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三国志-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家是冀州的名门望族,王允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再加上他自己本身就十分聪慧,在少年时期他就已经被人刮目相看,同郡的郭林宗曾经见过王允一面,就被他惊叹道;“王允的学习速度一日千里,是王佐之才啊!”随后便与之结交。

    仅仅在19岁那年,王允便已经被别人被推举为郡吏。虽然王允的年龄不大,但并不代表他没有作为,相反在那个黑暗的时期,他敢于为民做主、秉公为官,敢于与强权作斗争。那个时候在晋阳一带,有一个叫做赵津的小黄门(宦官)在当地为所欲为、横行霸道、欺男霸女,老百姓们都深受其之害,但因为他在宫里有靠山,所以大家都有怒不敢言。王允知道之后,愤怒地对手下衙役们说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赵津他以为自己是谁?”于是下令将其逮捕,斩首示众。

    汉灵帝时期朝廷公开的买官卖官现象非常严重,上至中央下至地方无人不为。王允的同乡中有一个叫做路佛的混混,他无德无才,但他仗着家里有钱,于是向当时的太守王球行贿要官,王球财迷心窍,很快就答应了。王允知道后十分愤慨,他直接去找王球争辩,并将这件事情公之于众。王球大为愤怒,将王允捉拿入狱,甚至准备将其杀掉。幸好刺史邓盛救援及时,他带走了王允,并且请他做自己府中的别驾从事。王允十分感激邓盛,邓盛也很欣赏王允,于是在邓盛的帮助下王允的名声越来越大,很快就引起了朝廷的注意。

    不久朝廷三公同时征召王允,以司徒高第征为侍御史。随后黄巾起义爆发,朝廷任命王允为豫州刺史,尚爽、孔融等名士担任王允的从事,消灭豫州一带的黄巾军。这虽然是王允初次领兵作战,但他却表现出了极高的军事素养,他能与部下们共同协商策略,战斗中也能勇往直前。很快,在左中郎将皇甫嵩和右中郎将朱儁的帮助下,豫州一带的黄巾军被尽数消灭了。

    在接受黄巾军投降的时候,细心的王允从农民军中搜查到一封中常侍张让的宾客所写的书信,信中涉及一些与黄巾军有关的内容。而张让是当时宦官中十常侍的首领纪人物,深受汉灵帝的信任,灵帝甚至说过张让是我父的话语,他掌控着朝廷大权,对于朝政有着莫大的影响力。王允并没有畏惧,他反而怀疑张让与黄巾军私通,并进行了进一步的搜查,得到了更多的证据和信息,于是王允将这些整理成册,并写成奏折上达天听。汉灵帝看到之后大为震惊,他紧急招见了张让,可惜张让是何等奸诈狡猾的人物,他不仅不承认,反而倒打一耙说王允畏惧自己,故意诬陷,灵帝本身就对张让好感颇佳,于是相信了他,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但张让并没有放过王允,他决定让王允好好的看一下自己厉害。等与黄巾军私通事情的风头过了以后,张让立刻找了个理由将王允下狱,但赶上了朝廷大赦天下,王允被免罪释放,还官复原职。可是张让怎么可能让王允这么好过,十天不到,他便又找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将王允再次下狱,并准备判他死罪。

    那时候朝廷里的很多高官以及王允的部下们都为他忧心忡忡,他们都希望王允向张让赔罪认错,以逃过此劫,但始终遭到王允的拒绝。有一次,王允的一位部下甚至带了一杯酒过来对他进行机激将说道:“如果你想死的话干脆喝下这杯毒酒算了。”但出人意料的是,王允一把夺过酒杯厉声说道:“我是堂堂天子的臣民,君王赐罪于我,我应当接受惩罚,按照王法在街头斩首示众,而且天下人都应以我为戒,不再违反法律,维护社会的安定,哪有私自吞喝毒药,以死逃避法律制裁的道理?你们不用再劝我了,我意已决!”随后他便把酒泼掉,再次返回牢笼。因为王允拒绝向宦官们妥协,张让便找理由再次加重了王允的罪名。

    以张让为首的十常侍们如此肆意妄为的加害一名正值的大臣,这也让那些士大夫们十分不满。大将军何进、太尉袁隗,司徒杨赐联名向汉灵帝上书,替王允求情,希望汉灵帝能够赦免王允,灵帝虽然最终赦免了王允的死罪,但由于宦官们的阻挠,王允依然活罪难逃。

