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三国时-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操端起一杯酒,放在鼻间略微闻了一下,然后一饮而尽。几人想阻止时却是已经晚了。

    酒到口中后,曹操的脸立马就变了。嘴角拧在一起,强忍着咽下后,慌忙夹菜去吃,还不时的咳嗽。

    几人见曹操的模样都大笑不已,那袁绍更是做小口呡酒状,以示对曹操的嘲笑。

    “孟德,怎得如此心急?莫不是怕我等与你抢酒喝不成?嗯,哈哈!”

    此酒如此醇烈,确是好酒。不知究竟是何人所酿?曹操也不管几人的嘲笑,好奇的问道。

    ”听说是城西魏里一小民所酿。今日在洛阳内可是一酒难求呀!叔父前日还嘱托我弄几坛来,等到过节时喝。就是不知能不能弄来?“袁绍对曹操答道。

    ”你袁家四世三公,还愁弄不来几坛酒来?本初莫要说笑。。不过你说如此佳酿竟是一小民所酿,我倒还真是好奇这人何等模样?“曹操一脸正经的对袁绍道。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话听了刘谟确是若有所思。

    ”当真不是本初说笑。孟德,你有所不知,此酒却是难求。这酒每日只量产百余坛,且只卖与三家酒肆。这百坛酒中又有多数是次一等的酒,似我等今日所饮之酒,确是少之又少。这三家酒肆都把它当作镇店之酒,不肯轻易售卖。若不是今日我等强逼,恐怕也无此等口福!“张邈看到曹操一副不解的表情对他解释道。

    ”奥。,还有这等事?如此看来,这卖酒之人可是不简单呀!竟懂得欲擒故纵之策!“

    ”确属难得。都言商人逐利,这人倒是懂得收敛之道。“

    听得几人谈话,后席有一人嘴角不自觉的扬起了微笑。刘谟可当真没想到,这几位大佬竟然浪费了这么多口舌讨论自己的事迹,真是受宠若惊。这也足可见这千里醉现在在洛阳的影响之大。

    美食,佳酿,听几位英雄议论天下大事,刘谟当然不会厌烦。现在的刘谟正手握一杯酒,不时小酌一口。至于前席,更是热闹,觥筹交错间,几人都放开了性子,一边回想几人的少年时光,一边抒叹着自己的忧国之志,好不欢快!

    几人酒足饭饱后,已近日落。袁绍又叫来了黄琮,结了帐。然后提出想买几坛酒回去。

    黄琮自是面露难色。刘谟自是知道黄琮的难处,自己与魏仲今番酿的酒还未送到,而前番的酒,料是酒肆再克制估计也卖的差不多了。手中却是无酒,恐怕又要得罪这袁大公子了,可不是难。

    刘谟收拾了自己的东西,准备下楼,走到几人面前时,却佯作刚刚看见黄琮的样子,对黄琮大声道:“黄老先生,近来生意还好吗?可还记得我?”

    突然窜出来一个人打断了几人的对话,却是暂时吸引了几人的注意。那黄琮看了几眼刘谟,略微思索了一番,却是并未开口,估计是没认出来。

    刘谟并不怪他,自己毕竟只是一个小人物。再则当初见黄琮的时候自己是一番落魄的样子,现在的自己新衣都买了几件了,头发也长长了许多,认不出来也很正常。刘谟继续开口说道:“老先生,可还记得五贯钱?”

    。。“奥,是你!还恕老朽眼拙,竟忘了刘公子。公子进来可还好?”

    “再好恐怕也没有黄公好呀!黄公我新酿的酒如何?是不是让黄公生意兴隆呀!?”刘谟再一次提高了嗓门道。

    “。。。。。,公子新酿的酒?。。不知是。。哎呀!!!这千里醉莫非是公子所酿?!”这黄琮听了这话,起初还在意,待他反应过来后,激动的连嗓门都大了起来,还一副不可思议的模样。

    看他这模样,刘谟微微一笑道:“却是我所酿。黄公可还满意?”

    “满意,满意,自然满意!”

    刘谟承认是自家所酿之后,黄琮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几人一时就这样沉默了下来。袁绍、曹操五人也是暗自打量着刘谟。
………………………………

第二十一章 赠酒袁曹

    刘谟将几人的反应看在眼中,转身对袁绍几人道:”我刚才在席间无意听得几位谈话,可是要买酒?”

