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江湖掌门人-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与舰队汇合之后,常威没有贸然向南阳镇进发,因为现在已经失去了袭击的突然性,再想杀死徐鸿儒已经变的不现实了,甚至连徐和宇也逮不到了,最好的机会已经失去了。
至于南阳镇却无需焦急,反正它就哪里,只要兵力足够随时都能打下来,越晚打敌人做困兽之斗的可能就越小,难度就越低。
藤县的局面相对平静一些,义勇营不发动大规模进攻,杨国盛和陈兴言也无力进攻,两人只能不停的在黄崇武面前鼓噪,威胁,恰好常威在敌营卧底的消息传了出来,两人将被愚弄羞辱的怒火发泄在黄崇武身上,说他假冒朝廷大臣,并上书朝廷弹劾常威贻误战机,放纵贼兵。
他们弹劾常威不是一次两次了,黄崇武心中忧郁只能勉强答应下来,两人以为他在重压之下屈服了,立即发本部兵全力攻打藤县。
大战一触即发,杨国盛和陈兴言部打的极为辛苦,黄崇武的义勇营却虚以应付,这一仗打下来两部损失惨重,黄崇武部却毫发无伤,正当两人怒不可遏的要找他算账的时候,常威的命令来了。
黄崇武一不做二不休,对着藤县和白莲贼军营就是一通无差别炮击。这种火力说明黄崇武以前炮弹不足的说辞,全都是谎话,不过,等他们去找黄崇武算账的时候,突然发现义勇营人去营空,连个人毛都没了。
两人又惊又怒又喜的向朝廷上书弹劾常威!他们惊怒的原因是黄崇武居然敢擅自撤退,喜的原因是这下进攻不力没能打下藤县的罪名就可以丢给常威了。
这种情况常威一点也不在乎,在朝为官钻营势力固然很重要,但功绩才是硬实力。自从进入微山湖以来,常威先全歼回水湾之敌,俘虏八千;攻打楼村破了白莲贼秘密基地;顺流而下解了沛县之围;不顾己身进入卧底白莲教取得微山营兵权,打下微山;果断进入太平镇扰乱刘永明心神,一战夺取太平镇贼军大营;兵围藤县继而进入白莲教心脏邹城。
而后,收降颜如玉帮助袁可立兵不血刃的拿下石桥子大营;反身斩杀向同济收回微山营兵权,火烧怿山,打败贼军五万主力;横山山谷和尼山湖之战连胜十八阵,阵斩高阳城;兵围藤县,率先敲开城门,连杀贼军多名高手,一手导演了邹城大捷;现在又要拔除南阳镇贼巢。
白莲教微山、太平、南阳、邹、藤五大地盘,除了一个注定要败亡的藤县之外,其余四个地盘的覆灭都跟常威有直接关系。
即便别人如何打压诋毁,常威也是剿灭白莲教的第一功臣!不说别的,就连孙元化手下的英格兰人克伦威尔都知道他是剿灭邪教的英雄。
可以说常威是底气十足的,再加上此战的主帅袁可立对他青眼有加,这种事情完全可以置之不理。
第二天晌午武定的微山营到来,他带来的最新消息是:逃向沂蒙山区的残敌已经被击溃了,官军正在四处搜捕小股贼寇,而他们的首领‘御前总管’景逸鸣死于乱军之中。
中午黄崇文也带着义勇营另一部从济宁赶了过来,扑向济宁的白莲残军在袁可立回师之后便溃散了,根据口供,该部首领‘安民候’徐嘉实下落不明。
综合两方情报证实了常威的猜想,他们果然是为了掩护徐鸿儒撤退而布下的疑兵。
微山营在这些天的战斗中损失了四五千人,现在两步加在一起共有三万人左右。黄崇武的舰队共有大小一百五六十艘船只,运送三万人是毫无问题的,当下浩浩荡荡的大军从白马河口乘船驶往南阳湖。
北方的冬天,天黑的分外早。到傍晚时分,天空竟然黑云密布,十六的月亮也缩进了黑云里,只有几点孤星像残灯般在天幕中晃动着。黑沉沉的夜色里,一团巨大的黑影自东方湖面上悄然而来,似乎要将豆子般的星光遮掩住。
黑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慢慢靠近,越到近前覆盖的范围就越广,像是漆黑沉沉的巨兽,忽地,黑影中亮起了灯火,似要刺穿这团漆黑的影子,破开这压抑的气氛一般。随之,灯火越来越多,越来越明亮,距离不断接近黑影轮廓也渐渐清晰了起来。
眼前突地一阔,庞大黑影显出本来面目,正是常威的舰队,他们沿着白马河河沟横穿南阳湖,行驶小半天终于到了南阳镇外围的南阳湾。
南阳湾是个几字形的河湾,星光给天上的乌云镶嵌了一层阴沉的亮边,却照不亮水湾里的前程,这里的傍晚没有悠扬的渔歌晚唱,蜿蜒曲折的水道里停了几艘残破的三桅乌篷船,看上去意兴萧索一副衰败颓废的模样。
这是常威见过的最破败衰落的湖区小镇,成时雨说以前这里是南阳湖里最繁华的水道,是最好的渔区和湖珠产地,渔贩子、药贩子、珠贩子大都会来这里,闹了白莲贼之后,这繁华才衰败了。
常威站在旗舰楼船顶端用千里筒看到湖面和南阳镇相交处,是一片小山坡,中间包夹着一块狭长土地,镇子里到处是缺了顶的青瓦白墙小楼、临街矗立的竹楼木屋基本上变成了残桓断壁。街道的轮廓布局虽然不错,但现在已经看不出本来面目了,显然这一切都是白莲教的杰作!
