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三国志-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饩埃占魃⒈浚菸饪ぁ⒒峄ǔ鹧┏埽龀挤诔⒌耐夥D晕绾危俊
张纮推托:“我识见简陋,况且又服丧在身,对您的事,实在难以帮忙。”
孙策进一步请求:“您的大名,名闻遐迩。四方之人,无不向往仰慕。我的这些打算,成与不成,由您一言而决。您一定要对我直言相告。如果我志向得伸,大仇得报,决不会忘记您的教诲之恩。”说到动情之处,孙策眼中不觉落下泪来。
张纮见孙策言辞慷慨,神色间流露着忠义豪壮之气,深受感动,终于对孙策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当年周朝王道陵迟,齐桓公、晋文公才能应运而起;王室一旦安宁,诸侯就只能贡奉周朝,尽臣子的本分了。您继承父辈威烈,骁勇善战,假如真能栖身丹阳,召集吴郡、会稽兵马,那么,荆扬二州自可扫平,报仇雪恨也指日可待。那时您凭倚长江,奋发威德,扫除群雄,匡扶汉室,所建的功业,绝不会亚于齐桓、晋文,定会流芳千古,岂止作一个外藩呢?目前世难时艰,如果您想建功立业,就应当南渡,我将与我的好友一起去支持您。”
孙策听了张纮的一番话语,心中激荡难平:“那一言为定!我马上开始行动!只是我有老母幼弟,不便同行,现在全都托付给您。希望您多加照顾,使我无后顾之忧。”
后世将孙策和张纮之间的这一番对话称之为“江都对”,这也是东吴集团的第一个明确战略方针,孙策后来的行动也大体上符合“江都对”的规划。
“江都对”的规划主要有两点,其一是孙策自己提出来的“召集旧部”,其二是张纮补充的“坐南望北”。这两点都并不难理解。
孙策准备出山时,虽然天下大局还远没有明朗,但他本人缺乏实力,缺乏支持,没有力量去争霸天下,没有资本**一方,有的仅仅是自己才能和雄心壮志。
孙策虽然没有力量,但他父亲孙坚的残部还在,只不过为袁术所控制,他舅舅吴景还是丹阳太守,那个地方尽出精兵。所以这个时候孙策选择去靠袁术哪里拿回父亲的部下就已经是必然的选择,毕竟孙家的关系网都在袁术集团之中。
而从袁术哪里拿回父亲的旧部之后,孙策的想法是以这一只精炼老军作为自己日后的骨干,然后再去丹阳借助亲戚关系召集军队,南下夺取吴郡、会稽,积蓄力量再为自己的父亲孙坚复仇。
孙策想法是好的,只不过有些过于美满了。
孙策目标是江东的吴郡、会稽,都在扬州地域,其中吴郡还是孙策的老家,但是扬州最强的势力就是袁术,而且当时孙坚的亲戚也基本在袁术麾下任职,他的表哥孙贲和舅舅吴景都是位居高职。
在孙策的考虑中,并没有全面的把袁术考虑进去,但没有袁术的配合,孙策的计划却是没有一丝可能成功的,别的不说,袁术只要不把孙坚的旧部还给孙策,孙策连开始都没有,更何况当时吴景也是袁术的部下,受制于袁术,他想帮孙策也得有袁术的同意。更重要的是扬州也是袁术的目标,他是不可能没事将其让给孙策的。
所以孙策去袁术那边之后,事情并没有完全的按着孙策的想法走,他本来是单纯的想拿回父亲的军队,然后以此为基础自己再打出一片天下,结果却变为了“借壳生蛋”,其中发生了很多的波折,自己也成为了袁术麾下大将,但不管如何,孙策最终达成了初步目标,他借助袁术的名义和力量夺取了江东,成为了威震天下的江东小霸王。
张纮则对孙策的想法进行了补充,准确的说为孙策定下了更大的目标,孙策本来仅仅准备占据扬州的两郡之地,为父报仇,做个外番而已,但张纮却认为孙策应该有更大的野望,也就是“坐南望北”。
在张纮的规划中,孙策夺取吴郡、会稽后应该进一步夺取整个的扬州,复仇刘表,再控制荆州,这样就基本控制了长江以南,这就是“坐南”。
而孙策控制了荆州和扬州之后,就拥有了足够的实力争霸天下,至少可以建立齐桓公、晋文公的功业,甚至可以在进一步,虽然说是匡扶汉室,但实际上是什么,大家都心里很清楚,这也就是“望北”。
