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三国志-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是准备倾尽全力讨伐荆州的,他所率领的军队是拥有着扫平荆州的力量。
赤壁之战曹操之所以会脆败是因为其被一系列轻松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而在曹操刚刚南下之时他还是比较清醒的,而刘备和刘琮的内斗必然会消弱荆州内部的力量,实际上还是对于曹操有利,刘备就算得到了孙权的支援,也未必能战胜认真的曹阿瞒同学。
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ps:晚上应该还有一章
………………………………
第061章 幽禁还是释放
在江陵战役后,刘备南下夺取了荆南四郡,为了将其控制领土连在一起,刘备亲自去江东面见孙权求都督荆州。当时包括周瑜、吕范等人都劝孙权留下刘备,但最后孙权以大局为重,还是听取了鲁肃的建议,将江陵借给了刘备。
当时为了巩固孙刘之间的联盟,孙权还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刘备,只不过这并不是一段悲美好的婚姻。
因为江陵被周瑜所占据,刘备在荆州的地盘四分五裂,为了巩固自身在荆州的统治,刘备不顾诸葛亮的反对,亲自去江东盟友孙权哪里去借江陵,以作为荆州的治所。
当时江东对此分为了两派,周瑜等人主张趁机控制刘备,从而夺取荆州,而鲁肃则主张释放刘备,并且将江陵借给他,以巩固盟友的地位。
当时裨将军吕范也私地请求孙权扣留刘备。
但在这件事情上鲁肃却持坚定的反对态度,惟有他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以便共同抗击曹操。而孙权考虑到曹操在北方,应当广招天下英雄为是,又担心刘备并非一时制服得了的,故此没有采纳周瑜等人的建议,最后还将江陵等地借给了刘备。
据《汉晋春秋》记载,当时吕范劝孙权留下刘备,鲁肃却说到:“不能这么做。将军虽然英明神武,但曹公实力强大,我们刚刚来到荆州,并没有布下足够的恩义,应该将这里借给刘备,让他来安抚。制造曹操的敌人,增强自己盟友的实力,这才是上策。”孙权认可了鲁肃的话,遂从之。
据说曹操听到孙权将土地资救刘备后,当时他正在写信,震惊得把笔都掉在地上。
刘备亲自去往江东求都督荆州,反而给孙权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这其中周瑜和鲁肃的主张都是各有道理的,说不上谁对谁错。
周瑜等人主张曾经控制刘备,接受刘备势力,这绝对没有错误的。当时荆州被曹操、孙权和刘备三家瓜分,而刘备在刘琦死后则是荆州残党的唯一领袖,可以说控制了刘备,就能控制刘备集团,这种机会可遇不可求,错过了就不可能有第二次。而且成功的收益也很高,可以趁机得到刘备麾下的人才和其领土,是值得为此冒险的
但鲁肃的说法也没错,在当时而言,曹操的实力仍然非常强大,以孙权一己之力是很难对抗的,孙权一旦对刘备动手,很可能给曹操机会,毕竟当年曹操是很欣赏关羽的,谁都不知道孙权动手之后的结局是怎么样,鲁肃的求稳策略在孙权看来就可控多了,这也是为什么孙权最后不但愿意放了刘备,还借给他“荆州”。
幽禁刘备的好处多,但也有着相应的风险,大敌当前,避免内斗被孙权视为了上策,这才让刘备逃过一劫。
据《山阳公载记》记载:备还,谓左右曰:“孙车骑长上短下,其难为下,吾不可以再见之。”乃昼夜兼行。
可以看出来刘备事后自己心里也有数。
说起来实际上还是刘备亲自去江东的这个行为还是过于冒险了,刘备这么干本来可能是准备展现自己的诚意,但万事都有一个度,刘备亲自去将读后,诚意对于孙权等人反而是无关紧要的了,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刘备本人就是极具诱惑的羊羔,如果不是孙权是一只具有节操的狼,那么刘备的下场不可想象。
