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修仙之一路开挂-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健康。”
其实他本来想说:可保无病无灾。但是又感觉是不是太狂妄,为了苏红妆,他今天已经压抑了很多,连夜歌都强制趴在沙发,当然,晚必须补偿一顿。
黄书同从善如流,微笑道:“这样啊,那好,听你的,今天你是我们营养师嘛。”
接着看看徐力,又道:“小徐,就剩你一个人喽。”
苏红妆又一屁股坐下,对着徐力“嘿嘿”直笑。徐力不理她,嘴角微扬,直接将酒瓶子拧开,自顾自斟了一大杯。
徐力自制力很强,工作期间绝不饮酒,但是他却是个酒鬼。李相将酒吹的山响,他很不服气,没忍住先泯一小口,这也是黄家将他当子侄对待,否则堂堂书记之家,怎能让他如此肆无忌惮。
哪知道酒液下肚竟然一发不可收拾,三两大杯,他直接干下。就像李相介绍,没有辛辣感觉,但是一股热热的力量全身流转,仿佛他的功力瞬间提升不少。
而且感觉身体内有东西在向外发散,终于他长长吐出一口浊气,忍不住道:“好酒。”
让在座众人吓一跳,就这么好喝?黄书同的喉咙有点滚动。
见到徐力模样,苏红妆也赶快打开苹果酒,给在场三女各自倒满,也是先尝尝,接着忍不住一口灌下。
三人同时眼睛一亮,苏红妆更是嚷嚷:“小李子,你好坏,这么好东西怎么不早拿出来。不行,以后我必须每天都喝……”
李相举手投降,晚宴开始。
李相依次打开每人面前的一个小碗:猴头煨花胶。黄褐色的猴头菌打菱形花刀,肉质饱满厚重,鱼肚晶莹,白嫩软烂,胶感强烈汤底勾薄芡,缀有点点葱花,实在惹人胃口。
各人又有不同:除了黄书同,余人碗中皆为整只花胶,为大黄花,看起来小巧玲珑。而黄书同的鱼肚则是白嫩中略带淡黄,菱形片状,正是取自那只花胶王小须金钱鳘。虽然在卖相略有不如,但营养价值却是要高出甚多。
这碗汤是今天的重中之重,开胃前品,也是李相花费心思最多的。他摸了摸碗缘,介绍道:“此汤名猴头煨花胶,最是补胃护肾,又滋阴养颜。现在温度适宜,最好一气喝下。”
尝试着喝下第一口后,几个人都眼睛放光。这是一种可以用一生记忆的味道:汤汁咸鲜适口,略有微酸。在口腔中丝滑回转,一路流淌过喉咙,食管,胃部。所到之处,你都能清晰感觉到那种清润温暖,忍不住闭眼睛,认真体会。
这下根本不需要李相介绍,所有人全都放下矜持,快速吞咽。小碗本就不大,三两口便喝个底朝天。相信要不是还保留点理智,碗都会被舔一遍。苏红妆最是不堪,在吃完两个鱼肚之后,端起碗直接倒进嘴里。
只有黄书同还在慢条斯理的喝着,政治人物有其矜持。
………………………………
295。皆是美味
有人说:烟是敲门砖,能够轻易打开两个陌生男人的心扉。
其实美食也是,一道靓汤,超乎想象的鲜美,很快激起他们的兴致。宽敞的餐厅里热络起来,大家迫不及待望向桌子许多依然被罩住的菜,目光热切。
李相不慌不忙,用喝完的汤碗为几位女士盛一碗米饭,而黄书同则是单独一碗粥。
米饭清香,粥汁金黄。
皆是美味。
见黄书同面露疑惑,李相笑道:“黄叔叔,米饭性燥,不宜于养胃,我专门做了一碗鲍汁小米粥。”
接着打开黄书同面前的罩子,是一盘金黄馒头,圆圆胖胖,小巧可爱。他又道:“配合着这南瓜馒头,最是温补。”
黄书同点点头,现在对于李相,他极为信服,这小伙子的厨艺完全达到宗师级别。作为一名正厅级实职高官,又是家庭显赫,他没少吃过各种世界级大厨烹饪的美食。最顶级的鱼肚也吃过,但是都不能与之相比,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鲜明的味道和口感,完全是境界的差别。
那日吃过的凉拌土豆丝和黄瓜的层次感又来了。
仅仅这道汤,李相的手艺已臻至宗师级别。到现在为止,他的胃还一直是暖洋洋的,似乎有一种力量逐渐从胃部散发到全身各处,让他充满舒适感。
看了看忙碌的李相,佩服!
