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三国志-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曹操数度败于吕布,几乎军粮丧尽、兖州尽失之际,袁绍派人游说曹操连和,希望曹操能迁居于邺城,给曹操留了一条后路。
当时曹操的处境是很不利的,他在回军之后并没有能在第一时间击败吕布夺回兖州,反而在濮阳城下吃了很多的亏,夏侯惇的一只眼睛就在曹操反攻吕布时丢掉了,最后将仅剩的一些军粮也几乎消耗殆尽,而且兖州也基本被打残了,所以曹操对袁绍的提议很是心动,甚至已经准备答应他。
这个时候程昱知道了这件事,他跑去见曹操对其说到:“听说将军想要迁家;与袁绍联合;确实有这件事吗”
曹操没想太多,就说:“是的。”
然后程昱怒了,恨铁不成钢地对曹操说道:“我看将军大概是遇到事情而产生了恐惧了吧;要不然怎么考虑得这样不深呢袁绍占据燕、赵地区;有吞并天下的心愿;但他的智谋却不能助他成事。将军您自己揣度能安居于袁绍之下吗将军凭借龙虎般的威势;可以做韩信、彭越做过的事情吗现在兖州虽然残破;但还有三城在我手中;能够死战的士兵;不下万人。凭将军的神武;与荀文若(即荀彧)和我程昱等;收拾余部;发挥他们的力量;称霸称王的事业就可以成功了。希望将军能慎重考虑一下”
实际上程昱还有一句话没说,那就是“希望将军不要让我等失望啊!”。
程昱这些话也把曹操骂醒了,曹操一想也是,尽管现在的处境很艰难,但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而且袁本初想称霸天下,我曹孟德又何尝不是呢!曹操最终才放弃投靠袁绍的想法。
据谢承《后汉书》上的记载,曹操在濮阳包围吕布,却最终被吕布所破,于是转而投靠袁绍,袁绍怜悯曹操,就支援了曹操五千人马,帮助曹操夺回兖州。
这里应该曹操是向袁绍请援,但不是真的归附。
曹操振作起来之后重新建军备战。兴平二年(195)春,曹操和吕布之间的战争再次爆发;第二回合开始。曹操先是率兵袭击定陶;但因为济阴太守吴资奋力保卫定陶南城;曹操未能攻克。正巧吕布来到;曹操奋力将他击败。
曹操派李乾(李典的叔父)回到乘氏,慰劳周围各县。吕布的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诱李乾,想要他反叛曹操,李乾不听,于是被杀。
这年夏天;吕布派薛兰、李封驻守钜野曹操率军前往偷袭;吕布带兵救援;那时由李乾之子李整统率李乾的军队,与众将一道打败了薛兰、李封。吕布来时薛兰已败;吕布只好退回;薛兰等人被曹操斩首。
吕布又会合陈宫所带一万多人从东缗赶来;此时曹操兵少;设下伏兵;大破吕布。
在吕布和陈宫大军来到之时,曹操的士兵大都出去收麦子了,留在城内的军队非常少,只有不到一千人,根本不够守城的,就连兵营都可能守不住。但曹操鬼点子多,他于是下令要那些妇人都去守城,弄的一眼望去满城都是莺歌燕舞。
在西边的兵营有一个大堤,它的南边是一片森林,树木幽深,深不可测。吕布怀疑有埋伏,就对大家说:“曹操多诡诈,不要进入他的埋伏中。”遂带领军队屯驻南方十里之处。
