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好莱坞的魔法师-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48拍摄
说到《教父》;李约眼睛一亮:“那我们就按《教父》的规格去拍,一定要拍成最好看的黑帮片!”
“木偶魔法黑帮片?”李翰翻了个白眼:“姐,你能靠谱点不?”
不管李翰多不看好李约的这个决定,李约还是迅速地开始行动了。
首先服装,象第一集那样;纯粹的异界装,很难表达出黑暗沉重又精致的气质;所以;需要重新设计;需要把魔法风格和简约精雅的现代风格整合。对于李约本人来说;自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她现在有了r。l。,事情就变得简单起来。r。l。为了时装周在做紧锣密鼓地准备着。但不是所有的设计师作品都有入选;所以,必然有设计师闲着。自己人,用着舒心。
其次,配乐。恐怕吉尔奇诺也得返工了。之前因为剧本虽然写得并不明快,但吉尔奇诺考虑到是木偶动画,还是尽量不那么沉重,走暧昧的爵士路线。好听是好听了,但与李约现在所想的《教父》风格,却相去甚远。她现在要的是深沉的,激昂的,甚至是慈悲的音乐。小情绪全部被大命运掩埋,才是她现在的重点。
于是,前期准备又多耗时一周时间,才达到开始拍摄的条件。而那位设计师意外地对六七十年代的复古装很有感觉,配合魔法风格,设计出一种奢华又低调的风格,陈旧的历史的美感,让李约非常满意。
大顿巴设计哈雷做出来的新龙岛,就象是一个魔法哥谭,高楼林立,偏偏是建筑风格上却是歌特式魔法风,看上去既繁华又堕落,实在是太美了。
一个学期没见,李翰又长高了几公分,看着更高更壮了,拿起摄影机也更稳了。这一次,姐弟俩选择了数字拍摄手段,虽然租金不便宜,但省了更多的胶片钱,对于精益求精,最爱重拍的李约来说,实在是电影大福音。
新设备,新技术,都需要有个熟悉过程。李翰就在姐姐之前重新做前期准备的一周内,自拍了一个篮球短片,因为新设备有很多传统设备没有的手段,李翰玩得不亦乐乎。再加上之前拍摄《奥罗拉之死》的经验,很快掌握了新技术,正式拍摄开始了。
可是,事实比想像中还要麻烦。光是塔拉带着奥罗拉在混乱市场逃亡的戏码就拍了一周。一个镜头中要控制的木偶太多,而且每个木偶都有自己的动作表情,不象第一集里拍战争场面,出现的木偶虽多,但动作大多相似,不必这么费神。而李约又对自己的要求特别高,一点瑕疵都无法接受。于是,这么一场逃亡戏拍了一周,才算满意。
只有短短的七八分钟的戏而已。李翰不由感叹,幸好用的数字摄影设备。真心省钱。
这场混乱市场逃亡戏是整部电影里最明朗的一段戏,强烈的速度感,强烈的阳光,满街都是穷人,所以都穿着不染色的麻黄色衣服。小贩、混混和客人,混成一片色调非常亮画面,再加上塔拉自信又带点邪气的笑容。整场戏看下来,刺激又让人忍不住嘴角上扬。
有了这个难戏做基础,其他的戏都好拍了。《教父》风格,不就是装b吗?这是李约的长项。做为黑暗神殿差点做上主教的家伙,她很了解,怎么样才能让人看起来高深莫测,气场十足。就算是木偶,只要由她操控,也是最牛b的木偶。
一个月后,李翰看着没有剪辑的毛片,喃喃问道:“姐,你确定这部电影叫《奥罗拉之死2》,而不是叫《塔拉》吗?”
闻言,李约在李翰的鬼吼鬼叫中嘿嘿一笑,不做应答。
“塔拉也太抢戏了!黑手中的黑手,主角中的主角,boss中的boss,奥罗拉在整部片里就是个天真执着的热血打手啊!!完全被塔拉压得没光彩了啊!”李翰依旧在叫。
李约想了想:“那我剪两个版本,一个以塔拉为主,一个以奥罗拉为主,看看哪个更打动人?怎么样?”
“支持!我先投塔拉一票!”李翰完全叛变,兴奋的样子显然是忘记了拍摄之前,说此片必死的人也是他。
装b计划成功!
