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三国志-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荀彧在曹操集团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是其他人所无法企及的,作为曹操的二把手,他的能力也是极为出众的,不仅全还精,就单单就算谋略,当时曹操集团内部都没有人可以压过荀彧。
荀彧和陈宫是最早追随曹操的谋士,荀彧更是被南阳名士何颙评价为王佐之才,他在投靠曹操之后,被曹操认为是自己的子房,但实际上荀彧不仅是曹操的张良,还是曹操的萧何。
在曹吕兖州之战时荀彧留守后方,是他第一时间发现了吕布入侵的图谋,并且做出反击,后更是进入豫州刺史郭贡的大营,逼退了其麾下数万大军。在陶谦死后,曹操准备先放弃吕布转而夺取刘备的徐州,是荀彧劝住了曹操,从而没有给吕布翻盘的机会。
而在迎天子的问题上更是荀彧力主的,当时曹操麾下多数人不建议曹操迎天子,认为当时形势不容许,是荀彧力排众议让曹操迎天子,谋求大义的名分,而后曹操得到了献帝,势力因此飞速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荀彧在历史上还为曹操推荐了众多的人才,其中包括荀攸、钟繇、郭嘉、戏志才、陈群、杜畿、司马懿等人。但其中失败的也有严象和韦康。
荀彧更为优秀的地方是他全面的大局观,其中“四胜四败之说”只是其一,其后曹操在官渡对持的关键时刻准备退军,引敌深入,是荀彧从许昌写信劝阻了曹操,而后在先南先北的问题上还是荀彧第一个站出来要曹操先平定北方,曹操平定北方准备讨伐荆州刘表,也是荀彧为曹操献计,结果曹操轻松的就得到了荆州。
最难得的是荀彧本身就是一个可以独挡一面的优秀人才,其政治才能也是当时顶级的,在荀彧为曹操管理后方的二十多年中,基本没出过什么大问题,可以说有荀彧在,曹操就不需要担心自己的腹背,尤其是当年和吕布的兖州之战,没有荀彧的话,曹操的命运就可能和刘备在徐州的结果一样了。
和郭嘉不一样,历史上没有荀彧,曹操就不是曹操。所以不要说只算曹魏前期,就算在曹魏乃至整个三国时代,荀彧都毫无疑问是一等一的人物。没有几个人敢说压的过他。
荀攸是荀彧的侄子,在荀彧之后成为了曹操的谋主,在曹魏前期的五大谋士的排位中,他仅次于自己的叔叔荀彧。荀攸和他叔叔荀彧一样,也是一个很可怕的家伙。早在年幼时,荀攸就已经聪慧过人,甚至识破了杀人之事,后来还参与了郑泰、何颙等人刺杀董卓的活动。曹操迁都许昌后,因为荀彧要坐镇后方,便推荐了荀攸替代自己。
荀攸归顺曹操后,是不负期望,计谋百出,而且均被证明完全正确。荀攸的第一计是在曹操讨伐张绣之时所提的缓兵之计,可惜曹操没听,后来曹操在张绣和刘表的联手下果然无功而返,而曹操不针对张绣之后,张绣却反而在贾诩的建议下投靠曹操,证明了荀攸当初提议的正确性。
在讨伐徐州吕布之时,曹操久攻不克,准备退军,也是荀攸和郭嘉及时劝阻了曹操。
荀攸最辉煌的时候是曹操和袁绍决战之时。荀攸先是为曹操提出了声东击西之计,分兵诱敌,使得曹操一举在白马之战消灭颜良;后又以运粮队为诱饵成功的消灭了文丑;之后荀攸劝曹操袭击袁绍的粮草,大破韩荀;许攸来投以后也是荀攸和贾诩劝曹操相信其出兵讨伐乌巢;其后张郃、高览的归降更是荀攸力主的。
在曹操和袁绍的这一场关系天下命数的大决战中,荀攸说自己的功劳是第二,没人敢说是第一。
后来,曹操对战袁绍及袁氏兄弟都取得了胜利,准备转而讨伐荆州的刘表,恰逢袁谭派辛毗请降求救,曹操本来一心想南下,当时就是荀攸和辛毗最终说动了曹操,曹操这才挥军北上,最终成功的打败了袁氏兄弟,得到了北方四州。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论功行赏,说:“为人忠诚正直而善于密谋,为我安抚内外的人是文若(荀彧),公达(荀攸)则次于他。”增邑四百,并前七百户,荀攸转为中军师。
