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三国志-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贾鸾ゼ跎俣杂诹牟垢K嵩媪负木≈螅缶坏靡呀馍ⅲ魅硕悸示氐阶约旱牡嘏蹋蠹胰匀槐3至讼嗷ブ涞拿擞压叵担廊簧潭ü餐址ザ俊

    联军解散之后,刘岱由于和原兖州刺史桥瑁不和(可能是因为刘岱取代桥瑁成为了兖州刺史,导致两人就此不和),便杀了桥瑁,这使得讨董联盟进一步破裂。袁绍虽然知道韩馥畏惧自己,并且处处为难自己,但他依然保持着与韩馥之间的关系,以大局为重,或许那时袁绍就知道像韩馥这种人并不可怕,而且他也早晚会为自己所用的。

    董卓看到联军撤退之后,便派出了韩融、阴修、胡母班、吴循、王瑰想与袁绍、袁术等人议和(注2)。但此前,董卓已经将在洛阳、长安一带的袁氏一族屠灭,袁绍、袁术均与董卓有血海滔天之仇,两人都直接拒绝了董卓,袁绍让王匡杀死了胡母班、王瑰、吴循三人,袁术也杀了阴修,最后只有因韩融有德名以幸免。虽然袁绍并没有同意和董卓议和,但这个时候袁绍的心思已经不在讨伐董卓方面上了。

    初平二年(191年),韩馥、袁绍以及关东诸将商议,认为献帝年龄幼小,被董卓所控制,又远在长安,关塞相隔,不知生死,幽州牧刘虞是宗室中最贤明的,准备拥立他为皇帝。

    曹操却说到:“我们这些人所以起兵,而且远近之人无不响应的原因,正由于我们的行动是正义的。如今皇帝幼弱,虽为奸臣所控制,但没有昌邑王刘贺那样的可以导致亡国的过失,一旦你们改立别人,天下谁能接受!你们向北边迎立刘虞,我自尊奉西边的皇帝。”

    韩馥、袁绍写信给袁术说:“皇帝不是灵帝的儿子,我们准备依周勃和灌婴废黜少主,迎立代王的先例,尊奉大司马刘虞为皇帝。”袁术也是给予拒绝。

    不久后,韩馥与袁绍派遣前任乐浪郡太守张岐等带着他们的提议到幽州,向刘虞奉上皇帝的尊号。刘虞见到张岐等人,厉声呵斥他们说:“如今天下四分五裂,皇帝在外蒙难,我受到国家重恩,未能为国雪耻。你们各自据守州、郡,本应尽心尽力为王室效劳,却反而策划这种逆谋来沾污我吗!”他坚决拒绝。韩馥等人又请求刘虞主持尚书事务,代表皇帝封爵任官,刘虞仍不接受,打算逃入匈奴将自己隔绝起来,袁绍、韩馥这才作罢。

    袁绍在拥立幽州牧刘虞失败后,又打起了冀州的主意,这个时候联军的盟主袁绍实际上已经退出了董卓讨伐战。

    不管是读过《三国演义》也好,还是看过正史也罢,大家都不由不觉得袁绍这个盟主,实际上并没有发挥出多少作用,感觉他这个人能力也就这样。但公正的说一句,这还真的不能全怪袁绍本人。

    因为在历史上,袁绍虽然是关东联军的盟主但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威风。

    袁绍在逃出洛阳之后,尽管被董卓任命为渤海太守,但他受制于韩馥,而韩馥是怎样忌惮他的又是怎么给他使小辫子的,前文也有过介绍了。其结果就是袁绍虽然当上了盟主,但他有名无实,所能控制的部队也就仅仅是在河内一带,就算是这点部队,也是王匡、张杨等人带来的,后面还有曹操带了千余人,他自己直属的部队少之又少。像酸枣一带的部队和袁术的部下,袁绍根本控制不了。袁绍也不是没有准备过进攻董卓,可结局就是被董卓先下手为强,王匡的部队全灭。

    事实上,袁绍一开始混的也是很惨的,他的盟主也仅仅是名义上的,下面那些诸侯他根本就调动不了,他也没有那个实力调动,单单比较军队实力的话一开始他都没比曹操强到哪里去。这也是为什么后来袁绍会有另立皇帝的心思,他不是自己的势力大了然后野心勃勃的想要进一步,反而是因为袁绍有名无实,而是想曲线救国,通过皇帝的权威来控制关东那些诸侯,然后和董卓决一死战。袁绍不知道另立的后果和代价吗?未必!这就像当年袁绍劝何进调动外面军阀进京一样,没办法啊!反正这样下去也打不到董卓,还不如赌一把。