相比袁绍而言,当时的孙策力量弱小太多了,所以张纮的策略并不是和沮授的“先北后南”相对应的“先南后北”,而是更为实际的坐南望北,毕竟“冀州对”提出的时候,袁绍已经占据冀州,还有着偌大的威名,而孙权和鲁肃谈论“塌上对”的时候,孙权也已经占据江东,就算是“隆中对”出世之际,皇叔虽然还屈于人下,但至少也有了自己的势力,只有孙策,当时几乎什么都没有。
而孙策就是以这样的白衣之身最终夺取江东,称霸一方。
注1:即指“冀州对”、“江都对”、“塌上对”和“隆中对”
;
………………………………
第003章 归附袁术
孙策守孝完毕后,本来准备从袁术哪里拿回父亲的旧部,然后去丹阳舅舅那里在招兵买马,自己闯出一片天地,可是事情并没有孙策想的那么顺利,他最终虽然拿回了孙坚的一些旧部,但自己也最终成为了袁术麾下的大将,不得不接受袁术的制约。
然而不幸又幸运的是,袁术并不是一个明主。
孙策在初平四年(193)就去找袁术要回父亲的旧部,但实际上在一年后袁术才将孙坚麾下旧部一千多人还给了他,这其中也发生了一些波折。
据《江表传》记载,当时孙策直接到寿春去见袁术,流着泪对袁术说:“我已故的父亲当年从长沙出发讨伐董卓,与您在南阳相会,共结盟好。他不幸中途遇难,没能完成功业。我感念您对我父亲的旧恩,愿继续为您效力,请您明察我的一征诚心!”
袁术对孙策的谈吐举止,很感惊异,但不肯交还他父亲原来统率的队伍,对他说:“我已任用你舅父吴景为丹阳郡太守,你堂兄孙贲为都尉,丹阳郡是出精兵的地方,你可以回去依靠他们的力量召募兵马。”
于是孙策就与汝南人吕范、本族人孙河将母亲接到曲阿,依靠舅父吴景,乘机在当地募兵,得到数百人。但他遭到泾县的土豪祖郎的袭击,差点被杀,后来还是依靠自己的舅父吴景才打败了祖郎。于是孙策又去见袁术,袁术看到孙策这样,也不忍心,于是就将孙坚的一千多旧部还给了他。
兴平元年(194年),孙策正式成为了袁术的一员麾下大将。
当时袁术的确不想把孙坚的旧部还给孙策,毕竟吃到嘴里的肉没人愿意吐出来,不过袁术和孙家的关系还是很好的,袁术本人对孙家也一直很不错,所以在孙策招兵遇到挫折之后,袁术最终还是心软了给了他一些部下。
至于当时孙坚的旧部是不是就剩一千多人了,这个据《江表传》里孙策的话语可以看出来当时孙坚旧部应该是还有数千人的,孙坚在鼎盛时期,他的部下包括了豫州、荆州部队在内,至少也是有数万人的,而在孙坚死前讨伐刘表,当时襄阳都被孙坚直接包围,可以看出来那个时候孙坚的兵力也不低。但孙坚死后,袁术派孙贲带领孙坚的部队,孙贲能力远不如孙坚,而袁术自己也在讨伐兖州时大败亏输,再经过两年多的变化,这个时候孙坚的旧部的确就不多了,几千人的确也差不多,而袁术只是还给了孙策其中一小部分。
但这一千多人对于孙策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人都是百战精锐,是战场上淘汰出来的精英中的精英,孙策在丹阳招募的数百人完全不可以与之相比,孙策甚至可以直接以他们为骨干迅速建立一只强军,这一千多人就是孙策日后驰畅江东的资本。
孙策投靠袁术之后,为其尽心尽力,但袁术却三番两次违背诺言,使得孙策对其十分的失望,最终寻求南下。
袁术在一开始就认为孙策不是一般之人,甚至常常叹息说:“如果我袁术有孙郎这样的儿子,死也瞑目无憾啊!”太傅马日磾执符节安抚关东,在寿春以礼征召孙策,上表奏请任孙策为怀义校尉,袁术麾下的大将乔蕤、张勋也都倾心敬重孙策。
当时孙策部下有一骑兵,犯罪后为逃避责罚,逃进了袁术的军营,藏到马棚里面。孙策派人追捕,直冲袁术营中,将罪犯搜出,就地斩首。事情结束后,孙策才去拜见袁术,说明情况,向他道歉。袁术不仅没有责怪孙策,反而说到:“士兵里经常有反叛的事情,你就应当这样做,谢什么?”
