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三国时-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谟闻言尴尬的笑笑,旋即又觉得不对。

    《三国志》记载,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一句“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不知涵盖了刘备年少时的多少故事。毕竟人的习性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养成,而是表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那么刘备在雒阳求学的这几年自然也不可能闲着,剧孟、郭解皆是雒阳赫赫有名的游侠,刘备很有可能是认识他们的。

    郭解杀王丁满门及今天劫法场皆是需要许多人手,其中不乏众多他地游侠相助。不知道这里面有没有刘备一个,这样他今晨出现在法场倒也不是偶然。

    刘谟试探问道:“玄德兄认得剧兄、郭兄?”

    “人言:伟哉翁伯,乡曲剧孟。若要论雒阳有谁称得游侠,唯此二人!我岂会不识?”

    刘谟心道:“看来刘备果然与他们相识,如此自己到还要谢谢他劫法场之恩了。”

    刘备待人宽厚,公孙瓒为人豪爽随性。刘谟与他们相谈甚欢,一时间完全忘了今早之狼狈。

    宴至深夜,三人方才将歇。刘谟饮膳毕,即宿于草堂之侧。刘谟因思白天之事,寝不成寐。约至更深,忽听一人推门而入,书童迎道:“师父今日回来这么晚,朝中可是有事?”

    其人道:“国家西北边疆战事又起,朝廷一帮文官大臣又忙着跟宦官争权夺利,闹心啊!这帮宦官也真是,越来越不安分了,军国大事他们也敢插手!唉,不说也罢!”
………………………………

第六十章 公孙与刘

    天渐渐破晓,薄雾朦胧,如同笼罩着银灰色的轻纱。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这时,万籁惧寂,院内隐隐然传来金属碰撞的清脆声,划破了这寂静。

    毕竟不是睡在自己床上,一夜下来,刘谟也没能熟睡,只是小憩了一会儿。听到这声音,他便起身披衣一观,想看看是什么声音,出门一看,天色尚暗,距离破晓还有一段时间,刘谟料想此时最多不过卯时。

    刚入前院,便见薄雾之中有两人皆着黑色深衣,仔细一看,却是刘备、公孙瓒二人正在练剑。只见两人手握长剑,互相打斗,剑光飞舞,剑声铿锵。反正也睡不着,刘谟索性便坐在一旁的石台上看二人练剑。

    刘备与公孙瓒二人却是越练越起劲儿,即使满头大汗却也不做片刻停歇。约莫过了一个多时辰,东方天际方浮起一片鱼肚白,大地也渐渐地光亮了起来。

    又过了许久,童子叫了一声:“师兄,寒具好了,吃吗?!”

    二人剑势才缓,只听“咚”的一声,两把长剑齐刷刷的扎到一旁的木板上,恰似一招仙人送酒。

    公孙瓒招呼刘谟道:“刘兄弟,走,吃早饭了。昨天的酒喝得胃疼,吃点东西垫垫肚子。”

    刘谟道:“伯珪兄、玄德兄二人真是好剑法,刚才我都看呆了!你们每日都早起练剑吗?”

    公孙瓒道:“师父要求的,无论风雨,每日卯时都要练上两个时辰。”

    刘谟道:“卢尚书真乃严师,不愧是海内大儒,两位兄长想必在这缑氏山上学得不少东西。”

    刘备道:“卢师文自己武兼备,所以对我们要求也是如此。他虽然喜欢钻研儒家经典,但却又不喜欢做辞赋,常教导我们要多学济世之道。”

    “我听说刘兄弟才学甚高,在太学卿竹亭会上大放光彩,做得一手好辞赋?这点我们倒是不如你!”

    刘谟想不到刘备也知此事,苦笑不已,道:“刘兄谬赞了。”

    秦汉以前,百姓一日两餐。第一顿称朝食或饔,在太阳行至东南方(隅中)时就餐,大概在九点钟左右;第二顿称铺食,在申时(下午四点左右)进餐。对于进餐时间,古人讲“食不时不食”。汉代以后,一日两餐才逐渐变为三餐或四餐并且三开餐开始有了早、中、晚的分称。

    早饭,在汉朝被称为寒具,指早晨起床漱洗后所用的小食,大多是一些点心之类的东西,说起来跟后世的早点倒有点像。

    刘谟随二人吃了早饭,稍作休息。刘备、公孙瓒二人便换了衣服,抱着竹简去“上课”。刘谟无事,便也跟二人同去,去“蹭课”。

    汉代有休沐制度,十天一休。卢植身为尚书台尚书每次都是直接当值一个整月,然后三天假期放在一起休息。平时当值时他都是住在雒阳城内朝廷提供的官署之内,每月也只有这三天假期会呆在缑氏山别院教导刘备二人。