第二天吕布又来了,曹操将大军都埋伏在大堤里,然后调动半数的士兵来到堤外。吕布看到了曹操的部队感觉并不是那么多就准备进攻,于是他先命令少数部队出战,结果曹操伏兵尽出,大破吕布,还得到了他的鼓车,一直追赶到吕布的大营才返回。
兖州之战到了这一时刻,曹操此时总算是占据了优势,但很快曹操自己又有了别的想法(注2)。
注1:原文为“太祖围濮阳,濮阳大姓田氏为反间,太祖得入城。烧其东门,示无反意。”我看了好几遍,都没能弄明白田氏到底是曹操的间谍,还是双料间谍,我倾向于是双料间谍。
注2:这个时间点也可能是产生在钜野之战后,陈宫援军来之前。
;
………………………………
第025章 兖州之主
兴平元年末(194)徐州牧陶谦死了,刘备继承了他的位置,曹操在数度击败吕布之后已经基本摆脱了吕布的纠缠,所以他就又打上了徐州的主意,想把兖州的事情先放一放,趁刘备刚刚立足未稳,先把徐州吞了,再回来收拾吕布。
而那个时候的吕布呢?基本就剩一口气了。
幸运的是,这个时候荀彧站了出来,对曹操说到:“先代汉高祖保守关东;光武帝占据河内;都是先巩固基地以控制天下;这样进可以制胜;退可以固守;所以虽有困难曲折却终于完成大业。将军本来是凭兖州起事;平定山东祸乱;百姓无不心悦诚服。况且兖州跨黄河、济水;是天下要冲;现虽残破;但还容易自保;此地就是将军您的关中、河内;不得不先稳定它。
现在已击溃了李封、薛兰;如果分兵东击陈宫;陈宫必定不敢西顾;我们趁机组织队伍收割麦子;节约粮食;储备谷物;可以一举打垮吕布。然后向南联合扬州的刘繇;共讨袁术;以控制淮水、泗水一带。如果舍弃吕布不打而东攻徐州;多留守兵则攻城不够;少留守兵就会征百姓也来守城;不能打柴拾草。吕布乘机侵扰杀掠;民心将更恐惧;只有鄄城、范、卫三处可以保全;其余的地方都不为我们所有;这样就等于失去了兖州。要是徐州攻不下;将军将安身于何处?
何况陶谦虽死;徐州也不易攻破。徐州已鉴于往年的失败;将会因畏惧而紧密联合;内外相应。现东方都已收麦;必会坚壁清野以防将军;将军久攻不下;抢掠又无收获;不出十天;十万人马尚未开战自己先已困乏了。上次讨伐徐州;实行了以暴力相惩罚;徐州子弟想到父兄被杀的耻辱;必定会誓死奋战;没有投降之心;即使能攻下徐州;还是不能占有它。天下确实有舍这取那的事;以大换小;是可以的吗?;以平安换危险;是可以的吗?;权衡一时的形势;不顾忌根基不稳固;也是可以的吗?现今三者无一有利;希望将军对这种情况细细权衡。”
荀彧非常详细明确的告诉了我们,告诉了曹操为什么这个时候不可以打徐州。
1兖州对曹操是非常重要的,是曹操未来争霸天下、逐鹿中原的基础,所以曹操要以稳定兖州为主,讨伐徐州的事情可以后放;
2现在是打败吕布的大好时机,如果转而攻打徐州反而会放了吕布一条生路,吕布已经趁曹操攻打徐州时夺取过兖州一次了,不能再给吕布第二次机会了;
3徐州并不好打,尽管前两次都很顺利,陶谦也死了。但现在徐州人已经对于曹操深深的畏惧,必然准备好了完全的防备,而且现在徐州粮食已经收割,一旦作战稍有不利,曹操的大军就会陷入非常麻烦的境地;
4就算徐州打下来了,曹操也无法作为根基,毕竟曹操前面在徐州已经杀了太多的人了,徐州人现在和曹操有血仇,就算曹操赢了,他们也不会心甘情愿的臣服。
总而言之,曹操不能为了捡芝麻丢了西瓜,没事将自己至于危险之境,万事都要以根基为重。
所以,阿瞒同学,不要向东想西了,赶紧一心一意的消灭的吕布吧!