    “正是”

    “既如此,几位到也不必为难黄公。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我等近日新酿之酒确实尚未售卖,黄公言无酒并未欺瞒几位。若是几位需要,刘谟送诸位几坛便是。”

    “可是当真?”许攸听了刘谟这话确是不信,疑惑的问道。

    “言既出,何谈欺”刘谟正声回答道。

    “哎,子远。既是这位公子说了要送,又怎会欺瞒我等?休要戏言。”曹操听了刘谟与许攸二人的对话开口道。刘谟与几人初见,开口便要送酒,确是有些突然。不过曹操的脑子倒是转的很快,不管送酒真假,此时也不该当面质疑。

    袁绍也对刘谟道:“袁某在此先谢过先生送酒。子远先前戏言,还请见谅。”

    刘谟还礼作揖道:“相逢即是有缘,何必言谢。美酒近日便会送到,后悔有期。”说完刘谟便下楼而去。

    几人看着刘谟的背影对视无言。

    待刘谟走到街角转弯处时,有人叫住了刘谟:“刘公子,请留步!”

    回头去看,确是黄琮。

    “黄公可有事?”

    “公子,这酒真是你所酿”黄琮跑到刘谟面前气喘吁吁的说道。

    “黄公以为我是何人?难道还欺你不成?”

    “当然不是。”黄琮赶忙解释道,“还望公子见怪,老朽只是想确认下。其实我叫住公子,是有一事想请公子帮忙。”

    “奥,何事?黄公请讲。”

    “公子何必装糊涂呢?当然是与酒有关的事、公子你也知道,这千里醉在洛阳卖的很是火爆,但货一直都很少。今日酒肆又已售罄。所以我想请公子多卖一些与我黄氏酒舍。”

    黄琮说完之后,刘谟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在考虑。先前刘谟认为卖酒这事是不可能长久的。毕竟是乱世,等到天下大乱、流离失所的时候谁还会像现在一样去竞相追逐一酒之美。但现在酒卖的正火,所以最好的策略就是趁此机会大赚一笔,然后另寻他路。如果这样的话,也就无所谓保密,无所谓饥饿营销了,赶快扩大生产规模才是正道。

    “刘公子。。”黄琮见刘谟不回答,以为是他不愿意,所以接着说道:“一回生,二回熟。公子,咱们也算是熟人了。只有你肯多卖一些与我黄家,价钱什么的都好商量。你再考虑考虑?”

    “哎,黄公所言极是!我相信你的为人,你看这样行不行?”刘谟道:“今后我只将酒卖与你古酒坊。并且货量也会大大增加。不过我需要黄公帮我多找些酿酒的人手来,可否?”

    “这当然好!明日!明日我就把人给公子送去!”这黄琮听了刘谟今后只将酒卖与自家,顿时满面笑容。

    “行,明日我在魏里等黄公的消息。告辞!”

    “公子且慢!老朽我还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公子?”

    “黄公但讲无妨。”

    “不知公子送酒与袁本初是何意?”

    “天下英雄,岂能无酒可饮?我不但要送酒与袁本初,曹孟德我也会送!”刘谟故作深沉、继续向南而行道。

    “英雄?。。”黄琮嘴里嘟囔着,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而此时刘谟已走远了。

    回到魏里后,刘谟找魏仲说了这事。魏仲听了对刘谟将生意转与他人不是太高兴,刘谟对他保证以后卖酒的事还让他来管理,利润还是与他五五分。听刘谟这么说,魏仲也没再说话,刘谟明白他还是有点不高兴,但也没办法,总不能告诉他今后黄巾会起义、天下会大乱吧。

    刘谟只能希望先把钱赚到手,在乱世当中做个有钱人总好过食不果腹。以后魏仲自然就会明白今日的事了。

    晚上刘谟取来了上好的醇酒反复蒸馏,这醇酒是刘谟自己取新鲜的粮食还有上好的深泉水用九酿酒法酿的酒。这九酿酒法的关键在于反复投料,即在酒醅当中,不断投入原料,经根霉菌糖化,补充了酒醅中的糖,使酵母一直在合适的糖度中发酵,酿出的酒醇厚可口,沁人心脾。

    再将此酒反复蒸馏得到了十几坛上好的酒,其中还有刘谟新酿的葡萄酒,酒呈红褐色,刘谟取名做“英雄血”。第二天便派人将酒送到了袁绍与曹操处。至于张邈、何顒、许攸处,刘谟也一并送了。

