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寒门贵女-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寒霜退了出来。
原来那就是国师大人。
寒霜上辈子没见过这位国师大人,上一世进入翰林,都已经是极晚的事情了,那个时候国师的身体有恙,早就离开了京城,不知所踪。她自然无缘得见。
没想到这辈子倒是阴差阳错见到了。
她又想到她抬起头的惊鸿一瞥,以及听到的那一声清冷的声音,那些东西在她的心里过了过,却又很快消逝在冬天卷地而起的寒风里,转眼就消失不见了。
曲明玉见她走了,面上的笑容才淡了下来,问留在她身边的柳嬷嬷。
“你说,国师将那金刚经转手给了寒霜,这是什么意思?看出来是她写的了么?觉得是个赝品,不肯要?”
柳嬷嬷宽慰她,“主子多虑了。要是不肯要,早先就怎么会收下,又怎么会连王府的帖子都没接,仅接了咱们的?想来还是大姑娘那一撞惹的祸,之后国师大人连膳也没用就匆匆去了,保不准就是觉得红尘中人,扰了他的清净。”
曲明玉闻言,面色就有些不好。
柳嬷嬷道:“主子也不要太过担心,到底今儿国师大人看了,姑娘既然是万里挑一的命路,想来将来在官场中行走,也是不用人担心的。”
曲明玉于是终于露了笑模样,“这便已是足够了。”
信送出去了,老七留了个心眼儿,这次还是专门捡了出来,送到了顾怀渊面前。
他凑到顾怀渊的身后去看了两眼,止不住捂着嘴笑。正逢阿九回京,老远就听见他的笑声,不免撩了帘子进来问道:“老七,你撞上什么好事了不成?”
“诶,可不是我。”
老七摆了摆手,“要说起来,也应该是公子才是,公子要不要把东西就送回去?”
一边说,一边龇牙咧嘴地做着表情。
顾怀渊抬眼看了他一眼,“老七,你最近似乎过分闲了些。”
老七面色一变,转眼间就跑了出去,只有远远传来的他的声音,“公子!我去整理他们送过来的帖子了!有用我就拿过来!”
阿九忍不住“噗嗤”笑了一声。
“老七可真像是个活宝。”
顾怀渊没有说话,不过嘴角的笑容倒是显示出他不错的心情。桌下正好有一盆银丝炭,顾怀渊把曲明玉送过来的帖子轻飘飘地扔进去,那帖子很快就卷起来的火舌吞噬了。
“我先前听你在信中说,此次出去,遇见了些麻烦?”
顾怀渊抬眼问她,一边问她,一边用帕子擦了擦指尖。
阿九眼尖,看见那方帕子不是他惯用的材质,边角处似乎还题了字。隐隐约约的,阿九看到了“连理”两个字。
顾怀渊“嗯?”了一声。
阿九赶紧收回了目光,不敢多看,只专心地汇报起她去通州的事情来。
手帕顾怀渊不愿给,曲明玉自然等来等去都没有再等到回复。等第五日的时候,她想着国师府那边大概是不会给回复了,于是歇了心思,让柳嬷嬷去跟寒霜说一声。
族学是旬日假一,典籍先生原先看他们的功课,都做的不错,倒也没什么需要再另外加课程的必要,于是今日假日,还是大方的放了他们的假,还让他们有空的时候多出去走走。
柳嬷嬷这会儿到的时候,几个姑娘都换了胡服,准备去郊外骑马玩一会儿,城北门外头一马平川,适合跑马。今日天气好,几个姑娘就说一道去玩玩。
柳嬷嬷向她们屈了屈膝,“大姑娘,郡主说今日信仍是没见回,想是不会回了,盼姑娘日后小心着些。”
寒安问:“是上次那个帕子么?这样流传出去,当真没什么事么?”
柳嬷嬷笑了笑,“安姑娘不必担心,上次来的是国师大人,不至于因为姑娘家的一点小打小闹就怪罪。”
寒安闻言就放心了,寒凌在旁听见,也安心了些
。她上去拉住寒霜的手,“既是如此,姐姐就不要担心了。国师大人日理万机,若是因为此事去惊扰他,却也有些不好。”
寒霜“嗯”了一声,又道:“有劳嬷嬷了,还特意跑这一趟。”
柳嬷嬷笑着应了声。
从寒府所在的东城出北门,中间要经过玄武街。她们在城内不敢放马驰骋,今日街上的人却也异常多些。
寒霜看着这架势似乎有些不对,全都在往北门涌,遂让春风去前面打听一下,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春风从温顺的小马驹上下来,跑了两步,拦了一个百姓,问道:“老伯,这是怎么回事啊?”