后面曹操最终没有再想其他的事情,抓紧战机,收割熟麦,储存粮秣,积蓄实力,将吕布彻底打败;吕布连夜弃营撤往徐州,曹操乘胜攻取定陶城,并分别派出部队收复兖州各县,兖州遂平。
其中张邈跟着吕布一起逃跑,留下张超带着家属守雍丘。曹操围攻雍丘数月,攻破并屠戮城池,诛杀了张超及其家属。张邈去向袁术讨救兵,尚未见到袁术,自己却被部下杀害(一说其未死)。陈宫则和吕布一起投靠徐州的刘备。
兴平二年(195)十月,曹操派人出使朝廷,被献帝正式任命为兖州牧。
初平三年(192)兖州刺史刘岱战死,曹操在陈宫、鲍信等人支持下成为了兖州牧,三年后已经物是人非,鲍信已死,陈宫已叛,这时曹操击败众多强敌,已然成为了名正言顺的兖州之主。
这三年来,曹操的敌人有黄巾乱党,有南匈奴,有黑山军,有袁术,有金尚,有陶谦,还有吕布、张邈。
曹操成为兖州牧后,为了守护兖州,唯战而已。
初平三年(192),杀死了兖州刺史刘岱的黄巾贼人嚣张无比,在兖州肆意妄为,而刚刚成为兖州牧的曹操不畏艰险,“设奇伏,昼夜会战”,最终将盘踞在兖州的黄巾军尽数收编,更是取其精锐组建了属于自己的部队“青州军”,并在随后的初平会战中大放光彩。
至于南匈奴、黑山军数度作乱于兖州,但均被曹操所败,十余年后黑山军的领袖张燕、南匈奴的首领呼厨泉更是相继被曹操收服,退出了历史舞台。
初平四年(193)袁术和李郭朝廷任命的兖州刺史金尚联合诸多贼人进犯兖州,曹操临危不惧,在袁绍的支援下,一举将袁术的大军击溃,更是追杀其上千里,一直把袁术赶到了扬州。
古人有云“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血债血还”。曹操为父复仇在初平四年(193)和兴平元年(194)两年间两度血洗徐州,却也同时犯下滔天的罪孽,更是给了小人作乱的机会。
而在和吕布的兖州之战中朋友背离,亲信背叛,根据之地也被人夺去十之**。初战不利,又遇灾祸,尽管缺少兵粮的曹操两度所动摇,但在两大谋士程昱和荀彧的支持下曹操最终坚持了下来,在兴平二年(195)驱逐了吕布赢得了最终的胜利,也渡过了曹操诸侯生涯中最艰难的时刻。
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
一年后,曹操迎天子至许县,此时,他早已是名正言顺的兖州牧,毫无疑问的兖州之主,但不同的是,曹操这个时候目光早已经不是一个区区的兖州能放得下了。
ps:看了荀彧传,我觉得荀彧可能是一个话唠。
;
………………………………
第026章 坚持就是胜利
兴平元年(194)张邈、张超和陈宫等人趁曹操再次出兵讨伐徐州之际,迎吕布进入兖州,背叛曹操。
吕布和张邈、陈宫等人为了顺利夺取兖州做了多手准备。他们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夺取兖州的治所鄄城,最好是使得曹操在兖州连立锥之地都没有。
当时荀彧和程昱守兖州鄄城,作为一州治所鄄城的守备是非常齐全的,张邈等人先利用鄄城诸人不知道内情,派刘翊迷惑他们让他们认为吕布是曹操的援军,然后再趁机夺取兖州,可惜被荀彧识破,张邈、陈宫等人的阴谋也因此暴露,吕布进入兖州的事情也被迫公开。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吕布等人煽动豫州刺史郭贡攻打兖州的治所鄄城,可惜荀彧临危不乱,以外交手段解决了郭贡。
尽管吕布集团没有拿下鄄城,也没成功挑动郭贡和曹操之间的矛盾,但他们对于兖州的夺取仍然很顺利,在东郡,曹操留守的重要将领夏侯惇被荀彧调离濮阳之后,吕布果断的拿下了濮阳,不仅夺取他的辎重还用反间计差一点干掉了夏侯,此刻吕布也为自己在兖州拿下了一块重要的根据之地。
这时兖州的重镇陈留、濮阳都已经纷纷被吕布集团掌控,整个兖州已经只有鄄城、东阿以及范县三县还在曹操集团的控制之中,但就算如此,吕布、陈宫等人也没有就此罢手。
很快陈宫亲自带兵攻取东阿;还派汜嶷攻取范县。当时为首的荀彧离不开鄄城,他于是派东阿本地人程昱去稳定范县和东阿的局势,程昱不负众望,成功的稳住了范县县令靳允,并且还使得他杀死了汜嶷,又派骑兵堵住了仓亭津渡口使得陈宫无法渡河。
在东阿县令枣祗和兖州从事薛悌等人的帮助下三县的局势最终在曹操回归之前稳定了下来。
曹操归来之时,吕布也成功的控制了濮阳,此时尽管军力上仍然有所不如,但在众多城池的支持下,吕布已经有了和曹操的一战之力。
