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好莱坞的魔法师-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约也并不忐忑。
“尼森大叔。”李约过去和场边的尼森握了握手,半个月没见,并没有半点生疏。转头一看,场中拍戏的正是摩根・弗里曼。
“看起来心情不错?剧组准备好了?”
“就差你们三位男主角了。”李约一笑,把已经完全修订完成的剧本递给尼森:“看看,我这半个月以来的成果。”
“速度真快。”尼森没有拒绝,在一边的小椅子上坐了下来,翻起来。
等尼森看完,弗里曼已经拍完戏,与主动过去攀谈的李约聊得很有兴致的样子。看着这样的弗里曼,尼森不禁转过视线深深地看了一眼李约,这个年轻的女孩子,做起事来可真是成熟而圆滑,什么人,她都能有话题。
摩根・弗里曼看着长得诚恳憨厚,可性格却是个非常骄傲的人,自觉演技不输任何人,一般导演想让他露出这么真诚的表情,几乎不可能。可是现在,弗里曼看着,就象个普通老头一样,虽然依旧是不爱笑的模样,但眼神却非常专注,一点也没有平时对待外人的敷衍感。
这个女孩到底有什么魔力?自己……之前好象也是这样?尼森自我反省了一下,摇摇头,挂上笑容,拿着剧本走了过去。
“弗里曼,乔安娜。”
“满意吗?你喜欢哪个角色?”李约根本没想得到第一个问题的答案,直接问出了第二个问题,这种反应让尼森笑了出来。
“都很有意思,无论是好色又懦弱的约翰,还是好吃爱睡还脾气暴躁的麦克,或者是酗酒深沉,有点谋略又很悲观的杰克,性格都很鲜明。弗里曼呢?你喜欢哪个角色?”
弗里曼手边也有一本李约的剧本,只不过,他只是迅速地扫过一遍,留了个印象而已。大都是听李约解说,对这个故事有了个大概的了解。听尼森这么问,他点了点头。论起电影演员的辈份,其实弗里曼不如尼森,他五十岁才在电影圈走红,之前大部分时间都在做舞台剧。只是,他年纪比尼森大了不少,而且比尼森红,所以,尼森这么谦让地问他,他也认了:“我喜欢约翰这个角色,我还从来没演过好色的角色呢。”
弗里曼长得实在太正直了,哪怕是《肖申克的救赎》中演囚犯,混混头,也不会给人一点猥琐感。他想这样突破自己,尼森也能理解。
“那我来演暴躁的胖麦克吧。”尼森抿嘴一笑:“冬天拍戏,绑个大胖子,挺暖和的。”
李约和弗里曼听到这么苦中作乐的说法,都跟着笑了起来。
签完了约,李约留下剧本,立刻转机去伦敦,找最后一个老头,艾伦・里克曼。至于尼森好奇地问她是如何搞定弗里曼的,她自然不会告诉他,靠的是魔法。弗里曼比她想像的还要不热情呢,连剧本都不看,她没办法了,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只好用上了精神力魔法。
强制不好,容易留下后遗症,李约对弗里曼用的是诱导,不停刷好感度,让他以为那些决定都是他自己做出来的就可以了。这样,到了电影结束,还能增加他的自信度,不至于是强制型魔法结束后的颓废痛苦感。
到伦敦的时候,正在下小雨。街道在路灯下闪着光,有一种另类安静的美丽。
英国男演员有一种特别的质感,无论是在美国多年的尼森,还是眼前的艾伦・里克曼,或者是更年轻的一批,都一样。他们有一种内敛的诗意,难以言说,很性感。哪怕是到了他这样的年纪,依旧赏心悦目。
今天的里克曼打扮得很休闲,显得对这次会面并没有太重视。幸好,头发是打理过的,不至于象他在别的场合,李约见过他不少在公开场合,头发过份随意的样子。今天很好,很有型。
里克曼能红遍全球,靠的是《哈利・波特》系列里的斯内普教授,其实,真论起来,那并不是他最好的角色。他拍过很多让人感觉沉淀着时光的电影,也同样活跃在舞台剧场中。
“你好,里克曼先生,感谢你能拨冗来见我。”与在芝加哥时的态度不同,李约显得不那么过份的热情,而是优雅而诚恳,把在公国皇室礼仪师那里学到的礼仪用得很彻底,连笑容都显得恰到好处,一时之间,反倒让人忽略了她的年轻,只觉得如沐春风。
