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品大官人-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这话干脆不提,如今只是希望老管家能够心里有数,没有通知家里,毕竟被抓进诏狱之前,曾毅也是有过一番安排的。

    “行,贤弟这话我肯定给带出去。”

    刘博厚笑着开口,倒是没动筷子,他今个得了消息之后,就赶了过来,其实就是想要雪中送炭的,更何况,他又没被关进这诏狱之中,这些吃的,自然不缺,而且以他百户的身份,这京城就没有哪家酒楼他去不得的。

    其实,对于曾毅的运气,刘博厚也是十分羡慕的,这进了锦衣卫诏狱都能无事的,不敢说没有,但是只是极少数。

    而偏偏曾毅就做到了,若非这消息是上面那位有意透漏出来的,而且以那位的身份不屑于随口瞎诌,换成是别的人说出来,他还不会信的。

    若非如此,他岂会敢提着酒菜来诏狱内看曾毅?

    若非如此,他岂会敢应承下来给曾毅几床被褥?

    所以,对于曾毅的运气,刘博厚是十分羡慕的,曾毅这才为官多久,所经历的事情,是诸多官员一辈子都没有经历过的。

    对于这种官员,刘博厚自然是愿意交好的,不管是运气好还是曾毅会谋算,这都无所谓了。

    只不过虽然已经有了上面透漏出来的消息,可这话,刘博厚自然不会说的太满的,为官者,从来都不可能把事情给说满了。

    水满则溢,话满则亏。

    而且若是话说的太满了,那曾毅对他刘博厚的承情就不会太多了。

    虽然刘博厚是不识多少字的武夫,可是这种浅显的道理,他还是懂的。

    就像是同时下了诏狱的王达一般,到现在了,可见有人管过他,也就那次是怕他死了,才有人给他上过一次药。

    除此外,王达就趴在那潮湿的干草上,这都半个月了,除了他自己有时候着实忍不住,身子趴的受不了,才会强撑着挪一挪,尤其是这最近几天,好歹能扶着栏杆略微抬起下身子了,可这都是他王达自己的动静。

    至于他趴那那么长时间,会不会得病什么的,根本就没人管他,只要现在不死,那就足够了。

    “那王达故意陷害贤弟,这次怕是要遭殃了。”

    刘博厚嘿嘿笑着,只不过这话的声音却不大,毕竟他虽然不怕王达听到,可是怕惹出不必要的麻烦,所以这话的声音也就曾毅和他两个人能够听到罢了。

    其实这个道理也是很简单的,曾毅和王达两人一起进的锦衣卫诏狱,王达如今的状态就比曾毅要凄惨,更何况,若是曾毅无事了,那王达肯定是要倒霉。

    毕竟这锦衣卫诏狱,不是刑部大牢,能够两个都完好无损的出去,更何况,曾毅的奏折,不说是旁人故意吹毛求疵的找毛病。

    就算是真的有毛病,也可以说是曾毅忠君爱国,急切之下,言辞不当,可以饶恕的。

    而王达这可不就成了,他这可算是大罪了,平日里通政司这边偶尔泄露哪个官员的奏折,没人追究也就罢了。

    如今撞到皇帝手里了,皇帝想要从重处置,锦衣卫这边能给王达安上的名头可就更多了。

    什么构陷朝廷命官啊等等的,什么罪名都能安的。

    就算是王达最后没死在锦衣卫的诏狱当中,估摸着最轻也是丢官罢职,重的就是充军流放。

    锦衣卫虽然恶名昭彰,可并不是所有进来的人都要死的。

    所谓的进了锦衣卫的就不可能在出去,这个不可能在出去,并非是死的意思,而是不可能完好无损的出去。

    丢官罢职了,这在锦衣卫诏狱内出去都算是好的了。

    充军流放,这也算是从锦衣卫出去了,可是半路上死的也不少。

    所以,所谓的进了锦衣卫就出不来,不是指肯定要死在锦衣卫的意思,而是指没有什么好下场的意思。

    当然,死在锦衣卫内的朝廷大员也不在少数。

    像是曾毅这样的,若是日后能够在锦衣卫内不上刑,直接出去的,丢官罢职哪怕,这都算是好的。

    “自己害自己啊。”

