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好莱坞的魔法师-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翰表情一顿,突然道:“姐,好象在叫你呢!”赶紧转移话题。
李约转头,果然发现有摄影师在叫自己的名字:“李,乔安娜・李,转过来一下,转过来――”
李约真转过去,就听到一阵噼噼叭叭的闪光灯的声音。还有人似乎在问着什么电影如何如何,奖项如何如何,但问得人太多,反倒听不清楚,李约就直接笑眯眯地表示自己完全听不清,混了过去。
幸好圣丹斯在红毯方面比较简单,顶着大雪天,也没几个衣着单薄的明星能忍受长久的室外pose。姐弟俩在红毯上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着闲话,没一会儿,就进了会场。
没一个人认识,李约和李翰也就没和谁交谈,直接坐到了写着自己名牌的座位上。谁知道刚坐下来,突然听到旁边一个男声:“你好,是《奥罗拉之死》的导演乔安娜・李小姐吗?”
李约赶紧转头,看见一张笑脸,是个文质彬彬,很容易让人产生好感的白种男人,大约三四十岁。
不认识。
李约微笑起来:“你好,我是乔安娜。你是……”
“制片人马克・奥德斯基。”
李约顿时瞪大了眼睛:“哇哦,先生,我是你的粉丝。魔戒啊!我的最爱!”
可能这种话听得多了,奥德斯基对于李约的赞美只是谦虚地一笑,就转过话题:“谢谢,我也很喜欢你的电影。《奥罗拉之死》是我近年来看过的最好的魔幻电影之一。无论是剧本还是镜头,都抓住了魔幻电影的精髓,我看了不只一遍,真是太美了。可惜,没抓住机会和你合作!”
李约很合适地脸红了起来,表现出了她的稚嫩和羞涩。一大一小两人互相吹捧之余,就电影上的认知聊了起来。完全忽略了李约身边还有个插不上话的未成年小子李翰。
这位制片人奥德斯基,说起电影来,比李约这些日子听见的评论还要专业精准,连夸人都直夸到点子上,让李约这么心智坚强的人,都忍不住在几秒之内有些飘飘然。
任何圈子,想做好事,都离不人脉。李约自然不会放过这位大制片,虽然她更喜欢独自制片,但对方认识的业内人士远比她多得多,也高端得多。最重要的是,这人很有趣,也许是做为制片人,工作就是与人打交道的原因,奥德斯基很擅于聊天,直到开始颁奖,两人才有些恋恋不舍地随大众沉默下来,听主持人说话。
作者有话要说:马克・奥德斯基此人,在李约认识他的2004年之前都挺牛b的,哈哈,2004之后,他的眼光略有下降,再没有象魔戒那么强大的作品了。只有一个借魔戒之力的《霍比特人》,有点可惜,不过,他的地位在那儿,与彼德・杰克逊是好友。而且,他对独立电影圈一向有兴趣,so,认识他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呢~~
幸好,这一届的圣丹斯他在。
………………………………
15奖项
最先颁的是幻影奖。
李约完全不明白这个幻影奖是奖什么的,但是得奖人是身边的马克・奥德斯基,她就立刻鼓起掌来,而且一路拍到底,还与奥德斯基拥抱了一回,算是在人前确定了与奥德斯基关系亲密的说法。
然后就是nhk奖和阿尔弗莱德特别电影奖,nhk有很多细分奖项,得奖影片都不是今年大热,好象是分蛋糕剩下的安慰似的,底下的人都不太有精神。阿尔弗莱德特别电影奖就颁给了李约最不喜欢那部《雷管》,所以,李约鼓掌都显得有气无力,客气得厉害。再次证实,评委的口味与她大不相同。
“网络票选动画片奖的获得者是――”因为没有什么悬念,而且,这个奖是今年的新奖,含金量不足,颁奖嘉宾并没有特别拖长音吊人胃口,而是笑眯眯地拆开信封,直接道:“恭喜《奥罗拉之死》。”
可能是表达网络时代的来临,圣丹斯也很接地气的原因,网络票选的几个奖项都是今年新增的。
之前听鲍尔说得到提名,可能会获奖之后,李约看了一圈,觉得就这项网络票选最有可能。她的电影风格太主流了,而且还是动画片,在电影节上实在是有些吃亏的。如果她是象昆亭塔伦蒂诺那样的鬼才,倒是可以期待一下在圣丹斯上被赞赏,得大奖。可惜,李约了解自己,她从来都不是剑走偏锋的人,她最大的可能是:重剑无锋。
