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三国志-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渌疃嗤驳那榭鱿戮兔挥邪烟嗟男牧Ψ旁诹嗽跎砩稀
历史上曹操对于袁术称帝的举措更主要是形式上的,基本自己就不准备花很大精力。
曹操虽然没有亲自帅兵讨伐袁术,但朝廷在袁术称帝之初还是下了一道命令,让孙策、陈瑀、吕布等人一起讨伐袁术,但其结果却是陈瑀和孙策先干了起来,吕布最后再次与袁术联合。
后来袁术准备投靠自己兄长袁绍,将皇位让给袁绍,袁术的侄子袁谭从青州准备迎接袁术,袁术那时要路过下邳,于是曹操派了刘备和朱灵去徐州拦截袁术,并最终阻止了袁术北上。
时间到了建安四年(199),那时袁术已经成为了强弩之末,朝廷于是下令当时的司空曹公、卫将军董承、益州牧刘璋和讨逆将军孙策合力讨伐袁术和刘表,但当时曹操正面临着袁绍的威胁,董承也谋划着除去曹操,虽然刘璋的确和刘表不和,但益州内部也是动荡不休,只有孙策已经整军待发,但袁术很快就病死了。
三国历史上曹操可以说是袁术最大的敌人,但这只是针对于袁术而言。袁术集团在军事强盛期就基本没和曹操交战,孙坚和孙策是袁术集团前期和后期两大名将,可惜由于各种原因都无缘和曹操交手,所以曹操在对付袁术时都是比较轻松的。
历史上袁术虽然也是曹操的大敌之一,但对于曹操的威胁可以说是比较有限的。
而至于朝廷的大义,这一点只要面子上过的去就行了,尽管曹操那时是朝廷的代言人,但他更是一名诸侯,自己的利益才应该摆在第一位,再说曹操迎天子是要利用天子,又不是真的准备为汉献帝打工,做个愚忠之人。
;
………………………………
第061章 聚集的人才
在迁都许昌之后,与袁绍的决战之前,曹操除了收服荀攸、郭嘉、陈群、陈登、袁涣、张辽、臧霸等人才外,还得到了钟繇、孔融、许褚、李通、徐晃、刘晔、刘勋、朱灵(例外)、贾诩、张绣等文武人才。
钟繇,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是钟皓的曾孙。曹操在成为兖州牧后曾经派遣使者向献帝表示效忠,但李傕等人却不以为然准备把使者扣下,此时黄门侍郎钟繇向李傕、郭汜建议说:“如今天下英雄一同崛起,各自冒用朝廷的名义独断专行。唯有曹操心向王室。假如朝廷拒不接受他的忠诚,会使将来打算效法他的人失望。”李傕等人因为钟繇的这番话改变了主意,加以优厚地报答使者,从此曹操才得以派使者和汉帝取得联系。
后曹操迎天子,经荀彧推荐,便任命钟繇以侍中的身份领司隶校尉,持节督察关中各路人马。
孔融,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他是孔子的第十九世孙,孔融在青州的争夺中败给了袁绍的长子袁谭,后被朝廷召为将作大匠,后升任少府。孔融也是后来朝廷内部反曹派的领袖级人物。
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今安徽亳州),曹操的老乡。许褚身高八尺多,腰阔十围,相貌雄伟刚毅,勇气力量大得惊人。东汉末年,许褚聚积青年人和自己宗族几千家坚壁清野抵抗贼寇。那时候汝南、葛陂一带的强盗一万多人来进攻许褚的壁垒,许褚人少打不过,拼死力战疲劳已极,驽箭也用光了,就叫壁垒中的男女老少,把石头堆成盂斗的形状放在壁垒四角上。许褚用石头投掷敌人,碰上的身体都被打乱了,强盗不敢逼近。
后来由于许褚缺少粮食,佯装同敌人讲和,用牛和敌人交换食物,强盗来取牛,牛立刻跑回去了。许褚便冲出阵前,一手倒拽牛尾,走了一百多步,强盗们大惊,便不敢取牛而逃跑了。从此,淮河、汝水、陈国、梁国一带,听说这件事的人都惧怕他。
曹操后来巡行淮、汝一带,讨伐袁术,许褚率部众归顺了自己的老乡曹操,曹操认为他很雄壮,说:“这是我的樊哙。”当天就任命他为都尉,引进自己行营担任警卫。跟随他来的侠客,都用为虎士。许褚随曹操讨伐张绣,抢先登城,杀死了成千上万的敌人,升任校尉,在典韦死后,许褚就逐渐取代了他的位置。
