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寒门贵女-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学生身边只有这一样稀奇玩意儿,赠与先生,希望先生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典籍先生瞟了一眼,淡淡地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
寒安退回来,心里有些不甘。
她看着寒霜端着礼盒走过去,想着小丫鬟打听过来的她写字的事情,站在旁边,嘴角露出一丝嘲讽的笑,等着寒霜出丑。
寒霜走上前去。
她将盒子递上去,“先生,学生身无长物,只好写下一千个寿字,聊表祝愿。”
先生愣了一下,打开盒子来看。
字写在一整张大的宣纸上,每个字的字体都有所不同,涵盖了从上三代到锦绣王朝所有知名书法家的不同字体,法度森严,矫若游龙,可见书写人底蕴。
开篇的寿字,用了典籍先生最爱的飞白体,筋骨遒然,丝丝露白,可谓极品。
典籍先生将字收了回去,笑着道:“你有心了。这份礼物,我非常喜欢。”
寒霜笑着弯了弯身,“先生喜欢就好。另外,先生先前让霜做的范宁谷梁传注本的解读,学生也做完了,明日交与先生过目。”
“好,好,好。”
一连三个好字,显然是高兴到了极点。
“这才是我今日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寒安在旁边,听到这话,忍不住隐晦地翻了个白眼。
真是会讨人欢心!别人都是贵重礼物,就她抠门,几个字就给打发了,居然还讨了先生欢心?
寒凌没看到,只看到寒霜受了表扬回来,自己高兴得不行,拉着寒霜的手,笑得一脸开心。
她不好意思在先生的府邸蹦蹦跳跳起来,却还是忍不住晃了晃寒霜的手臂,一个劲儿地说:“大姐姐真厉害,这么多礼物,先生就只对大姐姐夸赞不已,看样子,竟是连那些大人的都给比了下去。”
寒安在一旁嫉妒得眼睛发红。
“寒霜,我带你去见见几位子弟,他们的书法,也是个顶个的好,以后有机会,你可以向他们多多请教。”
“是。”
先生带着寒霜各桌走动,介绍的自然是他手下最得意的门生,这些学生现在不少都已经进入朝堂,身居高位,寒霜能得他的介绍,日后中举,路已是好走了很多。
寒安端着杯盏,目光随着寒霜的身影移动,手上青筋都有些凸起。
寒凌看着站在角落满脸落寞的寒安,不由凑了过来问她,“安姐姐,你是不舒服么?怎的不去和大家玩乐?”
寒安放下杯盏,摇了摇头,“没有。”
她低头,视线从寒霜身上移开,掩下眼中的情绪,将茶盏端高,轻轻地喝了一口茶,心底微微苦涩。
一旁的柳嬷嬷眼神动了动,随后又垂下了头。
………………………………
第五十一章知人知面不知心
柳嬷嬷回去就将今日在典籍先生府邸的事情告诉了曲明玉。
烛火摇曳,一整排的烛火点起来,却照不清曲明玉面上的神色。
这样的模样看的柳嬷嬷心里有些发慌,她不禁轻轻地唤了声,“主子?”
“嗯,我听着呢。”
曲明玉应道,手扶着头,往桌子上靠去。
“寒霜这一手倒是不错,巴结上了典籍先生,连带着在朝的路子都打开了。我辛辛苦苦地给凌儿找了先生来,却不想还为她做了嫁衣裳。”
柳嬷嬷顿了顿,宽慰她,“主子不要太长他人志气。寒霜说到底,终究只是个十八位,比不得咱们姑娘是位列前三的,是老师,总是喜欢乖巧又成绩好的学生。”
“寒霜不过空有一身讨人欢心的本事,若会试排名依然不理想,恐怕先生对她的好,也就渐渐淡了。”
曲明玉笑了一下,“也是这个理儿。”
正说着,却听见外面的丫鬟喊,“郡主,二姑娘来了。”
随即开了门。
寒凌提着裙裾跑进来,“母亲,我回来啦。”
曲明玉见到她,面上就不免露出笑意来,“母亲还当你去休息了,星子都出来了。”
“过来看看母亲,我就睡了。”她看着屋子里的烛火不算明亮,拿剪子去重新剪了剪,抬起头来跟曲明玉讲。
“母亲,大姐姐可真厉害。她送了典籍先生一千个寿字,每个都是不同的笔法,先生称赞说这是他收到的最好的礼物呢。”
曲明玉听得又好气又好笑,不禁问她,“你大姐姐送了这样的礼物,不免压了你的风头,你就不难过么?”