建筑物遮蔽的地方到处泛着兵器的光芒,白莲教信徒们严守着各处通道。看了一阵,常威将千里筒交给身边的常平,豁然道:“各舰船进入攻击位置,准备弹幕覆盖,先来十轮无差别炮击!”
“是!”常平转身下去传令。
不多时,轰隆隆的炮击声响成一片,猛烈的爆炸声不绝于耳,大地剧烈颤抖,山坡摇摇欲坠。火光冲破漆黑天幕卷起的火蛇直直冲上天幕,把乌云都吓退了。
镇上整座的木屋和破碎的尸体变成一团团暗红的火球被爆炸的气浪掀上高空,升到最顶点之后,又以更快的速度坠落下来,如同流星雨一般。
霎时间,南阳镇便陷入大片的火海和浓烈的硝烟中,成片的房屋在爆炸的余波和烈火焚烧下接连坍塌,破碎的木屑、损毁的兵器、崩飞的石头毫不留情地砸向仓皇逃窜的人群。
只剩下残桓断壁的塔楼俨然成了喷发的火山,顶上涌出炽热的波浪将所有能喷射的杂物都掀上了半天,变成密集的火雨。
滚滚浓烟腾空而起,遮蔽了整片天幕,浓烟下猩红的火焰猖狂的绽放着,将衰败而肃杀的南阳镇变成了人间炼狱,即便颜如玉已经弃暗投明了,看着南阳镇这种惨状也不禁心有戚戚焉。
十轮炮击之后,地上的土壤和石头已经变成了黑红色,残破的房屋和折断的树木上挂着早已辨认不出的肢体部位。
在白莲教信徒的惨叫声中,武定的命令在寒风中响起:“微山营准备登陆作战,一战荡平南阳镇!”(未完待续。)
………………………………
第四百零二章 拜见先生(五更)
五更完毕,祝所有书友国庆节快乐,有月票的也砸点过来吧
在武定精妙的指挥下,微山营迅速抢占登陆点,并逐尺逐寸的扫平了街道两旁建筑物中的残存敌人,偶尔出现的贼军高手也被方贪狼、慧空这种饿狼一样的高手撕了个粉碎。
而后,无可匹敌的火枪队在轻快的火枪手进行曲中表演起排队枪毙战术。有炮火洗地,有高明的指挥官,有强大的火枪队,有高手辅助,这种战争是毫无悬念的。
见识了义勇营真正的实力后,微山营上下不由得庆幸自己运气好,否则现在也要被这样无可匹敌的火力轰杀成渣了吧。
当然,这还不是义勇营的理想状态,等战争结束回到镇江训练出强大的骑兵后,这支军队才会成为真正的绝代强兵。
到子夜时分战斗彻底结束,不出常威所料徐鸿儒、徐和宇等白莲教高层不知所踪,同时消失的还有岛上的三千水师精锐,留下来的不过是一些愚夫愚子罢了。
甚至于岛上连点值钱的东西都没有,审问俘虏才知:昨夜徐和宇带着水师舰队前往白马河迎接徐鸿儒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很明显早就做好了跑路的打算。
数千人的舰队不是个小目标,常威立即放出巡逻船只前往湖西岸的鱼台县和北边的济宁府通报情况。对于常威和手下军队来说战争已经结束了,剩下的藤县和徐鸿儒等人的踪迹就交由袁可立、赵颜、杨国盛、杨肇基、廖栋等正牌的山东官员来主理了。
反正在打仗也捞不到什么好处,常威捞的战功已经足够多了,在捞下去会遭人嫉妒的。而且,因为追击徐鸿儒,邹县圣母殿中那巨额财富,他连一两银子都没捞到,全部被袁可立就地封存收进府库了。
在南阳岛上歇息一晚,犒赏了三万将士,第二天一早就得到了袁可立的消息:藤县的于弘志和刘永明,昨晚带着嫡系手下逃出藤县,其余人全都投降了。