历史上在赤壁之战后孙权为了拉拢刘备,将自己的妹妹下嫁给了他,《三国演义》中记载是刘备去江东之时,但在《三国志》中明确记载是在刘备夺取荆州南方四郡之后,看起来刘备是在娶得孙夫人后才去江东的。
而关于孙夫人的名,在魏晋时代的材料中并没有记载,小说《三国演义》中有提到孙坚之女名曰孙仁,京剧折子戏《龙凤呈祥》名曰孙尚香,另外还有孙仁献、枭姬等称呼。
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现在不少人都对于孙夫人抱有好感,但在正史上孙夫人对于刘备的态度其实是很恶劣的,二人的婚姻一点都不美满。
诸葛亮就曾经说过:“主公在公安时,害怕北面曹操强盛,担心东面孙权威逼,身边又恐惧孙夫人生变,当时的情景真是进退两难狼狈不堪。”
而在《三国志・法正传》中还有记载,孙权妹妹才思敏捷、性情刚猛,大有她几位兄长的性格气度,在她身旁总是侍立着一百多名持刀的侍婢,刘备每次进她的房间,心中都恐惧不安。
同样在《云别传》中也有相关记载,后来刘备西征益州,孙夫人个性骄矜纵恣,多派遣自己手下的吴国官吏士兵做不法之事,刘备因为赵云庄重,特别命他留在荆州管理内事。
野史里还有刘备夫妻分居的相关记载(注1)。说刘备和孙夫人结婚不久后即分居,刘备在公安城西的孱陵建了一座城,直接让孙夫人与她的侍女及卫队住在一起。
从中可以看出来,孙夫人当时并不爱刘备,并且还看不起刘备,这位孙家的公主可以说是自视甚高,和贤内助的标准差距十万八千里,刘备对其当然也不可能感冒,后来被孙权接走可以说是必然的。
注1:我没有找到这个资料的相关出处,所以直接说是野史里的。
………………………………
第062章 天下大局 三
曹操在消灭北方袁氏,吞并北方四州之后,本来是当时最接近一统天下的强大诸侯,其后曹操率军南下,又轻轻松松夺取了荆州,在当阳大败刘备,那时曹操横扫天下之势让人感觉已经不可避免。
但出乎意料的是,曹操在占据荆州之后,错漏百出,导致赤壁惨败给了孙刘联军,后曹仁等人又没能保住江陵,曹操势力就此被赶出长江以南,其也不再是不可战胜的了。
曹操的一统天下之势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但这个却毫无疑问是以曹操迁都许昌、挟天子而令诸侯为起点的。
而曹操利用这个优势,消灭了不服从于朝廷的吕布,击溃了自立称帝的袁术,吞并了刘表的附属张绣,占据了兖州、豫州、徐州等等接近四州之地,成为当时实力仅此于袁绍的第二强诸侯,这时曹操就已经彻底形成了气候。
而后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一战击溃了袁绍,随即取代其成为了当时天下最强诸侯,此时曹操一统天下之势已经初步形成。
掌控天子的大义和自身强大的实力这些就已经足以让云端上的天平倾向于曹操。
之后曹操更是节节胜利,顺利消灭了北方的袁氏兄弟,夺取北方幽、并、冀、青四州,势力和地盘扩大了一倍有余,当时中国长江以北大半已经为其所占据。
曹操随即将目光转向了长江南方的荆州,并且轻松将其夺取,势力开始跨过长江。而当时余下的诸侯中,公孙康在辽东偏安,以马超、韩遂为首的关中、关西诸侯则已经听从朝廷调令很多年,益州的刘璋因为曹操南下荆州所受触动很大,主动向曹操表示屈服,汉中的张鲁则在领土和曹操没有交集,南方的交州势力弱小不足为虑,这时和曹操唱对台戏的已经只剩下了苟延残喘的刘备和自守江东的孙权。
然而曹操的势力从北面、西面两面包围他们,如果曹操愿意,他甚至可以调动交州,从三面封杀孙刘联盟,只给他们留下东面的汪洋大海,在当时面对强大的曹操,失去长江天险之后,孙刘联盟实际上已经没有了自保的能力。
在曹操夺取荆州之后,其一统天下的趋势已经基本明朗,那时看起来已经没有人能阻止曹****,甚至没有诸侯有资格作为曹操的对手。
