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时关之龙腾万里-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御前会议连续开了好几次,主和派多为土著文官,代表世家大族,主降,反正谁做皇帝都没关系,保住世家大族的利益最重要。主战派多为北方武将,代表功勋元老,主战,曹操来了他们会被冷落边缘化甚至遭殃。两派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相持不下。
孙权不知所措。想到了联合刘备。
这就是所谓的,一个失意的人在打瞌睡的时候,一个失败的人及时送来了枕头。
所谓郎情妾意,刘备同学也怕孙权投降后,唇亡齿寒,想到了联合孙权同学。朋友的敌人就是敌人,曹操同学成为现阶段他们共同的敌人。
于是诸葛亮同学临危受命,出使东吴,舌战群儒,三言两语,把曹操同学的80万大军讲没了三分之二,给了孙权同学一个定心丸。
诸葛亮同学又用三寸不烂之舌,激怒了妻管严周瑜同学,说曹操同学正修一座铜雀台,搜集天下美女,供他享用。三国校花倾国倾城的大小乔也是曹操同学的目标。
大天才诸葛亮同学不经同意,公然在小天才曹植学弟流芳千古的原创大作铜雀台赋,擅自动了手脚,加上了“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这两句儿童不宜画蛇添足的句子。而且声情并茂地把曹操同学**裸的丑态无限放大,彻底打翻了情痴公瑾的醋坛子,当场勃然大怒,立誓与阿瞒不共戴天,决战到底。既生瑜何生亮,周瑜同学又中计了。
中国男人最怕戴绿帽子。
当孙权再次征求东吴擎天柱、大都督、武将之首周瑜意见的时候,答案已经不言而喻。
孙权同学终于挥剑砍去了办公台的一角,彻底把怕死的世家士族绑在了孙刘联盟的战车上。
对此,刘禅批改曹操同学的第一道作业答案时,做了如下批示:
你曹操打猎就打猎,你带80万大军来?恐吓威胁人家孙同学干什么?人家孙权容易吗人家。要打就打,别叽叽歪歪婆婆妈妈废话多,80万大军直接开过来,直接占领了东吴就了。
写信劝降这表明你心虚,带来的军队绝对没有80万,这一点被跟聪明的诸葛亮面见孙权的时候点破。如果写信写书可以写降敌人的话,你干嘛带80万大军去人家地盘打猎。
以后可以解散军队,让你曹氏三父子坐井观天闭门造车,专门抄抄写写就把天下给统一了。
玩什么火啊。结果你这头**旺盛的北方雄狮被一把火烧光了毛发,灰溜溜地变成了老病猫,而且病得不轻。天下就这样被无情的三分了几十年。
后世的叶良辰同学就是因为没有吸取曹操同学的深刻教训,写恐吓短信被开除,而出现了严重后果啊。你曹操做事情太高调,犯了天下大忌,败了人品。
刚刚统一了北方就找不着北了,大兴土木大建铜雀台,还叫你宝贝儿子大写特写什么赋,把你喜欢别人老婆的事情公之于众,大大激怒了周大都督,简直是吃饱了撑的。
第二大昏招,派蒋干劝降。
才子蒋干同学,在三国演义经过艺术加工下,被刻画成了被周瑜所愚弄的小丑形象。
历史上的蒋干,字子翼,汉末三国时期的人物,九江治今安徽寿县人,是当时的名士。三国志周瑜传裴注引江表传描述蒋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
赤壁之战前,曹操知道周瑜年少有美才,而蒋干的故乡九江郡与周瑜的故乡庐江郡相邻,且蒋干是周瑜少时的同窗好友,于是派蒋干去见周瑜,希望能劝说周瑜离开孙权投奔自己。
周瑜接见蒋干,向蒋干说:“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邪?”
蒋干说:“吾与足下州里,中间别隔,遥闻芳烈,故来叙阔,并观雅规,而云说客,无乃逆诈乎?”