    到了前院一亭子处,卢植已经在亭内等候。地上铺着几个蒲垫,刘备、公孙瓒二人向卢植行礼过后便自行落座。

    刘谟也跟着向卢植行礼,昨夜卢植已经看过了郑玄的书信,知刘谟是良实之人。卢植面带微笑,示意刘谟也入座。

    三人入座后,郑玄道:“伯珪、玄德,上月让你们做得日食策论做得如何了?说说你们两个都有什么建议?”

    卢植所提日食是今年年初的一次日全食,古人相信神灵灾异之说,认为重大的自然现象是上天在降罪于统治者。看来他是打算在这件事上做点文章。

    公孙瓒首先开口道:“回老师,针对此事,我有三策。其一,用良,所谓用良便是让州郡核举贤良,随才任用。其二,原禁,党锢日久,天下士子积怨已久,若想用良便不可不解除党锢。其三,备寇,如若解除党锢,则必先优待侯王之家,修养兵事,以防变乱。”

    卢植听完,面带笑容,似乎十分满意:“甚好!甚好!伯珪近来进步不小,有理有据,环环相扣!为师甚为欣慰!”

    公孙赞听得夸赞,亦满面笑容,道:“为了这个问题我可是苦思冥想了整整一个月!”

    “懂得思考,这是好事。”卢植道:“玄德,你也说说。”

    “回老师,备亦有三策。其一,尊尧,我以为郡守刺史乃地方百姓之父母官,职责不可谓不重,因此应当按时对郡守刺史进行考绩,择其贤良爱民者而用。其二,御下,近年来,朝廷奢靡之风渐起,官员贪墨者、剥削民脂民膏者,不在少数。因此应严惩恶官,责成地方官员办好爱民荐贤之事。其三,散利,近年来不光日食,其它灾祸亦是连发,今年就有河东大旱、关陇地震,官府却不加体恤,依旧横征暴敛,百姓流离失所不在少数。因此,学生以为朝廷应当颁发文书,传令各地,减轻赋税,散粮施粥,妥善安置流民。”

    “备以为,若此三策可行,百姓定当奔走相告以念圣恩!”

    卢植道:“大善!这次策论你们都做得很好,也不枉我这几年的教导。”

    “好了,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今天我给你们讲讲农桑之事。《管子》曰:“一农不耕,民有饥者;一女不织,民有寒者。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上古之时,便有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禹制土田,万国作义;殷周之盛,诗书所述。是故要在安民,富而教之。由此可见,若要安民必知农桑之事!”

    卢植一边说着,一边用毛笔在一大块木板上画起平平整整的几块农田。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因此农事之要,首在秣饲牛畜,择选良种,提前准备便可事半功倍,切不可偷懒耍滑。

    其次,凡耕高下田,必先观其地势。乾湿得所,禾秋收了,先耕荞麦地,次耕馀地。务遣深细,不得趁多。看乾湿,随时盖磨著切。若能如此,得时之和,适地之宜,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矣!若冬乏水,则”

    接下来的几个时辰卢植声情并茂的讲了一堂十分精彩的关于如何处理农桑的课。不知刘备二人如何,但是刘谟觉得自己受益匪浅,收获良多。

    汉代精通儒学的人倒是不少,但是像卢植这般博学多识,并且济世务实的人却不多见。刘谟在太学几月,终日都是吟诵儒家经典,从未有人言及农桑二事。可想而知,这样培养出来的士子官员其实是有很大的不足的。

    尤其是在当今天下饥荒不断,流民遍地的情况下,两种教学方式孰优孰劣,毋庸置疑!
………………………………

第六十一章 护羌校尉

    夏日的雒阳城天气炎热,不知谁家的老土狗正趴在地上吐着舌头。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然而这炎热的天气还是挡不住人们看热闹的兴致。

    押解着护羌校尉冷征的囚车正行走在雒阳城内,大街上挤满了人,小儿以瓦石掷之。

    尽管不知囚车上的人所犯何罪,但老百姓们欢呼雀跃着,仿佛这世间又少了一个坏人。

    西北羌乱是怎么回事?他们并不知道也不关心。

    护羌校尉冷征又是何许人也?他究竟犯了什么罪?他们并不知道也不关心。

    他们只知道可以看热闹,可以发泄自己的情绪。

    冷征此刻面无表情,心如死灰。想自己忠心耿耿为大汉戍边十几载,到头来却落得如此下场。

    朝廷无粮,朝廷没有援兵,朝廷连兵响都发不齐!多少次羌兵来犯都是自己带着吃不饱的弟兄们冲锋杀敌,击退來敌!多少次兵将不满皆是自己将他们劝解下来!

