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荒苋冶Vぬ煜铝⒖檀舐遥∮Ω玫P牡氖钦饧拢皇橇憾浚憾磕侨喝瞬还乔罾е良牖丶蚁纾墼谝黄鸬鼻康粒牡胤剑锌嵝妆空庵中芯叮趺纯赡馨踩执锛颐牛课艺飧隼锨寄芴婺阋徽浇饩觥!
姚弋仲性情耿直,不管对方什么身份,都一律用“你我他”说话,不理会什么尊称和谦词,石虎早就习以为常,倒也不见怪,尤其他说的问题针贬时弊,石虎仿佛已陷入国家大乱的乱局之中,眼前的事也确实不那么忧虑了。
前线紧急,石虎可没多少时间浪费,当天便加授姚弋仲使持节,征西大将军,并赏赐一匹全副武装的战马。姚弋仲身披铠甲,就在庭前跨上马背,意气风发地对石虎说:“你看我老羌,能不能破敌!”说完也不再辞行,飞奔而去。
不出几日,捷报传来,梁犊在荥阳被斩,余党也全被消灭,石虎高兴之余,特许姚弋仲上殿时不解佩剑,不脱木屐,入朝时不必快走,并封西平郡公,另擢升参与讨贼的蒲洪为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雍秦军区司令长官、雍州督导官,封略阳郡公。
梁犊虽死,但各地的起义却是此起彼伏,任凭将领如何严苛镇压,总是按下葫芦浮起瓢,不能平静,加个王公贵族们又都野心勃勃,一场前所未有乱局即将随着石虎的死而拉开序幕。
4月9日,石虎料想自己时日无多,开始准备后事,让彭城王石遵担任最高统帅、镇守关右,燕王石斌担任丞相、主管朝廷机要,张豺担任镇卫大将军、领军将军、兼政府文官部长。三人将同时接受遗诏,辅佐新皇执政。
太子石世的母亲刘皇后,恐怕石斌会对儿子不利,跟张豺秘密商议排除异己,而张豺则乐得这么做,早就期望自己独揽大权的那天了,于是尽心尽力地为刘皇后出谋划策。
石斌当时驻防在襄国,刘皇后派人传给石斌一项假的情报,说:“主上病势已经减轻,大王如果要打猎,不妨留下打猎。”
石斌平生除了女人,就是喜欢打猎和饮酒,巴不得留下来狩猎饮酒,便欣然应允。刘皇后跟张豺再假传圣旨,指控石斌没有忠孝之心,下令免除其所有官职,返回私宅,然后由张豺的弟弟张雄率领龙腾武士五百人,负责严密看守。
4月19日,石遵从幽州抵达邺城,刘皇后趁着石虎神智不清,赶紧让石遵到金銮殿接受命令,然后把宫廷禁卫军三万人拨付给他,让他前往关右到职,石遵不知底细,只得哭号流涕而去。
就在当天,石虎的病忽然有了起色,问左右的太监:“石遵来了没有?”太监回说:“不但来了,而且走了。”
石虎怔怔地说:“可惜,我没有见到他。”趁着清醒,登上太极殿西阁,心想应该是最后一次登高了。这时龙腾初级指挥官二百余人,全都在他面前跪下,石虎奇怪:“你们要求什么?”为首的说:“陛下圣体欠安,应该教燕王入宫侍奉,统率天下兵马。”有的人更为直接说:“请立燕王为太子。”石虎脑子一转,想到之前的诏书,问道:“燕王难道不在皇宫?快教他来!”