在吕布逃离长安之后,实际上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袁术不收,袁绍防着,就张杨对他真心好但外面还有李郭的西凉军相威胁,但幸运女神最终还是再次眷顾了他,张邈、张超、陈宫将吕布迎入兖州之后就看吕布把握不把握得住这次机会了。
在曹操未归来时,吕布对于兖州的夺取尽管遭遇到了许多挫折但总体上还算顺利,最终的控制了绝大部分兖州的领土,但相比曹操集团而言,吕布集团有一个无法避免的劣势,那就是军力劣势。
吕布进入兖州时自己带了一部分军队,陈宫、张邈等人以及各个郡县也有一部分军队,吕布的士兵虽然不多但和吕布走南闯北都是精锐,陈宫、张邈的军队本身就不多而且还以曹操不要的杂兵居多,这些部队相比而言仍然无法与曹操率领的兖州正规军相比,所以在战争初期是曹操集团略占优势,曹操也是在归来之后就掌控了进攻的主动权。
曹操返回兖州和夏侯惇、荀彧等人汇合之后,立刻就整军直捣黄龙,目标直指吕布所在的濮阳,想一次性消灭吕布,以最快速度的收复兖州,而吕布此时也在濮阳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就等着曹操上门了。
濮阳之战曹操和吕布之间有来有往,晚上你灭了我两个营,白天我把你围起来打,打得可以说有声有色,但这一战无论是对曹操,还是对吕布而言,都进行得不是很顺利,曹操尽管作为主动的进攻方,也明显没有占到优势,而吕布虽然有多次机会,但都被曹操给跑掉了。
双方在濮阳僵持了百余日,并没有分出胜负,而此时天降横灾,大旱、蝗灾接连而来,导致曹操和吕布的军粮都不够了,双方被迫罢兵,而濮阳经过战争的摧残和蝗灾的洗礼也已经丧失了留守的价值,吕布随即东退屯兵山阳。
这个时期对于曹操和吕布而言都非常艰难。
曹操虽然还有兖州的治所鄄城,但兖州大部分领土他已经无力管割,战事也是不顺,军队更是少粮,由于大旱、蝗灾,领地上还有这一堆的问题。
而吕布呢?也没有好到哪里去。濮阳被打残了,因为军队的疲态还新败给了一个叫李进的无名之辈,更何况曹操的问题吕布又何尝没有?
在程昱阻止曹操合流袁绍之后,取得了袁绍支援的曹操再次重整旗鼓,和吕布的战事也很快就再次爆发。
曹操首先率兵攻打定陶,未克,但击败了与吕布所率领的援兵;吕布派薛兰、李封分兵守钜野,曹操率兵偷袭,钜野之战吕布军再败;此后曹操又再次以伏兵大败吕布,三战三捷,取得了战事上的上风。
但很快曹操又把心思放在了徐州上,差一点给了吕布一线生机,多亏荀彧及时劝阻,才使得曹操放弃了此时谋划徐州的想法,从而倾尽全力消灭吕布。
而实际上这个时候吕布就已经剩一口心气了,尽管此时定陶没丢,陈留没丢,雍丘也没丢,吕布集团仍然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但吕布已经坚持不下来了。
这一场战争打太累了,打的太苦了,曹操打的辛苦,吕布何尝不是打的劳累,曹操大军的再次压境,终于击破了吕布的心弦,吕布再也坚持不下来了,于是他放弃了,于是他输了。
很多人都认为是在兖州吕布是因为兵力劣势输给了曹操,但实际上是吕布输给了自己。尽管曹操在这一战中两度有所动摇,但在陈昱和荀彧的帮助下,曹操还是最终坚持了下来,所以他是胜利者,当之无愧的胜利者。
而吕布在诸多不利条件下,选择了放弃,没有能继续坚持,所以他输了。
曹吕兖州之战在历史上有攻有守,打的是非常精彩,也是非常辛苦。这一关对于曹操集团而言是有史以来的最大危机,哪怕后面和袁绍闹翻曹操集团局势都没有恶劣到这种地步,之后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王霸之业已然可成。
而这次兖州之战已经是吕布能打败曹操的最后一次机会了,放弃了这次机会的吕布可以说已经注定了他悲剧的命运。
ps:这是曹吕兖州之战的最后一章,明天开始挟天子而令诸侯篇
………………………………
第027章 挟天子而令诸侯 上
“挟天子而令诸侯”的说法在历史上最早是在《左传》就有的,管仲就曾经对楚成王说过:“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音霸),女实征之,以夹(音挟)辅周室。”
现在多数人则认为在三国历史上最早是由贾诩提出来的,大家应该有点印象,在李郭之乱时贾诩向西凉军将领们提议攻打长安,说出了类似的话,也就是被不少人认为最早的“奉国家以征天下”。