    西北羌乱困扰着大汉,也时时刻刻不困扰着冷征。自他赴任护羌校尉一职后,曾多次亲身赴险侦查敌情,多少次可以痛击西羌的机会,多少封奏书送到朝廷都了了无音。

    假如朝廷能送些粮草、派些援兵,哪里还有今日之祸?

    冷征心道:“自己征战沙场十几载早就累了,今日倒也解脱了,如果能在死之前喝碗断头酒,那便是再畅快不过的了。”

    想到此,冷征仰天大笑,双拳砸着囚车喊道:“我冷征求一碗酒来,若是哪位英雄能解我此愿,他世必结环衔草以报!”

    嘈杂的人群被这一声暴喝吓了一跳,瞬间安静了下来。

    有一个游侠打扮的青年不知从哪端来一碗酒送到囚车上,冷征道过谢一饮而尽,笑道:“好酒!”

    囚车缓缓向刑场驶去。此时一骑绝尘而来,骑手手握圣旨道:“圣上有令:暂停行刑,护羌校尉冷征即刻带到御前。”

    这里监斩官领了圣旨,将囚车原地转头带往宫内暂且不提,且说宫内朝会。

    冷征本就是以贻误军情的死罪押解京师,本来由廷尉审理后今日就要行刑,杨赐、袁隗、何进几人一合计,觉得不能让冷征就这么死了。

    他们这么做并不是因为正直,更不是因为惜才。只是他们觉得若是冷征就这么死了,十常侍劫杀边使的事就变得死无对证了,他们可不想放弃这个扳倒宦官的机会。毕竟军国大事不同平凡小事,灵帝若是知晓了十常侍劫杀边使的事,想必不会一了了之。

    朝堂上一闹,这才有了这么一出。以太尉杨赐、司徒袁隗、河南尹何进等人为首,几乎所有的士族文官皆在奏表上签了字。

    雒阳北宫德阳殿。

    皇帝刘宏瘫坐在龙椅上看着争吵做一团的官员和宦官,无奈地叹口气。案上的茶杯早已空了,自己想喝口茶,半个时辰了竟然没人给自己倒茶。

    刘宏挠了挠头,道:“让父,别吵了!快给朕倒杯茶来。”

    张让闻言,马上笑着去给刘宏倒满了一杯茶端到案上,道:“陛下,这是这个月新上的茶,我今早吩咐御膳房煮上的,您尝尝!”

    刘宏接了茶,喝了几口,甚是满意,笑着道:“让父啊,别跟他们吵吵了。朕闹心,那个什么护羌校尉,就免了他的死罪吧,抄家流做奴役,你看如何?”

    张让免冠跪伏在地,泣道:“陛下,非臣不愿,乃是大臣不相容!且冷征贻误军情,致使国家西北生乱,奴家这是为了朝廷,为了陛下啊!陛下不知老奴之心吗?”

    大臣们闻言,跪倒一片,齐声道:“此事另有隐情,还望陛下明察!”

    刘宏放下茶杯,气道:“你们这是不让我有片刻安闲啊?都跪倒一片干嘛呢?”

    “何进!”刘宏叫道。

    何进回道:“臣在!”

    “你来说说隐情何在?”

    何进道:“回陛下,护羌校尉冷征是以镇压不力,知情不报,贻误军机而处以死刑。可据臣查明,事情却并非如此。”

    “那事情究竟如何呀?若非是朕冤枉了他不成?”刘宏疑惑道。

    何进撇了一眼侧立在刘宏身旁的张让、赵忠,道:“陛下英明睿智,自然不会冤枉忠良之臣。可是却碍不住有人蒙蔽圣听,图谋不轨。”

    刘宏坐直了身子,问道:“图谋不轨?此话怎讲?”

    何进正声道:“早在六个月前,护羌校尉冷征已将先零羌回返河西的消息八百里加急到雒阳,信中便已说明西羌诸部图谋不轨意图进犯西凉。”

    “按说西凉距雒阳两千里的路程,快则三日、晚则五日。也就是说去年十月朝廷就应该收到此边军急报,朝廷早做打算,哪还有今日之祸?”