    但不管怎么说,不可否认的是袁绍并没有合理的运用自己盟主的地位以及自己的影响力完成讨董大业,至少他可以做到更好,这也是为什么鲍信觉得他不如曹操。

    注1:《后汉纪》中也有记载牛辅派李傕、郭汜、贾诩等出兵攻打关东联军,先向孙坚,在梁东大破其军。孙坚率千骑溃围而去。

    注2:董卓议和之事一说是在联军大败后,一说是在袁绍夺取冀州后,本文取前者。;
………………………………

第009章 董卓讨伐战 下

    就在酸枣联军解散,各路诸侯纷纷放弃之时,只有一路诸侯仍然在坚持。

    孙坚在惨败给徐荣之后,他没有丧失斗志而是一路徐徐收集散兵,进占太谷阳人。并以此为据点,向袁术请求支援,严加防范,以图再起。很快袁绍、袁术拒绝和董卓谈和,董卓于是以胡轸为大都护、吕布为骑督,都督华雄等人带着步骑大军前去讨伐袁术的部下孙坚。胡轸这个人的性格不太好比较急,出兵前扬言要斩杀一个将领,做为整肃军纪手段。这一下就得罪了包括吕布在内的很多将领,大家都想要给他一个好看。董卓军未战将领们已经失和,结果惨败给了孙坚,董卓军的都督华雄也被斩首示众。

    孙坚一战成名,这是各路诸侯的部队第一次打败西凉军。这时候有些小人忌妒了,他们便对孙坚的君主袁术说道:“孙坚倘若占据洛阳,发展势力,将难以制约。如果任其发展,岂不是除却一狼,又增一虎吗?”

    袁术勇而无断,居然真的怀疑起来了,于是他便不在运粮草给孙坚。孙坚军中缺粮,感到焦虑万分,那时阳人距离袁术所在鲁阳有一百多里,孙坚日夜兼行快马加鞭的赶回了鲁阳见到了袁术,他用刀划着地分析形势,对袁术说:“我所以如此献身不顾;上为国家讨伐逆贼;下为将军报家门私仇。我孙坚与董卓并无刻骨仇恨;而将军您却听信小人拨弄之言;居然对我起怀疑!”袁术对孙坚顿时感到很内疚,明白自己做错了事;当即调发军粮,孙坚也很快返回驻地。

    董卓感受到了孙坚的威胁,既然硬的不行那就来软的。董卓派部将李傕为使者,想要与孙坚联姻,更是对孙坚说,只要他答应,他可以随便开一份名单,上面列举的那些身孙坚的亲戚好友、族人子弟,董卓都可以让他们担任地方长官,包括刺史、郡守的位置。

    但孙坚不是吕布,他一口回绝,更是对众人说道:“董卓大逆不道,荡覆王室,如今不诛其三族,示众全国,我死也不瞑目,难道还要与他和亲吗!”孙坚拒绝了董卓之后,董卓不仅不在意反而对孙坚更为欣赏了。

    很快孙坚便重整完部队,他率领大军进军大谷,部队一直挺进到了距离洛阳九十里的地方。为了迎击孙坚,董卓更是亲自带兵作战,双方在先帝陵墓一带展开决战,董卓不敌孙坚,只好败走渑池,孙坚两战两胜。孙坚随即带兵杀向洛阳,与守卫洛阳的吕布开始交战,孙坚最终从宣阳城门进入洛阳城,并且将吕布击退。就这样孙坚三战三胜,成功的收复了这个曾经的大汉京城。

    根据《吴书》记录,孙坚之后在洛阳城中得到了玉玺。

    占领洛阳之后,孙坚命令部队清扫汉室宗庙,用太牢之礼祭祀,分兵出函谷关,到新安、渑池防御董卓军。随后,袁绍看到孙坚不断取胜,为了防止袁术做大,他任命周昂(一说为周禺,也有说周昕)为豫州刺史(注1),率兵夺取孙坚的根据地阳城。就这样孙坚的攻势也被迫中断,董卓讨伐战实际上也到此为止,随后诸侯们各自为政、相互攻击,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乱世已经来临,群雄割据的时代来到了。

    历史上关于孙坚有没有得到传国玉玺,是有争议的。

    尽管《三国志》中没有明确记录这件事情,但我个人根据已有的材料认为孙坚得玺之事还是比较明确的。

    《吴书》中明确的记载了孙坚在收复洛阳时得玺一事,《山阳公载记》里也有袁术拘孙坚妻子夺玺的记录,在《先贤行状》里有徐璆在袁术死后得玺归汉的记载,基本上孙坚得玺之事在已知的历史材料是可以自圆其说的,虽然还是有一些疑问,但我认为基本为实。

