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好莱坞的魔法师-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句,觉得他不简朴不是长久持家的好男人。李翰有时候也觉得李母的唠叨很烦,但他的惯性反抗是撒娇,而不是摔门而出,弟弟的这个表现总是让李约和李爸爸一起笑起来。
多好的弟弟啊,不吸毒,不乱搞男女关系,也从不在facebook上发表什么脑残言论,喜欢的女孩类型也是温婉家居型。这太让人放心了,有没有?
李约觉得自己这辈子最好的运气不是成了魔法师,而是有了这么三个完美极了的家人。
一个半小时后,《你是他吗》播完了。李约拿出记忆卡片,看着表情严肃别扭的父母,和一脸兴奋的弟弟。
“酷!”李翰显然没有成人们想得多,连杰西卡看完之后的那种不舒服都没有,只觉得无论是电影中的甜蜜爱情还是最后的血腥残酷,再加上李约一向对于打斗戏很有想法,尤利尔的几场杀人戏虽然尽量用了隐晦的描述方式,很少见血,但手法却非常凌厉,再配上如同mv一样美感的镜头,和孤独感极强的配乐,都合极了他的胃口。这是青少年特有的情怀,他们不想前因后果,甚至也来不及想对错是非,只觉得哇哦,生活就是这么干脆!
可是父母就完全不这么想了。过了一会儿,李母才拍了一下还在兴奋的李翰,转过头来对李约说道:“约约,我之前还觉得报纸误会你呢。可是这电影……这样的情节,翰翰这样的大小子看真的合适吗?为点子情情爱爱的就杀人,还一杀六个,这这这……这不对啊!”
“就是。”李父也难得地没有称赞女儿:“画面也漂亮,故事也很紧张,可是……这想法完全不对头啊。约约,这样的电影,别人能让映吗?”
怎么不让映?连《索多玛120天》那样的电影都映了,自己这……简直是小儿科中的小儿科啊。不过,李约当然不会这样告诉父母。她点了点头:“爸妈,我倒觉得没什么。这世上人的人千奇百怪,咱也不能只告诉青少年好的一面,不说坏的一面吧?等他们真上了社会,岂不是很容易被人骗?会吃亏的。”
李父摇头:“《奥罗拉2》就已经告诉他们啦。那个还有个是非曲直。你这个……完全扭曲了。说不定他们看了,还觉得杀人是对的呢。这不好。真的不好。”
“……”李约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和父母说了。父母就是这样传统正直才可亲可爱。可,这是电影,艺术和教科书完全是两码事。在追求美与真理的路上,李约也不知道,哪个更正确。
李约呵呵笑了一会儿,才道:“所以,这个故事的结局才是所有犯罪的人都不好啊。杀人的进了监狱,教唆杀人的,也同样活在痛苦之中。各个罪有应得,不是吗?如果,这个故事的结局是男女主角两人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那才叫扭曲是非观呢。如果,有人看不到我这样设置的目的,只能说他们自己的是非观本来就是有问题的,和我可没什么关系。”
这回轮到李父和李母无言以辩了,瞪着李约好一会儿,李父横了她一眼:“就知道狡辩。”
李约嘿嘿一声:“总之,是好看的,是不是?印象最深的场景什么?”
李母首先响应:“当然是那个小子唱歌跑调的场景啦,那时的他真是可爱啊。都怪丽拉!”丽拉是女主角的名字。
“要怪,一切都应该怪卡尔的爸爸。”李父很严肃地反驳了一句,卡尔是男主角,他的爸爸就是那个杀了女主角父母的杀手:“都是他的恶行才引发的这样的悲剧。”
“丽拉就算要报仇,也应该找原主去!骗一个小孩子算什么?!好好的一个孩子被她给诱骗坏了!”李母显然很喜欢尤利尔,尤其是他之前好学生的样子,又帅又可爱又浪漫还深情。所以,直接把女主角踢到黑名单去了。
“丽拉也是个小孩子!她一个小姑娘有什么办法为父母报仇?难道遇见了可能是凶手的家伙要当看不见吗?”李父直接跟李母杠上了,不知道是真的喜欢丽拉,还是不喜欢李母喜欢尤利尔,故意反驳。
这边,父母为了电影吵上了,李约直接坐到弟弟身边:“你觉得呢?”
