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封神之我要当昏君-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越盛有些诧异,这时候竟敢有人站出来冒头:“来者何人?”
“陈塘关,李靖。”
………………………………
298。请从李靖始
越盛轻轻拱手,一关总兵和平民百姓不一样:“在下越侯之子越盛,见过李总兵。”
这是他的又一次试探,李靖的出现,正遂了他的意。
谁都知道,李靖是纣王变法的第一大狗腿子,去年还和纣王合谋,当殿杀了黎侯,而今陈塘关已经先行完成了变法,李靖来朝歌,估计就是为了将新法推行天下。
不过陈塘关没什么贵族,诸侯贵族这边得不到消息。
正好,用这个机会试探一番。
黎侯死了,是因为冒犯纣王,姒家家主死了,是因为。。。三龟食纣,呃。。。不过背地里大家都清楚,还是因为他冒犯了纣王。
黎侯没有株连,姒家没有诛九族,看起来纣王仍旧给他们留了丝情面。
而且今天自己是有理由的,对方冲撞在先。
更何况。。。。
“李总兵,《汤刑》可有相关法令?”
越盛笑眯眯问道,笑容和他手上的鲜血极不相称。
李靖面色阴沉。
确实,汤刑没有相关法律,或者说,古往今来,诸侯贵族杀个把平民百姓,屁事都没有。
刚才他就是因为和南市卦摊的王禅叙旧,才耽误了些时间。
王禅是玄都套的马甲,玄都是老子的大弟子。
玄都和李靖的师傅度厄真人有深交,算是李靖的师伯。
玄都之前去陈塘关看过一次,正好李靖将新法的内容告诉了他,玄都就将新法做旧,当做汤刑遗补,埋在了云梦山。
一切都和李靖预想的发展一样,纣王得了汤刑遗补,托古变法,已经得到朝中大臣的基本认可,但问题在于这部分新法还没有彻底公开。
也就是说,相关律法还没正式实施。
只见李靖轻轻笑了起来,极为认真地道:“《汤刑》之中,并无相关法令。”
“法不加诸侯贵族,也是约定俗成的规矩。”
仍旧跪在地上佝偻着背的金成,将腰弯的更低了。
躺在地上的年轻小伙,闭上了眼。
稍稍清醒过来的汉子,听见这句又晕了过去。
可这时,画风突变。。。
“法理不仅存在于书册之上,更存在于每个人心中。”
李靖的声音,掷地有声,震彻人心。
“蓄意杀人,擅杀无辜,剖腹开膛,开腹取子。。。。”
“敢问诸位,此等兽行是否犯了法?”
大家都没有反应过来。
李靖继续用平淡却充满力量的声音重复道:
“蓄意杀人,擅杀无辜,剖腹开膛,开腹取子。。。。”
“可有犯法?”
经历一年的陈塘关变法,李靖早就摸出了一套变法的方法。
并不是说,谁犯了法就要一股脑严惩,而是要通过严惩,将法的概念印在每个人的心里。
用法来让给人们心中加上一道约束。
现在也是如此,并不是说杀了越盛就能了事,确实是解气了,舒坦了,可类似的事还是会发生,要永绝后患。
李靖快步走向金成:“越侯之子越盛,可有犯法?”
“呃。。。”
李靖问向满头是血的汉子:“越侯之子越盛,可有犯法?”
“呃。。。”
继而又问向因为骚乱不敢露头,却又难耐心中好奇,而偷偷围观的路人,斥声喝道:
“越侯之子越盛,可有犯法?”
没有人回应,也没有人敢回应。
李靖凝视着那个倒在地上,面露挣扎之色的小伙子。
半晌。
那小伙子睁开了眼,以极其微弱的声音道:“有。。。。”
微弱的声音,终究是声音,足够了。
李靖猛地瞪向越盛。
越盛被这一眼瞪得倒退三步,惶恐道:“你想干什么?”
这一刻,李靖回忆起了一年前的一幕。
“诸侯犯法与庶民同罪,陛下斩黎侯以正法度,杀的好!”
“臣李靖不才,欲为陛下行变法之事,肃清朝纲,强我大商国力,身死亦无悔!”