李通,字文达,江夏郡平春(今河南信阳)人。以侠义闻名,与同郡人陈恭在朗陵起兵,当时很多人都投奔他们。那时有个叫周直的人,部下有两千多户人家,与陈恭、李通表面和睦其实互相仇恨,李通想设法杀掉周直,但陈恭认为困难。李通知道陈恭没有决断,便独自定计,与周直聚会,趁酒酣的时候杀了周直,部下发生骚乱,李通带领陈恭杀了周直部下的首领,吞并了他的队伍。
后来陈恭的妻弟陈郃,杀死了陈恭,占有了他的部下。李通攻破陈郃的部队,斩下陈郃的首级来祭奠陈恭的坟墓。又活捉了黄巾军大帅吴霸并招降了他的部下。碰上了大饥荒的年月,李通倾家荡产赈灾救民,同儒士平分糟糠,大家都争着来服从他,从那以后,盗贼再也不敢来侵犯。
建安初年(196),李通带领部众到许昌投奔曹操,曹操任命他为振威中郎将,屯驻汝南郡西界。
徐晃,字公明,河东郡杨县(今山西洪洞东南)人。年轻时曾做河东郡小吏,后随车骑将军杨奉讨伐贼寇有功,被任命为骑都尉。在李傕、郭汜长安内战之时,徐晃劝说杨奉让他送天子回洛阳,杨奉听从了他的计策。献帝渡过黄河到达安邑,封赏保驾有功人员,徐晃被封为都亭侯。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汉献帝张杨、杨奉等人的保护之下,回到了洛阳。其后大将军兼司隶校尉韩暹和卫将军董承之间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内斗不断升级,徐晃便劝说杨奉归顺曹操,杨奉一开始决定听从他。
但后来杨奉又反悔,曹操到梁地讨伐杨奉,徐晃便投奔了曹操。曹操授予徐晃兵权,派他出击卷县、原武的贼寇,大获全胜,升任裨将军。随曹操征伐吕布,徐晃单独逼迫吕布的将领赵庶、李邹等人投降,后又同史涣在河内郡斩了眭固。
刘晔,字子扬,淮南成德(今安徽寿县东南)人。是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不折不扣的皇氏亲族。许劭在扬州避难时,曾经说过刘晔是佐世之才。
在建安前期,刘晔一度投靠刘勋,在袁术失败后,刘勋接收了袁术的残余势力,实力得以大大增强,很被孙策忌惮。于是孙策用了调虎离山之计,刘晔虽然看出了孙策的计谋,但无奈刘勋不听劝,最终被孙策从后乘虚而入,丢掉了大本营。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刘勋投奔曹操,刘晔亦跟随。
朱灵,字文博,冀州清河国鄃县(今山东德州市夏津)人。朱灵投靠曹操的时间比较早,他本来是袁绍的部下,后来曹操讨伐徐州陶谦,袁绍派朱灵等人支援曹操。
战后袁绍所派来的那些大将大多都回去了,但朱灵却说:“我阅人很多,但没有像曹公这样办事的,这真是明主啊!现在已碰上了真的明主,还要投奔谁呢?”于是朱灵便留下来不再离开,他所带的将士都仰慕曹操,全跟着朱灵留下了。
张绣本来是曹操的死敌,建安前期曹操集团四度讨伐张绣,均是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但让人最意想不到的事,建安四年(199)张绣居然再次向曹操投降,而且还是在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对抗的关键时期。
而这一点主要是贾诩的功劳,在贾诩的强烈建议下,张绣才在袁绍和曹操之间再次选择了曹操,而曹操也没有犯第二次错误,这样在和袁绍的大决战之前,曹操已经基本扫除了后患。
ps:第三卷即将完结。
;
………………………………
第062章 命运的转折点
在历史上,曹操迁都许昌、控制天子是整个曹操集团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天子对于曹操集团日后发展的影响力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直接改变曹操集团的未来。