菜已经齐,李相逐一将罩子打开,露出了桌面所有菜品。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盘适合自己的菜。
刘慧云的是一盘素炒山药和清炖子鸡,山药和青椒清白分明,子鸡鲜嫩清亮苏红妆面前有油焖大虾和清水白菜,大虾浓汁油亮,清水白菜真是清如白水,却又鲜味飘荡至于徐力和做饭阿姨,他们都能吃辣,则是水煮鱼和一盘灯影牛肉,二者皆红艳喜庆,水煮鱼汤清鲜红,辛辣味美,牛肉片薄如蝉翼,轻如宣纸,迎光透亮。
只有黄书同面前孤零零的南瓜馒头和小米粥。
没什么可抱怨的,都是美味。
开动起来吧,筷箸翻飞,嘴巴不停。
一顿晚宴,一个多小时,吃的宾客皆欢。
刘慧云有点不好意思,作为女主人,还是未来丈母娘,竟然让孩子做饭,虽然人家是大厨,实在说不过去。因此,吃完饭,主动包揽了所有洗漱工作,阿姨帮忙打下手。
至于苏红妆,已经撑的完全动不了了,毫无正形的半躺着沙发哼哼,口中还阵阵有词,不知道唠叨什么。
突然竖起身,对着旁边和黄书同聊天的李相,两眼放光,道:“李相,咱俩合伙开一家饭店怎样?生意绝对火爆!”说完陷入无尽憧憬。
黄书同笑骂道:“胡说八道,人家可是高材生,你以为都跟你一样,胸无大志,鼠目寸光!”
苏红妆反驳,道:“我也是高材生!”
没有人比做父母的更了解这只懒猫,那是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的主。只听他轻哼道:“你是想开饭店吗,我看是自己吃还差不多。你要是开饭店,不出一月,肯定倒闭。”
苏红妆很生气,哪有这样诅咒人的,何况还在外人面前,准备驳回去。想想,又颓然躺下,爸爸太了解自己了,说不定还真是这样。
李相看着他们父女斗嘴,虽然嘴各自不让,但是看出来关系融洽,其乐融融,黄书同一点高官的架子都没有。
看样子,这一家子都是性格多变啊。想起在家的养父母,心中亦是一阵温暖。
九点多,李相起身告辞,临走时将仅仅用了一小部分的金钱花胶均匀分割成两份,一份留下,另一份还要还给黄月羲。并且告诉黄书同会在每周末过来煮一次,有个三四次,想来就差不多能够痊愈。
其实他是想过来蹭曝光率,现在黄书同的胃早好了。
黄书同感激之余,充满了震惊,没想到折磨自己十几年的老胃病竟然吃几次饭就能好,实在是太意外了。
当然这里面偶然因素太多:首先是这只鱼胶,在清理干净之后他也认识,这么大的黄唇鱼对于他这种半豪门来说,虽然不是多么贵重,但是太难得,基本没有几个人能吃到,可遇而不可求然后就是李相的手艺,这种天人般的烹饪技巧,更没有人能够达到。
现在二者相结合,就达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
这是他自我脑部的,其实根本没这回事,一切都是玄冥癸水的功劳,没看到夜歌不断撇嘴吗,还好李相在厨房给她留了一份。
苏红妆把他送到小区外面,在他脸颊轻轻一啄,道:“赶快滚吧。”
夜色下,她的脸颊已经变得绯红,显得异常娇媚。今晚李相的表现让她很满意,父母的同意更是让她开心,所以主动给点奖励,不过第一次如此亲昵动作,让大大咧咧的她也有点难为情。
就在亲脸的瞬间,她感觉到脑袋眩晕,一片空白,难道这就是幸福吗?
没想到来的这么快!
李相也没想到她会来这么一下,不自禁摸摸脸颊,看着路灯下散发这圣光的苏红妆,目光中尽是柔情,良久,他似乎下定决心,轻轻拉起她的双手,道:“好红妆,我有一件大秘密要告诉你!”
“什么?”苏红妆会说话的大眼睛一眨不眨看着他。
事到临头,他又有点犹豫,要不要说呢?所谓修仙真的就一定对吗?