但在历史上实际上还有一个人早在贾诩说出这种话的一年前就已经提出了类似的观点,贾诩是在初平三年(192)说的,而沮授则早在初平二年(191),那时董卓还活着,袁绍刚刚从韩馥手里得到了冀州,在袁绍向其问策时沮授就已经在“冀州对”中说出了:“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
后来在汉献帝东迁之后,沮授更是积极推动袁绍迎天子,甚至非常直白对袁绍说出了“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但很可惜袁绍就是不听。
后面曹操麾下也有一个谋士说出了这个种话,叫毛玠,前文也有过介绍,他一开始是准备去荆州但没去,后来在曹操成为兖州牧投靠时曹操,被曹操辟为治中从事。
毛玠投靠曹操的时间是在曹操成为兖州牧之后,后来他向曹操提出了一个方向性的建议,原文如下:
“今天下分崩,国主迁移,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今袁绍、刘表,虽士民众强,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也。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大概意思是现今国家分裂,君主流离,民众失业,饥饿流亡,公家都没有能维持一年的储备,百姓没有安定的心思,这种状况是难于持久的。袁绍、刘表虽然兵民众多,力量强盛,却都没有长远的考虑,没有树立基础、建设根本的人。用兵之事,合乎正义的才能取胜,保守权位需要财力,因此,应当拥戴天子以命令那些不肯臣服的人,致力于耕植业,积蓄军用物资,这样,称霸称王的大业就可以成功了。
尽管《三国志》上并没有标明毛玠说出这段话的时间,但根据“国主迁移,生民废业,饥馑流亡”这些话语推断应该是曹操迎献帝前说的,“国主迁移”是指献帝东迁洛阳,“生民废业,饥馑流亡”等句应该是指兖州曹吕之战以及蝗灾之后的情况。
毛玠的“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军资”的策略非常受曹操的重视。
“奉天子以令不臣”和“天下分崩,国主迁移”相对应,这告诉了曹操汉献帝是一张王牌,谁得到了他谁就拥有了大义。
而“脩耕植,畜军资”则是非常针对兖州当时“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的残破形势,恢复兖州的发展实际上对于曹操已经是迫在眼前的问题了。
当时天子之论和兖州残破是曹操所面临的最重要的两个问题,其重要的程度都在兖州的外敌之上,毛玠的一段话坚定了曹操迎献帝的决心,也为后来曹操大规模屯田打下坚实的基础。毛玠也因此被曹操转为幕府功曹。
在历史上真正让曹操下定决心迎天子的人还不是毛玠,而是荀彧。
献帝东迁之后曹操想迎天子迁都许县;但不少人认为徐州还没有平定;韩暹、杨奉新近迎天子到洛阳;又在北面联合张杨;尚不能即刻控制他们。
这个时候荀彧站了出来,说到:“从前晋文公迎周襄王返回而诸侯服从;汉高祖东征项羽;为义帝穿素服发丧而天下归心。自从天子蒙乱;将军您首先倡导义兵勤王;只是因为关东地区纷扰战乱;还不能远赴关右;但还是分派将领;冒险与朝廷通使节;虽挽救国难于朝廷之外;而心无时不系于王室;这是将军诚扶天下的一贯志向。现今天子已返回京城;而洛阳又狼藉不堪;一片荒芜;义士有保朝廷的想法;百姓感念旧主而更增哀伤;如能趁此机会;拥戴天子以顺从民心;这是大顺;秉持大公无私之心以使天下豪杰归服;这是大略;主持正义以纳英才俊杰;这是大德。
这样;天下虽有人叛逆;必定不会成为我们的忧患;这是很清楚的。韩暹、杨奉岂敢为害如不及时扶正朝廷;天下将生叛离之心;以后即使考虑此事;也来不及了。”
荀彧的话一锤定音,他先以晋文公、汉高祖的例子告诉了曹操天子的大义必要性,然后还高调评价曹操过去对于朝廷的维护,认为这也是大义,希望曹操不要半途而废,最后更是以迎天子的大顺、大略、大德告诉了曹操大义为何,并且还强调时间紧迫,机会难得,让曹操尽快抓住这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建安元年(196)正月,曹操派曹洪去西行迎接天子,但被董承和袁术部将苌奴据险阻止。
但不久后董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