至于有多重要,可以通过比较曹操迎天子之前和之后表现来看。
曹操在初平三年(192)被推举为兖州牧,建安元年(196)年初第一次派曹洪去迎天子,下半年迁都许昌,建安四年(199)则已经准备和袁绍决战。所以我们以建安初年为界限,比较曹操迎天子的前四年(初平三年到兴平二年,即192-195)和后四年(建安元年到建安四年,即196-199)曹操集团所取得的发展和成就,来看一下天子对于曹操以及曹操集团到底有多重要。
建安的前四年,是曹操集团的第一个发展期。这一时期,曹操刚刚成为兖州牧,面临着内部外部的诸多挑战,主要是以稳固地盘为主。
初平三年(192)原兖州刺史刘岱战死,曹操在陈宫的提议下被众人推举为兖州牧。曹操在成为兖州牧后,开始大力的清扫兖州境内的黄巾贼,收编得到了三十多万的降卒,他将其中的精锐整编出来,组成军队,号称青州兵。
同年末年到次年初,曹操和袁绍组成联军,共同抵御袁术、公孙瓒以及陶谦联合大军的讨伐,袁曹联军先是击退了公孙瓒麾下的刘备、单经和陶谦的军队,然后在兖州大战中又把袁术、金尚和匈奴於夫罗、黑山贼的联军给打了个落花流水,把袁术赶到了扬州。
初平四年(193)下半年,曹操的父亲曹嵩和弟弟曹德被徐州人所杀,曹操为报父仇,大举入侵徐州,所过之处血流成河,陶谦几乎抵挡不住,被迫向青州刺史田楷求援,田楷和刘备来援之时,恰好曹操军粮耗尽退兵,第一次徐州之战就这样草草结束。
次年初,曹操准备好后再次入侵徐州,又是一次屠戮,陶谦报以希望的刘备和曹豹也完全不是曹操的对手,在陶谦几乎绝望之时,由于曹操后方兖州出了问题,曹操被迫撤军,徐州得以保全。
兴平元年(194),张邈、陈宫等人趁曹操讨伐徐州之际背叛曹操迎吕布进入兖州,曹操挥军回转与吕布开战,双方先在濮阳拉锯百日,基本不分上下,后来双方因为蝗灾和粮草问题不得已罢兵,再战后曹操站到了上风,数战数捷,最终于次年把吕布赶出了兖州。
兴平二年(195)曹操派遣使者出使朝廷,被汉献帝正式任命为兖州牧。
前四年中曹操先后平定了黄巾贼、击退了袁术的入侵、两度讨伐徐州、在兖州赶跑了吕布,可以说是战绩辉煌,尽管正式取得了兖州牧的身份,但曹操集团实际上取得的成就并不大,领土几乎没有扩张,就连大本营兖州也被打残。
建安的后四年,是曹操集团的一个高速发展期,曹操借助天子的大义名分,势力从兖州迅速扩张到了豫州、司隶、徐州、荆州、扬州、青州数个大州,其中完全控制了兖州、豫州、徐州,得到了司隶、扬州、荆州、青州的一部分。
建安元年(196)曹操一度派曹洪去迎天子,最终被董承等人阻挡,后曹操亲自去了长安,并且迅速迁都许昌,成功的控制了朝廷,取得了大义的名分。
同年曹操进军豫州,袁术任命的陈相袁嗣投降,还基本消灭了豫州一带归顺于袁术的黄巾军,其余党也向曹操投降。后曹操又乘机击败了在梁地的杨奉和韩暹,两者后来投靠了袁术,刘备归顺后,被曹操任命为豫州牧。豫州就此被曹操初步平定。
建安二年(197)初曹操讨伐南阳张绣,张绣先是不战而降,但后来却突然反叛,曹操措不及防,惨败,其嫡长子曹昂、爱将典韦、爱马绝影、侄子曹安民均在这一役中丧命。
同年袁术称帝,并在下半年入侵陈国,曹操亲自率军讨伐,大获全胜,斩杀袁术麾下大将桥蕤、李豊、梁纲、乐就,袁术退往淮南。豫州就此基本被曹操平定。
同年曹操派曹洪讨伐张绣,不利,后亲自率军第二次讨伐南阳,攻克了湖阳和舞阴。
建安三年(198)初,曹操率军第三次讨伐张绣,但仍然没有取得胜利,由于传出了袁绍可能进军许昌的消息,曹操先行退兵。
同年吕布背叛朝廷,再次和袁术复合,并且派高顺击败了刘备与前去救援的夏侯惇。于是曹操决定进军徐州,消灭吕布。
在这次的徐州之战中,曹操先是屠彭城,在下邳城下数度大破吕布军,最终把吕布包围在了下邳,众叛亲离之后,吕布向曹操投降被杀。吕布被消灭后,徐州被曹操初步平定。