对什么人用什么态度,李约三百年的魔法师生活,本就练得仪态高雅,唯一的问题是,有时候显得太高高在上,而且带着从骨子透露出来的冷酷。所以,她回来之后总是在刻意收敛这种气质,让自己显得更平实更阳光一些。
现在,她稍稍放出来一点以前的架式来,以达到让这位英伦绅士的认同的目的。
“应该是我的荣幸,李小姐。”
果然,里克曼见到李约之后,态度比电话里随和不少,说话行动间,也表现出认真的态度。对待演员,李约手段差不多,丢剧本,讨论角色,里克曼也和别的演员差不多,拿到剧本之后就真的认真起来。
当晚,两人一起吃了晚餐,选的是里克曼熟悉的饭店,避免被拍。英国的狗仔实在比美国的强大太多了,太阳报更是防不胜防。虽然里克曼并不是有暴点的人物,跟着他的狗仔很少,但也怕偶然。和年轻女性一起吃饭,真被太阳报这类的八卦小报拍到,那就没事也写成各种恋爱关系了。光看年轻的话,说不定还会掰成私生女呢。
“我有些犹豫。”里克曼一付随意的口气:“95年以前,人们一直叫我恶棍专业户。从那以后,我就没再演过太过恶劣的角色。这一次的杰克……”
“杰克可算不上恶棍,他顶多是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小人物而已。人性中有的善与恶,他都有。如果非要说恶的话,不如说阴暗还更合适一些。”李约仔细地分析着杰克这个酒鬼:“他也许不英俊,但却是一个情绪非常复杂的角色。不然,我也不会来找你,先生,我觉得你的眼神,很象我写的杰克。”
里克曼沉默了一会儿,吃完盘中的牛肉,才嘴角微抿,轻拭了一下,眼睛看不出情绪来,依旧是不紧不慢的沉稳口气:“其他的角色都找好演员了吗?”
李约点点头,把自己定下的演员和角色都说了,见里克曼微微扬了下眉,过了一会,用他特有的磁性声音道:“好,我同意了。”说着,突然轻轻笑了起来:“需要我现在开始蓄须吗?”
李约微微闭了眼睛,回味了下这么美味的声音,才会意一笑:“当然,头发也留着吧。颓唐的家伙是没时间打理头发的。”
这个男人要是再年轻二十岁,自己一定去追他!光这声音就值了。可惜,现在只能当长辈欣赏了。
里克曼不知道李约在心里如此yy他,就着剧本说起了他对舞台剧的理解,和舞台剧演员的生活细节。一顿饭下来,李约也听得津津有味,受用不少。
作者有话要说:原谅我如此优待艾伦,实在是有些声控的原因。
………………………………
24开拍
考了驾照,买了辆不起眼的福特,把自己装在里面,猛一看让人以为李约是朝九晚五的中产阶级,一上路就泯于车流,就算狗仔也会跟丢的。
南加大开学,李约虽然也过想住读,认识几个同行的朋友,让自己更融入到这个青春的世界里去,但她的秘密太多,无法与他人同住。
比如,她每晚用雷打不动的冥想代替睡眠,还要在这之前练习各种魔法,把魔法力用完。因为这样做利于她加快增长魔法力,这个小窍门,来自于她多年的魔法学徒生涯。而这些行为都不适合围观,所以,她不得不放弃这个诱人的念头,住在离学校不远的公寓里。
不过,等真开始上课,李约发现,她完全多虑了,电影专业的家伙们,没几个正常的。壮汉异装癖,刺青狂什么的,都是小毛病。自己虽然在里面算是成名在先的典型,但在一群傲气四溢的怪家伙面前,实在不够看。和她买的福特一样,李约太过正常的外表和行为,反而让她在一堆概念车里奇异地突出来了。
开学,就是各式各样的舞会,全校的,学生会的,社团的,姐妹会里的,宿舍里的,总之,都是high吃high玩,和学习没什么关系。这让一心想在学校里学点东西的李约大为头痛。而且,做为电影专业的一员,她发现自己太过于不合时宜了。在这个不疯魔不成活的专业里,好好的开学舞也一样会被这些个家伙搞成了恐怖cos大会,李约自认可爱的小洋装在这样的场合也变得可耻起来。
够了,你们!
