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佛陀说法开启智慧-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佛陀说:“三弥离提!当执着和挂念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内心的时候,当由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内心生起贪欲、渴爱的时候,当由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内心生起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绝望、出生、衰老、死亡等等喜怒哀乐的烦恼和痛苦的时候,世间、世界就出现了,本来世间、世界是没有名字的,是没有形容它的词语的,世间、世界的名字是世间人暂时取出来的名字,目的是用来描述他们自己感知到的事物。因为世间一切的事物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的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的拥有,当然世间人描述世间、世界的名字,形容世间、世界的词语也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的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所以如来说这些名字、词语是暂时安立出来的假名。三弥离提!虽然如此,但是你不能说这个世间、世界是虚假不真实的。当然说这个世间、世界是永恒永远存在的也不正确。这个世间、世界既不是永恒永远存在的,也不是虚假不真实的,如来的正法住于中道,认为世间、世界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生起、形成、出现的,也是会在一定的条件下衰败、灭亡、消失的。世间、世界既不是永恒存在的,也不是虚假不真实的,而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生起、形成、出现、存续、衰败、灭亡、消失的。相应的条件出现了就会生起、形成、出现、存续、衰败、灭亡、消失。存在、不存在那只是世间、世界发展中的某一个阶段而已,不可以固执的将发展的阶段认为是永远不变的规则。
三弥离提!同样的道理,当执着和挂念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的时候(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简称六处,六处解释,见第四十九章),当由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生起贪欲、渴爱的时候,当由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生起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绝望、出生、衰老、死亡等等喜怒哀乐的烦恼和痛苦的时候,世间、世界就出现了,本来世间、世界是没有名字的,是没有形容它的词语的,世间、世界的名字是世间人暂时取出来的名字,目的是用来描述他们自己感知到的事物。
当执着和挂念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的时候(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解释,见第一百八十八章),当由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生起贪欲、渴爱的时候,当由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生起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绝望、出生、衰老、死亡等等喜怒哀乐的烦恼和痛苦的时候,世间、世界就出现了,本来世间、世界是没有名字的,是没有形容它的词语的,世间、世界的名字是世间人暂时取出来的名字,目的是用来描述他们自己感知到的事物。
当执着和挂念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的时候(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解释,见第一百八十九章),当由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生起贪欲、渴爱的时候,当由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生起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绝望、出生、衰老、死亡等等喜怒哀乐的烦恼和痛苦的时候,世间、世界就出现了,本来世间、世界是没有名字的,是没有形容它的词语的,世间、世界的名字是世间人暂时取出来的名字,目的是用来描述他们自己感知到的事物。
当执着和挂念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思想、见解、念想的时候,当对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思想、见解、念想生起贪欲、渴爱的时候,当由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思想、见解、念想生起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绝望、出生、衰老、死亡等等喜怒哀乐的烦恼和痛苦的时候,世间、世界就出现了,本来世间、世界是没有名字的,是没有形容它的词语的,世间、世界的名字是世间人暂时取出来的名字,目的是用来描述他们自己感知到的事物。