到此为止白莲教祸乱算是平复了,至于剩下的剿灭残匪,肃清白莲教骨干就是地方衙门的事情了,小规模的战斗肯定还会有,不过,徐鸿儒大势已去,再也掀不起什么风浪了。
信使见常威这边业已胜利,便请他回济宁,说是袁大人和赵大人要替将官们庆功并犒赏大军。
“犒赏大军吗?那就不必了。”
毕竟,常威这些军队来历有点问题,不能正大光明的摆在众人眼前,而现在兵荒马乱的也没人知道他手下到底有多少人,趁乱让手下撤走正合时宜。
他可不想把自己底牌全部亮出来,那五千义勇营是徐公爷和朝廷准许的,这些降兵按理说应该要交还给山东都司处理才行,但常威不想交。
索性让两位表哥、常平、吕文茂等将领带着武定、程老虎以及颜如玉和微山营、金玉卫,全体南下先到镇江府,问问他二哥怎么安置这批人,实在不行让他们先出海去六横岛也可以。
不喜欢热闹的悟性也带着爱惹事的慧空跟着舰队走了。
安排完毕,别人都顺顺当当的坐船南下了,唯有颜如玉很是依依不舍,虽然她不敢反抗常威的命令但那眼神中的流恋之情,是绝不会骗人的。
想了想索性让她留下,反正官军那边没人认识她,一般的低级俘虏也不认识她,留下来也没什么麻烦,况且她又不是朝廷非抓不可的白莲教大人物,投靠了他别人也不能说什么闲话。
目送舰队南下后,常威带着唐锦衣、颜如玉、韩追、北斗九子、马远、成时雨等人北上受赏。
南阳镇到济宁府水路七十里,如今运河已经全部打通,快船直上,中午就到了济宁城外,济宁城已经完全恢复了往日的活力。
城中到处张灯结彩,士绅百姓们见到一队队进城的将官,自发的聚集在道路两侧奉上酒肉、银钱作为心意。官府的佐吏则上前迎接,并大声报出来者名号任由百姓们瞻仰其风采,这也是胜利者应该享受的荣耀。
常威到时,众人反响大相径庭。
街边迎接的百姓一听佐吏报出:“剿灭白莲邪教第一功臣锦衣卫北镇抚使常大人到!”立即送上山呼海啸般的欢呼,来表示对他的崇敬。
而在他身前身后进城的将官们,一个个冷眼相对,脸上写满了嫉妒和愤恨,明显是嫌他抢占了原本属于的功劳和风头。他们却没想过要没有常威这样神勇的表现,自己能活到庆功的时候吗?
常威却没空理会这些人的感受,他身穿蟒袍,头戴乌纱折上巾,腰悬宝剑肋插火枪,面容英俊英姿勃发。身边从人虽然最少,但十几个高手个个风采过人,威风凛凛,引的路人连天价喝彩,连素来恶名昭彰的锦衣卫形象都被他和手下的风采冲淡了。
在佐吏的引领下,一路到了济宁官衙,一代名臣帝师袁可立竟然亲自出门相迎,这可是前所未有之礼遇呀。要知道袁可立一身正气,威望如日中天,连权倾天下的魏忠贤见了他都要规规矩矩的拱手行礼,何时见过袁可立这样看中过一个官职不高,年方弱冠的小辈?
跟着袁可立出门相迎的地方官员已经在心里盘算着怎么巴结常威了,而赶来参加庆功宴的将官们更是怒气冲天,若不是有袁可立这座大山在前,他们便要上来指着常威鼻子质问了。一个锦衣卫的虚衔可吓不倒这些总兵、参将、游击们。
袁可立为官几十载,对于这些人的心理把握的极为精准,他也不称呼官名,大笑一声,道:“无畏贤侄,总算见到你这位大功臣了!”