    这一年的冬天,又逢朝廷大赦,可由于张让等人的再次作梗,王允并没有出现在赦免之列。虽然张让等宦官们接连阻挠,但那些正直的士大夫们也没有放弃,那些三公大员们继续为王允求情,请求灵帝特赦他,终于第二年王允被免罪出狱。王允虽然对张让等人的行径深恶痛绝,但由于宦官势大又深受皇帝的信任,王允为了躲避张让等人的报复,不得不改名换姓,逃离洛阳。

    但是没过多久,汉灵帝离世,洛阳城内以张让为首的宦官们和以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和士大夫们矛盾激化,并最终爆发了大规模的冲突,何进被宦官们杀死,张让等宦官们也被全部诛灭。

    在何进死前,王允在赴洛阳吊丧时就已经担任了他的从事从郎一职,何进死后,为了躲避宦官们,王允被迫迁为河南尹,可随后何进的部下袁术等人奉密召领兵进京,讨杀张让等宦官,张让、段挂等人挟持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半夜出逃。如此变幻错乱的局势让大家都不知所措,但王允以大局为重,认为天子是最重要的,他在得知天子的消息之后,立刻派人跟随尚书卢植一起去保护少帝,后来王允和文武百官奉迎少帝回宫。

    张让等宦官阉党最终覆灭了,可是朝廷里局势并没有因此得到好转。黑暗过后,魔王又来了。

    ;
………………………………

第016章 王允的故事 下

    董卓率兵进入洛阳,迎立少帝,很可惜他不是救世英雄,而是乱世的魔王。他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粗暴地就废掉了少帝,立更小的陈留王刘协为帝,然后毒死了少帝和何太后,收拢大军专断朝政。

    已经吃过宦官张让之亏的王允此时已经变得更加成熟和隐忍,这个时候他已经懂得了妥协。王允在表面上一味听任,甚至顺从董卓,董卓在洛阳和长安的时候,都把王允看成自己的亲信和他推心置腹,王允也曲意奉承,结果就是董卓将朝廷里的大部分事务都交给了王允处理,从来都没有怀疑过。

    在洛阳的时候,王允和司隶校尉黄琬、尚书郑公业等人共同商议如何诛杀董卓,他们计划控制以及军队掌握一定的地方势力,于是保举羌校尉杨瓒行使左将军的权力还举荐执金吾士孙瑞担任南阳太守,准备联合袁术共同讨伐董卓。可惜士孙瑞那时已经被董卓怀疑,王允知道后,立刻取消了原来的计划,他反而让士孙瑞留在洛阳,还让他放弃了兵权,升士孙瑞为仆射。王允如此贴心,董卓更加信任他了。

    董卓迁都长安之后,封王允为温侯,食邑五千户。王允曾经准备拒绝,但随后被人劝说,要他以大事为重,王允于是便顺从了董卓的意思,他在朝廷里的影响力也在董卓的扶持下变得越来越大。

    初平三年春天(192),天象有变,连续下了两个多月的雨。王允和士孙瑞、杨瓒等人都一致认为这是上天示意,于是他们准备动手除去董卓。很快王允成功拉拢到了吕布,又恰好逢天子大病初愈,召集百官在未央宫集合,恭祝天子龙体安康。这下除掉董卓的时机就已经来临,他们没有放弃机会,在宫内吕布最终成功的杀掉了董卓,王允隐忍三年,最终一日功成。

    可惜的是王允成功之后,认为自己有大功劳,于是开始居功自傲,而且他的正义感本来就比较强,眼里不容有半点沙子,这就导致了他在对待董卓旧部西凉军的问题上,最终犯下了致命的错误。

    王允认为国家会变成这个样子,董卓以及他的西凉军犯有不可饶恕的错误,相比而言他更加相信关东兵。于是他准备剥夺西凉军将领们的权利,甚至于解散整个西凉军,让关东部队来看管他们。

    曾经有人向王允建议过:“凉州兵素来害怕袁绍,畏惧关东兵,而今如果派关东兵去解散他们,凉州兵人人都会担心性命不保,这样,很容易引起兵变和混乱。还不如任命皇甫嵩为将军,去担任凉州兵的统帅,并让他长期留在那儿,以便安抚军心。”可是王允不同意,因为他认为这样会对不住关东兵。结果凉州百姓们听到王允想解散凉州兵的风声后,便到处传言,说王允要杀掉所有凉州人,一时之间,整个凉州人心惶惶,一片惊慌。