李翰已经过了刚看完时那种兴奋的感觉,冷静下来,他的聪明头脑再次转动了起来。听李约问起,他故作深沉地摸了摸鼻子:“我觉得吧,说到底,就是沟通不良造成的悲剧。”
见姐姐认真地看着他,他有点小得意,继续滔滔不绝:“卡尔因为自己是个杀手的私生子很自卑,而且,他家里的钱全都是他爸爸杀人得来的,这件事一直让他很痛苦。另一方面,他又很珍视没见过几次却对他非常好的爸爸,所以,他对杀手送给他的项链很珍惜,又不肯说出真相。毕竟,认识他的人都不知道他竟然有一个爸爸。他不敢说出来,女主角又非要问。他又和他爸爸长得像,还有遗传的相似的身体语言,被丽拉误会,再正常不过了。”
“如果,他能真的坦然说出来,女主知道他不是杀手,事情就不会发展到那么复杂程度。反正杀手也已经死了,就不会有后面的悲剧了。”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李约觉得弟弟越来越有趣了,想着是不是应该让弟弟大学里去学文学,说不定他也能写剧本呢:“如果卡尔说了,丽拉就算很理智,但肯定不会和他在一起。更何况,如果卡尔知道了,他的生活来源,有一部分是用丽拉父母的死换来的,他会怎么样?”
李翰一愣,呆呆地想了一会儿,大人样地叹了口气:“唉,无解啊。不过,最少那样可以少死六个人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全坦白,两人痛苦,确实是最好的结局了。”
李约对弟弟来了兴趣,在家的两天,没事就纠缠着弟弟一起讨论看过的电影,李翰也常常会说出对她很有启发的话来。
这样轻松自在的日子不可能长久,两天过后,杰西卡就来电话,说是参赛电影已提交,需要李约回去为去戛纳做准备。李约不得不打包回洛杉矶。不但是装了一箱子的家产红酒,
她现在可以公开喝酒了。虽然她并不是一个酒徒,但有了这个权利之后,就忍不住想用一下。
这种心理,李约自己也觉得很有意思。结合她之前做的那些观影笔记,她决定,等她闲下来,应该去学习一下心理学,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物心理,观众心理,写出更好的剧本。
………………………………
63导演心得
戛纳虽然称作市;但论大小不过是个镇子的面积,偏偏酒店贵得惊人,哪怕李约这样不差钱的小气鬼,看到账单也忍不住啧舌。不过,对于终于可以一个人住单间的好处来说,这些钱啧两下舌也就认了,谁叫戛纳的酒店贵虽贵;奢华程度也算是物有所值呢?
参赛,一方面是想了解一下欧洲评委的口味;另一方面,李约也想认识更多的影界同仁。上次在奥斯卡与李安聊过之后;受益菲浅,李约就觉得闷头死钻不是个事;必要的时候,还是得多交流,才能突破。
对于得不得奖这件事,李约倒并不如外界所想的那么介意。
她是喜欢得奖,她是喜欢赚钱,但是,并不代表她就特别看重这两点。有了自然开心,没有,也不妨碍她对电影的兴趣。
于是,所有的记者就看着李约象只仓鼠一样,在戛纳四处拜访各路导演。开始,李约拜访的对象还都是些大牌老牌导演,比如佩德罗・阿莫多瓦,比如肯・洛奇,等等甚至其中还有几位评委,比如今年的评委会主席王家卫。同是中国人,李约的粤语毕竟来自于香港人,很是地道。可能是他乡闻乡音,特别有感触的原因,两人聊的时间就特别的久。于是,立刻就有人写出李约是否在贿赂评委的消息。
可是,这不过是李约行动的开端,她一路拜访下来,连名气远远不如她的新晋导演也没有放过,而且,一聊就大半天。这种莫名其妙的状况,让各位记者都迷惑了起来,完全不理解李约这位算是大牌的导演,在做什么。
至于《你是他吗》的公关程序,李约都交给了杰西卡,自己则半天拜访同行,半天整理收获。整个戛纳期间,没有比她更忙于学习的影界人士了。
每个导演的脾性审美都不相同,有的是不擅言辞,有的是不觉得和李约这么年轻的女孩子有什么可说的,更有的是得高望众已久,并不把李约这个奥斯卡最新最佳电影的导演放在眼里之类的心态。所以,照正常状态来说,肯定会有人给李约冷脸,最后无法达到交流的目的。可是,李约有魔法啊。暗示什么的,这个时候不用,岂不是浪费?尤其是刚刚升任正式魔法师不久,暗示技能效果更加明显,每次交流都让这些导演快把心窝子掏出来了。等李约走了,又觉得纳闷,自己怎么就聊得这么开心呢?