李约只有这一个想法。上百年的黑暗神殿高层的经历不是一点用没有啊。当年的神殿主教就是塔拉一样的变态无聊人种。表现这种人,李约有真实人选对比,实在是太容易的事了。
该配音了。
除了塔拉被迪卡普里奥预订之外,其他人选,都是上一次的老人。大家合作很愉快,招呼起来很容易,交流上手也很快。当初一周才完成的配音,这回只用了三天。
三天后,单独招呼迪卡普里奥:“莱奥,可以开始配音了。”李约开始叫迪卡普里奥的名字,倒不是亲密度的问题,实在是迪卡普里奥的元音太多了,叫起来麻烦。
接到李约的电话,迪卡普里奥很开心。之前他就看过李约传给他的关于塔拉形象的图片,还有木偶照片,非常……怎么说,比他本人还要man,而且深沉。这种智珠在握、掌控一切的角色是他没有挑战过的角色,他的好胜心被挑起来,早就想试一试,自己是否能用声音驾驭这个角色了。
所以,他很痛快地约定了时间。
这是迪卡普里奥的初次献音,他比李约想像中慎重,一早就来了录音室,和工作人员打了一圈招呼过后,坐在一边看毛片。
李约则一边陪着迪卡普里奥再次观看自己电影片断,一边在脑中规划着该如何剪辑。而迪卡普里奥则越看眉头皱越紧。
“怎么了?”李约也察觉不对,转头问道:“你不喜欢现在的拍摄结果?”
迪卡普里奥转过头,一脸严肃地看着李约:“不是。我只是觉得……”他斟酌了一下用辞:“我可能之前小看了这部电影,它可一点也不动画片。”
李约笑起来:“我弟弟说,你喜欢《教父》,为了不让你失望,所以,拍成了《教父》风,怎么样?”
谁说我喜欢《教父》的?迪卡普里奥也不再争辩这个点,他只是抿了抿唇:“我可能需要空出更多的时间。”他不想被一个木偶的表演压下去,到时被人评论说声音不如表演出色,他迪卡普里奥可丢不起这个人。
塔拉这个角色的特色太明显,太高端,深沉又压抑的情绪,让普通人难以捉摸的感情变化,他需要慢慢品味。
于是,迪卡普里奥本来说是三天时间,结果,他一天工作八小时,只录他一人,足足录了一周半,才算勉强满意。到最后,迪卡普里奥的嗓子都有些哑了,李约拿药给他,他却说:“啊,我觉得哑了更有塔拉的感觉,你不觉得吗?”说完,他又拿着剧本走到话筒前,看着画面里的塔拉,琢磨起来。
“也许我应该叫你拼命三郎。”李约看着如此认真的迪卡普里奥,不由地微笑起来,对他的印象一下子拔高到了可以成为好朋友的程度。认真的男人最有魅力,果然不是白说的。
做配乐,吉尔奇诺很兴奋。他没有想到李约竟然敢对一部动画片做如此深沉的定义。而且,李约舍得花钱,直接请交响乐团来演奏,一下就把吉尔奇诺的兴致拔到最高!做出来的曲目果然大气了许多。
一切搞定,李约剪辑又花了一周多的时间,两个版本放给家人看,最后的结果果然是男人的票数最高,都选的是塔拉版。
此时,已经七月的最后一周,在《星战前传》和后面出来的《史密斯夫妇》和《婚礼傲客》的夹击,《主角》的票房还没有突破2亿。但《主角》的票房并不差,甚至于在六月暑假开始时,还返出一个小□来,对于2亿的票房福克斯公司的人也很期待。
通知鲍尔《奥罗拉之死2》拍摄结束。鲍尔兴冲冲地来了,可看了样片之后,却一脸沉重:“我不是说不好。说实话,我个人很喜欢这个2,比1还喜欢。但这也只是我一个老男人的口味,对于动画片来说,完全做不得准。而且,这样的剧情,分级方面会很麻烦。真要是r级或者是pg…17,公司很难赚钱。”
“尽量争取pg…13吧。”李约也知道,相分在g级不太可能。她点了点头:“购买费用可以降,但分成要提高。”见鲍尔还是不松口地皱眉,李约再次加码:“这可是有莱奥纳多・迪卡普里奥加盟的动画片,一个噱头就足够了。票房不用担心,小朋友也不会买迪卡普里奥的账,正好两看两相厌。买账的观众,都是能掏得起钱的观众。我可以在片后加一段长长的花絮,迪卡普里奥的私人素颜生活片。”
鲍尔瞪着李约,过了好一会儿才道:“你下次请威尔・史密斯吧。”
李约一听,还把鲍尔的气话当真了,歪着头想了一会儿:“我不太了解威尔・史密斯的风格。他好象什么都能演,而且演得还都不错,观众也买账。可是……越是这样,越是难以把握特色啊。难道让我去拍奥罗拉的星际版?请威尔・史密斯配音星空战士?”
