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胡太后治政期间,尔朱荣虽也东征西讨,但绝对算不上真心,更没有尽全力,如今时代变了,北魏国运与尔朱荣休戚相关,他是绝不能容忍有人胆敢挑战他的权威。

    9月,尔朱荣让侄子、肆州督导官尔朱天光,回晋阳镇守,然后亲自率精锐骑兵七千人前往支援邺城,每个骑兵都备有副马,加倍速度前进,一路穿过滏口,直接闯入华北平原。

    值得一提的是,侯景在此战中担任前锋,这个在不久的将来,搅得南朝乌烟瘴气的家伙,此时还比较低调。

    葛荣作为河北的王者,纵横沙场这些日子以来,从未遇到敌手,尔朱荣虽然善战,却只有七千骑兵,在数量上处于绝对的劣势,围观的群众普遍认为此战没有悬念,尔朱荣一定铩羽而归,甚至是千里送人头。

    葛荣也没把尔朱荣放在眼里,在军中传令:“尔朱荣容易对付,每人都要准备一根长绳,到时候把他们一一捆绑。”

    邺城以北,河北变民大军的营垒长达数十里,尔朱荣率军秘密进入山谷,编成突击队,每三个军官结成一组,每组有骑兵数百人,让他们所到之处,用力扬起灰尘,猛擂战鼓,大声呐喊,以迷惑变民大军,又下令士卒每人带一根大棒,安放在马鞍一侧,因为贴身肉搏之时,用刀枪不如用棍实用,严令士兵只能棍击。

    除去这些,尔朱荣并未采用其他任何花哨的战略战术,接下来真的只是场惨烈的肉搏大战。

    尔朱荣的号令严厉而简单,他自己也带队冲入敌阵,一直冲到敌人后方,再掉头两面夹击,很快就冲散了变民的部署,双方也不知打了多久,直到葛荣被生擒,变民军全部投降。

    即便经过一场惨烈的火拼,变民队伍仍然十分庞大,尔朱荣力排众议,让这些人就地解散,亲属朋友可以互相照顾,投奔他们想去的任何地方,变民军大为欢喜,数十万军队一天之内就完全解散。

    但尔朱荣并没有真的放任他们完全的自由,变民离开的同时,尔朱荣下令方圆百里之外,设立无数个收容站,把路过的变民分别编组,押送各地军区,或作其他安置,再从中遴选有才干的人,依照各人才能,委任官职。

    变民们中途还有些抗拒,很快就欣然接受政府的安排,河北地区全部平定。

    葛荣不久便在洛阳被斩首示众,他的终结引出了另一位重要人物。追随鲜于修礼的变民首领宇文肱战死之后,儿子宇文泰就留在鲜于修礼军中,鲜于修礼不久也战死,宇文泰便投奔葛荣,等到葛荣失败,尔朱荣让人从俘虏中选拔人才,显然宇文泰的才华吸引了尔朱荣,得以出任指挥官一职,因宇文肱曾与贺拔岳是旧相识,贺拔岳点名把宇文泰收入部下,宇文泰的传奇人生就此展开。

    (本章完)
………………………………

第470章 白袍兵团

    对葛荣一战,让尔朱荣的威望更加隆重,在国内的地位更加稳固,当然也因此让他获得大量封赏:元子攸下诏擢升太原王尔朱荣为大丞相、黄河以北及京畿外军区司令长官、太师,采邑增加到十万户,尔朱荣的世子尔朱菩提,升任骑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儿子平昌公尔朱文殊和昌乐公尔朱文畅,同时晋封王爵。

    尔朱家族已足够强势,但仍不能杜绝各地的叛乱,葛荣死后,青州变民集团的刑杲,成了北魏的心腹大患。

    另外还不断有地方官员投奔萧梁,也足够让北魏政府头疼,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当属泰山郡长羊侃。

    羊侃的祖父曾在刘宋为官,羊侃虽在北方多年,但仍有落叶归根的打算,正好赶上北魏大乱,心情更加迫切。

    就在他踌躇之际,油腔滑调的徐纥找上门来,力劝羊侃武装起事,脱离北魏。

    徐纥与老伙计郑俨为了逃避尔朱荣的追杀,可谓煞费苦心,结果郑俨的运气不好,没多久便死于非命,而徐纥凭借过厚的脸皮和三寸不烂之舌,竟还潇洒得很。

    羊侃本就有心南下,又经徐纥一番说道,终于采取行动,派人到萧梁投降。

    兖州督导官羊敦,是羊侃堂兄,得知兄弟叛国,为了逃避责任,丝毫不留情面地展开围追堵截,以致羊侃不能及时南下,而中央特派员、左副行政长官于晖,率军数十万人正在逼近,情势十分凶险。