建安四年(199)初河内太守张杨被部将杨丑所杀,杨丑又被眭固杀死,眭固准备投靠袁绍,于是曹操派史涣、曹仁渡河击之,大破其军,曹操的势力范围也第一次扩张到了黄河以北。
同年下半年,曹操派臧霸进军青州,控制了北海、东安等地。曹操的势力范围到达了青州。
年末,张绣在贾诩的提议下再次投降曹操,被曹操任命为封为列侯,曹操因此得到了荆州的南阳郡。
同年曹操任命严象扬州刺史,联合其他诸侯讨伐袁术,袁术自灭后,曹操得到了扬州的淮南一带。
前四年和后四年曹操均是战绩辉煌,但所取得的成就却是相差万里,当然中间不仅仅是汉献帝一个人的原因,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天子的大义对于曹操而言是多么的重要,没有天子的曹操四年来最多还只是兖州之主,但控制朝廷的曹孟德四年下来已经开始染指天下,成为了当时距离最终的胜利最近两个的男人之一。
当然控制天子也会带来一定的弊端,但和其带来的好处相比,如何取舍实在是不需言语。
说“挟天子而令诸侯”是曹操和其集团命运的转折点,一点不为过。
ps:本文通过简单的直接比较让大家初步的了解一下“天子的大义”的重要性,后面还有这方面的进一步描述。本章是第三卷的最后一章,下一卷是第四卷《袁氏的兴衰》。
;
………………………………
第001章 四世三公的老袁家
老袁家可考证最早的老祖宗是袁良,在西汉汉平帝时曾经担任太子舍人,东汉初年官至成武县令。
后来袁良的儿子袁昌从陈郡阳夏移居汝南郡汝阳县,他也是汝南袁氏的始祖。此后,老袁家就在汝南开花结果,代代相传,昌盛不息。
袁昌的儿子袁安后来为老袁家带来了第一个三公之位,开启了老袁家接近一个半世纪辉煌时代。
袁安,字邵公(一说召公)。他年少就被举为孝廉,在地方上先是担任过阴平县长、任城县令,在任内御下极严,使得官民对其既害怕又敬爱。在汉明帝时期,升任楚郡太守、河南尹,政号严明,断狱公平。在职十余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后历任太仆、司空、司徒。
袁安被举为孝廉有一个很出名的典故,有一年冬天,洛阳令冒雪去访问他。那时其他人家门前的雪都被扫干净了,只有袁安院子里的雪很深,有人说袁安可能已经冻死了,洛阳令就叫随从扫出一条路才进到袁安屋里。结果袁安正冻得蜷缩在床上发抖。洛阳令就问:〃你为什么不求亲戚帮助一下?〃袁安说:〃大家都没好日子过,大雪天我怎么好去打扰人家?〃洛阳令佩服他的贤德,举他为孝廉。后来袁氏族人念祖上德行,便以卧雪堂为堂号,据说卧雪堂为袁氏第一门。
袁安在历史上只做了大概一年一个月的司空(元和三年五月至章和元年六月,86-87),很快就被调任为司徒,但司空一职是老袁家获得的第一个三公职位,袁安也是老袁家第一个当上三公的祖先,第一代辉煌的创造者,袁安于永元四年(92)去世。
袁安有三个儿子,长子袁裳,次子袁京,三子袁敞。其中袁裳最没本事,窦氏倒台后,和帝亲政,念袁安旧情才拜其为郎官,他的子孙在后世也基本碌碌无为,袁京则做过蜀郡太守,幼子袁敞则在父亲死后二十四年(元初三年,116)再次担任司空一职,是老袁家第二代辉煌的继承者。
但仅仅一年后袁敞(字叔平)就因为其子与尚书郎张俊交往时泄漏机密而被免职,又因为为人刚正得罪了外戚邓氏,遂自尽,这也是古代儿子坑爹的典型案例之一,袁敞其子在今天已经没有留下具体的记载了。
袁敞的儿子坑死了爹,袁裳的儿子袁著又像其父一样本事不大,所以后来老袁家的辉煌主要是靠袁京的孩子们支撑了起来。
袁京据记载有两个儿子,长子袁彭,次子袁汤。
袁彭,字伯楚,继承了袁京的家业,历任广汉、南阳太守,后官至光禄勋、议郎,历史成就并不大。
袁汤,字仲河,恒帝继位后(建和元年,147)被任命为司空,后又担任过司徒、太尉,是老袁家里唯一一位三公的三个职位都担任过的袁氏族人,亦是老袁家第三代辉煌的继承者。
永兴元年(153),朝廷以灾异缘由将袁汤免职,袁汤不久后病逝。
