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三国志-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接着就轮到了董卓任命的那些中郎将们,其中吕布虽然不是西凉人,但他是董卓的义子,可是他把董卓给杀了;那些元老级的将领徐荣、段煨、胡轸也纷纷向朝廷投降,所以他们也没有资格了;剩下的两个人董越和牛辅都是董卓的亲戚,而且资历也足够了,也没有向王允投降,所以一般情况下西凉军的新老大们就在他们两个人中选了,但随后牛辅把董越给杀了,这下就没有必要再选了,西凉军的第二任boss就是你了———牛辅同学。
可是牛辅同学随后也死在了自己的亲信手里,头颅都被送到了长安,这下等于牛铺也没做老大,于是西凉军就没有了真正的首领。
随后李傕、郭汜、张济、贾诩都相互看了一下,虽然大家都一致同意进军长安,但关于谁做老大这件事所有人都出奇的默契无人做声。他们组成了联军之后,势力越来越大,其他的一些校尉樊稠、李蒙、王方也过来了,谁才是老大这件事更没有人谈了,但实际上大家却默认李傕、郭汜为带头人。
攻克长安之后,李傕、郭汜、樊稠这三个人的功劳最多,所以他们三人驻守长安,其中李傕的功劳最大,拥有“开府”之权,李傕此时要说算也可以说是算西凉军的新老大了,但他的权力被郭汜、樊稠分走了,他们三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任免官员,同时都各自拥有着自己的部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个时候在西凉军的权力排行榜中,李傕第一,郭汜第二,樊稠第三。
但一年多后发生了一件事,让李傕本来就风雨飘零的老大的位置变得更加模糊了。
在李郭联军进驻长安,挟持汉献帝掌控朝政之后,西凉军阀马腾、韩遂随即便在同一年率军请降,李傕等人于是拜韩遂为镇西将军,遣还金城,马腾为征西将军,屯兵于郿。但由于李傕、郭汜、樊稠在关中地区的肆无忌惮、胡作非为,弄得民不聊生怨气沸腾。
朝廷里侍中马宇和谏议大夫种邵、右中郎将刘范(刘焉长子)便商议如何除掉他们,恰逢此时马腾因为私事有求于李傕,结果李傕没有答应,于是马腾便怀恨在心。就这样马腾和朝臣种邵、马宇、刘范以及远在益州的刘焉等人勾结在了一起,马腾、韩遂在刘焉的帮助支持下准备以种邵、马宇、刘范为内应偷袭长安。可后来事情败露,种邵、马宇、刘范只得逃奔槐里。
于是兴平元年三月(194)李傕派郭汜、樊稠以及侄子李利出兵讨伐马腾、韩遂。双方大战于长平观下,李傕军大胜,歼敌一万多人,樊稠乘胜进攻槐里县;马宇、种邵、刘范等人均被杀,马腾、韩遂也被樊稠一路追到陈仓。郭汜、樊稠打赢了这一仗之后,因为战功被追加了“开府”之权,跟三公、李傕合为六府。这个时候西凉军的整体实力又一次达到了高点,在朝廷里也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但在另一方面,郭汜、樊稠开府之后和李傕的距离也大大缩小,实际上在西凉军内部形成了三强鼎立的局面,李傕仅仅是较强的那一方而已,并没有占到绝对的优势,他离西凉军真正老大的路还很远很远。
;
………………………………
第019章 魔王的继承者们 中
在联军攻下长安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西凉军这些将领们的关系都是居于盟友和队友之间,说他们是盟友吧,他们又认为都是自己人,说他们是队友吧,他们实质上又是结盟关系。
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等人都认为自己归属于西凉军,但他们也都认为自己的实力和地位不比别人抵,每个人都觉得大家以前都是校尉,一起为董太师报了仇,功劳也差不多,所以我凭什么要听你的,哥有兵有粮有地盘怕你啊!
