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路逆风-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怎么会知道?”

    “你怎么会不知道?”

    “他没告诉你?”

    “他连你都没告诉,怎么会告诉我?”

    这句话让小温底气直线上升,马上推测说:“他肯定是回国了。他对我说过的,他不会呆在美国做博士后的,pi(科研项目负责人)当不成,就回国去。”

    她咕噜一句:“回国也不告诉人家一声,就这么不声不响地跑掉了――”

    “他干嘛非得告诉你不可?你们不是已经离婚了吗?”

    “但我们的房子还没卖掉,必须他到场签字才行。”

    “你就是为这个找他的?”

    “那你以为我是为什么找他?”

    小温不吭声了。

    她只好打电话去前夫原单位的人事处打听,但人家不肯透露,她不得不把自己跟满博士的关系以及卖房的事都交代出来,又被人核实了一大套身份信息,人事处的人总算告诉她说:“满博士已经于六月底辞职离开了我们单位。”

    “他辞职的理由是什么?”

    “这个我们无可奉告。”

    她也不想再问了,只要是“辞职”而不是“开除”,她就放心了。

    她也觉得他肯定是回国了,他应该不会为了这事去自杀,一来他不是个自杀的类型,二来事情也没糟到那个地步,他是自己辞职的,说明还没人制裁他。

    她跟地产经纪商量,看卖房的时候能不能免去他的签字,但地产经纪说不行,他必须签字,如果不能亲自到场,要办一个授权委托,让他把签字权全部交给她,那样她才能替他在文件上签字。

    她又看到一线希望:“那就办授权委托书。”

    “你问closingagent(房屋买卖交割代理)要个文件样本,传给你丈夫,让他拿到公证处去签字公证,然后寄回给你,你就可以替他签名了。”

    于是她要了个文件样本,先用电邮附件传给前夫,但他根本没回信,可能不进那个邮箱了。

    她去他账上查了一下,没看见买机票的支出。

    他到底去了哪里?
………………………………

第67节

    虽然丁乙从理智上认定前夫不会自寻短见,但现在找不到人,也没找到买机票回国的证据,她还是彻底慌了,赶快打电话给姐姐,问要不要报警。

    姐姐提醒说:“他会不会就呆在家里,休息几天?”

    “应该不会,因为我让地产经纪帮我看过,家里没人。”

    “地产经纪也不能时刻守在家里――”

    “但是我看了他的信用卡,也有好些天没用过了。”

    “是不是在用支票或者现金?”

    “不可能,因为他没从账上取现金,支票是老早就不写了――”

    “他的车呢?”

    “车?”

    “车在不在车库里?如果在,那他应该就在附近。如果不在,就有几种可能了,也许他去别的地方工作了,也许他把车卖了,买了机票回国。”

    她赶快打电话请地产经纪帮忙去查看,地产经纪汇报说:“车不在车库里。”

    她估计他肯定是把车卖了,不然的话,就算自杀,都得花钱买绳子,总能在信用卡上看到用钱,而他的信用卡已经好些天没划过了。

    她恳求地产经纪:“王先生,您能不能帮我到机动车管理局查一下,看能不能找到小满卖车的记录?”

    地产经纪很为难:“我怎么好去查?”

    “请您一定帮我这个忙,如果找不到他签字,我这个房子就卖不成――”

    地产经纪无奈,只好去找机动车管理局,费劲周折才查到小满的车的确是卖了,卖给了一个姓周的华人。

    她马上想到mall(购物中心)里那个搞按摩的“老乡”,直接打电话到mall里去,三转五转的,终于找到了“老乡”,一问,果然没猜错,小满把车卖给周大姐了。

    周大姐说:“我这完全是看在老乡的份上,帮他的忙,不然的话,我自己有车,干嘛买这么一辆旧车?”

    “是,是,大姐是菩萨心肠。”

    “现在我已经花钱找人修过了,准备卖掉,如果你想要回去――”

    她赶紧声明:“我不要,我不要,我找你不是为了车的事,而是想问你知道不知道――小满去了哪里。”

    “你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呃――”

    “这么大的事,你们夫妻都不商量着办的?”

