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赵的石勒应该会特别嫉妒他吧,刘曜听不听从是一回事,但有贤臣劝谏总是幸福的,石勒以前这么认为,之后会更加认可,因为他的左膀右臂张宾也在这年去世了。
张宾虽不是出身名门望族,但才华横溢的他为石勒的后赵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以致当他死后石勒哭得稀里哗啦的:“上天难道不打算成全我的大业,为什么把我的右侯夺去得这么早!”
不久之后,程遐接任了张宾的右秘书长一职,他是石弘的舅舅。但程遐远不如张宾,石勒每每叹息:“右侯舍我而去,竟使我不得不跟这种人共事,岂不残忍!”
这一年残忍的事可是不少,东晋元帝司马睿对此感触颇深,在经历了血腥的建康政变之后,终于心力交瘁不能支撑,于闰11月10日逝世,享年47岁。
司马睿以一个小小的琅邪王渐渐走上了至尊之位,风头一时无两,琅邪王氏可以说帮了大忙,而他最终窝囊地死去,也是拜琅邪王氏所赐,真可谓成也王家,败也王家。
(本章完)
………………………………
第84章 明帝布局
王敦取得建康大捷之后,随即撤销了宰相府,并把宰相府的所有官属全都并入丞相府,然后悉数吸纳,由最高统帅的京师留守府管理。最高统帅王敦虽仍驻守在武昌,但实际上掌握了朝廷一切有权力的大臣,皇帝遭到了空前孤立。
司马睿无力扭转局势,在哀怨叹息中终于步入死亡的深渊。
就在他死后的第二天,322年闰11月11日,太子司马绍正式登极称帝,是为晋明帝,本年25岁,而王导则担当起了辅政的大任。
司马绍自幼聪惠,深受司马睿的喜爱。在他四五岁的时候,司马睿闲来无事,把他放在腿上前逗着玩,正好遇到长安的使者来访,司马睿突然发奇想地问司马绍:“你说太阳和长安哪个远?”司马绍不假思索地回答:“长安近,从没听说有人从太阳那边来,所以是长安更近而太阳距离远。”
司马睿听他说得头头是道的很是高兴,等到了第二天,趁着群臣宴会时有意炫耀聪明儿子,就又问他这个问题,结果司马绍回答说:“太阳近。”司马睿心想完蛋,不会在群臣面前露怯了吧,略显尴尬地问他:“怎么和昨天说的不一样呢?”司马绍得意地答说:“抬头就能看见太阳,但却望不见长安,因此太阳更近。”群臣纷纷叫好,司马睿也对他更加疼爱。
一晃20年过去了,司马睿已然远去,而司马绍则开始渐入佳境。
血气方刚的新皇帝绝非只有匹夫之勇,当初差点亲自上阵杀敌的他,实际在谋略上更具亮点。
司马绍实际面临着和他父亲司马睿相同的困境,那就是王敦的重重压迫。王敦固然不会因为司马绍是新人而对他宽大处理,恰恰相反,只会对他施加更大的压力。
然而王敦因为一时的迟疑,错过了入主建康的最佳机会,多少也有些抱憾,尤其等到司马绍即位,他几乎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进京机会,而要篡位势必要先拿下首都。
就在王敦困扰之际,司马绍为了避免让狗急跳墙,特别下了一道诏令给他个台阶。
323年4月,司马绍赐予王敦黄钺、木剑,并特许其奏事时不传姓名、入朝不必快步、上殿不解佩剑不脱木屐,接着王敦自命京畿卫戍总司令,然后让兄弟王导担任宰相。
王氏家族由此完完全全地骑到了司马家的头上。
但司马绍此举却并不是自暴自弃,而是开始在假装不经意间精心布局,在所有人都认定他已坦然接受傀儡命运的情况下,准备发起绝地反击,神童司马绍从此也成了斗士司马绍。
为了对抗强大的琅邪王氏,一些人成了司马绍拉拢的对象,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也绝非一个人就能打得赢的。
他的老师温峤自然是站在他这一边,刚从北方战场调回中央的郗鉴与王敦并不亲近,真到了危机时刻也能起到勤王的作用,到了323年6月6日,太子妃庾文君被立为皇后,由此她的哥哥庾亮也得以进入权力中枢,出任王导以前担任的副总立法长,成了司马绍的得力干将。