在曹魏前期说荀攸是曹操麾下谋士中第二人,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郭嘉在当代名声大振,甚至被不少人认为能力还在诸葛亮之上,其中尤其以其的“十胜十败之说”、预料孙策之死、平定北方、讨伐乌恒等等最为出名。
但实际上郭嘉的“十胜十败之说”是荀彧的“四胜四败之说”的翻版,真实性存疑,可能就是是傅玄私自添加的。郭嘉预料到了孙策之死的确有些神机妙算,但对于曹操方面的意义并不大。
曹操平定北方时,郭嘉也的确很活跃,也很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郭嘉对于平定北方的贡献有多大,事实反而相反。曹操讨伐乌恒也是郭嘉力主的,但实际上郭嘉在其中功劳有限,他的计策甚至可能适得其反,田畴才是曹操能大胜乌恒的关键人物。
综合而言郭嘉在曹魏前期的五大谋士中排位和贾诩一起是垫底的,他是五个人中唯一一位没能证明自己的谋士,作为曹操的核心谋士之一,郭嘉对于曹魏的贡献实在有限。
同时郭嘉也是这五位谋士中唯一一位评不上顶级谋士的男人。
;
………………………………
第095章 曹魏前期五大谋士 下
如果说纵观整个三国时代,那贾诩毫无疑问是最顶级的几个谋士之一,但仅限于曹魏前期的话,贾诩的重要性就比较有限了,毕竟贾诩是在官渡前夕才投靠的曹操,五大谋士中贾诩也是投靠曹操最晚的一个。
但并这不代表贾诩就不重要了。
贾诩投靠曹操和荀攸、郭嘉等人归顺曹操不一样,荀攸、郭嘉是被推荐给曹操,而贾诩是劝自己君主张绣归顺,顺带一起投靠曹操,贾诩是给曹操送了一份名为南阳的大礼。当时曹操正面临着袁绍的巨大压力,而许昌离南阳又近,如果当时张绣投靠到了袁绍一方,那对于曹操后方的威胁是巨大的,就算张绣没有行动,曹操也不得不消耗大量的精力来预防张绣。
但这一切贾诩都没让发生,在贾诩的劝说下,张绣非但没向袁绍靠拢,反而投靠了曹操,让曹操不费一兵一卒就解决了自己后方的一个巨大隐患。所以曹操知道后,甚至一度推举贾诩为冀州牧。
在和袁绍决战之际,曹操问计于贾诩,贾诩就说:“您在精明、勇敢、用人、决断四个方面都胜过袁绍,之所以相持半年不能过取胜,是想顾及周全啊,抓住机会,便能很快取胜。”其后贾诩更是和荀攸一道力劝曹操听从许攸之策袭击乌巢,曹操才最终赢下了这场关键大战的胜利。
综合而言贾诩在曹魏前期和其他四名谋士相比不是很活跃的,如果要硬排曹魏前期五大谋士的话,贾诩只能和郭嘉一起垫底了。
在曹操麾下谋士之中提到先见之明,人们往往想到的是预料孙策之死的郭嘉和评判袁绍麾下的荀彧,但实际上在这方面程昱也丝毫不逊色。
程昱早在投靠曹操之前就已经在兖州颇有声望,当时兖州刺史刘岱就征召过他,但程昱没有答应。界桥之战前刘岱必须在袁绍和公孙瓒之间站队,他连日不能决,不得已向程昱问计,程昱当时就预料公孙瓒不敌袁绍,认为刘岱应该站在袁绍一边,后局势果然如其所料。
而曹操掌控兖州后,辟召程昱,程昱一口答应,别人问其为什么,程昱只是笑而不语,后世看来刘岱和曹操之间该选谁不言而喻,但当时刘岱可是名正言顺的兖州刺史,还是皇亲国戚,而曹操的兖州牧只是自封的,刘岱看人之准可见一斑。
后面还有更神的,在建安之前刘备虽然继承过陶谦的徐州,也做过一方诸侯,但他个人的战绩实在一般,在管理徐州期间并没有看到什么非常出色的政绩,后来还被吕布狼狈不堪的赶出了徐州。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被程昱看做了重大的威胁,历史上在曹魏集团中程昱也是第一位把刘备视作直接威胁的男人。可惜的是当时程昱劝曹操就处理掉刘备,曹操没听,后面还放虎归山让刘备回了徐州,程昱虽然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来找曹操,但最终还是晚了一步。