    在董卓讨伐战中孙坚的确大放光芒,功劳远在众人之上,最后他几乎是凭自己的一己之力,收复了洛阳,击退了董卓,但这其中有一个人不应该被忽略,他的功劳员严格来说不在孙坚之下,不用说他就是孙坚的老大———袁术。

    孙坚如果不在袁术麾下的话,他是绝对不可能在历史上有这么大的功劳的。除了跟随袁术之外,无论孙坚去酸枣还是河内他都是没办法得到重用的。酸枣联军内诸侯众多,是反董联军的大本营般的存在,但诸侯们相互以试探居多,没有一个人肯真心的去打董卓,否则曹操也不会跑到袁绍那边去了。至于河内那边,袁绍的确想打,但很可惜他的粮草被韩馥掐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你没有这些还想打胜仗?

    袁术这个人在历史上的确不咋地,但我们不能不顾客观的历史事实,把所有的脏水都往他身上泼,也不能无视了在历史上他的功劳。虽然是史书上没有提及,但袁术应该是把自己的前线所有部队,都调给孙坚用,就连他个人也实际上也是基本只为孙坚一个人提供粮草,否则真以为孙坚凭借那些被徐荣打残的残兵败将,随后就可以来个大翻身,三战三捷,把董卓打出洛阳啊,不要真以为孙坚天下无敌了。

    前面我也说过了,酸枣联军解散后,实际上到后来只有一路诸侯孤军奋战,这路诸侯就是袁术,袁术坚持到了最后,他和孙坚最终收复了洛阳,如果不是他哥哥袁绍拖后腿,最终恢复汉室,收复长安那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的确袁术也曾经听过谗言,断了孙坚的供给,可孙坚和袁术当面谈过之后,袁术立刻当面悔改,再次全力支持孙坚,又有多少君主能当面立刻知错就改呢!如果不是袁术的坚持,如果不是袁术的信任,如果不是袁术的支援,孙坚又怎么可能取得这么大的战绩这么大的功劳呢?袁术在讨董之役的功劳实际上是在众人之首啊!(袁术、孙坚并列第一)

    注1:周昕、周昂、周喁为三兄弟,在《三国志》魏书八记载为周昂,吴书一记载为周昕,《后汉书》中为周喁。

    ps:袁术和孙坚的事情后面还要谈的,今天就说到这里。

    ;
………………………………

第010章 低水平的战争

    如果我们先不看其他的,仅仅是翻开交战两方的人员表,恐怕不得不惊叹起这是多么豪华的对决阵容啊!简直是火星撞地球一般啊!下面我们来看看:

    关东联军方:盟主袁绍

    主要诸侯:袁术、王匡、韩馥、孔伷、刘岱、张邈、张超、桥瑁、袁遗、鲍信、张扬等

    主要将领:曹操、孙坚、曹洪、夏侯惇、卫兹、祖茂等

    董卓军:boss董卓

    主要将领:吕布、徐荣、牛辅、董越、段煨、胡轸等

    次要将领:李傕、郭汜、樊稠、张济、贾诩、樊稠、李蒙、王方、华雄等

    但很可惜打牌光看牌面是没有用的,不管牌是多么的好,如果牌手打不好的话那一样白搭。董卓和袁绍这两个大牌手,都或多或少因为自己原因或者是因为其他人的原因,没有办法把牌打好,把手里活生生一把好牌,打成了烂局。

    我们先来看看袁绍这边是怎么回事啊。

    关东联军虽然有十多路诸侯,但大家并不是都聚在一起的,而是分为了四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以张邈、刘岱、桥瑁、袁遗、鲍信以及曹操等多路诸侯会盟的酸枣大本营,地理位置基本上就在历史上著名的虎牢关的东边,此地易守难攻,而且和后方联系便捷,补给方便,聚集了关东联军的大部分兵力,实力最强。但是,他们虽然也奉袁绍为盟主,也同意讨伐董卓,可他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让他们喊几句口号没问题,至于出人出力去讨伐强大的西凉军,那就恕不奉陪了。曹操后来也就是因此而离开张邈投奔袁绍,他们的补给主要是来自韩馥的支援。