    一切收拾妥当后,刘谟便等着黄琮带人来。到了巳时,在魏里门口刘谟看见黄琮身后带着几百人而来。一天之内,黄家便找来了几百人。如果是袁家这样的大家族,刘谟都不敢想象会有多大的能量。

    四百余人的队伍,再加上魏仲与刘谟在魏里找的那些人,将近有五百人。刘谟与魏仲和黄琮商量后,在城南外买下了一块地,盖了几间简易的木制房,一个大型的酿酒作坊就诞生了。由黄家出面,刘谟还与几个贩粮大户建立了联系,以后也有了稳定的原料。

    酿酒作坊开始运营的第一天就有三千余坛酒从城南源源不断的运往城内黄氏酒舍。终于有大量的酒可售,那场面也是火爆。三个时辰过后便一坛不剩,当然代价也随之即来,那就是价钱也随着酒的大量售卖而愈来愈低。几天之后便已从千钱每斗降到了三百余钱算是才稳定下来。不过就算如此,每斗酒的利润也足算的上是暴利。

    对刘谟而言,足矣!
………………………………

第二十二章 新年

    转眼已至元朔。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时令一到腊月,就该制办年事了。今人如此,古人亦是如此。而年事最重要者莫过于祭祖,西方人谈中国人没有信仰,我想中国人的信仰不妨称之为祖先崇拜。对于袁绍、曹操这样的权贵人家而言都有专门祭拜祖先的祖祠,早早便派人打扫干净,同时收拾供器。等到祀日,全族几百号人无论尊卑大小,皆要次列于先祖之前,洁祀祖祢。这也算的上一件盛事。前日刘谟亲自登上袁府与曹府送上了自己新酿的美酒,以为新年贺礼,看到门面、挂牌等显眼之处,皆已油饰见新。袁绍与曹操二人都正在忙着祭祖这事,刘谟跟着二人入府才得以窥见大家族祭祖的些许场景。尽管只是看上些许亦足让刘谟大开眼界,唏嘘不已,以为壮观,毕竟后世未曾所见。

    至于刘谟所在的魏里皆是布衣百姓,最贵不过里正,最富不过中家,当然不会有如此大的场面。不过祭祖这件事还是不能少的。

    祭祖的时间在年三十,这是过年的最大礼仪。魏老汉与魏保一家只有两人,算是家丁稀薄,勉强算上借住的刘谟不过三个人。但这天仍然忘不了祭祀祖先。一大早魏老汉便起来了,将昨日买来的老母鸡杀掉,整只鸡煮熟后捞出放在祭盘上,再加上买来的一些生脍与腊肉算是祭品。

    摆放完后魏老汉拉着魏保上香,然后朝祖宗牌位跪拜扣头。一切做完之后,再把祭品撤下,加上作料,叫过刘谟开始吃饭。吃食自然就是刚才的祭品,祖宗吃过之后,就轮到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吃了。

    魏仲家有兄弟五人,再加上上有老下有小,所以在一般人家里人丁也算是兴旺。祭祖的架势自然比魏老汉二人要大一些。祭品摆了满满一大桌,马、牛、羊、豕、犬、鸡等六畜全齐了,羊、豕、犬、鸡自不再提,都算比较常见的肉食。但马牛可不常见,要知道古代禁止私自宰杀耕牛,马匹作为交通工具也是如此。因此马肉与牛肉在汉代绝对算得上是比较精贵的肉类,而且也只有在节日时,朝廷才会允许普通百姓定量宰杀一些。

    看罢魏仲家祭祖,刘谟与他商议了一会城南酿酒作坊的事情,已近午时。

    这是魏里的人也都祭罢祖、打扫完院子了。大家都聚集在里门边的一小块旷地上玩乐、交谈。小孩子们也到处跑来跑去,手里都拿着切成一段一段的竹子,有些调皮的则是直接抱着一大捆竹竿,而且大多数竹竿比他自己的身高还要高,所以看起来特别滑稽。这时城东北处听到了巨大的“噼里啪啦、砰砰咚咚”的声音,这是皇室宗亲已经举行过祭天、祭祖大礼了。然后由皇家点燃了第一支爆竹,这意味着百姓们也可以放爆竹玩了。果不其然,刚才那些孩子听到这声音后都急匆匆的把自己手里的放到火里点着,听到竹竿被火烧着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都发出银铃般的笑声。大人们则更直接,生起了一大堆火后,直接把成捆成捆的竹竿往火里放,那声音更是大,真不愧”爆竹”之名。不时,孩子们就都聚集在了火堆旁,围着火堆跑来跑去,好不欢快。