寒凌一脸懵懂,“凌儿为什么要难过啊。大姐姐是姐姐嘛,姐姐被先生称赞,我这个当妹妹的,只有高兴的道理呀。”
曲明玉不免有些无奈,“傻孩子,你是我的女儿,她是上官绣的女儿,到底不是一个肚子里出来的,你怎么知道她没有什么别的心思?”
寒凌歪着脑袋想了想,“母亲,大姐姐对我好,我能感受得出来。我相信大姐姐不会害我的。”
曲明玉顿时不知道说什么了,她把寒凌养得有些不谙世事的天真,现在才觉得有些不太妥当。
于是她道:“凌儿,明日跟我去一趟安乐王府,母亲要教你一些事。”
寒凌愣了一下,“那明日先生的课……?”
“明日的课先不用上了。”她摸着寒凌像绸缎一样的头发,“后日再回来上课也是不迟的。”
寒凌只好点了头。
等到寒凌走了,曲明玉才跟柳嬷嬷说道:“凌儿果然是被我保护得太好了,什么事都不知道,什么事也都不去想。她怎么不想想,寒霜这样照顾她,她们既不是同一个母亲,又没有一同长大,为什么要对她这样好?”
柳嬷嬷劝慰道:“主子不要担心。姑娘是因为一直有主子照顾着,心思纯良了些,也是可以理解的。姑娘悟性又好,明日郡主带着姑娘去安乐王府看看,姑娘自然也就明白了。”
“但愿吧……”
曲明玉轻轻地说,用手遮住了眼睛。
次日寒凌和先生告了假,去往安乐王府。
她在马车上问寒凌,“安乐王府的三个姑娘,你都是有印象的吧?”
寒凌点了点头。
柳嬷嬷在一旁补充道:“姑娘,安乐王因着先前在民间住过一段时间,有个糟糠之妻,这个大姑娘就是那位的女儿。二姑娘是现今王妃的女儿,三姑娘是个侧妃的女儿。姑娘想必对的上?”
寒凌想了想,“我往日也见过这三位姐姐,记得大姑娘一向不善言辞,有些腼腆?”
曲明玉道:“凌儿,母亲今日要教你的第一课便是,画皮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说话的这会儿功夫,安乐王府已经到了。
曲明玉领着寒凌从王府小门进去,有个老嬷嬷过来引着她们,进了一个封闭的房间。
刚进去,却听见旁边猛然响起碎玉之声。
寒凌吓了一跳,却见曲明玉款款落座,吩咐柳嬷嬷推开了一旁的障子门。
另一间房间的情形顿时出现在她们眼前。
“好好看着。”
寒凌的目光顿时落到那边去。
安乐王妃坐在主座上,问跪在下面的两个人,“想明白怎么说了么?”
“母亲!是她陷害我的!”
穿着湘色裙裾的姑娘率先抬起头来,寒凌看见了安乐王府大姑娘的脸。
“你胡说!明明是你让我去下的药!怎么能怪在我的头上!”
这个说话的是三姑娘,往常一副温柔可人的样子,现在面目却显得狰狞。
她膝行向前,抱住王妃的大腿,“母亲,你信我!女儿最初不知道那是情药,否则也不会下到表哥的茶里!去害姐姐!”
王妃茶盏砸在紫檀木桌上,喝道:“放肆!仪儿毫发无损,不要污了她的名声!”
三姑娘赶紧扣头,“是,是,母亲,是女儿说错了。姐姐无事,是女儿不知道那茶包里是害人清白的药,只当是腹泻的药,去捉弄表哥,险些酿成大错。母亲您信我,真的是她给我的药,让我拿去给表哥的,还让身边的丫鬟请了姐姐过去!”
王妃抬眼看向跪着的大姑娘,“你怎么说?”
大姑娘抬起头来,“请母亲让我问三妹妹几个问题。”
她转眼看向三姑娘,“你说那药是我给你的,是哪月哪日,什么时辰,又有什么人看见了?”