看着某些角落里的大麻会,昏暗的舞会每个暗处都有人在接吻或者更深入的交流,而且不只男女这一种性别配型,也有的不只两人这一个数字。难道这是不舞会,而是集体失贞日吗?
缺席高中毕业舞会的李约象个老家伙一样大惊小怪起来,深切地感觉到,圣罗兰魔法学院的学生比美国大学的学生们实在好太多了啊!自己当校长二十年的那点见识,在这里完全用不上!
不过,其实,李约看到的只是事实的一个层面。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南加大的电影专业课程内容扎实,老师都是理论大师,学生个个才华横溢。排名no。1,并不负盛名。只是李约这个三百年的保守派分子被重口味青春吓了一跳而已。
入学二十天后,剧组已经初成,李约果断地请长假,离开这个让她无法融入的学院,直奔纽约而去。飞机上她还在想,是不是应该开一个重口味青春的剧本?用票房和现实砸碎青春的结局来安慰她受创的老心灵?
到了纽约,是晚上。李约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这次请到的摄影师从前的作品粗粗看了一遍,了解了一下他的风格与习惯,思考着自己拍摄时如何与他交流。导演和摄影一定要交流无碍,不然的话,再好的想法再好的演员最后的成品也是个渣。
不得不说,奥德斯基确实是个强力制片人,他找的摄影师是安东尼・多德・曼托,这个金发老头所塑造的光影世界里,色彩特别协调,能营造出一种特别的节奏,让故事的叙述细腻而打动人心。
李约看的是他之前拍的《□28天》,虽然是部恐怖片,却让他的摄影才华和特质得到初现。导演是个英国人,李约看了看导演丹尼・博伊尔的介绍,她哇哦了一声,《猜火车》的导演啊,重口味青春的典范啊!他能挖掘出安东尼・曼托的气质,李约微笑起来,知道了如何和这位摄影老头打交道了。
能拍出《猜火车》这种电影的导演,必然在心里一个诗化了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没有完美、没有温情、不喜欢大团圆、不喜欢太光明的爱,总存着残酷也要残酷得很美丽,美丽也要美丽得很残酷的另类心态,所以很迷恋青春与死亡的主题。
曼托能理解这样的丹尼・博伊尔,当然也能理解相似的自己。就算自己看上去只是个未成年的亚裔女孩子。但论起残酷的表达来说,这世上没有人比得上她吧?
这部被李约命名为《主角》的电影,从另一方式来解读,其实也是残酷的现实与梦幻般短暂光明的角力的故事。光明有多灿烂,背后的现实就有多残酷。看完《□28天》,李约相信,这种残酷,曼托能表达得出来。
第二天,她主动地找上门去,与安东尼・曼托讨论剧本讨论镜头。没想到,曼托也看过《奥罗拉之死》,对其中千变成化的战争场面很是心怡,知道摄影师是李约十五岁的弟弟时,表情微妙地一僵,引得李约哈哈大笑起来。
这一笑,反而让二人之间的气氛亲近了不少。再次坐下来,说起各自对镜头的理解时,曼托有些惊讶于李约的大胆,李约则感叹曼托水平的精湛,缜密而且丰富,未来一定是大师级的摄影师!
这相惺惺相惜之下,两人相谈甚欢。对未来的合作更有了信心。
正式开拍的第一场戏,为了讨好彩头的惯性是简单的场景:三老头和剧场老板谈合约的过程。以三老头的演技,不存在任何困难度,但当李约看见演剧场老板的演员出来之后,不由地愣了一下。过了好一会儿,才眨了眨眼,喊开拍。身在百老汇,找小配角演员是再容易不过的事,只是李约没想到,会招来国人老偶像:费翔。
说起费翔来,她们这一辈的中国年轻人对这个人的印象早就模糊。李约能想起来,只是偶然,移民前的暑假在家里看电视,某个台做怀旧经典什么的节目,说到他,当时的李约只是感叹了一句,五十岁的老男人还能保养得妖气十足,不得了。谁知道,竟然会真的在某一天看见他呢?看他的眼睛,应该是个过得挺自在,而且工作很认真的人。
是啊,好象也听说他在百老汇混的。
什么是生活的真实呢?当年的全民偶像?还是现在活得很自在的百老汇的普通演员?