三弥离提!世间、世界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生起、形成、存续、发展的,也会在一定的条件下衰败、灭亡、消失。满足条件就会生起、形成、出现,满足条件就会衰败、灭亡、消失,是缘生缘灭的,是随着各种条件变化的,如果认为世间、世界是永恒永远存在的,那么当世间的事物衰败、灭尽、消失的时候,就会认为这样的见解是不正确的。如果认为世间、世界是虚假不真实的,那么当世间的事物形成、出现、存在的时候,就会认为这样的见解是不正确的。
世间人的很多见解其实都是世间、世界出现、发展、变化、衰败、灭尽的不同阶段而已,在世间、世界特定不同的阶段这些见解有其正确性,可是当这些阶段发生变化、互相变换的时候,这些见解就不一定正确了,应该说这些见解只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才是正确的,看待问题的角度是片面性的,不是全面性的。
世间的众生他们会贪爱、攀附、执着、挂念世间、世界,他们会被世间的事物束缚捆绑,这些贪爱、攀附、执着、挂念世间、世界的众生,他们会随着世间事物的变化而循环往复的产生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绝望等等喜怒哀乐的烦恼和痛苦。他们会沉浸、沉迷于贪欲、渴爱之中。他们会堕入烦恼和痛苦的陷阱之中。
三弥离提!不执着和挂念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内心,不由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内心生起贪欲、渴爱,不由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内心生起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绝望、出生、衰老、死亡等等喜怒哀乐的烦恼和痛苦,就不会被世间、世界束缚捆绑,就不会被世间的事物束缚捆绑。
不执着和挂念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简称六处,六处解释,见第四十九章),不由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生起贪欲、渴爱,不由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生起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绝望、出生、衰老、死亡等等喜怒哀乐的烦恼和痛苦,就不会被世间、世界束缚捆绑,就不会被世间的事物束缚捆绑。
不执着和挂念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解释,见第一百八十八章),不由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生起贪欲、渴爱,不由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生起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绝望、出生、衰老、死亡等等喜怒哀乐的烦恼和痛苦,就不会被世间、世界束缚捆绑,就不会被世间的事物束缚捆绑。
不执着和挂念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解释,见第一百八十九章),不由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生起贪欲、渴爱,不由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生起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绝望、出生、衰老、死亡等等喜怒哀乐的烦恼和痛苦,就不会被世间、世界束缚捆绑,就不会被世间的事物束缚捆绑。
不执着和挂念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思想、见解、念想,不对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思想、见解、念想生起贪欲、渴爱,不由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思想、见解、念想生起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绝望、出生、衰老、死亡等等喜怒哀乐的烦恼和痛苦,就不会被世间、世界束缚捆绑,就不会被世间的事物束缚捆绑。
这些不贪爱、不攀附、不执着、不挂念世间、世界的众生,他们就不会随着世间事物的变化而循环往复的产生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绝望等等喜怒哀乐的烦恼和痛苦。他们就不会沉浸、沉迷于贪欲、渴爱之中。他们就不会堕入烦恼和痛苦的陷阱之中。不执着和挂念这个在世间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不变的「我」,那么他们就不会产生烦恼和痛苦,他们就会明白:「生起、形成、显现就是痛苦的生起;衰败、灭尽、消失就是痛苦的灭除。」他们不会生起困惑、疑惑,因为他们明白念想的生起就是痛苦的生起,念想的灭尽就是痛苦的灭除。三弥离提!有这样的见解就是正确的见解。