周瑜说:“吾虽不及夔、旷,闻弦赏音,足知雅曲也。”然后和蒋干一同进食。
三天后周瑜邀请蒋干叁观军营,宴饮时还请侍者展示服饰珍玩,并向蒋干说:“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讬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
蒋干笑着始终没有说话。但回去向曹操汇报时,称赞周瑜雅量之高不是言辞所能动容,即是劝其放弃招降的念头。
阿斗同学给曹操同学的第二道题作业的答案,做了如下批示:
虽然你事前不知周瑜对你恨之入骨,但你派人劝降不是想让人家知道你曹操心虚示弱,从而让人家增强信心吗?
何必废话连篇呢?80万大军直接踏马过去,周瑜同学不用打招呼就投降了。还有,你知道蒋同学和周同学的感情有多深吗?他们可是一同进食,甚至一起同居。你怎么保证蒋同学不把你曹操的军情告诉周同学。
各位看官:码字不容易,请多鼓励,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求打赏,各种求!
………………………………
第16章 大江东去故垒西边(三)
第三大昏招,宴席赋诗。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朗,风平浪静,踌躇满志的曹操下令在船上大摆宴席。
这晚,皓月当空,长江如练,凉风习习,高朋满座,莺歌燕舞,好不高兴。
曹操同学兴高采烈之余,又喝大喝高了,开始酒后吐真言。指点河山,发扬文字,指东点西,评南论北。说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等统统不识天时,不懂事务,以蝼蚁之力,欲憾泰山,未几必为吾所擒。意思是天下英雄,唯曹而已。彻底忘了,当年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了。天下还有刘备刘使君,还有孙权这个当年还没有出道的英雄。是不是不和你曹操同学好就不是英雄了。
又说扫清四海,削平天下以后,与诸君共享荣华富贵,说得大臣诸将飘飘然,彻底失去了警惕,不懂打仗了。幸福高涨之后,说出了不违反古代道德的不健康的违纪的秘密,今他在漳水边兴建了铜雀台,如得江南,将娶二乔置于台上,日夜享乐。
曹操同学越说越兴奋,横槊慷慨激昂地告诉众将道:吾自起兵以来,拿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达辽东,为国除害,纵横天下,扫平四海,使天下太平。吾颇不负大丈夫之志,在这良辰美景,吾作歌,尔等跟着应和。
满饮三大杯以后,也是醉了,诗兴大发,基情高涨。来了一首短歌行,把气氛推向了**。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据查,短歌行是小雅,引用了诗经中郑庄公的子衿歌与共叔段的鹿鸣歌。
其中第一首是追怀关羽的作品。此歌以赋调小雅演唱,在官渡之战中,关羽投奔刘备,曹操因失去关羽而做的伤感追怀之歌,每一句是一个描述对象,不断的在曹操自己与关羽、刘备之间转换,第一个三句是描述曹操因失去关羽而喝闷酒,因为与关羽在一起的好日子太少了,犹如早晨的露水那么短暂,失去关羽以后的日子,更多的是痛苦的怀念。第二个四句一开始就描述关羽是一个慨当以慷的人,这样慷慨的关羽一旦离开让曹操忧思难忘,用什么来解除自己的忧伤呢,只有喝杜康酒了。第三个四句一开始引用了郑庄公的子衿歌,曹操说青青子衿的关羽,心里想什么都在我悠悠的心里,是因为你的君主刘备的缘故,因为不可以断绝刘备对关羽的吸引。表达了求才若渴的心情。
但是乐极生悲,此时有人看不下去了。扬州刺史刘馥忍不住说,在大战前夕,诗里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几句太不吉利了。乌鹊是个不吉利的鸟,听到鸣叫更不吉利,没有地方可以落脚,不就预示着曹操曹阿瞒死无葬身之地吗?这个刺史本来的好心提醒,说了几句封建迷信的话。也是刘馥不知死活,怎么可以在众人目前出领导的的丑呢,这不是无组织无纪律的表现吗?自以为胜券在握的曹操同学,偏偏不信邪,相信自己,相信科学,以实际行动破除封建迷信,一槊刺死了刺史,刘馥彻底杯具了。
刘禅给曹操同学的第三道作业答案,做了如下批示:
大战在即,你曹操同学不枕戈待旦,厉兵秣马积极倍战,而是聚众喝酒,行令取乐,太过儿戏,焉能不败?天下还没有一统,你不顾百姓死活,大兴土木,修建供自己享乐的铜雀台,放言要娶二乔这两个有夫之妇。花天酒地、及时行乐的腐朽堕落的流毒,影响很坏,严重影响了25万曹魏将士的人生观价值观,直接降低了战斗力。人家还没有离婚,你曹操就这么喜欢有夫之夫,就不记得当年因为与张绣婶婶的事,而导致大将典韦、大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死于非命了吗。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你把喜欢我二叔的秘密公之于众,基情四射,公然出柜,严重侵害了15万天真无邪将士的身心健康。“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而且无故杀人,太不吉利了!简直是自取灭亡。
第四大昏招,相信黄盖。
在曹操大举进攻的前夕,江东送来了一份大礼,江东三朝元老黄盖请降。书略曰“盖受孙氏厚恩,本不当怀二心。然以今日事势论之用江东六郡之卒,当中国百万之师,众寡不敌,海内所共见也。东吴将吏,无有智愚,皆知其不可。周瑜小子,偏怀浅戆,自负其能,辄欲以卵敌石;兼之擅作威福,无罪受刑,有功不赏。盖系旧臣,无端为所摧辱,心实恨之伏闻丞相诚心待物,虚怀纳士,盖愿率众归降,以图建功雪耻。粮草军仗,随船献纳。泣血拜白,万勿见疑。”
意思是:我黄盖受孙氏孙坚家族很重的恩情,本来不应该有其他什么想法的。然而就今天的时事来说用江东六郡的兵力,当中原百万大军,人数差距很大,天下都看的到。东吴的武将文官,没有不聪明的,都知道这件事抵抗曹操是不可能的。周瑜这人,胸怀偏窄,自以为很了不起,打算以卵击石,还有他经常显摆自己的官威,没犯错也给你惩罚,有功劳却不赏赐。我是老臣,没什么原因的被他侮辱,心里很恨他周瑜听说丞相您诚心对待将士,虚心接受有用的人,我愿意率领众人投降您,打算建立功业报仇雪耻。粮食和军备,随着船一起带过来献给您。用我的血来证明我的诚意,请万万不要怀疑。
对这个肤浅的计策,曹操同学手下众多的谋士看出这是诈降,曹操又因为太刚愎自用不以为然,接受黄盖的请降。他认为黄盖是江东老臣,屈居在周瑜手下,心有不甘,多年来,投降他的将领太多,习以为常了,从而放松了警惕。被黄盖用火攻,点燃了失败的火种。最愚蠢的是,由于北军不习舟楫,周瑜派凤雏庞统来到曹营,可怜的曹操又中了连环计,用铁链把所有的转船连接起来。从而,亲自深深地埋下了惨败的根源。
刘禅给曹操同学的第四道作业答案,做了如下批示:你曹操受降成性,没有人投降你就周身不爽,这也是虚荣的表现。为什么你非让他来江北呢?你接纳黄盖本也无可厚非,你可以让他砍了孙权或者周瑜的脑袋来,作为投名状啊,或者让他继续在江东潜伏,借机捣乱,策应曹军进攻。以后你要记住,大战前免费送来的都是毒药,或者是钓鱼的饵料,俗话说,便宜无好货,好货不便宜。切记切记!另外,你曹投降兵多将广,要黄盖一老头和一百几十号人有啥用,冲过江去,遇妖杀妖。遇鬼杀鬼,什么都是你的了,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这是血的教训呀。
综上所述,曹操同学连出四大昏招,被统一北方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彻底忘记了兵贵神速的根本法则。战场上瞬息万变,做战时机稍纵即逝,又是劝降,又是等降,这边喝酒,这边吟诗,焉能不败!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刘禅遥想赤壁之战,得出了深刻的经验教训,其一,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戒骄戒躁,从善如流,集思广益。尤其是在自己无比强大的时候,更不要盲目乐观,麻痹大意。以后在夷陵之战之时,更须注意。其二,战争须速战速决,不要繁文缛节,不要舞文弄墨,迟则有变。不能给对方有喘息之机,更不能盲目乐观。其三,今后的斗争就是曹魏、刘汉、孙吴三方的博弈。历史上,蜀汉失败的原因,就是在三方的博弈中,蜀始终处在被动的弱势一方。
只有随机应变,合纵连横,随时变身,见人说人话,逢鬼说鬼话,超越曹操奸绝和孙权阴绝,成为一代变绝,才有胜利的可能。纵横捭阖、此消彼长之后,更高明更有耐力的一方,才能取得最好的结果和最后的胜利。
各位看官:码字不容易,请多鼓励,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求打赏,各种求!