现在,结果,果然如此。
不过,虽然有心理准备,在真的听到自己电影的名字时,还是不由地愣了一下,直到弟弟李翰和另一边的马克・奥德斯基同时拍了她一下,她才猛地站了起来,走到台上,看着台下各色人头,瞬间平静下来。
这样的场面见多了之后,形成的本能:人前要保持形象。所以,李约从游魂般的状态瞬间变成了优雅的淑女,笑盈盈地说着感谢的词,与颁奖嘉宾拥抱,接过奖牌。
圣丹斯电影节的奖项不是发奖座奖杯之类的,而是象网球赛一样,发个碟子大的奖牌,不过,发的时候是装在一个盒子里的。李约顺势打开来,金光闪闪,挺精美的。
李约算是一般的小美女,来之前还画了妆,直接把美貌提高了几个档次。再加上青春的年纪,穿着小清新风格的黑白配及膝裙,看着可亲极了。底下一众大小爷们率先鼓起掌来。
掂了掂,李约才站到话筒前,微笑:“比我想像中的重。”
下面的人愣了一下,被李约这种随意真实的态度引得不由会心而笑。李约举起奖牌亲吻了一下:“我喜欢这个奖。感谢各位在网络上投票的观众,感谢你们的喜爱,”说着,她调皮地歪了下头,眨了眨眼:“你们让我觉得,我有多了许多伙伴,我是你们其中一员,我的作品表达我也表达你们,so,你们选我再英明不过了。”
这种带着点小俏皮风格的发言比激动得眼泪横流的场面更让人喜欢。虽然,李约在十□岁的年纪,表现得太过于镇定,但做为拥有传奇魔法师气质的人,天生就让人感觉可信赖,并没有人觉得不合适。
李翰在底下猛鼓掌。李约没激动,他倒先激动得泪光闪动。旁边剧组的人看到他那张不掩稚嫩的脸,再看看台上李约比他成熟不了多少的模样,不由地都生出“生不逢时”的感慨来。现在的小朋友都这么厉害了吗?自己十几岁的时候在干嘛呢?
“另外,我呼吁《奥罗拉之死》在公映时,大家都能进影院支持,支持可爱的《奥罗拉》。在这里,要感谢我的父母和弟弟,还有参与《奥罗拉之死》的所有成员,西尔维娅、顿巴兄弟、哈雷,还有充满激情的吉亚奇诺和各位配音的大拿们,是你们给了我爱与帮助,才能完成这部影片。谢谢,谢谢各位。”说完,李约再次举了举奖牌,鞠躬下台。
台下再次响起了掌声。很多人看向李约的目光已经有了一些变化,虽然网络票选动画片奖,真不是什么大奖,介意的人不多,更多的人羡慕嫉妒恨的是,这么年轻的女孩子,竟然已经自己制作与导演了一部可以公映的电影!
独立电影找发行,是多么艰难的事,大家都知道。得奖固然是好事,但能发行公映,却是另一种更醒目的成功,甚至是大家更期盼的成功。而且,台下的观众个个都是圈内人,李约一提到公映的事,消息灵通人士立刻八卦起来,连交易价的具体数字都能报得出来,600万对于独立电影来说,绝对是天价!就算是据福克斯探照灯公司,每年能出这么一大笔钱购进的电影也在极少数。
一时间许多独立电影人嫉妒不已,恨不得以身代之。
于是,很多人看着李约微笑着上台,微笑着说得奖感言,微笑着下台,被李约的得奖感言提醒着公映的事,心里就直泛酸水。
这个女孩子,还未成年,就如此镇定如此有范。一点都不怯场,也不激动。场面是好看了,但,真有些……不怎么可爱。太假了,那部片真是她弄出来的吗?不会是父母想让孩子出名,死安在她头上的名誉吧?有些人忍不住阴暗,撇撇嘴。
李约下台后,把奖牌拿到后台去刻名字,过了七八分钟,才让这个奖牌真的属于她。回到座位上,李翰一边报怨李约为什么去那么久,一边就抱过奖牌细细地看,又看又摸,那模样,恨不得奖牌是巧克力做的,一口吞了下去。那付贪婪又新奇的模样引得旁边的人都忍不住微笑起来。
姐弟俩都以为,这就是他们圣丹斯的终点了,随着颁奖的进程,李约和李翰一边聊天,一边掩饰地打着哈欠。昨天,为了李翰的造型,捣鼓了小半夜,李翰是因为生平第一次走红毯兴奋地睡不着,李约是被兴奋得睡不着的弟弟吵得睡不着。于是,现在在这温暖的室内,又没什么心理负担的两人都困了。
就在这时,突然,李约被身边的奥德斯基拍了一下,李约一愣,回过头,疑惑地看着奥德斯基。
奥德斯基有点无奈地道:“汉克得奖了,摄影奖。”
李约再转向另一边,就看见自家弟弟眯着眼睛一付思索状,别人看不出来,她却知道,他这是在打瞌睡呢!在学校里练出来的绝技。她狠劲儿一拍:“小翰!你得奖了!赶紧上台去!”