    曾毅叹了口气,斜着看了王达的牢房一眼,眼中充满了怜悯之色,很显然,这个时候王达也偷偷往这边瞧呢。

    只不过这边的谈话,比如刚才的那番话,刘博厚的声音压的很低,王达根本就不可能听到的。

    但是,王达虽然听不到,可眼睛却好着呢,自从刘博厚提着酒菜去曾毅的牢房内的时候,王达脸上的凄惨之色就更浓郁了。

    他虽然在朝中位卑言轻,也正因此才会想着攀上严家,可也正因为此,对他这种官员而言,察言观色是不可避免的。

    进了锦衣卫诏狱还能有人来提着酒菜来诏狱中看望,这可不是刑部大牢,不是顺天府大牢,这其中意味着什么,王达心里自然是清楚的,此时,他可是真的后悔莫及。

    (本章完)
………………………………

第217章 名声

    其实自从进了锦衣卫诏狱,王达的心态还不如曾毅的,毕竟在这之前,他可是没有丝毫准备的,而不像是曾毅这般,早就想好了要下大牢,只不过原本想的至多是顺天府或者刑部大牢,而如今是蹲在锦衣卫的诏狱内。

    不过好歹曾毅对嘉靖的脾气是有些了解的,尤其是进诏狱那天,王达挨了杖刑,所以曾毅这段时间都还算心态平稳的。

    可是王达却是和曾毅大不相同,他从未想过他会落的如此下场。

    在泄露曾毅奏折的内容之前,他只想过一件事,那就是事后会如何的攀上严家,如何的飞黄腾达。

    而至于这牢狱之灾,是王达根本就没有想过的。

    在替严家办事的时候,王达只想着怎么飞黄腾达,甚至,他泄露机密那天,的确是喝醉了,可是故意喝醉的,而且当时哪怕喝醉了,脑海里都是想着日后飞黄腾达,所以才会喝醉。

    而后在加上严党的刻意宣传,才会造就如今的局面。

    而这一切,王达只是脑海中曾经闪过那么一次可能的后果,至多是罚俸,这是王达想过最严重的后果。

    可是只要攀上严家,在严世藩跟前得了满意,这罚俸算得了什么?

    所以,自从进了诏狱以后,王达几乎都要疯了,尤其是刚进诏狱的前几天,那种巨大的反差,若非是他根本就动不了,估摸着已经把头撞在柱子上撞死了。

    可就算是如此,这才短短半个月的时间,王达的头发已经变得花白了,神情更是憔悴无比,足足要老了有二十来岁。

    甚至现在若是出去,就算是他的家里怕也不能轻易认出他来了。

    王达在这边心里是怎么想的,没人知道,只不过曾毅的牢房内,刘博厚仍旧是脸上挂着笑意。

    只不过,这次却是提到了曾毅的书童曾宣。

    “你这书童可是了不起。”

    刘博厚笑着,道:“以前见他,只是觉得有些机灵,倒是也没在意那么多,可这次你进了锦衣卫诏狱,你府上那边具体情况,为兄也不大清楚。”

    “毕竟那么多眼睛盯着,为兄若是过多关注,怕是被人误会。”

    “这于贤弟你日后也是不利的。”

    “可这曾宣,却是厉害,这些日子,隔三差五的就往王达的府上去,也不敲门,就带着你府上的两个丫鬟,在那里叫骂。”

    “你府上那两个丫鬟也不说话,只是不停的哭,你那书童倒好,就说王家陷害于你。”

    “王家原本还出来赶过几次人,可到底是王达也进了这诏狱,他们也没了后台,不敢太过了,更何况,这事原本就是王家理亏,所以后来就是闭门不出。”

    “不过如今,满京城的人几乎都知道你是被人故意陷害的了。”

    “而且,你奏折上的内容就连普通百姓都知道了,你说你这书童厉害不?”

    刘博厚这话,让曾毅眼前一亮,这是他根本就没想到的,或者说因为出了意外,所以根本就来不及布置的。

    甚至,就算是没出意外,这种法子曾毅也是用不来的,可没想到,曾宣竟然这法子都用出来了。

    曾毅嘴角露出一丝笑意,毕竟是自家身边的人,能有这番心思,自然是好的。

    “贤弟你在这诏狱之中,还不知道,如今你这奏折的内容传遍京城,百姓们可都说你是清官的,甚至你以往的事情也被扒了出来。”

    “说你是不畏权势的清官,而那些弹劾你的官员,可就被骂惨了,虽然没人敢指着明骂。”

    “可只要是弹劾过你的,这几日怕是心里都不痛快的,尤其是这王家,可是没少被人偷偷的往院子里扔东西。”

    这话,刘博厚自然是压低声音说的,不过这效果,的确是让刘博厚佩服的,经此一事,曾毅的名声算是彻底传出去了。

    文官们图的可就是名声么?

