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陶称刚刚被杀,王导担心惹毛了庾亮那个愣头青,万一攻到建康,自己肯定不好过,于是只得赞同庾亮的请求,反正也不用自己出力,何必跟他对着他,徒生不快呢。
但郗鉴却考虑的更多也更全面,凭庾亮那三脚猫的功夫,如何与石虎对抗,简直就是以卵击石、自取其辱,力劝司马衍驳回这一请求,为了增强说服力,就说是给养辎重准备不够充分,难以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祭祀部长蔡谟得知消息之后,更为激动,洋洋洒洒地写就长篇大论,大概意思是说后赵的实力正处在巅峰,当初猛将祖逖都不能击溃刚刚崛起的石勒,而凭庾亮如何打败正处巅峰的石虎呢?况且庾亮连小小的苏峻都打发不了,更不要说渡江北上了。
蔡谟是朝中有名的毒舌,在所有人都拍王导马屁的时候,敢和王导起冲突开玩笑的人寥寥无己,蔡谟就是其中之一。
王导虽然在朝廷地位尊贵,可却是个名符其实的妻管严,出名的怕老婆,蔡谟经常以此取笑他,后来不只是老婆,王导对小妾也是逆来顺受的,有个雷姓小妾就专门负责收受上门来的贿赂,并装模作样地帮王导处理政务,蔡谟有次见了王导,问道:“雷尚书近来可还安好?”王导开始不知所以,细一回味才觉不对劲,但因蔡谟为人向来如此,倒也不能把他怎么样。
说到底,庾亮当初闯下了苏峻之乱的大祸,从此再也不能建立真正的威信了,别人动不动就拿那件事当说辞,就算庾亮从那之后大有长进(何况他确实也没什么长进),可仍旧不能赢得尊重,带着一帮貌合神离、阳奉阴违的大军出征,也注定不会得到满意的结果。
蔡谟的一番话让朝臣们纷纷点头称是,司马衍于是毅然决然地驳回了北伐的奏章,并下令禁止庾亮随意转移阵地。
沮丧的庾亮却也无计可施,只得等候时机了。
很快他便迎来了机会。
339年7月18日,丞相、始兴公王导病逝,享年65岁。就在几天后,全国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南昌公爵郗鉴也死掉了,享年70岁。
王导本已上了年纪,身体也算不上多康健,晚年又饱受庾亮的困扰,成日里担惊受怕,尤其经过几个月前的风波,心力交瘁之下终于不堪重负,卧床数日之后溘然长逝。
对于东晋王朝而言,接连两位重臣离世,显然算不上好事,但在庾亮看来则一定是再好不过了。多年来他一直生活在王导的阴影中,也处处遭受郗鉴的制衡,如今终于把他们熬死了,从此在朝中再也没有对手,真是做梦都会笑。
可见年轻确实是资本,本年庾亮50岁,虽然也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但相比另两位同僚可是年轻多了,而且他还活着,这是最重要的。
王导这么大的腕,死前当然免不了为自己的家族谋点福利,向司马衍申请让建康市长何充作自己的副手,司马衍向来对他言听计从,于是便加封何充为政府文官部长,等王导死后又提升何充为护军将军。何充是王导大姨子的儿子,因此很早就得以接触权力中枢,虽没什么出众的才华,但在朝中曝光率很高。
郗鉴病危之时,则把军政大事托付给了秘书长刘遐,接着上书皇帝请求退休,但就在这节骨眼上,庾亮仍旧念念不忘北伐大业,建议把郗鉴的军队移江北上,郗鉴不得不带病上书说:
“我所统率的部属大多数是北方人,有的是被强迫、被裹胁到了南方,有的则是新近归附,人们怀念故乡,都渴望故土,是我宣扬朝廷的恩德,分析善恶利害,拨付给他们田地和住宅,这才逐渐安定下来,可当听说我患病在床,人心恐惧震骇,如果这时修改让他们北渡长江,一定引起灾难,祭祀部长蔡谟平易忠贞,正直干练,素孚人望,我建议任命他为军区司令,徐州督导官。”
司马衍很擅长听取臣子的意见,只要不是特别过份,往往不会拒绝,于是下诏任命蔡谟为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部参谋长,加授高级咨询官,等到郗鉴死后,则让蔡谟接任其征北将军、徐兖青军区司令官和徐州督导官之职,并假节。
接下来就轮到庾氏兄弟登场了。
司马衍首先让庾亮接任王导的丞相高位,以及京畿卫戍总司令,并主管朝廷机要,但庾亮唯恐被人指指点点,不想太过拔尖,便把好处让给了弟弟庾冰。于是会稽郡长庾冰被擢升为立法院副总立法长之后,兼任京畿卫戍总司令、主管朝廷机要。
