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三国志-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冀州对”是沮授留给后世的最高成就,代表了当时袁绍集团长远的战略方针。在“冀州对”中沮授明确了三步走的方针,首先是以冀州为中兴扫除河北诸敌,一统北方;然后在南下打败盘踞长安的西凉军集团,迎回天子;最终借住天子的大义,扫荡天下,消灭不臣,完成大业。

    就当时的实际情况而言,沮授的战略方针没有任何问题。但计划不如变化快,袁绍还没一统北方,汉献帝就已经离开长安。

    但沮授不是迂腐之人,善于因时而变,他很明白袁绍想要一统天下,不仅需要强大的实力,还需要大义的名分,两者缺一不可,所以必然要把天子控制在手里。

    所以沮授当时就向袁绍提议趁机迎天子,掌控朝廷,可惜最终被郭图等人搅黄了。袁绍因此失去了夺取献帝最好的时机,并且反而让曹操抓住了机会。

    历史上袁绍集团的发展也基本和沮授“冀州对”中规划的一致。袁绍是先完成了北方的一统然后才开始讨伐曹操、夺取献帝,只不过袁绍在完成第二步时失败了。

    历史上沮授曾经是袁绍的股肱之臣,但他俩的关系也最终一点一点变了滋味。

    早前袁绍就和曹操提过准备以河北为根基,所以把目光先瞄准了北方,而和沮授“冀州对”中的提议不谋而合,袁绍因此对于沮授大加赏识,让沮授监管全军,拜他为奋威将军。

    从此沮授和袁绍进入到了一段蜜月期,在此期间袁绍先后打败了公孙瓒和黑山军,巩固了自己地盘冀州,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沮授和袁绍关系变化的转折点在兴平二年(195),这时天子出逃,沮授劝谏袁绍迎天子,本来袁绍是准备听沮授的,但郭图和淳于琼却插了一脚,而袁绍原来就是何进阵营里的人,本身就对出身于董氏、还被董卓所立的汉献帝有些意见,所以最终袁绍没有采纳沮授的建议。

    这件事情可以看做沮授失宠的开始。其后沮授和袁绍的关系就不那么好了。

    袁绍做大后,家里诸子争权夺利,而袁绍也是迟迟没有表态,相反却准备把长子袁谭派出去,沮授看到这样做的危害就对袁绍进行劝谏,结果袁绍不但不听,反而和沮授怄气上了,让自己的三个儿子和一个侄子都各领一州。

    此时袁绍已经开始明显的疏远沮授了,但沮授在这时仍然掌在袁绍集团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直到袁绍决定亲自率大军讨伐曹操,夺取天子。

    当时的情况下限制曹操的发展已经是必须的了,只不过沮授等人主张慢慢来,而袁绍在郭图等人的建议下想速战速决,袁绍再次否决了沮授的提议,而后郭图向袁绍进谗言,袁绍自此开始消弱沮授的权力。

    而后沮授不愿意南下,虽然被袁绍强行带了过去,但袁绍也是怄气之举,不仅把沮授的部队交给了郭图,从此对于沮授的建议也不闻不问,后来逃跑的时候更没想着把沮授带走。

    沮授就算被袁绍留在了南岸,也没想过背弃君主,还准备逃回来,可惜没有成功,也因此命丧黄泉。

    沮授在历史上不仅提出很多的正确的建议,而且留下了还有长远的战略方针“冀州对”,所以现在很多人认为沮授是一名谋士,的确沮授谋略过人,是毫无疑问的顶级谋士,但实际上他在袁绍集团中不像荀彧、荀攸主要提供建议为君主参谋,而是主要负责管理监管军务。

    沮授在韩馥麾下的时候已经开始担任骑都尉的官职,被袁绍招募后,他的任务是监管袁绍全军,实际上沮授担任的是监军一职。而从袁绍军的战绩来看,在沮授成为监军之后,袁绍军先后打败了诸多的北方强敌,最终成功的一统北方,沮授是功不可没的。

    而沮授完全的被袁绍除去权力后,袁绍军立刻就遭到了官渡的惨败。

    不仅如此,沮授先后担任县令、州别驾,也是拥有相当的政治处理能力。

    姓名:沮授

    属性:谋略(a)作为和诸葛亮、荀彧同级别的谋主,沮授的下场非常令人惋惜,如果他投靠曹操的话历史极可能改写

    统率(b)沮授在历史上作为袁绍军中的二号人物有着不低的军事才能

    政治(b)沮授一生中主要在北方活动,担任过很多的官职,政治上水平也不低

    总评价(a)如果袁绍真的信任沮授的话,那么三国时代可能就没有曹操等人什么事

    别名(称号):???