老伯“嘿嘿”笑。
“姑娘不知道?今日国师大人在北门讲学呢。还说要是有人要同他论法,也可以一道去的。”
“怎么今日讲起学来?”
“先前国师大人回京,百姓都高兴的不得了,上门去寻他的指点。但到底国师大人只有一个,分身乏术,所以就索性在北门开了馆,今日讲学了。”
“咦?”她向着远处望了望,然后又转过头来问那老者,“这么大的事情,怎么先前一点消息都没听见?”
“国师大人的事,怎可妄议?老朽也是今日才听了消息,所以正要赶着过去呢。”
他看了看等着她的一行人,想了想,道:“姑娘今日是要出城?恐怕出不去了。老朽听前面的人说,似乎连九门提督都出来了,因着城里的人太多,正在疏通呢。马车和马匹现在都是出不去的。”
春风不免一愣。
她弯腰谢过了老伯,回来跟寒霜她们说了这件事。
寒安伸长了脖子,往人潮涌动的地方去看了看,“今日真是出门的不巧,哪里知道国师大人正好在这里讲学?不过似乎很有些意思,我们要不要去看看?”
她回过头来,问寒霜和寒凌。
寒霜也有些好奇。她上辈子听说了太多关于国师的传言了。后来入朝为官,虽然从来没有见过国师,身边的前辈,甚至于荣安都常常提起来这个名字。
顾怀渊。
这个名字被她记在心里,却因为从来不能见到而不免生出好奇。
好奇得久了,竟莫名有了那么几分执念的味道。
寒霜对他也是有兴趣的紧,向来都是听别人谈论起他,现今有这样的机会能够见到真人,她又怎么会放过?
说实话,她很想知道,这个被称为少年天才,和被京中的众人称之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人,是怎么样的。
“不妨去看看?”
她转头问寒凌。
寒凌点了点头。
“恩恩。”
三人叫了跟着出来的两个小厮牵着马回去了,远处人越来越多,根本看不到里面是个什么情形。寒安才不想跟人挤呢,于是指了指旁边的一座酒楼,“我们去上面寻个靠窗的位置吧,这样也能看的清楚些。”
寒霜寒凌自然无不应允。
过来以后才发现,酒楼里面也是颇多人在,他们好不容易才寻了一处临窗的位置坐下,顾怀渊的讲学却是已经开始了。
寒霜端了一盏茶,放在手中,目光却放到了他的身上。
………………………………
第五十六章一眼万年
虽然远,但是顾怀渊的声音依然清晰。声音不急不缓,话语里能让人看出来他淡淡的悲天悯人的情怀。
“前朝覆灭,路有冻死骨,多少人为了活下去去啃食亲人的肉。天灾不住,**不止,让人心伤……”
寒霜端着茶盏听了一阵,心中不免戚戚焉。
寒安跟小二点了些小食,拿来和茶,见她面上的神情,于是也往窗边坐了坐,去听顾怀渊讲学。
她正听到顾怀渊劝人为善,心中不赞同,面上却笑着道:“这位国师倒是一位大仁义的人。”
恰逢小二端了零嘴儿上来,正好听见寒安的这话。他一边放着食物,一边笑着道:“姑娘这话说的对极了。国师大人就是一个大善人,经常救助贫苦百姓。去岁江南大水,多少家庭在这灾难面前分崩离析。要不是国师大人专门去了一趟江南,上下联系官员,开仓放粮,救助百姓,恐怕有的是人去世呢。”
寒霜耳朵动了动。去岁的洪灾她记忆犹新,她给苏云眠提前出了主意,也在跟荣安通信的时候顺带提到了这一茬。却不想里面竟还有个顾怀渊。
小二将菜品上完,笑着道:“三位小姐慢用,小的先下去了。若是各位小姐还对国师大人的事情感兴趣,可以跟跑堂的说一声,会有人来和各位讲国师的事情的。”
说着行了个礼,下去了。
寒霜见此便不免笑道:“这酒楼的老板也是很有些脑子,知道大家都想听国师的事情,还开了这么一条赚钱的路子。”
她心中好奇,遂问另外两个,“要不要叫个跑堂的进来讲讲?”
