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你的成就不能匹配自身才华时,群众多会投以嘲讽和鄙视,但当你靠自己的才华终于搏得一定成就,原来那帮批判你的人,又都会掉头来加以吹捧。
刘裕对此深有感触,从底层崛起成为一国之君,类似的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不知经历了多少。
虽是出于好心,但其实刘裕也很清楚,这种问题是绝不可能靠一道诏书就能解决的。
能否根除是一方面,是否努力过则是另一方面,刘裕自然无力完全剔除舆论的弊病,但至少努力过了,而只要付出了努力,心里便觉踏实一些。
接下来就到了打扫房子的时候了,旧主人离开,新主人入住,总是有许多改变的。
逊位的东晋恭帝司马德文,被封为零陵王,待遇和西晋初年的曹奂一样,皇后褚灵媛降为王妃。
刘裕还让人在旧秣陵县为司马德文修建了新王宫,并派冠军将军刘遵考,负责周围的防卫工作。
东晋几位名臣的封爵,随着政权的转移也都发生改变,王导的始兴郡公降为华容县公,谢安的庐陵郡公降为柴桑县公,温峤的始安郡公降为荔浦县侯,陶侃的长沙郡公降为醴陵县侯,谢玄的康乐县公降为康乐县侯,而之前参与勤王之战的官员,爵位都不降级,保持原位。
这一举措的目的当然是拉拢名门,取得他们的支持,而且王谢家族里面,其实有许多为刘宋王朝效力,也算是一种勉励了。
安抚工作完成后,刘裕接着追尊已逝父亲刘翘为孝穆皇帝,母亲赵氏为考穆皇后,尊奉继母萧文寿为皇太后,追赠亡妻臧爱亲为敬皇后,擢升最高监察长刘道怜担任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封长沙王,追封宰相刘道规为临川王(因为刘道规无子,让刘道怜的儿子刘义庆继承临川王的爵位),封王太子刘义符为皇太子,皇子桂阳公刘义真为庐陵王,彭城王刘义隆为义都王,刘义康为彭城王,
功臣们当然也都分别进行封赏,特别追封刘穆之为南康郡公,王镇恶为龙阳县侯。
对于原来向东晋称藩的西凉和西秦,刘裕下诏任命李歆为高昌等七郡军区司令长官、征西大将军、酒泉公,任命乞伏炽磐为安西大将军。
新朝建立,最令朝臣们期待的莫过于此了。
到了第二年421年初,朝政格局基本定型,刘裕又特别擢升京畿卫戍总司令、庐陵王刘义真,担任宰相、政府副行政长官,徐羡之担任政府最高行政长官、兼京畿卫戍总司令,立法院总立法长傅亮,担任政府副行政长官。
刘义真可算是刘裕那几个儿子里面最受宠的一个了,之前险些因为掀起三次北伐,之后又有各项重要的任命,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还不是嫡长子,有此待遇可是非同小可。
也许正是自恃受到父亲的溺爱,刘义真反而不思进取,自甘堕落,无论才识还是德行,都乏善可陈,是个十足的败家子。
其实刘裕的几个儿子都算不上德才兼备,甚至德才兼失,究其原因无非有三:一是基因问题,二是得势太早,三是教育缺失。
基因问题的根源自然在刘裕身上,得势太早的最大问题是骄傲情绪过度高涨,也直接导致身边围满了奸邪宵小,至于教育缺失,当然还是跟刘裕有关,称帝之前只知为称帝做工作,称帝后不久便死掉了,教育子女这种事从来都没当回事,偶尔指派一两个辅佐大臣,效果微乎其微,因为大臣们全都不是几个皇子的对手。
虽然儿子们都不怎么成器,但刘裕的心病并不在这里。
因为出身卑微,其实刘裕一直都有隐忧,唯恐哪天皇位被别人夺了去,他在世还无所谓,万一哪天死掉了,难保朝臣们不拥立司马家的人复位。毕竟他也是60岁的老翁了,死亡近在眼前。
所以在称帝的同时,刘裕已暗中准备屠灭司马家族了,疏远族人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起码让皇室近亲全都绝户。
司马德文改封零王之后,刘裕把一罐毒酒交给了王府禁卫司令、张邵的哥哥张伟,让他毒死自己的主子,承诺事后后将有厚赐。
张伟胆战心惊地接下这个任务,行至半路就后悔了,叹息说:“毒死君王以求保命,不如一死。”于是真的自饮而亡。
刘裕很不满意,于是又寄希望于司马德文的两个大舅子。
祭祀部长褚秀之和高级咨询官褚淡之,都是司马德文正室褚灵媛的哥哥,早在刘裕称帝之前,司马德文的妃子中有哪个生下儿子,刘裕就让褚秀之兄弟第一时间加以扼杀。