结果就是董卓、牛辅死去以后,西凉军虽然名义上还是一个整体,但实际已经四分五裂,其中李傕、郭汜、樊稠三人实力最强,所以他们联手控制了长安,掌控了朝廷,张济、段煨等人也都各领军队,控制一方。
可俗话说得好,一山难容二虎。以前李傕是西凉军中唯一一位开府的将领,他实力最强可以压的过郭汜和樊稠,再加上朝廷里汉献帝和三公还有一定影响力(因为李郭等人原来的地位太低,没什么人可用,朝廷得以保留了一部分力量,但随着时间变长,朝廷的影响力愈来愈弱),所以一开始矛盾还可以调和。但在郭汜和樊稠也开府以后,三人的差距就没有那么大了,那时候朝廷也已经无法影响西凉的大佬们了,随着三人在军事、政治、经济方面的一系列冲突,矛盾一触即发。
李傕首先开始不满樊稠,不同于跟他长期作战的好哥们郭汜,樊稠是在进军长安的中途才加入西凉联军的,但架不住樊稠的实力强,最终张济都被挤出了长安他都留了下来,虽然地位不如李郭二人,但总体实力还真差不到哪里去。
李傕对樊稠的不满在对马腾和韩遂的战争后进一步上升。樊稠在进攻马腾、韩遂的时侯,李傕的侄儿李利作战不力,樊稠便斥责他说:“人家要来砍你叔父的头,你还胆敢如此松懈,难道我就不能斩了你吗!”马腾、韩遂退走凉州时,樊稠率军追击。韩遂派人对樊稠说:“天下之事反覆无常难以预料,你我同乡,今天虽有些小摩擦,恐怕还会走到一起的,想和你谈一谈。”二人于是并马拉着手臂,说笑了很久。
在班师回朝后,李利告诉李傕说:“樊稠、韩遂二人马并马肩并肩不知道说着什么开怀大笑,关系看起来很亲密的样子。”虽然李傕后来还是同意了给樊稠开府,但说他心里没有芥蒂是不可能的。
郭汜和樊稠开府以后,也可以参与选拔举荐官吏。李、郭、樊都要朝廷任用自己推举的人,一旦不随心意,便大加威胁,那些主管的官员们没有办法,最后只能按照李、郭、樊的顺序依次任用官吏,至于三公所推举的人根本就连机会都没有。
李郭等人在长安城乃至于整个关中地区的胡作非为,破坏了这一带的基本秩序,使得了整个长安都乱成一团、盗贼横行,甚至白日抢劫的事情都频频发生。到最后他们没有办法,于是干脆将长安一分为三,三人各守其地,但就算如此仍然没有阻止情况继续恶化,他们的那些亲朋好友、亲信党羽们依然我行我素,横行不法,侵害百姓。
弄到最后长安城内或者说整个关中地区都物价飞涨,谷米一斛达到了五十万钱,豆麦二十万,就算当年董卓滥发小钱的时候,买一石谷(即一斛)也不过花数万钱,此时才过去五六年而已。堂堂帝国首都,天子所在,结果却是人以人为食,白骨遍地,这下汉献帝也看不下去了,开放太仓救济百姓。
但李傕、郭汜、樊稠因为军队粮食不够,虽然贾诩百般劝阻但他们依然决定侵夺献帝拿来赈灾的钱财,可就算是这样他们的军粮还是不够,于是他们干脆放纵军队向老百姓抢夺,其结果是人为的火上浇油,造成了更严重的饥荒,关中一带的老百姓们不得已纷纷逃离家园。
这个时候樊稠也受不了了,他也受够了当小三。兴平二年(195)樊稠决定离开长安,李蒙等人也支持,他们准备率领自己的部队东出函谷关。但樊稠在临走之前,认为他把他在长安的地盘让给了李傕,于是他要求李傕给他增加部队作为补偿。可是李傕既想要樊稠的地盘,也不想给他军队,不仅如此,他还想要樊稠的部队,乃至樊稠的性命。
樊稠作战勇猛而且得到部属拥戴,正面对决的话风险太高,于是李傕便设宴邀请樊稠、李蒙过来参加会议讨论他们准备离开的这些事情,樊稠个人觉得自己都要走了,就没有想到李傕还会有这些歪心思,他大大咧咧地便参加了这个宴会,然后他一去不复返。在会上李傕趁着樊稠喝醉,命自己的外甥骑都尉胡封用杖将其击杀(也有记载是胡封刺死了樊稠),李蒙也被杀死。随后,李傕吞并了樊稠、李蒙的部属。
这一下李傕就太不地道了,大家都是西凉军同僚,一起扛过枪;抽过烟(这个没有);喝过酒;打过仗的好兄弟。就算你在为董太师报仇的时候是领头人,功劳最大,但樊稠、李蒙的功劳也不小啊!樊稠、李蒙只是想离开长安问你要点军队,他们又不是准备要你的性命,你不想给他们部队的话就不给呗!怎么可以下黑手呢?这一下李傕实质上就把马蜂窝给捅了,有了李傕、樊稠的先例,西凉军的将领们都开始互相忌惮起来。