寒安才不想听,“不必了吧,总归跟我们不沾边,何必听呢。而且民间的故事多少都是假的呀,听了反而混淆视听。”
她听到国师讲到说要行善事,结善果,放生动物,爱护老人,多去寺庙求求菩萨的时候,不免嗤笑了一声,看着寒霜,“寒霜,你真的觉得这个有意思?”
寒霜不急不缓地给她倒了一杯茶,吩咐在旁的春风道:“还是去请个人来,说说书。”
寒安横眉冷对,“寒霜,你没听见我说的不成?”
寒凌在一旁安抚道:“安姐姐不要着急。姐姐的意思是,国师大人在朝中既然深受信任,不妨多知道些他的事情也好。何况凌也非常好奇呢。”
寒凌开了口,寒安也只能闭口不再说话了。
她实际对要不要参加会试,去做官,都无可无不可的,当官什么的,对她来说难免有些麻烦,她也委实不是能在官场吃得开的性子。这点自知之明她倒还有。
她来京城,就是不想一辈子都在曦城那么个小地方,她想要嫁到京城来。所以才苦心孤诣想搭上曲明玉的顺风车。
所以在这些事上,她远没有寒霜寒凌想的远些。
寒凌问寒霜,“姐姐,国师大人的话,你怎么看呢?”
寒霜道:“教人向善从来都是好事,我倒觉得他有悲天悯人的心性。何况他又不是强制每一位百姓都去寺中捐赠,不过是教导大家心中有佛罢了。先人云,教化风化,想来便是如此。”
何况这里面牵扯到九门提督来此行事,想必是在陛下那里过了名目了,陛下对这样的教化之德,恐怕也是很看重。
也就寒安这样没脑子的会自顾自地说不喜欢,若是真有有心人听到,记上一笔,已经入朝为官也就断了路了。
正想着,酒楼里说书的人上来了,竟是先前的那个小二。
“给小姐们请安。”
小二隔着帘子向她们躬了躬身。
“既是要说,那便从国师大人的身世说起吧。”
“国师大人乃是黄杨老人的高徒。黄杨老人诸位小姐应该知道吧,最是博学多才的。精通岐黄之术,老周之说,一贯认为要以民为贵。黄杨老人最初名声未显的时候,就四处救助贫苦百姓,累积了大大的功德呢。”
他一边说,一边竖起了大拇指。
“国师大人就是黄杨老人的高徒,所有的东西都是由黄杨老人传授的,学得非常精通。陛下当年去请黄杨老人再出山,老前辈要在终南山为民请愿,就将自己的首徒送入了朝中,要他荡清朝中风气,造福万民。国师大人一日不是在这样做。”
“国师大人是谁家的子弟,谁也不知道,但都觉得能有如此钟灵俊秀的后代的家族绝非常人。国师如朝,当年就揪出科场舞弊一案,还了天下苦读学子一个公道。”
“一鸣惊人呐那可真是。”
“从此以后,没有人敢小瞧国师大人。”
“入朝第二年,和北狄交涉友好,双方共筑和平,迄今已经有十年。”
“入朝第三年,提拔东南水路都督陆衍。陆将军击溃东南劲敌,一战成名。”
“入朝第四年,实行摊丁入亩,让百姓都更安生。遂有余力为国效力。”
“入朝第五年,大开商贸,遂有西市。”
“入朝第六年……”
小二一条一条的细数,寒霜听得震动。
她和荣安曾经有过一个促膝长谈。
烛火飘摇,外面风风雨雨,拍着窗户,像是森森恶魔。
寒霜和荣安对坐,手中互相捏着黑白双子。
落子的时候,寒霜似乎突然想到了些什么,问荣安,“大公主为什么想要改革律法?”
荣安在她的对面落子,黑子堵住了白子的生路。不假思索地回答:
“必要立法,必要变法,才能改换新颜。古来多少王朝都是因为改革而富强,荣安也想学习前辈之道。”
“可是长公主,古来变法的人,很少有好下场的。”
荣安笑了一下,“这一点,我自然知道。”
她用黑子扣着棋盘,过了一会儿,棋子终于落下,“但是我答应了一个人,要将他拼命换来的今日的锦绣王朝延续不去。不让他那十余年的努力白费。”
寒霜问:“是陛下么?”
