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三国志-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惜袁绍最终还是犯了一个不可原谅的错误,他把天子给漏了,导致日后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落到了已经怀有异心的董卓手里。

    历史上董卓轻轻松松的就靠着自己的西凉军把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控制在了手里,占据了先机。

    董卓率领军队到洛阳的时候,骑都尉鲍信到恰好从泰山郡募兵归来,他就劝说袁绍说:“董卓统率强兵,将有不轨的打算。现在不早作打算,必然会被他控制。应该乘他刚到之际,兵马都很疲惫,这时发动袭击,必然可以生擒董卓!”

    但那个时候袁绍心中还是存在侥幸,他本人也对董卓的军势有所畏惧,没有把握,便拒绝了鲍信,鲍信就率领着他的部队返回泰山郡。

    董卓很快就吞并原来何进和何苗兄弟的部队,还勾结吕布杀死了负责洛阳防卫的丁原,逐步控制洛阳的军事大权,董卓兵力大增之后,又开始染指政治权力,他暗示朝廷获得了司空之职。

    此时,董卓已经在洛阳无人可敌了,他也逐渐显现出了自己的野心。

    董卓准备废立君王,完全的控制朝廷。

    而当时袁绍因为在十常侍之乱出力甚多,又是汝南老袁家出身,名望非常,所以董卓就去找了袁绍商量,本来袁绍对于董卓还是有所忌惮的,所以他一开始知道了董卓的想法之后,并没有直接拒绝他,而是委婉的说到:“这种大事还是应该和太傅商量一下。”

    当时太傅就是袁绍的叔叔袁隗。

    可董卓后面又来了一句:“刘氏种不足复遗(刘家的人已经不足以再保存下去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袁绍什么话都没说,完全没给董卓面子,把佩刀横过来,向众人作了一个揖,径直而出。董卓看到袁绍都直接拿刀了,而且袁绍家里还是累代高官的大家,所以没敢害他。袁绍自己也知道自己很危险,所以他把司隶校尉的符节悬挂在上东门,迅速离开洛阳逃奔冀州。

    另据《献帝春秋》记载,当时董卓想进行废立,所以他对袁绍说道:“现在的皇帝年幼蒙昧,不适合作为万乘之主,皇帝应该由贤明的人来担任,‘董侯’看似不错,现在我打算改立他为皇帝。有的人小事聪明,大事糊涂,谁知道他又会怎样?先让他当皇帝试试;我每次想到灵帝,都令我愤恨,你也是一样吧。”

    袁绍说:“汉朝统治天下约四百年,恩德深厚,万民拥戴已久。如今皇上年龄尚幼,没有什么过失传布天下。您想废嫡立庶,恐怕众人不会赞同您的提议!”

    董卓手按剑柄,呵叱袁绍说:“小子,你胆敢这样放肆!天下大事,难道不由我决定!我要想这样做,谁敢不服从?你以为董卓的刀不锋利吗!”

    袁绍勃然大怒,说:“天下的英雄豪杰,难道只有你董公一个人!”于是袁绍横陈佩刀,一躬到底,径自出门而去。

    这件事情也是《三国演义》中曹操刺杀董卓故事的另一个原型。

    但袁绍也因为这件事情把董卓得罪惨了,他跑掉以后,董卓准备悬赏捉拿袁绍。但幸好当年袁绍和党人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而董卓又重用党人,所以当时侍中周秘、城门校尉伍琼等人都纷纷为董卓求情。

    他们于是对董卓说道:“废立皇帝的大事,不是一般人能够参预的。袁绍不懂大局,恐惧出逃,并非有其他想法。现在急着悬赏拿他,势必引起突然变故。袁氏四代普施恩惠,门生和从前的部属遍布天下,一旦收罗豪杰,聚集兵众,英雄之士跟着兴起,恐怕太行山东就不属于您所有了。不如赦免袁绍,拜他做个郡守,袁绍见免去罪责一高兴,必定不会发生祸患。”

    董卓认为很有道理,于是派人授予袁绍勃海太守的职位,还封他为郧乡侯,而且在名义上袁绍还兼着司隶校尉,就这样袁绍逃过了一劫。

    但少帝刘辩的皇位最终还是没有被保下来,虽然卢植和袁绍一样力保少帝,但还是没有敌过董卓的淫威,卢植也是免官去职。

    昭宁元年九月初一甲戌日(189年9月28日),董卓在崇德前殿召集百官,逼何太后下诏书立刘协为帝,废黜皇帝为弘农王,皇太后还政。而袁绍的叔叔袁隗则选择了与董卓合作,亲自把玺绶从少帝身上解了下来进奉给陈留王,陈留王遂即位,改元永汉,即为汉献帝。

