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争仙-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掌掴袁术,吓得袁本初跪伏在地上。”
袁绍和袁术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你二人记住了,到了南阳和冀州,不但要加紧建立势力,还要加紧寻找九州鼎。在没有找到九州鼎之前,就夹起尾巴来吧!”
“主公,如此说来,陛下必是得到了雍州鼎。”李儒听董卓叙述完德阳殿所发生的一切,端着茶盏沉思了片刻,就做出了判断。
“那咱家将刘协推上皇位,岂不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董卓有些懊恼的将茶盏丢在地上,“当初,讨伐黄巾时,就是因为得到了半卷太平清领书,你我方才得知了那九州鼎的意义。现如今刘协得到了雍州鼎,必是气运加身,否则也不会被咱家上赶着捧上帝位了。”
“主公,不必懊恼。”李儒智珠在握地笑道,“那永汉皇帝得到的是雍州鼎,然,此地乃是古豫州也,只要主公找到了豫州鼎,势必会压下他的气运,到时主公就是名副其实的本地之主了。”
“对啊!辛亏有文忧提醒,要不然咱家还少不得寝食难安啊。”董卓有些期待地看着李儒,“我军以训练为名,暗中寻找豫州鼎,都过去这么长时间了,还没有消息吗?”
“主公请勿焦急,如今我们已经圈定了几个位置,相信不日就会有好消息传来。”
“好,除了此事之外,小白的婚事你也要多操操心,千万不要出了纰漏,让人贻笑大方。”董卓虽然对刘协的吝啬颇为不满,但他对董白的婚事还是很上心的。
“诺!敬请主公放心。”李儒离开董府后,就迫不及待的赶往蔡邕的府上,当他听到天赐之文后,就迫不及待的要一睹全文了。
“雄参见主公。”华雄得到董卓的传唤后,片刻不敢耽搁,直接来见董卓。
“华雄,这洛阳城外可还有富足人家?”董卓半卧在床榻之上,翻着眼睛看了看华雄。
“回禀主公,这洛阳城外除了有官职在身的官家外,几乎都收牢过了。”华雄有些兴奋的回道,他知道董卓又要收敛钱财了。“主公,要不要把洛阳城内梳理一番?”
嗯,董卓沉思片刻,方才挥了挥手说道:“动静轻些,不要搞得鸡飞狗跳的,就以小白嫁妆的十倍取之,就好了。”
“诺!”华雄面带笑意,眼中却闪烁着贪婪之色。
………………………………
第六十七章:家国天下
永信宫,寿成殿内,刘协踌躇满志地看着荀爽、蔡邕、黄琬、杨彪,还有荀彧、杨修等人兴致勃勃的一边背诵、一边书写着汉语拼音,心中悠然升起一种成就感。只要这篇“天赐之文”传遍天下,自己这教化万民的功绩,在这个时期那就是无人能比的,自身气运将会更加磅礴、昌隆。
“臣等谢陛下授予这天赐之文。”荀爽等人口呼陛下,却执弟子之礼。
刘协坦然的受了这一礼,然后满怀期待地看着几位大儒,问道:“既然诸卿家都已学会,那就说说该如何将这天赐之文传于天下,教化万民?”
“”
只见荀爽看看杨彪又瞅瞅蔡邕、黄琬等人,飞快地用眼神交流着,却没有给与回应。刘协不由得眉头微蹙,疑惑不解的问道:“诸卿家为何沉默不语?”
“陛下,圣人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此事,还望陛下谨而慎之。”光禄勋荀爽十分郑重地说道。
“还望陛下谨而慎之。”杨彪、黄琬等人也随之附和。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是为了不动声色的打破“愚民政策”的桎梏,所以才借着青龙现世打出了“天赐之文”的名号,没想到啊,还是出现了阻力。刘协顿感不悦地看着荀爽几人,难道你们身为大儒就不明白“愚民”的弊端?学习“天赐之文”之前,你们怎么不说?越想越来火,刚要驳斥几人,就见蔡邕冲着他轻轻地摇了摇头。
嗯,刘协强压下心中的怒火,冲着几人摆了摆手,说道:“朕知道了,你们退下吧,蔡师你留下。”
啪看着荀爽几人消失在殿外,刘协再也忍不住,将手里的茶盏摔了个粉碎,怒冲冲地说道:“真是岂有此理,身为大儒难道就不明白愚民的弊端?更何况天赐之文写的明明白白,当奉天承运,传文天下,开启黎民百姓之智,造福社稷,难道他们对上苍就没有半点敬畏之心吗?”
