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三国志-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向栩、张钧和傅燮事情告诉了我们,在那个时代只要灵帝还活着,就不可能动摇宦官的根基,更不可能打到宦官,所以只要灵帝还活着,宦官之恶就不可能被消灭,所以宦官们拖后腿的事情就不可能会消失!
于是卢植被坑了。
因为卢植没有对小黄门左丰行贿,所以左丰对灵帝说:“据守广宗的贼寇很容易攻破,然而卢植只是让军队躲在营垒里休息,等待上天诛杀张角。”
灵帝是站在宦官这一边的,所以他罢免了差一步就可以击败张角的卢植,派人用囚车将卢植押解回洛阳,判处比死罪轻一等的处分。
在当年四月左右,灵帝曾经向太尉杨赐询问有关黄巾军的情况,杨赐的回答恳切直率,灵帝因此感到不快。后来杨赐因未能平息黄巾叛乱而被免职。
那时豫州刺史王允也搜出了宦官们和张角勾结的书信,但自己后来也因此被宦官们整的欲死欲活。
黄巾军的确有很多的问题,但是只要汉灵帝刘宏还在,这些问题最终都不是问题。
官军有很多精兵强将,像皇铺嵩、朱儁、曹操、孙坚等等。但没关系,早晚在十常侍的唆使下灵帝让他们一个个都变成下一个卢植。而且只要熬过一段时间,那时黄巾军那些将领也基本练出来了,那时是官军麾下良将多,还是黄巾军麾下良将多,这就说不准了。
黄巾军胡作非为,老百姓们民不聊生,但好像在汉灵帝以及那些大宦官的统治下老百姓们也不是幸福美满吧。虽然黄巾将领们的确一开始没有内政天赋包,但人只要活着都会想办法的,都会学习的,只要坚持下去,总会会的,更不要说部分士族的可能反水了,更不要忘了太平道的教义。
黄巾军初期打击面的确很广,但如果张角真的健康话,以他创建太平道组织黄巾军的水平,他不会没有措施的。而且在那时大汉的根基已经被恒灵这两个昏晕无能的皇帝动摇了,只要黄巾军能坚持下去,部分地主门阀的倾向改变不是不可能的。
李自成怎么打下北京城,靠打游击呗。只要张角没死,最差也能弄成游击战的局面。但说实话说当年崇祯帝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也撑了快二十年,表现可是比刘宏强多了,人家至少知道宦官们都是什么样的一种生物。
而当年安禄山是怎么打进长安的,不就是靠宦官和晚年昏晕的唐玄宗强逼哥舒翰出兵,而刘宏呢?他有没昏晕过的时候吗?自己爹娘都不认识。
可以说汉灵帝本身活着就是黄巾军胜利的最大保证。
但真实的历史是什么样子的呢?黄巾军的**oss张角尽管可能是因为身体原因,但从某种意义而言他表现还不如刘宏呢,
至少刘宏最为大汉的主心骨没有随随便便的挂了,而张角病死之后他的两个弟弟也很快被皇铺嵩送到了黄泉给张角作伴,蛇无头不行,黄巾军也因此基本无力再次翻盘。
所以历史上太平道和黄巾军输了,而且输的非常快。
汉灵帝之所以没在这场大起义中起到太多负面作用,是因为张角病死的太早了,黄巾起义失败的太快了,否则的话,我们有理由相信卢植不会是一个人的,有理由相信黄巾军能坚持更长的时间,有理由相信张角可能会成为胜利者。
我个人认为如果张角健康的话,只要汉灵帝刘宏活着,官府还真不太可能能剿灭黄巾军。
;
………………………………
第011章 张角之殇
不管怎么样历史是不会改变的,张角的过早病死,黄巾起义的迅速覆灭,都已经成为了史实,但这些并不妨碍我个人来做一个大胆的猜想,张角病死之前到底发生什么?