    关键时刻,徐纥勇敢地站了出来,表示自己愿火速南下找萧梁搬救兵,解除眼前的危机,羊侃感动不已,给他配了好马,亲自送他离开。

    徐纥果断一去不复返了,人性岂会轻易改变呢。

    528年11月10日,羊侃终于不再抱有援军的希望,突围出去,且战且退,一天一夜才逃出北魏边界。

    这时部队还有一万人,战马二千匹,士卒就地休息,彻夜不停地唱出离别悲歌,羊侃十分伤感,不住地向大家道歉,说道:“各位依恋旧土,自然不能随我,是留下来或是继续南下,各位自己决定,就在这里分手吧。”

    士卒多半回归北魏,羊侃只带了极少随从来到萧梁。

    世事本来如此,月缺月圆,花谢花开,人去人来。羊侃自然有落叶归根的愿望,元颢亦有重振旗鼓的志气,投奔萧梁之后,就一直苦苦哀求萧衍帮他振兴元氏,讨伐尔朱逆贼,萧衍心肠一软,封元颢为魏王,派太子宫直閤将军陈庆之,带着七千精锐,护送元颢北上。

    上党王元天穆正在讨伐邢杲,得知元颢在萧梁护送下进入国境,召集官员讨论究竟先打谁,大家说法不一,但多数都主张先挑强大的一方下手,那就是邢杲。

    元天穆也没把南方那七千人看在眼里,于是集中力量对付青州变民。

    努力总有回报,529年4月20日,元天穆与尔朱荣的侄子尔朱兆,联手在济南大破变民,邢杲投降被斩,青州宣告平定。

    但另一方面,陈庆之趁着北魏防务空虚,凭借七千人的队伍,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陈庆之接下来的这段经历,其实不仅仅称之为“骄人”而已,堪称军事史上的一项传奇。

    前期几座小城可以忽略不计,陈庆之的远征军一路势如破竹,直抵梁国。

    北魏司令官丘大千,拥有守军七万人,听说梁军前来,分筑九个营垒抵挡,陈庆之从早到晚一连攻陷三个营垒,直接迫使丘大千投降。

    个中细节无从考察,但以七千对七万的战绩,效率如此之高,总是令人惊叹不已。

    元颢在这时登上高台,焚烧木柴,借着上升的烟火,禀告天神,声称他已在睢阳城南登极称帝,并任命盟友陈庆之为首都卫戍司令官、徐州督导官,率军继续向西挺进。

    此后没几天,陈庆之又攻陷了拥有两万守军的考城,向拥有七万人的荥阳进发。

    这一次陈庆之没有那么顺利,第一波攻势无果,游说守将杨昱也无效,而元天穆和尔朱吐没儿的援军即将赶到,局面有些危急。

    萧梁远征军首次感到透心的恐惧,陈庆之也有些慌了,但还是强装淡定,解开马鞍,一边喂马吃草,一边勉励将士说:“我们自从进入魏国,直到今天,夺取土地,屠杀城民,为数实在不少,你们格杀他们的父兄,抢掠他们的子女,为数也难数清,元天穆的部众,那可都是仇人。我们的人只有七千,他们却有三十万,今天的事,唯有决心一死,才有望死中求生。蛮虏的骑兵太多,绝不可与之野战,应该把握他们还没有完全到达之前的时机,发动急攻,只要抢占荥阳城,然后据城死守,我担保各位周全。”

    将士们互相勉励,向城头发起猛攻,终于在5月22日这天,攻陷荥阳,生擒杨昱。

    进城不久,梁将三百多人扑通一声跪倒在元颢帐前,哭求道:“陛下渡长江以来,挺进三千里,没有损失一箭,可是昨天就在荥阳城下,一次就死伤五百人,请把杨昱交给我们,以雪我们的心头之恨!”