在李傕没有杀掉樊稠之前,尽管遇到了很多困难可西凉军至少还保持着一个整体,各个将领们虽然都有着很大的自主权,但他们依然承认李傕的领头羊的地位,在不损害他们自己利益的前提下,李傕仍然可以调动他们,这一点就算是郭汜、樊稠也不例外。但在李傕杀死樊稠之后,他实际上是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毁掉了西凉军用来仅以维系的那一丝信任,此后西凉军再也没有办法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李傕丧失了作为一个领头羊的权威,西凉军的其他将领再也不听他的调遣,西凉军的将领之间也开始相互不信任起来,最终他们互相残杀,将董卓一手带起来的西凉军推向了毁灭的道路。
;
………………………………
第020章 魔王的继承者们 下
樊稠死了以后,大家已经不再是好兄弟了,虽然李傕的势力依然强大,可是已经没有人再听他的了,谁也不想再做下一个樊稠。尽管郭汜以前和李傕的关系非常好情同兄弟,尽管以前他们俩天天喝酒,但郭汜也不想当第二个樊稠,于是他们俩的关系很快就不好了,然后他们开始互相猜忌,接着他们俩动起了手,结果在长安城内冲突爆发了。
由于相互之间知己知彼,李傕虽然占优势,但郭汜也不是很吃素的,两个人在长安城内连续交战数月,死了有上万人。李傕为了对抗郭汜,任命贾诩为宣义将军,来帮助自己。这个时候西凉军的安西将军杨定因为樊稠的事非常害怕李傕也对他动手,就与郭汜合谋想劫持汉献帝到自己的营中,但计划被人泄漏给了李傕,李傕抢先下手,派侄子李暹劫持汉献帝到自己营中,郭汜随后劫持了汉献帝派来劝和的公卿,二人继续交战。李傕控制了汉献帝以后干脆封自己为大司马,位在三公之上,以表示自己在西凉军里的地位仍然稳若磐石,可惜西凉军的其他将领们并不在意。
李傕杀死樊稠之后,他的不少部下也对其不满。在双方的一次交战中,郭汜便联合李傕部下的张苞攻营,李傕方军势不利,李傕的耳朵更是被乱矢击穿,李傕部下杨奉见势引兵前来救援,将郭汜军击退。后来杨奉也开始不满李傕,便与军吏宋果等人合议谋杀李傕,不料事情泄露,宋果被杀,杨奉于是引兵反叛李傕,这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李傕的实力。到了兴平二年六月(195)的时候,张济也看不下去了,于是他带兵返回长安,一方面想把天子接到弘农,一方面想调解李傕和郭汜之间的矛盾。
最终李傕和郭汜答应和解,想各自交换儿子作人质,但李傕的妻子十分爱护自己的儿子,不愿交换,和计未定。后李傕答应各自交换女儿作人质,双方和解。
这个时候汉献帝也在长安受够了,他也不想在长安再呆下去了,张济希望汉献帝东迁,献帝也想回洛阳,经过张济、贾诩等人的说和,李傕也不想得罪那么多人,于是最终决定放过汉献帝。
同年七月,汉献帝出长安东归,李傕引兵出屯池阳,张济、郭汜以及原董卓部下杨定、杨奉、董承皆随天子车驾东归,汉献帝以张济为骠骑将军,开府如三公;郭汜为车骑将军,杨定为后将军,杨奉为兴义将军。皆封列侯。又以董承为安集将军。沿途诸将屡有争端,发生了很多的事情,简直是一团糟。
到达新丰的时候,郭汜突然反悔,又想把献帝胁迫到郿城;控制在他的手中。但杨奉、杨定等人不予理会,双方交战,郭汜战败逃走。
杨定与宁辑将军段煨不和,在献帝车驾进至弘农郡华阴县的时候,他联合同党种辑、左灵诬蔑段煨谋反,于是率兵进攻段煨的大营,久攻不克。李傕与郭汜此时也因为把汉献帝放走而后悔了,两人便以救援段煨为借口,带兵来夺回汉献帝,张济与杨奉、董承等人不和,于是率军返回与李傕、郭汜联合,大败杨定等人。郭汜甚至命令自己的部下伍习焚烧学舍以威逼汉献帝。此战死亡的百官、士卒不可胜数,女眷辎重,皇室的各种器物典籍全部被丢弃。杨定本欲回蓝田,但为郭汜军所阻,转为出逃荆州,自此下落不明。