让我们将时间拨回黄巾起义爆发的前夕。我们知道张角作为太平道的教主,他不仅要管理太平道信徒,还要暗中谋划起义推翻汉王朝。这十余年来,他以医道救过人,以《太平经》传过教,也收了很多弟子,一手创立了太平道,最终决定黄天替汉。可以想象,张角平时的工作量是很大的,工作强度也是不低的,十多年下来,虽然他的医术不错但他的身体已经有了很重的负担了。这个时候,如果有个引子的话对于他的身体而言将会是灾难性的。
但很可惜,老天爷并没有眷念张角。
中平元年(184)一月,张角所谋划的大起义已经近在眼前了,在起义计划中,冀州和洛阳尤其重要,冀州是起义的大本营重要性不需多说,而洛阳市汉朝都城皇帝所在,如果能一举拿下,起义可以说就成功了一大半。
冀州由张角本人亲自坐镇,无需担心,为了确保洛阳起义的成功,张角将荆州、扬州大方的渠帅马元义调到了洛阳,做起义前的准备工作,负责和朝中的内应联系。在前人的基础上马元义成功的收买了中常侍封谞、徐奉等人为内应,还将部分禁军发展为信徒。但张角出于谨慎,在二月份的时候,又将自己的一个亲信弟子唐周派去洛阳再一次进行联络,然而这一次,唐周一去不复返,直接向朝廷告发了张角,泄露了大起义计划,导致马元义及诸多内应被杀,洛阳的太平道几乎清洗一空。不仅是洛阳起义计划流产,整个太平道都遭受了一次空前打击,大起义被破提前。
大家能想像一下张角听到这个消息会受到多么大的打击吗?付出那么多的心血,投入那么多的人力物力,眼看计划就快要成功了,就差那么一步,结果忽然间从天堂掉入地狱。
在张角知道这个消息的一瞬间,他再也承受不住了。
张角的身体垮了。
张角的命运、黄巾军的命运也因此已经被残忍的决定了。
马元义死了,唐周叛了,洛阳起义已经彻底失败了,现在全国开始通缉太平道徒,自己已经被朝廷下令捉拿,整个计划都风雨飘零,自己一生的梦想也由触手可及变得再也遥不可及。如果我当初没有把唐周派出去的话,如果我当初派的是别人的话,如果我早就看出了唐周的为人的话,如果……
我要站起来,我还不可以死,还有那么多的教徒看着我呢,还有那么多将领在等待着我呢,我的梦还没有实现呢,还没有到绝境,我还可以站起来,大起义是不会失败的,我是不会让大起义失败的,要立刻起义,不能再等了,不能再等到甲子年甲子日(184315)了,把消息传出去,告诉渠帅们要他们立刻起义,我们还有希望,我们还有胜算!
张角紧急招回了自己的两个弟弟,并己下令不能离开他的左右,同时要求封锁关于他病情的所有消息,立刻起义。张角在当日便自封为天公将军,他要告诉天下所有人,就算洛阳起义失败了,只要他张角还在,太平道就没有失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不会仅仅是口号而已的。
黄巾大起义爆发了,七州二十八郡纷纷响应,太平道还没有失败,我们仍然拥有希望。
很快,卢植和宗员率领着北军五校士来到了张角的面前。
真的好累啊,真的好想睡一会儿,汉朝的正规军真的好强啊!数场大战下来我们完全没有占过上风,这才多少天?一个月还是两个月,我们已经有一万多名兄弟们没了,那个人就是卢植吗?真是可恶啊!如果我的身体没有问题的话,就算汉军装甲精良,训练有素,在黄天之下,又怎么可能被你们欺负到如此地步。算了,罢了,我的身体已经支撑不了野战了吗,可惜了梁弟弟和宝弟弟如此辛苦,不能让他们再这么辛苦了。走,我们去广宗,据城而守的话想必会简单很多。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真不愧是皇帝大人啊!宦官们说什么就信什么,卢植堂堂的汉室大功臣,就因为没有给你的走狗行贿,居然几天后就被关在囚车里了。好,实在太好了!妙,实在太妙了!如果当时我没有派唐周出去的话,现在那些宦官们应该已经为我打开宫门了吧!不知道他们暴露了没有?算了,就算没有暴露,那几条狗估计也已经吓破了胆,不能指望了。为什么不把宗员一块儿抓走呢,这样我就可以把城外的汉军一举歼灭了,算了,我也没有精力了。