司马德文当然也知道自己的处境,非常恐惧遭到毒手,逊位后就和褚灵媛住在一间房子里,在床前摆个火炉,自己煮饭烧汤,买米买菜都由褚灵媛负责。
看看起来无机可乘,但刘裕何样人物,想要做的事,还没有办不到的。
本年9月,刘裕让褚淡之与其哥哥、首都西区卫戍司令官褚叔度,前往探视妹妹,出于礼仪,褚灵媛只好到另一间房子去见哥哥,就在她离开的刹那,事先埋伏好的士卒翻墙而入,把毒酒交给司马德文,示意他自杀。
之所以要避开褚灵媛,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顾全自己的口碑,到时候刘裕会加倍安抚褚夫人,用以彰显自己的仁义。
司马德文虽知必死无疑,但拒绝喝酒,解释说:“佛教说自杀而死的人,再世投胎时将不能得到人身。”
士卒们面面相觑,短暂的沉默之后,忽然一拥而上,用被子蒙住了司马德文的头,将其活活闷死。
司马德文享年35岁。
次日一大早刘裕亲率文武百官,在金殿接连祭奠了三天,表示哀悼。
刘裕也由此打破了几百年来的传统,历史上许多人都有通过禅让来篡夺皇位的举动,但从没有人在篡位成功后还要杀了旧君。
好事学起来难比登天,坏事学起来可就简单多了,这一恶习就很好地延续下去,而且刘家人不必再等156年,没多久便重演了类似的悲剧,刘裕若是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报应来得太快,挡都挡不住啊。
(本章完)
………………………………
第330章 西凉覆灭
刘宋王朝的建立,无论对于江南人士还是江北人士,都算不上惊奇,因为司马家族早已衰退,刘裕也早已成了国家的一把手,改朝换代只是时间问题。
虽说司马家族没落已久,但经过一百多年的繁衍生息,人丁何其兴旺,刘裕倒是想把他们赶尽杀绝,但那注定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充其量也就是把有名望有实力的人杀掉而已。
刘裕为此经营多年,随着司马德文的离世,司马家族有名望的人确实也都死得差不多了,但常言说的好,江山代有才人出,长江后浪推前浪,老一辈的离开,新一辈的涌现,这是历史潮流的必然,非人力所能阻拦。
当初参与讨伐谯蜀政权的司马荣期,被叛将谋杀后,儿子司马楚之怀着悲愤的心情,把父亲的灵柩运回建康,想求得庇护,结果正巧赶上刘裕在剪除司马皇族中有才干有名望的人,司马楚之的叔叔司马宣期,哥哥司马贞之,都被处死了,司马楚之于是带着更加悲愤的心情,开始了逃亡之路,后来躲进了竟陵少数民族地区。
没过多久,他的堂祖父司马休之也遭驱逐,被迫投奔后秦,年轻气盛的司马楚之终于忍无可忍跑到汝水颖水流域,集结大批部众,准备向刘裕发起复仇,因为他颇有些英雄气概,而又礼贤下士,倒也很得人心,部众越聚越多,到了419年,已拥有武装部队一万多人。
刘裕自然不容许有这样的人存在,但因为当时正在为篡位做准备,大举讨伐不太现实,所以派刺客沐谦前往暗杀。
沐谦先是自告奋勇地报名,声称要参与讨伐刘裕的义军,所以司马楚之待他很是宽厚仁义。
实际上不只对沐谦,司马楚之待人接物十分谦恭有礼,对任何人都像对待自己兄弟一样,身边积聚的亲信很多,而有这样的领导,大家也都相处融洽,经常同食共宿,沐谦根本找不到和司马楚之单独相处的机会。
距离交差的日期越来越近,沐谦万般焦躁之下终于想出一招妙计,那就是装病。
以他对司马楚之的了解,得知部下生病,一定会亲自登门探视,到时候就在病床边上完成任务。
司马楚之果然前往慰问,而且表现得好像是自己生病一样,非常凄苦,十分细心照料沐谦,亲自煎熬汤药。
神奇的一幕发生了,沐谦这个底层人士哪里受过这等待遇,顿时感动得五体投地,眼泪都下来了,老实交出隐藏在席下的匕首,并把实情和盘托出,动容地说道:“刘裕对将军深为顾忌,请你不要轻率地跟人接近,以保全自己,在下有生之年能结识将军,实在是三生有幸,但求一死,以报答将军的厚恩。”
司马楚之都呆住了,万没想到眼前这个雄壮伟岸的汉子居然是来刺杀自己的,更没想到他竟然如此爽朗地坦承一切,过了一会才回过神,安慰道:“阁下也是受命于人,何罪之有,况且坦诚至此,不但饶了我一命,还告知了许多机要信息,功远大于过,如蒙不弃,就与我一同兴义兵,匡扶晋室,岂不美哉!”
