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法医灵异档案-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疯子,你这是几天没洗澡了?”苏沫埋怨一句,随后给我拿了条毛巾,“赶紧,先去洗个澡,身上都有馊味儿了。”

    “小沫,不是我不想洗,是真没有这个时间。”我也想洗个热水澡,然后舒舒服服的睡上一觉,可这根本就不现实。

    “洗个澡能用多长时间,现在就去。”苏沫又彰显出了她霸道的一面。

    “你就不要折腾小峰了,但凡有可能,谁愿意这么邋里邋遢的?”制止苏沫之后,师傅朝我挥挥手,“来,坐下说。”

    时间紧迫,落座之后我直接将案子的情况作了粗略介绍。当然,任何违反纪律的细节我都没有透露。

    “这么看,师大这起案子还真是够棘手的。”师傅沉吟一下,问我,“你这个时候过来,一定是有要紧的事情,需要我们做什么?”

    “师傅,什么都不用做,我只是想向您了解一下叔叔、阿姨的事情?”

    “蝉衣和清雨?”

    “嗯。”我点头,把路上所想一股脑的倒了出来。

    “他们什么性格,跟案子有什么关系?”苏沫始终站在一侧,这时候忍不住问了出来。

    “小沫,你知道警队的纪律,有些细节我不能过多的透露。但我可以跟你保证,这些都是跟案子密切相关的。”

    “好吧,那我就不问了。”苏沫有些不甘的点点头,警告了我一句,“不过结案之后,你必须把所有都告诉我。”

    ……

    与苏沫的迫切、好奇不同,师傅的表情一直都很淡然,包括在讲述苏蝉衣和林清雨生前事的时候,情绪也都没有任何波澜。

    通过师傅的讲述,我得知了苏蝉衣是个刚直不阿、爱憎分明的人,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讲求光明磊落,眼里揉不得丁点儿沙子。相较于个性鲜明的苏蝉衣来说,林清雨给人的印象是两面性的。有的人说她是温婉、知性的,知书达理、善解人意,柔弱的外表下藏着的其实是一颗直率、勇敢的心。而在某些人看来,她其实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感性的她经常患得患失。在做人做事方面,经常表现

    的优柔寡断,甚至在某些时候还能从她身上窥到古时女子以夫为天的怯懦和顺从。

    “师傅,在您看来,清雨阿姨是个怎样的人?”苏蝉衣刚直性烈,对应五行之火倒也贴切,可林清雨就显得有些勉强了,我必须问清楚才行。

    “虽说清雨是蝉衣的妻子,我的儿媳妇,但我们并没有在一个屋檐下生活过,所以我对她也不是十分了解。”

    “那你们总见过面吧?”

    “当然见过,而且次数还不少。”

    “那您就没有个直观印象吗?”

    “如果说直观印象的话,我更倾向人们对她的第一种评价。但你也知道,她是蝉衣的妻子,不可能对我不敬。”

    “我明白了。”师傅的话多少让我有些失望,可正如他所说,没有在一起生活过,如何探知她人的真实面目。

    可能,真的是我多虑了。

    “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就这些。”

    “既然如此,那咱们就吃饭去。”师傅站起身,示意我去餐厅,“今天炖了些牛骨汤,一会儿你多喝两碗。”

    “师傅,我觉得两碗可能不够啊。”每每说起苏蝉衣和林清雨,师傅脸上都会浮现出伤感之色,于是我便开了句玩笑。

    “那就把一锅都给你,喝不完看我怎么收拾你。”苏沫在瞪着我,却没能掩饰住眼底的笑意。

    “小沫,你要是去当演员,非得饿死不可。”难得有放松的机会,我也开始贫了起来。

    “那就不劳烦您老人家费心了,反正……”话说到此,苏沫从旁边把手机拿了起来,一眼扫过便皱起了眉头,“李剑打来的,该不会是找你的吧?”

    “很不幸被你言中了,我手机没电了。”把黑屏的手机在苏沫眼前晃晃,我直接接听了电话。

    “疯子,有重要情况,你赶紧来一趟钢厂这里。”李剑的声音很急。

    “现在吗?”