荣安笑了一下,没有说话。
寒霜却又觉得不对,如果是陛下,这样的努力,又怎么会只有区区十余年?
现在她知道了,荣安说的,是顾怀渊。
手中的茶已经凉了,瓷器的冷气慢慢泛上来,协同着外面刮进来的冷风,让她感受到了些许冷意。
她想起来,在上一世,顾怀渊并没有活得很久。
他的身体似乎一直都不好,至少荣安说起他的时候,都只是用“看起来”这个词。
小二的书也说完了。寒霜让春风去给了打赏,重新换了热茶,向外面看去。
顾怀渊的讲学,不像是寻常开坛讲学的人,声音带着煽动性。他的声音清冷,在娓娓道来的时候,有一种难以明说的韵味。
不管是说到什么,不管前来听学的百姓是什么样的反应和情绪,他的声音都平缓如初,在众人激动的时候,带着人冷静下来。
在百姓听到易子而食的事情的时候,他玉石一样的声音质地,却又不禁会让人感到一丝温暖。
这可真是一个厉害的人呀,在朝的时候为百姓做事,百姓记得他。离开的时候也依然留下传说,像是一盏明灯,一直指引着锦绣王朝的未来前行。
有多少读书人渴望名留青史,有多少人希望能跟功成名就,真正的成就一番事业?
那么多人渴望着,追来者忆往事,却偏偏只有这样一个人能够做到,让人怎么不发自内心地崇拜和赞叹呢?
寒安原先对顾怀渊说的“向善”的说法嗤之以鼻,这会儿听了小二说的话,心中竟也不免觉得震动。
外面的讲学还在继续,寒安往外面看了看,叹道:“真是一个让人敬佩的人。”
“是啊。”
寒凌道,她从始至终都专注地听着,没有遗漏任何一点信息,早便听闻国师的名声,只是治其人不知其所以然,现在听来,回忆起顾怀渊做的事,件件均是功勋,也不免让人感到震撼。
“很难有人能够做到这样多的事,也很难有人能保证自己终身只为百姓。却偏偏每一年,这位国师大人做的事,都是这样急百姓所急。实在是……”
她一时竟说不出话来,觉得任何的言语放在他身上都算是一种亵渎。甚至前人所说的赞美的话,通通放到他身上来,也难以表现他的万一。
真是一个一心向善的人。
这是寒凌的未尽之意。
寒霜听出来了,隔着窗子,她远远地向那边望了过去。
终此一生,望君前迹,行利民之事。
此言不负。
大概是她的目光太过灼灼,顾怀渊抬起了头来。
只一眼,就穿着人群,望进了她的眼睛里。
寒霜的脑袋猛然向回一收。
那目光如寂寂高岭的雪山,带着空山鸟飞绝的高冷,最里面的一点点,却偏偏是极温暖的。
寒霜收回脑袋,低垂下眉目去,轻轻啜了一口茶。
目光对上的那一刻,她的心跳动的前所未有的快,像是快从胸腔里蹦出来。
她于是又喝了一口茶。
终于慢慢的,平复了自己的心跳。
………………………………
第五十七章皇恩寺之行
因着顾怀渊在玄武道上的动静,京中的大族都知道了这件事,并且将他的“向善”之言奉为圭臬。
此刻,曲明玉正在安乐王妃这里做客。
檀香袅袅地烧起来,味道弥漫开来,渐渐整个屋子里都有了这样极具禅意的滋味。屏风后面,有个小丫鬟抱了一把古琴,正在弹奏。
因为古琴的低沉音色,屋子里便显得更静了。王妃和曲明玉静静地听着,间或啜了一口茶,谁也没有说话。
直到一曲终了,曲明玉才笑着评点道:“音调铿锵,音韵畅达,不愧是被称为肃穆之作的华胥引。”
华胥引这首曲子乃是上三代时候的名曲,相传皇帝梦游华胥国,见其民众一切顺应自然,国家因此大安,于是得了启示,遂也在自己的国度实施这样的民众自治。一应都是黄老“无为而治”的法子。
曲明玉闻弦歌而知雅意,明白了。
这是想和她谈论国师的事。毕竟黄杨老人主张的就是无为而治。
王妃挥了挥手,小丫鬟们如流水一般退了下去。
她扣着茶盏道:“你也听出来了,我也不瞒你。昨日的事情热热闹闹的,你定然也知道了。我只问你一句,你什么时候去皇恩寺?”