    她看出小满没告诉周大姐他们已经离婚了,她不知道他为什么不告诉,但她决定不揭他的底,支吾说:“最近有点――沟通不好――我现在要卖房子,急着找他签字,你知道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他不是回国去了吗?”

    “我――知道他回国了,但是我打电话回家,那边说他还没到――”

    “那我就不知道了,反正他让我帮他买去a市的机票,我就帮他买了――”

    “哦,那他可能先回满家岭了。谢谢您,给您添麻烦了。”

    “他答应过把你们正餐厅的那套餐桌椅给我的,但他走得匆忙,我还没时间去搬――”

    “没问题,我把我地产经纪的电话号码给你,你打电话给他,约个时间去搬。”

    她知道小满只是回国,没出事,放了不少心,马上请父母帮忙去寻找,先从a市医院找起,a市医院没有,就到邻县市医院找,如果还找不到,再扩大范围。

    爸爸妈妈年纪大了,不能到处奔波去找人,好在a市已经有了追债公司,爸妈请了个追债的帮忙找,终于找到了小满,在b市医院任职,b市就是从前的b县,现在已经升级为市。

    听说是卖房的事,小满还是很积极配合的,花钱开后门到公证处办了第二天可取的快证,但邮寄过来已经来不及了,经closingagent(房屋买卖交割代理)同意,可以先用传真件,等原件寄到后再交给他们存底。

    房子终于卖掉了,卖的钱只够还给银行,closingfee(卖房手续费)得自己掏。好在小满的单位退还了他存的退休金,总算补住了窟窿,不然她还得借钱来付手续费。

    她的答辩也顺利通过。

    过了一段时间,小满寄的授权委托书原件到了。

    里面附了一封信:

    “丁乙,你好!

    你要的公证件给你寄来了,卖房的事麻烦你了,表示感谢。

    我已于六月底回到中国,现在就职于b市医院,任普外主任医生。

    我在美国干得很好,如果留在那里,也可以有发展,但那毕竟是别人的国家,干得再好也是在替别人卖命,没有主人翁的感觉。

    我的根在中国,出国只是为了开开眼界,生个儿子,从来没想过在外面呆一辈子。中国需要我,满家岭需要我,我父母需要我。

    你现在回国很难找到一个好工作,就呆在美国。

    丁丁长大一定要让她学医,学成回来,给我做帮手,报效祖国。

    满家岭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上比以前富裕,但风气相当不好,很多年轻人都在想方设法离开满家岭,现在岭上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那些还没离开的年轻人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羡慕外面的花花世界,淳朴的风气变得越来越微弱。

    我准备奋斗几年,争取在满家岭开所医院,并把满家岭上上下下的事抓起来,让满家岭回归往日的宁静与美好。

    我现在暂无多钱支付丁丁的抚养费,一切靠你了。如果我账上有钱,你都可以拿出来用。如果卖房有赚,都留着给丁丁做抚养费。等我有能力了,我会尽我的责任的。

    如果你在外面混不下去了,欢迎你回来,祖国对她那些漂泊在外面的困倦儿女,总是张开双臂欢迎的。如果你百年之后愿意叶落归根,可以让人把骨灰送回满家岭来,这里有你的位置。

    言不尽意

    祝好!