看着无忧无虑的苏红妆,真的要把她拉入这条路吗?想到前世的颠沛坎坷,想到一万年前,横躺在自己面前的冰冷尸体,他犹豫了。
良久才道:“等我想好再说!”
“坏蛋,吊我胃口是吧,爱说不说!”苏红妆抽出手,握着小拳头狠狠捶打一下他胸脯。
然后潇洒一转身,道:“滚吧,想好再说!”
冷风下,李相呆呆望着那个窈窕背影,渐渐痴了。
第二日,正逢周末,李相约出苏红妆,前往黄月羲的地盘,他还欠人家一顿饭。
鹤城文玩大街,青竹胡同。
冬日的下午,阳光高照。
………………………………
296。捡漏
文玩大街,位于武林路,距离明王宫不远,正儿八经的城市中心地带。
古时候,这里一直是官方用水晶瓦生产地,可以追溯到唐朝的明王封地。建国后,逐渐形成了西南地区最大的古玩交易市场,这里可以找到任何你想找的古玩器物,当然真假难辨,万不挑一。
而青竹胡同正是处在这条大街中的一条不起眼的小胡同,胡同不深,只有两三家店面,四五家小四合院。其中街口一家就是黄月羲的。老头本在明王宫博物院工作,退休后将自家院子的门房改成一个小门面,做起了古玩生意,主要在于玩乐,基本属于只进不出那种,老头对于古董差不多达到了痴迷地步,有好东西轻易不示于人。
黄老头开古玩店还有另一层意思,随着国家经济生活逐渐变好,富裕起来的人们逐渐有了别样心思,全民收藏时代到来。紧接着,大批不法分子也紧随其后。看着越来越多的古墓被盗掘,许多国宝级文物得不到妥善保护而损毁,还有不少被倒卖出国,黄月羲疼在心里。
开这家店,老黄希望能够通过一些不得台面的渠道收回一些东西,加以保护,一片拳拳之心让人钦佩。
而这条街的几家铺子都是他工作同仁,退休之后的老伙计,存的心思也基本相同。不过专业不同,另外两家一个玉器铺子,一个专营瓷器。
幸亏老头子专业出身,不怕被人骗了。当然这也少不了孩子们的功劳。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早年下海,生意越做越大,也不差这点钱,由着他折腾。而且老头晚年能有一份乐趣所在也是他们所欣慰的。
否则,指着老头自己那点退休工资,这家店恐怕早就倒闭关门了。
黄月羲的店面名叫“文宝斋”,牌匾为秦小篆连体,取“汇天下文友,聚宝庆为荣”之意,店内多陈列文房四宝,书画文贴等物,这也是黄月羲的专长。
李相带着苏红妆七拐八绕找到这里的时候,看到宝庆堂前,摆放一张茶桌,面一个紫砂茶壶和几个杯子。而黄月羲正和另外两个与他差不多大的老头,各自一把摇椅摆着龙门阵,似乎争吵什么,很热烈,互不服气。一个笑容可掬,另一个面容严肃,年龄比黄月羲稍小,都是七十岁左右,头发斑白,两人正是那两家铺子的主人。
几个人都看到了李相这个身材高大,形容俊朗的小伙子,以及明艳的苏红妆,黄月羲激动站了起来,道:“李相来了啊,还有这位小女友,赶快过来评评理,这两个老家伙非得不信我捡的大漏。”
接着对着那两个老头,道:“看看,正主来了,问问他吧。”
听语气,依然愤愤不平。
李相哑然失笑,没想到都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大火气,简直孩子一般。
李相只好乖乖从书包里拿出清理干净的金钱花胶放在桌子。
没等别人有反应,黄月羲一把抢过,疑惑道:“李小子,这怎么变样了?”黄橙橙,荧光透亮的外表和先前的买下的时候简直天壤之别,判若云泥。
李相回答道:“我用特殊手法清理了一下,这才是它的本来面貌!”
见他们一应一和的旁若无人,另外两个老头也不是什么好脾气,那个严肃老头嚷嚷道:“我说黄老头,你不会为了吹牛,专门找的一个托,串通好来欺骗我们吧。先说好,要是这样,我那杯子你想都不用想。”
另外一个也附和道:“我的带钩也是一样。”
黄月羲怒了,对二人道:“哼,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黄月羲是那样的人吗?”