温峤早年跟随姨丈刘琨积累了不少的政治经验,加上他本身也很有天份,之后会对稳定政局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
郗鉴在永嘉之乱时期后到乡下避难,乡里人敬重他的名望,就轮流给他做饭吃。当时他的侄子郗迈和外甥周翼都还很年幼,郗鉴有心带着他们一起到老乡家吃饭,但因为大家都很穷困,加上两个孩,乡亲们便有些难以支持,郗鉴无奈之下就一个人去吃饭,然后把饭菜在嘴里塞满不咽,等回家后吐给两个孩子吃,孩子本就饭量不大,因此勉强得以存活,后来受到司马睿的征召,这才摆脱了这一窘境。他的外甥周翼后来为了报答舅舅的恩德,像对待父母一样为郗鉴守了三年孝。
他虽然在北方战场受挫,但毕竟也是领兵的将军,而且感激司马家的知遇之恩,忠心耿耿,是司马绍值得依赖的盟友,不久就被封为兖州督导官、扬州jx军区司令长官,镇守合肥。
至于庾亮,他是杰出的清谈大师,在国内很有名气,司马睿初到江东一心吸纳有名气的人,庾亮顺理成章地到了建康任职,但一直做的文职工作,而且基本与世无争,是个打酱油的角色。正值建康空虚,司马绍用人之际也便顾不得适不适合的,逮到人只要不是王氏一族的,就全部委以重任。
虽然中央人才凋零,但地方上仍有独当一面的大人物,广州督导官陶侃就是当之无愧的能臣虎将,能文能武,名震一时。
就在本年,被王敦任命为交州督导官的王氏族人王谅终于不敌交州叛贼梁硕,不但龙编城被攻陷,自己也遭俘虏。梁硕无意杀他,只是想获取州督导官的符节,但王谅死活不肯松手,梁硕一怒之下把他的右臂砍了下来,但王谅仍旧不肯妥协,顽强地用左手去抢符节,当然最终还是丢掉了,而且他在苟活了十几天后伤重而死。
陶侃在得知龙编危机时已派兵前往支援,但当到达目的地,城头上已是梁硕的军队在把守,可是陶侃没有纵容他在城中作乱,很快派出参议官高宝攻取城池并摘得他的人头。
因为平定交州的这项功劳,司马绍下诏陶侃兼任交州督导官一职,并加封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虽然赏赐丰厚,但实至名归,本无可挑剔,可是政府文官部助理官阮放却对此眼红不已,向司马绍申请调任交州督导官。司马绍为了多收纳盟友,只得欣然答应他的请求。
阮放是曹魏时期竹林七贤之一阮咸的堂侄,虽与阮咸关系较远,但却一样的荒诞不经,一心只顾清谈,对世俗毫无兴趣。却不知他是哪根筋错了位,竟决定与陶侃过不去。他南下之时,高宝仍在交州,结果二人相遇,阮放声称尽地主之谊为高宝摆宴庆祝。高宝久闻对方的名声,便带着十几个跟班前往赴宴,就在路上被阮放事先安排的伏兵击杀。
高宝的士兵都不是软柿子,得知老大被害,迅速出动向阮放发起复仇之战,阮放这种人带的队伍显然经不起多大折腾,很快全军覆灭,他自己也负伤而去,不久就死掉了。
这场莫名其妙的闹剧最终以悲剧收场,可怜高宝本是打了胜仗的英雄,却稀里糊涂地成了滑稽小丑的刀下鬼。
当然这次风波无关大局,陶侃仍旧还是司马绍在地方上的强援。
(本章完)
………………………………
第85章 虎口脱险
司马绍在积极备战的同时,王敦自然也在竭力扩张自己的势力,意图将司马氏完全孤立起来,然后不战而胜。
琅邪王氏人丁兴旺,而且名士众多,王敦很容易就能找来许多同族的人当盟友。323年11月,王含升任征东将军、扬州jx军区司令长官,王舒升任荆州督导官、荆州沔南军区司令长官,王彬升任江州督导官。这三处关键位置有了自己人的坐镇,在夺权之战中会更具优势。
但王敦也并非完全高枕无忧了,王氏一族虽然强盛,可毕竟是北方乔迁到长江流域的,而在长江流域有许多本土望族,他们的势力固然比不上借朝廷壮大的王家,却也不绝对不容忽视。义兴周氏就和吴兴沈氏就是其中的代表。
沈氏在之后的历史中会多有建树,此时周氏堪称江东土著中的老大哥。