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在赤壁惨败,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一败涂地,从历史资料上记载,赤壁之战只发生了两次战斗,曹操就已经惨败而归,但曹操是输给了周瑜和刘备吗?并不是,他只是像在宛城之时那样,再一次输给了自己而已。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三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官渡之战后,袁强曹弱的趋势彻底逆转,曹操开始转而压制北方的袁氏集团,直到将他们彻底消灭。
但赤壁之战并没有能像官渡之战一样彻底扭转当时的形势,这并不是因为赤壁之战的重要性比官渡之战低,而是因为孙刘联盟当时的实力和曹操差太多了。在官渡之战前,袁绍虽然强于曹操,但二者依然是一个重量级的诸侯,所以曹操在取得官渡之战的决定性胜利之后就能彻底扭转对抗袁绍的不利局面。
然而孙刘联盟和曹操集团在当时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在官渡之前,曹操的弱是虚弱,而赤壁之战前,孙刘联盟的弱则完全是弱小,所以哪怕周瑜等人取得了赤壁之战的大胜,掀起了很大的涟漪,依然没能扭转曹操一统天下的大势。
所以周瑜、刘备等人想要改变当时的大势,还需要再赢一下一场关键性的胜利,单单赤壁一场的大胜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这时江陵之战的胜利与否就非常关键了,如果这一战周瑜等人胜利了,南郡以南和荆州南方四郡就不再归曹操所有,曹操势力将会被驱逐出长江以南,如果周瑜和刘备输了,那意味着曹操随时可以卷土重来,从路上、从水上随意的进攻江东和江夏郡,孙刘联盟的形势将会回到赤壁之战前。
万幸的是,周瑜成功的攻克了江陵,取得又一次关键性的胜利,在孙刘联军连续取得赤壁之战和江陵之战的胜利后,曹操对于江东的威胁才真正的告一段落,他一统天下的大势才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在赤壁之战前,为什么认为曹操有着一统天下的大势,因为他在当时理论上是无敌的,没有任何一个诸侯可以阻止曹操前进的步伐,哪怕曹操失败了,那也会被认为是短暂的失利而已。但曹操集团在赤壁和江陵相继失利后,这种情况就被改变了,这两次的失利意味着曹操不是无敌的了,孙刘联盟拥有了和曹操对抗的力量,而他们夺取江陵后,还能借助长江天险防御曹操,曹操很难再次轻松南下了。
之后刘备席卷了荆州,夺取了荆州南方四郡,又从孙权手中借到了江陵,实质上成为了荆州新的主人,而孙权更是派步骘南下占据交州,大幅扩张了自己的领土。
这时天下大势变为了曹操和孙刘联盟隔江对持,孙权和刘备在曹操面前不仅拥有了自保之力,甚至还可以发动反击,身为当时曹操最大的敌人孙权,就曾经多次北上讨伐曹操在江淮一带的重镇合肥,并且和曹操在江淮地带还形成了长时间的对持。
可以说赤壁…江陵会战之后,已经形成了三分天下的雏形,而曹操虽然仍然是当时最强的诸侯,但他已经失去了一次一统天下的最好机会,而他也不可能再有比这次更好统一天下的机会了。
ps:明天开始下一卷。
………………………………
第001章 魏公战吴王
在赤壁…江陵会战(其后一律简称赤壁大战)后,孙权成为了曹操最主要的敌人,两者在合肥到濡须一带展开了长久的争夺,并且爆发了多次的战争。
首先就是孙权在赤壁之战胜利后,挑起的第一次合肥之战,尽管孙权是趁机扩张,但看到没有机会后,在曹操援军赶来之前就已经退却。
在赤壁之战后,孙权已经成为了曹操所面对的最大的拦路虎,而曹操亦是孙权的首要强敌。
当时,孙权东面是盟友刘备,南方是弱小的交州,只有北方曹操给予其的压力最大,所以孙权在曹操赤壁失利之后,立刻在周瑜西进的同时挥军北上,企图攻克合肥,将势力扩张到曹操东面的徐州。
内发展极为迅速,所以曹操在稳定后方之后立刻出兵攻打濡须,企图压制孙权势力。
双方从建安十三年(208)起,一直打到了建安二十二年(217)才告一段落,交战接近十年,战局最后以孙权服软而告终,但总体而言双方打平。
建安十三年到次年(208…209),孙权第一次出兵攻打合肥,曹操亦派出张喜(一说张口)支援,曹操援兵未至,孙权就已经退兵。