    在董卓死后,王允仅仅同意了他麾下几个中郎将的投降,对于中郎将以下的那些领兵的校尉们,王允并没有放在心上,之后也没有派人招降他们。结果李傕、郭汜这些校尉们因为走投无路,他们干脆起兵作乱以为董太师报仇的名义攻打长安,一路上那些本来就心思不齐的西凉兵纷纷来投,李傕、郭汜的队伍不断壮大,等他们到了长安时,军队已经有了十余万之巨。吕布力守长安城,可惜寡不敌众,长安最终被攻陷,吕布在逃跑时准备拉着王允一起,但遭到了王允的拒绝。王允认为自己身为宰相,必须守在汉献帝身边,最终他被西凉军处决,汉献帝也再次落到了西凉军的手里。

    王允委屈自己隐忍三年才最终除掉董卓,可惜因为一念之差,他仅仅在一个月后便丢掉自己性命,葬送掉了几乎是大汉王朝的最后一片希望。他的一生中和宦官斗、和奸邪斗、和权臣斗,不畏强权、不怕牺牲,正直而勇敢地直面人生,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汉王朝,都是为了那些平民百姓,从这方面来说可以说他是死而无憾了!但从另一方面而言,王允为人过于正直,甚至到了迂腐的地步,蔡邕只是因为董卓的知遇之恩为其叹了一口气就他被下狱,最终在狱中死去。因为董卓的缘故,他过于苛刻西凉军,最终导致那些西凉校尉们不得归宿反抗到底。当王允拒绝和吕布一块逃跑,向汉献帝请辞献身赴死的时候,我想他心中还是有遗憾的————如果我再懂得妥协一次就好了。

    王允经过历练明白了在强者面前需要隐忍,哪怕他是罪无可恕的大恶人;可是他最终还是没有明白,就算是弱小的恶人也是不能将别人的希望全部夺走的。

    姓名:王允

    属性:领导力(b)三年隐忍不发,带领群臣最终一朝打到董卓;但执政之后犯下了诸多错误,导致身死

    政治(b)性格过于正直不懂变通并不适于执掌朝政

    谋略(b)屈身董卓,取得其信任,拉拢吕布,定下策略,最终一日功成

    统率(c)虽然曾经领兵作战,但并不是十分出名,也不是十分重要

    总评(a)王允是铲除董卓的最主要的功臣,但他并没有把握住最后的机会扭转天下大势,使得大汉再一次复兴的机会失去了。

    别名(称号):子师

    性别:男

    民族:汉

    职业:官吏

    官职:司徒、录尚书事

    封爵:温侯

    家庭出身:山西的名门望族

    生卒:137---192

    出生地: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

    主要社会关系:侄儿王凌

    主要经历:

    137年-156年在家族的熏陶下,习文章、阅经典之余,还坚持习武强身。随父辈们出入官场,结交许多世家名士

    156年-184年虽然经历过许多坎坷,但依然被多人赏识,从而一路从地方进入中央。

    184年-189年参与镇压黄巾起义,但因为举报张让等人,得罪了宦官,因此数次被下狱

    189年-192年在魔王董卓祸乱天下之时,隐忍在他身边,最终在天时地利人和之际,派吕布将其杀死,但随后被西凉军报复,被杀

    总结:“得天下易,守天下难”这句话并不是白说的。

    ;
………………………………

第017章 被埋没的大将徐荣

    在《三国演义》里面,徐荣是一个与夏侯惇交马数合,就被刺于马下的完完全全的杂鱼角色,在历史记载上,他的描写也不多,基本上被大家所忽略,但徐荣真的就是这样一个无足轻重毫无能力的一个小角色吗?徐荣在历史上所被记录参加的战役一共只有三场,分别是对曹操、孙坚以及李傕、郭汜二人。下面我们在回顾一下这三次交锋。

    第一场曹操vs徐荣

    初平元年(190)董卓迁都长安,曹操趁机率军出击。此时曹操率领着本部兵马以及张邈派部将卫兹带的一部兵马,曹操本来募兵五千人左右,卫兹的援军估计也有几千人,总体兵力在万人左右(不可能太少,太少曹操进攻董卓就不现实了),但大部分都是新兵,装备也不是很好。而徐荣的军队估计比曹操军多,但作为偏军不会有十几万人,但一两万人还是有的,而且西凉军久经战场,装备精良,战斗力不是曹操的新军可以比拟的。