太监一旁提醒说:“燕王酒醉未醒,不能进宫。”石虎怒道:“赶快派辇车去接他,我要交给他印信!”但一时气血攻心,再度昏迷,被太监送回皇宫。
张豺听说之后,唯恐横生变数,让张雄假传圣旨,将石斌诛杀。
4月22日,刘皇后再假传圣旨,任命张豺为太保,全国各军区总司令长官,主管朝廷机要,张豺终于如愿以偿地独揽大权。
第二天,昏迷的石虎再没醒来,就在悲剧的梦中离开人世,享年55岁。
臭名昭著的大暴君就这样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但他制造的罪恶却远没终结,更大的腥风血雨就要来临。
(本章完)
………………………………
第139章 后赵大乱
石虎既死,11岁的太子石世继位,刘皇后升为皇太后,行使皇帝职权,由张豺担任丞相,张豺怕引起其他皇子的众怒,建议让彭城王石遵和义阳王石鉴分别担任左右丞相,作为安抚,刘太后批准。
为了彻底清除残余的反对势力,张豺跟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张举,阴谋诛杀最高监察长李农。可惜张举与李农有些交情,不忍害他,竟然把此事偷偷告知,李农于是逃往广宗,率并州的流民集团数万家,退守上白以自保。
张举有些不开心了,让你保命也就是了,偏偏又搞出这些状况来。很快刘太后就让张举率宫廷禁卫军包围上白,张举拿着诏命,心里是百感交集啊。
赶走了李农,张豺让张离出任镇军大将军、全国各军区总司令,作为自己的副手,准备迎接明天的好日子了。
然而事情可没那么简单,好日子可不是说有就有的。
彭城王石遵抵达河内时,讨伐梁犊的姚弋仲、蒲洪、刘宁、征虏将军石闵和武卫将军王鸾等人,凯旋班师,刚好也在河内,众人同时得知石虎的死讯,于是向石遵提议:“殿下英明神武,先帝也曾有意以殿下为继承人,只是因为年老糊涂,被张豺引入歧途,而今女主把持朝政,奸臣当权,上白之围僵持不能解决,京师守卫,必定空虚,殿下如果能宣布张豺的罪状,擂动战鼓,前往讨伐,天下之间谁敢不从?邺城的守军也必定大开城门,迎接殿下!”
石遵顿时眉开眼笑,此计正合我心意!
5月初,石遵在李城正式宣布反抗朝廷,率军返回邺城,洛州督导官刘国率领洛阳部众到李城会师,共同讨伐逆贼张豺。文告传到邺城,张豺十分恐慌,立刻把围攻上白的中央禁卫军召回。
5月11日,石遵率军挺进荡阴,战士多达9万人,由石闵担当先锋。为了调动石闵的积极性,石遵特意向他许诺:“小伙子,好好干!事成之后,我定立你为太子!”石闵大喜,当然乐于效劳。
然而他们都知道石闵本是汉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继承后赵的君王,但这么赤祼祼的诱惑,对于石闵这个不满30岁的年轻人而言,总是感官上的莫大刺激,于是顾不得理智的鞭策,使出浑身解数,为石遵开路。
反对派武装很快抵达邺城,城中年纪大的父老辈故旧,跟羯人战士一合计,都认为彭城王石遵的实力更加雄厚,于是纷纷跳城而出,前往投奔,张豺下令斩杀阻止,完全没有效果,而张离后来也率龙腾武士二千人,砍开城门,迎接石遵。
刘太后自知大势已去,召见张豺,哭诉道:“先帝灵柩还没有安葬,灾祸竟发展到如此程度,现在石世年纪还小,托付给将军,将军可有什么良策?我打算加授石遵更高的官位,不知道能不能让他留我们孤儿寡母一条性命。”
张豺惊惶失措,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只是“啊啊”以对,刘太后于是下诏让石遵担任丞相、最高指挥官、总司令官、全国各军区总司令官,主管朝廷机要,假斧钺,加九锡。
但局势已然不可控,单纯凭借一串官号赏赐根本无济于事。
5月14日,石遵大军抵达安阳亭,张豺胆战心惊地出城迎接,并声称自己是无辜的,都是刘太后出的馊主意,但石遵可管不理会那些细节,果断将他逮捕。
次日一早,石遵在严密的保护下,从凤阳门进入邺城,登上太武殿前殿,在石虎的灵柩前面捶胸顿足,表现得十分悲痛,然后退到太武殿东厢房,下令把张豺绑赴平乐市场斩首,并屠灭三族,接着假传刘太后的诏令:“石世年纪太小,是先帝私心,赐给他继承人的尊位,然而,以国家大事,不是他能担当的,应让石遵继位。”
刘太后除了以泪洗面,完全无力反击,只能眼看石遵称帝。而石遵一旦登极,刘太后母子很快便遭诛杀。
皇宫易主,上白之围也宣告解除,李农得以安然返回京师,新皇帝石遵让他恢复原来的官位。
按照惯例,接下来便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了,石遵下诏擢升母亲郑樱桃为皇太后,正妃张氏为皇后,已故燕王石斌的儿子石衍为皇太子,让义阳王石鉴为高级咨询官、皇家师傅,沛王石冲为太保,乐平王石苞为最高指挥官,汝阴王石琨为最高统帅,武兴公石闵为全国各军区总司令长官、辅国大将军。
貌似和谐的背后,实则隐藏着莫大的危机。石遵并非皇子中的佼佼者,更没有服众的气势,他一称帝,其他的皇子当然也觉得自己能上位,所以暗中不断筹划再兴祸乱。而石闵虽不是皇子,也觉非常不爽,因为之前石遵曾亲自允诺立他为太子,可没过几天就食言了,怨愤之情溢于言表。
镇守蓟城的沛王石冲,听说石遵诛杀了石世而自己称帝之后,率先发难,鼓动部属:“石世是先帝决定的继承人,石遵怎么可以随便废黜诛杀,简直罪大恶极!你们现在传令,全体动员,我要亲自讨伐他!”