沐谦更加感激涕零,二人感情越发升温,成就一段佳话。
除了司马楚之,众多北上逃难的司马家族成员之中,司马文荣率山西流民一千多家,驻防金墉城南,司马道恭从东垣东下,率部众三千人,驻防金墉城西,司马顺明率五千人协防陵云台,与柏谷坞的司马楚之遥相响应,一同维护家族大义。
这些人不久便投奔北魏,为北魏的发展壮大贡献很大,尤其司马楚之后来更是成为独当一面的重臣,对刘宋王朝造成极大威胁,在南北大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刘裕当然想不到那些被自己驱赶的人里面,竟然卧虎藏龙,原本想解决后患,却不幸埋下了祸根。
大祸倒是不至于立刻爆发,反而同时期的西凉政权,危机更为显著一些。
刘裕称帝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各大势力虽并不惊讶,但感受仍旧是很复杂的。
北凉武宣王沮渠蒙逊就表现得非常暴躁。
他生气也不是毫无根据的,因为隔壁的西秦和西凉都向刘裕称臣,北凉夹在中间,滋味当然不会好受,尤其沮渠蒙逊还是那么要强的人。
在西凉和西秦中间,沮渠蒙逊毅然选了西凉,终于下定决心讨伐李氏政权了。
和两国上次的交锋一样,沮渠蒙逊还是本着智取为上的原则,对敌人实施打击。
这一次沮渠蒙逊玩起了声东击西的把戏,先在东面佯攻西秦的浩门,然后让大军秘密回师,暗中进驻川岩。
李歆听说沮渠蒙逊攻打浩门之后,顿时意气风发,大为兴奋,执意拒绝母亲尹氏和朝臣的劝谏,亲率骑兵三万人,从首都酒泉向东出发,攻打北凉的张掖。
沮渠蒙逊得到消息,对左右部属说:“李歆已钻进我的圈套,但如果得知我回军埋伏,一定不敢继续前进。”于是派人散布消息,声称浩门已经攻陷,北凉将继续东下,乘胜攻打黄谷。
李歆更加狂喜,火速率军抵达都渎涧,然后发现沮渠蒙逊正严阵以待,双方在怀城展开会战,西凉军大败而回。
这时李歆才意识到自己又上当了,部将都劝他退保酒泉,重整旗鼓之后再做决战。
但李歆临行前信誓旦旦,若是这么惨淡收场,面子上挂不住,只得硬着头皮劝勉将士说:“我违背母亲的教诲,才受到挫败,如果不杀了这个胡蛮,有何面目再见老母!”
于是二凉再在蓼泉展开二次会战,西凉军再次大败,李歆直接战死疆场。
李歆的弟弟们:酒泉郡长李翻、新城郡长李预、羽林军右翼总监李密、左将军李眺、右将军李亮,得知大军覆没,不约而同地放弃酒泉,向西逃奔敦煌。
沮渠蒙逊于是顺利进入酒泉,严令禁止士兵抢劫,人民生活安宁如初,任命宋繇为政府文官部初级助理官,处理全国文官的任免调补升迁,西凉国内其他有才干的人,也全都委以重任,让儿子沮渠牧犍为酒泉郡长。
西凉的敦煌郡长李恂是李翻的弟弟,与李翻等人放弃敦煌,一起逃往北方山区,沮渠蒙逊于是再占领敦煌,并让索嗣的儿子索元绪,代理敦煌郡长。索嗣是已故的北凉名臣。
沮渠蒙逊此番出击异常顺利,志得意满地返回首都姑臧,见到俘虏的尹太后,当面进行安抚慰问,尹太后却怒冲冲地说:“李家为胡人所灭,还有什么好说!”