“陛下,还请暂息雷霆之火。此事,非是荀爽、黄琬等人没有敬畏之心,只是一时之间还没有做出决断而已。”蔡邕劝慰道。
没有做出决断?刘协不解地看着蔡邕,等着他的下文。
“天赐之文不愧有启蒙之称,简单易学,文字发音更是精准无误。如若照此文学习,不出三五年,便可读圣贤书,学圣人之道,进而辨是非,明事理。不出十年,我大汉便可多出不计其数的人才,一旦这些寒门学子出仕,世家利益势必会受到冲击,这是世家所无法接受的。但是,这些人才若不能出仕,恐会聚众生事,到时,陛下又该如何处置?”蔡邕不无担忧地看着刘协。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便是朕对待人才的态度。无论是世家还是寒门学子,朕都会给予公平选才的机会,能者上,庸者下!才能不如人者,又有何脸面聚众生事?”刘协不容置否地说道。
“公平?陛下的意向果然还是倾向于寒门啊!”蔡邕不由得想起了那句愿我汉民人人如龙,脸上的担忧之色更甚。“陛下可知道这样一来,世家的利益必然会遭受重创,他们势必会团结起来打压寒门。如若寒门学子能够承受住世家的打压,对陛下,对我大汉自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是,一旦寒门学子承受不住世家的打压,陛下可曾想到过后果?”
姜果然还是老的辣啊!寥寥数语便将世家与寒门的矛盾点了出来,但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来,蔡邕的确是站到了他这一边。刘协忿忿不平的问道:“难道这些世家的眼里就只有自家利益,而全然致国家于不顾吗?”
“将家族的利益放在首位,这便是世家的家国天下论啊!”蔡邕苦笑着摇了摇头。
刘协眉头深锁,看来还是过于轻视世家的家国天下论了,这也难怪隋炀帝开创科举制后,引起了各地世家的强烈抵触。微微地摇了摇头,这一步对于以后的布局至关重要,必须要走下去。刘协目光坚定地看着蔡邕,伸出了右手,问道:“蔡师可认得此物?”
“啊!这这可是”蔡邕难以置信地看着飞舞在空中的雍州鼎。“九州鼎?”
“这正是九州鼎之中的雍州鼎,而且还出现了”刘协轻轻地点了点头,然后只隐瞒了皇子辩的事情,其余的事情则完完整整的说了一遍。“如今,在明里有坐拥西凉、把持洛阳的董卓,暗中有不死老妖赵高,以及一些未知的存在,实在是时不我待啊!”。
“陛下”蔡邕的脑海里一片混乱,不知所措。
“这些世家当中,也必定存在着知道这些秘辛的,一旦九州鼎或是赵高等人曝光,以家族利益为上的他们必定会生出异心。日后,一旦形成群雄割据,朕再想发展恐怕就会难上加难。唯有在此时趁着皇威尚存,施恩于天下,先一步争得无上气运,就算不能化危难于无形,也能为日后打下一个牢固的基础,方有可能迎战八方,护我大汉屹立不倒。”
“陛下所言甚是,臣请求重开太学,传天赐之文于天下,令陛下于民之恩德广传天下。”蔡邕听闻刘协的话语后,立即收拢心神,将思绪梳理顺当后,立即请命重开太学。
刘协看着斗志昂扬的蔡邕,欣慰地点着头说道:“朕,正准备请蔡师倾力于教化万民,此事,也唯有托付给蔡师才能够令朕心安。但是,仅仅依靠太学还不够,朕还会下旨令各地兴建蒙馆、经馆以及书馆,更多、更快的普及到百姓身上。这各地蒙馆和经馆所需的先生,就要由蔡师费心了。”
“臣遵旨。”蔡邕躬身领旨。
见蔡邕勇于承担下这天赐之文的事情,刘协方才长出了口气,整理下思路,和蔡邕商讨着太学和三馆的各项事宜。
“陛下,这三馆同出,所需人力、财力暂且不提,就单单是这书简的数量也难以满足啊!”蔡邕甚是为难地皱着眉头。
这个问题说难还真难,此时的竹简全部依靠抄写而来,短时间内哪里弄得出那么多书简?但要是想解决也不是不能,倾一国之力生产纸张和刻版,但此时,时机尚未成熟,若全力开展三馆之事,会不会引发各世家的极力抵制,令局势更加恶化?刘协在大殿内走来走去,忽然间眉头舒展开来,转身看向蔡邕,笑着说道:“蔡师,我们可以先在一定的范围内,开展三馆之事,这样一来,人力、财力以及书简就都不再是问题,而且还不会引起各世家过激的反应。再者我们也可以发现并改正其中存在的问题,吸取经验,好为日后全面铺展,做好充足的准备。”
刘协挥舞着手臂,略带兴奋的继续说道:“这个范围就先定在司隶,重点放在长安,也就是以长安为主,洛阳为辅,先在司隶境内开展三馆之事。”
“以长安为主?这样也好,先避开这些大世家的视线,一旦出现变故,陛下也好有个转圜的余地。”蔡邕点头表示赞同。
又敲定了一些细节后,此事就这样定了下来,蔡邕满怀心思的回到府上。
“蔡中郎,儒听闻上苍赐下了天赐之文,可否能借儒一观?”