    元颢说:“我在江南听贵国皇帝谈到最初起兵东下时,吴兴郡长袁昂拒不投降,对他的忠心节操十分敬重,杨昱是帝国忠臣,为什么杀他?除了这件事,其他的事都由你们决定。”

    梁军大怒若狂,却也不敢违逆,于是把杨昱手下的将领37人,全都开膛破肚,挖出心脏吃掉,火气总算泄了一半。

    元天穆的大军不久赶到,陈庆之出动游骑兵三千人,出城奋力攻击,再破北魏,然后乘胜攻取虎牢。

    萧梁这一项项捷报对于洛阳而言则是一道道晴天霹雳,元子攸打算直接放弃洛阳,用以躲避元颢的攻势,但又不知逃向何方,有人建议迁到长安,立法院立法官高道穆坚决拒绝,力劝北上投奔尔朱荣。

    临淮王元彧和安丰王元延明,并没有跟着元子攸逃跑,而是率中央文武百官,封存国库,出动法驾迎接元颢。

    5月25日,元颢顺利住进洛阳宫,改年号为建武,下诏大赦,任命陈庆之当总监察官、车骑大将军,采邑增加到一万户。

    从萧梁北上以来,一直到洛阳,陈庆之这支远征军共夺取32座城池,进行了47次会战,未尝败绩,因所有将士都着白色战袍,洛阳城中很快就传出民谣,唱的是:“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白袍军的传奇经历当然有浮夸的成分在里面,但基本没有脱离主线,北魏主力已被各地的变民集团拖住,边疆防务自然空虚,又因为远征军的兵力太少,没有引起北魏当局的重视,这才有了他们的可乘之机,一路高歌猛进,直接闯入首都。

    如果萧梁大举北伐,成功的可能性存在,只是结果必定不如陈庆之这么轻松,因为不等梁军越过淮河,尔朱荣的主力大军就齐刷刷地实施拦截了。

    (本章完)
………………………………

第471章 元颢败亡

    元颢刚到洛阳时,还是表现得很谦恭正经,特地让禁宫侍从长祖莹,写信给元子攸:“我向梁国皇帝流泪哭泣,请求援助,目的只是雪耻报仇,惩罚尔朱荣的罪行,救你挣脱枷锁。你把性命交给豺狼,把身家投到虎口,看起来已有人民土地,但这些本是尔朱荣所有,不属于你。而今帝国兴衰,全在你我之手,如果上天帮助正义,皇家的魏国将再度兴起,如果不然,尔朱有福,你却有祸,你应三思。”

    祖莹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三字经》中提到“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中的“莹”便是祖莹。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就算元颢再有诚意,元子攸终究不敢与他相见,而且尔朱荣在北方的势力庞大,即便元颢表现出一副正统的模样,其实支持他的人并不多,局面不容乐观,元子攸也还没傻到立即与尔朱荣决裂。

    但元颢并没有居安思危的品质,到洛阳不久便开始骄傲起来,日夜饮酒,不问政事。

    他身边的人更加任性妄为,萧梁的远征军既到敌国领地,也没有丝毫军纪,经常在大街小巷欺压良民,政府和民间无不大失所望。

    这时尔朱荣已听到元子攸北逃的消息,立即乘坐驿马车,到长子晋见元子攸,一路调兵遣将,向洛阳进发,元子攸有了后盾支持,也掉转马头南下。

    只用了十天时间,北方各路勤王大军纷纷集结完毕,粮食辎重也都就位,来自尔朱荣的反击即将展开。

    而元颢仍未意识到危险的降临,先是杀掉前来投奔的费穆,洗雪了河阴大仇,又秘密与元彧和元延明商议,准备脱离萧梁的控制。

    陈庆之倒是嗅出了杀机,下令将士们暗中戒备,并向元颢建议:“我们从遥远的地方来到此地,不服从的人还有很多,他们如果知道虚实,联合反攻,我们用什么抵御?应该奏请天子,请他继续派遣精兵增援,并请陛下训令各州,凡是南朝在外的人都应强行押送。”

    元颢听到援军,本打算采纳,元延明悄悄提醒他:“陈庆之的部队不过数千人,就已经很难控制,如果增加他的军队,他还肯听人指挥吗?”

    元颢以为不错,于是拒绝了陈庆之的请求,但又怕陈庆之秘密向萧衍报信,于是抢先上疏说:“黄河以南与黄河以北,现已全部平定,只剩下一个尔朱荣,仍有胆量在那里跋扈,但也不足为虑,我与陈庆之自会将其擒获,州郡都是新近归附,正需休息安抚,最好是不要再增加军队,使民心动摇。”

    萧衍当然不清楚北魏国内的详细情况,看到元颢的奏章,就下令援军都停留在边界等候进一步指示。

    元颢可以自欺其人,但梁军却看得真切,副司令官马佛念向陈庆之提议:“将军威震黄河洛水,声势撼动中原,功劳太高,权力太重,已被魏国猜疑,你难道毫不担心?不如趁元颢还没准备好,把他诛杀,占领洛阳,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