戛纳的这一群导演当中,李约与王家卫聊得最深入。一则是因为大家都是纯粹的东方审美熏陶出来的品性,二则,虽说粤语李约虽然从前不懂,但它毕竟属于汉语,表情达意方面完全没有英语那种隔一层的感觉。
另一方面,李约感觉王家卫在电影语言表达方面,与李安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样节奏缓慢,同样诗意情怀。把他说的关于电影的想法和李安的放在一起比较,李约觉得关于艺术电影的想法更丰富,层次更分明了。
倒是几个欧洲非英语国家的导演交流起来困难了一些。李约既不会说西班牙语,也不会说葡萄牙语,德语只是结结巴巴的水平,法语普通交流还行,遇着专业名词就只能转着弯来形容,很是费劲。
当然,来参赛的导演,都是会一些英语。但两个非英语母语的人用英语交流,必然总是显得生份。往往浪费一下午的时间,得到的结果还不如与王家卫聊半个小时。
不过,只要交流,就会有收获。几天下来,李约整理出来的小册子完全可以出一本名叫《导演心得》的书了。看着这本册子,李约心里满足极了,觉得这趟戛纳之行圆满了。直到杰西卡率领r。l。的好几个服装助理进来揪着她试礼服之前,李约这个电影节都过得挺顺心的。
今年的戛纳电影节,大明星不多。除了《通天塔》的一众演员,比如男主角布拉德・皮特和女主角凯特・布兰切特之外,大都是些走艺术片路线的演员了。这些演员大都演技精湛,却声名不显。除了电影学术类媒体,其它媒体是不怎么愿意把时间花在他们身上的。
说起活跃度,李约这个导演远不如加斯帕德・尤利尔,他本来就是法国人,在戛纳完全是处于天时地利人和的状态,连记者们都爱多说他两句好的,更何况,经过这场爱情电影的磨练之后,他的魅力更加耀眼起来,让人无法忽视。
倒是克里斯亭斯图尔特还显得比较平静。认识她的人不多,年纪又小,甚至影展中的很多电影她都不够年纪去看,只接受了几个美国记者的采访,能不能让名字出现在媒体上,完全看运气了。
参加颁奖的那天,红毯上,李约大概可以算是风头最劲的导演了。此时不过是奥斯卡刚刚过去三个月而已。双李奥斯卡给人的震撼还在心里,这位年轻的女导演在得奖之后的第一部作品就来到了戛纳,这一点让戛纳多少也有点小得意。所以,李约在红毯上的位置被安排得非常靠后,不说粉丝,记者在她出现时就极为热情,闪光灯不要电一样地连闪,李约第一次感受到如此独享的热情,感觉有点兴奋。
“李导演,你的新片怎么会选中加斯帕德的?”提问的是法国记者,明摆着要为自家演员宣传。李约倒挺喜欢这种问题的,她也喜欢宣传。
“是《漫长的婚礼》让我注意到尤利尔的,他的演技很不错,而且年纪也合适,找到他时,我还担心语言问题,没想到他英语非常好。看来上天早就让他准备好了。他是我心目中本片第一位的男主角。”
李约如此大力赞美,尤利尔在一旁也笑得灿烂,伸过头来插话:“我在李导演手下学到了很多,她也是我心目中最好的导演之一。”
花花轿子人人抬,一个剧组的人在一起被访问,结果总是皆大欢喜。
“本届电影节,李导演你最喜欢哪部电影?”
李约抿唇一笑,毫不客气:“当然是我自己的《你是他吗》。”
此言一出,一片哗然:“这么说,李导演觉得金棕榈非你莫属吗?”