一年了,他从未忘记当初纣王是怎么剑斩黎侯。
姿势,角度,力道,眼神,乃至呼吸节奏,全都记在心中。
剑出鞘,带血,一气呵成,致敬成功。
越盛的十个侍卫见老大死了,一拥而上,没过三秒一一倒地。
度厄真人说李靖仙道难成,凡间武艺却是不俗。
玄鸟卫稀稀疏疏的回来了,其实他们刚才都没走,只是找了个地方躲起来。
李靖面色轻松地对着金成打招呼:
“站起来。”
金成站了起来,事已至此,怎么都于事无补。
李靖道:“麻烦你们先把这些侍卫处理了。。。”
金成一咬牙,应了,可他看着越盛的尸体,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得问道:“李大人,这越。。。”
这世界对贵族诸侯宽容得过分。
即使到了这个地步,金成等人也没彻底将越盛当做罪人对待。
千年来的等级观念,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李靖深沉道:“你该想的应该是如何安葬这位母亲,和她的孩子。”
肚子上开了个大口的孕妇和被越盛暴力取出的胎儿,脐带还没断,已经全死了。
李靖一脸冷漠,指着越盛道:“至于他,扔在行刑台上。”
行刑台有过斩首,有过凌迟,姒家家主也是在那儿挂的。
如今多出一具尸体,也没什么。
“这?”
金成有些为难地说道:“这样是不是不太好。。。”
“不太好?”
李靖觉得确实不太好。
如果是在变法初见成效的陈塘关,这么处理没问题。
但在变法还未开始的朝歌,在诸侯朝贺的时间段,这种手段太仁慈了。
李靖道:“把越盛的头颅挂在行刑台上。。。”
乱世用重典。
越盛的试探,诸侯的试探,他又怎么会看不出来?
固然而后会面对着疾风暴雨般的攻讦,但却是值得的。
身死亦无悔,可不是口头上说说了事。
他相信,纣王必然会支持自己,以纣王的英明神武,很可能将来自诸侯的攻讦,多方的压力,转接到朝廷上,甚至是纣王本人亲自出面,承担下这一切。
如果继续让诸侯贵族这种社稷蛀虫存在,大商迟早要完。
李靖看向越盛的尸体,尸首没有分离,虽说是要挂头颅,但玄鸟卫多半不敢对越盛的尸体动手。
那就自己代劳一下吧。
一剑下去,尸首分离,颈部大动脉大出血。
“历朝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不昌者也,有之,请从李靖始!”
李靖不躲不闪,满身沾血。
他流血了,流的是别人的血。
………………………………
299。焚书
子受听到李靖入朝歌,还顺手砍了人的消息时,都乐开了花,险些没蹦起来。
李靖虽然在去年刺过自己一刀,硬生生将剑斩黎侯给压了下去,但依然被重用。
就是因为他能变法!
而且子受在李靖身上看见的影子,不是商鞅,是更烈,更激进的吴起。
吴起在楚国的变法,与其说是变法,倒不如说是革命,隔壁魏国的李悝变法跟它比起来,简直就是一个温柔的小姑娘,商鞅变法中的徙木立信其实也是学的吴起。
吴起革的就是楚国大贵族的命。
云梦山睡虎地的竹简子受看过,全是针对贵族的“遗补”,显然,李靖革的是大商诸侯贵族的命。
吴起的下场呢?
变法五年,夭折。
旧贵族旧势力在变法中虽然受到沉重的打击,但变法时间毕竟不长,其成果并未完全巩固下来,没过多久,又恢复了故态,一路下坡,直至灭亡。
有人说是因为楚悼王突然挂了,所以吴起没能撑住。
实际上吧。。。
吴起动土地动的太早,太快激化矛盾,秦国世族势力比楚国弱太多,商鞅都等了十八年才敢挖人老根,吴起一上来就搞大事,就算楚悼王不死也未必护得住。
再看看咱们大商,贵族诸侯势力更强,还都是有地的大领主,李靖风风火火开始变法,情况并不乐观。
也就是说,变法只要开始,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能赚到昏庸值。
而且变法从不是一朝一夕,李靖活的越久,越赚。
李悝变法、吴起变法、邹忌变法、申不害变法、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
每一个变法,基本就是弄得天怒人怨!