    “现在。”说完,电话便断了。

    “师傅,小沫,这顿饭怕是吃不成了。”我知道这样离开有些扫兴,可我没有别的办法,着实无法留下来。

    “饭什么时候都能吃,忙案子要紧,赶紧去吧。”师傅把外套递给了我。

    “饭吃不成,这碗汤得喝了。”苏沫,端着碗从厨房走了出来。与此同时,递给了我一个充电宝。

    咕咚、咕咚……

    一口气喝了个底朝天之后,嘴角的汤渍都来不及擦,我便开门走了出去:“下次多放点儿盐。”路上,我给李剑打了个电话,得知他们在礼堂后面的化妆间抽屉里找到了孔荷的手机,应该是孔荷走的急遗落下来的。由于处于静音状态,所以那晚我们没能第一时间找到,查看之后发现了几个与之频繁

    联系的电话号码。与我刚刚得知这一消息的反应相同,李剑当时也是喜上眉梢。因为找到了电话号码,某种意义上来说就等同于找到了与孔荷发生亲密接触的那个人。然而就在他们追查之后,一个谁都意想不到的结果出现

    了。

    那几个电话,都是打不通的。

    电话号码是八位数,属于固定电话号,通过排查属于早些年的公用号段,也就是以前街头常见的卡电话。

    这种电话,最初兴建于九十年代末期,那个时候手机还没有大面积的普及,当时的确是方便了民生,不过后来便渐渐的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凡事都有个先后的过程,城市的规划也是一样,所以繁华的市区里面,已经将这些东西拆除了,至于城乡结合部的则一直无人问津。

    比如,钢厂这里。

    电话亭,经过了这么多年的风吹雨打,早已经是变得斑驳不堪了,只有那些掉色的按键证明,当初它曾经有过存在的价值。

    “剑哥,情况怎么样?”抵达钢厂之后,我下车便问起了情况。

    “疯子,在孔荷手机发现那几个电话号码之后,我们立刻请相关部门配合了调查,确定是这一带的电话亭。可没想到……”李剑欲言又止。

    “没想到什么?”

    “你自己看吧。”李剑指了指。

    “电话线是断的,你们来的时候就是这样?”我走过去用强光手电照了照,线的确是断的,只有听筒在上面挂着。

    “我们来了之后,曾经检查过,发现电话线就是断的,而且从断掉的痕迹来看,显然已经是有很长时间了!”李剑点点头。

    “其他的电话亭呢?”

    “全都一样。”

    “剑哥,你们有没有向相关部门确认过,这几个卡电话还能不能用,号段没有被回收利用起来?”“核实过了。”李剑点头,“这座钢厂当年是出于环境治理目的搬出闹市区的,可以说是吃了不少亏的。出于补偿,政府在很多方面都做出了让步,包括批地、补贴建筑材料、以及附近这十余个卡电话亭也

    都划归了钢厂私有。毕竟那时候手机还很少,厂子又搬出了市区这么远,总要给钢厂工人们创造些便利条件。”

    “钢厂那边儿怎么说?”“电话向钢厂后勤部门负责人做出过了解,据他说随着时代发展虽然没人再用这种卡电话了,可号段都还一直保留着,而且一直都在缴着相关费用。也就是说,如果这些电话线没断,还都是能够使用的。

    ”

    “做了指纹的提取没有?”

    “做了,但是……”

    “但是什么?”

    “你自己看吧!”李剑说着,递给了我一张指纹膜。

    “全是灰尘?”

    我仔细看了看,发现上面除了一些灰尘之外,并没有任何的指纹存在,这也就意味着没有人碰过这个电话。我的第一反应,使用电话的人是不是具备一定的反侦察能力,比如带了手套之类的,这样也是能够将指纹给完美掩饰掉的。但当我仔仔细细的扫视过之后,发现听筒上面不存在任何被动过的痕迹,这就意

    味着真的没有人动过这部电话。既然如此,电话又是怎么打给孔荷的?
………………………………

第三十一章 追查

    细致的勘查过后,没有找到任何人为痕迹,这让我倍觉困惑,百思不解之下只能将求助的目光望向李剑。他是专业的痕迹学专家,一直以来又担任着刑侦队长的职务,刑事侦查这方面显然要比我强的多。