三弥离提!已经受到如来教导的圣弟子们,应该这样去观想:当这个生起、存在了,则那个也会生起、存在;以这个的生起、存在为前提条件,就会有那个的生起、存在;当这个不存在了,则那个也会消失不见;以这个的灭尽、消失为前提条件,那个也会灭尽、消失。也就是:以「无明」为前提条件产生出「行」,以「行」为前提条件产生出「识」,以「识」为前提条件产生出「名色」,以「名色」为前提条件产生出「六处」,以「六处」为前提条件产生出「触」,以「触」为前提条件产生出「受」,以「受」为前提条件产生出「爱」,以「爱」为前提条件产生出「取」,以「取」为前提条件产生出「有」,以「有」为前提条件产生出「生」,这样有「生」就会产生出忧愁、悲伤、苦闷、忧虑、绝望、生病、衰老、死亡。这就是世间人或众生痛苦和烦恼聚集、出现的过程,世间的人或众生按缘起法(缘起法解释,见第四十八章、第四十九章)的顺行就会继续的在生死轮回中煎熬沉沦,受尽折磨和痛苦。
「无明」完全褪去、消除、灭尽的时候,「行」就灭除了。「行」灭尽了,「识」就灭除了。「识」灭尽了,「名色」就灭除了。「名色」灭尽了,「六处」就灭除了。「六处」灭尽了,「触」就灭除了。「触」灭尽了,「受」就灭除了。「受」灭尽了,「爱」就灭除了。「爱」灭尽了,「取」就灭除了。「取」灭尽了,「有」就灭除了。「有」灭尽了,「生」就灭除了。「生」灭尽了,忧愁、悲伤、苦闷、忧虑、绝望、生病、衰老、死亡就灭除了。这就是世间人或众生痛苦和烦恼灭除、灭尽的过程。世间的人或众生按缘起法(缘起法解释,见第四十八章、第四十九章)的逆行就能从生死轮回的烦恼和痛苦中解脱出来。”
佛陀说法后,三弥离提尊者再次的顶礼佛陀,随喜赞叹佛陀说法的无量功德,并按着佛陀所说的法去修行。
………………………………
第391章 修行并不是什么也不做
有个时候,舍利弗尊者与优波先那尊者住在王舍城的寒林蛇头岩洞窟里。有一天,岩洞里面的一条毒蛇咬了优波先那尊者的大腿一口,那时,优波先那尊者对岩洞里面的比丘们(出家人)说:“学友们!刚才有条毒蛇咬了我一下,我现在动不了了,你们将我抬上床吧,我的这个身体过不了多久就会像紧握在手中的沙子一样散失掉,你们不用悲伤,也不用管我,这个身体本来就不是永恒、永远存在的我。”
舍利弗尊者听到优波先那尊者的言语后,就对他说:“优波先那学友,你先不要乱动,以免毒性扩散。”舍利弗尊者先是用嘴吸出优波先那尊者大腿处的毒液,然后就拿出草药敷在了优波先那尊者的大腿伤口处。
优波先那尊者对舍利弗尊者说:“舍利弗学友!不是让你不要管我吗!为什么你为我吸出毒液,还给我解毒呢?舍利弗学友!难道你把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内心当成是我了吗?当成是永恒、永远存在的我了吗?”
舍利弗尊者回答:“优波先那学友,我没有把你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内心当成是永恒、永远存在的你,世尊曾经说过世间一切的事物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生起、出现、存续、发展、衰败、灭亡、消失的,满足条件就会生起、出现、存续、发展,满足条件也会衰败、灭亡、消失,是随着条件变化的,你让我不救治你,让我不管你,说你不是永恒、永远存在的你,要让我看着你自生自灭,你有这样的想法表明你并没有完全理解:「世间的我不是永恒、永远存在的我」的法义!你其实已经偏向于断灭论的见解了,世间的我是随着条件而变化的,你说「这个我是永恒、永远存在的」不正确,说「这个我是虚假、不真实的」也不正确,既然我有能力救治你,说明救治你的条件满足,所以你就不应该拒绝我的救治。你不能错解:「世间的我不是永恒、永远存在的我」的法义。它的真正法义是:世间的这个我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拥有,因此「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内心、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思想、见解、念想不是我所拥有的,我不是这个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内心、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思想、见解、念想,这个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内心、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思想、见解、念想不是永恒不变、永远存在的我。」简单的说就是「这不是我的,我不是这个,这不是永恒不变、永远存在的我。」但是世间的这个我是由条件生起、形成、存续、发展的,也会随着条件的变化衰败、灭亡、消失。没有永恒、永远的我存在,并不是说什么也不做,既然是由条件生起、形成的我,当条件满足我出现、存在的时候,就应该随着各种善因、善缘去帮助众生,去教导众生,去精进修行,去验证世尊所说的各种清净境界,去证悟各种解脱果位,而不是什么也不做!只有这样才能逐渐的除灭对我的执着和挂念,逐渐的除灭对世间事物的执着和挂念,逐渐的除灭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绝望、傲慢、出生、衰老、死亡等等喜怒哀乐的烦恼和痛苦,逐渐的除灭各种潜在的烦恼和痛苦。当内心不会随着世间一切事物的变化而扰动、污染、胡思乱想时候,当灭尽对我的执着和挂念,灭尽对世间事物的执着和挂念,灭尽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绝望、傲慢、出生、衰老、死亡等等喜怒哀乐的烦恼和痛苦,灭尽各种潜在的烦恼和痛苦的时候,那么就进入了没有念想,没有烦恼,没有痛苦的涅槃境界。
世尊让我们精进的修行八正道(八正道解释,见第十八章),不就是想让由条件生起的我们随着各种善因、善缘去帮助众生,去教导众生,去精进修行,去验证世尊所说的各种清净境界,去证悟各种解脱果位吗!优波先那学友,你不要错解了「世间的我不是永恒、永远存在的我」的法义!”