    不一会,魏仲、刘谟、魏老汉、魏保、魏志、魏向、还有作坊里的很多工人们也都聚集在了一起。刘谟提议说干站着也无聊,不如找点乐子玩。最后魏仲找了个耍“角抵戏”的班子,在魏里耍了起来,不一会就聚集了很多人。有找鼎、寻幢、吞刀、吐火等各种杂技幻术,装扮人物的乐舞,还有有简单情节的故事。刘谟看了觉得一个叫“东海黄公”的故事还挺不错的。

    除夕夜,宵禁也取消了。大家都要守夜,刘谟跟大家欢声笑语几个小时后,实在忍不住了,就去睡了一会。

    第二天一大早,魏老汉就把刘谟给叫醒了。手上还端着一个盘子,上面大蒜、小蒜、韭菜、芸苔、胡荽等五种辛香之物拼在一起。魏老汉告诉刘谟这是“五辛盘”,食五辛能辟疠气,疏通脏气,辟邪,让刘谟吃了。

    刘谟觉得好奇,就一样尝了一口,觉得还不错。

    洗把脸,出门去看见地上竟有薄薄的一层雪,不时还有小雪花飘落下来。出了院子,刘谟看到挨家挨户门前都挂着桃符。桃符是用桃树枝干削成的一对木片,一般被涂成红色,上面写着“神荼”和“郁垒”的名字。“神荼”“郁垒”是两位传说中能捉鬼除妖的神仙,而桃木本身也有辟邪的功能,所以门上挂着写着他们名字的桃符,是用来保护家里不受鬼邪侵袭的。

    魏老汉高诉自己,本来按例初一会举行“耒礼”,皇上会亲自犁田,已视对农业的重视。本来是一个挺大的活动,大家都会争着跑去看。但本朝皇帝,几年前就停止了这项活动,因为他实在懒着干。估计他竟忙着在“宫中市”玩乐了、在后宫醉生忘死了。

    雪越下越大,刘谟回去穿上新买的厚披风,手里捧着一大盏热茶,俯身靠在屋檐下,静静看着雪花在空中飘落。

    银装素裹,谁又知雪下的满目疮痍?

    注:1从汉武帝起,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2。在中国古代没有火药和纸张时,人们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故称爆竹。

    3角抵戏,亦称百戏。秦汉时已有,《汉文帝篡要》载:“百戏起于秦汉曼衍之戏,技后乃有高絙、吞刀、履火、寻幢等也。”

    4五辛盘,亦称“辛盘”。即在盘中盛上五种带有辛辣味的蔬菜,作为凉菜食用。魏晋以下,元旦日有食五辛盘的风俗。意在尝新。东汉末年与魏晋相差不远,应也有此俗。
………………………………

第二十三章 选考文告

    新年已过,刘谟已在呆了三月多。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之前对这里并没有多少归属感,但在这里过了一个新年后,刘谟逐渐意识到自己已经在这过了很久了,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相比之前只想在这生存下去的想法,刘谟现在的想法已经慢慢的有所改变了。现在刘谟想的是如何在这里生活下去,一字之差,却有很多的不同。

    如果只是生存,刘谟就不必理会太多的这个时代的东西,比如朝廷的一些管理制度。而现在随着自己在洛阳扎的根越来越深,有一个问题必须马上解决,那就是户籍问题。说到底现在刘谟还是一个黑户,干很多东西都不是太方便。而且如果碰到朝廷清点人口、征缴赋税的话,像刘谟这种流民身份很可能直接被关进监牢。

    昨日,自己问过了魏仲等人落户的事情。魏仲说现在像刘谟这样到洛阳逃难的人其实有很多,所以现在朝廷的监管也不是太严厉。而且现在各种卖爵鬻官的现象都很普遍,只要有钱落个户也不是什么难事。

    这不今日在魏仲的陪同下,刘谟来到了城东的洛阳官署内找到了管理户籍的书吏。那小吏听刘谟说要办户籍,上下打量了几眼刘谟,别的什么也没说,开口就道:“五千钱。”