幸好,在这种地方,其实说是睡,还是很警醒的,并没有闹出反应不过来大叫一声的丢脸事件来。李翰只是站起来的时候脚步有点踉跄,似乎被吓了一跳,然后就冲着小跑上台去了。
这孩子,虎气十足。一点也没姐姐淡定有气质。
李翰上台第一句话,就是对颁奖嘉宾问了一句:“这真的是给我的?”脸上的惊讶与期盼一点都不假,看着怯生生的,又有点小得意,表情丰富得惹人喜爱。
嘉宾笑出来:“如果你确实是《奥罗拉之死》的摄影汉克・李的话,那么,摄影奖(剧情片)得主就是你了。”
李翰连忙点头:“是我,是我,真的是我。”傻乎乎的急切样,又惹来一阵笑声。
等他把奖牌拿到手里之后,站在话筒前,人就更不镇定了,嘴里只有一个词:“哇哦――哇哦――”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猛地抬起头来:“我终于确定了,我真的得奖了!”
“哈哈哈……”
李翰举起奖牌,突然对着李约的方向笑起来:“姐,我不稀罕你的了,我也有了!”虽然美国人家庭里的姐弟之间都喜欢叫名字,但这两中国孩子,哪怕说着英文,称呼习惯依旧是中国习惯,叫着李约“姐”。
他的话,引得所有人都转头去看李约,李约强忍着才没有向李翰翻白眼。
“其实,这个奖有我姐的一半。”李翰突然恢复成邻家小弟的模样,放下奖牌感性起来:“在拍《奥罗拉之死》之前,我连照相机都很少拿的。姐姐就这么信任我,说我手稳,听话,还很聪明,就让我来试试。”
这句“还很聪明”是李翰自己加的。
“我浪费了好多胶片,几个小时拍下来,连道具都拍坏了,都没有一个镜头可用。这样的事,在我和姐姐的拍摄中经常遇到。但姐姐没嫌弃我……”
李翰吧啦吧啦说个不停,从买胶片,到摄影中的状况,一付把把得奖感言说成故事会的架式,让主持人撑不住了,得奖感言可是有时间限制的!赶紧趁着李翰说到某处换气时,连忙打断他说:“谢谢,我们谢谢才十五岁的少年汉克・李为我们带来的全微拍摄影的巧妙应用,就象他说的那样,他得这个奖实至名归。下面,我们来颁评委会大奖(记录片)……”
李翰这才不情不愿地下了台。
有了李翰这样非主流的表现,第二天关于圣丹斯的报道,大篇幅的都是李翰,这个最年轻的摄影奖得主的脱线表现。最奇妙的是,李翰竟然还得了一个最佳穿着男士奖,特别表扬了他的帽子:很别致,年轻而富有朝气。
回家的路上,李翰一路都咧着大嘴笑,要是有尾巴的话,简直要翅到天上去了。
不过,李父和李约也由着他闹。他们一点都不担心李翰会为此而骄傲起来。
因为李翰现在的身体素质超出常人的强大,早就被学校的篮球教练看中,李翰在升高中的时候就特地选了高中联赛的强队学校,他说以后是要进nba的,先从高中联赛开始。
摄影,对李翰来说,不过是个玩票,得奖,意外之喜,他高兴他得意他炫耀,但并不很看重。他真正想要的是冠军戒指!