    虽然曹操也参加过讨伐黄巾军的作战,但自家军队劣势太明显,完全不敌徐荣,军队不仅被击溃,卫兹战死,自己也被流箭所击中,最后靠着曹洪让马才一路逃回来了酸枣,徐荣则一路追到酸枣看到联军大本营才退回。这一战曹操高估了自己,低估了董卓的西凉军,结果完败;徐荣虽然赢了,但他的优势太明显,只能说这很正常。

    第二场孙坚vs徐荣

    初平二年(191)孙坚和袁术会和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补给和休养,他整顿军队,屯兵于梁东准备征讨董卓,这个时候董卓也下令徐荣、李蒙出击虏掠,结果就是孙坚在梁县被徐荣带兵包围(也有人认为是遭遇战)。

    这一仗双方的兵力均不明。有记载孙坚在汇合袁术之前兵力就已经达到了数万人(后面可能裁了一部分),而且孙坚不是盲目进军的,他是在军队经过一段时间的修整才开始进军,孙坚以前更是当过张温的从事,对西凉军有过相当的了解,甚至还向张温提议杀死董卓,可以说这一仗孙坚是准备的非常充分的。

    但孙坚依然输了,他为了能跑掉甚至让自己的部下做替身,跟他同行的颍川太守李涛还被徐荣抓了,最后被西凉军的人烹杀,结果根本就没有比曹操同学好到哪里去。这一仗完全就可以说明徐荣军事水准相当高了,尤其是孙坚在收拢溃军之后,就依靠那些残兵败将(或许还有部分袁术的援军)三战三捷,连败吕布、董卓等人,居然还收复了洛阳。你要说徐荣在西凉军的军事素质上占明显优势的话,后面的吕布、董卓恐怕不会高兴啊。

    在整个三国历史上,曹操和孙坚都绝对算超一流的军事统帅,可就是这两个人,都先后被徐荣给完虐过,不是简单的打输了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完虐,军队都被徐荣击溃,队友都被杀掉,自己都只有依靠部下逃命的份,这已经证明了徐荣的军事水准绝对不是盖的,曹操和孙坚能活下来就已经不错了。可惜的是,老天爷已经不给徐荣证明自己的机会了,相反,黑白无常已经来到了徐荣的面前。

    第三场李傕、郭汜vs胡轸、徐荣

    初平三年(192)董卓被吕布、王允杀死后,李傕、郭汜等人打出为董卓复仇的名义进军长安,王允则派胡轸、徐荣率领军队讨伐他两,双方交战于新丰。

    历史上虽然没有记载,但胡轸、徐荣应该都是率领自己的旧部(想想王允对西凉军的态度),双方兵力估计差距不大。两边都是西凉军,人数也差不多,但结果确是胡轸投降,徐荣战死。

    没错,徐荣就这么跪了,可以说他死的很冤枉也可以说他死的很明白。由于王允对于西凉军的一系列不利措施,导致西凉人都人心思变。徐荣的军事水平并没有降低,可是他的指挥权力却降低了一半,徐荣的士兵也是他旧部,但他们更是西凉人!而徐荣不是。这一场战争还没开始之前实际上就已经决定了结局,西凉军会赢,而徐荣已经不是西凉军人了,所以他死了,死的很理所当然,不是因为能力,也不是因为名义,而是因为西凉军的军心还在西凉军啊!

    前文我已经提过了,在董卓以下,西凉军的第二梯队是那些中郎将们,主要有吕布、牛辅、董越、段煨、胡轸、徐荣等六个人。这其中牛辅、董越都是董卓的亲戚,牛辅是董卓的女婿,董越是董卓的亲族;段煨、胡轸都是西凉人,而且都是元老级人物了,其中胡轸还是凉州的名门望族;而吕布更不用说了,他虽然不是西凉人,但他个人武力超群,而且还帮助董卓杀死丁原,被董卓认为义子。那么徐荣一个辽东人靠什么被董卓提拔为中郎将和这些人一个档次呢?他凭什么比得过李傕、郭汜这些西凉的老人和董卓的其他亲戚呢?