王师大败之后,杨奉和董承为了拖延时间假装向李傕等人求和,暗地里派遣使者前去河东郡招纳白波军将领李乐、韩暹、胡才以及南匈奴右贤王去卑,得到数千骑兵,凭此大破李傕等军。献帝车驾得以继续东进,董承、李乐护卫左右,杨奉则与胡才、韩暹、去卑断后保护献帝车驾。
但李傕、郭汜、张济等人也不是吃干饭的,他们开始输了不过是因为大意麻痹,几人重整部队后于十二月再次追了上来,双方大战于弘农东涧。王师再次惨败,百官又一次惨遭大规模的杀戮。但幸运的是河内郡太守张杨后来也加入了护卫车驾的行列,他带来了众多的补给,河东太守王邑也献钱粮布匹,使得汉献帝能继续东归。行至安邑县,献帝派遣太仆韩融至弘农郡,向李傕、郭汜等人求和。李傕、郭汜、张济等人虽然依然不想放弃,但汉献帝东归之心十分坚定,不得已他们放还百官,归还了一众御用器物,后来也在没有对汉献帝进行过追击。
李傕、郭汜放弃了但并不代表路上就没事儿了,护送献帝的诸位将领又开始出现矛盾,互相争权夺利,韩暹更是领兵进攻董承,董承投靠张杨,张杨让董承前去修缮洛阳的宫殿。建安元年七月(196)汉献帝最终得以安全地返回了洛阳。杨奉和张杨出屯护卫洛阳,董承则和韩暹留在京中守卫皇宫,并因功升任卫将军,杨奉被汉献帝拜为车骑将军,并得以假节钺,张杨回到了野王,被拜为大司马。但将领间的矛盾并没有减弱,不久董承为了对付韩暹便和外面的诸侯相勾结,秘召兖州牧曹操勤王,曹操于是入朝进贡,当然这已经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汉献帝离开长安返回洛阳标志着西凉军集团的影响力进一步减弱,董卓一手创立的西凉军集团已经走向了末路。
建安二年(197)郭汜被自己的部将伍习杀死,余部被李傕兼并。同年十月,曹操派谒者仆射裴茂率领关西诸将段煨等讨伐李傕。
建安三年(198)四月,李傕退守黄白城,被张横、梁兴等击败斩首,曹操下令夷灭三族。首级献给曹操后,汉献帝命令高挂在许都示众,表达他对李傕的强烈痛恨。
李郭二人死后,虽然还有其他的西凉军将领在世,但西凉军作为一个整体已经不复存在。以马腾和韩遂为首的凉州军阀随后接收了西凉军的势力和地盘。
;
………………………………
第021章 后董卓的西凉军时代
董卓在中平六年(189)率军进入长安,废立天子最终执掌朝政,仅仅不到四年,初平三年(192)嚣张狂傲的董卓就被他的义子吕布杀死。同一年,李傕、郭汜等西凉军旧部率领大军包围长安,击退吕布,杀死王允,再次挟持了汉献帝。
三年后兴平二年(195)西凉军先后爆发多次大规模内乱,先是李傕杀死樊稠吞并了他的部下,然后是李傕和郭汜在长安城内互相攻伐,虽然最终被张济调停,但也使得汉献帝在长安城内再也呆不下去了。
同年七月,汉献帝开始东归,但此时的汉献帝虽然逃离了长安城,但他依然在西凉军的控制之内,可随着西凉军内部矛盾的激化,汉献帝的旅途也注定了不平坦。但面对着李傕、郭汜等人的不断追击,内部韩暹、董承的矛盾不断,他们最终还是克服了重重的困难,最终在一年之后,也就是建安元年七月(196)成功地返回了洛阳,此时对于献帝而言距离董卓废掉少帝刘辩立自己为帝已经过去了整整七年之久,他已经从一个垂髫的正太到了束发的年龄,他终于可以摆脱西凉军的恐怖了,尽管对他而言这实际上并不是结束。
建安二年(197)郭汜被自己的部将伍习杀死;一年后李傕也在劫难逃,被朝廷大军击败处死。到此时为止,后董卓时代西凉军内部最重要的三个标志性人物,樊稠、郭汜、李傕已经先后死去,长达八、九年之久的西凉军的统治时代就此结束。
后董卓的西凉军时代是一个混乱的时代,但我们依然可以以樊稠之死、献帝东归这两个标志**件,将那个时代划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