………………………………
第17章 为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一)
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刘禅和小伙伴们在明熙书院,进行全封闭的修心、习文、学道,已经一个多月。对只有8、9岁天生好动贪玩的孩子来说,已属不易,对荆州主要官员的家属来说也是个考验,毕竟每个父母都心疼自己的骨肉。
但大家都明白,生逢乱世,必须面对现实,没有一身本事,怎能在乱世当中生存繁衍安身立命。何况孩子是跟着大汉皇叔、左将军、主公的儿子,未来的接班人陪读,前途无量啊。主公是真龙天子,百年之后阿斗就位居九五,从小无猜的小伙伴们只要紧紧跟着阿斗同学,吃香的喝辣的,闯荡天下、建功立业、封侯拜相、封妻荫子、光宗耀祖统统不在话下。展望未来,前途是无比的光明,前景值得的憧憬。
刘禅在后世的记忆里知道,西汉、东汉的教育在古代里还是比较发达的。三国时代英雄辈出、将星闪耀、高士如云,与官学、发达的私学即乡村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发达的教育体现导致了大量人才的井喷。
名满天下的五瑞,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冢龟司马懿、白虎陆逊、冰镜司马徽皆私学育出的顶尖大才、不世高人。
西汉汉武帝开始“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汉平帝“立官稷及学官,郡国日学,县、道、邑、侯国日校。校、学置经师一人。”东汉光武帝更加重视教育,呈现了“四海之内,学校如林,庠序盈门”的情景,盛况空前。后世的“学校”名称就是源自汉朝。
东汉末年,由于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政治**,卖官爵粥,严重堵塞了通经入仕的阶梯,导致官学凋零,但是反过来促进了私学的进一步发展。三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的最大特征就是,皇权或者王权与世家大族的互相依赖、互相利用、互相牵制。世家大族出身的儒者和官僚大力举办私学,培养家族人才和学生,培植私人势力,形成恩师门生体系。私学成为世家大族联结政权、宗族、乡里的强大纽带。天下大乱,官学废弛,私学在广大的乡村大行其道。弘农杨氏、汝南袁氏、颖川荀氏、下邳林氏等,都以世传家学、授徒讲学,成为名门望族。
不过,由于教育的重点放在经学上,一部分学生变成了夸夸其谈,只会谈经论道的腐儒。
刘禅深感三国之间的争夺,实力的消长,其实就是人才的争夺。决定大办教育,并且想好了具体的方案。
这天晚上,经过慎重考虑,他去拜会了诸葛亮。
“学生首先感谢先生的悉心教诲,斗儿毕生感激,将发奋努力,必不辜负先生的栽培,早日中兴汉室。然,学生昨晚又梦见了姜太公,吾有一想法,供先生斟酌,可否。”刘禅深深一拜,笑嘻嘻道。
“斗儿,无须多礼,汝有此心意,吾十分欣慰。有何想法,快说。”诸葛亮笑道。
刘禅忧心忡忡叹道:“今曹操雄霸北方,掩有青兖豫徐司雍凉并幽冀,及荆州北部、西域,天下三分有二,人口众多,地大物博,财力雄厚。麾下猛将如云,谋士似雨,兵精粮足。孙权雄据江东,已历三世,国富民强。唯吾方只占荆州七郡,地小人希,势单力薄。且荆州为百战之地,实乃夹在曹孙北虎南狼之间之肥肉。此乃,所谓我为鱼肉人为刀俎,迟早成为他人口中之美食。吾父如今被刘璋困于葭萌关,进退两难。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如之奈何!”他心中暗笑,不小心把诸葛亮在以后的出师表里说的话剽窃了。
“斗儿果然进步神速,刚刚入学月余,学业精进如斯,讲解高深精妙,实惊天地泣鬼神,所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真乃神人也。主公幸甚,大汉幸甚!”诸葛亮以手加额叹道。小小年纪就有如此见识,不是神仙下凡,又是什么呢。
