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佛陀说法开启智慧-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出家弟子们回答:“世尊,我们会认真听您说法的,我们会认真思考的,恭请世尊您为我们说法。”
佛陀说:“比丘们!什么是五蕴呢?世间任何的物质事物、物质身体,不论是过去、现在、未来,或者内部,或者外部;或者粗糙,或者细滑;或者低劣,或者优质;或者遥远,或者邻近等等一切的物质事物、物质身体都称为色蕴。
世间任何的感受,不论是过去、现在、未来,或者内部,或者外部;或者粗糙,或者细滑;或者低劣,或者优质;或者遥远,或者邻近等等一切的感受都称为受蕴。
世间任何的念想,不论是过去、现在、未来,或者内部,或者外部;或者粗糙,或者细滑;或者低劣,或者优质;或者遥远,或者邻近等等一切的念想都称为想蕴。
世间任何的行为,不论是过去、现在、未来,或者内部,或者外部;或者粗糙,或者细滑;或者低劣,或者优质;或者遥远,或者邻近等等一切的行为都称为行蕴。
世间任何的认识、分别、判断,不论是过去、现在、未来,或者内部,或者外部;或者粗糙,或者细滑;或者低劣,或者优质;或者遥远,或者邻近等等一切的认识、分别、判断都称为识蕴。
比丘们!这些就被称为五蕴。
比丘们!什么是五取蕴呢?对于世间任何的物质事物、物质身体,不论是过去、现在、未来,或者内部,或者外部;或者粗糙,或者细滑;或者低劣,或者优质;或者遥远,或者邻近等等的物质事物、物质身体生起了贪欲、烦恼。贪爱、执着、挂念的这些物质事物、物质身体,让自己生起烦恼和痛苦的这些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就被称为色取蕴。
对于世间任何的感受,不论是过去、现在、未来,或者内部,或者外部;或者粗糙,或者细滑;或者低劣,或者优质;或者遥远,或者邻近等等的感受生起了贪欲、烦恼。贪爱、执着、挂念的这些感受,让自己生起烦恼和痛苦的这些感受,就被称为受取蕴。
对于世间任何的念想,不论是过去、现在、未来,或者内部,或者外部;或者粗糙,或者细滑;或者低劣,或者优质;或者遥远,或者邻近等等的念想生起了贪欲、烦恼。贪爱、执着、挂念的这些念想,让自己生起烦恼和痛苦的这些念想,就被称为想取蕴。
对于世间任何的行为,不论是过去、现在、未来,或者内部,或者外部;或者粗糙,或者细滑;或者低劣,或者优质;或者遥远,或者邻近等等的行为生起了贪欲、烦恼。贪爱、执着、挂念的这些行为,让自己生起烦恼和痛苦的这些行为,就被称为行取蕴。
对于世间任何的认识、分别、判断,不论是过去、现在、未来,或者内部,或者外部;或者粗糙,或者细滑;或者低劣,或者优质;或者遥远,或者邻近等等的认识、分别、判断生起了贪欲、烦恼。贪爱、执着、挂念的这些认识、分别、判断,让自己生起烦恼和痛苦的这些认识、分别、判断,就被称为识取蕴。
比丘们!这些就被称为五取蕴。”
佛陀说法后,听法的出家弟子们都再次的顶礼佛陀,随喜赞叹佛陀说法的无量功德,他们都按着佛陀所说的法去修行。
………………………………
第258章 输屡那居士开启智慧
有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栗鼠饲养处的竹林中,有一天,输屡那来到佛陀的住所,他顶礼佛陀后就在一旁坐下,佛陀对输屡那说:“输屡那!世间任何的人、众生,他们对于这个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最终带来痛苦的物质事物、物质身体,会认为:「我是最优秀的人,我是胜利者」,「我获得的物质事物是最优质的,是最好的」,「我的身体是最强壮的,是最健康的」,或者认为:「我是与世间大多数人一样的普通人,我是平凡人」,「我获得的物质事物很一般,和普通人获得的物质事物一样」,「我的身体很一般,和普通人的身体一样。」,或者认为:「我是卑贱的人,我是地位低下的人,我是失败者」,「我获得的物质事物是最低劣的,是最差的」,「我的身体经常生病,弱不禁风,我的身体很衰弱、很虚弱」,输屡那!有这样见解的世间人、众生,他们还没有开启解脱的智慧。
输屡那!世间任何的人、众生,他们对于这个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最终带来痛苦的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会认为:「我的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是最优秀的,这样的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是最好的」,或者认为:「我的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与普通人一样,这些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很一般」,或者认为:「我的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非常低劣,这些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非常的差劲」,输屡那!有这样见解的世间人、众生,他们也没有开启解脱的智慧。