计议已定,石冲让宁北将军沐坚,留守幽州,他自己则率大军五万人,从蓟城南下,并传令故燕国、赵国地区的州郡政府,号召大家一起勤王。各地的军队,都是唯恐天下不乱,纷纷前来会师,等石冲抵达常山的时候,部众已达十多万人。
就在大家群情激愤之时,石遵的大赦令颁到,石冲却忽然动摇了,跟亲信说:“石世和石遵都是我的兄弟,不管怎么做都不能让死人复生,活人为什么还要自相残杀呢,我觉得还是先回去吧。”
将领听说之后简直亮瞎了狗眼,纷纷表示抗议,大家伙抛妻弃子前来投奔,你居然说撤就撤,玩人呢吧!
石冲迫于压力,只得徐徐前进,后来石遵又写信给他,希望能和平相处,但他这次不敢再迟疑,执意分个胜负。
石遵也不是善茬,迅速让武兴公石闵以及李农率精锐部队十万人,前往讨伐石冲。石闵骁勇善战,当真不是盖的,在平棘会战中大获全胜,并在元氏将石冲生擒,强迫他自杀,然后坑杀其部众三万人。
清除了一个障碍,但后赵各地的军阀将领岂止三五个,石闵准备借石遵的手,把他们全都除掉,首先想到的是蒲洪,向石遵进言:“蒲洪是人中豪杰,现在坐镇关中,我恐怕秦州雍州将不再是大赵国土,这虽是先帝临终时下达的命令,然而陛下既已登极,自然可以根据形势加以完善。”
石遵认为正确,于是下令免除蒲洪雍秦军区司令长官的职位,但其他的官职不变。蒲洪接到诏令,大为恼火,本来值此混乱局面,就已有心自立,现在更不迟疑,立即调回枋头,然后派人前往东晋,请求和解。
(本章完)
………………………………
第140章 褚裒北伐
后赵的乱局,对于周边国家来说,简直像是天上掉馅饼一样,前燕平狄将军慕容霸首先发现了战机,火急火燎地上书慕容俊:“石虎极度凶恶残暴,连上天都对他弃绝,残余的灰烬不过仅能生存而已,想不到自己人更把自己人当作鱼肉,互相屠杀,而今中原人民像倒悬在那里,渴望仁慈的人施予救助,我们大军一旦入境,各地势必纷纷倒戈。”
北平郡长孙兴,也紧跟着上疏说:“石氏集团内部大乱,我们正应该抓住时机,进军中原。”
但慕容俊却因为慕容皝刚死不久,无意远征,慕容霸心急如焚,快马加鞭地前往龙城,当面警告慕容俊:“天下最难得到,也最容易失去的,就是时机,万一石氏集团,从衰弱中复兴,或者其他英雄豪杰趁机取而代之,掌握了现成的基业,跟我们对抗,岂止是失去时机那么简单,恐怕还要后患无穷。”
慕容俊有些不高兴了,自己总算是一国之君,你再能征善战,也不应该这么语气说话,可毕竟不能因为这件事发火,只得说:“邺城虽然乱成一团,可是邓恒据守安乐,军力雄厚,粮秣充足,我们如果对后赵发起攻击,东边不能通过,只好改走西边的卢龙,卢龙群山险恶,道路狭窄,盗贼在山顶使用滚下巨石,就可以切断交通,我们头尾将同时受到袭击,这个问题将怎么解决?”