    当时董卓除了拉拢袁绍之外,还拉拢了袁术、曹操等人,甚至封袁术为后将军、曹操为骁骑校尉,但袁术、曹操都拒绝与董卓为伍,相继从洛阳逃出。

    董卓行废立之事后,为天下所不容,曹操先在陈留己吾首倡义兵,后桥瑁向诈称京师三公发信给各州郡,陈述董卓的恶行,希望各地方举兵。

    初平元年(190)正月,各地群雄纷纷响应,除了桥瑁之外还包括勃海太守袁绍、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

    反董的大幕已经拉开。

    ;
………………………………

第010章 联军盟主

    袁绍逃到冀州后,虽然董卓没有下令抓捕他,反而授予其官职,但这并不代表董卓真的就对其放心了,董卓后来任命韩馥为冀州牧,并且让袁绍受韩馥节制。

    韩馥是颍川郡人,而且本人也是袁氏门生,原先担任御史中丞一职,是属于老袁家的门徒,或许是希望他在冀州关照袁绍,所以周秘、伍琼才推举其为冀州牧。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董卓错打错着,韩馥本人突然得到高位,就像在路边捡到了一块黄金,珍惜的不得了,所以他把自己冀州牧的位置看的很重,而袁绍又是名望非常,很多人都来归附他,韩馥因为自己是袁氏门下,对于袁绍是有些自卑的,所以他看到这种情况,非常害怕袁绍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对付自己,所以他派自己麾下的从事时时刻刻监视着袁绍。

    当然,韩馥这么做也可能是做给董卓看的,只不过韩馥出于自身的原因把假的做成了真的。

    袁绍在离开洛阳后,虽然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但由于韩馥的打压,他连基本的自由都失去了,也就谈不上对抗董卓了。

    直到桥瑁发三公书信给各州郡,要求诸侯们起兵讨董,韩馥这时就非常犹豫了,他一方面作为一名士大夫对于董卓的所作所为也是看不下去的,他也是知道作为正义的一方应该讨伐董卓,但另一方面他放不下对于袁绍的警惕,反抗董卓就等于帮助支持袁绍。

    为了做出选择,韩馥召集部属商议,对众人问到:“如今应当助袁氏呢,还是助董氏呢?”

    结果他麾下治中从事刘子惠回了他一句:“兴兵是为国家,如何说什么袁氏、董氏!”

    韩馥无话可说,迫于形势终于决定对抗董卓,于是他写信给袁绍,表示对其的支持,也不在阻拦袁绍,袁绍这才得以自由,可以组织反董行动,但韩馥并不是心甘情愿的。

    历史上由于袁绍在十常侍之乱和反对董卓废立时积累了巨大的声望,所以众人推举袁绍为反董盟主,于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关东反董联军正式成立。

    一开始联军准备打出迎弘农王复位名义讨伐董卓,但可惜的是董卓先下手派李儒向刘辩进献毒酒把刘辩毒死了。

    初平元年正月十二癸丑日(190年3月6日),郎中令李儒进献毒酒给弘农王,对刘辩说道:“服此药,可以辟恶。”刘辩又不傻,但面对董卓势力的强势,只能挣扎的说到:“我没有病,这是想杀我罢了!”

    由于刘辩不肯喝,李儒就强迫他喝,刘辩不得已,乃与妻唐姬及随从宫人饮宴而别。饮酒过程中,弘农王悲歌道:“天道易兮我何艰!弃万乘兮退守蕃。逆臣见迫兮命不延,逝将去汝兮适幽玄!”

    乃令唐姬起舞,唐姬举袖而歌。歌毕,弘农王对唐姬说:“爱卿是本王的妃子,势将不复为吏民之妻。自己保重,从此长辞!”遂喝毒酒而死,时年十五岁。

    但后来董卓出于对袁绍、袁术起兵反抗他的忌恨,干脆把在他势力范围内袁氏一族斩尽杀绝,袁绍、袁术的叔叔太傅袁隗、兄弟太仆袁基,以及袁氏五十余口无一幸免。

    因此袁绍、袁术两兄弟也和董卓借下了血海深仇,新仇加旧恨,国仇加家恨,可以说是不死不休,后来各地起兵豪杰反董无不打着为袁氏报仇的旗号。

    反董联军成立以后,袁绍成为盟主,对于参与的诸侯都假授官号,袁绍则自封车骑将军,在汉朝,车骑将军属于高级将军,仅次于大将军及骠骑将军,在卫将军及前、后、左、右将军之上,原是战车部队的统帅。