如果当时曹操除掉了刘备,那么后来可能就没人能阻止他一统天下了。
在曹操最为危及的兖州之战中,程昱的表现也是非常关键。当时兖州已经基本沦陷,只剩下了鄄城、范县、东阿三县,而荀彧必须坐镇鄄城,程昱临危受命游说东阿、范县,成功的劝服了东阿县令靳允,斩杀了吕布的使者氾嶷,后还派别骑占住仓亭津,陈宫军不能得渡。在曹操归来之前,三县得以保全,程昱是有大功的。
而后曹操与吕布在兖州展开大战,一度局势对于曹操非常不利,当时曹操都准备放弃兖州投靠袁绍去了,这个时候是程昱劝住了曹操,可以说没有程昱的话,兖州之战的结局就会改写,曹操后面也恐怕不会再有如此辉煌的未来了。
同时程昱也是一位可以独当一面的人才,拥有着相当的军事才能,建安年间,本来程昱被任命为尚书,但兖州尚未绥抚停当,于是又以程昱为东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后程昱升为振威将军,七百兵守着鄄城,面对袁绍超过十万的大军,程昱不仅没有向曹操求援,反而拒绝了曹操的援兵,并且最终成功的守下了鄄城。
建安八年(203),曹操攻打黎阳,程昱引军与曹操会师,后被曹操派去疏通水道,大破魏郡太守高蕃。
在曹魏前期五大谋士的排位中,如果不是因为荀攸在至关重要的官渡之战中加分太多,程昱很可能还要排在荀攸之前。
由于比的是曹魏前期的排名,所以主要看谋士们对于曹魏集团的贡献,而时间也被限制在了初平二年(191)到建安十三年(208)。
而到赤壁之战前夕,荀彧因为没有接受三公的任命,所以他的官职还是尚书令,爵位是万岁亭侯,食邑两千户;荀攸则是中军师,爵位是陵树亭侯,食邑七百户;郭嘉的官职则一直未变,还是担任军师祭酒,爵位是洧阳亭侯,死前食邑两百户,死后被曹操追加八百户,共计千户;程昱当时官职已经升到了奋武将军,爵位是安国亭侯,食邑当时应该是五百户;贾诩本来被曹操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但因为冀州当时被袁绍所占,所以便留参司空军事,后来曹操自领冀州牧,于是迁贾诩为太中大夫,当时贾诩的食邑是五百户或以下。
综合而言荀彧第一是没有任何争议的,荀攸因为官渡决战时的杰出表现排在第二也没有问题,由于荀攸已经占了第二,程昱就只能排第三。至于贾诩,从某个意义而言这个排名对于贾诩不是很公平,因为这里并不包括曹魏之外的表现,时间也比较少,贾诩在这个时间段内还不是很活跃,但毕竟排的是曹魏前期五大谋士,不是整个三国时代五大谋士。
所以贾诩只能和郭嘉一起垫底了,至于他们两人谁四谁五,这个意义并不大,但因为其他四名谋士的谋划都主要在这个时间段内,贾诩在曹魏前期也相对不是很活跃,所以把贾诩排第五比较合适。
;
………………………………
第096章 昌豨之乱
在三国历史上昌豨不算什么重要人物,但他却少见的一个反复无常之人,数度投靠曹操,数度反叛曹操,是个颇为少见的小人物。
昌豨又名昌霸,本来也是泰山群寇之一,后臧霸归顺陶谦,遂和昌豨、孙观、吴敦、尹礼等人聚众联合,在徐州颇有势力。后陶谦死,刘备接管徐州,吕布夺取下邳后,他们又归顺吕布,曹操消灭吕布之后,泰山群寇均归降曹操,其中昌豨被任命为东海郡太守。
此后,昌豨开始了漫长的降而复反的道路。
建安五年(200)刘备背叛曹操,再次夺取了下邳,成为了徐州的主人,当时徐州郡县大多叛变曹操归顺刘备,昌豨也在其中,刘备麾下聚集了数万人马,对于曹操形成了很大的威胁。
一开始曹操派刘岱、王忠讨伐刘备,没有成功,后来曹操亲自出马才将刘备赶出了徐州,看到昌豨为刘备叛变之后,亦将其击败。
当时襄贲校尉杜松的部下炅母等人作乱,与昌豨勾结,曹操命吕虔接替杜松。吕虔到任后,招诱炅母和他的首领及党羽数十人,赐他们酒饭,暗中派壮士埋伏在两侧。等看到炅母等人都喝醉后,吕虔便命两侧的伏兵把他们全部杀死,并安抚炅母的部下,这批叛贼于是都被扫平。