    满文方”

    这似乎是她第一次看他用笔写的信,字写得很好,不像一般医生那样鬼画符。

    就这么一封干巴巴的,甚至有点《人民日报》社论口气的信,却把她眼泪都看出来了。

    朦胧之中,她看见一个未成年的男孩,背上压着一大捆柴,堆得比头还高,地上是皑皑的白雪,耳边是呼呼的山风,那个瘦小的身影,走在一片白茫茫之中,茫然地,固执地,走着,走着,银白的地上留下一圈小小的脚印……

    (完)
………………………………

黄颜:《一路逆风》代后记

    《一路逆风》的故事写完了,但很多人觉得意犹未尽。

    有的是因为跟读了这么久,已经习惯于每天追一集故事,现在突然一下结束了,感觉生活里好像少了点什么一样,因此意犹未尽,这个“意”,是想看故事的“意”。

    但有的则是因为有很多疑问没得到回答,于是大为不满,指责作者结尾匆忙,说连“匿名性”(疑为匿名信)是谁写的都没告诉读者呢。这个“意”,是想知道答案的“意”。

    等着作者解答所有疑问的读者,肯定是艾园的新人,那些长期在艾园跟读的人,老早就明白了一个道理:艾米写的故事,是现实生活里的故事,而现实生活当中,总是有很多问题永远也搞不清楚的,比如《三人行》里安洁流产掉的那个孩子,到底是谁的;又比如《一路逆风》里丁乙的hpv,到底是从哪里传染上的;当然还有那封匿名信,到底是谁写的。

    我们有些读者习惯于看那种由作者创作出来的小说,在那样的小说里,世界是终极可知的,一切的事情,都有个来龙去脉,而作者就如上帝,知道一切问题的答案。不管作者把你的胃口吊多高,最终都会用某种方法告诉你答案。如果作者不告诉,读者可以要求作者告诉,甚至要求作者改写某个人物的命运。

    我写《几个人的平凡事》的时候,就有人要求我写写周宁的心理活动,我回答说“我不知道他的心理活动”,于是那人很不高兴,说“你连周宁的心理活动都不知道,那你还写什么小说呢?”

    《山楂树之恋》出版之后,也有很多人要求艾米写写老三的心理活动,艾米当然不会写,因为她不知道老三有什么心理活动,顶多只能参照老三的日记和信件做些解读。于是有读者按捺不住了,自己动手写起老三的心理活动来,说老三当时就是这样这样想的。

    据说人类的特点之一就是排斥“未知”和“不确定”,追求“已知”和“确定”。人类总是在试图将“未知”变成“已知”,将“不确定”变成“确定”。正是在这样的追求之中,人类不断掌握新知识,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推动世界的前进。

    但人类对“未知”和“不确定”的惧怕又使人类背上很沉重的包袱,并犯下很多错误。

    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难就难在那是一个未知的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我们很多人出门旅游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事先就定好了下榻的饭店,那么心里就比较安定,下飞机直奔下榻旅店就行了,每天出去游览,晚上有旅店可回,也觉得很安心。如果深更半夜达到一个新城市,还没找下落脚的地方,心里就会比较恐慌。

    据说现代人最怕的是失业,只有那些最富冒险精神的人,才会欢迎不断失业,不断找工作的前景。如果给人们两种选择,一种是工资低点,但保证一辈子不会炒掉你,另一种工资比较高,但随时有炒掉你的可能,我想多数人都会选那个一辈子不会被炒掉的工作。

    具体到婚姻也是如此,不管是不是公开追求白头到老,至少更喜欢听到一句“我会爱你一辈子”,而不愿意听到“我们迟早是要离婚的”,虽然前者的可能性要大大低于后者。

    有科学家曾做过研究,发现人们的幸福感是随着对生活和前途的“确定性”增加的,如果人们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很有把握,觉得自己能掌控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那么幸福感就会大大提高。反之,如果人们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没把握,不知道能干多久,不知道哪天就会离婚,幸福感就会大大降低。

    为了做到对工作和生活“有把握”,人们就需要尽量减少工作和生活中的“未知”因素。比如自己就职的公司到底能办多久,会不会中途倒台,会不会中途裁员,不知道这些信息,人们就会惶惶不可终日,担心突然有一天,自己就失业了,房子供不起了,家人养不起了,生活无着落了,那该是多么可怕。