“先生过奖,吾师才是大汉经天纬地之大才,学生能拜先生为师,是阿斗八辈子修来的福分!吾父得先生,犹如大旱逢甘霖,如鱼得水,霸业可成矣。”刘禅与诸葛亮互相吹捧起来。
“然,斗儿不必忧心,曹操虽然强大,但是赤壁惨败之后,他心有余悸,始终忌惮孙刘联盟,况且孙刘是姻亲,他肯定不敢轻举妄动。孙权乃一代雄主,必懂唇亡齿寒之理,不必多虑。我主有庞统法正相助,假以时日,必取西川。”诸葛亮双目炯炯有神,胸有成竹道。
刘禅心里暗笑,亏您老还如此深信孙权这个阴险小人。这个贪婪成性的阴绝,马上就要亲手终结他亲手建立的联盟了,您的信心难道来自您的哥哥诸葛瑾吗?庞统先生也快要完了。
“先生,那是后话,容后再议。这几天,我辗转反侧想了几天,即使斗儿和伙伴们都能成了经天纬地之才,终究感到人单力薄。正如先生一样,事必亲躬,手下没有几个能帮得上忙的。今天下诸侯之争,实人才之争也。”刘禅笑道。
“斗儿有何高见!”诸葛亮的心动了。斗儿不幸言中了他的心事,尽管自己信心满满,但是手下大才稀少,以致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
“经我搜索得知,昔武帝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平帝立官稷及学官,郡国日学,县、道、邑、侯国日校。校、学置经师一人。光武四海之内,学校如林,庠序盈门。大汉之所以延祚四百余年,皆因国家官学兴盛,人才辈出之故。自桓灵以来,宦官外戚横行,官学衰落,私学为盛。培养之人才、部曲成为世家大族拥兵自重、牟取私力之工具,导致天下大乱。先生以为如何?”阿斗言出惊人,真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他深知,诸葛亮一生唯谨慎,只有如此,方动其心。
“斗儿有何良策?快快道来”果然,诸葛亮略一沉吟,急切问道。
“今天下战乱,为今之计,只有大办官学,限制私学,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根本问题。这样官学培养出来的人才,文人就成为国家行政的官吏支柱,武人就成为国家军队的精英栋梁。世家大族就再也不能与政权讨价还价,胡作非为了。不拒众流,方为江河。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如此,方能广纳天下英才而用之。拥有一支只忠于大汉,所向无敌的强大队伍,将指日可待!”刘禅又装模作样地开动搜索神器,慷慨激昂道。
“大举办学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流芳千古,造福万代之壮举!”刘禅心念一动,读出石破天惊的千古名句。
各位看官:码字不容易,请多鼓励,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求打赏,各种求!
………………………………
第18章 为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二)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诸葛亮来回独步,反复叨念着、咀嚼着,神色由惊异到激动莫名,欣喜若狂,继而击节狂赞道:“为大汉重建立国精神,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说得太好了,强炼精辟,言简意赅,寓意深刻,惊世骇俗,真乃圣人千古神作,可以为办学之座右铭、大汉复兴千秋万代之国训!”
说罢,诸葛亮取来文房四宝,工工整整、认认真真地记了下来。
“先生所言甚是,姜太公日此四句乃仙界理学张圣人所作,号为横渠绝句,可以作为吾辈毕生努力奋斗之目标,而舍生忘死、义不容辞、赴汤蹈火、孜孜不倦的去追求。”刘禅摇头晃脑地说得头头是道。
张载,字子厚,乃后世北宋大儒、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理学支脉“关学”的创始人之一。
今日刘禅借来用之,效果极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