慕容霸心想你原来是担心这个,还以为真的胸无大志呢,于是放轻松下来,心平气和地说道:“邓恒虽然有意替石氏集团据守,可是将士们全都无心应战,大军一旦压境,他们自会瓦解,我请求担当前锋,从东方的徒河出发,秘密行动,直指令支,大出他们的意料,他们忽然发现,势必震恐失措,最了不起,也不过紧闭城门,固守待援,而更大的可能则是放弃城池,一哄而逃,哪有时间阻止我们的攻击?除去这一威胁,殿下自可以安步前行,不会再有什么障碍了。”
慕容俊仍然犹豫,询问五才将军封奕的意见,封奕表示应该南征,主任参谋黄泓和折冲将军慕舆根很快也都请求慕容俊挥师南下,慕容俊这才终于下定决心,任命慕容恪为辅国将军,慕容评为辅弼将军,左秘书长阳骛为辅义将军,慕容霸为前锋司令官、建锋将军,遴选精锐士卒20万,动员备战,待机出动。
慕容霸终于得偿所愿,然而也因此得罪了哥哥慕容俊。在慕容俊看来,这个小兄弟虽然一腔赤诚,然而锋芒太盛,只怕早晚会成为自己的威胁,等时机成熟,一定要采取行动防患未然。南征清理后赵的残局,固然算得上是前燕做出的正确决策,但也为后来慕容霸的出走,埋下了伏笔。
鲜卑人尚且有平定北方的雄心,南方的所谓正统东晋王朝,时常标榜以恢复中原为终极目标,如今遇到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岂有不出手的道理。
征西大将军桓温获悉北方的局势之后,当机立断地率军进抵安陆,让各将领准备北伐大业,并派人向建康呈递奏章,因动员的兵力规模浩大,这次没敢先斩后奏,唯恐遭到诬陷,只在防地专心等候批示。
此时北方的汉人都有心趁乱南归,后赵扬州督导官王浃就献出了寿春,向东晋投降,然后由东晋的西翼禁卫指挥官陈逵前往驻防。
受此鼓舞,征北大将军褚裒上疏请求讨伐后赵,当天就下令戒严,向泗口出发。
但朝廷官员却普遍认为褚裒身份尊贵,责任重大,应该另派一个支队先行,褚裒好一番说道,才得到了朝廷的许可。
349年7月,司马聃下诏加封褚裒为剿匪总司令官,兼徐兖青扬豫五州军区司令官,率军三万,直指彭城,北方的知识分子和普通百姓,每天归降褚裒的数以千计。东晋子民等候多年的时刻终于就要来临了,真是激动人心。
上游的桓温听说此事,当然也欢喜非常,可自己的奏章一直得不到回复,不得不再派人紧急上书,请求与褚裒会师,共讨羯人政权,但司马昱和殷浩商议之后,却认为桓温出兵,除了危及建康之外,没有半点好处,严令其不准轻举妄动。
桓温简直要暴走,如此机会若不能把握,以后凭什么恢复中原!不顾朝廷的反对,执意领兵东下。
建康当局瞬间坐不住了,以为桓温要借机起兵谋反,司马昱赶紧写信给桓温,说是后赵衰微,凭褚裒一人足矣,不必劳烦桓将军,请桓将军耐住性子,静候前线的捷报传来,若是不顾皇帝的诏命,冒天下之大不韪,恐怕于将军的名声不利,更对国家稳定构成莫大威胁。
看到书信,桓温属下的官员全都建议他暂时忍让,不妨先看褚裒如何破敌,英雄何愁没有用武之地,真要和建康爆发冲突,眼下大好局面可就不复存在了。桓温无奈之下只得暂时撤退,等候北方的最新消息。
褚裒此前从未领兵打仗,然而处子秀并不成功。
接连招降北方的汉人同胞,褚裒对未来局势的态度有些过于乐观,所以当鲁郡人民五百家起兵叛变后赵的时候,褚裒不顾前线的军情,迅速调派部将王龛、李迈,率精兵三千人前往迎接,好像过家家一般。
殊不知,后赵负责驻防此处的南方剿匪总司令官李农手握两万骑兵,眼看晋军来袭,大举前往镇压,最终将三千晋军全部斩杀,鲁郡的五百同胞也无一幸免。
此战让褚裒倍受打击,被迫退守广陵,而驻屯寿春的陈逵得到消息,竟然焚毁了寿春积蓄的所有粮秣辎重,并摧毁城墙,仓皇逃回东晋。
但晋军主力实际上并没有受损,可惜褚裒毕竟没有大将的心理素质和领军才能,首战受挫,便没了进击的决心,不思重新布置扳回一局,反而仓促上疏朝廷,请求贬降自己,实际上则是请求赶紧回家。
司马昱等人倒是乐得这种结果,以后就不会再有人敢说北伐了,驳回了褚裒的降职申请,让他仍回原防地京口,只是解除了剿匪总司令官的官职。
而与此同时,后赵腹地的知识分子和平民20多万,已经过长途跋涉,渡hn下,打算回归东晋,不料褚裒竟毫无征兆地撤了回去,于是没了接应,被追击的后赵大军残杀地屠戮一光,尸积如山,血流成河。