    后来各路诸侯形成了三路主力大军,分别是在河内屯兵的袁绍和王匡;在酸枣会盟的张邈、刘岱、桥瑁、袁遗与鲍信,曹操属于张邈麾下;袁术屯兵于鲁阳,孙坚则从长沙赶往与袁术会合。

    其余人孔伷屯兵颍川,韩馥则留在邺城,给与联军军粮,主要是支持酸枣联军和袁绍的河内军,而后来孙坚的部队粮草基本由袁术补给。

    由于联军势大,董卓的女婿牛辅又新败给了白波军,董卓面临了两面作战的困局,于他是决定强行迁都,把都城迁往长安,自己则坐镇其中,亲自指挥大军对抗联军,并且把袁绍率领的河内军作为了主要目标。

    历史上曹操在董卓迁都后决定乘机进军讨伐董卓,但却在荥阳汴水惨败给了董卓麾下中郎将徐荣,后来曹操因为军事失败,失去了在酸枣联军中的话语权,就连张邈也不再支持他,曹操不得已离开,在扬州一带募得少量兵力后投靠了袁绍。

    而在河内方面,袁绍和王匡出兵屯于河阳津,准备以此为基地进攻董卓,但董卓先下手为强,他先派出疑兵吸引河内军的注意,却另派大军绕道偷袭,把王匡军打了一个全军覆灭。

    袁绍的河内军因此损失惨重,他不得已把王匡派出去重新募兵,尽管后来还有张杨、匈奴单于於夫罗、曹操等人前来汇合,但袁绍已经无力短时间内再一次发动对董卓的进攻。

    可惜坏消息还没有结束,很快袁术的头号大将孙坚也惨败给了徐荣,而且由于酸枣的诸侯们畏惧董卓止步不前,韩馥也担心袁绍危及自己,便一步一步减少了对河内、酸枣联军的粮食输送,虽然袁绍咬牙坚持了下来,但酸枣联军兵粮用尽后诸侯们已经化作鸟兽散。

    董卓乘机派出大鸿胪韩融、少府阴循、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循、越骑校尉王瓖来晓谕劝解袁绍等各路军队。

    袁绍、袁术两兄弟虽然处境艰难,但都没有向董卓屈服,袁绍指示王匡杀了胡母班、王瓖、吴循等人,袁术也杀了阴循,只有韩融因为德高望重免于一死。

    袁绍虽然杀的解气,但这并不能改变眼前的艰难局面,此时袁绍率领的河内军已经处于了内忧外困、非常危险的境地。

    袁绍必须找到新的出路。

    ;
………………………………

第011章 另立之谋

    尽管袁绍拒绝了董卓的和谈,但这并没有能遮掩袁绍所面临的艰难状况。

    在外部,袁绍面临着董卓集团的强大压力,在内部,袁绍更是力不从心。当时,反董三路大军均与西凉军交锋,酸枣联军中的曹操和袁术麾下的孙坚都惨败给董卓麾下中郎将徐荣(注1),袁绍自己的河内军也在河阳津被董卓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损失惨重,三路战事均不利于关东联军。

    战局上的不利更是恶化了关东联军内部的情况,酸枣联军被董卓西凉军所展现出强大的军事实力所威慑,丧失对抗董卓的信心,变得止步不前,停滞于酸枣大营之内,由于酸枣诸侯的无作为,韩馥逐渐减少了对其的补给,在兵粮用尽后,酸枣联军解散,其后内部更是发生了内斗,兖州刺史刘岱把东郡太守桥瑁给杀了,然后任命他的部下王肱为新的东郡太守。

    冀州牧韩馥也是乘机给袁绍下小绊子,一步一步缩减对河内军军粮的补给,当时在河内驻守的除了袁绍之外,还有张杨、曹操、於夫罗等人,那时候他们面临一个什么情况呢?

    《魏书》中有一段话很可能就是记载这个时候袁绍军的情况。“自遭荒乱,率乏粮谷……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绍的军队那个什么已经军粮匮乏到什么情况了,已经要去吃桑果,你说叫袁绍怎么打?

    所以后期哪怕曹操这个主战派也在袁绍这里,最后也没能发出一个兵去讨伐董卓,不是不想,是实在情况不容许啊,没粮没的打啊。

    但袁绍想不想干掉董卓,国仇家恨,新仇旧恨,那是百分百想的!