………………………………
第六十八章:风动 树摇
李儒跟着蔡邕学完天赐之文后,已是热泪盈眶,对着皇宫的方向,毕恭毕敬的跪拜于地,喜极而泣地说道:“这天赐之文实乃我寒门之幸,千万汉民之福。唯陛下洪福齐天,方能得此启蒙之文,实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微臣李儒代天下寒门学子,黎民百姓叩谢陛下圣恩,吾皇万岁。”。
“文忧,先前在永信宫内,陛下已经下旨,命邕重开太学,并在司隶内兴建蒙馆、经馆和书馆,以期更快、更广的惠及百姓。”蔡邕看着跪拜在地李儒,不由得动了为刘协招揽他的心思。
哦,兴建蒙馆、经馆和书馆?这岂不是正应了“学有所教”?李儒又低头看了看手上的天赐之文,这正是对应着“幼有所学”啊!难道陛下先前所说并非是无的放矢?
就在李儒神情恍惚之际,又听到蔡邕说道:“有此天赐之文,再加上蒙馆和经馆的建立,不出十年,必会涌现出一大批有才之士。而且陛下许诺必会对世家和寒门一视同仁,公平取士。”
“公平取士?”李儒从地上一跃而起,紧紧地抓住蔡邕,难以置信地看着他。“陛下会对世家与寒门一视同仁?”
“不错,陛下亲口所讲,能者上,庸者下。”
李儒仰天笑道:“有如此圣明之君,实乃寒门之幸,万民之福啊!”
“文忧,切莫高兴的过早了,公平取士,虽是寒门之幸,但,亦是寒门之祸!”蔡邕眉头微蹙的提醒道。
嗯,李儒眉头微蹙,略一沉思便明白了过来。陛下若是公平取士,就会损坏了世家的立世根基,到那时世家势必会极力打压寒门学子,是福是祸,现在言之尚早。
“看来文忧也想到了公平取士的利害关系,不知你李儒李文忧可敢一肩挑起寒门之名,做好与世家一战的准备?”
激将法?蔡邕这是在为陛下招揽他啊!李儒不由自主地闭上了眼睛,回想着与刘协数次相见的画面,回忆着他说过的铿锵话语:“吾虽年幼,却不愿自欺欺人,视先帝所失而不见,固将先帝之失缚于心头,如警钟长鸣,促使吾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誓以吾之所学补先帝之过失”“吾虽年幼,却不曾妄自菲薄,常思若我汉民幼有所学,学有所教壮有所用,用有所得,我大汉会如何?若我大汉边民下田可为民,执剑可为兵,试问诸胡安敢犯我边疆?若我汉民人人如龙,我大汉当立于世界之巅,我汉民所到之处必为人上人”!
再加上这天赐之文,即将兴建的蒙馆、经馆、书馆,还有那公平取士的诺言,李儒的心弦已经在颤动。
“李儒,你之雄才大略远胜那些世家子弟,正如你所言,先有宦官乱政,后有党锢之祸,汉朝已伤根本,必将迎来大乱。你可愿意跟随我董卓,为咱家出谋划策,立不世之功?”主公,李儒轻轻地喊了一声,睁开双眼,然后略带歉意的冲着蔡邕摇了摇头,说道:“正如蔡中郎所说,即便有天赐之文,寒门崛起也需要数年之久。到那时,若我李儒还在,必会助寒门一臂之力!”