    更何况,如今更是得到消息,曾毅怕是最后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这叫做什么?这等于是进了一趟锦衣卫,名声有了,至多官职在被贬一次。

    不过,只要名声有了,人有个当朝次辅的老师,日后这官职自然是会回来的。

    “这混账东西,倒也不怕被抓了。”

    曾毅笑着骂了几句,不过心里还是美滋滋的,毕竟官声可是他一直都在积累的,如今进了锦衣卫是出乎预料,这又刷了一波官声,又是出乎预料。

    看来平日里他训斥说教曾宣的那些话,看似他是忘了,可其实在关键时候还是有些作用的。

    曾毅很是自然的把功劳总结到了自己身上,等出去以后,在找机会好好给曾宣奖赏了!

    “这事如今闹的,哪个衙门敢搀和进来?”

    刘博厚笑着,道:“如今锦衣卫都插手了,还牵扯着户部,陛下的心思没明朗之前,没人愿意搀和进这事情。”

    “更何况,曾宣只不过是去王家府前骂罢了,又没提旁的官员,百姓怎么想,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了,对不对?”

    “曾宣是你的书童,他这么做,谁能说什么?旁人只能说他是忠义,更何况,京城这些个官老爷们,哪个能拉下脸真和一个书童计较去?”

    “他就不怕万一把自己也给牵扯进去,坏了名声?”

    曾毅沉吟点头,刘博厚说这话不错,曾宣是在王达府前闹事的,其余官员自然不会蹦出来,包括严家都不会,严家是不想自降身份,而其他官员是不想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贤弟你就尽管在这诏狱内安心呆着,虽然暂时出不去,不过外面的情况为兄会替你打探的。”

    “真有什么消息了,为兄不便多来诏狱,可也会托人给你传来的。”

    刘博厚笑吟吟的开口给曾毅许了这话,这就是同在诏狱的不同了,王达那边根本没人说话,而曾毅这边,得了可能无事的消息,刘博厚就过来了。

    “如此就多谢刘兄了。”

    曾毅冲着刘博厚拱手,不过这次在没说什么感谢的话了,这种话,说一次就够了,最重要的是记在心里。

    (本章完)
………………………………

第218章 怒

    永寿宫。

    今个大殿内罕见的没有点香炉,至于火盆,最近这几年,嘉靖一般都不让在大殿内点火盆了。

    哪怕是最冷的时候,有时候经不住黄锦的央求,才会让放一个火盆的,而且,就算是如此,也是体谅黄锦这个老奴才让人安置的火盆。

    至于嘉靖皇帝自己,他吞服的仙丹里面所含的物质,根本就不会觉得冷,只会觉得浑身燥热,十分毁身体。

    嘉靖服用的金丹里面,有许多的重金属物质,这些下面的臣子包括是宫中的太监等等,可以说是人人皆知。

    只不过,没人敢说出来。

    或者说,最开始有人敢说,可是当今圣上不信,认为这是在阻拦他的修仙求道之路,其下场可想而知。

    如此一来,逐渐的,也就没人敢在提这事情了。

    甚至,那些个朝廷重臣若是被嘉靖赐予了一枚金丹,当着嘉靖的面,自然是千恩万谢的,满是叩谢隆恩的心情。

    可是等从西苑回去,到了自己府上,那就是愁眉苦脸了,甚至恨不得赶紧把吞下去的所谓金丹给吐出来。

    这也是没有法子的,当今圣上赐予的金丹,一般情况下都是要当着他的面服用下去才行的。

    这让那些臣子明知道这金丹不好,有毒,可偏偏又不敢拒绝,若不然指不定惹怒了圣上,更是大事。

    而今个,嘉靖就是刚服用金丹后不久,药效上来了,浑身燥热。

    “陛下,刑部尚书郑晓求见。”