可以感觉到啊!这几天我经常可以看到马元义,他死的好惨啊,真的好惨,都是我害的啊,如果我当初没有派唐周那个叛徒出去的话,如果……
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吗?枉费了宝弟弟和梁弟弟是如此辛苦帮我续命。下一个人是董卓吗?我必须打到他,趁着我还活着,趁我还有时间。
董卓逃掉了,可惜我也无力追击了,至少汉军退了,可以暂时喘口气了。可是我为什么感觉到身体那么轻呢?身体轻飘飘的,你又来了呢,你是来接我的吗?马元义。
宝弟弟和梁弟弟在干嘛呢?他们是在哭吗?为什么不哭出声来了呢?是因为怕吵到我吗?我真的好对不起他们啊!枉费他们这么辛苦,跟了我这么多年,为了大业,为了黄天之梦,我们三兄弟都是终身未娶,想来九泉之下,老祖宗也不会放过我们吧!我真的对不起我的两个傻弟弟呀!我对不起所有人啊!都是我的错,太平道才会死那么多的人,其实我最该死啊!是吧!马义元兄弟。
切,已经说不出来声了吗?黄天在上,保佑太平,宝弟弟、梁弟弟,太平道的兄弟姐妹们,你们一定要好好活下去。
别了……
ps:有些时候,历史或许真的很残忍。
;
………………………………
第012章 天不假命的张角
台上一刻钟,台下十年功。
张角很明白这个道理,于是他为了推翻汉王朝花了超过十年的时间来做这个准备。
在组织上,他创立了太平道这个政教合一的集团,并且以宗教为掩护,成功地发展到了大江南北,除了极少数的边疆地区几乎遍及当时汉王朝的各个州郡,拥有了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的信徒。在太平道壮大以后,他按照地区,建立了军政合一的宗教组织‘方‘,把全国信徒分为三十六方,大方有万人以上,小方也有至少数千人,各方首领称‘渠帅‘。
在传播方面,张角以普世救人为己任,以医病作为切入点,以平等与爱作为终结点。在太平道传播初期,张角常持九节杖,在民间传统医术的基础上,加以符水、咒语,为人治病。后来变成了教师持九节杖为符祝,教病人叩头思过,然后让他们饮下符水,如果后来康复了,就说明他们是信徒,如果后来没有病愈,那就说明他们不信道。
教徒们加入太平道后,都会不由自主开始向往那个既无剥削压迫,也无饥寒病灾,更无诈骗偷盗,人人自由幸福的黄天世界。他们被鼓励反对剥削、敛财,主张平等互爱,这些观念被那些普通百姓广泛接受,太平道在民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迅速传播了开来。
在准备方面,张角首先和各个地方的渠帅约定好在甲午年甲午日起义,还提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响亮口号,让各个地方的教众们都做好准备。另一方面,他则与朝中的宦官们私通,买通了不少重量级的内应,可以说是做了万全的准备。
但结果张角和他的大起义还是输了,他不仅仅是输给了朝廷,更是输给了他自己,作为黄巾军当仁不让地王,作为太平道无可替代的先知,在大起义爆发后仅仅八个月他就被黄天召唤而去了。于是他失败了,他的大起义也失败了,他的太平道最终也覆灭了,苍天没有死,黄天也没有立,甲子年天下大吉也成为了一句戏言。这对于张角本人而言是多么的讽刺啊!