考虑到儿子被杀,就算沮渠蒙逊表现得再谦恭,尹太后到底不会愉悦的。
有人对尹太后说:“而今母子的性命都握在别人手里,怎么可以如此傲慢,而且国家灭亡,儿子被杀,连一点忧愁的颜色都没有,为什么?”
尹太后说:“生死存亡,都是上天的旨意,为什么要像平凡人一样,为子女悲恸?我一个老太婆而已,国亡家破,岂会爱惜余生,当敌人的臣妾?只求速死,也是幸运!”
沮渠蒙逊大为动容,特别赦免她,并让儿子沮渠牧犍娶了尹太后的女儿为妻。
此间事了,但敦煌又起风波。
原来的西凉敦煌郡长李恂在任时,对人民有德政,而北凉新委派的索元绪,为人暴虐,好杀人,人心尽失,本郡人宋承、张弘,秘密写信请求李恂回归。
420年冬,李恂率数百名骑兵,进入敦煌,索元绪仓惶逃奔凉兴,宋承等人便推举李恂为冠军将军、凉州督导官,改年号为永建。
西凉大势已去,这种小打小闹也掀不起多高的浪头,沮渠蒙逊正刚借此机会锻练一下世子沮渠政德,让他带兵攻击敦煌。
没想到一连几个月过去,沮渠政德迟迟未能传出捷报,李恂紧闭城门防守,北凉军根本无法突破。
421年3月,沮渠蒙逊的耐心终于耗尽了,召回了沮渠政德,再度率大军亲征。
看着敦煌城池,沮渠蒙逊自知也无法尉攻克,于是让人兴筑长堤,采用水攻,把敦煌团团围住。
此举很快奏效,李恂派人请求投降,可是沮渠蒙逊已经愤怒了,坚决拒绝招降,非要把城中的逆贼全部杀死。
沮渠蒙逊的性格就是这样了,很有智慧谋略,头脑也很清晰,但就是易怒,在他为西凉故土做了那么多好事之后——安抚百姓,让他们安居如初,任用贤能,让他们协助治理家乡,等等举措已堪称仁至义尽——却仍有人不识时务地挑战自己,而且还为祸那么久,不施以惩戒,心何以平静。
当初迎接李恂的宋承,眼见大势不妙,于是再度叛变,主动献出了城池,并逼迫李恂自杀。
沮渠蒙逊怒气未消,下令屠城,只把李恂的侄子李宝,送到姑臧囚禁。
李暠的后人除了之前逃亡未归的,基本上都死于此次屠城,立国22年的西凉政权彻底结束。
原来依附西凉的域各国,纷纷向北凉称臣,派使节进贡。
北凉这个微小的政权,中途一度遭遇亡国危机,在沮渠蒙逊的经营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几乎吞并整个凉州,堪称励精图治的典型了。
加上之前的秃发傉檀,在凉州那么多君王里面,他们算是第一流的,丝毫不比汉人王朝的领袖逊色,也足与拓跋鲜卑、慕容鲜卑和苻氐姚羌相媲美。
(本章完)
………………………………
第331章 蓄势待发
灭掉西凉之后,沮渠蒙逊仍旧怒火中烧,倒不是因为李家人的残余势力存在变数,而是因为西秦的乞伏炽磐公然打破了和平协定,派振武将军王基,袭击北凉,并俘虏了边境线上的二千多人。
动荡时期的任何协定显然都是不可靠的,西秦和北凉之前确实约定互不侵犯,但那只是暂时的,注定双方都不可能遵守一辈子,所以两国爆发冲突是迟早的事。
沮渠蒙逊生气的原因也并非打破协定一事,而是因为乞伏炽磐胆敢挑战自己的权威,借着平定西凉的余威,沮渠蒙逊的傲娇情绪异常高涨,说什么也不能容许乞伏炽磐在自己眼皮底下胡作非为,要么让他做阶下囚刀下鬼,要么就让逼迫他俯首称臣。
乞伏炽磐当然没有那么不自爱,放着不大不小的基业不管,反而向敌人跪舔,天下岂有这等荒唐事。
不止挑衅北凉,乞伏炽磐对于周围的邻居,似乎都没什么好感,胡夏、仇池、吐谷浑,全都与他对峙交锋。
仇池地盘狭小,因为在外面更广阔的土地上上演着惊心动魄的火拼,所以近几年都没人注意到杨盛,而杨盛也表现得极其低调,曝光率奇低。
吐谷浑虽然立国时间很长了,但受到地理和人文的各种限制,到底没能摆脱落后的面目,受到西秦的挑衅,非但无力回击,反而只能屈膝服软。
胡夏的赫连勃勃在占据关中之后,基本丧失了对外扩张的野心,只知一味地玩弄权力,杀人取乐,除非被逼到墙角,轻易是不会兴师动众的。
倒是北凉,因为刚吞并西凉,沮渠蒙逊正是春风得意马蹄急的时候,乞伏炽磐可是找错了对象,在料理完国内的事情之后,沮渠蒙逊立即对西秦展开报复。