    “我暂时也想不明白。”李剑皱着眉摇了摇头,随后将手指向了电话,“最初我猜测犯罪嫌疑人使用电话之后伪装了现场,可你看听筒和听筒架的上面,那坨风干的鸟粪可以证明电话确实没有人动过。”

    “据我所知,只要小心一点儿,风干的鸟粪是很容易被剥落下来的。而如果再谨慎一些,也是能够完全复原的,犯罪嫌疑人会不会利用了这一点?”用鸟粪作为电话没有被动过的证据,我觉得缺乏说服力。“不会。”李剑毫不犹豫的做出了否定,“疯子,在痕迹学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只要是发生过的事情,就一定存在可循的痕迹。很多案发现场之所以找不到痕迹,大多数都是被人为或者自然因素破坏了,可

    这不代表没有痕迹。就拿这部电话来说,如果犯罪嫌疑人真的使用过并且做了伪装,那么听筒与听筒架缝隙中的流向形鸟粪是一定会遭到破坏的,可事实上并没有。”

    “那就是说……没有人使用过这部电话?”我看了看所谓的流向形鸟粪,想要在不破坏的情况下动电话,的确是没有可能。

    “没错。”李剑点头,又将手指向了电话线,“这是固定电话,想要使用就必须将电话线连接起来。可你看着断茬处,不存在任何衔接过的痕迹,所以我可以下个笃定的结论,没有任何人动过电话。”

    “会不会有这样一种可能?”

    “什么?”“有人使用了电话号码的伪装变更软件?”我提醒着李剑,“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受益的不仅仅是我们刑侦办案人员,犯罪嫌疑人同样也从中获取了极大的便利。前不久经侦队破获的那起巨大电信诈骗案,不就证明了犯罪团伙使用了新型的高科技犯罪手段吗?明明是外地的手机号或者座机号,通过安装软件,来电便会显示成本地号码,与孔荷频繁联系的那几个电话号码,会不会也是以这种方式出现在她手

    机上的?”

    “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李剑沉思少许,叹了口气,“如果犯罪嫌疑人真是这样做的,我们想要追查真实的电话号码难度就太大了。”

    第一,无法确定电话是从什么地方打来的,是本市、还是本省、抑或是国外,都存在着可能。

    第二,犯罪嫌疑人使用的是座机、还是手机、抑或是网络电话,这些排查起来也绝非易事。

    第三,如果真使用了这种方式,那说明犯罪嫌疑人的反侦察能力是很强的。基于此,他在购买电话卡的时候会不会做手脚?虽说国家正在当下大力推行实名制,可通过不正当渠道弄到几张电话卡并不难。

    第四,即使从孔荷手机中能够确定通话时间,但想要将犯罪嫌疑人挖出来也是大海捞针。现在的通信如此发达,每个时间段有着成千上万的电话拨打出去,一个个排查根本就是不现实的事情。

    第五,可以联系电信部门,让他们提供伪装号码的信号发射基站源,可能不能锁定伪装之前的真实电话号码依旧是未知之事。就算是能够锁定,电话号码没有绑定身份依旧无法锁定犯罪嫌疑人。

    李剑所说,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但通过细致梳理,我还是从中找到了一个急需查证的问题。

    “剑哥,犯罪嫌疑人使用电话号码的变更软件可能性很大,若盯着这条线查下去,不仅费时过长、耗财耗力,可能最终还不会有什么收获。与其这样大海捞针,我觉得咱们不妨换个思路去想。”

    “比如呢?”“比如,锁定这几个卡电话亭。”我整理了一下思绪,继续说了下去,“钢厂私有的这几部卡电话,已经能够确定没有被动过,那也就意味着犯罪嫌疑人的确是使用了电话号码的变更软件。基于此,我们

    就能够得出一个结论,犯罪嫌疑人是知道这几部电话还能使用的。更准确的说,这几部电话的号码他她是一清二楚的。”

    “虽说我没有见过电话号码变更软件,但我相信是能够人为设置号段所在地的,否则那些电信诈骗团伙不会频频得手。但在孔荷案中,情况是有着极大不同的。”见我沉默,李剑继续说了下去。

    首先,根据目前已经掌握的情况来看,犯罪嫌疑人十分的狡诈,而且反刑侦能力很强,他她应该不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