这次是昌豨在历史上第一次背叛曹操,但由于当时的主因是刘备,而曹操还要急着对付袁绍,所以昌豨虽然失败但并没有因此遭受到严重的损失,但这也为他后来的再次叛乱埋下了伏笔。
曹操在官渡打败袁绍之后,逆转了对北方袁氏集团的劣势,并且再接再厉取得了众多的胜利,然而就在曹操势头发展迅猛之际,昌豨再次引乱,骚扰曹操的后方。
为了收拾他,曹操当时派张辽与夏侯渊前去讨伐东海。张辽与夏侯渊同围昌豨于东海,历经数月,粮秣将尽,但依然看不到攻克东海的可能,于是众人商议先引军而还,两大名将共同出马,这次本来像要无果而终了。
此时张辽却向夏侯渊说:“这些天以来,每次我们巡视围城军情时,昌豨就两眼盯着我看。而且他的士兵所发射的箭日益稀少,此必是昌豨心怀犹豫,所以才没有力战。辽希望能挑试一下他,并与之洽谈,倘若可以成功诱使昌豨下山,不是很好吗?”于是命人向昌豨说:“曹公有命令,让张辽来对你传达。”
不出所料,昌豨果然下山与张辽对话。张辽便说:“曹公神智武勇,正在用他的仁德感化四方各派的势力,先归附的可以受大赏。”于是昌豨便答应投降。张辽知其肯降,于是只身上三公山,入昌豨家中,并拜候其家人。昌豨见张辽如此坦诚相对,心中欢喜,便随之往见曹操。
曹操先遣昌豨还东海,随后训责张辽说:“莽然只身赴敌巢穴,这不是大将所为。”张辽却拜答道:“凭着明公达于四海的威信,我拿着圣旨,昌豨必然不敢害我,所以我才敢去。”
昌豨这一次反叛因为张辽最终采取的是劝降的方式,所以他并没又受到惩罚,这也代表着昌豨同学下一次还有反叛的能力。
很快曹操平定了冀州,然后昌豨又反了。曹操这次派遣于禁和臧霸一起去讨伐昌豨,但一开始并没有成功,后来曹操又派夏侯渊支援,在夏侯渊和于禁的合力下,这次昌豨顶不住了,不少部下纷纷投降,其十余座据点也被攻克。
看到于禁等人的攻势凶猛,昌豨又不想打了,由于昌豨同于禁过去有交情,所以他直接找到于禁就投降了。按道理这次昌豨又有机会逃过一劫,当时众将军都认为昌豨已经投降就应该送他到曹操那儿。结果于禁却说:“你们不知道曹公一贯的命令吗?被围以后投降的不赦。奉行法律,遵守命令,这是下对上的大节,昌豨虽然是我过去的朋友,于禁难道会因此而失节吗?”亲自到昌豨那里与他诀别,流着泪将他斩首了。
当时曹操在淳于驻军,听说后叹息说:“昌豨不到我这儿投降,而去找于禁,这不是命中注定要死了吗?”从此更加器重于禁。东海平定以后,封于禁为虎威将军。
名为昌豨的闹剧就此正式结束。
在诸葛亮的《后出师表》中有“曹操五攻昌霸不下”的描述,这里的昌霸很可能指的就是昌豨,在刘备叛变之际曹操军有过两次讨伐,后来张辽和夏侯渊讨伐过一次,最后于禁和臧霸先是没有攻克,后在夏侯渊的帮助才最终逼其投降,次数的确有五次,因为昌豨也是投降的,所以《后出师表》的描述不是很严谨,但勉强说的过去。
而昌豨在历史上能降而复反这么多次,除了其自身反复无常的原因之外,外部条件也很重要。
首先是时机,昌豨作乱的时间段处于曹操对抗袁绍,讨伐北方之时。当时曹操集团的首要目标是北方的袁氏,昌豨第一次随刘备作乱之时,曹操正面临着袁绍的巨大压力,根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花在他身上。而昌豨第二次作乱之时,曹操虽然已经打败了袁绍,但和北方袁氏相比,孰轻孰重还是很明显的,所以昌豨被张辽劝降之后,曹操也没追究。第三次就算于禁放过了昌豨,事不过三,曹操就算不杀其,但也不会给他机会再次谋逆了。
其次是曹操在徐州的根基不稳。在历史上曹操三屠徐州,两次讨伐陶谦都是一路屠杀过去,徐州当时是血流成河,尸荒遍野,后来曹操讨伐吕布也把徐州重镇彭城给屠了城,所以徐州人对曹操有好感就邪门了,在这种环境下,昌豨在曹操势头发展迅猛之时还能掀起叛乱也就不足为奇了。
还次是昌豨作为东海太守,本身是有一定实力的,拥有一郡之地的昌豨是可以算一个小诸侯的。
最后是曹操的忽视,昌豨作为有过叛变前科的男人,曹操对于其限制太少了,给了其再次反叛的机会,这一点绝对是曹操自己的失误。
