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逆流-第2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喜,大喜啊陛下,根据各地传来的消息,今年夏天是个大丰收啊,百姓们按照《农政纪要》上面记载的方式进行耕种,各地均出现高产的现象。
另外,之前实行的由朝廷分发良种的计划实行的也很不错,接受粮种的农户反应都很好,若是按照这套方式继续执行下去,今年秋天必定又会是一个丰收啊。”
今天刚上朝的时候,掌管农政的官员就忍不住报喜,这位出身荆襄,刚刚上任没几个月的官员,急着证明自己的能力,也急着向自己的对手炫耀。
虽说这里面并没有他多大的功劳,甚至,当初编写《农政纪要》,推行相应政策的时候,他还在老家做学问,可现在,他坐在这个位置上,并且有了相应政绩,那就有他一份功劳,这是没法否认的事情。
“天佑大汉,祖宗显灵啊,哈哈哈,传令各地刺史,务必做好夏收的工作。”
刘琮虽说并不喜欢现在这个位置,但他已经坐在了这里,不管是为了天下还是为了自己的姓氏,该承担的责任,他是必须承担的。
(本章完)
………………………………
第835章 稳定发展2
对于这个新组建,刚刚迁都回洛阳的朝廷来说,丰收确实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喜事,这足以证明,上天看好这个朝廷,他们是真正的众望所归。
皇帝开心了,底下的大臣们也都笑了,就连陈风,也都融入这个喜悦的气氛中来,如果不是因为大权还在陈风手中,恐怕刘琮都要来个普天同庆,大赦天下了吧。
“启禀陛下,丰收之年,虽可喜可贺,但却必须注意奸商低价收粮,如若不然,就算百姓们都有个好收成,最终却会落得吃力不讨好,甚至不得不贱卖粮食。”
又有官员上前刷一下知名度,不过他提出的这个建议确实很现实。商人逐利,在丰收之年会联手压低粮价,然后用极少的付出获取大量粮食囤积起来。
等到灾荒之年再高价售出,这样一高一低之间,钱都让商人赚走了,吃苦劳作的百姓们,始终没得到任何好处。
提到商人这两个字的时候,这官员还不忘看了陈风一眼,看样子,他还是想影射陈风一下,毕竟,这位大将军,可是一直都支持经商的。
“我擦,我招你惹你了嘛,这点屁事都能把我扯上去、、、、、、”
陈风心中已经有万余草泥马奔腾而过,原本只想在朝堂上当作雕塑的,毕竟,他的一言一行都太招眼了,出太多风头容易惹事,只是很多时候,麻烦是会主动找上门来的。
在场的官员这个时候也都把注意力转移到陈风这里来,真正计较起来,这位大佬可是一直鼓励经商的啊,这件事情,就是不知道今年在粮食生意上,他会赚多少呢?
“咳咳,陛下,臣觉得此言有理,商人逐利而生,若是不加以控制,他们必定会连手压制粮价,而后囤积粮食。”
到了这个时候,陈风不可能在装傻了。要不然,今天朝会结束后,外面肯定又会盛传大将军要与奸商勾结的谣言。
“这,爱卿啊,商人地位虽然低贱,但出价收购粮食确实他们的自由,若是由朝廷强制他们以低价收购粮食,怕是会引起地方世家的不满,这么做,怕是不妥吧。”
“陛下所虑甚是,所以,臣觉得这件事情最好还是靠朝廷来引导。据臣所知,之前曾存在过朝廷下旨,让百姓以粮食缴纳赋税的先例,或许我们可以从这一点入手。
这些天,臣就在想,不管是丰收之年,还是灾害之年,受苦受累都是百姓,朝廷虽然都会采取一定措施,但效果并不很好。
不如让百姓们自己早做准备,在丰收之年囤积一批粮食,而后在灾荒之年的时候来救济自己,如此,岂不是两全其美?”
陈风的话语引起了众人的讨论,谁也不知道这家伙想说什么,有人已经猜测出陈风的大致意图,只是,他们并不了解陈风要如何实施。
“敢问大将军,莫非您是想让百姓们将多余的粮食上缴存储起来,由朝廷保管,等到灾荒之年的时候再进行救济?”
