以为常,甚至是习惯到都没注意过院门两旁还有一副对联。

    风铃山山上太大,老道人清静花了好几日才找到那副对联所在,老人下山买了笔墨纸砚,纸是红色的纸,路过那杂货店时,老道买了把锄镐,特意让老板将把子锯了极短,老道拿起后,眯着眼顺着把头看去,还行。

    出了杂货铺子的清静将锄镐别在腰带上,随着老道的步子锄镐一晃一晃地敲打着老道大腿,锄镐太重,老道的腰带也有下滑的趋势。

    清静别着锄镐去街上转悠了好半天才见到代写书信的摊子,老道坐下后只让那个中年读书人帮他写几个字。

    代写书信的中年读书人并未花销老道的笔墨纸砚,老道很后悔自己白花钱了,很久没下山,竟然连山下的规矩他也给忘了,老道将笔墨纸砚收进行囊中,想着以后带上山去送给那些徒子徒孙,他们也能给他多读读的经文。

    读书人按老道的交代写完字后,老道将十四个字揣在怀里,开始上山,老道步子极慢,似乎一点也不着急。

    照着老人的速度赶路,天黑也走不到风铃山山顶。

    未曾想天黑后老人一步十阶,竟比我蓄势出剑的百里青青还要快,老道从山下行到山上时走得轻松写意,快到山上时走得鬼鬼祟祟,似乎生怕给怕被人发现给捉了去。

    老道到了山顶的青石广场后,他抬头看了看那雾气中新盖的烟雨楼,对于天一峰的存在,老道视而不见,只是想着有天一峰的存在,烟雨楼以后腐朽得更快了。

    老道找到先前踩点的院门,他将 先前买好的红纸摊平在青石板上,随后又掏出笔墨,他想了想还是算了,干脆以手指沾口水写出六个大字。

    看着自己的“墨宝”,老道很得意,若非时时提醒着自己这是在做贼,不能笑,老道真要放声一笑才能释放胸中快意了。

    老道使劲将遮住对联的绿植拔出丢在一旁,取下锄镐挖着对联下的土,一切都准备停当之后,老道吐口水在手指上,随后用手指涂一涂写满字的红字四角,他将红纸贴在对联下方,老道提着锄镐凑近了看,点头觉得已经可以了,老道提着锄镐走远了看,似乎需要轻轻调整,如此往复几次后,满意的老道提着锄镐开始下山。
………………………………

第一卷  风入律 第六十四 得见真龙

    位于两河交汇处的汝阳城,天子脚下,首善之区。

    琉璃河从西边的平山郡外千里而来,河水进入地势逐渐平坦的大沁腹地之后变得又宽又深。

    沁水几乎是往南垂直地汇入横穿大沁王朝的琉璃河,从北方玄空山倾力南下的沁水即便是汇入了琉璃河已然没有被阻挡了凶势,一直冲刷着琉璃河南岸,千百年来两江交汇之处逐渐形成了一个大湖。

    两条大河的河水清浊响当,并无不同。

    将近两百万人分居于三岸,人声鼎沸,繁华异常。

    两条河实在是太大太宽,人力架不起那么大那么长的桥梁,所以两岸大小渡船无数。

    京城每时每刻都在彰显着大沁盛世,车如水,马如龙,船似浮萍,参差三十万户,广厦千家万舍。

    沁水两岸有多少痴男怨女消逝于烟雨朦胧之中,无人可知。

    琉璃南岸又有几何才子佳人诗词唱和,无人可晓。

    渡船缓缓,折扇轻摇的盛景这时节看不到,这时节有的是“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温情。

    繁华去处多有浪荡子,烟花之地可有痴情人?