    性别:男

    民族:汉

    职业:监军、谋士

    家庭出身:冀州士族出身

    生卒:---200

    出生地:冀州广平(今河北鸡泽东)

    主要经历:

    年-189年被举为茂才,历二县令,少有大志,长于谋略,曾经与曹操等人有所交往

    189年-191年担任韩馥的别驾,被其拜为骑都尉,后袁绍夺取冀州,问沮授天下大计,沮授就此提出了他的“冀州对”

    191年-195年被袁绍任命为奋威将军,帮其监管全军,后献帝东迁,沮授劝袁绍迎天子,最终未被其采纳

    195年-199年和君主袁绍的关系开始逐渐僵化,袁绍拒绝了其明确继承人和与曹操持久战的提议

    199年-200年被袁绍全面排斥,袁绍剥夺了沮授几乎全部权力,强行将其带过河却不采用沮授正确的意见,而后沮授被袁绍抛弃,拒绝投靠曹操,企图逃回北方被曹操下令杀死

    总评:汝有孔明之志,汝有孔明之才,奈何汝主并非刘玄德!

    ps:晚上还有一章补

    ;
………………………………

第058章 二号悲情谋士田丰

    如果在袁绍集团中沮授是一号悲情人物的话,田丰毫无疑问是仅次于他的二号悲情人物,沮授至少直接是死在了敌人曹操的手里,而田丰则干脆被自己的君主袁绍所杀。

    历史上田丰为人正直,刚而犯上,眼里容不得一点沙子,所以他在仕途上并不是很一帆风顺。

    据《先贤行状》的记载,田丰自幼天姿聪慧,少年时丧亲守丧,守丧的时间虽然已过,但他仍笑不露齿,因此为乡邻所器重。而且田丰博学多才,在冀州很有名望,最初被太尉府征辟,推荐为茂才,后来被选为侍御史,因愤恨宦官当道、贤臣被害,于是弃官归家。

    不久,田丰成为冀州牧韩馥的部下,但因为正直而不得志。

    而后袁绍崛起,夺取韩馥的冀州,他听说了田丰的威名,就带着贵重礼物,非常谦卑地招揽田丰,田丰也因为汉室多难,希望匡扶汉室,就答应出来辅助袁绍,于是袁绍任命其为别驾,对于田丰很是信任和器重。

    但因为田丰过于耿直,也得罪了不少人,袁绍麾下的另一个谋士逢纪就对田丰非常看不上眼,数次在袁绍面前说田丰的坏话,于是袁绍逐渐开始疏远田丰。

    历史上袁绍打败公孙瓒,田丰也是出力甚多。但田丰的性格也的确有些太直了一点。

    田丰在曹操讨伐刘备之际要求袁绍趁机出兵讨伐,而袁绍以儿子生病为由拒绝了,结果田丰起得直接说:“咳,大事完了!好不容易赶上这样的时机,竟然因为小孩子生病丧失机会,可惜呵!”袁绍知道了以后,很是生气。

    而后曹操打败刘备,袁绍反而准备大军南下,田丰认为时机已经过去了,就劝阻袁绍出兵,转而支持沮授的持久战策略,而袁绍不听,结果田丰就着此事不放,袁绍大为愤怒,干脆将其打入大牢。

    最终把袁绍得罪惨了的田丰被在官渡惨败归来的袁绍所杀。

    历史上沮授和田丰都反对袁绍直接和曹操决一死战,而赞成和其持久战,先慢慢消弱其力量在将其一举消灭。

    在《三国志》中均有其相关描述,其中的袁绍传中沮授在袁绍渡河之后向袁绍提及过这一观点,而田丰则早在袁绍准备南下之前就已经开始强烈反对,最终被袁绍所关押。

    也就是说田丰有可能在沮授之前就已经提过了持久战的观点。

    但在《献帝传》记载的是沮授和田丰一同向袁绍劝谏,主张和曹操进行长久作战,而在《三国志》里也有田丰力劝袁绍不要南下,而和曹操持久作战后,也有记载袁绍认为田丰是沮授的党羽的事情。