回头对李相道:“李相,来,认识一下。”
指着严肃老头,道:“这是潘老头。”
指着另外一个,道:“葛老头。”
李相一一与他们见礼,才弄清他们争执的源头。
原来三个老头平日里没事可干,便凑在一块儿喝茶斗嘴取乐。一来二去黄老头就炫耀起自己捡的大漏来,吹嘘自己的经历如何传奇,价格差如何悬殊,甚至超过他们许多,不可以道里计云云。
老来乐,老来乐,越老越有童趣。三个人一块工作了一辈子,经常因专业的问题争执不下。
这次也不例外。
两个老头当然不服,他们那可是实打实的宝贝,曾经都是震惊整个收藏界的传奇。你一个花胶有什么可炫耀的。何况你的东西还没在身边,空口白牙,谁信啊。
说到传奇,我们不得不介绍一下那两样东西。
潘老头所谓的杯子叫“成化斗彩鸡缸杯”,真的是一个传奇。
十年前,他们仨的铺子刚刚开办起来,急需一些货物充斥门面。特别是水晶厂的古玩铺子哪个没有镇店之宝啊,他们也想淘换一两件珍宝。
可是这些个东西能称得“珍宝”的哪个不是有名有姓,来历分明。而且价值不菲,可遇而不可求。
他们工作过的地方倒是有很多,但是能拿出来吗?
这也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于是许多有着曲折故事的所谓珍宝纷纷登门,当然没有一件能够通过他们的火眼金睛,全是假货。
不过有一日,一个四十多岁的潦倒中年门来了,带着一件瓷器,声称家传的,母亲重病,急需用钱,要价五十万。
这种戏码在文玩大街几乎每天都在演,当然没有人信,但是潘老头当真了。关键在于那件瓷器:成化斗彩鸡缸杯引起了争议。
当然如果是真的成化鸡缸杯,别说五十万,就是五百万也有人争抢。要知道曾经在二十年前,港岛就拍卖过一只鸡缸杯,成交价超过六百万。别说现在,就是成化之后的历代王朝,都是有价无市,属于宫廷专用,非常珍贵。
而这只杯子却让人吃不准。
杯子敞口微撇,口下渐敛,平底,卧足。杯体小巧,轮廓线柔韧,直中隐曲,曲中显直,呈现出端庄婉丽、清雅隽秀的风韵。杯外壁饰子母鸡两群,间以湖石、月季与幽兰,一派初春景象。足底边一周无釉。底心青花双方栏内楷书“大明成化三年制”双行七字款。
整只杯子无论从器形轮廓,胎质釉料,画质画风都与明道宫所珍藏的那件一般无二,只是杯底稍厚。
………………………………
297。横叉一杠子
但问题就出在这“稍厚”。众所周知,成化瓷有“薄若蝉翼,轻似棉纸”的特点,什么时候有过这么厚的杯底了。
因此经过众多权威评鉴,一致认为此杯为清乾隆年间仿制品,制器水平极高,几乎达到以假乱真地步,至于有这么高的水平,为何将杯底做的这么厚呢?大多数人猜测,既然是高手必傲视群雄,不甘只是仿制,就弄出这么个差别来。
此杯虽是仿制,可在制瓷水平还是很高的,比较少见。当然是不值五十万高价的,几万块还是有的。
可那中年大叔却是个认死理的,一口咬死,五十万,一分不少,这就吓退了几乎所有有心入手者。
但是作为瓷器界大专家的潘老有着自己的看法,他有一种强烈感觉,认为这只杯子就是“成化斗彩”,再加调查之后发现杯主人的故事竟然是真的,急需用钱,这五十万正是他们需要的医疗费用。
潘老头害怕夜长梦多,一咬牙买了下来。这可不是小数目,他也没有有钱的儿子,这一拍板几乎将老头一生的积蓄都花了进去。
不管什么东西,只要有争议,就容易引来关注,何况三个人在古玩界都是赫赫有名的。
当老头真的买下这只杯子后,轰动了整个天南收藏界。知道根底的都对潘老头的执迷不悟感到叹息,这笔钱够他肉痛的了。就连两个多年好友也是埋怨不已,家里老太太更是跟他冷战了几个月,因为老头整日了都沉迷于研究这只杯子。
如果事情仅仅到这,那就没什么好聊的了,峰回路转就在老头孙子的出世,老头的注意力才从杯子转移到孙子身。直到去年,顽皮的小孙子一不小心将他工作台的宝贝鸡缸杯碰到了地,虽然没碎,但是杯底却摔掉了一块。老头那个心痛啊,赶快捡起,这才发现一个大秘密。
这只杯子是双底的。
从缺口看,两个杯底紧紧贴合一起,边缘有明显粘接的痕迹。老头傻眼了,难道真是一个彻彻底底的赝品,连清末仿制都算不?等到老头小心的将破碎地方清理出来,欣喜若狂。
底也有款识:大明成化三年制,与下底字形基本一致。
这竟然完全是在真品基础,被人故意做成仿品的。
不管此人这样做目的何在,潘老头再次出名了。
因为日本刚刚以三千万的价格拍出一只鸡缸杯,刷新了八十年代的记录。而品相还没有潘老头这只好。
这是多么大的一个漏啊!