    其次,刑侦人员最怕的不是思维缜密、逻辑严谨的犯罪,而是充满了不确定性的。比如人迹罕至之地的“河飘”“路倒”,这种没有预谋的激情犯罪,往往线索少的可怜,侦办起来难度极大。

    最后,犯罪嫌疑人的反刑侦能力如此之强,他不可能不知道,随机设置的电话号码,给警方造成的困扰会更大。

    综上所说,这几个电话号码绝对不是提前预置好的,而是一种“巧合”。或者说,犯罪嫌人只是随机挑选了相邻的号段。

    李剑是痕迹学专家,刚才分析那坨鸟粪的时候运用了行为痕迹,现在阐述号段的事情又延伸到了心理痕迹。

    我不得不承认他的专业能力很强,搁置在常见案件的侦办过程中,完全可以作为痕迹分析的典型案例。

    可在此时,我必须对他做出反驳,因为师大的案子不是普通命案所能比的,这从案件性质摇摆于自杀和他杀之间便能窥见一斑。

    “剑哥,我还是觉得有问题。”

    “什么问题?”

    “你刚才所说的“巧合”的问题。”梳理下思绪,我继续说道,“假如犯罪嫌疑人真的使用软件随机设置了号段,那为什么不是其他地方的电话,偏偏就是钢厂这里?”

    “既然是随机,就有任何的可能。”

    “好,那我们继续往下说。随机的确有可能选择钢厂附近的卡号段,为什么如此凑巧选中的全部都是钢厂私有的?”

    “这个……”李剑皱了皱眉头。我没有给他思索的机会,继续说道:“还有,我们都知道,因为手机的普及,街头卡电话几乎已经全面废弃了,很多的号段都被回收再次利用了起来,钢厂虽然因为某种原因保留了这些号段,可知道的人

    却是少之又少的。如此一来问题就出现了,犯罪嫌疑人是怎么知道这里的号段是能够使用的?”

    “如果他她通过了反复的设置尝试呢?”一名同事忍不住说了句。

    “这不可能。”我还没说话,李剑便直接否定了,“当整座城市的卡电话几乎全部废弃的时候,犯罪嫌疑人绝不会再打这样的主意。他之所以这样做了,排减之后就剩下了一种可能。”

    “犯罪嫌疑人不仅知道这里每一部的电话号码,更知道这些号段还都能使用。”我说出了结论。“你们两个,现在就去钢厂后勤负责人的家里,详细的了解一下情况,看看究竟多少人知道这些电话没有停用的事情。”李剑立刻做出了安排,“还有,小吴和小张去管理这些号段的部门,着重查一下最近有

    没有人问询或者提调过有关这几部电话号码的事情,务必要弄个清楚。”四个人派出去之后,李剑又给两人下达了命令:“去查一下附近移动电话基站的运营商,看看能不能追踪到变更软件伪装之前的电话号码。另外,你们也着重调查一下孔荷通话的时间段,看看当时有没有可

    疑电话从钢厂附近基站打出去。”做出安排之后,李剑问我还有没有需要补充的。

    对此我表示了摇头,因为李剑已经把能做的做到了极致,换做我可没能力在如此短的时间应对周全。

    该安排的安排了,该调查的也去调查了,眼下我们能做的也就只能是等了,但愿排查、走访的同事能够反馈回好消息吧?

    再次对几部卡电话进行了勘查之后,李剑下了收队的命令,上车之后我看看表已经是晚上十一点多了。

    “剑哥,孔荷案的排查走访工作进行的怎么样了,找没找到有价值的线索?”

    “我正要跟你说这事儿……”

    情况如下:

    孔荷案发之后,李剑立刻派人进行了细致的走访,通过和老师、同学们的交谈,得知了一个重要情况。

    孔荷,可能恋爱了。

    之所以说可能,是因为无论老师还是同学,抑或是她的室友,都能证明孔荷最近这段儿时间有些不正常。这种不正常体现在她经常一个人无缘无故的笑出声来,还体现在开始注重起了自己的妆容,又体现在了她晚上经常打电话。而且最近她曾外出过几次,每次都是面带羞意的离开学校,意犹未尽的返回宿舍

    。

    “剑哥,孔荷的室友们,难道不知道是谁经常给她打电话吗?你们有没有详细问询过?”这让我颇为好奇。

    “疯子,你觉得我会放过如此重要的一条线索吗?”苦笑一声,李剑继续说道,“该问的都问了,可她的室友们均说不清楚。”

    “怎么会这样呢?”我有些诧异,“咱们都上过大学,都知道晚上熄灯之后的卧谈会什么都会说,难道孔荷就真的一个字没有提过?就算她没有刻意说起过,难道打电话的时候就没有漏过嘴?”