昨日就是顾怀渊于玄武道讲学一事,他说百姓应有向善之心,于是希望他们能多做些功德。京城能做这样功德的,也就东门外的皇恩寺而已。
曲明玉低垂下眸子,沉默了一下,问道:“我听说,昨儿是九门提督亲自去开的道?”
想知道后面有没有皇帝的意思。
王妃点了点头,“正是如此。也只有国师大人才有这样大的排场了。”
曲明玉闻言,笑了一下,“我这些日子都在家中,外面的事情,倒是没怎么关注,最近外面可是有什么趣事不成?”
不然陛下何以这样给顾怀渊支持,让他公开讲学,还借着这个机会,往皇恩寺进了一大笔银子呢?
王妃笑了一眼,“我也不过听南边来的家人说了两句罢了。”
安乐王妃在南边做买卖,跟靠着海边的那些小国关系都甚好,所以难免关系灵通。
“听说是通州那边出了岔子,运来了一些罂粟种子,这些种子在我锦绣王朝的江山上生根发芽,害得众人割舍不掉,反而成了祸害。”
“罂粟……”
曲明玉念着这个名字,记在了脑子里,却没再多说什么。
等回了府,她连忙让柳嬷嬷去打听这东西到底是什么。
打听回来的消息却让她悚然一惊。
原来这罂粟容易让人上瘾,南边不少人吃了这东西就再也戒不掉,只想着一直尝些,于是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南边都乱了套。
这么重大的事朝廷却没有一点儿风声,看来是已经有人封锁了消息。不是陛下就是顾怀渊,所以才要借助百姓给皇恩寺的捐款来做些隐蔽的事。
思及此,曲明玉可算明白了,为什么一向低调,喜欢闭门不出的顾怀渊为什么要突然接帖子,也明白了为什么他要去开坛讲学。原来都是因着这件事。
难怪呢!
她看着自己放在膝盖上修长的手,目光凝而不动,半晌,她才向柳嬷嬷吩咐道:“告诉三位姑娘,明儿,我们也去皇恩寺一趟。”
“顺便再跟先生告个假。”
“喏。”
寒家的三个姑娘很快就知道了这个消息,大清早的起来收拾妥当了,个个打着呵欠上了车。
柳嬷嬷看得忍俊不禁,“去皇恩寺的路稍微有些远,所以才劳烦姑娘们今儿起得早了。奴婢先陪个不是。姑娘们在车上可以好好眠一会儿,等会儿到了皇恩寺,恐怕还要听方丈讲经呢。那会儿姑娘们可别睡着了。”
寒凌带头应了一声。
车上的香炉早已备好,她们坐上去,马车颠簸,瞌睡虫便找来了,果然是熬不住的,寒霜拿了个抱枕贴着马车车壁,脑袋枕上去,很快睡着了。
柳嬷嬷把几个姑娘的情况告诉了曲明玉。
曲明玉手枕着金丝飞鹤枕,闻言笑了一下,“卯时不到就起来了,她们自然困得很。让丫鬟们轻些手脚,不要吵醒了她们。一会儿到了山上,我去跟方丈周旋,你让个妥帖的嬷嬷去带着她们,去客房里再歇歇。等听经的时候再来吧。”
柳嬷嬷应了一声,撩起帘子跟外面的吩咐了一声。转过头来,却见曲明玉已经闭上了眼睛,想必也是困乏得很。于是越发轻手轻脚,不敢动作了。
转眼就到了皇恩寺。
寒霜半睡半醒间,听见柳嬷嬷在跟丫鬟们吩咐,“轻着些,把姑娘们送到皇恩寺的客房那边去。约摸着要巳时才会有讲经,你们辰末再叫姑娘们起来。让他们好好歇歇。”
外面的丫鬟一水儿的应了。
原来到了皇恩寺了?
寒霜迷迷糊糊地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