两个孩子都有了自己的目标,李父心里很安慰,又微觉有点不和谐感。运动员和导演,在以前的他看来,都不是什么正经职业啊。可是,现在竟然觉得很妥当。
难道是,到美国以来,他和老婆也跟着在变化,自己都没察觉吗?
………………………………
16公映
“不是说暑期档和圣诞档最适合发行吗?怎么这么着急?”
鲍尔听到李约的问话,叹气,平时,这妞再怎么摆酷装镇定,结果一说话,就露馅了,就是个菜岛啊!这就是真正的行业菜鸟才能问出来的话啊。
鲍尔也不管电话那头的李约根本看不见,点了点头,很好心地解释起来:“你说的没错,暑期档和圣诞档都是电影热期,但是,那段时间,各大电影公司都在争取院线发行大片,竞争太激烈。据我所知,今年暑期档就有《史瑞克2》和《哈利・波特和阿兹卡班的囚徒》两部与《奥罗拉》同类型的票房大作,它们的人气冲天,你就别想争得过了。圣诞档有皮克斯的年度大作《超人特攻队》,这个……不提皮克斯的威力,光是题材,你都热不过。更何况还有《蜘蛛侠2》《公主日记2》,这些都是票房的有力争夺者,所以……”
听鲍尔这么耐心地解释了,李约心里再不痛快,也知道他说的都是事实。《史瑞克1》的狂暴票房,注定不论《2》拍得如何,票房都会大卖。更别提《哈利・波特系列》,别说她小小的影界新人,就是大佬们,遇着也得考虑不要撞档。
鲍尔说得不错,与其与这些巨无霸争食,不如避其锋芒,说不定会在这个淡季开出一个好局面来呢。
其实,鲍尔还有一条没说,一二三月是各大奖项颁奖礼时间,发行的电影要不就是喜剧小品,要不就是为得奖而拍的电影由去年的圣诞档一直延伸到现在,比如一月还在放映的《女魔头》,就是去年圣诞档的艺术片,今年奥斯卡大热门之一。这些,票房竞争力实在不大,回成本主要靠dvd市场。
于是,李约沉吟了一会儿,道:“好吧,我会在25号之前,把新结局制作完成。你们尽管宣传吧,保证没有问题。”鲍尔解释半天,就是因为这个结局的制作时间因为发行的提前,不得不紧缩了。
李约这话一说,倒是鲍尔有点拿不准了:“成吗?一周时间就可以?”
“五分钟不到的戏而已,鲍尔先生不要担心,道具都还在,技术上我和弟弟也都很熟练了,绝对不耽搁公映。”李约拿出大包大揽的态度说话,也是为了让鲍尔安心。毕竟,在这些影业公司的人眼里,动画片的制作是很费时的。哪怕是知道李约的拍摄方法与众不同,也还是忍不住怀疑。
有了这样的协议,李约拿到南加大的录取通知,也没时间做多余的庆祝,一家子高高兴兴地围在一起吃了顿火锅了事。
至于西尔维娅,自从知道《奥罗拉之死》要公映之后,整个人都疯了,颠狂之极,看着李约的那个奖碟,哦哦叫的,比李翰有过之而无不及。李约不得不拿出新结局的剧本给她,让她先回去揣磨,才算让她安静下来。
二零零四年二月一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一个向着理想坚定前进的年轻女孩,开始了她人生的第一次首场公映。
此时,预告片已经放了快两周的时间,各报纸也透露了公映信息。应该是题材和时间的原因,《奥罗拉之死》争取到了一千七百家院线,绝对称得上是独立电影范围内的大手笔了。看得出来,福克斯探照灯对《奥罗拉之死》的看重。
李约穿着是电影里的带着异域色彩的军装风,头发扎得很紧,整个人看着非常俐落,还带着一丝难言的性感。西尔维娅穿着父母为她准备的昂贵的青春风格的小礼裙,和李约一起影院门前。
李约编剧兼导演的身份让她深受注目,但众多媒体的镜头对准更多的还是李约身边的红发小美女西尔维娅。亚裔在这方面不受重视,李约早有心理准备,并不以为意。其实,她更喜欢现在的状态。如果西尔维娅以后要走演员路线的话,没成一线大明星之前,曝光是最好的途径之一。
虽然因为福克斯探照灯的关系,媒体不少,但制作单位就来了两个高中小女生,实在有些撑不起场面来。随便问了几个问题,问的与圣丹斯时的记者区别不大,李约很淡定,倒是西尔维娅有些僵硬只知道笑,让记者只能夸夸美貌可爱,基本没什么爆点。