周氏的兴盛大概始于三国时期孙吴的将军周鲂,后经第二代周处的努力,到第三代周玘和周札等人,借着南北混合的乱世,及时抓住机会,已然把周家做大做强,一门五侯爵的显赫功绩,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极罕见的。
为了对付在江东根深蒂固的周氏一族,王敦想到了反间计,准备利用当地望族之间的矛盾,诱使爆发冲突,然后轻易消除威胁。
在这场战争中,吴兴沈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江东望族原本是团结对外的,当永嘉之乱爆发,接着北方士人衣冠南渡,江东的望族对他们极为排斥,可万事拗不过一个利字,王导等人巧施小利,接连拉拢了一批又一批的当地名士,虽然仍有个别势力与北人对抗,但终究不能影响大局。
到了司马绍时期,南北双方实际上已经出现了融和的迹象,加上司马绍采取了许多措施更是令双方的矛盾缓和了不少,具体举措自然仍是围绕着利益展开的,那不是关键,关键在于南方士族对北方已不再排斥,反而出现了与本地人“争宠”的局面。
这种问题也不难理解,王敦为了应付周氏的威胁,暗中对其他望族广施恩惠,在笼络人心的同时也离间了周氏与其他望族的关系,将冲突的焦点引向了本地土著之间,而作为北方代表的王敦则坐山观虎斗,然后在两虎俱伤之时猛然出手。
沈氏代表沈充很快被王敦提拔起来,一面在王敦的授意下对周氏进行打压,后于324年正月,正式对周氏进行围剿。
王敦几乎是和沈充一起动手,先是在军营里把担任参谋的周嵩和周莚以莫须有的罪名斩首,然后不等周氏族人反应过来,沈充已率先出动,事先集结好的兵力冲到周府把周札的侄子们全都杀死,周氏的生力军一旦覆亡,其余的势力不攻自破,很快被王敦兼并。
这一仗打得漂亮,然而王敦却也因此用尽了最后的心血,终于不堪各方压力病倒了。
说到底王敦只是个得意的权臣而已,当他真正要走到谋朝篡位这一步,内心的软弱性就暴露出来了。实际上每朝每代都有很多人拥有篡位的实力,但真正付诸行动的则少之又少,而最终成功的更是凤毛麟角,究其原因固然有客观因素在内,而更重要的体现在心理素质上面,做这种事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就无法达成的,往往不等外界的变故产生,自己先就泄了气。
司马绍的一系列动作对于王敦的心理起到了很大的冲击,尤其在重用王导这方面对王敦造成的困扰最为明显。王导与王敦是堂兄弟,但王导向来以中庸之道行事,从不做剑走偏锋的事,无论生活中还是工作上都是本是广结善缘的原则,给人一种老好人的印象,朝中很少有人会忌恨他,在前途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他自然不会跟王敦冒着杀头的风险起兵。王敦本来能够理解这个兄弟的心思,但当司马绍不顾琅邪王氏的威胁而对王导青睐有佳,王敦却忽然有些不安,这种心思非常微妙,自己人站在自己的对立面,这样的局势搁在任何人身上怕是都不能坦然应付吧。
王导没想那么多,可是王敦终究是受不了的,但一时之间又难以破除这个窘迫的局面,而司马绍表面上看起来又那么宽容大度,王敦更是放不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去做出一些性质恶劣的事情来,比如直接武力逼宫。然而摆在王敦面前可行的似乎也只有逼宫这一条路,他已骑虎难下,要么把虎降服,要么被虎吃掉。
当然在他死前还是会做出奋力一搏,而这只是求生的本能催生的行动,与谋略无关。
司马绍的老师温峤足智多谋又贤良忠正,王敦认为他是自己在朝中最大的威胁,于是决心将他除掉。
当时的温峤正担任立法院总立法长一职,王敦不敢随意杀他,首先向司马绍要求温峤调任自己的左军政官,名义上称为聘请辅助政务,实际上安的什么心思,双方都心知肚明,但司马绍不敢公然与他对抗,只能弃车保帅,把温峤送往武昌。