庾冰虽是外戚的身份,但却是有真才实学的,和庾亮一样都是实干家,不尚空谈,入朝之后夜以继日地处理政务,而且不看重关系和名声,全部唯才是举,用政绩说话,礼遇朝廷的贤能官员,提拔年轻的后进人才,无论朝廷还是民间,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表示赞美,肯定他是一位贤能的宰相。
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琅邪王氏的领军人物虽然去世,但其他家族还有的是清谈高手和浮夸之辈,他们都对务实的庾氏兄弟充满敌意。
新上任的建康市长殷融有心为庾冰指一条明路,也为自己找点便利,劝他做事不要那么死板,多向前辈王导学习。
庾冰当时不以为然,反而越发积极地为国效国,当时因为人员流动得厉害,为了逃避赋税徭役,偷偷不上户口的大有人在,庾冰大手一挥,查出黑户一万余人,全部编入屯垦部队,开垦耕田。
然而他不知道这些人里其实多数都出身名门望族,得罪了他们可终究没什么好处,渐渐地他就发现自己无论生活还是工作都处处充满坎坷曲折,等到新官上任的激情退去,终于不得不面对现实。
庾冰一惯喜欢追究事情发生的原因,以致流于苛刻繁琐,到后来心灰意懒了,态度也随这转变,又流于过度放纵,宽严简繁只看当天的心情,于是法律政令没有用处,形同虚设。
如果那时候流行小说创作,庾冰大可以出一本半自传性质的书,一定非常畅销,名字就叫:“论一个被士族清谈势力包围的实干家的悲哀。”
(本章完)
………………………………
第120章 邾城之战
王导既死,庾亮又不肯出任丞相,于是司马衍把丞相取消,重新恢复宰相称号。
丞相和宰相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内涵却有不小的区别,丞相是古时候最高的官位,十分尊贵,而宰相则只是一种泛指,许多权臣虽然官职不一,但却可以统称为宰相。
庾亮不敢担任丞相总是有他的道理,百官之首可是万众瞩目,责任和压力都空前增大,以他的心里格局是承受不住的。
他倒也算有些自知之明,只可惜在他的心里雾霾太过严重,多数时候完全不知道身在何处,更不知前往何方。
先前受到郗鉴的阻挠,因此北伐大业搁置,如今已无人能够阻止,庾亮还是执意要进行北伐。
他的出发点当然是好的,一方面是为自己的黑历史洗白,另一方面则也是光复中原,那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可惜有些事不是随随便便哪个人就能完成的,认不清这点,做什么都是枉然。实际上在整个东晋和南北朝两百多年的历史,没有过任何一次真正成功的北伐,这些年里当然不乏一些英雄豪杰,可他们仍旧不能完成光复中原的大业,庾亮只是空有一腔报国雄心,并没有匹配其地位的才华,又怎么能大获全胜呢。
实际上不只是这段时期,整个中国古代史上由南向北推进并最终统一全国的战役都是屈指可数,究其原因当然还是地理和人文占主要方面。南方水战更为普遍,北方水系则很少,南军顿时陷入了困境,而且南方人相比北方人更显弱小,冷冰器时代毫无优势,面对北方人高马大的强悍兵骑混合兵团,往往难以招架。当然也有例外,如果统帅足够雄才大略,仍然能逆转局势,可要完全平定南北,那却是难上加难。
而如果由北向南推进的话,南方的水系固然发达,但却绝非没有一处平民,步骑兵作战总是难免,只要战略战术安排妥当,北军更易突破南方的限制。
庾亮虽然莽撞,但却也不是没脑子,之前蔡谟的一番话,他也有考虑,北伐是一定要进行,只是短期内终究很难向发动大规模的攻击,于是准备先往边境线上调派部分兵力,以试探后赵的反应。
339年8月底,毛宝和樊峻被迫进驻长江北岸的邾城。之所以说被迫是因为毛宝知道邾城绝不能碰,然而苦劝庾亮未果,庾亮更是严令二人必须尽快动身,否则军法处置。先前陶侃在世时曾特别叮嘱部将绝不能越过长江而驻扎邾城,因为北岸形势过于复杂,且邾城被长江隔绝,没有援军,很容易就会被敌人攻破。
看似不经意的调动,很快引起了石虎的注意,而且石虎误以为东晋要发动挑衅,于是决定先行出击,任命政府最高行政长官夔安为总司令官,率石鉴、石闵、李农、张貉、李菟等五位将军,统率五万兵马南下攻击东晋王朝的荆州、扬州的北部边疆,另派两万精兵直取邾城。