    而后世重要的集合资料《后汉书》和《资治通鉴》里面则是认为沮授先劝谏袁绍不要南下,最先提出了持久战的论点,后来田丰则是支持沮授的观点,对袁绍进行了重新阐述。

    综合而言,历史上田丰应该不早于沮授提出对曹操进行持久战的观点。

    田丰因为支持沮授的持久战策略所以被经常被认为是一个稳妥派,但实际上田丰是一个非常出色的谋士,在谋略方面也是非常大胆,但却不是一味的冒险。

    在田丰阻止袁绍大举南下之前,其实恰恰是田丰最先明确要求袁绍率军南下讨伐曹操的,当时曹操是出兵讨伐南阳张绣,正在和张绣以及刘表的援军打得不可开交,田丰就要求袁绍趁机出兵许昌夺回天子。

    而那时袁绍企图与北方的公孙瓒和谈,但被公孙瓒无情的拒绝了,所以袁绍最终就没能南下,选择了先把公孙瓒彻底消灭,扫除后方的威胁。

    面对北方强敌公孙瓒的威胁,田丰都敢于劝谏袁绍南下讨伐曹操,可以看的出来田丰用计胆子是不小的。

    而后刘备背叛曹操,再次入主徐州,曹操在“衣带诏”事件后亲自率军去了徐州,准备先打败刘备,所以被田丰认为这又是一个讨伐曹操的好机会。但袁绍反应迟缓,最后错过这个机会。

    也就是历史上田丰早在袁绍挥军南下之前就已经两度劝过袁绍把握时机出兵,可惜袁绍都没听。

    而后来曹操打败刘备回来了,袁绍这才准备出兵,田丰这才赞同沮授的观点,劝阻袁绍南下,但最终却把自己送入了大牢之中。

    总的看来,田丰用计奇正相合,以奇为先。

    袁绍在官渡失败后,冀州很多人都认为田丰将重新被重用,但田丰自己却不这么看,他跟随袁绍已经有了快十年,非常清楚自己的主公袁绍是一个什么样的男人。

    田丰知道袁绍如果赢了,自己反而可能不会死,但如果袁绍输了,那么有先见之名的自己那是必死无疑。但田丰无怨无悔,在知道自己没有成功可能的情况下,仍然以卵击石的般劝阻袁绍,希望袁绍避免这必然的失败,可惜并没有什么卵用。

    但令人可悲的是曹操知道袁绍把田丰下狱之后心里放下了一块大石头,甚至在打败袁绍后还认为如果田丰在自己未必能打败袁绍。

    而袁绍在逢纪下最终下令处死了田丰。

    沮授之于郭图,田丰之于逢纪,袁绍集团中两大顶级谋士就这样都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姓名:田丰

    属性:谋略(b)田丰虽然在后世因为其悲剧性名声可能还在沮授之上,但实际上和沮授还是有明显差距的

    总评价(b)在袁绍麾下,田丰和沮授一样都没能彻底发挥自己的才能,所以总评价都不高

    别名(称号):田元皓

    性别:男

    民族:汉

    职业:谋士

    家庭出身:冀州士族出身

    生卒:---200

    出生地:冀州钜鹿(一说渤海)

    主要经历:

    年-191年最初被太尉府征辟,推荐为茂才,后来被选为侍御史,因为反对宦官而离去,归附韩馥,没有得到重用

    191年-198年被袁绍邀请出山,担任了袁绍的别驾,追随袁绍打败公孙瓒等强敌

    198年-200年先后两次劝袁绍趁机讨伐曹操,袁绍均未听,后强行阻止袁绍南下,被下狱,袁绍失败后将其处死

    总评:和沮授一样,因为是袁绍的部下,所以田丰的人生中摆满了杯具。

    注:田丰三次用计,第一次因为有公孙瓒的威胁,所以有点太冒险了,第二次虽然正确,但在那种情况下也不是很高明的计策,第三次阻止袁绍出兵也是继续沮授的言论,所以总体上田丰是一个合格的谋士,但仍然算不上顶级谋士。

    ;
………………………………

第059章 不可避免的失败

    历史上在官渡之战中袁绍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袁绍军全军覆灭的因素也有很多,总体而言也就是那两条,首先客观上曹操集团并不弱,但更重要的是袁绍在这一战中太无能了。

    官渡之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少数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袁绍的实力被认为远远强于曹操,但实际上曹操同学的实力远没有大家认为的那么弱小。

    首先,当时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控制着朝廷,控制着天子,拥有着大义的名分,在道义上来说曹操是正义的一方,而袁绍以强凌弱,这在政治上是不得人心的,是邪恶的,而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所以曹操一直占据了大义的优势。