作为朝廷上最为年长的官员,太尉杨彪不管是辈分还是能力,都是没得说的,他一开口,所有人都闭嘴了,就连陈风,这时候也朝杨彪行礼。
“不错,正如太尉所言,百姓们自己将多余的粮食上缴,由官府代为保管,同时,可让百姓们推举代表进行监督,视察囤粮保存情况。”
“大将军这个建议确实不错,可是,您是否想过,只要是人,就会有贪心,一旦监管不足,让地方官员贪墨了这些粮食。
或者,这些所谓的代表与官员勾结,将粮食倒卖,亦或者以次充好,一旦到了灾荒之年,百姓们自己上缴的粮食却拿不出来的时候,就更会引起民怨。
况且,现在才是第一个丰收之年而已,百姓们遭受太多苦难,深知粮食的重要性,这个时候要他们上缴粮食,会引起他们的恐慌,在下认为,大将军的建议有失偏颇。”
杨彪明显考虑的更多,为官这么多年,他太清楚地方官的嘴脸了。遇到清官还好,一旦遇到贪官,或者与当地世家、商人勾结的官员,当地百姓的苦日子,可就没个头了啊。
“不错,朝廷这边一定要给与强有力的监管,务必保证这些粮食不会被贪墨,更要提防官商勾结。
今年的确是今年来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丰收之年,百姓们必定会把所有粮食都囤积在自己手中,但朝廷可以出面,平衡粮价。
从现在开始,朝廷可以尝试在各地建立义仓,囤积粮食,为防止奸商压低两家,可由官府出面,根据当地物价,以高于往年平均市价两成的价格收购粮食,而后囤积在义仓内。
若是遇到灾荒之年,也由官府出面,以低于市价或者免费的方式将粮食发放到百姓手上,如此,可省去从京城运粮,或者从外地调粮的功夫。
长此以往,等到官府的公信力能够让百姓们信服的时候,则可推行百姓们自行存粮的政策,为鼓励百姓存粮,可进行相应奖励。
比如由官府进行嘉奖,或者赠送高产粮种等方式,总之,要让百姓们知道朝廷一直在关心他们,义仓制度建立后,不仅要让百姓们自己巡查,朝廷这边,也要不定期派人抽查,一旦发现官商勾结,定斩不饶。”
建立义仓这种制度,其实对于眼下的社会还是很有必要的,往年的时候黎民百姓都会上缴粮食,用于缴纳赋税,大部分粮食最后都被运到京城或者朝廷指定的粮仓进行存储。
这固然能在灾荒之年用于救济百姓,但谁也不知道哪个地方会先爆发灾害,一旦粮食吃紧,再由朝廷下令进行调配,怕是不少百姓都已经饿死,或者爆发流民潮。
眼下生产力并不高,运输能力也有限,遭遇灾害之后,谁也没法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粮食送到百姓手上,而这时候,各地建立的义仓,就能缓解燃眉之急。
从各州各郡的义仓进行粮食调配,必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救济百姓,而后再由朝廷下令,将官府粮仓里的存粮运出,弥补义仓,或者直接救济,肯定能将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
陈风的这个想法,对眼下这个社会来说,还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只是,具体实行起来,恐怕没那么容易。
(本章完)
………………………………
第836章 三年积累1
经过朝堂之上的商议和规划之后,一系列关于建立义仓的制度逐渐实行下去,为稳定各地粮价,在官府出面收购粮食的同时,陈风也鼓励手底下的走狗世家们为平稳粮价做出贡献。
各地军屯收成也不错,再给与各地将士进行赏赐后,这些粮食被囤积起来,看样子,实行军屯,确实是恢复生产,积蓄粮草的好办法。
只要制度能建立起来,剩下的事情就好办多,在最开始的时候,朝廷这边付出了巨大努力,也投入了不少金钱。
随着时间的推移,再加上朝廷的公信力不断提高,相应的制度被执行的很顺利,除去义仓之外,收缴各大世家土地的工作也在进行之中。