    对于婚姻也是如此,配偶到底是不是还爱自己,能爱多久,会不会移情别恋,会不会离婚,出轨了没有,都是大家关心的事情。如果有什么办法能够提前知道配偶到底能爱多久,婚姻到底能维持多久,大家都会觉得心里放下一个重担。只可惜这事很难预知,不论配偶下多少保证,也不能让我们完全安心。

    《一路逆风》探讨了人们是如何对待生活中的“未知”和“不确定”的。

    我们看到,当客观条件还不足以解释某个未知现象的时候,人们仍然想要解释,往往会搜寻自己头脑里的知识库,尽量找出一个解释,变“未知”为“已知”。

    比如满家岭人关于神器的解说,虽然神器的作用是未知的,但满家岭人硬是替神器找出了作用:不用就会掉崖下去,就生不出儿子,就会倒霉。

    满大夫收到匿名信,信里指控的东西是否属实,对他来说是一个“未知”。怀揣着这样一个“未知”,他当然是很痛苦的,他急于变“未知”为“已知”,于是他去找从前的女友对证,当他听前女友说没有hpv的时候,他认为自己找到了答案,案子解决了,是丁乙从几个外国教授那里弄来的。他认为自己有证据,而证据就是那封匿名信。按照他的推理,如果丁乙没那事,人家会瞎说吗?怎么没人说他?

    丁乙也有很多的“未知”和“不确定”需要对付:丈夫跟小温到底有没有一手?hpv到底是不是从丈夫那里传来的?韩国人到底有没有把她的病情透露出去?匿名信到底是谁写的?

    我们看到,丁乙处理“未知”和“不确定”的方式,就比满大夫强很多。她也不喜欢“未知”和“不确定”,所以她想尽一切办法调查那些“未知”。但她明白关键一点:在她有确凿证据证明某个人“有罪”之前,她必须假定他是无罪的。在证明丈夫出轨之前,她得假定他没出轨,并在此基础上与他过正常日子,不能仅仅因为有所怀疑就认为丈夫的确已经出轨,并因此闹离婚。

    我们的生活当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未知”和“不确定”。有些“未知”和“不确定”因为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太远,我们不会很在乎,比如火星上到底有没有生命?哪些星球符合人类生存的条件?等等。

    但有些“未知”和“不确定”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不在乎都不行。

    那时,我们就要警告自己:“不要犯满家岭老人的错误,不要看到一前一后发生的两件事,就想当然地认为其间必有因果关系。”

    我们还需要警告自己:不要犯满大夫的错误,在没有确凿证据(只有匿名信)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假设配偶已经出了轨。

    如何livewithuncertaintyandunknown(直译:如何带着不确定和未知一起生活;意译:如何处理生活中的不确定和未知),很考验一个人的智慧和心理素质。

    而我们要走的第一步,是承认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和未知,有些“未知”一辈子都不会变成“有知”,有些秘密最终都只能是秘密,有些悬案在我们有生之年破不了案。只有承认这一点,并认识到人是可以livewithuncertaintyandunknowns,才有可能静下心来,研究未知,并用科学的方法解答未知。

    最后想说说这个故事的题目。

    开篇之前,艾米曾向大家征求故事题目,但由于不能全盘透露故事情节,大家不可能知道究竟什么题目最好。艾米为了让大家早日看到故事,用《一路逆风》做暂名开始了码字。

    现在六十八集全部写完,从我个人的感觉来看,《一路逆风》是最好的题目。

    这个故事里,不同的人物遭遇了不同的逆风,这些逆风,有的是不知不觉中向人物吹来的,等到发现已经太晚,造成了令人痛心的损失;还有的逆风,并非故意吹向故事人物,但人物自觉不自觉地选择了与风不同的方向,于是成了逆风。不仅如此,同一风向的风,对你来说是逆风,但对其他人来说,也许就是顺风了。

    “一路逆风”只界定了故事的背景,但没有限定人物的言行,使得故事可以自由发展,既可以写逆风而进,也可以写逆风而退,既可以写给人制造逆风,也可以写被人制造逆风,是个好题目。

    最后祝贺艾米又完成一部大作,并翘首期待新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