温峤的才华绝非浪得虚名,很快就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常言道伴君如伴虎,而温峤接下来就不只是“如伴虎”那么简单了,压根就是在一只老虎手底下当差,危险不言而喻,按王敦的计划,过不了多久就会随便找个理由把温峤诛杀。
为了延缓死期以争取活命的机会,温峤不得不假意真心地事奉王敦,时不时地向他报告些朝廷的小道消息以满足他的虚荣,又巧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各项政务上出谋划策,让王敦认定眼前的是可靠盟友而非大敌。
此举确实是有效的,至少王敦短期内并没有动杀机。但这远远不够,因为生死只在一线间,搞不好哪天王敦喝点酒说点糊话,温峤的小命就不保了。
王敦有个非常依赖的谋士钱凤,温峤打算以此为突破口,竭力地讨好他,经常在生活和工作上宣扬钱凤的好处,有的没的说一大堆。
人都喜欢听好话,尤其喜欢被有名气的人夸奖,温峤固然是有名气的,钱凤因此十分开心,一厢情愿地认为遇到了知己,与温峤无话不谈,俨然成了挚友一般。
一段时间之后,王敦也不再像刚开始那样防范他,温峤自认已经布置周全,于是秘密向司马绍上书把首都建康市长一职腾出来,然后向王敦进言:“京都首长的位置位居咽喉要冲,阁下应该亲自选拔有才干的人担任,若是用朝廷的人只怕对阁下不利。”
王敦自然免不了要问他谁能胜任,于是温峤十分卖力地为钱凤说好话,说得特别假大空,搞得王敦都半信半疑起来。钱凤听到风声之后也跟到王敦跟前进言,他则是推荐温峤,但等温峤真的被任命并即将要赴任之时,这才醒悟自己中了对方的奸计,于是便想劝王敦绝对不能让温峤活着离开武昌。
温峤早有防备这一招,就在钱凤出手之前先在饯行宴上闹了一场。作为饯行宴的主角,温峤顺理成章地担当了敬酒的角色,等敬到了钱凤这里,装作喝醉耍起酒疯,把钱凤的头巾扯到地上,扳着脸叫道:“钱凤!你算个什么东西,我温峤敬酒,你居然敢不干杯!”
王敦见他喝得这么尽,反倒很开心地去劝停,钱凤一脸委屈地要跟王敦说,但王敦一时不能理会。次日一早,温峤即将登船东下,钱凤再次找王敦劝他把温峤留下,认为温峤与司马绍关系亲密,与庾亮也有不匪的交情,不能让他重回建康。但王敦认为钱凤是为了昨晚的事而报复温峤,于是亲自目送着温峤消失在茫茫大江之上。
国庆节太嗨了,停更了这么多天。。。
(本章完)
………………………………
第86章 王敦之死
温峤死里逃生,但自己的任务并没有忘,把在王敦那里所见所闻全都告诉司马绍,司马绍迅速召集了朝中可任赖的文臣武将有针对性地策划反击。
消息不久便传到武昌,王敦大发雷霆,写信通知王导:“温峤小儿竟敢戏弄我,才刚别后两天就做出这种事来,我当悬赏捉拿,亲自拔了他的舌头!”
他也知这辈子是不可能拔掉温峤的舌头的,只不过找兄弟发泄一下,而且他对王导自始至终都怀着兄弟之情,就算这种情形居然也第一时间找王导吐露。
可惜王导心里却绝不会顾忌这种情份的,王敦注定是热脸贴上冷屁股了。
324年6月27日,司马绍加封宰相王导为总司令官,兼任京畿卫戍总司令;任命温峤为秦淮hb部军区司令长官,并与右将军卞敦一起据守石头城;应詹升任护军将军,兼前锋及秦淮hn部军区司令长官;郗鉴代理首都卫戍司令官,兼皇家大营司令长官;庾亮兼首都东区卫戍司令长官;政府文官部长卞壸担任中军将军。
这些司马绍信任的人里面,温峤、郗鉴和庾亮都是风云人物,曝光率很高。应詹以孝闻名,是个一般意义上的贤人,但往往这种贤人总是难以做出真正决定时局的大事;卞敦是个庸才,是个打酱油的角色;卞壸以抨击清谈著称于世,是个难得的实干家,而且擅长草书,是知名的书法大家。
就是这样一个队伍,将要迎击王敦的层层的压迫。