    陈庆之不以为然,梁军本来就少,如果做出这种事,势必成为众矢之的,再无生路可寻,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元颢结盟,真的遭到背叛,再随机应变而已。

    尔朱荣很快抵达黄河北岸,陈庆之驻防北中城,元颢亲自防守南岸,大战一触即发。

    洛阳附近仍有一批忠于元子攸的部队,正替元颢驻防河中岛,秘密与尔朱荣取得联系,希望摧毁黄河大桥,为国立功,但必须要尔朱荣接应,才能成事,尔朱荣不明虚实,假意答应,但当大桥摧毁,却并没有及时跟进,错失了一大良机。

    而且因为大桥摧毁,另一个问题也变得棘手起来,尔朱荣没有船舰渡河,似乎只能与敌人隔河对峙了,那绝不是南下的本意,尔朱荣准备先撤回北方,再图下一步的行动。

    杨侃坚决劝阻说:“大王从并州出发时,难道已经知道夏州忠义之士的密谋,特地前来接应?还是为了完成辅佐皇家的任务才南下?疆场作战,胜败都是常事,何况今天,勤王军并没有受到任何损失,岂可因一件事不顺利,就把伟大的目标放弃?举国上下的目光全集中在洛阳城,大王如果不能成功,轻率后退,民心必然失望,最后谁胜谁负,难以判断。我们不如征集民间木材,大量建造木筏,用少数船舰,夹在它们之间,沿岸一字排开,使数百里长的防线任何地方都可以渡河,阵势首尾相距既远,元颢就防不胜防,只要能到达南岸,大事可成。”

    高道穆也竭力劝说,但尔朱荣心里还是没底,特地让巫师刘灵助卜了一卦,刘灵助说:“不出十日,黄河之南的战乱一定削平。”

    尔朱荣这才放心,下令火速建造木筏,加上民间搜刮来的小船,渡河装备很快准备妥当。

    529年闰6月19日,尔朱荣下令总攻,让车骑将军尔朱兆,与总司令官贺拔胜,在夜色掩护下,秘密抢渡黄河,袭击元颢的儿子、领军将军元冠受的大营,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把元冠受生擒。

    洛阳军所仰仗的无非是黄河天险而已,防线既然崩溃,守军大乱,元延明听到消息,吓得只身一人逃跑,元颢也带着侍从武士数百人,出洛阳南逃。

    陈庆之直呼坑爹,被迫集结步骑兵数千人,结成阵势,迅速向东撤退。

    尔朱荣的攻势异常猛烈,不多时便把元颢控制的城池全都夺回,然后亲自追击陈庆之。

    碰巧嵩山水突然暴涨,梁军撤退途中被急流冲散,陈庆之不得不剃光头发,假装成和尚,从小路南下,并最终化险为夷,抵达建康,后获封首都西区卫戍司令官、永兴县侯。

    至于元颢,逃到临颖时,侍从骑兵全都逃散,临颖县士卒江丰,砍下元颢的脑袋,把人头送到洛阳。

    元彧重新归附元子攸,元延明则携带妻子投奔萧梁。

    尔朱荣凭借这项奇功,获封天柱大将军,采邑增加到20万户。

    (本章完)
………………………………

第472章 关中平叛

    除掉元颢之后,尔朱荣一鼓作气把北魏国内的变民集团逐个击破,把国家重新凝聚起来的同时,他自己也走上了人生巅峰。

    当然这时的尔朱荣早已今非昔比,平定民变这种“小事”,他当然不会亲自动手,麾下几员大将便借此机会名利双收。

    529年下半年,总司令官侯渊,前往蓟城讨伐占据幽州的变民首领韩楼。

    当时拨付给侯渊的军队很少,只有骑兵七百人,尔朱荣的幕僚对此提出质疑,尔朱荣说:“随机应变是侯渊的长处,但大兵团作战就不太适合,凭着七百人足够他取得胜利。”

    侯渊出发后,采取虚张声势的策略,大量设置炉灶和其他补给的假象,并亲自率军深入韩楼控制区。

    在距蓟城一百余里的地方,斥侯探听到变民军将领陈周的一万人正向南进犯,侯渊令人暗中埋伏,等到陈周主力通过后,亲自冲锋,向着敌人后卫发起猛攻,变民军瞬间陷入混乱,五千多人被俘。

    但这时侯渊却并没有赶尽杀绝,反而把马匹和武器全都归还,并释放俘虏返回州城,左右参谋人员有些摸不着头脑,纷纷劝阻说:“既然捉住贼寇,为什么又放他们远走,岂不是纵虎归山,贻害无穷!”