    所以袁绍没有放弃,他本人也是积极在寻找解决办法。

    当时袁绍首要任务是解决粮草问题,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定,袁绍想解决这个问题就绕不过韩馥,所以袁绍必须把韩馥解决了。

    另一方面,联军内部内抗,面对董卓的强大实力,已经开始丧失凝聚力,这也是一个袁绍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当然袁绍还有一个一直都没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关东诸侯是否应该认可董卓拥立的汉献帝刘协,当年少帝刘辩没死的时候,这个问题好办,刘协是董卓非法立的,大家不需要承认,直接拥护刘辩复位就可以了,但刘辩已经被李儒毒死了,这个问题就有点不好办了。

    因为刘协虽然得位不正,但这方面也不是他的本愿,罪魁祸首还是董卓,可刘协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也很难让人信服。

    至少袁绍就不是很服刘协,袁绍本来就是何进的主要谋士,先天就站在刘辩一边的,而刘协是董氏养大的,董太后在历史上唆使灵帝卖官鬻爵,扰乱朝政,很不得士大夫的信任,后来董氏支持刘协对抗何氏与刘辩,那曾经也是袁绍的敌人。

    刘协又是董卓自己立的,而且刘协年龄也小,没有权威,基本只能作为傀儡。

    所以袁绍不认可现在的天子汉献帝刘协,袁绍的最终选择是另立,希望重新拥立一个更有威信的天子取代汉献帝。袁绍希望通过另立贤明一次性解决他目前所遇到的困难。

    但无论袁绍是想重新获得韩馥的帮助,还是再次恢复诸侯们的凝聚力,新皇帝的人选都必须拥有很高的威望,甚至还比袁绍本人还高,这才能让众人信服。

    而在当时,皇室宗亲大部分都在董卓的势力范围之内,可以选择的人物并不多,或者说只有那么两个人,其中一个人是兖州刺史刘岱,另一个人就是幽州牧,大司马刘虞。

    刘岱是积极反董的诸侯之一,他是最初讨伐董卓的十一路诸侯之一,酸枣大营最初的会盟者,但刘岱在反董之战作为兖州刺史却毫无作为,最终还在酸枣闹内斗,杀死了与他不和的前兖州刺史桥瑁,所以刘岱并不是一个好的人选,袁绍、韩馥等人也不是很信服他。

    而另一个人刘虞则是当时极少数声望可能还在袁绍之上的人物,同时也是皇室宗亲内的领军人物,他本人也不在关西,而在远离董卓势力范围的北方幽州,而且他为人成熟宽仁,深得人心,当时要取代汉献帝的话,他就是最好的人选。

    不仅是袁绍准备拥立他为帝,董卓也是准备拉拢他,在杀死袁绍的叔叔袁隗后,董卓就想刘虞回朝担任太傅,只可惜由于路途遥远命令居然没能成功的传达过去。

    历史上袁绍和冀州牧韩馥商量之后,韩馥也是非常认可刘虞的,毕竟韩馥不待见袁绍是因为畏惧袁绍,害怕袁绍夺走他的权力,但不是因为不支持袁绍讨伐董卓,所以他和袁绍商量另立之后,在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韩馥还是支持袁绍的。

    而且只要最后成功,韩馥至少也有拥立之功,很可能再进一步,就算失败了,刘协一个小孩子又能有什么办法,至于董卓,不早就得罪过了。

    袁绍支持拥立刘虞称帝想的是很美的,他首先可以通过此举和韩馥再次形成统一战线,重新获得韩馥的支持,这样一来袁绍在补给上的问题就暂时解决了;

    再进一步刘虞称帝之后,将会在关东形成新的朝廷,这样一来就可以用朝廷的大义重新把松散诸侯凝聚起来,在中原大地上形成两个朝廷的对抗,凝成一股绳的关东诸侯将会获得对抗董卓的力量;

    而刘虞称帝后,关东关西都会有一个皇帝,这样袁绍等人在大义上也不会输给董卓,而且一个被邪魔拥立的十岁不到的孩子,一个成熟稳健声名远著的新皇,诸侯们该怎么选择,袁绍对此也是非常有自信。