一年过去后,陈风基本完成对中原各大世家的土地收缴工作,这其中,自然引起了不少矛盾,甚至在朝廷之上还引发了几次激烈的争论。
但在陈风的一手主导之下,全国的土地终于被回收,而后再由朝廷进行分配。对于各大世家,陈风也没有做的太绝,在对他们家族人口进行统计的基础上,按人头给与了相应份量量的土地。
同时,为了弥补这些世家的损失,陈风在洛阳、长安、美稷等繁华之地都补偿了他们一些商铺,如此,也算是把更多的世家都拉拢到经商的行业中来。
一开始,还有世家以为陈风就是想尽办法要从他们手段夺取他们的田地,断绝他们的根基,可等到陈风带着他们经商赚钱之后,这些人才发现,年年守着土地过日子,那可真是叫穷日子。
经商比这个赚钱来的快多了,只要有勇气,可以随着商队前往西域一趟,虽不敢保证一本万利,但至少也能赚一笔不是。
再不济,在各大商道上开个酒楼,给来往于各地的商人提供个歇息地点,这也算守着一个聚宝盆不是,实力最差劲的农户,也知道搭个棚子卖凉茶酒水,也能用劳动换来回报。
当然,这一切都得益于北方的安定,若是还如几年前那般兵荒马乱,别说这些农户了,就是那些世家大族,也不敢在荒郊野外开酒楼了,一个不慎就全被抢了。
各大山林中,说不定就有山贼土匪,他们抢东西杀人都是家常便饭,谁也不会手下留情。但现如今,有大将军坐镇北方,哪个毛贼胆敢捣乱,必定会引来当地驻军的剿杀。
有些将领更是不断派出探子打探那里有山贼土匪这种货色,不管人数多少,一旦被他们遇到了,那可真就是赚到了。
北方必须要进入休养生息的状态,将领们哪里还有战功可言,除去北方边境上的那些精锐戍边士卒们还能时常进入草原深处狩猎获取一些战功,中原各地的驻军可是连个敌人的影子都看不到。
“这个势头确实不错,必须保持下去,我们占据的这些地盘上人口不少,土地也不少,能够养活的人肯定更多。
虽说北方还是如同往年那般寒冷,但中原各地遭受的灾害还是要好些,再说了,即使北方再怎么寒冷,也还能保证有一季的粮食不是。
其他时节,可让当地百姓们多放牧,或者采摘特产,挖掘草药,然后与商队进行交易,牛羊牲畜,皮货羊毛,都是拿得出手的好东西,只要肯定努力,终究还是有还日子的。”
看完各地传来的情报,陈风确实开心,在自己的主持下,在一干部下的努力下,北边终于出现了良好的局面。
小冰河时期带来的影响还没被消除,甚至,北边某些地方还有加剧的架势,草原深处的一些异族部落一直在往南或者往西迁徙,这足以证明北方的生活条件并不如人意。
但人定胜天,河北与中原各地如此广袤,土地众多,现在又没有世家把持着耕地,就能保证当地百姓过上温饱的生活。
至于那些从北边迁徙来的异族,陈风也谈不上欢迎或者厌恶,只要他们愿意,陈风会用汉族文化去融合他们,他们若是不愿意,那就战场上见真章。
“主公,北边防线太长,东起三韩、辽东一带,西至胡羌杂居草原、西凉,上万里边境线上的驻军加起来也就三十万而已,即使加上辅兵,也不足以封锁边境线。
若是异族举兵来犯,我边疆百姓还是会遭受苦难,一次两次还好,若是长此以往,而朝廷又拿不出有效的对策,怕是北方又会回到三五十年前的场景啊。”
贾诩从各地情报中嗅出一丝不安全的味道,天气变冷,北方冬季这些年一直都有雪灾,之前被打得逃亡草原深处的异族们频繁出现,这并不是个好兆头。
说不定,接下来北方边境线又会遭受异族骑兵的进犯,长此以往下去,仅仅是运送往北边的粮草就足以掏空国库。
如此一来,就谈不上什么休养生息,一旦时间拖久,陈风也就不可能做到一统天下,到时候天下三分不说,北方还会陷入无休止的战乱之中。
“是啊,胡人终究是大患,虽说我们可以去融合他们,但那也要数代人的努力才行。眼下若是让他们太过靠近边境,确实对我边疆百姓不利。
也罢,本想休兵罢战几年,却不想,上天不给我这个机会啊。文和,我从不相信正义必胜,我只认为,胜利了,就是正义,你觉得呢?”