输屡那!世间任何的人、众生,他们对于这个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最终带来痛苦的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不会认为:「我是最优秀的人,我是胜利者」,「我获得的物质事物是最优质的,是最好的」,「我的身体是最强壮的,是最健康的」,不会认为:「我是与世间大多数人一样的普通人,我是平凡人」,「我获得的物质事物很一般,和普通人获得的物质事物一样」,「我的身体很一般,和普通人的身体一样。」,不会认为:「我是卑贱的人,我是地位低下的人,我是失败者」,「我获得的物质事物是最低劣的,是最差的」,「我的身体经常生病,弱不禁风,我的身体很衰弱、很虚弱」,不会认为:「我的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是最优秀的,这样的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是最好的」,不会认为:「我的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与普通人一样,这些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很一般」,不会认为:「我的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非常低劣,这些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非常的差劲」,输屡那!有这样见解的世间人、众生,他们就开启了解脱的智慧。
为什么呢?输屡那!你是怎么想的?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是永远存在,永恒保持不变,是能够永远拥有的,还是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拥有的呢?”
输屡那回答:“世尊,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是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拥有的,物质事物是会衰败、灭亡、消失的,物质身体是会生病、衰老、死亡的。”
佛陀说:“输屡那!既然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是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拥有的,那么是最终带来痛苦的,还是最终带来快乐的呢?”
输屡那回答:“世尊,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最终带来的是痛苦,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就算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带来了快乐,那都是短暂的。世间一切的物质事物、物质身体随时都在变化,无法永远的存在,无法永恒的保持不变,无法永远的拥有,当失去这些物质事物的时候,当这些物质事物衰败、灭亡、消失的时候,当物质身体生病、衰老、临死的时候,就会带来痛苦,之前这些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带来了多少的快乐,当失去这些物质事物的时候,当这些物质事物衰败、灭亡、消失的时候,当物质身体生病、衰老、临死的时候,就会带来多少痛苦,所以世间的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带来的最终都是痛苦。”
佛陀说:“输屡那!世间的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是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拥有,是最终带来痛苦的。那么你会认为:「物质事物是我所拥有的,我就是这个物质身体,这个物质身体就是真实不变、永远存在的我。」吗?简单的说就是,你会认为:「这是我的,我是这个,这是真实不变、永远存在的我。」吗?”
输屡那回答:“世尊,我不会这样认为,我不会有这样的见解。”
佛陀说:“输屡那!你是怎么想的?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是永远存在,永恒保持不变,是能够永远拥有的,还是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拥有的?”
输屡那回答:“世尊,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是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拥有的,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是会消退、灭尽、消失的。”
佛陀说:“输屡那!既然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是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拥有的,那么是最终带来痛苦的,还是最终带来快乐的呢?”