“啊?我什么时候这么说过?我喜欢,不代表评委们就喜欢。”李约并不在意媒体的曲解,她送他们一个头条的标题,无论他们为不为她说话,总要提她的电影两句吧?这个,一点都不吃亏:“电影就象导演的孩子。自己的孩子怎么可能自己不喜欢?我做为家长,是没办法象评委一样,做到公正客观地评判每部电影的。至于金棕榈奖,我更看好《风吹稻浪》。”
李约这么说,完全是看在《风吹稻浪》的导演肯・罗奇都70岁高龄的份上才说的。反正,无论在地球哪个国家,尊老总不会错的。反正,肯・罗奇是得奖达人,他的电影总会得到那么一些追求艺术的评委们的喜爱。就算此片最后没得奖,也不会有人说自己没眼光,顶多说品味不同。说他很安全。
对于本届电影的看法,李约还真是一点假话没说。她最喜欢的就是自己的电影了。其他的参赛电影,不知道是不是伊拉克战争的原因,竟有近一半是关于战争的电影,无论是战争本身,还是战后反思,结果就是让观众沉闷严肃痛苦震撼。而另一半则多是政治题材,同样需要更深沉的审美。所以,在视觉愉悦的角度来说,还是李约自己的电影更有爱更舒服。这一点,从影展观众购票率就可以看出来,《你是他吗》的购票率绝对是冠军。
戛纳电影节没有观众奖,所以,购票率并不很重要。不过,这个数据让李约对自己电影的票房有了一定的信心。只等着颁奖完毕,看奖项有否再开始购买谈判。只不过,这一回,有了法律部的罗杰,谈判的事就直接从业余谈判手李父手中交给了专业谈判人罗杰,一切都变得简单起来,李约只需要定个底线就行了。在一点上,李约觉得,成立工作室真是办对了,太省心了。让她有更多精力埋头在电影上。
在红毯尽头遇见了凯特・布兰切特。这是第二次了,上次还是因为《飞行家》在奥斯卡,两人聊了几句,算是投机。所以,这次再见,李约和她聊起来很是亲切,布兰切特还开玩笑地说,她失言了,没有带孩子们去看《奥罗拉之死2》。
李约闻言哈哈笑了起来。媒体吵了这么久,圈内人谁都知道,《奥罗拉之死2》被炒得很黑,一致地说它基调阴暗,不适合儿童观看。布兰切特这么明着说出来,就完全是拿李约当朋友,用这件事开玩笑的口吻了。所以,李约笑得也很轻松,她还挺喜欢布兰切特的长相的,而且,她的气质特别有一种知性的感觉,很舒服。李约也愿意和她多
作者有话要说:家里的小孩子离开,我终于有机会上网了。抱歉,各位,今天开始恢复更新。
有时间的话,我会加更的。之前两天,实在是没机会摸到电脑啊……
………………………………
64偶像的魅力
布拉德・皮特是全球知名的帅哥;不知有多少少女都会在梦里yy过他。不过,他不是李约的菜。想想他的从影经历,李约想;也许布拉德・皮特不只不是李约的菜,同时也不是很多导演的菜。
除了大卫・芬奇;布拉德・皮特很少被导演重复使用。至于史蒂文・索德伯格;那是没办法,谁叫《十一罗汉》《十二罗汉》是系列电影呢;都是原班人马,其中的演员自然算不上索德伯格御用。
从这一点上看,在导演的眼睛里;莱奥纳多・迪卡普里奥比布拉德・皮特混得要好得多了。
因为这种观感;李约面对布拉德・皮特时显得很普通很客气,一点也没有面对布兰切特时的热情。这样的区别对待,皮特也不奇怪,毕竟,这也有个同性异性的关系。而且据说,这位年轻女导演个性很保守,不擅交际,是个宅女。能有这样的表现,再正常不过了。
可是,转眼之后,皮特看见李约和各位男导演一派热情自然的交流,这才发现,自己的想法完全左了。再注意一下,李约的交往范围除了布兰切特之外,只在导演之间,其他的演员得到的待遇和他都差不多。皮特一下子心理就平衡了。这位,就是这个性啊。
对于颁奖,李约这位参加过几次奥斯卡的导演,并不觉得这个过程如何新鲜,除了对奖项有所期盼外,甚至有些倦倦的。因为要随时注意保持仪态,保持住一付兴致勃勃的表情。李约的表演课程最差了,镜头这种东西,只有演员才会喜欢活在它的注目之下。
最终,李约的《你是他吗》只获得了评审团奖和最佳男主角两项奖项。李约拿着评审团奖的小奖座,面带微笑地任由记者拍照,心里却远没有表情显现出来的那么高兴。
评审团奖,在戛纳电影节来说,与其说是大奖,不如说是鸡肋奖或者是安慰奖。
戛纳的金棕榈奖,相当于最佳电影奖。而评委会大奖,大约可以说是准最佳影片。李约得到的这个评审团奖嘛……属于非常设奖项。大约是你的电影得不到大部分评委的喜爱,但风格很独特,有评委对它有特别强烈的热情。于是,就产生了这个奖项。
李约能说什么?难道说自己的电影走上了非商业电影中的小众路线吗?这样的奖项一出来,李约都能想到,明天美国的媒体会如何评价自己走下坡路,江郎才尽了。
于是,只能感谢,有那么一两位评委对它有特别的喜爱了。
李约一边保持微笑,一边反思,自己是个导演,却连一个导演方面的肯定都没有。奥斯卡,金球奖也就算了,来了戛纳还是这样,这说明真的是自己的问题。但是,问题在哪儿呢?