强敌压境,兵微将寡的邾城顿时陷入危急,毛宝火速向庾亮求援,但庾亮却认为邾城十分坚固,短期内绝不会被攻陷,竟没有立刻调派援军。
9月,石闵在沔水之南,大破东晋,并斩杀了将军蔡怀。夔安和李农则攻陷了晋军在沔南的军事基地。其余将领也都大获全胜,张貉更是很快就攻陷邾城,杀敌六千多人。
邾城的守将毛宝和樊峻深知城池难保,于是在城破之前就突围出去,本以为就此安全了,却不想渡江时过于仓促,竟双双失足落入江中,被急流冲进深水淹死。
毛宝曾在平定苏峻之乱时大显神通,却落得这么个悲惨的下场,庾亮当真是害人不浅。
而就在前方节节败退的情况下,庾亮仍坚持上书朝廷准备北伐,直到听说邾城失陷,愚蠢的行动才宣告停止,并上书中央请求降罪,先自贬三等,当代理安西将军。
他也是通情理,态度也很积极,就是老忍不住祸害同僚同姓,让人无语。司马衍放眼满朝文武,国家元老级大臣已几乎死绝,能倚仗的无非也就庾亮兄弟几人而已,虽然明知庾亮难以指望,还是下诏恢复其官职,并让辅国将军庾怿担任豫州督导官兼宣城、庐江、历阳、安丰军区司令,假节,镇守芜湖,以防备后赵的后续偷袭。
后赵的夔安不久之后便包围石城,幸亏竟陵郡长李阳奋力迎战,终于击破夔安的攻势,并杀伤五千多人,夔安无意多做纠缠,在汉水以东大肆抢掠一番,裹胁七千余户人家,才志得意满地北还。
经过这一番折腾,庾亮彻底心灰意冷,当回顾过往,展望未来,都是一片黑暗,原来心里卯着的那股劲瞬间消散,终于一病不起,苟延残喘地挨到次年春节,溘然长逝,享年52岁。
他这一死,朝臣们反而念起他的好来,虽然他那么讨人嫌,可毕竟许多琐事都是仗着他处理的,如今没了他,单凭一帮清谈家们如何收拾残局?
成帝司马衍带着文武百官一起参加了庾亮的葬礼,等到庾亮将下葬时,何充更是感慨良多:“把玉树埋在土里,让我们在感情上怎么能受得了啊!”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庾亮以及之前的王导、郗鉴,甚至追溯到晋王朝所有死去的帝王将相,他们的死对于国家而言或许是莫大的损失,但却不会因此让国家步入毁灭,各方面的工作还要继续进行,且很快就有新的帝王将相补缺,往大的说这是历史,往小了说就是人生。
就在当月,护军将军、主管朝廷机要的何充被擢升为立法院总立法长,南郡郡长庾翼则升任江荆司雍梁益六州军区司令官、安西将军、荆州督导官,假节,接替了庾亮的官位,镇守武昌。
当时多数人都认为36岁的庾翼过于年轻,担心他不能承担其兄长的重任,庾翼于是全神贯注地投入工作,军政两大部门的管理都严正分明,几年下来,政府和百姓都变得充实富裕,人们这才称赞其才能出众。
一批老臣的故去宣示东晋王朝即将步入一个新的纪元。
(本章完)
………………………………
第121章 辽东霸主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小家如此,大家亦然。东晋王朝面临着迫切的新老交替,直接关系到日后的兴衰起伏。前燕则不时受到后赵的骚扰,虽不致担心亡国灭种那么严重,但总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
因为有长江天险的阻隔,石虎虽对东晋垂涎三尺,却又无法立时采取军事行动,只能打北方邻居的主意来解馋。
339年春,石虎刚在南方取得小胜,想到趁热打铁,便任命李农为辽西、北平军区司令、征东将军、营州州长,使持节,暂时进驻令支城。各军部署完毕之后,李农率三万人,跟征北大将军张举一同攻击前燕的凡城。
慕容皝此时已修炼成一个信心十足的鲜卑首领,得知后赵来袭,不再像以前那样惊慌失措,但也绝不敢掉以轻心,几经思忖,任命槪浅侵髟苗何呀⒉Ω磺勘伤蚴胤渤恰
悦绾是民间拥立的头领,属下多是因为逃难而聚拢起来的汉人,因他治理有方,竟也发展成一个不小的势力,顺理成章地得到慕容皝的赏识。而悦绾也很珍惜此次和慕容政府合作的机会,做了好大一番动员工作才向凡城进发。
等到后赵抵达凡城外,守军的将领及官员们大为恐惧,多数打算逃走,悦绾义正言辞地说:“我们接受的命令是抵抗盗寇,至死方休,而且我们在城垒的保护下足可以一当百,胆敢胡说八道,动摇军心的,一律斩首!”