    其次,曹操集团当时实力本身就很强大。从领土上来说,曹操占领了兖州、豫州、徐州三个大州,还加上荆州的南阳郡、司隶的河内郡等零碎的郡县,曹操在领土上不比占领了北方四州的袁绍小多少。

    从人才上来说,袁绍麾下虽然有沮授、田丰、郭图、荀谌、许攸、审配、逢纪、崔琰、张郃、颜良、文丑、高览、淳于琼、刘备等一干文武干将,但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远比不上曹操。

    从兵力上来说,当时曹操虽然没有袁绍的军队多,但其战力强悍,追随曹操南征北战,先后与黄巾、黑山乱贼以及袁术、陶谦、刘备、吕布、袁术、张杨等多位实力诸侯交过手,并且取得了辉煌战绩。所以袁绍虽然兵多,但在整体军事实力上,曹操并没有落后于袁绍太多。

    最后,官渡之战是袁绍讨伐曹操,曹操作为守卫的一方拥有天然的地利,这一点也是不可忽视的,曹操军远比袁绍军更为熟悉兖州的环境,这在决战中不仅为曹操提供了坚实的壁垒,更为其提供了不少便利条件。

    在曹操迁都许昌,控制朝廷后,迎来了一个飞速的发展期,在当时虽然还不如袁绍,但两者已经是一个档次的诸侯了。曹操本身就完全有实力,有可能在官渡打败袁绍。

    尽管曹操实力不弱,但官渡决战中如果袁绍军上下一心,袁绍好好打的话,那胜负可以说仍然是未知数,可惜袁绍却在历史上亲历亲为的告诉了后人,什么叫做“主帅无能,累死三军”。

    首先,在指挥上,袁绍是纰漏百出。在准备南下之后,袁绍派颜良为先锋,攻打曹操麾下东郡太守刘延,而颜良却有勇无谋,不足以独挡一面,沮授劝谏过袁绍后,袁绍依然没听。于此同时,曹操还用荀攸的诱敌之计,引诱袁绍分兵,成功的吸引了袁绍军的注意力,来到了颜良军的后方,其结果颜良被关二爷万军之中斩了首级。

    而后袁绍在颜良失利后率领大军南下,沮授就劝他稳妥一点,袁绍不听,结果被曹操引到了官渡,拉长了补给线,补给两度被曹操军摧毁。

    曹操出兵攻打乌巢时,袁绍犯下了最致命的决策失误,当时没有听张郃的建议派重军去支援淳于琼,反而集中兵力攻打久攻不克的曹操大营,导致淳于琼得到支援不足,最终被曹操消灭,其结果就是袁绍麾下多名大将被杀,粮草补给被摧毁殆尽,全军士气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最终全军崩溃。

    其次,在用人上,袁绍是忠良不分,好坏不明。袁绍在刚刚得到冀州之时重用的是沮授、田丰等人,而后袁绍转而任用拍马屁厉害的郭图等小人。

    而袁绍在和曹操交战中所派出的大将,都有致命的缺点,颜良、文丑都是有勇无谋,最终被曹军斩杀,刘备、韩荀能力不足,无力骚扰曹操的后方,威胁许昌的安危,先后被曹仁击败,淳于琼更是有名无实,在占据兵力优势,守卫优势,还有援军的情况下仍然不敌来袭曹操,兵败身死,而张郃、高览等优秀将领则未被袁绍重用。

    再次,袁绍集团内部也是矛盾重重,而作为君主的袁绍却推波助澜。当时袁绍集团中郭图和沮授,逢纪和田丰,逢纪和审配,辛评、郭图与逢纪、审配多位谋士相互之间都芥蒂颇深,而袁绍不仅没能缓和他们之间的矛盾,反而听信郭图和逢纪的谗言,逐渐的排斥了自己麾下最优秀的两大人才。

    除此之外,袁绍在继承人的问题上也是愚蠢之极。之前袁绍让自己的三个儿子和侄子高干各领一州,说考察他们的能力,在决定自己的继承人,结果弄的三子都拉帮结派,各成势力。而袁绍一方面喜欢自己的小儿子袁尚,但后来又在官渡时和大儿子袁谭关系好转,始终没有明确自己的继承人,最终造成了诸多的内耗。

    最后,袁绍为人固执己见,甚至和自己的部下闹意见。历史上袁绍为人是非常顽固的,一旦拿定了主意,不论对错,都很难有所改变,这从沮授、田丰对袁绍的数次劝谏都可以看出来,田丰两次劝袁绍南下,最后强行阻止袁绍出兵,其结果袁绍拿定主意后都没有成功,而沮授就不说了。