在前期,西凉军的那些校尉们虽然没有明确的选出老大,但默认李傕和郭汜为领头羊,董卓、牛辅先后死后大家凭着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的一口气,一举攻陷了长安,挽回了西凉军的劣势。随后大家共同的分享了胜利的果实,为董太师报了仇。大家一开始关系都很好,相互之间都很和谐,但这种团结并没有带来美好的格局,相反给朝廷带来了比董卓时代更为严重的混乱。
因为西凉军内部的实权人物太多了,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等人哪一个不是大权一把抓,董卓活着的时候就算再胡作非为那也只有一个董卓,而现在呢?董卓虽然本人死了,但活着的“董卓”可就不是一个人了。一个董卓整个大汉王朝都承受不了,几个“董卓”又岂是小小的关中地区可以承受得了的!于是整个关中地区的政治、经济、秩序都彻底崩溃了,一片混乱。最终反馈到那些西凉将领上就是要人没人要粮没粮,仅仅三年左右这里就已经呆不下去了,于是樊稠想走了。
可惜他没走成,李傕对他的部队太感兴趣了,就把他的部队留了下来,顺便也留下他的性命。这一下西凉军将领们的关系都没办法再好起来了,每个人都要以保护自己的性命为优,谁知道对方是不是第二个李傕。郭汜也很珍惜自己的生命,所以他和李傕的战争爆发了,他俩几乎把长安城打成了一片废墟,长安城变得更加混乱了,汉献帝不受其扰,也再也不想再待在长安城了,于是他也想走了。
李傕最终没有留住汉献帝,虽然他很快就后悔了,也采取了补救措施,但这一切都显得太晚了,汉献帝最终还是离开了长安,离开了西凉军。失去了汉献帝这个定海神针之后,西凉军再也没有办法威慑其他的诸侯。面对着那些蠢蠢欲动的诸侯们,面对着内部的矛盾丛生,面对着那一片混乱荒芜的关中大地,西凉军最终走向了覆灭。
前期西凉军将领们的胡作非为,使得整个关中地区的基本面崩盘,最终将压力都反馈到了西凉军的每一个将领身上,总会有西凉军的将领再也承受不了这种压力,不得已打破了西凉军内部的平衡,使得西凉军从内部开始崩塌,导致将领们都相互不信任,开始将压力都推给自己的队友,最后恶性循环,使得西凉军走向了灭亡。西凉军最后带给别人的带给自己的,都只有一片混乱而已。
西凉军的灭亡是注定的,但李傕、郭汜等人也“功不可没”。
1西凉军是董卓一手创立的,也是董卓带到巅峰的,西凉军成也董卓,实际上败也董卓。历史上由于董卓的粗暴放纵,实际上使得西凉军早已经不容于其他诸侯,在天下也丧尽了民心,所以我说西凉军的灭亡是注定的。
2董卓死后,西凉军的内部关系不明确,没有一个强力的领导。前文就已经说过了,由于各种原因西凉军内部的权力很分散,李傕虽然作为领头人,但他是没有办法处罚其他将领的,因为在本质上他们原来都是董卓任命的同级的校尉,而且大家都有自己的部队,谁怕你啊!结果就是他们名义上虽然是队友,但实际上却是盟友的关系,作为一个整体过于松散,没有办法抵抗各种强大的压力。
3虽然这些西凉军将领的军事水准并不差,但是他们的政治水准太差了。他们的原老大董卓的政治水平已经够烂的了,但是和李傕、郭汜等人一比,董卓都能叫自己诸葛亮了。说他们政治水准渣,渣都感动的哭了。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他们能把人口百万以上的关中地区,弄得百里都没有人烟,这也算一种本事。
4李傕、郭汜这些人的级别太低了,权威不够。几个校尉的权威和影响力在一个中央朝廷面前真的有点不够看,虽然可以通过时间的积累,但这也使得诸侯们对他们的认可程度低。
西凉军虽然最终还是没有逃过灭亡的命运,但三国时代的大幕才刚刚拉起。
;
………………………………
第022章 历史上的西凉军集团
三国时期那个强大无比的西凉军集团我们以董卓的死亡为分界点可以分为董卓时代和后董卓时代两个时期。
毫无疑问是董卓一手带起了西凉军,并且将其推向了辉煌。董卓也是西凉军集团的创立者,绝对意义上的老大。
西凉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