单从投资回报来讲,时隔四五年,潘老头的投入得到了六十倍回报。
太神了。
一时,潘老头的故事成为佳话,轰动天南,甚至整个华夏古玩界。
再也没有人记得当年老头买东西时的非议。
至于葛老头的漏也是精彩非凡。
在一次“鬼市”花两千块淘换到一件东周后期的玉带钩,人家卖主直接告诉他是现代仿品做旧的,但是玉料莹润,雕工精致,实在是难得一见的精品,仅从玉石本身来说就不止这个价。
当然,“鬼市”嘛,来历就不好说了,以老头的专业眼光来看,这块玉估计是现代仿品,虽不太肯定,但是玉料倒是不错,两千块也是值的。
哪知道回家之后仔细研究,从中发现玄机来。
他用高倍放大镜,在玉带背面雕龙纹理位置,龙头处,发现一行大篆小字,字体隐藏在龙纹刻线之内,刻槽隐秘,细微千毫,肉眼绝对观察不出。
隐隐然,他感觉这带钩另有隐情。
奈何他对古汉字研究不深,赶紧找专家权威。于是一个电话打到了多年好友刘启明那里,半夜将其叫来。
经过仔细辨别,确认文字为:僖公三十三年,仓措制带钩白用。
意思就是说,一个叫做仓措的人,在齐僖公三十三年,为公子小白制作了一件玉器衣带钩。
苏启明表示,从字形来看,确是春秋齐国用大篆。
这可真是了不得了,齐桓公小白用过的带钩,有名有姓,传承分明。当下传承下来的玉器中,有关周时期的基本没有留有字迹的。更何况还是公子小白的,那可是齐桓公,五霸之一。
因此,不论这个叫仓措的人以何种目的,何种方式将字刻去的,这几个篆字对研究那段历史都有极大的帮助。就是从艺术形式论,字体本身那也是价值巨万。
于是乎,葛老头在圈子里也火了。
只剩下一个黄月羲了,他不服啊。
论专业技能,他在书画文玩界那是绝对的权威,泰斗级人物,比潘葛二人在各自领域内的威望要大得太多。最起码如果他买到那个鸡缸杯,就绝对没有人敢说个“不”字。
现在倒好,这两个家伙竟然抢了先,一个个都得了好宝贝。虽然他自己的店里也有一些个书画珍品,其中最有价值的要论一幅唐寅的牡丹仕女图和郑燮的秋日竹石图,论价值那是相当高的。
但这些都是他真金实银买来的,别说捡漏,有几幅甚至还是儿子强行买的,溢价不少。
还有一个原因,他太出名了,古玩市场的摊主基本都认识他,捡漏哪有那么容易。只要他看的东西,那价格肯定会高的离谱。即使破烂的东西,人家也会琢磨:是不是内含玄机啊,抬价是必须的,不卖都有可能。
一来二去,三个人就打了堵:如果黄老头也能捡到一个价格悬殊,超过他们的漏,不论价值多少,都将自己的成化斗彩鸡缸杯和小白玉带钩借给他欣赏十天。
如今黄月羲终于捡到一个大漏,竟然没人信,这让他如何不气,正准备挽袖子和两个老不死的继续理论,听到身后一个声音,道:“我能证明。”
这是谁,这么讨厌,半路横插一杠子,潘葛二老头轻哼一声。
众人回头,是一个白发沧桑,但精神矍铄的老头,刘启明,鹤城大学中文系特聘终身教授,也是八中的特聘语文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