郗鉴到底是上阵打过仗的,深知朝廷虽一次加封了许多的武官封号,然而对于战争并无实质性帮助,于是坚决推辞了任命,并邀请临淮郡长苏峻和兖州督导官刘遐一同进京支援。司马绍受到启发,接着下令让徐州督导官王邃、豫州督导官祖约和广陵郡长陶瞻等人也加入到保卫首都的行列中。
苏峻最初是北方的堡主,后接受政府征召并且协助当地官员平定了叛将周坚之乱,因功获封郡长一职。刘遐最初胆小怕事,面对叛将不敢出手,但因为直接领导苏峻,也由此得到了晋升。祖约是祖逖的弟弟,陶瞻则陶侃的儿子,两人都是背景显赫之辈,是那种走路都自带背光的人。
虽然收集了许多援军,但到底还是王导一眼看穿了敌人的软肋所在,趁着王敦重病,带领王氏族人在建康为他设立灵堂,并发出讣闻,让国内不明真相的人全都认定王敦已死,这样一来司马绍一方的士气得到大幅提升,而王敦一方则倍受打击。
司马绍不忘火上浇油,向全国发出通告,宣布王敦的数条大罪,制造舆论攻势。
王敦本就有病在身,经过这番刺激,病情更加严重,已经到了卧床不起的地步,万分悲愤之下想到了身边还有个能掐会算的神人,于是叫来了郭璞,询问前程如何。
郭璞确实精通奇门遁甲之术,但即便是普通人也知道王敦以目前的情况绝对难以成事。当郭半仙煞有介事的占卜之后,一本正经地解答:“事情不会成功。”
若是普通人也许还会想到顺着王敦的意思,虽然落个拍马屁的名声,但好歹不致被怨恨陷害,但郭璞本着严谨的职业道德,不管不顾地满口实话。
愤怒的王敦终于动了杀心,气呼呼地问郭璞:“你再算算我的寿命如何?”
郭璞没能把握最后的这次机会,十分耿直地回说:“卦上显示,你如果大军东下,国家的灾难时间会很短,你如果住在武昌,寿命难测。”
王敦完全抓狂了,咆哮着问他:“你的寿命能不能预测有多长啊!”
郭璞仍旧没放弃职业底线,认真地算了一卦之后回说:“就到今天。”
他已知非死不可,索性坦荡荡地赴死,就在当天中午被带到闹市斩首,享年48岁。
风水师的话没能影响王敦攻取建康的决心,很快就打着清君侧(杀温峤等人)的名义率兵东下。
本年7月2日,王敦的哥哥王含带着五万兵马率先攻到秦淮hn岸,一时锐气逼人,首都群情震恐。
秦淮hb部军区司令长官温峤知强打估计打不过,于是毅然决然地把部队调到秦淮hb岸,然后纵火烧了朱雀桥,以此阻断敌人的冲击。
值此兵临城下的危机关头,司马绍再次热血沸腾,决定要亲自带兵出城迎战,可惜朱雀桥已毁,不但敌人过不来,自己也过不去了,不觉有些恼恨,但温峤很快表示安抚,告诉他:“现在朝廷军力单薄,所征调的几路大军还没有及时赶到,如果匪徒突然冲进皇城,誓必将要危害国家安全,到时候连皇家祭庙怕都难以保全,一条小桥能得这么大回报,何乐不为?”
王含的部队本来满怀激情前来洗劫首都,却不想在秦淮河被迫停下攻势,僵持之下渐渐有些失去斗志,士兵们归心似箭,半夜号哭者大有人在。
司马绍意识到反击的机会到了,于是派出段匹磾的兄弟段秀联合中军将军府的军政官曹浑等人连夜渡河发起突袭,于7月4日凌晨在越城大破王含军。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王敦很快就收到兵败的消息,万分悲痛之下惨淡离世,享年58岁。
王敦一生无子,便把哥哥王含的儿子王应过继到了膝下。王敦一死,王应听从他的遗嘱,暂时把尸体用席子裹起来,然后在外面涂满蜡密封放在议事厅的中央。为了不让外人得知王敦的死讯,王应和帐下官军就在王敦的尸体旁边饮酒作乐,十分欢乐,为了迷惑世人也是蛮拼的了。
但纸包不住火,寻阳郡长周光在家中召集了一千兵马准备投奔王敦,但王应声称王敦有病不能召见,周光于是猜想王敦已死,并找到哥哥周抚宣扬了这一消息。叛军得知主帅的死讯,纷纷丢盔弃甲,各路兵马节节败退。
到了7月26日,王含的残余主力部队再次遭到重创,不得已纵火焚毁大营落荒而逃。
这种情况下逃跑其实都很难选择,因为四处都是敌人,本来王含是要投奔荆州的王舒,因为王舒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