“文忧”
李儒躬身一拜:“我意已决,多谢蔡中郎不吝赐教,日后,儒必有厚报。”
走出蔡府大门,李儒十分珍重的将天赐之文贴身带好,再次和蔡邕拱手告别。
一个如日中天,手握重兵虎视天下一个如旭日初升,气运如山贵不可言如果能够合二为一,李儒苦笑着摇了摇头,心情沉重、漫无目的地走在大道上。
“咦,那不是李肃和许攸吗?这二人什么时候走在一起了?”李儒无意间瞥见二人相谈甚欢地走进一家酒楼,本不想去理会,但想到许攸颇为敌视刘协,便不由自主的向着那座酒楼走去。
“李大人,太尉大人急传李大人前往太尉府清点董白小姐的嫁妆。”就在这时,一名传令兵急匆匆地传来了董卓的命令。
“好,我这就赶往太尉府。”李儒转头看了那座酒楼一眼,便向着太尉府赶去。
“李大人,你快来看看有哪些可以做为小白公子的嫁妆?”正在为董白挑选嫁妆而感到头疼的华雄,见到李儒后顿时喜出望外。
铜镜、珠宝、绫罗绸缎、金银首饰,都是大、小悬殊,新、旧差距颇大,样式更是千差万别。李儒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物件,疑惑不解的问道:“华将军,这些物件从何而来,为何差异如此悬殊?”
“李大人,这些都是刚刚收牢回来的,正因差距悬殊,所以主公才命你我筛选合适的做为嫁妆。”华雄目光有些闪烁的回道。
收牢?李儒的眼睛顿时竖了起来,厉声问道:“你们又出去收牢了?如若我没记错的话,这洛阳城外,你们都搜刮了三五遍了吧!难道这次你们是在洛阳城内?”
“这,这不是永汉皇帝太过小气,竟然削减了小白公子的聘礼,主公气不过,就命末将取了一些回来,反正这天下都是小皇帝的,我们取些回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吧!”华雄看着脸沉似水的李儒,声音越来越小。
“岂有此理!”主公,好糊涂啊!李儒痛呼一声,转身就想去找董卓。
“李大人不可。”华雄一把抓住李儒,“主公这几日,火气甚大,李大人此时去找主公,势必会争吵起来,于公于私都是百害而无一利,还请李大人三思而后行。”
呵呵,李儒笑得很是凄凉,救少帝回宫,借此天大之功进入洛阳,一手夜出日进将洛阳英豪戏弄于掌股之中,玩弄权术,排除异己立稳朝堂,拥立永汉皇帝,得太尉之职,只要再完成西北布局,则大业可期。可惜,就因为这些死物,纵兵杀人放火,奸一淫一妇女,把整个洛阳城闹得鸡犬不宁,怨声载道。民心若失,何来根基?若无根基,谈何雄图霸业?
李儒目光呆滞地望着远方,空白的脑海里只留下一棵正在风中摇摆的大树,不知是风动,还是树动?
………………………………
第六十九章:拖人下水
刘协端坐在宽大舒适的龙椅上,十分认真地听着司空杨彪、司徒黄琬、太尉董卓以及太傅袁隗四人处理国家大事。学习着他们所讲的官方用语,分析着他们处理事情的思路,再结合着所学六经的内容,当然也少不得借鉴后世的一些理论,一点点的完善、融会贯通成自己的学识,遇到不懂的就会让杨修和伏典记录下来,准备在散朝后再去学习、吃透。
因为刘协尚且年幼,各地呈报的奏章自然不会交给他批示,这些奏章首先会在相关的九卿内部整理出来,非重要的由九卿批示后直接返回各地,重要的奏章便由九卿先给出建议,再到这朝堂之上由三公和太傅当堂做出决断,给予批示,用玺印后返回原地。
奏章批示完后,刘协轻微地活动了一下手脚,看向班列中的蔡邕,示意他该按照计划行事了。
“启禀陛下,臣盖勋有事启奏。”就在这时,议郎盖勋躬身站出班列。
咦,竟然有大臣亲自上奏,会是什么事情呢?刘协精神一震,伸手示意:“平身,不知卿家有何事要奏?”