“就前日廿二日,表哥才来没多久的时候,你傍晚到我屋里,说表哥一身潦倒,实在是配不上王府的姑娘。干脆作弄他一下。”
“何人看见了?”
“这种事怎么可能有人看见?你说的时候当然是把别的丫鬟都打发了的,不然传出去成什么样子!”
大姑娘冷笑道:“没有一个人看见,你就敢将这样的罪名栽赃给我?我廿二晚上正在房中绣花,屋里的丫鬟们都可以作证。还望母亲明察!”
说完磕了一个头。
三姑娘指着她,“你屋里的丫鬟,自然向着你!母亲,你信我!”
王妃抬了抬手,“三儿,既然药真是你下下去的,自然要负这个责任。去教养嬷嬷那里领了板子,在屋子里安心待一段时间吧。”
软禁。
三姑娘一下子萎靡了下去,伏在地上,“是,母亲。”
“至于你”
王妃转向大姑娘,“我相信三儿没有这样的胆大,去做这样的事。既然三儿已经说到了你,那我便只能姑且认作是真的。你在院中好好反省两个月吧。正好你也快要及笄了,婚事总该定下来。”
大姑娘抬起头,静静地看着她,“母亲,您不觉得您的处置有失偏颇了么?”
“你是在质疑我的决定么?”
“不敢”
她伏低了身子,如是道。
寒凌凑到曲明玉身边来,有些打抱不平,“母亲,我觉得王妃的处置,似乎有些针对大姑娘?”
曲明玉只是摸了摸她的头发。
她跟王妃打了招呼,领着寒凌回府。
路上,她问寒凌,“看出来了什么?”
“先前凌儿倒听族学的学生提起过,有个外乡来的落魄书生过来投奔安乐王府,是被人下了药?似乎是要污了千仪姐姐的清白?”
曲明玉点了点头,“是这样。母亲再问你,你觉得凶手是三姑娘?”
寒凌点了点头,“药是她下的,自然是她。何况她去攀扯大姑娘,却什么都说不出来,可见不是真的。”
曲明玉只是笑,叫了一声,“柳嬷嬷。”
柳嬷嬷在一旁道:“这姑娘就想岔了,凶手不是三姑娘,是大姑娘。”
“是她?”
“正是呢。那个大姑娘做事不露痕迹,那会儿叫了三姑娘身边的丫鬟出去,造成没有人看到她的样子,实际上药是她给的,三姑娘也是她怂恿的。”
“可是……”
“姑娘觉得看着不像?”
柳嬷嬷笑了一下,“姑娘不要看那大姑娘平素是好欺负的模样,实际上心思沉着呢。就这次的事儿来看,要不是王妃发现得及时,恐怕千仪姑娘这一身,就这么被毁了。”
“那书生上京来求亲,姑娘想想,若是单论长幼来论,谁是最可能嫁过去的?”
“大姑娘……”
寒凌怔怔道。
“是了。所以主子才说,知人知面不知心。到底不是一个肚皮出来的,怎么可能把心思拧成一股绳呢?”
寒凌抿了抿唇,明白柳嬷嬷这是借王府的事来说她和寒霜的事。
她低下头,没有说话,只有手指紧紧地捏在一起。
柳嬷嬷识趣地住了嘴。
寒凌过了很久才抬起头来。
“母亲,我想明白了。”
曲明玉脸上露出笑意。
“但是我和王府的大姑娘不一样,就算要争,要夺,要战斗,女儿也只愿光明正大地战斗。而不是用这样阴损的法子去毁了一个姑娘家的一生。”
“如果女儿要和大姐姐斗,女儿也宁愿在学业上,在科举上,在官场上,以利民之心,去堂堂正正地和大姐姐比试,而绝不是如此。”
曲明玉面上的笑容淡了淡。
“即使她用这样阴损的法子?”
“女儿相信大姐姐是个君子。”
曲明玉的手捏紧,不再说话了。
………………………………
第五十二章君子之争
寒凌回去之后就把这个战场宣言付出了实践。
每日上课必然是最早去的,但凡有了什么问题,也是最早去向先生请教的。连回了屋子都不肯放松下来,日日抱着十三经注疏啃着,啃着啃着,倒是觉得这原来觉得枯燥的书,渐渐有了几分味道。
寒安坐在寒凌的屋子里,支着头看她。
昨日刚入了腊月,初一的大早上就纷纷开始飘雪。鹅毛一样的雪花飘满了整个院子,积了厚厚一层,踩上去松软得紧。
“还没有看完么?”