“喂!”鲍尔忍无可忍:“叫你父亲来谈判!”
………………………………
49纽约之行
这场谈判之初,李约就没报什么希望;这种题材的木偶片公映出去;被骂的可能性远比暴高票房的可能性要高得多;价钱很难谈。
赚钱的话;只能寄希望于dvd市场和周边了。所幸,成本也不算高。虽然有迪卡普里奥,但只是配音而已;再加上打折价;只是象征性地收了500万;其余的加起来也没有200万,亏本的可能性不大。但肯定赚不上到象《奥罗拉之死》一样而已。
难道让她拍个《白雪公主》一样的甜美故事?其实《白雪公主》才更血腥好吧?没事下下毒;还挖心掏肝丢到森林之外什么的;听着都可怕啊。可是;偏偏别人只记住了王子和公主的爱情故事。
想来想去,李约觉得还是自己功力不足,下次说不定可以把一个可怕的杀人狂的故事导成纯爱电影,那才叫成功呢。
有这样的心态,谈判结果可想而知,购买价比上次少一半,不过,票房分红倒是提高了不少,差不多和福克斯公司买《主角》的分红比例差不多。应该也是探照灯公司对于这部《奥罗拉之死2》的票房不报大的希望,才会做这样的让步吧。毕竟合约上写明,亿元以下的票房分红并不多,上亿了之后,才猛增的。
本来,李约想趁着没开学之前,闲着也是闲着,试着拍个木偶版的杀手爱情故事,结果,舅舅一家来了。周昊然那小子直接把李翰勾走了,男生们在一起,无非就是蓝球、游戏,也许还偷摸聚在一起干点什么她不知道的小坏事。总之,李翰是没空安下心给她当摄影师了。她的计划直接落空了。
而舅舅舅妈则被李母直接打发了出去,奥斯卡发的大礼包里有那么多免费住宿免费用餐什么的,家里人都用不着,丢在一边李母早就心疼了。舅舅一来,这些免费招待卷立刻有了用武之地。舅舅舅妈看见之后也高兴得不行,把他们来考察市场的目的都给忘了,直接打包出游了。
李约是典型地一完事就丢到脑后,开始思考一下部电影的那种导演。而所有的烦恼都顺延到了福克斯探照灯的身上,鲍尔却快愁死了,他甚至有点后悔,是不是不该接下这个烫手山芋?虽然肯定不会赔钱,但赚得少太多的话,自己这个做负责人的,心理上很难受啊。
2005年下半年的票房之争热得惊人,无论是还未退温的《星战前传》,还是之后即将上映的《哈利・波特与火焰杯》、《金刚》、《纳尼亚传奇》都是大片中的大片,根本不可能失败的典型。更何况还是动画大片《马达加斯加2》!更是票房大热,这样的场面,让如此黑暗的《奥罗拉之死2》到哪里能够分出一杯羹来呢?鲍尔操心操得头发都白了。
幸好深谙娱乐圈规则的迪卡普里奥很配合,在facebook上大赞《奥罗拉之死2》很合他口味,配音的过程很享受。要不是还在拍《无间行者》,他还想多配几次,希望达到完美的程度。
他的这篇日志被很多媒体转载,讨论起迪卡普里奥到底是什么口味问题。是喜欢艺术还是喜欢商业,或者只是挑导演?等等等等,这些乱七八糟地说法一时间甚嚣尘上。这样的神展开,让鲍尔哭笑不得。媒体就这么歪楼,把《奥罗拉之死2》丢在了一边,完全不理会,只一径儿地说着帅哥生活帅哥心理……这些完全不可靠的八卦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感觉。
更让鲍尔觉得可惜的是,迪卡普里奥也就这么一说,其他时间都闷在《无间行者》的剧组里,连采访他的机会都少。更别提他会不会提到《奥罗拉之死2》了。
李约不知道鲍尔这些复杂的心思,她一心宅在农场家里,每天陪老爸骑骑马,送送货,基本都窝在家里不出去。农场的人都知道,农场主李先生家的女儿不但有才会赚钱,个性还最文静内向不过了。