    第二个部分是以袁绍为首的河内军,他的主要盟友是王匡,后面张扬和曹操也过来了,大致上在洛阳的北边。这部分部队,实际上是也是盟主袁绍仅能调动的部队,但很可惜的是,就在袁绍、王匡林军准备进攻董卓的前夕,他们被董卓打了个措手不及,结果前线部队全军覆没,这也直接导致了袁绍在很长时间内再也无力进攻。他们的补给更是被韩馥掐在手里,韩馥本人更是对于袁绍忌惮异常,粮草的支援不力也使得袁绍更难以有作为。

    第三部分是袁术的大军,驻扎在南阳一带,大致位于洛阳的南方。袁术在将孙坚等来之后,便和孙坚一内一外,孙坚负责在前方率领大军,袁术负责在后方筹备粮草支援,两人相得益彰,相互配合的十分之好。至于袁绍,袁术虽然表面承认袁绍是盟主,但实际上他心里很不服气的,认为袁绍不过是个奴婢生的野孩子而已,本大人才是嫡长子!

    第四部分是孔伷的部队,在洛阳东南一带的颍川屯兵。虽然孔伷是想来打酱油的,可惜西凉军并没有放过他。

    最后,至于韩馥,他则坐镇大后方冀州,主要负责联军的粮草支援。

    其结果就是袁绍这个盟主有名无实,诸侯们都是听调不听宣,有的想保存自己的实力,有的想打,有的只是过来看看而已,相互之间完全没有配合,甚至就连各自而战都算不上,到最后跟西凉军交手过的诸侯们,也就仅仅是曹操、孙坚那么几个人而已。

    后来,韩馥还掐断了粮草供给,酸枣联军被迫解散,袁绍也起了异样心思,联军实际上已经解散。伐董之战变成了袁术、孙坚和西凉军的对决,结果他们没有了老拖后腿的盟友之后,反而连战连胜,成功的收复了洛阳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可惜的是,那时袁绍已经转变了心思,他虽然不容与董卓,但他更不能看见自己的弟弟袁术做大,两袁相争,反而给了董卓喘息的机会。

    我们再来看看董卓这一边。

    和袁绍不同,董卓是掌控着朝廷的政治经济大权和军事大权的,但这并不代表着董卓能承受的了那些党人们和士大夫们的不断挖坑。

    盟军刚刚成立的时候,董卓决定先下手为强,立即派出大军荡平反抗者,结果那些党人和士大夫们不干了,他们对董卓说:“你怎么可以这样呢?现在的关东联军还这么弱小,打起来多没意思啊,万一打输了的话你的脸面往哪里放啊?”董卓听了觉的有道理,然后就放弃了先手。

    结果,反抗董卓的诸侯们越来越多,关东联军的势力也越来越大,这一下董卓不能淡定了,他感到害怕了,他就想我才来这没两年怎么这么多事儿?这洛阳的风水可能不太好,于是董卓决定迁都。党人和士大夫们又不干了,你怎么可以迁都呢?你知道迁都多么劳民伤财吗?但董卓不是这样想的,他反而觉得迁都是一个大捞特捞好机会,这一下他可以有机会把京城里的那些肥羊全部给抓出来了,所以董卓非常坚定地要求迁都,对于那些苍蝇似的士大夫们,他采取了杀鸡儆猴的措施,成功地将反对迁都的声音压了下去。

    就这样凡是董卓想干的,党人们和士大夫们都会找理由反对,凡是对董卓不利的措施,他的智囊团们都会千方百计地将其实现。

    由于两大阵营内部的人心不齐,将各自的军事水准都下降了好几个档次。结果使得本来是超豪华阵容之间的巅峰对决,变成了一场你打我我就打你的低水准的战争,这也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在这一场战争中,实际上前期主角是董卓、徐荣、袁绍,后面则就是董卓、吕布和袁术、孙坚的对决了,曹操同学基本就露了一下脸,想捡别人便宜结果反而被别人捡了便宜,刘备同学则脸都没露。

    最终这场战争虎头蛇尾,在孙坚攻克洛阳之后双方都没有了进一步的行动,伐董联军也实质上解散,董卓和反董联军之间两大阵营之间的对抗仅仅两三年便不了了之。各路诸侯本来是为了讨伐董卓才聚集在一起,结果他们却是相互估量自己的盟友,保存自身的实力,反而自己人之间结下了不少仇怨。