“主公的意思是?您又要出兵?”
“出兵不出兵还不好说,不过,我们可以先挑动异族之间先行争斗不是,他们自认为自己是白鹿苍狼的后代,呵呵,都想做畜生,那对同类肯定也不会讲道义了。
正好孟起现在还在洛阳养伤,想必这段时日也快好了。那些小家伙们潜力巨大,不该就这么锁在笼子里,我说过,一统天下之后,还有更多的战事等着他们,现在他们必须继续磨练自己了。”
要想获取安全的生存环境,就必须有足够的实力才行。北方胡人千年来都是中原王朝的大患,陈风改变不了这个格局,他能做的,就是去削弱敌人。
(本章完)
………………………………
第837章 三年积累2
陈风的客厅内,他正与贾诩喝茶闲聊,两人现在都把手头上的工作安排给下边的人处理,相对而言,他们还是比较轻松的。
庞统、木否、法正等一干年轻俊杰在内政上逐渐展露出非凡的才华,徐庶、陆逊等年轻人在谋略方面的天赋和努力也逐渐得到老一辈的认可,至于高忠、颜成等人的统帅能力,那也是毋庸置疑的。
现在进入暂时的和平时期,陈风更是不遗余力的给这些小家伙们制造实习的机会。他还是那句话,犯点小错都不要紧,只要能更快更好的成长,他陈风,愿意替小家伙们交点学费。
“启禀主公,马将军到。”
就在两人聊的兴起的时候,有亲兵走来汇报,之前传唤的马超已经到了,有些事情,可以交待一下了。
没多久,马超被带进来,虽为当朝的知名勇将,马超的身份和地位非常人能比,但在陈风府上,他还是很老实的。
“末将见过主公、军师、、、、、、”
不管职位如何变化,在马超心中,陈风和贾诩两人一直他的主公和军师,回洛阳养伤快一年了,这家伙也早就憋疯了。
“哈哈,孟起快快请起,这些时日听说你养伤进入关键时刻,不曾派人去打扰你,心里没什么怨言吧。”
“不敢,主公厚爱,末将终身不忘。”
虽说两人一直都在洛阳,但陈风要处理的事务太多,再加上马超是归华佗他们管的伤员,所以陈风很少去召见他。
这倒不是马超的伤势有多重,实际上,就算他这一年来不养伤,也不会出什么事情。但一年多前,有次马超与华佗、张仲景擦肩而过的时候,引起了这两位神医的注意。
在他们的一番诊断下,他们断定马超身上有不少暗伤旧疾,虽说现在没有什么异常,但一旦过了青壮时期,必定会折磨马超的身躯,甚至,会让马超过早殒命。
马超自己虽然不放在心上,但作为主公的陈风却不得不重视起来。作为习武之人,他自己也明白难免会留下也旧伤,尤其是常年奔波于战场的武将,年轻的时候身体好能够抗一抗,等到年岁渐长,那可是天天都腰酸背痛啊。
于是乎,陈风强行留下马超在洛阳养病,并且给与最大的支持,一应药材物资要什么就给什么,华、张两位神医也使出百般手段,将马超的旧疾处理的差不多了。
“孟起,虽说有段时日未见,但也不算太久,我怎么感觉,你这武艺,又有见长啊,隐约之中,似乎有突破的迹象。”
陈风的武艺虽比不上马超这种绝世战将,但那份眼力劲却不差。之前的马超虽说悍勇无敌,但比之赵云、黄忠两人,隐约却又差了一丝。
而现在呢,陈风虽不见马超展露武艺,可他身上散发的那股子气势,隐约中有股内敛的势头,比起赵云、黄忠来说,也不算差了,再不像以前那般张扬逼人。
“说起这事,末将还得多谢主公成全。若非主公和两位神医的坚持,末将也不知道自己身上会有那么多暗伤。
我年幼的时候就混迹军旅,十一岁的时候就上阵杀敌,十三岁开始统兵御敌,到现在,也快有二十多年了。
年轻的时候性子暴躁,也急于求成,为寻求武艺的精进和体能的突破,不知道有多少次卧冰匍雪,吃生肉、饮鲜血更是家常便饭。
一次次的武艺突破,都是以一身伤痛为代价,当年恢复快,并不觉得有什么,近年来,其实也能感觉到关节有恙,经络不通。