做为老大,导演李约不得意,但是男主角尤利尔却收获颇大,第一部好莱坞电影就获得了戛纳影帝,绝对是他尚浅的资历上重重的一笔。
当然,在李约看来,这多少有点地方保护主义的感觉。而且,今年的电影确实也难挑好坏,演技让人眼前一亮的几乎没有,偏生李约把这部电影照着偶像的方向拍的,光看画面,漂亮极了。在一群胡里巴迹的大老爷们中间,一下就把他显出来了。
至于斯图尔特,在她现在这个年纪,能有个提名已经让她高兴好多天了。从一开始,她被经纪人提醒着,就知道自己得奖的可能性很低,所以,最后影后不是她,也不见她多失望。倒是在戛纳四处游玩,很是开心。据说还去了铁面人囚室参观,照了照片回来,很是兴奋。
从戛纳回来,已经六月。不过一周的时间,罗杰就通知她,《你是他吗》卖出去了。照旧是老东家福克斯,价格比她的底线还高出一百七十万去,再加上分红的比例,李约一算,果然专业和业余的区别够大。罗杰的薪金不低,但确实物有所值!
有了戛纳的打击,李约被杰西卡念叨着,只是被媒体堵着,接受了一次街头采访,其余时间索性就直接窝在了家里,不再出门。反正,现在学校也放假了。虽然鲍尔一再提醒她,该想想《奥罗拉之死3》了,可是她现在被打击得完全没那心气。拿出之前草草写就的,为迪卡普里奥量身定做的剧本,全部打乱,重新写过。
做为校园爱情剧,《你是他吗》安排在暑期,是个很不错的打算。可惜,福克斯公司还是有些保守,对于《你是他吗》的市场有些犹豫,所以,初映只有一千两百家影院。
结果却大大地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年轻的中学生们,没有象李约父母或者是福克斯的那些主管们那样正经的是非观,只一个尤利尔的帅,就能卖出足够的票去。更何况,李约还把这部片拍得美轮美奂,刻意在影像上加强了尤利尔的魅力,别说十几岁少女,就是主妇们也难以逃脱他的魅力。
最后的过程虽然黑暗,却也另类的诠释了主角的专情。更是让很多少女看完眼泪涟涟。
看了一遍,做梦都会梦见这个深情的英俊的男孩,还想再看第二遍。
海报贴出去,只一个转眼不看着,就被偷走。
facebook上在电影公映了两天之后,就成立了尤利尔影迷会,一周后,会员已达二十几万。
电影里那些求爱的招数更是被拿出来一一回味,无数尤利尔深情凝望的图片在网络上炸开来。
这样病毒一般的传播,尤利尔他彻底红了!无数的女性在图片后跟贴:“这个帅哥是谁?!这是什么电影?我想看!”
福克斯傻了,本片的宣传他们做的大都是奥斯卡最佳电影导演新片,戛纳影帝什么的,可谁知道,竟然只是一个美色就直接打动了所有的女性。
观众,有时候就是这么浅薄。
看着突然井喷的票房,福克斯连夜联系影院,调档期,开始扩映。一周之后,直接加映到3300家影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