让我们来综合评价一下历史上的张角,首先,毫无疑问的,他是一个失败者。他输掉自己的生命,输掉了自己弟弟们的生命,输掉了自己的大起义,甚至于输掉自己一手创立的太平道,他输掉了一切。在历史上,他几乎什么都没能留下。
但他依然是光荣的,因为面对黑暗的现实,腐朽的国家,他敢于站起来反抗。虽然他最终失败了,但那是因为老天爷留给他的时间实在不多了,只有短短的八个月,相比以数百年以计的大汉王朝,不过是一瞬间而已。但他最终在那一瞬间,释放出了自己人生中最后的辉煌,带走了汉王朝最后的一点元气。
他只不过没有被历史选中而已。
作为一名领袖,张角是算不上成功的。在起义爆发前他的确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为大起义的进行奠定了一个良好基础,可是随后张角因为自己的失误,导致整个洛阳起义失败,大起义也被迫提前进行,整个计划都被打乱。在大起义爆发后,作为整个太平道的最高领袖,张角实际上只统率了冀州的黄巾军,他没有组织调控全国各地的黄巾军们,使得各地的黄巾军都没有整体目标的各自为战,就连相互救援这种事情都没能做到,最终被官军们逐个击破。
唐周事件或许有人说那不过是张角倒霉而已,但识人不明这个过错至少张角是逃不掉的;起义爆发后张角偏居一方,或许有人说那是因为张角因为病情而无力掌控全局,但很可惜历史上不管是你带病作战也好,还是你在全盛状态也好,输了就输了。在一个大的军事政治集团里,领袖的责任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将会决定这个集团的未来,他们所犯下的错误,也可能根本就没有挽救的机会。
张角在起义爆发前的领导组织工作做得非常不错,但因为唐周的事件和他在大起义爆发后的关键时期无所作为,尽管可能有他的身体因素,这些依然会是对他评价的减分项。
另外前文我们也谈过了,张角是拥有相当的军事水准的,他在历史上面对卢植败而不溃,最后还打跑了董卓,可惜他所参加的军事战役实在太少了,而且这两场战役中张角都有可能是带病作战,所以张角的军事水平还是不低的。
张角在创立太平道和谋划大起义的过程中,他展现了相当的政治组织能力和计划谋划水平,成功地组织了一个超过数十万人遍布全国八大州的宗教,并在起义爆发前的一个月中,还将朝廷瞒在鼓里,如果不是因为叛徒的出卖,胜败尚未可知。
姓名:张角
属性:领导力(a)太平道的创始人和黄巾军的领袖,如果不是大起义时身体的影响导致死的早,评价会更高
统率(a-)张角表现出来军事水平不低,但还是那句话,他死的早
政治(a)张角的组织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谋略(a)就从张角对于整个汉王朝的夺取策略来看,最低是这个评价
总评价(s)那个男人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进一步摧毁了东汉王朝的根基
别名(称号):天公将军、大贤良师
性别:男
民族:汉
职业:黄巾军首领、太平道教主
家庭出身:也没有详细记载,但明显不低,至少在那个时代读的起书;也有很大可能被道士养大
生卒:???---184
出生地:钜鹿(今河北省邢台市平乡)
社会关系:
父母:未知
弟弟:张宝、张梁
座右铭: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主要经历:
年-168年历史未记载,可能还在修业中吧
168年-172年兄弟三人在冀州一带开始传教活动
172年-178年以《太平经》为基准创立太平道
178年-184年划分36方,准备起义
184年发动黄巾起义,同年因病去世
总结:张角心中有万里江山、千万百姓,奈何天不假命,呜呼哀哉。
ps:这是第一卷最后一章,关于恒灵时代由于篇幅原因只是简单介绍了一下,大家也可以看看《后汉书》多了解一下
;
………………………………
第001章 潜伏的枭雄
董卓出生于当时汉朝西方边境的一个地主豪强家庭,性格粗放凶猛,但却是粗中有细,从小就向往成为一名游侠。他长大以后,更是多次去了羌族居住地游历,依靠者他家里面的势力和丰富的财富,他和很多羌族酋长都有了交情。
后来董卓回家管理田地,一些来内地办事的羌族酋长顺路看望他,董卓看到这些老朋友非常高兴;他甚至将正用于犁田的耕牛宰杀掉来招待他们;羌族酋长们被董卓这种义气豪爽的行为所感动;他们后来收集了牛马羊各类牲畜千余头赠与董卓,用来报答他的招待之恩。