;
………………………………
第097章 复杂的感情线
历史上曹操和袁绍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他们是朋友,也有过上下级关系,是盟友,也是宿命里的敌人。
曹操和袁绍是发小,他们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很早便已经相识。袁绍在洛阳隐居密谋对抗宦官之时,曹操就可能是志同道合的同志之一。而后董卓作乱,袁绍、曹操和袁术等人都纷纷逃出洛阳,集结力量对抗董卓,曹操是首义之人,而袁绍成为了反董联军的盟主。
曹操后惨败给了徐荣,从酸枣大营出来投靠了自己的老朋友袁绍,这也是曹操和袁绍形成上下级关系的开始,当然了,曹操虽然投靠了袁绍,但心里对于自己的老朋友是很不服气的,在另立的问题就丝毫没有给袁绍的面子。在另立事件不了了之后,曹操也和袁绍分开了,回到了老家兖州发展。
而后袁绍夺取了冀州,在其的支持下曹操成为了东郡太守,得到了自己的第一块地盘。这个时候,曹操与其说是袁绍的盟友,不如说是袁绍的附属。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了曹操成为兖州牧之后,曹操因为刚刚上位立足不稳,还得依托于袁绍,面对袁术等人对兖州的入侵,曹操甚至把大本营般到了离冀州较近的鄄城,而后来因为张邈、陈宫的叛变,吕布的入侵,曹操遭遇到了诸侯生涯中的最大危机,最终也是依靠袁绍的支援才缓了过来。
这段时间内他们之间的关系近似于半盟友半附属。而曹操真的可以和袁绍拥有对等的资格还是到其迎天子之后,曹操利用这次机会获得了巨大的威望,成为当时举足轻重的大诸侯。
而这也是他们由盟友变为敌人的开始,此后实力大大增强的曹操开始不把袁绍放在眼里,而本来将曹操作为南方屏障的袁绍也转而把曹操视为了自己的威胁。
于是昔日的好友,昔日的盟友终于兵戎相见,并且以袁绍的失败落下了帷幕。而袁绍死后,其辛辛苦苦的打下的北方四州也最终被曹操所夺取。
尽管袁绍最终还是成为了曹操的敌人,但总体而言袁绍对于曹操还是很不错的,可以说对曹操算是“真爱”了。
曹操在建安之前,过的并不是很顺利,面临了很多的艰难挫折,这段时间内袁绍对于曹操的支援是非常关键的。在联军讨伐董卓之时曹操因为在荥阳汴水惨败给了徐荣,在酸枣大营呆不下去,后去扬州收兵买马也不是很顺利,这个时候是袁绍收留了曹操。
而后曹操回到兖州也是袁绍推举其为东郡太守,让曹操有了自己的起始之地;后来袁术入侵兖州,曹操也是背靠袁绍才将其赶了出去;在曹吕兖州之战时,曹操一度被吕布压制,是袁绍给了支援,曹操才逆转了局势;后曹操包围庸丘,臧洪准备救援,袁绍不许,甚至最终因为曹操出兵讨伐东武阳。
曹操在历史上也是几次都没给袁绍面子,但袁绍开始并没有怎么放在心上。早前在另立之事上袁绍三番两次的寻求曹操的支持,曹操都断然拒绝,而后袁绍没有在意反而推举曹操为东郡太守,其后袁绍要求曹操除去陈留太守张邈,曹操也不答应,之后张邈和其弟张超作乱,袁绍也是帮助曹操对抗吕布,还讨伐了准备救援张超的臧洪。
袁绍对于曹操是真的很不错了。
然而曹操是怎么对待袁绍的呢?在另立之事和张邈之事上曹操没给袁绍面子就算了,其后曹操夺得了天子汉献帝,第一件事情就是迁都许昌,把自己的大本营从离袁绍很近的鄄城移到了和冀州隔一个大州的豫州许昌。
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后,袁绍也是第一个受害者,在袁绍还在为了曹操对付臧洪的时候,曹操借助天子的名义把袁绍一顿批评,袁绍被气的那是火冒三丈,然后曹操让自己做大将军,把太尉留给了袁绍,公然将自己置于袁绍之上,这叫袁绍怎么忍,小弟都往自己头上爬了。
所以说从袁绍的角度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