屋子里烧了银丝炭,寒安开了点窗子,伸手出去,手心里抓了大把的雪,带进来,很快融成了一滩水,有丝丝的凉意,反而觉得畅快。
寒凌抬头笑,“安姐姐想去玩,叫大丫鬟跟你在院子里玩一会儿吧。”
她把手里书还没看完的那一点拎出来给她看了看,“喏,还有这许多呢,今日怕是不能陪你玩了。”
寒安好奇,“怎么突然就这么用功起来?你原先就已经名列前茅,现在又这样用功,倒还给不给人活路?”
寒凌“噗嗤”笑了一声,“哪儿就有那么严重了?只是我看着大姐姐那么厉害,不免心向往之罢了。”
寒安听见寒霜名字,不免撇了撇嘴。
“这么说来,倒还是我的缘故了?”
带着笑意的声音从外面传出来,随机毡子被人从外面挑开,寒霜披着鹤氅进来了。
“大姐姐。”
寒凌带着笑意叫她,“大姐姐也不在院子里待着?”
天大雪,典籍先生风寒犯了,不能授课,就索性给他们放了假,让他们在家中自己看书。
“先生布置的襄公卷二十一,先前就已经看过了,想着大雪,索性来看看你们,要不要一道出去玩一玩?”
她看见寒凌案前还摆着书,“怎么,还没有看完么?”
寒安在旁边道:“她这是已经看到孝经注疏了,却偏偏还要看完了才肯走,今日哪儿看的玩?还说是你学习你。”
听见寒安这半真半假的埋怨,寒霜只好缴械投降,走到寒凌面前去,看了看。
“都看见这许多了,也不着急这么一时半会儿的。真不出去玩?”
寒凌问她,“大姐姐看到哪里了?”
寒霜上辈子十三经注疏是全本啃完了的,不过现下么。
她往前翻了几页,道:“我才看到诸侯章第三,比你差远了。”
寒凌便高兴了,“那我们出去玩?”
寒霜笑她,“怎么想起来了问我?最近你实在太用功了,我听丫鬟说,你晚上必要子时之后才肯睡,是什么缘故?”
寒凌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先生觉得大姐姐太好了,我这个做妹妹的,总不能被比下去。”
寒霜懂了,士子的傲气和骄傲。
她笑了一下,“真要用功,也不是单在读书上头。圣人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哪有你这样门都不肯出的用功?”
寒凌“嘿嘿”傻笑了一下,拽着寒霜的胳膊,“大姐姐我知道错啦,那我们出去看看?”
寒霜当然应是。
眼见着她们就快走出去了,寒安跺了跺脚,“等等我呀你们俩!”
打开毡子,外面的风雪就猛然灌了进来,鹅毛大的雪呼啸着撞过来,耳边都只能听到大风呜咽的声音。
她们在屋子里已经被丫鬟套上了大氅和手笼,这会儿倒也觉得还好。寒凌的手乖巧地放在手笼里,转过头来问,“大姐姐,我们去哪里?”
寒霜想了想,“今日大雪,也不适合跑的太远。西市那里倒有几个地方,去那边可好?”
听见可以逛街,寒安的眼睛立马就亮了,“那感情好。今日这样大的雪,也不知西市那里还有没有胡姬在跳舞的,她们跳舞倒是很好看。”
寒安都这样说了,寒凌自然没了意见。
从东城过去西市,要经过长顺街,今日大寒,街道上却还是人来人往,没有因为大雪就停止出来奔波的。
寒凌挑起帘子看了看,“往常读夜来城外一尺雪,小家坛陈年并着,还当是前辈夸张,今日见了,才知他们的不得已。”
注:引用文字出自白居易卖炭翁
寒霜忍不住点了点她的额头,“你近来倒是颇有些忧国忧民的情怀,这样出来一遭,也是悲春伤秋的。”
她看了看外面,想着曾经见过的洪灾瘟疫,轻缓地道:“你也只是今日看到了,这还不算什么。若你以后为官,去了地方,真正地和那些百姓生活过,那时候再来看这首卖炭翁,恐怕才更是断肠。”
寒凌问她,“姐姐见过么?”