褚裒固然有谦让的美德,可惜也只有这一样本事,因他毫不章法的北伐,损失几十万人的性命,那么点所谓的美德算得了什么?但他和庾亮一样,出发点都是好的,只是没有充分的才华,来支撑自己的野心,因此酿成悲剧。
当然他也知道自己罪孽深重,甚至产生了战争后遗症,回京口之后不时听到周围传来阵阵哭声,夜里也常被冤魂托梦,精神陡然失守,一病不起,挣扎到本年12月7日,凄然离世,享年46岁。
褚裒失利,桓温不忘继续上书,但朝廷已铁了心要雪藏他,几次三番下诏不许出兵,只管静候最佳时机。
桓温虽然气愤,却也不敢与朝廷完全决裂,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机会从手缝间溜走。
(本章完)
………………………………
第141章 血洗宫廷
桓温的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显然处在司马昱的密切关注之下,而边疆其他官员相比桓温倒有更大的自主性。
雍州的百姓也有许多南下归降的,梁州督导官司马勋率军向关中挺进。
司马勋一路穿过骆谷,击破后赵的长城守卫基地,在悬钩扎营,距长安二百里的时候,派总务官刘焕向长安进攻,并成功击斩后赵的陪都长安市长刘秀离,又攻陷贺城,一时威震关中。三辅的英雄豪杰全都聚众起兵,斩杀郡县长,以响应司马勋,共聚拢了三十多个壁寨,多达五万人。
后赵乐平王石苞原本还想攻击邺城,但发现隔壁的敌人这么给力,忽然想到一个绝佳的策略,先派将领麻秋、姚国等人,率军迎战司马勋,接着向朝廷上书请书支援,想以此消耗邺城的实力。
后赵皇帝石遵接到求援,也心生一计,派车骑将军王朗率精锐骑兵二万人,宣称协助讨伐东晋的司马勋,但进入长安后,却趁机劫持了石苞,将其押回邺城,并留守部队在边疆驻扎,以防范石苞的部将。
这出滑稽的智力较量,最终让石苞一败涂地,很快就被斩首。
不过邺城的援军还是起到了很大的震慑作用,司马勋终因兵力太少,选择回军。
349年10月,就在司马勋回去的途中,竟然随道攻陷了宛城,并斩杀后赵的南阳郡长袁景,志得意满地回梁州去了。
司马勋是当年汉赵将领令狐泥的养子,后来南投东晋时,为了得到重视,才自称是司马家的后人,因他威猛有谋略,倒也颇受重用。
附近的仇池王杨初也加入到了建功立业的行列,偷袭后赵的西城,竟也攻克了,真是可喜可贺。至于前凉政权的张重华,他一心扎在赌局和棋盘上,真正做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更不理会国外的风吹草动,任谁劝说都不管用,本年除了自行加封凉王之外,并没有其他事迹。
接下来的局面大致如此:东晋和前凉毫不关心后赵的起伏;慕容吐谷浑、铁弗匈奴和拓跋鲜卑的代国,倒是有心逐鹿中原,可惜鞭长莫及;只有前燕表现得最为积极,但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仍需等待适当的机会出击。
于是终结后赵政权的大任,竟意外落到了一个生养在后赵的汉人小伙肩上。
石闵自恃攻陷邺城的功劳(虽然并没出多大力),打算借此控制朝廷,但却知道一定不会得到石遵的认同,于是借着自己全国各军区司令长官的身份,从朝廷到地方,总揽全**权,用心结交金殿的卫士,奏请把他们全体擢升为殿中员外将军,并封关外侯。
想到当初可以顺利进入邺城,还是多亏了金殿卫士的帮助,石遵欣然应允了这一请求,但他非要在这时候展现一下皇帝的威严,在嘉奖名单上标注出各人的优缺点,加以褒贬,大臣们对此很不满意,金殿卫士们更是与石闵亲近得多。
首都东区卫戍司令官王鸾,经过多日的观察,建议石遵应该剥夺石闵的军权,以绝后患。立法院总立法长孟准则更加极端,直接劝石遵杀掉石闵,认为汉人永远不可能与他们一条心,迟早会发动叛变。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道理可不只是汉人清楚,胡人也了若指掌。
本年11月,石遵召集了义阳王石鉴、乐平王石苞、汝阴王石琨、淮南王石昭等人入宫,在皇太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