    历史上袁绍对于刘虞是抱着很大的期望的,他希望刘虞成为新的帝王后,在自己辅助之下能带领着众人再次让大汉振兴。

    可惜的是,另立的困难还是超出了袁绍、韩馥的准备,袁绍的另立之路注定了曲折难成。

    注1:袁绍准备实行另立的时间可能还在孙坚败给徐荣以及酸枣联军解散之前

    ;
………………………………

第012章 困难重重的另立

    袁绍决定放弃献帝另立刘虞为帝,为此他首先是寻求了其他人的支持,比较重点的是他的好基友曹操和他的弟弟后将军袁术。

    但结果都是很不顺利。

    袁绍一开始把另立的事情和曹操说了,但遭到了曹操的拒绝,后来袁绍又得到了一个玉印,可能是以前归属皇帝的,于是袁绍又在席中推曹操的胳膊让他看,希望曹操和他一起拥立刘虞,曹操笑了笑,没有回应,但心中却十分的厌恶。

    根据《魏书》记载,曹操对袁绍回道:“董卓是因为他的罪恶暴露于四海之下,我们联合各地诸侯、到处兴起义兵,远近没有不响应,这是因为我们的行动是正义。但现在皇帝幼弱,虽然被奸臣控制,但也没有昌邑亡国的过错,而一旦改变,天下靠谁来安定维护?各位向北面称臣吧,我哪怕一个人都会向西归附皇帝。”

    袁绍后来再次拉拢曹操,结果曹操大笑的说到:“我就是不听你的(不支持另立)。”

    袁绍不甘心,又派人劝谏曹操,其使者说到:“如今我家主公袁绍势力强盛军队强大,两个儿子已经长大,纵观全国群英,谁能比的上?”

    曹操收到了使者的威胁,没有回应他,但因此越看袁绍越不顺眼,甚至有了消灭他的心思。(注1)

    直到最后,袁绍还是没能成功的拉拢到曹操。

    而另一方面,袁绍也没拉拢到自己的弟弟袁术,本来袁绍以为自己虽然和弟弟以前有些嫌隙,但已经过了这么久,亲兄弟之间又有什么事情不能放下呢?兄弟齐心,合力断金,所以在这方面袁绍是非常希望得到自己的弟弟袁术支持的。

    尤其当时袁术的声望在联军几乎仅次于袁绍本人,可以搞定了袁术,其他的诸侯不在话下。

    结果是袁术狠狠的打了袁绍的脸,袁绍在被袁术初步拒绝以后,并没有放弃,而是写了一封书信给袁术,以为家族复仇和献帝得位不正为理由劝袁术支持其另立刘虞,袁术则回了一封信,逐一反驳袁绍的观点,还大义凛然的把袁绍批评了一顿,要袁绍把重心放回到讨伐董卓方面上来,不要想太多。

    袁绍因此对于袁术深恨之,两人后来彻底翻脸就由此而起。

    根据《吴书》记录,韩馥写信给袁术说献帝不是灵帝的儿子,准备要依周勃、灌婴废黜少主,迎立代王的先例,另立天子;韩馥称赞刘虞的功德政绩,整个华夏都没有第二个人可以比,如今的皇室宗族当中更是无人能及。

    韩馥后面又说:“从前汉光武帝刘秀距离有王爵封号的先祖汉定王正好五世,被更始帝刘玄派往河北招抚时,官拜大司马领河北,后来耿弁、冯异劝其称帝,最终取代更始。而刘虞距离有王爵的先祖汉恭王也正好是五世,被汉灵帝派往幽州,担任大司马领幽州牧,与刘秀相同。”

    当时有四颗星正好在箕尾,韩馥因此认为谶说的神人将出现在燕国的分野。又有人传言济阴男子王定得到玉印,上面写着“舜为天子”。又看见两个太阳出现在代郡,这些都正好应对着刘虞当代天子而立。

    袁绍后来也写信给袁术这么说,但当时袁术自己已经怀有不臣之心,不希望国家出现一个英明成熟的帝王,所以他假借已经有了正统的大义拒绝袁绍和韩馥。

    虽然没能成功的拉拢到曹操和袁术,但袁绍没有放弃,他和其他关东诸侯商议之后以献帝年幼,而且被董卓控制,相隔关塞,不知献帝是否平安为由,拥护刘虞为帝,并且派出使者征求刘虞的意见。

    当时的使者是原乐浪太守张岐,看到张岐准备给自己加封皇帝的称号,刘虞是惊恐异常,他严厉的斥责张岐到:“如今天下动乱,士上遭难。我受朝廷大恩,不能洗雪国耻。诸位各自统领一方州郡,应当共同努力,为王室尽心,却反而想出叛逆的主意,来玷污坑害我吗!”

    刘虞坚决拒绝了袁绍、韩馥等人的要求,不愿意做皇帝。

    于是袁绍、韩馥退而求次要求又请刘虞兼尚书事务,以皇帝名义封官拜爵,刘虞依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