    黄锦手里捧着拂尘,从殿外走了进来,声音中充满了小心翼翼的味道,毕竟他常年在嘉靖身边伺候,自然知道嘉靖什么时候脾气如何。

    如今的嘉靖,刚服用完丹药,脾气最是乖戾的时候,也是最容易动怒的时候,往常这个时候,哪怕是黄锦都要在外面候着的。

    可偏偏,今个刑部尚书不知死活的求见。

    若是往常,这个时候有朝臣求见,除非是什么重大的事情,若不然黄锦是会拦住的,可偏偏刑部尚书黄锦不能拦。

    户部的案子,只不过是一个重审,而且还没有任何的深查,刑部就用了这么长的时间,这让当今圣上很是不悦的。

    当今圣上不高兴了,下面的臣子自然是要倒霉。

    所以,今个刑部尚书来面圣,黄锦根本就没有任何阻拦的意思。

    “宣。”

    嘉靖原本还算和善的脸色,在听到刑部的时候,立时变的有些难堪,毕竟身为皇帝,没有哪个希望下面的臣子办事拖拖拉拉的。

    尤其是如今户部那边还出了乱子,闹的沸沸扬扬的,这种情况下,刑部这边一个简单的重审还拖了这么长时间,也难免会让嘉靖心里多想的。

    没多大一会,刑部尚书郑晓就穿着正二品的官袍进来了,直接推金山倒玉柱的跪倒在地:“臣叩见陛下。”

    “户部牵扯湖州府一案今以会审结束……。”

    刑部尚书郑晓直接跪倒在地,缓缓开口,复述这个案子。

    嘉靖倒也不说话,就这么背对着郑晓站着,静静的听着,只不过,熟悉嘉靖皇帝的黄锦却是知道郑晓这是又触了陛下的眉头了。

    若是陛下心情好的时候,他这么进来叩见之后,直接叙说案子,还没什么,可如今明显当今圣上的心情不算好,这郑晓好歹也是二品大员,这点察言观色怎么就没了。

    而且,哪怕是当今圣上背对着他,难不成就不会等圣上开口之后,在行说话么?

    郑晓这番话,有些目无圣上的意思了。

    只不过,这个时候黄锦自然是不会打断郑晓的,是福是祸,和他黄锦是没什么干系的。

    “查完了?”

    过了半晌,嘉靖突然开口,声音中带着浓浓的不耐烦之色,打断了郑晓的长篇大论。

    仍旧跪在地上拿着卷宗汇报的郑晓似乎楞了一下,随即赶紧开口,道:“回陛下,已经复审过了,之前礼部侍郎袁炜所查户部关于湖州府一案,并无出入,一切属实,户部所有涉案官员全部签字画押。”

    “而且根据他们的口供,所查的账册也的确是有问题。”

    “可以说是证据确凿。”

    说完这话,郑晓就不在吭声了,不管今个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可至少现在,他清楚的知道,他自己该闭嘴了。

    “证据确凿。”

    嘉靖突兀的笑了起来,身上穿着的打着补丁的道袍袖子猛的挥动了一下,转过身来,双眼有些发红的盯着仍旧跪在地上的郑晓。

    “好一个证据确凿啊。”

    “户部的官员倒是不错,知道犯了事情,连户部的银库你们都没进去,只是查账目,就查出了如此多的端倪,让这些个蛀虫全都俯首。”

    “的确是不容易啊。”

    “户部的这些个贪官污吏,倒也是个好胆子,如此的胆子竟然还敢做出如此大的事情,不容易啊,不容易。”

    嘉靖的这话,让郑晓跪在低声不敢吭声,甚至直接放下了手里的卷宗,然后以头触地。

    尤其是嘉靖最后的一句话,这明显不该是一个皇帝说出来的话,可偏偏从嘉靖嘴里说出来了,这就意味着嘉靖此时的心情是动了真怒的。

    跪倒在地的郑晓心里可是一阵叫苦的,他这刑部此次完全是替人受罪了,毕竟这案子是袁炜查的,至于袁炜是如何查出来的,这和他刑部有什么干系?

    他刑部只是负责重审此案罢了,可偏偏刑部重审的时候,此案证据十足,没有丝毫的漏洞,如此情况,刑部又能如何?

    难不成刑部来西苑面圣,说是要去看户部的银库么?

    这不是把户部往死了得罪么?