这段时间,r。l。的一群人都去巴黎参加时装周了,杰西卡兴奋地睡不着觉,一个劲儿地换衣服,生怕走在巴黎街上丢了r。l。负责人的脸。
杰西卡一再邀请李约同去,李约都没回应。她对法国男人没感觉。法国男人……也不是不帅,但他们帅得有点邪。而且,他们无论帅不帅,都给人一种要去上床,或者刚从床上下来的感觉。那种哪怕穿着西装,也可以随时去拍文艺□片的气质,李约完全无感。哪怕是杰西卡一见照片就尖叫的加斯帕德・尤利尔也不例外。
说到底,李约还是保守派,喜欢暗骚在心的男人。
“你要实在无聊,就去出门嘛。”李父看着天天无聊得在家打转转的女儿,很无奈:“别在家里把自己闷坏了。上次你不是说纽约很不错,你去玩呗。想剧本,闭门造车是不行的。”
“懒得动。”李约喜欢家里的气氛。
“再懒就生蛆了!”李父恶心了李约一句:“实在没事干,就找罗伯特吃个饭喝个咖啡也可以啊。”
“罗伯特?谁啊?”李约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父亲说的是罗伯特・佩拉,不由大惊:“爸,你都叫佩拉的名字了?怎么熟起来的?”
“他经常来看你弟的比赛啊。见过几次就熟了,你妈还叫他来家里做过客,吃过饭呢。”李父一脸鄙夷地看着女儿:“你不会从没和别人联系过吧?还是你最先认识的呢,这小伙子人品很不错。”
“有联系,但真没那么熟。”偶尔上网发发邮件,发个短信什么的。大都是讨论股票……这还是李约觉得钱不够时,生出的兴趣。而佩拉明明只是个工程师,却对it行业非常了解,对股票的科技版块也有自己的看法。和他交流之后,李约挣了不少钱。但,也仅限于此,没有更深层的交流,普通朋友而已。
李约看了眼父亲,他殷切的目光,让李约觉得再说下去,父亲八成就要提醒她要嫁人了。连忙假装听进去了,起身:“那我去订机票,我是挺想去纽约的。”
于是,第二天,李约就坐上了去纽约的飞机。被逼问男女关系什么的,都是当儿女们的软肋啊。可恶,竟然才二十岁就要面临这样的场面,实在是自己太会赚钱,而让父母误会自己的成熟度了吗?
洛杉矶给人的感觉被好莱坞吞食了大部分,似乎为电影而生的城市。而纽约则多元得多,住在切尔西花园酒店,算得上是闹中取静,环境让李约感觉到一丝放松,甚至还有闲情买票去看了《史密斯夫妇》,不得不说,帅哥美女的火花,让整个电影院都能燃起荷尔蒙来,被年轻人追捧一点也不意外。
看音乐剧,看康康舞表演,听街头艺人的演唱,逛街买一些奇异的小玩艺,还跑去唐人街吃中餐,结果还没李母做得地道,有点失望。
没住两天,就接到鲍尔的电话:“《奥罗拉之死2》决定在10月初公映。”
“哦,需要我做什么吗?”李约想了一下,10正好是秋季档刚开始,果然是避开热到暴的暑期档啊。说实话,李约觉得自己拍得比她想像得要好多了,就黑帮片来看,绝对称得上经典。可惜就可惜在是动画片这一项上,很是吃亏。实在是自己脑袋进水了,这样的题材花多点钱,做成真人电影的话,绝对大发啊,哪至于被一个小小的探照灯嫌弃?郁闷……
“你现在在哪里呀?”鲍尔听见一阵嘈杂的声音,有些惊讶。在他的印象里,李约这种个性,应该是宅在她安静的农场家里才对。
“纽约。”
“啊?!”鲍尔大叫了一声。
“惊讶什么?”
鲍尔突然嘿嘿笑了两声:“既然你人都在纽约了,不如去探一下迪卡普里奥先生的班吧?他应该在纽约拍戏。”
“探班?”李约愣了一下:“这不是女朋友才会做的事吗?我才不去呢。”
“喂,朋友也可以啊,谁告诉你只有女朋友才能探班的?”