李约把这个有意思的片断放在了她大脑的暂停区,觉得似乎激活了自己什么新的灵感,只是现在不适合提取出来。
这个场景不过短短的两分钟,之后再没有费翔的戏码,李约再也没有见过他。只在心里想着说,回家要跟老妈说说,记得小时候,妈妈还说迷恋过他呢!
两天拍老头们的现实困境,两天拍打劫外国阔佬的暴笑戏码,四天的拍摄已经把室外戏拍完,其余的都是室内戏。也就是说,全都在这个破旧的剧场里发生的故事。
四天功夫,大家都已经混熟了,了解了李约这个剧组老大的个性。看着年轻,现场掌控力却极强。任何一个瑕疵都不容让。不然这点戏也不至于拍四天。
不过,这样的挑剔,却让演员们对他的信任感加强了许多。而且,工作时的李约非常有威慑力,交流时也完全没有了平时的随和,连三老头面对她皱起的眉头时,都下意识地不敢说话,更别提别的工作人员了。下了戏,大家在一起讨论这种诡异的状况时,都不由地又是纳闷,又是佩服。
“太有女王范了!”
这是四天来,剧组对李约私下的频率最高的评论。不过,奥德斯基对于李约的这个表现却直点头,只有这样,才能让人忽略她的年龄,才能当好一个大导演。
不过,一下戏,李约就变成了微笑面具人。连西尔维娅这个熟悉的人都惊讶于她的这种变化:“乔,你比演员入戏出戏还快啊!”
得到的结果,不过是李约笑眯眯地轻拧她的脸蛋。
汀布莱克走出来的时候,李约和已经混熟的剧组的人都轻笑起来:“嗷,贾斯汀你要走视觉摇滚系吗?”
可不是嘛?皮衣、铆钉、长靴还有亮晶晶的腰链,加上浓重的眼妆,幸好没留一头卷发,不然就俗掉了。现在这种短到近头皮的头发,侧面剃出两道闪电,配合这样的装束,只有一个字:酷!
汀布莱克直接做了个伸手耍帅的动作:“怎么?不帅吗?”
“帅!”李约围着他转了两圈:“虽然和我想像的有点不同,但这样更能加强冲突性,不错不错。就按这个型的妆,再设计几个,还有服装,也不要忘了。”让老人家看不惯,当然越离经叛道越好。更何况,这样的汀布莱克意外地帅,很帅!
说着,李约突然抬起头:“你没唱过摇滚吧?贾斯汀?”
汀布莱克一挑眉,配着他浓重上挑的眼线,竟然有一丝不适宜的魅惑:“不要质疑我的专业,导演。”
李约微笑起来。
这一场是两队第一次见面,吵架吵到快要动手的戏。
“西尔维娅!”李约咬着牙:“要的是青春的暗恋感觉!不是迷恋偶像!”这已经是第二次,李约在心里已经在考虑要不要换掉她了。虽然是自己的好朋友,但她没打算让朋友毁掉自己的电影,哪怕只是个配角。
西尔维娅和李约在一起工作的时间最长,一听李约咬出后槽牙的感觉了,知道她是真生气了,惊地连忙深吸一口气:“我可以的,导演,让我再试一次。”
“全体休息五分钟!”李约站起身来,眼神中还带着怒火,走向西尔维娅。她的表情,让在一旁的助理下意识退了一步,吓得连呼吸都不敢了。
作者有话要说:加入费翔,纯粹是突然看见关于他在百老汇旧闻。哈,他之后不会再出现,此时出现是为了引出下一部戏的线索。
………………………………
25拍摄中
西尔维娅的粉丝激动症被李约的“威慑”技能给吓回去了,关于暗恋感觉的领悟,则被李约一语道破:“想想高中时马尔斯看你的眼神。”西尔维娅在中学时,算得上校花,只有别人暗恋她的份,在感情方面她简直是予取予夺,称得上是霸王。想要理解这种暧昧小情绪,除了之前一个月的准备,还有就是李约的这一招当头棒喝了。
大约是回忆中的马尔斯,那个羞涩得有点软弱的男孩子的眼神,让西尔维娅对感情有了新的认识。之后,她的戏份一直很顺利,那种忐忑得自卑的小情绪,被她演绎地清新自然。青春这种东西,扮是扮不象的。西尔维娅恰逢其会。李约看着也满意。