这件事,进一步提高了孙策的声誉,而军中对孙策也更加敬畏。
但令人奇怪的是,袁术一面多孙策多家赞扬,一面却打压孙策,甚至两度自毁其诺。袁术曾经答应孙策让其任九江太守,过后却改用丹杨人陈纪。
而后来袁术准备攻打徐州,向庐江太守陆康求派军粮三万斛。陆康不给,袁术大怒。孙策以前曾求见过陆康,陆康不见,只让自己的主簿接待他。孙策因此对陆康怀有恨心。袁术派孙策攻打陆康,对孙策说:“先前我错用陈纪,常恨我的本意未能兑现。如今你如果能抓获陆康,庐江就真正属于你所有了。”
孙策攻打陆康,最终打败了他,袁术却再次任用他过去的下属刘勋为庐江太守,孙策更为失望。于是决定南下离开袁术,自己去闯出一片新天地。
袁术之所以对孙策赞扬却不重用,是因为他自己没有把握控制小霸王,袁术知道孙策有才的,但他也不想让孙策做大,当年孙坚拿着刀和袁术商量,虽然是为了袁术好大家好,但袁术已经不想让这种事情发生第二回了。
陆康字季宁,吴郡吴人,陆逊是他的从孙。陆康之所以和袁术闹翻是因为他认为袁术是叛逆,遂闭门不与之来往,而且整修战备准备迎敌。
当时袁术在扬州势大,陆康虽然占据了庐江郡,整体实力上还是远不如袁术,袁术遂派和陆康有怨的孙策太多庐江。这一战因为陆康提前做了准备,所以孙策虽然领兵有方,但打的也不是一番顺利。
孙策出兵之后,大军一路打到庐江城下,并且将庐江城池层层包围。而陆康率军队固守,当时甚至手下士兵之前有休假外出的,闻讯都返庐江,乘夜爬城墙回来帮助守卫。在这种情况下,陆康一直坚守了二年,城池才陷落。孙策和袁术虽然没有因此杀掉陆康,但月余后,陆康因为受不了打击就病逝了,时年七十岁。
在这一战中陆康宗族百余人,逢此战乱及饥荒,死了近一半。孙策攻庐江时,陆康已经将儿子陆绩和从孙陆逊送回老家吴郡避战,两人才避过一劫。之后朝廷怜悯陆康守城的气节,拜其子陆俊为郎中。
虽然后来陆逊在吴国出帅拜相,但陆家和孙家是有着血仇的,后来孙权对于陆逊的冷处理未尝没有这方面的原因。
;
………………………………
第004章 小霸王南下
在《三国演义》之中,孙策是献上玉玺才从袁术手中借兵得以南下,但在真实的历史上,在孙坚死后,袁术就已经从孙家拿走了玉玺,其后袁术看到孙策落魄又将孙坚旧部千余人还给了他,孙策就此成为了袁术麾下大将之一。
其后因为袁术违背自己的诺言,孙策也看出袁术不是明主,所以南下的**越加强烈,恰好当时袁术与刘繇长时间对峙,为了结束僵局,袁术最终答应孙策南下。
侍御史刘繇是已故兖州刺史刘岱的弟弟,作为皇室宗族,他的声望一向很高,朝廷遂在陈温死后下诏任命他为扬州刺史。原来扬州州府以前设在寿春,但这时已被袁术占据,刘繇已经无法在此立足,不过袁术并没有想和直接朝廷敌对,所以一开始对于刘繇还是比较通融的,袁术派自己的部下吴景、孙贲迎接刘繇到曲阿,刘繇为了远离袁术就顺势把州府设在了长江以南的曲阿。
刘繇和袁术也就保持了这样一个相安无事的局面,但刘繇本人实际上并不甘心,扬州的治所被袁术所占据刘繇是敢怒而不敢言,而后刘繇慢慢在扬州站稳了脚跟,也拉拢到了一批人的支持。
其后发生了一件事,使得刘繇最终下定决心和袁术决裂。这件事情就是袁术派孙策攻打庐江,而刘繇害怕自己成为第二个陆康,于是他先下手为强,将袁术的部下吴景、孙贲都驱逐出去,两人退守历阳,求助于袁术。
当时曲阿归顺于吴郡,旁边就是吴景的地盘丹阳郡,刘繇于是派樊能、于麋东往驻扎横江津,张英驻扎当利口,以抵御袁术。吴景再返北方依附袁术,袁术委派旧部下惠衢为扬州刺史,任用吴景为督军中郎将。吴景与孙贲共同领兵在横江津进击樊能、于麋、张英等人。
刘繇的举动随后得到了朝廷的支持,他被加授为扬州牧、振武将军,很快刘繇借助朝廷大义拥有军队数万人,袁术在这种情况下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对付刘繇,双方就在此形成了僵局,连年袁术军都没能突破樊能、张英的防线。