建安十四年(209),曹操亲自率兵来到来合肥,讨伐了扬州贼陈兰、梅成等人,任命扬州郡县长吏后,留张辽和乐进、李典驻守合肥,遂退。
建安十八年(213),曹操亲自带兵讨伐孙权,进攻濡须,取得了一定的战果,遂退军。
建安十九年(214),孙权向北方进攻皖城,克之。
建安二十年(215),孙权出兵再次进攻合肥,不克,在退军之际被张辽所袭击,幸亏得到凌统拼死保护。
建安二十一年(216),曹操来到居巢,再次进攻濡须,次年,孙权请降求和,曹操遂退。
在这段时间内,当时最强的两大诸侯发生了多次交锋,互有胜负,但随着刘备集团的迅速崛起,情况发生了改变,曹操和孙权之间的战争也随之告一段落。
赤壁之战后,孙权集团向西方,南方和北方均有所发展,西方由周瑜领军进攻江陵,并且后来还试图讨伐益州,南方则吞并交州,进一步扩充地盘,北方则由孙权亲自带兵,试图攻克合肥,将自身势力扩张到长江以北。
建安十三年(208)孙权亲率大军围困合肥,还派张昭攻打九江郡的当涂县。张昭出兵不利,孙权攻合肥一个多月(一说百余日),亦未能破城。
历史上合肥城之所以能抵抗孙权大军来袭,和之前的扬州刺史刘馥是有着很大的关系,他在严象死后继任为扬州刺史,当时扬州全土基本为孙氏所占,能控制的区域内还有着梅乾、雷绪、陈兰等割据势力,曹操还面临着袁绍大举进攻,无力支援扬州,刘馥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来到了扬州。
他在上台之后,建立起州城的治安措施,对合肥南部的雷绪等势力采取恩抚的策略,开始集中众儒生,建立学校,扩大屯田,兴修治理芍陂、茄陂、七门堰、吴塘等阻水的土堰,用来灌溉稻田,使粮食增长,官府和百姓都有储备。又高高地构筑起城上的防御工事,大量贮存滚木石,编制了千千万万领草苫,并增加了几千斛鱼脂油的积储,作为战斗防御的准备。
建安十三年(208),刘馥去世,孙权出兵也可能和此有关系,但刘馥人虽然走了,其留下来的防御措施就没有改变。据记载打到最后,正赶上连天下雨,城墙几乎要坍塌了。守城的军民用草苫蓑席覆盖住城墙,夜间点燃鱼脂照亮城外,观察敌方的动向而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孙权军终于因为损失惨重被迫撤退。扬州地区的官吏百姓因此对刘馥更加怀念,认为刘馥的守御策略比起春秋时期守晋阳的董安于还要出色。
当时曹操已经北还,遂派张喜救援合肥。但合肥守军等候个多月后仍不见援军至,蒋济秘密告诉扬州刺史,诈称得到张喜的书信,步骑四万已经到达雩娄,应派遣主簿迎接张喜援军。即写书信遣三部使让他们把这消息告诉城中守将,一部入城,另外两部被敌军捉去,孙权信以为真,急忙放火退走,合肥得以保全。
这一战拉开了孙权和曹操在长江下游一带近十年,曹魏和东吴两大集团在此半个多世纪争夺的开端。
关于孙权第一次攻打合肥的时间上,在《三国志》中是有着不同的时间记载的,其中《武帝纪》中记载其时间是在赤壁之战前,而《吴主传》中记载是在赤壁之战后,总体来看应该以《吴主传》中为准。
《武帝纪》中其时间记载为“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救合肥。权闻□至,乃走。公至赤壁,与备战”
而《吴主传》中为“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留曹仁、徐晃於江陵……权自率众围合肥”
在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南下夺取荆州之后并没有留给孙刘联盟多少的时间,他们面对强势的曹操只能尽力抵抗,所以孙权在当时能和刘备及时确立同盟,做好对抗曹操的准备已经不错,根本就没有其他时间和力量再出兵进攻合肥。
再从兵力来说,孙权当时给周瑜对抗曹操的兵力就两三万人,不是因为孙权不想多给,而是孙权还没来得及集结更多的兵力,所以在赤壁之战前孙权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北上,那时他自保都来不及呢。