哪怕抛出这些动辄改变天下的东西,仅仅只谈严苛法度,也不是个容易事。
什么人该死,怎样的罪行该死,这种问题在上辈子的法律中都不一定能保证绝对公平公正。
就算是法院的判决,都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赞同。
子受已经下定决心死保李靖,这才是社稷栋梁!
看看朝中一个两个的,没事净添乱,为国家社稷着想,能理解,可你们就不能想出些像变法这种招儿吗?!
。。。。。。。。。。。。。
九间殿依旧显得有些空荡。
子受一个眼神示意,寺人将手中抱着的一叠纸分发给朝臣。
“此物名曰报纸,诸卿看看,可否入眼?”
“报纸?”
这是个新生事物,报应该指的是奏报,纸则是黄纸,这么说来,就是用来承载奏报的纸?
群臣纷纷查看。
子受脸上带笑。
报纸能够掌控舆论,是混昏庸值的重要工具。
很多憨比政令会因为昏庸的太明显,而被朝臣阻止,难以施行。
报纸不同,可以捕风捉影,虚构也不成问题。
子受以前只是派人散布流言,效果实在不够明显,而且容易被发现,被群臣问一句“陛下何故谋反”就尴尬了。
除此之外,还能顺便防一手印刷术。
虽然弄出造纸术的箕子已经被扔去孤竹国边上杳无人烟的朝鲜种人参,但子受总有种不安的感觉。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有了纸,印刷术如果有个大致思路很快就能造出来。
弄出报纸可以有效防范被印刷术背刺。
没有印刷术,报纸就用手抄,在贵族诸侯中流传,潜移默化影响他们的舆论方向;有了印刷术,那就扩大报纸印刷规模,被人熟悉之后,在上面登载内容可以传遍天下,引导民间舆论。
怎么都不亏。
在这个言论自由的时代,各种小报乱发,天下必然更加混乱。
规范引导言论?怎么可能!当然是瞎几把乱传!
自由就要自由到底,议论朝政议论皇帝,捕风捉影搞大新闻,那必须大力支持啊!
“李靖剑斩诸侯子?”
“西伯侯酿蛇胆酒?”
“奴隶入伍为军官?”
“羊车望幸?”
“招蜂引蝶?”
“风流箭?”
一片哗啦哗啦翻折报纸的声音,满朝文武百官一个个内心充满了不解。
不仅有今日里发生的新鲜事,还有宫闱秘闻?
这特么。。。。
纣王一点不避讳?
子受笑眯眯道:“这份朝歌日报是朕亲自编写,由数十名寺人誊抄,诸位爱卿下朝后可带回去慢慢观看。”
商容表情有些复杂:“陛下,这报纸内容包罗万象,即使坐在家中,也能掌尽天下事,便是休沐,也不会耽搁事。。。。”
对啊,休沐!
听到商容真么说,群臣很快就想到了纣王编写报纸的用意。
文武百官天天上朝,除了需要处理朝政外,也是为了搜罗消息,要通过朝廷这个中枢,掌握天下变化,进而根据时局来理政。
有了报纸,就能趁休沐时了解消息,正儿八经理政的时间大大缩短。
费仲道:“臣建议制定一道律法加以约束,民间不可私自编写报纸,以免被心怀不轨者利用。”
尤浑附和着:“费大夫说的是。”
“费大夫所说有理,臣等附议!”
一大票人都觉得费仲的提议不错,你个贼眉鼠眼的今天当起忠臣了。
子受颔首:“诸卿的意思,朕知道了,然天下之患,唯有巫祝之说,余者不过是理念不一而已,大可说得,诸位言重了。”
巫祝之说?