输屡那回答:“世尊,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最终带来的是痛苦,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就算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带来了快乐,那都是短暂的。世间一切的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随时都在变化,无法永远的存在,无法永恒的保持不变,无法永远的拥有,当失去这些让世间人、众生满意、开心、快乐的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的时候,当这些让世间人、众生满意、开心、快乐的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消退、灭尽、消失的时候,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让世间人、众生不满意、不开心、不快乐的时候,就会带来痛苦,之前这些让世间人、众生满意、开心、快乐的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带来了多少的快乐,当失去这些让世间人、众生满意、开心、快乐的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的时候,当这些让世间人、众生满意、开心、快乐的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消退、灭尽、消失的时候,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让世间人、众生不满意、不开心、不快乐的时候,就会带来多少痛苦,所以世间的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带来的最终都是痛苦。”
佛陀说:“输屡那!世间的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是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拥有的,是最终带来痛苦的。那么你会认为:「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是我所拥有的,我就是这个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这个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就是真实不变、永远存在的我。」吗?简单的说就是,你会认为:「这是我的,我是这个,这是真实不变、永远存在的我。」吗?”
输屡那回答:“世尊,我不会这样认为,我不会有这样的见解。”
佛陀说:“输屡那!对于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不论是过去、现在、未来,或者内部,或者外部;或者粗糙,或者细滑;或者低劣,或者优质;或者遥远,或者邻近等等世间一切的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都应该用正确的智慧,这样来看待:「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不是我所拥有的,我不是这个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这个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不是真实不变、永远存在的我。」简单的说就是:「这不是我的,我不是这个,这不是真实不变、永远存在的我。」
输屡那!当你有了这个正确的见解,那就是已经受到了如来的教导。已经受到如来教导的圣弟子们,他们不会执着和挂念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当他们不执着和挂念这些事物的时候,就不会被这些事物束缚捆绑,就不会因为这些事物胡思乱想、胡作非为,就不会让这些事物污染自己内心清净的境界。当他们彻底从这些事物中解脱出来的时候,彻底的灭尽一切烦恼和痛苦的时候,他们就开启了解脱的智慧,他们就证悟了解脱的果位,他们自己就明白了:「从这一世开始已经不会再出生在世间了。行为、言语、念想的修行已经圆满,应该做的事情已经做好,不会再有喜怒哀乐等等烦恼和痛苦的轮回状态了,不会再出生的世间了,已经彻底从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
佛陀说法后,输屡那再次的顶礼佛陀,随喜赞叹佛陀说法的无量功德,并按着佛陀所说的法去修行。
………………………………
第259章 真正的修行人
有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栗鼠饲养处的竹林中,有一天,输屡那来到佛陀的住所,他顶礼佛陀后,就在一旁坐下,佛陀对输屡那说:“输屡那!任何的出家人、修行人如果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不知道什么是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的生起、形成、起因;不知道什么是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的消退、灭尽(明白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的生起形成起因、消退灭尽就是明白缘起法,缘起法解释,见第四十八章、第四十九章),不知道从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中解脱出来的修行方法(从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中解脱出来的修行方法就是明白四圣谛,四圣谛解释,见第二百三十五章),弟子们,对于如来来说他们就不是真正的修行人、出家人,他们就不是被修行团体认可的修行人,他们就不是被僧团认可的出家人。他们不明白修行和出家的真正意义,他们无法证悟解脱的果位。弟子们,任何的出家人、修行人如果他们明白什么是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明白什么是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的生起、形成、起因,明白什么是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的消退、灭尽(明白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的生起形成起因、消退灭尽就是明白缘起法,缘起法解释,见第四十八章、第四十九章),明白从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中解脱出来的修行方法(从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中解脱出来的修行方法就是明白四圣谛,四圣谛解释,见第二百三十五章),弟子们,对于如来来说他们就是真正的修行人、出家人,他们就是被修行团体认可的修行人,他们就是被僧团认可的出家人。他们明白修行和出家的真正意义,他们能够最终证悟解脱的果位。”佛陀说法后,听法的出家弟子们都再次的顶礼佛陀,随喜赞叹佛陀说法的无量功德,他们都按着佛陀所说的法去修行。