孙策在打败陆康夺取庐阳之后,袁术并没有实现诺言将庐阳太守交给他,这令孙策非常失望,而此时孙坚的旧部丹阳人朱治看到袁术为政混乱,对待下属刻薄,就劝孙策返回故乡,去占据江东。
朱治是孙坚留下为数不多的几个老部下之一,早年曾担任县吏,后被察举为孝廉,州里辟其为从事,随孙坚到处征战。中平五年(188),被拜为司马,随孙坚讨伐长沙、零陵、桂阳等三郡的周朝、苏马等贼军,立有战功,孙坚表他行都尉。
三年后,董卓无道乱政,关东豪杰群起反抗董卓,朱治随孙坚大破董卓于阳人,进入洛阳,被表行督军校尉,特许将领步骑,前往徐州帮助陶谦讨伐黄巾军。同年孙坚战死,朱治也就归顺到了袁术麾下,后太傅马日磾在寿春,辟朱治为掾属,升为吴郡都尉。当时吴景在丹杨任官,而孙策受命为袁术攻打庐江,刘繇深怕为袁术、孙策所吞并,产生误解、猜疑。但孙策的家人都在州中,于是,朱治派人到曲阿迎接孙策母亲及孙权等幼弟,提供养护,对孙家甚有恩惠。
在这位功勋元老的劝说下,早就有南下打算的孙策终于下定了决心。当时孙策的舅父吴景和从兄孙贲攻打樊能、张英等人,一年多未能取胜。孙策便向袁术请求说:“我家在江东地区对人民有旧恩,我愿意帮助舅父去进攻横江。攻陷横江后,我便回到家乡去召募兵马,可以集结起三万兵众,用来辅佐将军平定天下。”袁术知道孙策对自己心怀不满,但由于当时扬州刺史刘繇占据曲阿,会稽郡太守王朗守在本郡,他认为孙策不一定能将他们击败,于是同意了孙策的请求,上表推荐他为折冲校尉。孙策率领千余名步兵和数十名骑兵出发,一边走一边招兵,到达历阳的时候,已经增加到五六千人。
这也就是孙策这位日后江东小霸王霸业的开始。
现在很多人都孙家三代人经营江东,但实际上孙坚从没有将故乡扬州作为过自己的势力范围,他在为官期间基本不在扬州,虽然仍然在家乡留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孙家真正开始经营江东还得从孙策开始。
孙策作为孙家新的老大,从小就有着自己的雄心壮志,在父亲战死荆州后,孙策并没有因为打击而没落,他面对着荆州强大的刘表集团反而下定决心扛起家业,为父复仇。
孙策本身对当时的局势有着一定的见识,在得到张纮的支持后,孙策更是有了一个初步的战略方针,本来孙策准备从袁术哪里要回父亲的旧部,以此为根基再借助自己舅舅的力量南下夺取根据之地,不过孙策也很快明白自己的一些想法不太现实,所以他后来主动归附袁术,寻求袁术的支持。
而袁术虽然将孙坚的一些旧部还给了孙策,并且对于初显锋芒的孙策多有赞扬,但心中却也害怕孙策成为第二个孙坚尾大不调,遂对其多有限制,两度违背自己对孙策的诺言,而孙策本来就不准备一直受限于袁术,看到袁术如此对待自己后,在孙坚旧部朱治的劝说下自然而然产生了离袁术而去的心思。
上天当时也是眷恋孙策的,袁术恰好在此时和南方的刘繇形成了僵持的局面,孙策此时主动要求南下,袁术也很清楚孙策的心思,但他自己已经两度食言,而且还认为当时南方阻力很大,孙策未必能建功,遂最终放孙策南下。
这样一来,孙策基本实现了自己在“江都对”中谋划的第一步:取回父亲的旧部,率军南下。
而在没有袁术的束缚之后,这位年轻的江东小霸王终于可以尽情的施展自己的才能了。
;
………………………………
第005章 击败刘繇
袁术推举孙策为折冲校尉,后让其代理殄寇将军,放其南下,小霸王终于可以驰畅江南,当时他面对的第一个敌人就是扬州牧刘繇。
而天见可怜,刘繇在扬州根本还没呆几年,就迎来了自己的苦主。
袁术虽然放孙策南下,但只为孙策准备了一千多的士卒及相应的军需品,战马几十匹,基本只够孙坚的那些旧部用。不过这些都不能打消孙策众人的士气,当时孙策门下宾客中愿意跟随者就有几百人。
当时周瑜的从父周尚为丹阳太守。正好孙策入历阳,将要东渡,于是写信给自己的发小周瑜。周瑜于是率兵迎接孙策,给他以大力支持,援助军费和粮草,孙策因此十分喜悦,说:“我得到你的帮助,一定能成功!”