    董卓迁都到长安之后,继续为祸天下,弄得天怒人怨,最终被自己的义子吕布背叛杀害,整个西凉军也变得四分五裂。联盟中声望最强的袁绍、袁术两兄弟在战争之后矛盾激化,相互之间严重对立,结果是袁绍与曹操、刘表结盟对付袁术,袁术也拉拢了公孙瓒和陶谦来对抗袁绍,两大势力之间随即战火连连。

    ps:董卓用党人——全是坑
………………………………

第011章 魔王之死

    董卓在败给孙坚之后,他最终退回长安,此后,袁绍派人偷袭孙坚的根据地,反董联盟当中最强的两大诸侯袁绍、袁术之间矛盾激化,关东联军正式四分五裂,讨董也不告而终。

    董卓在来到长安之后,并没有吸取在洛阳的经验,他的统治反而更加残暴,很快他便不满足于相国的职位干脆升自己为太师,还以姜太公自比;想号称“尚父”。出入都乘坐皇太子专用的青盖金华车;此车以金花装饰;车盖弓头为龙爪形;有两个车厢;极为豪华高贵;时人称之为“竿摩车”,就好像董卓会是下一个皇帝一样。

    同时,文武百官遇到董卓;都要通名报姓拜于车下;而董卓根本不予还礼。董卓逐渐变得更加变本加厉的欺压大臣、残害百姓、荒淫无度。而且由于伍琼、周毖的事情,他对身边的人开始变得不信任,变得更加独裁,由于缺乏安全感,董卓要求他的义子吕布随时在身边候命,以保障他的安全。

    为了能将自己的小金库填满,董卓废弃了五铢钱,大量制造粗制滥造的小钱,彻底破坏了东汉的经济运行,使得整个国家迅速通货膨胀,物价高涨,当时一石谷的价钱已经飞涨到数万钱。

    当时,董卓在离长安二百多里的自己的封地上修筑了与长安城墙规模相当的坞堡,高厚达七丈,更是明目张胆地用“万岁坞”(即郿坞)来命名,完全不把汉献帝放在眼里。他把从洛阳等地搜刮来的大量金银财宝和粮食积藏在城中;其中储藏的粮食据说就足够吃上三十年。董卓于是狂傲的说:“如果我的大业成功;那整个天下都是我的;如果大业不成的话;我守在万岁坞中也可享受一辈子了。”他把朝政交给亲信去办;自己则常住万岁坞。

    董卓得势之后便开始逐步加封自己的族人,迁都长安之后他更是肆无忌惮。他首先封自己的母亲为池阳君,越礼配备家令和家臣,地位与皇家公主相当。同时,董卓又拜弟弟董旻为左将军,封雩侯,接着封自己的女婿牛辅以及亲族董越为中郎将,还将自己的侄子董擢封为侍中,总领禁军,当然自己的孙女也不能委屈了,尚未及笄的董白也被封为谓阳君。到最后,只要是董卓妻妾中抱着的孩子,男的都被封侯,女的也有封赏,穿金戴银那都是少不了的。董氏家族亲眷纷纷授官晋爵;权倾朝野;不可一世。

    当时,天下老百姓为了表达对董卓的痛恨,到处传唱《千里草》的歌谣,希望他尽快死去。

    董卓的倒行逆施,谋朝篡位之心很多人早已看在眼里,于是大家都准备除掉董卓。先后有很多人都谋划,甚至于动手刺杀董卓,但多以泄露失败而告终。

    越骑校尉伍孚是被原大将军何进一手提拔起来的,他将董卓肆无忌惮的祸乱朝政看在眼里,于是他在朝服里面穿着铠甲,带着佩刀去见董卓准备伺机刺杀。他在与董卓面谈完之后,趁着董卓送他出来的机会,突然出刀,只可惜董卓本人武力不凡、力气不小,这一刀并没有给董卓带来明显伤害。董卓躲过这一刀之后大骂伍孚包藏祸心,造反欺上。伍孚反而大声的回答他:“你又不是我的君主,我也不是你的臣子,哪有什么造反可言?反而是你祸乱国家、阴谋篡主,罪大恶极,我今天本来就准备赴死,将你诛杀,我恨不得将你车裂于街市以泄谢天下!”伍孚遂被杀。

    迁都长安之后,很多士大夫因此一贫如洗,连正常的生活都办不到。那时,郑泰很富有,于是他每天都举办宴会邀请士大夫们来参加。一方面他因此救济了很多人,但另一方面这也让他得到了和荀攸、何颙等合谋的机会,他们聚在一起商量着如何除去董卓,只可惜最后被人泄露,荀攸及何颙都被捕,只有郑泰逃出了长安投奔了袁术(关于此事也有其他的记载)。

    但就算这样,有这么多人失败的先例,但依然有人没有放弃。反而针对董卓的阴谋也越演越烈,参加者的地位也越加显赫和重要。事实上,当时朝中的重量级大臣司徒王允、尚书仆射士孙瑞、司隶校尉黄琬以及尚书郑公业等人已经多次商议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