………………………………
第260章 完全解脱
有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树林给孤独园,有一天,佛陀对出家弟子们说:“比丘们(出家人)当你们认为:「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是随时在变化的,是无法永远存在的,是无法永恒保持不变的,是无法永远拥有的」,那么你们就开启了智慧。当你们有这些正确的见解的时候,你们就不会执着和挂念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这样你们就不会对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生起欢喜,欢喜灭尽了,那么你们对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的贪欲就灭尽了。当然,比丘们,也可以这样认为:「对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的贪欲灭尽了,欢喜就灭尽了」。当贪欲与欢喜灭尽的时候,你们的内心就完全的从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中解脱出来,你们的内心就彻底的从喜怒哀乐等等一切的烦恼和痛苦中解脱出来,比丘们,这就被称为:「完全解脱出来」。
………………………………
第261章 灭尽欢喜贪欲
有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树林给孤独园,有一天,佛陀对出家弟子们说:“比丘们(出家人),你们应该经常用正确的智慧去观想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如何正确的观想呢?就是你们要经常观想:「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是随时在变化的,是无法永远存在的,是无法永恒保持不变的,是无法永远拥有的。物质事物是会衰败、灭亡、消失的,物质身体是会生病、衰老、死亡的。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是会消退、灭尽、消失的。」比丘们!你们经常这样的去观想,就能逐渐除灭对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的贪爱,就能不再执着和挂念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就不会再对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生起欢喜,欢喜灭尽了,贪欲也就灭尽了,或者贪欲灭尽了,欢喜也就灭尽了。对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的欢喜与贪欲灭尽的时候,你们的内心就完全的从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中解脱出来,你们的内心就彻底的从喜怒哀乐等等一切的烦恼和痛苦中解脱出来,比丘们,这就被称为:「完全解脱出来」。
………………………………
第262章 欢喜与贪欲的浇灌
有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树林给孤独园,有一天,佛陀对出家弟子们说:“比丘们(出家人),攀附、攀缠世间事物的众生就无法解脱出来,不攀附、不攀缠世间事物的众生就能解脱出来。比丘们!「识」(识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解释,见第一百八十八章)的生起、存在。就如同树木花草栽种在大地上,要用雨露浇灌才能生长、存在一样,「识」栽种在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上,要用欢喜、贪欲浇灌才能生起、存在。对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生起欢喜、贪欲就是攀附、攀缠。攀附、攀缠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就会生起「识」,就会让「识」生长、增长。比丘们!如果世间有人说:「离开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的攀附、攀缠,不对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生起欢喜、贪欲,不执着和挂念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我要找到「识」的来去、生灭、增减、有无」,那是不可能的,就如同将栽种在大地上的树木花草,全部连根拔起,切割成小块,压成粉末,又用大火焚烧成灰烬后,抛入大海,这些被连根拔起,切割成小块,压成粉末,大火焚烧,抛入大海的树木花草早就无法继续生根发芽了,早就不存在了。同样的道理,如果世间人,他们除灭对色|界、感受界、念想界、行为界、识界(色|界解释,见第一百零三章;感受界、念想界、行为界解释,见第二百一十九章;识界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解释,见第一百八十八章)的贪欲,当他们对色|界、感受界、念想界、行为界、识界的贪欲灭尽的时候,生起「识」的前提条件就没有了,「识」的立足点就没有了,就如同被连根拔起,切割成小块,压成粉末,大火焚烧,抛入大海的树木花草那样,早就无法继续生根发芽了,早就不存在了。没有欢喜、贪欲的浇灌,没有立足点的「识」就不会生起、成长、存在,没有「识」的产生就解脱出来。解脱后就能保持内心长久的清净安宁,内心清净安宁后就不会被世间一切的事物扰动、困惑、影响,就不会执着和挂念任何的念想,就不会生起任何的念想,没有执着,没有挂念,没有念想,就进入没有烦恼和痛苦的涅槃境界,就能彻底明白:「从这一世开始已经不会再出生在世间了。行为、言语、念想的修行已经圆满,应该做的事情已经做好,不会再有喜怒哀乐等等烦恼和痛苦的轮回状态了,不会再出生的世间了,已经彻底从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