    后者不知,前者倒是出了个宗师级人物。

    出身于县丞之家的书生柳耆卿入京之后爱上了听歌买笑,已在琉璃河南岸勾栏之中住了三四年,每日歌舞饮宴,好不逍遥。

    柳耆卿的科考之路一路上披荆斩棘,独独折在了春闱上。

    京中的书生和花魁现在都还记得圣上的那句“属辞浮糜,既然喜欢填词,那就去青楼填一辈子好了。”

    柳耆卿以“奉旨填词”的名声迅速在琉璃南岸站稳了脚跟,他时常能出好词金句,深受青楼女子追捧。

    京中有名的纨绔不管你是门下仆射之孙,还是尚书令之子,名声不如柳耆卿甚远。

    最近柳耆卿与呈云阁里一个名叫隋珠的新晋花魁好上了。

    隋珠,夜明珠也。

    夜明珠亮的时候价格斐然,却有蒙尘那一天,人老如珠黄。

    姑娘名叫这样的名字,即使只是花名,也不吉利。

    柳耆卿不管这许多,现在他只给一个人填词。

    柳易三人进了汝阳城后,他们在城里找了家便宜的客栈住下。

    一日吃饭时柳易抱怨道:“皇家也是吝啬,不是让你们来给皇室讲经,怎么不管吃不管住的,都这样了你们还屁颠屁颠地来了,是不是傻?”

    短短数日,神秀后背上的伤口已经痊愈,柳易则还需要些时日,但他每日依旧坚持练剑悟剑。

    神秀夹了一筷子素菜放在自己碗中也不急着吃,轻笑道:“佛家讲求普渡众生,自然是只要三教九流需要,佛家之人都会在。”

    柳易附和道:“与儒家的有教无类、法家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一样,虽说对事不同,对人则相同的,三教教义殊途同归不是没有道理的。”

    柳易先前听不懂百里青青与神秀说的东西,现在慢慢地觉出味来,柳易问道:“大沁将杨直送上玄空山是为了把皇家气运与佛道两家的气运融合起来?”

    神秀摇头,“融合起来根本是不可能的,准确来说是混合起来,佛道之争何其凶险,老僧观杨施主虽身在道门,却是天生亲佛,大沁不过是将杨施主置身于佛道之争中,让皇家气运与佛道两家的气运混合起来,到时候就算是佛道之争争出一个胜负结果,杨施主也能立于不败之地,大好的布局,曾经的欧先生没有这么老辣,看来是收了个高徒了。”

    柳易笑道:“先不说这个,杨直上了玄空山后也能攒起无数名声为以后继承大统造势啊!”

    神秀点头道:“柳施主说对了,谋略分阴阳两部分,大沁这一着布局阳谋稳赚不赔,阴谋也是稳赚不赔,若非大国手,那是没有这样的棋力的。”

    神秀将筷子一丢,笑道:“想那么多做甚,杨施主头上毫无气运可言,贵不可言的迟重锋不甘做笼中金丝雀,下山云游去了,迟家在江湖庙堂皆是根深蒂固,化境老祖宗依然留在人间,皇家也只能吃个哑巴亏。当今天下再找不出龙运如迟重锋那么盛的人物,就算是寻得几个龙运旺盛的年轻女子又如何,真要以下作法子汲取几人的龙运?油盐酱醋茶五味杂陈在杨施主的肚子里,也能将杨施主给撑炸了。”

    柳易咬着筷子想了想问道:“当朝的衮衮诸公们是否身负龙运?”

    神秀笑道:“柳施主对于人间事悟性极高,很是上道,虽名为龙运,龙运却并非皇家独有。龙运来无踪影,去无痕迹,不过天下气运此消彼长是肯定的。当朝大官同样是身负龙运的大人物,也有些女子天生身负滚滚龙运,像是投错了胎似的,身负大运却是女子之身,这些女子往往成为了政治牺牲品,皇家豢养的阴阳家望气士经常巡视九郡,将身负龙运的女子收入瓮中。”

    神秀所说的瓮无非三种。

    第一是皇帝直接纳入后宫成为妃子,皇帝几次临幸的同时阴阳家使用秘法将女子身负的龙运榨取干净。

    第二是让皇子们纳为正妃侧妃子,皇子们以后于床笫之事上也能慢慢汲取龙运。

    第三是将身负龙运的女子指婚给朝内功勋之子,对于功勋之臣而言,算是赐恩祖荫的最好一种。

    柳易问了个奇怪的问题,“你们和尚怎么不住在庙中,汝阳城中也有三四座大的庙宇啊?慈恩寺、楞严寺、法华寺皆是大寺。”

    神秀和尚无奈道:“老僧出身玄空山辈分太高,还有就是如果老僧要是去了,那些庙内就算是一寺住持也会拉着老僧请教佛道,声名太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