优波先那尊者说:“舍利弗学友,听您这么一说,我感觉自己好像确实是将这个由条件生起的我当成是虚假、不真实的我了,我把「无法永恒、永远存在的我」与「虚假、不真实的我」弄混淆了,如果按我刚才的见解,我被毒蛇咬了,不让您救治,拒绝您救治,要让自己毒发身亡,那么就如同我每天肚子饿了不吃东西,拒绝吃东西要让自己饿死一样愚蠢,这两件事情的道理是相同的,既然这个我由各种条件生起、出现、存在了就应该好好的把握住我生起、出现、存在的因缘,多去帮助众生,教导众生,精进修行,验证世尊所说的各种清净境界,证悟各种解脱果位,而不是固执的认为:「反正都不是永恒、永远存在的我,那就什么都不做吧」。什么都不做如何能够灭尽对我的执着和挂念呢?如何能够灭尽对世间事物的执着和挂念呢?如何能够灭尽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绝望、傲慢、出生、衰老、死亡等等喜怒哀乐的烦恼和痛苦呢?如何能够灭尽各种潜在的烦恼和痛苦呢?又如何能够证悟解脱的果位,从生死轮回中永远的解脱出来,进入没有念想,没有烦恼,没有痛苦的涅槃境界呢?舍利弗学友,感谢您为我说法,让我弄明白了世尊的正法!”
舍利弗尊者看见优波先那尊者的脸色好转,于是就与其他比丘一起将优波先那尊者抬上床,让他睡到床上好好的安养。
………………………………
第392章 烦恼和痛苦的灭尽结束
有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栗鼠饲养处的竹林中,有一天,佛陀对出家弟子们说:“比丘们(出家人),任何比丘、修行人,如果他们不能证悟明白: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内心、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思想、见解、念想的聚集、起因、生起、形成、滋味、祸患、解脱(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解释,见第一百八十八章;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解释,见第一百八十九章),他们就不是真正的在修行,他们就忘失了如来的正法,他们就没有受持好如来所制定的戒律。
比丘们,证悟明白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内心、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思想、见解、念想的聚集、起因、生起、形成就是明白缘起法(缘起法解释,见第四十八章、第四十九章)。
由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内心、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思想、见解、念想生起快乐、喜悦,这就是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内心、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思想、见解、念想的滋味;
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内心、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思想、见解、念想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拥有,是最终带来痛苦的,这就是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内心、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思想、见解、念想的祸患;
舍离、除灭由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内心、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思想、见解、念想生起的贪欲、渴爱,这就是从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内心、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思想、见解、念想中解脱出来。”
这时,有一位比丘急切的对佛陀说:“世尊,我该怎么办呢?我过去修行的时候并不明白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内心、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思想、见解、念想的聚集、起因、生起、形成、滋味、祸患、解脱的法义,世尊,我今天听您说法才明白这些法义,难道我过去也没有真正的在修行吗?难道我过去都在做无用的修行吗?难道我过去的修行都是在空耗时日、浪费时间吗?世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