    更何况,袁炜查案的时候,都还没提过要去户部的银库核查,他这个刑部尚书在提这事,不仅是得罪户部,甚至连袁炜这个礼部侍郎也要给得罪了。

    原本一个礼部侍郎郑晓自然是不怕的,可偏偏他是明年入阁的热门人选,这种情况下,郑晓可就不愿意随意在得罪袁炜这个礼部的官员了,还不如被当今圣上训几句得了。

    (本章完)
………………………………

第219章 嘉靖的心思

    “退下吧。”

    怒骂了一通之后,倒也并非是针对郑晓这个刑部尚书,不过嘉靖还是有些累了,毕竟他服用的仙丹其实是在消耗他自己的生机。

    如今生气之后,更是觉得有些头晕目眩的。

    “臣告退。”

    刑部尚书郑晓深吸了口气,这才缓缓起身,然后把卷宗交到了旁边站着的黄锦手里,然后轻轻的退了出去。

    在退出大殿之后,郑晓才敢抬头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渍,其实,今个来之前,郑晓就知道今个肯定是不好应付的。

    毕竟户部如今闹出的动静太大了,甚至被抓进锦衣卫的两个人也是围绕着户部在行动的。

    所以,今个来了之后,郑晓就表现出鲁莽的样子来,可却又不会太过,如此,至多是挨顿训斥,可是却不会有别的风险。

    若不然,若是他今个表现的太好了,那万一当今圣上一个心情不错,让他在去查户部的案子,那他找谁哭去?

    能在朝中为官的,就没有哪个是真的鲁莽的,看似鲁莽的情况之下,肯定是隐藏着旁人所不知道的算计。

    在郑晓看来,就算是户部那边最后真要彻查,也不能他一个刑部出来查,最起码也要把大理寺和都察院拖下水。

    这样真出了事情,也好有人一起扛着。

    虽说郑晓不是严党官员,也有正义在心中,可却也不会做那些明知道不可能有任何效果还会把自己拖累进去的事情。

    之前郑晓不想给曾毅刻意找麻烦,那是他心里有他自己的算计,他认为他那么做了,或许会有事情,但是问题不大,可若不然,看似不会得罪严家,可他一直不选择站队的态度可就会让人误以为改变了。

    到时候,只会是因小失大。

    只不过,这些旁人根本就没看出来,包括他刑部的那位侍郎都没有看出来。

    “这些个混账东西,都以为朕好糊弄不成?”

    嘉靖根本就没看黄锦手里捧着的卷宗,他又不傻,当初刚登基的时候,就能把迎他进京登基的首辅给斗的最后离朝,这就足以证明他嘉靖的能耐了。

    要知道,那个时候的嘉靖在朝中可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威望的。

    而如今,嘉靖的皇权真是到达了顶峰,虽然他不管朝政,一心修道,可是这是他自信朝中不会出乱子才会如此的。

    所以,对于刑部尚书今个的小心思,或许嘉靖没有看出来,但是,嘉靖身为皇帝,不可能去琢磨一个臣子的小心思。

    但是,嘉靖琢磨的是大的局面上的问题。

    就比如,如今曾毅弹劾了户部,而又一群官员弹劾了曾毅,这事情闹的够大了,甚至他这个皇帝还让锦衣卫把人都抓了。

    可偏偏,朝臣只是弹劾曾毅奏折上的所谓的不敬,却根本就没人提及曾毅奏折上所弹劾的户部。

    这让嘉靖十分的恼怒,这是把他这皇帝当成傻子了不成?

    对于直言上谏的臣子吹毛求疵咬文嚼字的找毛病,可是却对被弹劾的衙门根本不问缘由,这可不就是昏君才会做的事情么?

    这满朝文武莫非以为他嘉靖是昏君不成?

    之所以让锦衣卫抓了曾毅,这其实是嘉靖对曾毅的保护,同时还是他在推波助澜,把这件事给闹大。

    可偏偏,满朝文武似乎没有一个人理解他的心思,这让嘉靖如何能信。

    “怕是不少官员的手都伸向户部了啊。”

    嘉靖冷笑,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只有这么一种,那就是户部那边的漏洞够大,而且牵扯的官员足够多。

    所以满朝文武才会对他明显的暗示装作看不到,装作不知道。

    “裕王那边倒是难为他了,传旨,让户部拨银,赏两年的例银。”

    嘉靖开口,冲着旁边的黄锦吩咐,之所以如此,则是因为曾毅的奏折上提过裕王府在得知户部存银不足的时候,甘愿迟领俸银。

    如此事情,嘉靖自然是要赏的,要让这京城官员都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