    “她的室友们说,不管是什么时候,只要孔荷打算煲电话粥,都会离开寝室。甚至,还会离开寝室楼。”

    “她为什么要这样做?”我很是不理解,因为这违反了人的基本心理。恋爱这种事情四处宣扬还来不及,孔荷为什么要偷偷摸摸的捂着呢?还有,如今正值深冬,难道她就不怕刺骨之寒吗?“这个你别问我,我还真是想不明白。”李剑无奈的摆摆手之后,眼睛猛然一亮,“疯子,我觉得你可以打电话问问小沫。一来她是女的,可能更容易揣摩孔荷的心思二来她本身就精通心理学,或许能够帮

    我们解开这个谜题。”

    “我这就打。”这么晚打电话多少是有些不合时宜的,但为了尽快破案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

    苏沫接听电话之后,我把大致情况说了一下。当然,这个过程中并没有点明孔荷的身份,也没有说案情的太多细节。

    “小沫怎么说?”我刚刚挂断电话,李剑便迫不及待的问了出来。

    “小沫说以孔荷外向的性子来说,如果她真的恋爱了,那么十有**会说出来让身边的人一起分享这种喜悦。她之所以没有说,并且还做了隐瞒,那么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就只有一种可能。”

    “什么?”

    “这段感情,见不得光。”

    “有道理。”李剑眼的眼神顿时明亮了起来,“然后呢?小沫还说了什么?”

    “她还说了见不得光的原因。”我转述着。

    第一,在我阐明了孔荷的性格之后,苏沫首先排除了她破坏别人家庭的可能。性直刚烈的人,通常三观都比较正,而且也都颇为自负。这样的人不会做出太出格的事情,更不会随意践踏自己的尊严。

    第二,见不得光的感情,并非只在触犯法律和背弃道德的范围中,还包括世俗所不能容的“畸形”。

    这里的“畸形”并非贬义词,而是指的有悖于社会主流大众的爱情观,比如在某些发达国家已经合法化的同性恋。

    “小沫说,孔荷是同性恋?”李剑有些吃惊。“她没有明确说,但我听出了她话中的意思。”点点头,我又做了补充,“听完小沫的分析,我也倾向于孔荷是同性恋的事实。剑哥你不要忘了,孔荷的内衣中有着分泌液,可无论她的身体内还是案发现场,

    都没有发现男性征象的物证。”

    “对。”李剑狠狠的拍了一下方向盘,“搁置在单独的事件中,把孔荷定性为同性恋的确是不够严谨,可若是将两件事情联系起来看,这种可能就很大了,否则没法解释她外出打电话和尸检的结果。”

    “那还等什么,咱们走吧。”

    “走。”李剑说完,便踩下了油门。

    钢厂这里,已经是郊外了,所以沿途显得有些荒凉,因此有着灯光的地方就会吸引我的目光。比如,拐弯处的这座养老院。
………………………………

第三十二章 后怕

    这座养老院毗邻钢厂,刚好被那几座卡电话亭隔开,由于正在施工的原因,所以很多地方都还亮着灯。

    “剑哥,看到这养老院了没?”

    “看到了,怎么了?”

    “你再不找个媳妇,这就是你老了以后的归宿。”我打趣了他一句。

    “这里?”李剑不怀好意的瞥了我一眼,“我求之不得啊,这里距离苏老家不是太远,以后我就天天去找你和小沫蹭饭,这么方便都不用打电话。到时候不光能省下饭钱,就连电话费都……”

    “剑哥,等一下。”李剑的话,让我忽然想起了件事情,所以赶忙问了一句,“孔荷的手机,你们是在哪里发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