文武百官嘴角抽抽了几下。
巫祝在朝歌不受人待见,主要是因为自武乙之后多代商王的努力。
可即便如此,也没有彻底禁绝巫祝,甚至从未提出相关律法。
原因无他,势力太大。
像朝歌都有曾秉那样暗地推崇巫祝的大臣,还纳巫女为妾,朝歌辐射范围之外,就更多了。
许多大臣对此表示担忧。
“巫祝皆是蛇鼠之辈,在各地散布鬼神理论,胡言乱语祸乱我大商,诸卿看看那些巫祝,人牲人祀哪个不是他们提出来的?曹州治水当初为何会遇到困难?巫祝只会造成民心混乱,于国于民无益,定当禁绝。”
“今日朕欲焚烧霍乱天下之书册,焚烧巫祝传承之书册,从此以后,绝巫祝之说,只有这样,我大商才会江山稳固,传承万代!”
子受并没有在开玩笑。
报纸虽好,也不过是个方便引导舆论的媒介,在昏庸值的收益方面,并不高,它的功用是传播自己的昏庸事迹。
像焚书这种为人唾弃的破事,才是他真正要干的事情。
………………………………
300。安抚
焚烧霍乱天下之书册。。。。。
焚烧巫祝传承之书册。。。。。
这几句话直接把一些胆小的臣子吓得打了个摆子。
饶是以商容等三朝老臣的阅历,也不好受。
谁不知道巫祝的影响力?
真要真么干,估计得被骂到死都不止。
群臣纷纷上谏,纣王作为主导者肯定挨骂,他们这些臣子不劝谏,同样讨不到好。
“够了。”子受一巴掌拍碎桌案,瓜果零食滚了一地。
目光扫过整个大殿,许多人情不自禁打了个哆嗦。
“不焚书,则巫祝一道仍会蛊惑百姓,祸乱朝纲,唯有断绝传承,国家社稷方才有安宁之日!”
子受说得冠冕堂皇。
焚书说说就行,朝臣有知情权没有行政权。
他都已经偷偷摸摸让玄鸟卫搜集巫祝相关书册了,还怕谁中途掐了不成?
找个地方把书册一放,火一点就完事,不用经过任何人同意。
特意在朝臣面前提起,也不过是为了扩大影响与传播速度。
群臣心中惶惶,巫祝代表神权,掌握着君权的纣王敌视巫祝,实际上是一个正常现象。
只不过纣王的做法有点儿太激进了,之前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后有了囊血射天,盈土鞭地,还有神权人授,弄出了个孟姜女。
这样循序渐进,不让巫祝再度发声,还可以接受,凡事都要一步步来。
怎么突然就一步跨越到焚书了?
焚烧巫祝传承下来的书册,这就和挖人祖坟差不多,这事儿谁干啊?
就算真要干,也不能由纣王亲自提出来啊!
找个臣子背锅不就行了,你看那个费仲就挺适合。
“陛下,切不可焚书!巫祝传承千年,虽有惹人非议之处,却也有它的道理!”
“老臣从未听闻有焚烧书册之事,多方诸侯对巫祝一道深信不疑,甚至有以巫祝统御臣民之人,如此施为,必失诸侯之心,此为取祸之道,还望陛下三思!”
立刻就有一大票人站出来力阻:“焚书不可取,还请陛下三思!”
这么多人劝谏,无异于给子受吃了颗定心丸。
要是群臣都同意了,他还真不一定动手,可阻止的这么激烈,做事不带犹豫的。
“此事朕已定下,退朝!”
子受一挥袖,大摇大摆退朝。
文武百官在殿中呆愣了片刻后,一个个都面色焦急。
离殿后三三两两低声交谈着,极为不安。
很快,殿上发生的一切便在有心人(子受自己)的推动下在朝歌传播开来。
纣王要焚烧巫祝书册的消息,掀起了滔天波澜。
现在可正是信奉巫祝的诸侯入朝歌的时候啊!
当下是最糟糕的时间!
“纣王昏庸如斯,竟行此恶毒之事,莫非忘了武乙之事?”
“我等决不能让其得逞!”
也不知是哪间府邸,聚集了不少衣着华丽的公侯。
其中一个宽袍大袖的中年人咆哮着,正是越侯。
试探没试探出什么东西,还把儿子弄没了,倒也不算没得彻底,毕竟尸首还挂在行刑台。
他本就信奉巫祝,家里头还供养着不少巫女,诸侯贵族大多如此,传闻一出,心喜无比。
纣王完全是在作死啊!
儿子的仇,能报!