    何进上前一步,面像众朝臣道:“可是这封信直到今天我们却还没有看到!我问过尚书台和太尉府以及雒阳城内各官署,他们也说并未收到过边军急报。是何缘故?”

    张让在台上眼珠直转,急得拉了一下身旁赵忠的衣袖。

    赵忠急道:“说不定是送信使者被先零羌的斥候劫杀了。你说这冷征身为护羌校尉,竟然让敌军的斥候这么嚣张!”

    “劫杀?!”何进喝道:“我正要说说劫杀的事!送信的使者难道不正是张常侍、赵常侍派人劫杀的吗!”

    太尉杨赐也上前喝道:“张让、赵忠,你们这些阉宦平日里为非作歹倒也罢了,我没想到军国大事你们也敢耽搁!是可忍孰不可忍!”

    刘宏闻言直愣愣的看着张让、赵忠二人,两人吓得伏叩于地,两肩颤抖。

    刘宏道:“杨太尉、何进二人所说是否属实?”

    “陛下,我们此事”张让支支吾吾,忽得叩头叫道:“郭胜!此事乃郭胜所为,我之前并不知情!”

    灵帝不说话,张让、赵忠二人便“砰、砰、砰”不停的叩头,而且还越磕越响。不多时,二人额头鲜血直流,张让的左眼珠都被血滴浸染而红。

    “让父,快起来。”灵帝见状于心不忍,语气稍缓道。

    何进、袁隗、杨赐、王允几人见灵帝又语生饶意,忙道:“陛下!军国大事,还望陛下三思而后行!西凉、三辅之地因羌乱死伤无数,流民遍地!还望陛下以天下百姓为重,严惩其人!”

    两方不相容,刘宏一时拿不定主意。正在此时,小黄门忽报:“护羌校尉冷征带到。”

    灵帝忙道:“带上来,朕要听听冷征怎么说!”
………………………………

第六十二章 有一人善者不

    进了宫,禁军兵士给冷征解了枷锁,将他押到殿上。

    冷征戍边十几载,这还是头一回见到皇帝。毕竟是人生中第一次目睹龙颜,再加上有“开三阶而参会,错金银于两楹”之称的德阳殿的烘托,即便刘宏是瘫坐在龙椅上,威仪气度也非常人能比。

    刚进大殿没几步,冷征便“咚”的一声跪倒在地上,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万岁”一词虽早在先秦便已用来别称君王,但秦汉之际此词也有祝颂之意,是表达极其赞赏的感情用语口号,并不是皇帝专用的词语。从汉到唐,对人臣称“万岁”的事例,也是不绝于书,不胜枚举。到了宋朝,“万岁”之称人臣才决不可染指。

    依汉时礼仪,只有朝会的时候群臣才需三呼万岁,平时是不用行此大礼的。今日是内朝议事,亦不需行礼。

    因此此时的冷征倒显得有些滑稽朴实,见无人应答,冷征也不敢抬头,道:“护羌校尉冷征拜见陛下!”

    灵帝这才开口道:“平身吧!”

    待冷征起身,刘宏问道:“冷征,朕且问你,你身为护羌校尉却不能御羌于外,保我大汉安宁!汝可知罪?”

    冷征毕竟身为护羌校尉,负有御边之责,朝廷纵有千百个错,他也不能免责。

    冷征跪道:“微臣知罪!微臣镇守不力,致使凉州之地被先零羌族掳掠,请陛下降罪责罚!”

    刘宏道:“只有镇守不力吗?羌族进犯,缘何不向朝廷报信?”

    冷征正为此气愤,去年十月自己便曾派出过两拨使者飞马到雒阳求援,可直到自己被押解回京,他也没有见到送信的使者回凉州。

    冷征回道:“微臣冤枉!去年十月十七日,臣曾收到斥候消息:先零羌派人联络西羌各部。臣便料定近期西羌必会大举进犯,而此时凉州兵马不过万余、粮草只够三月用度。我当时便派出使者往雒阳求援,微臣带兵苦苦坚守城池五月以待援军,可直至羌族攻破姑臧城,却不曾等到援兵。”

    “还望陛下明察!”

    此话一出,群臣沸然。

    何进道:“陛下,冷校尉之言足以证明臣所言非虚,汉律劫杀边使等同谋反,请陛下诛杀张让、赵忠等宦官!”