但是这一战,沮渠蒙逊太轻敌了,将士们刚打了大胜仗,也表现得太过浮躁,结果竟被西秦打得溃不成军,阵亡两千多士卒,建节将军沮渠苟生也惨死沙场。
乞伏炽磐倒是颇感意外,于是更加变本加厉地侵略北凉边境。
北凉的意外失败,让西面新上任的晋昌郡长唐絜,大受震动,脑子一热,据守郡城叛变。
唐絜是唐瑶的儿子。
沮渠蒙逊正对西秦怒目相向,忽然听说后方又出现问题,大怒之下派世子沮渠政德率军讨伐。
沮渠政德前后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小有所成,就是在这一年多的时间,天下已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北凉被内乱和外患牢牢牵制,渐渐与时代脱轨,沮渠蒙逊固然足够雄才大略,但凉州的发展空间有限,而北凉想要突破河西走廊,又实在过于理想化,沮渠蒙逊的事业已然饱和,而且开始显现萎缩之相。
向来全盛都是极短暂的,无论对于个人还是集体,上升期才是最有魅力的阶段,一旦到达峰值,意味着无论怎么做都在走下坡路,沮渠蒙逊就面临这种尴尬。
42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就在沮渠蒙逊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南北两大政权已开始了第一次正式的交锋。
南方政权当然就是刘宋,北方政权则是北魏,刘宋固然是南方无可争议的老大,因为南方就它一个政权,而北方虽然政权林立,但北魏也是名符其实的扛把子。
虽有拓跋珪的前车之鉴,但寒食散仍旧在北魏流传着,拓跋嗣就常年服用,量不大,危害却一点不小,毒性发作起来至为痛苦,再加上天灾不断,拓跋嗣对前途深感忧虑,派太监秘密询问白马公崔浩,说道:“近来赵代地区发生日食,而我的病多年不能痊愈,说不定哪天就会去世,儿子们年纪还小,将怎么办?希望为我考虑身后大计。”
崔浩的父亲崔宏已经去世了,崔浩便成了国内学识最为渊博的人,拓跋嗣也习惯碰到困惑就找崔浩。
崔浩回说:“陛下正值壮年(拓跋嗣本年31岁),病势或许偶尔沉重,但可以确信不久就能康复,一定要垂听意见的话,请允许我做多余的陈述——
自从圣明的国家像真龙一样兴起,一向不太注重储君的培养,所以永兴初年发生了惨烈的宫廷政变(拓跋珪被儿子谋杀),国家几乎倾覆,现在应该做的是,早早确立太子人选,遴选贤明的宰相级和部长级官员,做他的师傅,左右亲信臣僚做他的朋友。
这位太子在京师就主持朝政,离开京师就统率大小三军。
如此一来,陛下就可身心悠闲,不问政事,在宫里养尊处优,等到万岁之后,国家也有现成的君王,人民有所归附,奸邪无处生根,祸患无法产生。
皇子拓跋焘将满15岁,聪明温和,而且由长子当合法继承人,也是礼教的最高原则,如果非等他们长大成人,再做决定,那就有可能使人伦秩序颠倒,是天下大乱的根源。”
拓跋嗣微微心动,又问南平公长孙嵩,长孙嵩回说:“立长子为太子,名正言顺,立贤能的太子,人心信服,拓跋焘年纪最长,而且贤能,这是上天的旨意!”
拓跋嗣大喜,终于下定决心,立太平王拓跋焘为太子,让他坐上金銮殿主持朝会,作为国家的副主。
为了培养新君,拓跋嗣依照崔浩的建议,让南平公长孙嵩、山阳公奚斤、北新公安同,为左辅官,白马公崔浩、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穆观、散骑侍从官丘堆,为右辅官,由这六人全权辅佐拓跋焘。
这六人有的是国家元老,有的是后起之秀,都是才华横溢、独当一面的重臣,有他们的帮助,拓跋焘进步非常快。
拓跋嗣则退隐西宫,但不时悄悄出来,偷看儿子处理政事的过程,往往十分满意,忍不住对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