    历史上虽然没有明确记录徐荣怎么成为中郎将的,但我们可以猜的出来,也只有那么一种可能———靠实力。

    徐荣在历史上是很悲剧的,他明明有着超人一等的军事水平,却得不到该有的重任,像与曹操、孙坚的两战基本上都是徐荣自己**打的。在后来董卓干脆忘了他,就连在孙坚连战连胜的时候也没有把他想起来。等到董卓死了,徐荣回归朝廷却因为王允的不信任又被闲置,等李傕、郭汜打来了,王允却以狗咬狗的心思派他出征,最终把他送到了死路上,徐荣到最后没有投降,他在乱军中战死,这或许也是武将的最终归宿吧。

    姓名:徐荣

    属性:统率(a-)战绩辉煌,但历史记录的太少

    武力(b)作为一名优秀的武将他虽然不以武力出众而闻名,但个人武力也不会低到哪里去的

    总评(b)徐荣的确很厉害,但他并不是历史上的核心人物

    性别:男

    民族:汉

    职业:将领

    官职:中郎将

    家庭出身:???

    生卒:---192

    出生地:辽东襄平人

    主要社会关系:好友公孙度

    主要经历:

    年-189年出身在辽东,后来跟随董卓

    189年-191年随董卓入洛阳,后被封为中郎将,先后击溃曹操、孙坚,曾经推举公孙度为辽东太守

    192年董卓死后,投靠朝廷,被王允派去讨伐李傕、郭汜,兵败被杀

    总结:汝虽大将,奈何董卓、王允不能用人。

    ;
………………………………

第018章 魔王的继承者们 上

    魔王董卓死了,但是西凉军带来的噩梦并没有结束。初平三年五月(192),董卓的旧部西凉军原校尉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等人联军进攻长安,攻破长安城,杀死了王允,汉献帝也再次落到了西凉军的手里。

    那个时候,朝廷并没有赦免西凉军的这些原校尉,他们的老大董卓和牛辅也先后被杀,于是这些无处可归的将领们便听从了贾诩的意见,到处说:“朝廷不赦免我们,我们应当拼死作战。如果攻克长安,则可以得到天下;攻不下,则抢夺三辅的妇女财物,西归故乡,还可以保命。”那些西凉士兵们纷纷赞同,李傕、郭汜、张济便组成联军向长安进军,他们在新丰击败了王允派来的董卓旧部将领胡轸、徐荣,其中徐荣战死,胡轸率部投降。

    这一战过后,李郭联军的名声大盛,沿途的西凉军们都纷纷来投,董卓的旧部樊稠、李蒙、王方等人也都率部队过来汇合,结果到了长安时,他们的总兵力已经多达十余万人。随后他们包围了长安,打败了吕布,攻陷了长安城,王允等反董人士都纷纷遇害,在西凉军的疯狂报复之下,百姓、官员的死伤不计其数。

    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等人的联军占领了长安之后,他们挟持了汉献帝,西凉军集团也再次成功的掌控了朝政,此时距离董卓死时也仅有一个月而已。他们首先为自己的原老大董卓董太师进行复仇,将王允的尸体暴晒街头,同时大肆捕杀参与诛杀董卓的人,司隶校尉黄琬、左冯翊宋翼、右扶风王宏和司徒王允的妻眷均被杀死,另一方面他们收敛董卓的尸体,将董卓下葬于郿县。

    汉献帝被迫封李傕为车骑将军;封池阳侯;领司隶郭校尉;统领全国兵马;郭汜为后将军;封美阳侯;樊稠为右将军;封为万年侯;张济当了骠骑将军;封平阳侯;领兵驻守弘农;拱卫长安;剩下的那些西凉军将领们也都各有封赏,其中贾诩为尚书仆射。李傕、郭汜、樊稠三人挟持天子;控制了朝政。同年八月,李郭朝廷派出太傅马日磾、太仆赵岐杖节镇抚关东,拉拢各地诸侯。

    这个时候西凉军虽然又成为了胜利者,但在内部已经埋下了深深的隐患———西凉军们并没有新的老大。那时尽管李傕是领头人,但很可惜他并不是新的老大。

    我们知道在西凉军原系统里,只有董卓才是当仁不让的老大,在董卓死后,原本应该是他儿子来担任新一任的老大,但在历史上董卓的长子死的早,默默无名,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被记录下来,其他的孩子年幼而且已经都被灭了族,所以这里我们也只能把董卓的儿子忽略掉了。

    接着就轮到了董卓任命的那些中郎将们,其中吕布虽然不是西凉人,但他是董卓的义子,可是他把董卓给杀了;那些元老级的将领徐荣、段煨、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