    杨赐、袁隗等官员亦齐声道:“请陛下以军国大事为重,诛杀宦官!”

    张让等宦官见群情汹汹,忙跪地求饶。灵帝不言语,赵忠又跪倒在何进面前,拉着他的衣袖:“奴家一时糊涂,河南尹饶命啊!”

    何进一把挣开赵忠,瞧都不瞧他一眼,上前一步道:“请陛下诛杀宦官!”

    “请陛下诛杀宦官!”

    “诛杀宦官!”

    自窦武、陈番二人身死,十常侍等宦官把持朝政多年。这还是头一次在朝堂上有如此机会可以请杀十常侍,杨赐、袁隗、何进等人自然会死死咬住这个机会。

    张让嚣张威风多年,也是头一回被一众朝臣逼得如此模样,一时无计可施,只得不住的求饶。

    刘宏本是是汉章帝刘炟的玄孙,世袭早逝的父亲刘苌解渎亭侯的爵位。本来他是没有机会继承皇位的,可永康元年(167年),汉桓帝刘志突然驾崩,皇后窦妙临朝问政。桓帝无子继位,窦妙便与其父窦武等商议,最终选择了刘宏继承大统。

    而窦武也因定策刘宏继位有功,其族人加官进爵,从此窦氏外戚权倾一时。窦武依赖太傅陈蕃主持朝政,而陈蕃大量启用在第一次党锢时受处罚的士人,二人在不久后即达成一致意见,密谋铲除宦官。

    可不想事情泄露。宦官王甫、曹节等人获知了窦武、陈番意图诛杀宦官的消息,众宦官歃血为盟,先下手为强,当晚发动政变。至次日清晨,宦官取得政变全面胜利,窦武、陈蕃等人均被灭族,未被处死的族人则被流放到交州。

    这一年是公元168年,此时的刘宏方才十一岁。

    一个十一岁的孩子远离故家来到皇宫,一跃成为一国之君,多多少少有些恍惚。

    而十常侍身为內侍,常伴皇帝周围,自然而然成为刘宏身边最亲近的人。

    现在是181年,十三年过去了,十常侍也陪伴了刘宏十三年。刘宏即便再昏庸无道,可毕竟做了十几年的皇帝,劫杀边使是多么大逆不道的事情他自然明了。

    自他登基以来,西北屡屡生乱,年年朝廷都要在西北耗费大量钱粮,可朝廷哪里有粮?又哪里有钱?为了筹措钱粮,自己不惜卖官鬻爵。

    现在张让竟然敢为了争权夺利,劫杀边使,致使西北再生祸乱,朝廷多年的努力就此功归一溃。他现在心里也气愤不已,恨不得狠狠地一脚踹在张让、赵忠二人身上。

    但气归气,若让他杀了他们,刘宏实在是不忍心。

    “陛下!”

    张让一声叫喊惊醒了犹豫不决的刘宏。

    “看在老奴侍奉陛下十多年的份上,饶了老奴吧!陛下!老奴愿以家财助军资,乞归乡故里!”

    “这。。。。。。。”,灵帝为难道:“让父。。。。。。”

    “诸位爱卿~”灵帝道:“宦官虽有罪,但罪不致死啊!依朕看,不如就依让父之言,以其家助军资。如此一来,也可稍缓西北军饷之急,岂不两全?”

    “万万不可!”何进急忙劝刘宏道:“劫杀边使,兹事体大。若是陛下不严惩宦官,恐难平西北军心。值此交战之时,如若兵士哗变,我大汉岂不危矣!”

    杨赐也附和道:“自陛下登基,拜老臣为太傅,老臣敢不殚精竭虑。老臣深知社稷不易,还请陛下以社稷为重!对祸乱国家者,切不可心软啊!”

    “杨太尉。。。。。连你也逼朕?”刘宏面露难色道。

    杨赐闻言一时无语。

    袁隗见状,恐杨赐松口,忙上前道:“中常侍张让等,窃幸承宠,浊乱海内。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渍痈虽痛,胜于内食。请陛下收让等以清奸秽!””

    朝臣亦再次齐声请诛宦官,大臣相逼,灵帝怒道:“何故如此相逼?十常侍固当有一人善者不?”
………………………………

今日生病不更,明日补上

    今日生病不更,明日补上
………………………………

第六十三章 侠以武犯禁

    灵帝呵斥,群臣不语。

    片刻后,灵帝喃喃道:“何进,你可还有别的证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