“陛下,臣要参奏太尉董卓,纵兵行凶,杀人放火,奸一淫一妇女,如今洛阳城内鸡犬不宁,怨声载道,还请陛下严惩董贼,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盖勋义愤填膺的怒视着董卓。
“放肆,这德阳殿内岂容你信口雌黄,污蔑重臣,还不给咱家”董卓双目圆睁,就要招唤禁卫将议郎盖勋拖下殿去。
靠,这老贼嘴真快,不能让他放出话语来,否则一旦杠起来,被他打了脸,自己这日子可就不好过了!刘协一拍龙椅,厉声斥道:“放肆,董卓你意欲何为?”
刘协看着董卓那张老黑脸,自然不想给他说话的机会,语气稍微一缓:“你且退下,先让盖勋把所奏之事说清楚,若是实属诬蔑,朕也不会轻饶了他。”
哼,董卓看了刘协一眼,然后一甩袍袖,目露凶光的盯着盖勋。
“启禀陛下,昨日董贼的部将华雄率领西凉兵士,在洛阳城内肆意妄为,罪行累累,洛阳城内不计其数的死尸,和数百间烧毁的房屋就是铁证。”盖勋对董卓视若无睹,不为所动地说道。
这些朕也知道,可是又能如何?要是能办了董卓,不早就动手了吗?刘协看着一脸无惧的盖勋,与周遭那些已经麻木的朝臣,对比起来是那样的鲜明。这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不为他自己的处境,而是为这些铁骨铮铮的臣子感到悲哀,此时此刻尚可放声呵斥奸臣国贼,可一旦离开了这德阳殿
“无知老儿,安敢血口喷人”
“住嘴,是非功过,朕自会秉公处理。”再次打断董卓的话后,刘协看了看垂首站立,明哲保身的袁隗、黄琬等人,心里顿时觉得堵堵的。哼!既然你们不肯主动奉迎,那朕就只能主动出击了,开口问道:“袁太傅、黄司徒、杨司空,还有朕的九卿们,你们都住在洛阳城内,不知盖卿家所言是否属实?”
好,原本还在为刘协担心的蔡邕、荀彧等人,顿时眼前一亮,暗中为这手“拖人下水”喊了声好。
看到袁隗、黄琬等人脸上的神色都是瞬间大变,刘协心中冷笑一声,谁也别想脱身事外,冷声问道:“太傅大人,究竟有没有此事。”
“回禀陛下,确有此事,只因事发突然,臣等尚未调查清楚,是以还没有问责董太尉。”太傅袁隗硬着头皮回道。
刘协并未出声,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司徒黄琬。
“陛下,正如太傅大人所讲,此事正在调查之中。”司徒黄琬苦笑一声,随着袁隗的话接了下去。
刘协用食指敲打着龙椅,此事不好办啊,看看这些唯唯诺诺的臣子,有谁敢动董卓一下?可是又不能不闻不问,否则可就真的寒了诸多忠臣的心,此时还不能挑明了和董卓对着干,难啊!看来这事还只能逼着这几位巨头去博弈了,想到此处,便开口说道:“既然,诸位卿家已经在调查,那此事便交由袁太傅、黄司徒和杨司空一起查办”
“陛下,此事”
“董卿家,你身为太尉,华雄又是你的部下,自当避嫌,此事你就不要过问了。”刘协毫不客气的再一次打断了董卓的话。
“我我”董卓接二连三的被刘协打断,直气得火撞顶梁门。
“陛下,臣有事启奏。”蔡邕见董卓怒意越来越浓,生怕他当场爆发出来,弄得不可收拾,急忙站出班列,将此事岔开。
刘协看到蔡邕及时站了出来,也是暗自长出了口气,笑着问道:“蔡卿家有何事要奏?”
“启奏陛下,臣新作一书名为弟子规,主要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臣,恳请陛下,将此书列入蒙学之列,以便为我大汉培育更多的有用之才。”蔡邕脸色通红地捧着弟子规,站在殿下。
刘协看着蔡邕那张羞红的老脸,心里暗自发笑,这弟子规自然是他交给蔡邕的。一是为了给弟子规找个合理的出处,二是为了给蔡邕再增添一些功绩,好为后续动作铺平道路。于是极为配合地笑道:“哦,蔡卿家又出了新作?范通,快些呈上来,朕要一睹为快。”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的读书声,将德阳殿内的满朝文武都吸引了进去,等刘协读完后,久久无人发声。
“好,教儿初孩,教妇初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