常威立即滚鞍下马,诚惶诚恐的回道:“小将何德何能敢让节寰先生降阶相迎?折煞小将了。”
说着便要拜倒在地,袁可立上前一把扶住他,笑道:“当得!月余之间,你亲冒奇险深入贼巢,立下平靖白莲教第一大功!再者,老夫是你父亲常青的座师,你是我的晚辈,不必见外!”
常威陪着笑道:“如此说来,我要称先生一声师公了。”
“哈哈!”袁可立爽朗一笑,道:“汉末大儒孔融原本与陈群的父亲平辈论交,后来孔融认为陈群才学过人,便与陈群平辈相称,你要是愿你跟老夫长点学问,也叫我一声老师便是,不必死守辈分虚名!”
“收我为徒?”
常威又惊又喜,士大夫之间不但讲究才学出身,还讲究派系门户。袁可立身为帝师,不结党营私,既不对阉党示好也不偏向东林,赢得朝野一片赞誉,因而,是为一代名臣。他公开表示要收常威为徒的事情要是传出去,定能让大明朝野震动一下。
这种机会常威自然不会错过,撩蟒袍,正衣冠,推金山倒玉柱,常威郑重的拜倒在济宁官衙前,恭声道:“弟子常威拜见先生!”未完待续。
………………………………
第四百零三章 有魔力的常威
这一次袁可立安然受了三拜,站在他身后的山东巡抚赵颜,总兵官杨国盛,降为指挥使的廖栋等人齐齐变色,等袁可立扶起常威转过身来的时间,众人脸上又堆满了笑容,纷纷贺道:“恭喜节寰公,收得高徒。”
“节寰公一身所学有了传承,实乃我大明之福啊。”
“孙承宗大人教出了袁崇焕大人这种国家栋梁,今日节寰公收常大人为徒,常大人将来的成就必定不低啊。”
常威六识敏锐神魂强大,这些人前后的神情变化一一被他探知,如果不是先前他们身上那明显的敌意,常威定然以为这些人脸上那真诚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官场上果然都是一群见风使舵,虚伪无耻的小人!”
心中暗骂着,他自己脸上的神情比别人更加虚伪,口中的谄媚之语比别人更加无耻。
“多谢诸位大人!赵巡抚坐镇兖州,指挥若定,完全麻痹了白莲贼,为朝廷剿灭贼寇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可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小可佩服!”
“杨总兵亲赴险地,攻略微山、太平的功劳大半要算在大人身上,小将在大人身上学到了不少用兵之策。”
“廖指挥发大军增援邹城,全力阻截徐逆退路,若非如此邹城难有大捷,大人用兵当真老道,比小将那胡冲乱打强过百倍,厉害厉害!”
“唔,这位就是孙承宗大人手下头号大将张可张总兵官吧?大人指挥炮兵的功力,小将真是拍马难追啊。”
“咦,这不是陈兴言大人吗?咱们在太平山里照过面,当时我卧底贼军之中,可被你打惨了。等一下,我一定要在酒桌上把你灌翻,把这个面子找回来。”
“这位就是代替老师冲锋陷阵的杨肇基大人吧,杨总兵披坚执锐,摧敌锋于正锐,五六旬的年纪勇猛更盛小将,真是羞杀我等啊!”
“当然啦,还有许多大人我不认识,大家都立下了汗马功劳,不着急,咱们以后有的是机会打交道。还望各位多多提携我,小弟年轻识浅行事鲁莽,有什么得罪的地方提前向大家赔个罪,接下来咱们在酒桌上喝个痛快!”
“呃?”众将官惊的下巴差点掉到地上,原本他们听说常威是个行事跋扈的轻狂少年。这也难怪,任谁二十出头就是一榜解元,捞到四品官职,还敢在魏忠贤的侄儿面前我行我素都会被人当成是个狂少。
可现在算是怎么回事?这完全与传闻中相反啊!眼前这个刚刚立下头功、被帝师袁可立收为弟子的年轻人,非但一点不狂,反而像个做了三十年官的老狐狸啊!
难道不是吗?赵颜明明丢城失地,却被他说成运筹帷幄,算无遗策;杨国盛屡战屡败连大将张榜都被白莲贼杀死了,现在却被他说成用兵有方;廖栋明明是个碌碌无为的庸才,杀敌的时候没见人,最后捡便宜的时候才派兵出来,却被他说成是老成持重;陈兴言就更搞笑了,在太平山中被他耍的像狗一样,他却反过来说是自己被打惨了,不知内情的人还真以为姓陈的多厉害呢;杨肇基只不过充当了袁可立的马前卒,在金玉卫的配合下兵不血刃的收降了一些败兵,被他一吹,好像斩杀了多少敌人似的;至于剩下的不知名的将官,跑前跑后收拾败兵捡功劳是有的,但跟汗马功劳一点都沾不上边啊!