    侯渊笑道:“我们的人数太少,不可以打硬仗,必须靠计谋离间他们的团结,使他们互相猜忌,才能够把他们全都制服,如今杀掉这些俘虏易如反掌,但城中还有更多的贼寇,短时间内如何能平定。”

    侯渊计算被释放的俘虏已经进城,乃率骑兵乘夜前进,天色拂晓时开始攻击燕郡城门,

    五千变民返回城中之后,韩楼果然大起疑心,竟然悄悄出城逃走,城中民众很快分崩离析,侯渊趁夜攻破城池,又生擒了韩楼,一举平定幽州。

    与此同时,西方的变民首领万俟丑奴,气势正如日中天,在关中杀尽政府官员,好不威风,贺拔兄弟奉命前往讨伐这一硬茌子。

    贺拔岳对哥哥贺拔胜说:“万俟丑奴是一个劲敌,如果不能取胜,固然有罪,即便取胜,恐怕嫉妒诬陷的谗言也会随之而来,你我兄弟再难得太平。”

    贺拔胜经他这一提醒,也意识到此事非同小可,问道:“那该怎么办,总不能抗命,也做贼吧?”

    贺拔岳说:“当然不至于,为今之计,最好是由尔朱家派一个人当主帅,我做他的助手,功劳可以不要,起码能保全性命。”

    贺拔胜大喜,于是紧急报告尔朱荣,尔朱荣听了也十分高兴,心想难得你们这么忠心,不管事情成功与否,以后定少不了你们的好处。

    朝廷不久便任命尔朱荣的侄子尔朱天光使持节、雍岐等四州军区司令长官、骠骑大将军、雍州督导官,任命贺拔岳为左翼总司令官,征西将军、鲜卑人侯莫陈悦,当右翼总司令官,由尔朱天光全权指挥贺拔和侯莫二人,共同讨伐万俟丑奴。

    这两个副手的安排十分有趣,贺拔岳和侯莫陈悦因为此战而结下情谊,但过了没多久,昔日的盟友忽然刀枪相向,直接改变了北方的政治局面,堪称影响历史的大事件。

    尔朱天光出发时,尔朱荣只配给他嫡系士卒一千人,其他的则动员洛阳以西的各路兵马。

    碰巧赤水蜀的变民军也很猖獗,封锁政府军西上的道路,情势有些焦灼,元子攸下诏让总监察长杨侃,先去安抚招降,结果变民军非但不领情,反而更加敌视,尔朱天光为此愁得头都大了。

    贺拔岳不失其时地进言道:“赤水蜀不过一小撮鼠辈,你都犹豫成这样,如果遇到大敌,还打什么仗?”

    诚然万俟丑奴远比赤水蜀更有杀伤力,贺拔岳的批评也不无道理,所以尔朱天光像抓救命稻草一样把军事全托付给贺拔岳,由他代为指挥。

    贺拔岳不负所托,在渭水北大破赤水蜀,俘获战马二千匹,挑选变民军中的壮士,编入政府军当兵。

    贺拔岳固然不敢真的取代主帅之位,平定赤水蜀之后,立即归还帅印,唯尔朱将军马首是瞻。

    尔朱天光则再度徘徊不前,静观其变。

    远在洛阳的尔朱荣听说之后,瞬间怒发冲冠,派骑兵军事参议官刘贵,乘坐政府驿马车赶到大营,狠狠地责罚尔朱天光,并打了他一百军棍,同时也带去了二千援兵。

    万俟丑奴显然胜仗打得太多了,丝毫没把这次的政府军放在眼里,530年3月,亲自率领部众包围了岐州,另派中央特遣政府总监尉迟菩萨、政府副行政长官万俟仵,从武功南渡渭水,攻击北魏营垒。

    该来的挡都挡不住,尔朱天光终究还是要做出回应,派贺拔岳率骑兵一千人增援。

    贺拔岳到底是一员将才,用赤裸的战绩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贺拔岳赶到营垒时,尉迟菩萨已铲除拒马栅而回,率步骑兵二万人渡过渭水,抵达北岸,贺拔岳率轻装骑兵数十人,在南岸隔河与尉迟菩萨对话,向他强调政府的雄厚实力,建议他早早投降,还能捞个一官半职的。

    尉迟菩萨眼见对方兵弱马更弱,当然根本没听进去,只派小兵代表自己回应一番――带着极端蔑视的情绪――贺拔岳大怒:“我和尉迟菩萨对话,你是什么人!”随手搭弓发出一箭,变民小兵当场身亡。

    尉迟菩萨更加轻视对方,这点定力都没有,还打个屁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