    另一方面,袁绍为人险隘,容不得部下比自己聪明和正确,知错不改。历史上沮授劝袁绍早迎天子,袁绍在郭图等人的劝谏下未听,后来曹操借助天子的名义打压袁绍,袁绍大为后悔,却依然重用郭图和淳于琼,反而开始疏远正确的沮授。而后在徐晃已经袭击过袁绍补给线的情况下,沮授劝谏袁绍派蒋奇在运粮部队外围巡逻,结果袁绍仍然否决了沮授,最终给了曹操一击致命的机会。

    面对着拥有大义,人才济济的曹操集团,袁绍虽然在军力占有优势,却我行我素,不听良言,胡乱指挥,打压忠良,坐视部下儿子们勾心斗角,这样搞,怎么可能赢?

    沮授和田丰为什么在历史上不看好这一战,并且强烈的劝阻袁绍不要南下,因为他们知道这一仗袁绍这一战输不起,也知道当时袁绍集团内部的情况,更知道自己的君主袁绍是个什么人。

    在历史上官渡决战袁绍集团是可以赢的,只不过在袁绍的率领下是绝对赢不了的。

    ;
………………………………

第060章 应得的胜利

    历史上有种观点认为曹操能赢得官渡之战的胜利是因为袁绍无能所致,与其说是曹操打败了袁绍,不如说袁绍输给了自己,从袁绍的角度来看,这种观点未尝不可,但从曹操和其部下们的表现来看,官渡的胜利就是曹操自己挣来的,并不是袁绍施舍的。

    小时候曹操和袁绍虽然是死党,但他们两人长大后相互之间的志向和看法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而曹操也在成为诸侯后把袁绍作为了自己的目标之一。

    袁绍在成为关东联军盟主之后,干了两件事情令曹操对其非常不满。第一件事情是袁绍准备另立刘虞,当时袁绍两度拉拢曹操一起干曹操都没答应,反而准备一心奉献帝为天子,这件事让曹操对袁绍大为不满,认为他有异心。第二件事就是袁绍夺取盟友韩馥的冀州,当时袁绍作为盟主这么干是非常不得人心的,鲍信甚至认为袁绍将会成为第二个董卓,他和曹操就商量对付过袁绍,但当时曹操他们力量太弱,就准备先谋取黄河之南的领土,然后静观其变。

    而曹操真正的感到了袁绍的威胁是在建安二年(197),当时曹操已经迎天子迁都许昌,名望大增,然后曹操的小辫子又翘起来了,就把那时不能得罪的袁绍给得罪了。

    而这个时候曹操刚刚在张绣哪里惨败,把自己的长子曹昂都给输掉了,袁绍就写了一封信羞辱曹操,把曹操气了个半死,曹操就想消灭袁绍,但一想自己周边的敌人太多了,而且袁绍实力太强大,心里就有了深深的忧虑。

    这时荀彧提出了“四胜”之说帮曹操稳定了信心,同时帮助曹操谋划稳定了周边的诸侯,并且将吕布列入必须除去的名单。而后曹操就一直以袁绍为目标不断积蓄实力,先后打败了袁术、吕布等诸侯,稳固了自己的后方,为和袁绍的决战做好了必须的准备。

    建安五年(200),袁绍大举南下和曹操展开了全面的对决,而此时曹操已经蓄力以待。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集团内部君臣上下一心,打得是非常漂亮的。当时曹操出兵在外,以荀攸为谋主,同时辅以贾诩等多位谋士,麾下还有曹仁、徐晃、关羽、曹洪、张辽诸位大将,许昌则由荀彧亲自坐镇。

    袁绍先派颜良为先锋进攻东郡太守刘延,袁绍势大,曹操兵力不如袁绍,但白马又不得不救,这时荀攸就提出了声西击东之计,先率军假装袭击袁绍的后方,吸引袁绍派兵向西应战,然后在轻装全速进攻白马,不给颜良反应的时间。其结果曹操军大获全胜,敌将颜良被枭首。

    而后曹操和荀攸再次商议采用了诱敌之计,他们埋伏在一旁,以辎重部队为诱饵,吸引袁绍麾下大批骑兵部队的进攻,当时袁绍派出了文丑和刘备,他们的部队都被曹操的补给所吸引,阵型大乱,曹操则在此时趁机杀出,又是一个大获全胜,再次斩杀了敌军大将文丑。

    曹操在消灭文丑之后,并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