那时,羌人的反叛此起彼伏,在凉州和并州一带接连不断。恒灵时期由于政治的恶化和汉朝国力的衰退,羌族叛乱迎来了一个更大的**期,对此朝廷也只是能勉强镇压而已。但这些却都给董卓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也为自己的野心提供一个最初的机会。
董卓长得非常魁梧,并且武艺高强,骑射也很不错。当时,桓帝下令从汉阳、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等六个郡中选拔良家子弟来充任负责皇帝宿卫侍从的羽林郎;董卓被朝廷直接选中。从此董卓平步青云,一路升职很快便成为了朝廷的中郎将。
永康元年(167),董卓担任羽林郎,很快他便升为军司马(大将军的属官,辅助大将军),跟随中郎将张奂讨伐并州反叛的羌族,作战中董卓勇猛过人,杀敌众多,立下了很多的战功。因此他被提升为负责守卫京城皇宫诸殿安全的郎中;很被朝廷信任,并且还被赏赐了细绢九千匹,不过董卓一匹都没有要,全部分给了他的手下,因此深受部下们的信任。
董卓随后因功不断高升,官运亨通,先后担任过广武令、蜀郡北部都尉以及主管西域诸民族事务的西域戊己校尉;后被免。但随后他又起复并且被任命为并州刺史,后面又担任了河东太守;最后又召回京都;拜中郎将。
黄巾起义爆发后,因为当时北方统帅卢植拒绝向灵帝派来巡查的宦官行贿,被诬陷免职,并且用囚车押回洛阳。因为董卓本人战绩辉煌,灵帝便派董卓代替卢植继续讨伐以张角为首的黄巾军,结果董卓不敌张角,被迫撤军,董卓也最终也因此被撤职抵战败之责。
中平元年(184)十一月,在黄巾起义覆灭的前夕,凉州一带北地郡的先零羌和枹罕县的群贼反叛,拥立羌人北宫玉(又叫北宫伯玉)和李文侯为将军,杀死了金城郡太守陈懿,胁迫边章、韩遂入伙,共推举边章为首领。中平二年(185)边章和韩遂以讨伐宦官为名,率领大军进军洛阳,直逼长安,甚至打到了皇室的园陵一带,朝廷面临了空前的威胁。
为了抵抗边章和韩遂,汉灵帝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董卓也因此被恢复中郎将的原职,并且被拜为破虏将军,和司空张温、执金吾袁滂、荡寇将军周慎等率领十数万骑兵和步兵讨伐边章和韩遂。
双方在美阳一带初次交锋,官军不敌占据了下风。但汉军根据董卓的建议据地固守,由于叛军是劳师远征,时间一长士兵们纷纷想回金城,军心不稳,董卓则趁机和鲍鸿等人合兵进攻,大获全胜。随后汉军分为六路进攻出征陇西讨伐边章、韩遂,董卓、周慎等人各率一路。但由于盲目深入敌境,粮草跟不上,援军也无法及时赶到,反而叛军越打越多,官军都逐渐被包围,粮草也几乎消耗殆尽,董卓等人都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之中。
但沉着老练的董卓并没有惊慌,他在被叛军包围之后,命令士兵在河中筑坝,截断上游的流水,然后整天在坝中捕捉鱼虾。那些叛军将领便认为董卓军粮已经耗尽,只需要在包围一段时间董卓的军队便不战自溃了,于是他们渐渐放松了下来。结果,董卓利用他们的松懈轻松带军突围,叛军过了很久才发现,当他们想要追击时,也因为河水太深而无法渡河了。最终六路大军只有董卓的军队完好无损,董卓也率师在突围后驻扎在扶风郡,董卓因此被封为台乡侯,后来还调任并州牧。
中平三年(186),韩遂杀边章及北宫伯玉、李文侯,吞并了他们的部下,拥兵十余万,再次进军包围陇西。同年凉州刺史耿鄙率六郡兵讨伐韩遂,可惜陇西太守李相如、酒泉太守黄衍、耿鄙的司马扶风人马腾以及汉阳人王国先后反叛,耿鄙被部下所杀,韩遂、马腾等人共推王国为主,联合进军三辅,并且一直打到了陈仓一带,并且包围了陈仓城。
中平五年(188)十一月,朝廷派左将军皇甫嵩督前将军董卓各率二万人前往抵抗。中平六年(189)二月,皇甫嵩在陈仓城下大破王国,王国随后就被韩遂等人废掉了。
随着董卓不断立功,他的势力也不断扩大,拥有了一支以凉州人为主体、兼杂胡人和汉人的混合军队,就连朝廷也隐隐感觉到了威胁。中平五年(188),朝廷以董卓功勋出众为由征他为没有实权的少府,董卓婉言拒绝,不肯就任。次年,汉灵帝病重,急忙下诏召见董卓,并且拜他为并州牧,并将他的部队隶属于皇甫嵩,这是野心勃勃的董卓所不可以容忍的,于是他再次拒绝灵帝,董卓上书说到:“我得到陛下信任,掌兵达十年之久。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