于是等孙策到了历阳,他的兵众发展到五、六千人。当时孙策的母亲家人已经在朱治的安排下从曲阿迁到历阳,孙策为了稳妥于是将母亲等人迁往阜陵居住。
孙策解决后顾之忧后,正式南下讨伐刘繇。
孙策南下之后,一鼓作气,所向睥睨,刘繇及其部下完全不是其对手。
刘繇为了防御袁术派樊能与于糜一同驻扎于长江的横江津,他们与驻扎于当利的同僚张英形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袁术派吴景、孙贲等人一年多都没有打下来,直到孙策前来支援。孙策来到之后听取徐琨之母的建议进击横江、当利,相继攻克,樊能、张英战败逃走,一年多的僵局就这样被孙策结束。接着,孙策更是连续出击,所向披靡,完全没人能抵挡他的锋锐。
击败樊能、张英后,孙策挥师渡江,从历阳南下,首先打败了牛渚营的刘繇军,夺得仓库中所有粮食和兵器战具,实力进一步增强。而后进攻秣陵,当时守在这里的是依附于刘繇的笮融、薛礼,两人都以刘繇为盟主,薛礼占据秣陵城,而笮融驻扎在县南。
据《江表传》记载,当时孙策首先攻打笮融,双方直接较量中单单斩首就有五百余,笮融被孙策的攻势所威慑,随即紧闭营门,不敢妄动。孙策转而挥师攻打薛礼,薛礼突围逃走。这时樊能、于麋等人,又纠集兵士来夺牛渚。孙策立即回军,打败他们,俘获男女万余人。
孙策再次打败樊能、于麋等人后重新进攻笮融。但战斗中,孙策腿部中箭,无法乘马,部下抬他回营疗伤。有人对笮融说:“孙郎被箭射死了!”当时,孙策也才二十来岁,虽有官位名号,但人们还是都叫他“孙郎”。
笮融闻孙策死讯,大喜,派将士与孙策部队对垒。孙策先派几百兵马挑战诱敌,而在后面设好伏兵。敌兵出击,孙策部假作溃败,引敌进入包围圈中,然后一声号令,伏兵尽起,斩杀一千多敌人。孙策乘胜进攻笮融营地,并命手下将士高声喊话:“孙郎如何?”声撼敌营,地动山摇,吓得不少敌兵连夜奔逃。笮融见孙策还在,越发警惕小心,深沟高垒,严加守备。
孙策见笮融负险固守,一时难以攻克,便引兵南向,先在梅陵(今安徽南陵县)击败刘繇的别部,接着转兵进攻湖孰(今江苏江宁县南湖熟镇)、江乘(今江苏句容县北)等地。均悉数被孙策攻克。
据《三国志・吴书・妃嫔传》中的记载,吴景在秣陵攻打笮融、薛礼。当时孙策在牛渚受伤,降贼重新反叛,吴景前往攻讨,将他们全部擒获。这里与《江表传》中内容并不完全一致,但也可能是孙策受了两次伤。
但经过一系列的胜利之后,孙策已经打到了刘繇的老巢曲阿。
这时刘繇的同郡人太史慈这时从东莱来看望刘繇,正赶上孙策进攻曲阿。有人劝刘繇可任用太史慈为大将,刘繇说:“我如果任用太史慈,许劭不会笑话我吗!”于是他只派太史慈去侦察敌军动静。
有一次,太史慈只带一个骑兵外出,在神亭与孙策突然相遇,当时跟随孙策的有十三名骑士,都是辽西人韩当、零陵人黄盖等当年追随孙坚的旧将。太史慈便向前出战,正与孙策相对,孙策一枪刺中太史慈的马,夺得太史慈脖子后面插的手戟,而太史慈也夺得孙策的头盔。正在此时,两家的骑兵各自同时赶来,于是双方散开。
刘繇没有重用太史慈,自己更是完全不是孙策的对手,很快就惨败给他,被迫退往丹徒。
孙策就此打败了自己在江东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