历史上袁彭虽然继承了袁敞的家业,但他本人完全比不过自己的弟弟,其的子孙也一样。所以老袁家的第四代的辉煌主要是靠袁汤的儿子们撑了起来。
袁汤有四个儿子,分别是长子袁平,次子袁成,三子袁逢,幼子袁隗。
其中长子袁平碌碌无为,次子袁成虽然官至左中郎将,但死的早。其余两子袁逢、袁隗日后则都坐上了三公之位,成为了老袁家第四代辉煌的继承者,领军人物。
袁逢,字周阳,是袁绍、袁术两兄弟的生父,袁逢后将庶出的袁绍过继给了死去的兄长袁成,所以在袁绍也可以说是他的侄子。
袁逢以宽厚笃诚著称于世,在灵帝时先是担任太仆,后进位为司空、执金吾,死后赐赉甚厚,谥曰宣父侯。
袁隗是袁逢的弟弟,但他要比哥哥还要早就当上了三公之位。他年少时就娶了汉末大儒马融之女为妻,仕途也是一帆风顺,曾经担任过司徒、太尉,后更是进一步任职为太傅(职位还在太傅、司空、司徒之上,但一般为虚职)。
历史上董卓驱逐卢植之后,派人把废立皇帝的计划送到时任太傅的袁隗看,袁隗为了保全自己回报同意。后来董卓威逼何太后下诏废黜少帝刘辩,是袁隗把少帝刘辩身上佩带的玺绶解下来,进奉给陈留王刘协。然后扶弘农王刘辩下殿,向坐在北面的刘协称臣。
袁隗尽管对董卓曲意奉承,但最终还是没逃过血光之灾,在袁绍、袁术起兵反董后,董卓一方面出于对袁氏的愤怒,一方面恐其做为内应,而将在其控制下袁氏一族全部杀害,袁隗和袁术的哥哥袁基都没逃过一劫。
老袁家自袁良之后,其孙袁安官至司空、司徒,袁安幼子袁敞为司空,袁安次子袁京之子袁汤为司空、司徒、太尉,袁汤之子袁逢亦至司空,袁逢之弟袁隗亦至司徒、太傅,不包括袁绍、袁术那一代在内,四世中居三公之位者多至五人,号称“四世三公”。
老袁家毫无疑问是东汉末期最强的两大世家之一,当时能做到这一点的除了汝南袁氏之外,只有弘农杨氏了。
自袁安到袁绍、袁术,老袁家可谓是代代人才辈出,五代人中每一代都有领军人物,到了袁绍、袁术兄弟时期,就连三公职位也不在被眼中,袁绍不屑于太尉之职,袁术干脆自立称帝,可以说世代的积累到了袁绍时期达到了巅峰。
那时借助于察举和征辟制度,世家的势力在中央和地方发展十分迅速,汝南袁氏和弘农杨氏已经基本形成了门阀,两大家族都是门生贵子满天下,就连皇帝和当权者对于他们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袁绍、袁术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银钥匙出生的,他们的背后有着庞大的世家势力支撑,随时都可以借助家族之力,做事往往事半功倍,天生就自带声望,起点比其他人高出一截,所以只要有点本事就很容易打出一片天下。
起点高虽然不意味着就能成功,但相比其他人而言,难度总要低了不少。
;
………………………………
第002章 黑暗中的斗士
袁绍,字本初,司空袁逢之子,后被过继给了自己的叔叔袁成,出身于四世三公的汝南袁家,是三国时代著名的美男子之一。
由于优越的出身,英俊威武的身姿,袁绍深得长辈们的喜爱,尤其是袁逢、袁隗更是对其喜爱非常,他凭借着世家的背景年少就当上了郎官,不到二十岁已经成为了濮阳的县长。
此后袁绍因为丧母,先是服丧三年,后袁绍感叹自己的父亲袁成早逝,又为袁成服丧礼三年,就这样袁绍前后服丧一共六年。在丧期满后,袁绍拒绝出仕,而是跑到洛阳隐居起来。
历史上袁绍由于是庶出,所以多多少少受到了一点歧视,但老袁家的传统里就没有庶出不能成才的限制,相反有家业继承的嫡长子们基本都没有熬出来,从袁安的长子袁裳到袁绍的大伯袁平,基本都水掉了。
有老本吃的人哪有前进的动力啊。
袁绍在历史上是非常有上进心的,他想证明自己不比任何人差,但恰恰是这样的一个袁绍,却在没有选择在长辈的安排下平稳前进,相反却选择了一个非常危险的道路。
袁绍成长的年代正好是灵帝时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