将士们这才逐渐安定下来,可还是心存畏惧,悦绾于是身先士卒,亲自冒着被流箭射穿、被巨石砸中的危险,与后赵大军展开殊死搏斗。守军们见此情景,顿觉热血沸腾,跟着悦绾奋力把守城池,张举等人接连攻击十多天,除了搭进去无数尸体外,毫无所得,不得已只能先行撤退。
石虎本意只不过是打探前燕的虚实,得知败讯之后倒也没有表现得过分失态,只是惊诧慕容皝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居然发展如此迅猛,想要将其剿灭可真不是件容易事了。
前燕的慕容皝对凡城一战很是满意,同时也注意到了汉人的实力,可又想到自己的燕王之位并不是晋王朝授予的,只怕很难让多数汉人死心踏地为自己服务,在与智囊探讨之后,决定派秘书长刘翔和军事参议官鞠运前往建康,一面呈献捷报和战利品,一面申请正式的封赏,并声明自己称燕王只是权宜之计,为的是等待机会与东晋政府南北夹击敌人。只要得到晋政府的官方肯定,在北方的汉人眼里,燕国便获得了正统地位,届时他们会更加忠诚地为燕国效力。
339年冬,刘翔和鞠运一道沿海路南下。
就在等候东晋封爵期间,慕容皝也没舍得闲着。当时东面的高句丽经常趁着前燕刚立国,而出兵骚扰边境,慕容皝终于忍无可忍,派儿子慕容恪前往拦截,慕容恪率军长驱直入,一直推进到了新城,高句丽国王高钊被迫请求和解,燕军才原路返回。
得此鼓舞,慕容皝又派慕容恪北上攻击宇文部落的旁支,慕容恪顺道把小兄弟慕容霸也带上了,结果大获全胜,前燕一跃成为辽东第一霸主。
慕容霸是慕容皝的第五个儿子,本年只有13岁,勇冠三军,丝毫不比哥哥逊色,后来更是成为整个家族的大英雄。
不觉到了340年,前燕的兴盛让宇文部落陡生危机之感,而流落到当地的慕容翰因为勇猛且有谋略,酋长宇文逸豆归生怕他和慕容皝里应外合,将宇文部落吞并,于是动了杀心。
慕容翰身处异乡,时时刻刻都保持警醒,当听说这一消息,头脑开始飞速转动,最终想到了装疯卖傻的策略。
事实证明这并不是件容易的差事,尤其对于一个贵族出身的英雄豪杰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但为了躲避横祸,只能咬牙坚持了。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慕容翰拼命饮酒,有时躺在街头巷尾,随地拉屎撒尿,有时则披头散发,高声呼叫,甚至跪下叩头,向沿途的过客乞讨。宇文部上下对这个堕落的流浪汉都极为鄙视,虽想不到为何当年的大人物会沦落到这种地步,但也懒得理会他了。
从管制名单上被划掉之后,慕容翰得以四处走动,观察宇文部各处的山川形势和人文风茂,然后默记于心,为后来彻底击破宇文部落奠定了基础。
慕容皝很快就听说了哥哥的遭遇,想起当年慕容翰宁愿逃亡也不与自己夺位,心里不禁有一丝酸楚,于是安排商人王车前往寻找慕容翰的踪迹。
“王子乞丐”的名气很大,王车轻易就找到了他,但当说明来意后,慕容翰一句话也没说,只是拼命地捶胸点头。回国之后,王车把这一情况如实报告给慕容皝,慕容皝叹息道:“我这个哥哥可是真的想家了。”于是派王车再度前往,并为慕容翰准备了一样见面礼。
慕容翰力大无穷,能拉动七百多斤重的强弓,用的弓箭尤其长,慕容皝特别为他制造了一套称手的弓和箭,让王车把它们埋在路边,然后秘密通知慕容翰。
本年2月,慕容翰偷得宇文逸豆归的名马,跑到路边拿得弓箭便准备逃走,然而宇文逸豆归已发现不妥,紧急派精悍骑兵一百多人前往追捕。
你追我赶十几里之后,慕容翰忽然停下,回身告诉追兵说:“我在外作客太久,思念故乡,现在打算回家,既然已经上马,就没有再回去的道理,我以前不过是假装疯狂愚弄你们,本领仍然存在,劝你们不要自取灭亡!”