四个男主角对舞台都非常熟悉,由于长期的熏陶,不管他们台下如何,一站到舞台上,他们就自动代入了状态,反倒比他们的室外戏还来得有情绪。更何况后面的戏还有戏中戏的情节,更激得几个老戏骨飙起戏来。懦弱的更懦弱,阴沉的更阴沉,暴躁的就差点抡起真家伙上了。
特别是老人队和年轻人队冲突的场景,火花四溅,连李约这个导演在摄影机后面看得都忍不住想叫好。
李约不担心几个老家伙,出乎她意料的是汀布莱克竟然悟性这么好。
开始的几场对手戏被三个老头压着演,不用李约提醒,汀布莱克自己心里也清楚,这样下去,整部戏谁都看不到他了!做了多年的巨星,自然有他成为巨星的特质,最少心理素质方面绝对是过硬的。他不甘心当配角,就必须放下做为演技新手的恐惧与自卑,拿出在无数次演唱会上当主角,舞台上唯一的明星的气场,飙起来,才没被三个老头压下头去,那种咬着牙强撑的劲儿,正好符合角色的设定,甚至连演技上的青涩处也完全可以用角色设定来解读,堪称完美!
两周后,李约突然发现,大伙同飙戏的结果是让整个进度□,本应十二月初才能完成的拍摄,照这样的精神状态下,大概再有两周就能拍完了!
李约兴奋地拍了下手掌,速度越快越省钱啊!拍电影,每一分钟都是钱!虽然她全权交给奥德斯基管理,但总账她还是知道的。能在保质保量的情况下提前结束,实在是再好不过了!
这也是李约这个编剧把剧本写得太细,不只是应该出现在镜头里的场景与对话,还大量添加了每个角色的设定与背景,角色可能发生过的从前故事,对现在故事发生的影响,等等,每一个都有写明,交给演员一个月,也是为了方便演员揣摩时不要偏离方向。
整个好莱坞恐怕也只有她这么一个编剧会如此做,李约是拍木偶片拍得习惯了,恨不得演员都是木偶呢。在片场,只有把所有的都掌控在手,才觉得安全。
当初这样做的时候,李约还一直很担心,会不会让演员没有发挥的空间,结果她设想的坏结果并没有出现,演员们虽然有些惊讶,但没有人来提出反议,这让她缓了口气。美国人在这方面还是挺直白的,如果不喜欢这样的改变,肯定会说的。现在没说,说明,她的这个举措并不让人反感。
结果反倒是演员们更了解李约的想法,了解剧本与角色的关系,使得整个拍摄过程中,演员和导演之间几乎没出现什么角色理念上的冲突需要沟通,让拍摄很顺利,高效达成了她的目标。
“大家加把油,争取在感恩节前完成进度,我给大家加薪!”李约开场前,先抛出个喜弹,果然听到轰然地起哄欢笑声。
“请吃饭!请吃饭!”工作人员鼓掌起哄,知道年轻的老板工作之下并不吝啬,也不那么容易生气,就愿意用这种占便宜的方式表达一下亲近。李约也纵容他们,跟着笑起来:“没问题!让马克去订餐厅!前提是——”
“好好工作!”众人一起回应。
“好,第227场,开拍!”场记拿着开拍牌一卡,一天的工作再次开始。
汀布莱克扮演的瑞瑟与里克曼扮演的杰克坐在墙角,这里是平时两队练习空档休息的地方,摆了张长条桌还有几个小凳,几个饭盒丢在一边。背景是舞台上两边的队伍还在各自练戏。
李约“开拍”的话音一落,汀布莱克眯起眼睛,显出些许醺意,举起酒杯,对着里克曼:“杰克,来一杯。”
里克曼没什么表情地看了眼汀布莱克,又迅速地看了眼杯里的酒,眼中闪过一道光似地,又迅速转回头去,平淡地说:“我戒酒了。”
“你怎么戒的?”汀布莱克特意说得不太清楚:“我爸应该向你学习学习,他都戒了两百次啦!”
里克曼表面很镇定,手却抖了一下,光看手的话,动作似乎有些烦躁,从口袋里摸出烟来,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