“我在曦城,曾经见过水灾,虽不是在雪地里的苦心经营,但是拼命想要活下去的心情却是一样的。百姓无力,只能靠肉食者的怜惜来让自己过得更好,不免会让人觉得伤痛。”
寒凌望着外面,久久没说话。只是目光渐渐从柔软变作了坚定。
西市热闹非凡,寒安张望了一眼,发现胡姬都入了酒楼里,随意指了一家,问她俩意见,“我们去那里面看看可好?”
寒凌倒是并不愿看胡姬跳舞,问寒霜,“大姐姐去看么?”
“我们去看字如何?”
寒凌眼睛亮起来,“这里有文人墨宝不成?”
“倒是有一处。”
寒安见自己被忽略了,凑过去,坐到她俩中间,问寒霜,“那再哪儿?”
“不远。”
她开了一点帘子缝,跟外面候着的婆子说了路线,便又坐回来,跟寒凌道:“当代有人从陇西入京,将一路古迹见闻编订成册,收录在他的合斋集子里,不知道你看过没有。里面就记了京城的一些景致,其中就有西市的这块墨宝。”
不过两句话的功夫,地方就到了。
春风撩开帘子,扶着寒霜的手下了车。寒霜左右看看,跟上世的记忆里对照,最后在拐角的墙壁上找到了那副字。
寒凌跟着过来,看着字,辨认了一会儿,问:“大姐姐,你先前献给先生的那些寿字,是不是就是以这种笔法开的头?”
寒霜惊讶于她的敏锐,“是啊,这是飞白体,起于汉代蔡邕。因见匠人用刷了白粉的帚写字,字形颇有些古意,就学了来,创了飞白体传于后世。用这笔法的人不多,且先前也是多用作宫阙题字,后面虽一直有些先生书写,却也一般不为人所知。”
“但这儿的这个字,却是写得极好了。”
寒安听了这句话,去看那写在墙壁上的字,因墙上的字已经有了些年岁,字迹已经有些斑驳,竟是更贴合这飞白体的神韵。
这手字写得酣畅淋漓,字里行间里有着少见的疏旷大气,真是漂亮极了。寒凌歪头看着,看了一会儿,问寒霜,“大姐姐,这真是一个无名人士写的么?写得出这样字迹的人,倒非常人。”
寒霜抿嘴笑了一下,“被你猜出来了。写这手字的人现在在京中为官,你也见过的。”
“家中的长辈?”
寒霜摇了摇头,提示道:“现今任职二品官。”
寒凌想了想,“不会是……先生吧……”
寒霜眨了眨眼睛。
寒安在旁边“噗嗤”笑道:“怪道你开篇要用飞白书呢,原来是投其所好的意思。真是,这么重要的消息,你怎地也不说一声。”
寒霜没搭理她。
她罩着手笼,看着寒凌道:“今日也是想到了这里正巧有先生的墨宝,说起来,妹妹,我先前看你文章,笔力似乎有些不足?”
寒凌:“姐姐真是好眼力,先生和母亲先前都说过我这毛病,但因着我出生的时候本就有些先天不足,运笔免不得要力弱一些。”
寒霜顿了一下,隐约想起来,寒凌还是早产的孩子。曲明玉入了寒府七个月就生了寒凌出来,有些先天不足之症也是正常。
何况不久之后寒昧就去当了道士。一转眼十四年,却是完全没有回来过。
“我在曦城倒是听过一些偏方,就是不大容易,妹妹要是听了,觉着想试试,姐姐便陪你一道试试,如何?”
“什么法子?”
寒凌跟着寒霜的脚步,往马车走。
寒安转头看了一眼墙上的飞白书,目光沉得有些吓人。
不过她随即就跟了上去,听得寒霜跟寒凌讲道:“就是用绳子在手腕上垂个石头,也不必太大,却要手腕运力的时候连带着石头一块动,这样练字,倒是能把腕力多练几分。”
她转过头看寒凌,“就是又累又痛,没有先前那样轻易。”
“怕不怕?”
寒凌转过头看向寒霜,周围一片冰天雪地,雪花依旧飘着。她这个大姐姐,站在雪地里,转过头来,温和地问她:怕不怕?
温和的,持重的,虽是有些自损的法子,她却偏偏感受到了,大姐姐真心实意为她的一片冰心。
于是她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