这点从《江表传》中就可以看出来,当时周瑜问孙权要五万大军对抗曹操,孙权是这么回答的:“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也就是周瑜一开始率领的只是先发部队,只不过后来没想到曹操居然不堪一击,打他先发部队就够了,孙权就带着后面集结的兵力趁机攻取合肥,只不过没能成功就是了。
综合而言,我赞同《孙盛异同评》对于此事的评价:“按吴志(注1),刘备先破公军,然后权攻合肥,而此记云权先攻合肥,后有赤壁之事。二者不同,吴志为是。”
注1:这里的吴志指的是《三国志・吴志》
ps:最近都被拉去打牌了,不好意思
………………………………
第002章 名士孔融
孔融是东汉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之一,孔子的直系二十世孙,年少时就受到了李膺等名士的欣赏,后步入政坛,刚正不阿,先后得罪了宦官集团和大魔王董卓,最终被董卓发配到黄巾贼最为****的北海郡。
后来孔融在此艰难站稳脚跟,并且被刘备上表为青州刺史,但其后被袁谭击败,赶出青州,回到了朝廷任职。
孔融小时候就有特异的才能。在孔融四岁时候,与兄弟一起吃梨,但他一直拿最小的梨吃,父亲奇怪地询问他,他回答说:“我是小孩子,按理应该拿小的。”孔融的宗族因而对他感到惊奇。
他在十岁时跟父亲至京师,当时的河南尹李膺是党人中代表人物之一,性格自守简慢严整,不随便接见士大夫及宾客,他甚至告诉门者,不是当代名人及世代有交谊之家都不得告知。
我是李君通家子弟。”守门的人告诉李膺,李膺请孔融相见,于是就问道:“高明祖父曾经与我有交情吗?”。
孔融说:“是的。先人孔子与您先人李老君(就是老子)同德同义,又为师友关系。那么,我孔融与您为累世通家。”在坐的人,无不为之赞叹。太中大夫陈炜后到,在坐的人把这告诉了陈炜。陈炜说:“噢,人小的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有大用。”孔融接着他的话说:“照您这么说,莫非您小时也挺聪明的吗?”。李膺大笑说:“你将来一定会大有出息的。”
孔融十三岁时,死了父亲,悲痛过度,要人扶了才能站起来,州里称赞他的孝行。同时孔融天性好学习,博览群书,年少就非常有才华,开始为众人所知,不过最让孔融出名的还是后来帮助张俭一事。
当时山阳张俭为中常侍侯览所恨,侯览隐匿告人姓名把奏章下达州郡,捉拿张俭。张俭与孔融的哥哥孔褒是朋友,于是就逃到孔褒家中,但孔褒不在。这时孔融十六岁,张俭认为孔融年轻,没有告诉他。孔融看见张俭窘迫的样子,对张俭说:“哥哥虽然在外未归,我难道不能为您的东道主吗?”。因此留张俭住在他家。
后来事情泄漏出去,自国相以下的人,都秘密的压下此事,张俭得以逃脱。但孔家没有幸免,孔褒、孔融逮捕均被逮捕送入监狱,但大家都不知道他们二个人是谁包庇了张俭。结果两兄弟争先认罪,孔融说:“收容隐藏张俭的是我,有罪归我。”孔褒说:“张俭来找我,不是弟弟的罪过,罪在我,心甘情愿。”吏问他们的母亲,母亲说:“长者担任家事,罪责在我。”一门争死,郡县疑不能决断,于是向朝廷请示。诏书最后定了孔褒的罪。孔融因此得名,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齐名。
孔融名声大振之后,州郡以礼任命,都不就。征召司徒杨赐府。当时暗暗地察访官僚中的贪污分子,准备予以贬谪罢免,孔融检举多为宦官的亲族。尚书害怕得罪皇帝的宠信,召属官诘问斥责,孔融陈述他们的罪恶,毫不隐讳。
之后河南尹何进当升为大将军,杨赐派孔融拿着名片去祝贺何进,没有及时通报,孔融就把谒夺回归府,引罪自责回去了。河南尹官属认为丢了面子,私派剑客想追杀孔融,有客对何进说:“孔文举有重名,将军如与他结怨,四方之士就会相率而去了。不如以礼待他,使天下人都知道将军胸怀广大。”何进同意,于是在受任大将军之后,征辟孔融,举其为高第,迁任侍御史。孔融又因为与上司御史中丞赵舍不和,托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