“我不去,我挺害怕西科塞斯那个老头的。”
鲍尔咬了咬牙:“顺便宣传宣传《奥罗拉之死2》!”
犹豫了一会儿,李约道:“我问问吧。”说完,就直接“再见”了。没再和鲍尔多说一句话。这老头竟然不打给杰西卡而是直接打给自己,实在是……可恶!
李约想了想,拨通迪卡普里奥的电话:“hello!”
“乔……安娜?”迪卡普里奥显然有点吃惊,顿了一下,直接问:“是配音出了什么问题吗?”
这个问题让李约一阵尴尬,谁叫她打电话从来只为了工作呢?结果对方一猜就猜到工作方面去了:“咳,没有,10月初公映,问问你的时间安排表。可以参加首映吗?”
“哇哦,当然啦!这是我的第一次啊。”迪卡普里奥立刻转回到花花公子的定位,故意暧昧起来。
“你还在纽约拍戏吗?”
“嗯,9月能拍完吧,别担心我赶不上。”
李约无奈,只好咳了一声:“不是,我也在纽约,不知道西科塞斯导演严不严格,可不可以让我去参观一下片场?”
“哦?!”迪卡普里奥来了兴趣:“我问问。来的话,带点好吃的。”
“哦,我会带点热量低的饮料去的。”
“喂!我没在减肥!”过了一会儿,迪卡普里奥回过电话来:“明天晚上七点,你来吧……算了,我去接你吧,你住哪儿?”
“你接我?就你那张脸?你确定能见人?还是我自己出门吧。”
“喂!”
“绝对带好吃的。你可以点餐。”
“那……好吧。我要吃……”
作者有话要说:其实有一个bug,虽然《无间行者》的大部分戏分是在纽约拍的,但是2005年8月,迪卡普里奥和剧组则是在波士顿呆了大半个月。这里,就图个方便,让他们还在纽约了。
另外,我想说,加斯帕德・尤利尔真心很帅。大家可以去百度。我对于外链照片现在越来越无能了。
但确实象李约的那种印象一样,他就是典型的法国帅哥,实在太……有荷尔蒙气息了。长得一付生下来就不是处男的感觉……orz……
另外,我的更新时间,我发现了,可能真改在要每天这个时候,这个时候才凉快。
………………………………
50片场对话
马丁・西科塞斯长得又矮又小,偏偏长了一对浓黑如漆的大刀眉;再配上一副黑框眼镜;怎么看怎么严肃;在片场也很有威严,说一不二;就算迪卡普里奥这样的大明星在他面前也得低声顺气。
可是;没拍戏的时候;这个小老头个性还挺温和的,笑起来更显得有几分局促;好似不太会与人交际。他对于李约的到来,就表现得挺随和的。李约过去打招呼的时候;他还夸了夸《主角》,一派礼尚往来的架式。
倒是迪卡普里奥知趣;了解这两位导演看着随和,却都不是能和陌生人打成一片的人。所以,迅速地拿了一小碟李约带来的马卡龙,就走了过来,插话。
两位导演都暗自叹了口气。
李约对普通人,交际能力还是不错的。可是,面对自己行业的大拿,特别心存尊敬的大拿,她难免有点象她还是魔法学徒,面对大魔法师时的心态。有点谨慎过度,不知如何打开话题。
特别是拍了《教父》风格的《奥罗拉之死2》之后,对于这位以黑帮片闻名的导演,更添了一份新的理解。所以,鲍尔提出用探班来宣传电影的时候,她才会拒绝得不彻底。她很想看看现实版的黑帮片,怎么拍的。
没有了罗伯特・德尼罗的马丁・西科塞斯会怎样?迪卡普里奥虽然灵气十足,却少了罗伯特・德尼罗的那种强烈的孤独感,深沉的黑暗的感觉。虽然近两年,罗伯特・德尼罗开始拍喜剧,反响也不错,但在李约心里,他永远都是那个《好家伙》里的黑帮混子。
《无间行者》改编自香港电影《无间道》,原片的票房也是大卖。只是原片那种无处不装逼的风格,于美国市场的审美并不合适。看了迪卡普里奥脏乱差的混混造型,李约就大约知道马丁・西科塞斯把这部片改成了什么样。
说实话,当初香港版如果照西科塞斯这么拍,绝对卖不出价去。这就是东西方审美的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