追兵们仗着人多势众,丝毫不把他放在眼里,径行突击,慕容翰再次劝说:“我在你们国家多年,虽没得过多少好处,但总算有收留之恩,不想在你们的国土伤害你们,现在你们在距离我一百步的地方把刀插在地面上,我若一箭射中,你们就应该原路返回,我若射不中,你们不妨再追!”
追兵们被他此刻的气场震住了,有人便解下佩刀插在地上,只见慕容翰随手一箭射出,正中刀环,追兵们大为震骇,匆匆撤退而去。
经过一番奔波,慕容兄弟终于在都城重逢,想起过往种种,两人都是感慨良多。可旁生这么多枝节的始作俑者,却正是慕容皝,若不是他嫉贤妒能,也不会有慕容翰的出走,更不会有这中间许许多多不必要的曲折。
可笑的是,经此之后,慕容皝却并没有真的对哥哥释怀,慕容翰为了家族操碎了心,最终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本章完)
………………………………
第122章 刘翔使晋
在半路耽搁了一年的时间,前燕使节刘翔在鞠运的陪同下终于安全抵达建康。
341年2月,晋成帝司马衍亲自接见了他们,并致以最诚挚的问候,想到前方的乱局,忍不住问刘翔:“慕容皝可还平安吗?”
刘翔心想何止是平安,活得可潇洒了,但嘴上说:“承蒙陛下关照,辽东的百姓虽谈不上安居乐业,倒也没有性命之虞。”
简单寒喧几句,刘翔很快便单刀直入:“我被派遣动身的那天,慕容皝身穿正式官服,在庭院用正式的朝拜仪式送出奏章,请求陛下加封他为最高统帅,并颁发燕王印信。”
他这话说完,陪坐的官员都是议论纷纷,有人就当面提出,依照旧例,最高统帅是绝不能驻防边疆的,而且自汉魏以来,跟皇家不同姓的人也不能封王。
司马衍面露难色,心想这慕容老儿当真是厚颜无耻,接连好几年不通音讯,突然派人过来就要这要那,若是一般的要求能应就应了,关键封王也确实是胃口太大。
刘翔早知事情没这么简单,把备好的说辞洋洋洒洒地抛了出来:“自从匈奴人叛乱以来,长江以北的疆土全都陷入盗贼之手,在座的堂堂中华高级官员,没有听说有谁奋起手臂,挥动戈矛,去击败叛徒,只有慕容父子同心合力,从不忘晋国恩义,用少数的兵力去击破强敌,且屡屡挫败敌人,石虎心生畏惧,把沿边的居民分别移到三魏,让其国土退缩千里,而把蓟城当作北境,功勋如此壮烈,朝廷竟然爱惜大海以北的土地,不能把它当作采邑,原因何在?从前刘邦对王位毫不爱惜,加授朝信、彭越,所以才能完成帝王大业,项羽把印信刻好却不能果断交给别人,终于覆灭。站在我的立场上,并非一定要办成此事,只是觉得贤明的朝廷要是让忠义的藩属寒心,四海之大,何以鼓励别人呢!”
众人面面相觑,但谁都不肯表态,司马衍略显尴尬地让刘翔先回府休息,等候进一步商讨的结果。
然而转眼一年过去了,晋政府仍旧不能最终决定。
刘翔知道这么耗下去,就是把自己耗死也不能如愿,于是决定改变策略,找到了寝殿太监发牢骚,时不时地登门抱怨:“石虎的地盘多达八州,只武装部队就有一百多万,志在吞并长江汉水,从最大的索头部落到宇文部落,再到其他的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