唯一一个得到常威真正夸奖的是孙元化的大将张可!
这种舌灿莲花,颠倒黑白的本事连他的老师袁可立都不会。众人心中那些敌意和不快,登时被他这番天大的马屁和高帽给拍飞了。
“这家伙不得了啊,还是早早巴结为妙!”
来而不往非礼也,反正做官钻营就是相互吹捧的过程,一时间众位将官也不再吝惜溢美之词。
“常大人少年英发,有名将之姿啊。”
“常大人用兵如神,真乃国家栋梁。”
“常大人不但善于用兵,还善于造枪炮,听说手下那支大军都是他亲手练出来的呢。”
一时间马屁与高帽齐飞,牛皮与谄媚一色,倒是真正的主角袁可立被晾在一边了。常威是个精细人,立即运功传音道:“老师见谅,学生不是个谄媚之人,只不过嘛,这些人多少跟学生有点误会,无缘无故的学生可不想树敌,违心的夸他们几句并非本意!”
袁可立低声道:“你这个本事我在战报上见识过。”
“战报?”常威一愣,旋即想起剿灭圣母教后,那封让傅舟子目瞪口呆的战报。
袁可立经历过大起大落,心境比江湖上的绝顶高手都要高,怎会看不穿他这点把戏?虽然他并不赞同常威这种行事风格,但是,在朝为官想要有所建树,保护自己是基本的本领。如果连乌纱甚至连性命都保不住,还如何临朝理政,治国平天下?
因而,袁可立很理解常威,同时他也对这个年轻人的行事准则无比好奇。他对常威的了解要比眼前这些官员深的多,他所知道的常威是个聪明绝顶、人脉广阔、手段狠辣、无比精明的人。
其实,早在刘廷元抢夺南京兵部尚书一职的时候,袁可立就从徐宏基的哪里知道了这个胆大包天的年轻人。当时,还是个清吏司小官的常威从东厂番子手上救了徐淑仪,并建议徐宏基放弃袁可立向魏忠贤退让一步的事情,徐宏基原原本本的告诉了袁可立。
袁可立也认为在争下去会危及徐宏基的地位,自己倒了不要紧,要是魏国公被阉党扳倒,那大明有志之士的心就彻底凉了,因而袁可立果断的放弃了自己的官位。
赋闲在家的日子里,袁可立又得知:常威竟然在当面硬憾了魏良栋之后,得到了锦衣卫北镇抚使的高位。这简直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因为,魏良栋是什么人他知道的一清二楚啊,这种几乎无法无天的纨绔竟然被常威收拾的服服帖帖?这个年轻人到底有什么魔力?
而后这个年轻人推荐沙场宿将傅舟子掌兵出征,革新战法击灭圣母教后,那封战报简直让袁可立啼笑皆非!颠倒黑白的本事连朝中狡猾的老狐狸都要自叹弗如,试想谁能在一封战报上将所有,有功的、有过的人都夸成一朵花呢?甚至连秦淮河上的**都有功?
简直荒唐至极,不过,当袁可立经过多方查阅后得知常威对剿灭的逆贼人数没有丝毫瞒报,这下他真的喜欢上了这个年轻人!
有御人手段,有杀敌本领,在官场混的如鱼得水的同时还保持着正直和良知,这个年轻人跟自己何其相似啊!
此后,常威发明燧发火枪,征集一大批人才研究西洋学术,哄的魏良栋围着他转;继而发义勇剿匪平叛,这种种作为和神奇手段当真让人惊叹不已。
最让袁可立赶到惊奇的是这个年轻人并没有少年得志的轻狂,也没有与阉党同流合污,他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事,似乎这浑浊的官场和污秽的尘世一点都无法影响他一般!
“这是个有坚定信念,也有手段实现信念的年轻人啊!”一看到常威那清澈明亮的目光后,袁可立立即动了收徒的念头。
这不是一时起意,也不是提携后进,而是一种志同道合惺惺相惜的感觉。同时,他也想知道这个年轻人到底有什么志向,这种志向可千万不要危害大明才好!
这并不是杞人忧天,多少仁人志士在最初都拥有一颗赤子之心,但最后却都被命运之手拨离了方向。袁可立希望这位有着奇异魔力的年轻人能够勇往直前,而不是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