还是最后发送奥罗拉木偶的环节最为热闹,年纪不小的女生和年纪还小的小朋友们都吵翻了,这才让场面好看起来。让李约惊讶的是,最抢手的竟然是遮了半边脑袋一身黑袍子的大魔导士木偶,看来预告片的效果太强大了,让人能忽略主角的可爱。
直到进场看电影了,灯黑下来,西尔维娅才把她满手是汗的手摊开来,吁了一口气:“太可怕了,我刚才腿一直在发抖呢。”
“多经历几次就好了。”李约看着屏幕打出福克斯探照灯公司的标志后,才小声道:“之后一段时间的宣传你可是重头戏,先想想怎么面对吧。”
“哦――”屏幕上大魔导士出现,视觉效果惊人,让所有人都忍不住摒住了呼吸。西尔维娅也不敢再出声,嘟了嘟嘴,安静下来。直到影片结束后,所有的观众一起起身鼓掌时,西尔维娅才忍不住掉下泪来。她人生第一次,被众人的肯定感动。
第二天,李约买来各大报纸,翻开娱乐版一看影评,登时笑了。应该是二月的影院实在没有竞争力,竟然每份报纸都做出了对《奥罗拉之死》的评论。且不论是说好还是说坏,只要评论,就有关注。只要不要让反对的声音一面倒,李约就很欢迎。
人,天生就是有趋众性的生物。开始,如果评论的人少了,一般就越会越发地冷清。如果开始有人站出来说好,就会有无数人跟风,然后再有无数人反对跟风,最终的结果就是关注度象龙卷风一样飙上去。
现在,这样很不错。
先是中立的态度:
“编剧和导演只有十九岁,摄影只有十五岁,主角配音只有十七岁,你相信吗?这竟然是一部未成年人独立完成的电影!效果完全不输同期任何影片!”
“圣丹斯电影节载誉归来,大出意料的‘独立’电影。”
“开始,我以为我在看喜剧,后来,我以为我在看战争片,最后,我才发现,竟然是部悲剧!”
“虽然是合家欢电影,但此片大反其道,真正面对的观众恐怕不是从前的妇女儿童,而是大小男人们。”
赞美的:
“能把你的目光在整整120分钟内紧紧钉在屏幕上的电影。”
“对于十九岁少女的导演处女作来说,《奥罗拉之死》让人惊艳。”
“犀利的视角,天真与战争的对抗。”
“纯真嬉闹的基调下,是冷戾的诗意。让人无法移开目光的冷酷竟然是发生在一部木偶片里,真是今年最大的奇迹。”
“太真实了,把咒语告诉我,也许我也可以学会魔法。”看到这篇评论,李约直接怀疑,这位八成真的有魔法天赋呢。
“把反战意识表现得如此轻松又深入人心,乔安娜・李称得上天才少女。”这个评论让李约最是无语,她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表达了反战意识了。虽然她确实不喜欢战争,但她在写这部剧时,真的没想到这个。不过,今年是伊拉克战争第一年,竞选中反战都是被反复提到的话题。自己这部战争场面丰富过头的电影,被强逼着进入反战题材,也算是合情合理。
而且,提到反战意识的影评还不只这一家,大约有三四家都提到反战,直接把影评掰成了政治评论。这让李约也很无奈。
负面评论肯定不会少,但和正面评论来说,一只手掌都数得过来:
“浅薄做作的内容,全靠视觉效果撑场。看来圣丹斯给摄影颁奖是对的,因为除了摄影之外乏善可呈。”
“把黑暗的基调放在合家观看的木偶片里,不是值得提倡的做法。”
“技术生硬,方法没有变化,确实是未成年少男少女的水平。”
《奥罗拉之死》公映后,三分之二的媒体对它赞赏有加,评分达到8。5。六分之一表现得很中立,似乎是对李约的年纪和肤色表现得有些怯步。余下六分之一就表现得很□裸地反对了。
平均下来,评论已经相当地不低了。福克斯和李约都很满意。
观众评分之中,烂番茄网站的鲜度达到了68%,可见也是称赞声占据上风的。idb的评分系统中,超过三万名观众投票之后,评分一时居然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