本以为只是吃些汤药就能好的,却不想,疾病已入膏肓,若不善加调理、整治,别说这身武艺,到头来怕是连性命也保不住。
幸好有两位神医在这里,再加上主公派人送来的人参、雪莲等名贵药材,才医好了我这伤残之躯。
到现在我才明白,以前我追求提升,虽缩短了时间,却也断绝了自己上升的空间,现在旧疾也好的七七八八,这才能摸到突破的门槛,本以为这辈子再难提升,却不知,自己早就在提升的边缘,却碍于身体情况不得精进。”
看样子,马超这段时间很有感悟,这份精进和突破,不仅仅是武艺上的提升,更有思想和觉悟上的提高,这让陈风很欣慰。
同时,陈风也庆幸自己做的对。历史上的马超就是在壮年的时候病逝,有人说是因为他心胸狭隘,再加上家破人亡,又不被刘备重用,最后给活活气死的。
也有人说,他是无法接受从一方诸侯变为刘备麾下大将的事实,再加上报仇无望,前途渺茫,最后是郁郁而终。
可现在看来,这些推测都不合理,最有可能的解释就是,马超的身体早有小恙,一辈子在战场上纵横,一身伤病在所难免,最后更是被这些伤病给夺走了性命。
“很好,其实我早就有让你们卸下职权调养身体的想法,本来应该是汉升先来的,但你的情况比较特殊。
呵呵,等到一应药材准备妥当,各将领也会相继入洛阳调养伤痛,治理旧疾。幸好有两位神医在,要不然,一般的大夫还真处理不了。”
“哦?这么说来,属下却是占了汉升将军的便宜了,看样子得找个机会跟他解释解释,要不然说出去我这面子可就挂不住了。”
“哈哈哈,你啊,行了,想致谢,以后再说吧,你知道我找你来是有任务的,怎么样,是继续留下来调养,还是披甲上阵,征战一方?”
“末将,听候主公吩咐、、、、、、”
“来,这里是我跟军师商议的一个计划,你去执行其中的一部分。这次,你还是带着文猛那小子去吧,他这段时间一直在军营内反思、苦练,为了一雪前耻,算是下了苦功夫,我把他交给你,希望你能给我带回一个合格的战场统帅。”
“这是属下的荣幸,请主公放心,末将必定不辜负主公的期望、、、、、、”
和平这两个字,从来就不是绝对的,在外敌已经濒临边境的情况下,陈风也不可能闲得住,主动出击,御敌于门外,这才符合他一贯的作风。
(本章完)
………………………………
第838章 绝对优势1
一番嘱托之后,算是确定了马超的任务,这位神威天将军,在休息了一年多之后,又要再次披甲上阵,去展现他的威风。
只是,由于北方整体要进入休整的阶段,马超就算要出兵,也不可能率领太多兵马,毕竟粮草辎重是个难题。
现在,陈风要做的是在北方各地囤积粮草,让百姓们过上富足的生活,至少不能让北方再起民怨,同时,作为大将军的他,还得利用一些手段来引导百姓们对战事的看法。
“五千精兵,已经是极限了,另外,你可去雍凉大营挑选一万余俘虏,这就是你率领的全部兵马。
还跟以前一样,我会给你提供几次粮草,兵器盔甲之类的会会定期给你送来,你的任务,首先是要养活自己的部队,然后才是去驱逐异族。
从胡羌杂居草原朝北出兵,先朝西北方向巡视,而后一路向北,进入草原深处,寻找匈奴、鲜卑等异族残部作战。”
指着地图上的路线,陈风正在给马超讲解,西凉这块,马超还是很熟悉的,再加上他在羌族中的威望,由他从这里出兵再合适不过。
此次的作战难度并不算大,最大的挑战,莫过于有限的后方支援,没有足够的粮草,马超就得采取游牧民族的方式以战养战。
或者一路放牧,一路作战,遭遇了敌军后就得迅速集结,没有敌人的时候则要分散养活自己,这种作战方式,马超并不算陌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