“越侯说的不错,巫祝传承千年,其中自有道理,皆是学问,纣王竟然敢如此大逆不道,有何颜面为人君?我等定要一起上书……”
“对,如若纣王胆敢焚书,此等昏君,我必反了他!”
“慎言慎言!”
“有何可慎?纣王此举用意,你们还不明白?”
“谁不知道这焚书与变法都是在针对我等诸侯?”
“那怎么办?”
“。。。。。”
大大小小百来个诸侯从府中离去。
其实这里头最大的诸侯,只到了越侯这个等级,真正重量级的四方诸侯根本没露头。
不过虽然仅有百来诸侯,但他们的侍卫可不少。
群情愤动之下,声势浩大。
他们倒也克制,只是宣扬纣王欲焚书的事情,也没妄动兵刃,挥舞拳头大呼口号,请纣王三思。
弄得朝歌混乱不堪,执金吾雷开如临大敌,开始驱赶。
子受呆在宫里,仍有雪片般的奏疏不断上谏,不少在外地休沐的大臣,也匆匆敢了回来,希望纣王用更缓和的手段来控制舆论。
但他们想岔了。
子受决定焚书,并不是想借着报纸玩上辈子的舆论管控,合理引导舆论,健康发展。
他想的是一巴掌把巫祝拍死!
上个结算期的213点昏庸值,多半是摘星楼贡献的,尝到甜头了当然要多做一些!
至于道德方面的压力嘛。。。。
毫无压力!
巫祝之书,换你你也烧。
这时,殿外头一阵慌乱的脚步声传来,很快费仲便满头大汗的跑进来,一边跑一边喊着:“陛下,陛下不好了……”
“何事?”
子受虽然脸色平静,但心里都唱起了歌。
肯定是诸侯贵族不满焚书,上谏又不起效果,直接聚众抗议了呗!
“陛下不好了,城中朝贺的诸侯都闹起来了!”
果然!
在自己的推波助澜下,事件影响扩大的很快!
费仲有些惶恐,纣王仁德,从善如流。
他虽然也觉得焚书有些突然,但多半只是纣王临时起意。
如果这些诸侯不闹事,纣王可能真会在群臣力阻之下放弃焚书,毕竟朝中大臣将利弊分析的很明白,焚书没什么太大好处,却能让纣王的名声在诸侯贵族中一落千丈。
可如果诸侯闹事,只会让纣王更加愤怒。
诸侯本就是纣王早在数年前定下的打击对象,如今又在朝歌城中上蹿下跳,如此不安分到底想干什么?
如此必会让纣王更加忌惮,只是区区焚书,还不是直接针对诸侯就已经这样了,那以后呢?
纣王必然不会妥协。
去年殿上纣王说过一句话,君王一怒,流血漂杵。
或许。。。这也是某些人正期待的。
“带朕去看看。”
而这时候,抗议焚书的人已经围聚在宫门前。
诸侯们倒也聪明,只是借助自己的侍卫与影响力,完成了最初的聚众,而后不断扇动着百姓,让百姓出面。
雷开带领的金吾卫尽管沿途围追堵截,抓走了数百人,但驱之不散,人群越聚越多。
“雷将军稍安勿躁,眼下急需要处理的是外面聚集的百姓,需要尽快安抚让其散去,至于应对诸侯之法,在下已有一些思路。”
说话的是伯夷,伯夷因为抄家之事,和雷开有些交情。
话音一落,伯夷正好看见了出宫的子受,连忙上前拜道:“臣请陛下出宫安抚这些被蛊惑的百家,待散去之后臣再行疏导!”
子受沉默许久,挥手,御驾往前,行至宫门。
“爱卿所言极是,朕自当安抚一二。”
“陛下圣明!”
伯夷赶紧躬身行礼,长长的松了一口气,可他忽然局势有些不妙,竟是想起了书中记载,成汤在百姓及诸侯贵族的逼迫下,不得不亲上祭坛祈雨的一幕。
………………………………
301。先王未竟之事(补欠)
随着数千御林军从宫中如潮水般涌出。
剑出鞘,长戈如林,列队绵延开来。
聚集的百姓不由得拥挤后退,很快,宫门前便空出了一块儿地方。
紧随御林军之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