    这小吏倒是直接,刘谟还以为会很麻烦,提前想了一大堆解释自己来历的话,看来倒是自己多此一举了。

    刘谟很痛快的把五千钱递给那小吏,那小吏接钱时刘谟还塞给了他几块碎银子。那小吏立马变了表情,只呼刘谟是明白人。

    收过好处后,那小吏当即带刘谟到后堂登记造册。片刻后,一切妥当,那小吏给了刘谟一张帛纸。上面写满了刘谟的信息:刘谟,司隶洛阳魏里人。年二十,中家之资。身长八尺,天庭饱满,重眉星目,发髻间略有白发少许,左臂有一剑锋型胎记,以为辨识。除了这些,还有一副刘谟的画像,可能是收了好处,所以那小吏把刘谟画的倒是帅气许多。

    “画像如何呀?”小吏见刘谟盯着画像面露微笑。

    “甚好,甚好。”

    “阿文,周县令的文书下来了。等会你把选考的告示张贴出来吧。”一个一身官服的的中年男子对小吏道。

    “唯。我马上去办。”小吏恭敬的答道。

    “恩,别忘了通知洛阳各乡亭。”

    “是。”

    “这位大哥,什么告示呀?可是有什么大事?”那官员走了以后,刘谟好奇的向小吏问道。

    “没什么大事,就是今年的太学考试的告示。”

    “太学考试?”

    “恩。这都是往年的惯例。以往考试就是走个过场,不过今年周县令新上任,所以打算实打实选拔一批寒门士子。”

    “施恩与民吗?”

    “确有此意吧。今年六月,陛下下诏,令公卿举之中能《古文尚书》、《毛诗》、《左传》、《谷梁传》诸经者各一人,受举者皆拜为议郎。你没听说吗?”

    “竟还有此事?”听了小吏的话,刘谟陷入了思考,这或许是自家的一个机会。

    “大哥,请问报考有什么条件吗?”

    “怎么你也想参加考试?”

    “不知我可否?”刘谟试探的问道。

    “你看起来到像是个读书人!。。”小吏瞅了瞅刘谟的穿着道:“等会把名字写在卷帛上,初十六县衙来考试吧。”

    刘谟听了小心翼翼的在卷帛上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又询问了一些考试的相关事宜。

    那小吏一边张贴文告,一边回答刘谟的问题。待他张贴完毕,刘谟仔细阅读了上面的文字,这段时间刘谟也私下阅读过这时的一些书籍,所以字体也大体识得。

    文书道:太学者,天下贤关也,礼仪所由出,人材所由兴。故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

    今以一郡一国之众,对亡应书者,是以王道往往而绝也。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而可尽其才,则英俊宜可得也。

    晖不自量,承蒙圣恩,委洛阳之令。理应教化百姓,选查英才。每每思量,不敢忘却。

    今新年伊始,正值百废待兴之时,应行披榛采兰,甄奇录异之举也。晖当拔十得五,选洛阳之贤,荐入太学,以期为国蓄才。

    谨望洛阳子弟见榜提名。正月十六巳时,晖携《诗》、《书》、《礼》、《易》、《春秋》、《公羊》等射策五十道以待。――――大汉光和四年

    阅罢此文,刘谟心中自有几分考量。若按后世评价体系,自己自是不怕汉代的这些寒门子弟。但若是论儒家经典,自己不由得几分心虚。刘谟当即决定去街上寻的几本书来读,临时抱抱佛脚也好。现在并没有如后世一般的书店专门售书,若是想要新书全靠自己抄写。不过刘谟现在手里还算是小有余资,找来几本儒家经典,绕是也不难。

    东汉之时,除了世家大族的子弟外,能够识文断字的普通百姓绝对在少数,更别提通经,那更是少之又少。与此形成反差的是此时太学的规模却极大,足有三万多人。所以太学的入学考试客观点讲,对一个长年读书的人而言,难度并不是很大。这也是刘谟敢于尝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太学学制最高八年。学习满两年,试通二经者,补文学掌故。文学掌故者,满二年,考试能通三经者,擢高第为太子舍人。为太子舍人满二年者,考试能通四经者,推其高第为郎中。其不得第者随后辈试,通过者亦得为郎中。郎中满两年,试能通五经者,推其高第补吏,随才而用。其不得第者,随后辈复试通过后亦得补吏。

    而在实际操作中,因为每个人的学习进度不一样,所以学习的时间是很灵活的,并不一定要像这样两年两年的走。这也就是说,如果刘谟能够学通五经,那就获得了做官的资格。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