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在他二人在安阳密会之时,邺城方面已发生重大变故。

    前燕宜都王慕容桓,率武装部队一万人,原本是作为慕容评的后继部队,但得到慕容评失败的消息,便也顾不上那么多,抛弃了汉人士卒,只带着鲜卑部众五千人,向北逃奔故都龙城,皇帝慕容暐、上庸王慕容评、乐安王慕容臧、定襄王慕容渊,首都东区卫戍司令官孟高,殿中将军艾朗等人,很快也逃出邺城,前往投奔。

    11月7日,扶余的人质扶余蔚,率领本国部众和高句丽王国的人质,以及上党军团留在京师的人质,共计五百多人,趁夜打开邺城北门,迎接前秦的远征军。

    几天之后,苻坚在王猛等人的陪同下进入邺城皇宫。

    (本章完)
………………………………

第183章 前秦帝国

    前燕皇帝慕容暐逃出邺城时,骑兵卫士还有一千多人,但等到逃出城后,随从们一哄而散,左右只剩十几个人。

    当时道路十分艰难,孟高随行照顾慕容暐、慕容臧和慕容渊,历经千辛万苦向北前进,沿途不断受到盗匪狙击,十几人便不得不一边战斗一边赶路,接连数日都没能走多远,暂时躲进一处坟地,就靠着坟墓,解开马鞍,让马匹得到休息。

    而就在这时,二十多个强盗猛然出现,发现这群衣服华丽的人,料定他们身上定有不少金钱财宝,二话不说就发动突击。

    强盗们装备齐全,每人都挟有弓箭,孟高挥刀应战,虽杀伤几人,但自己的力气也全都用尽,料想难逃此劫,于是扑上去死死地抱住一个强盗,把他摔倒在地,大声叫喊:“大丈夫已尽了全力!”

    另一个强盗一箭射来,正中孟高的脖子,孟高当场死掉,艾朗本有心上前助阵,也被杀害,慕容暐眼见不妙,只得徒步逃亡。

    慕容暐既恨又怕,茫无目的地一路狂奔,最后也不知跑了多久,跑到了什么地方,刚好被前秦的追兵截获,秦将郭庆让部属巨武把他生擒,将要用绳子绑时,慕容暐忽然精神抖擞,叫嚣道:“你算个什么东西,怎么敢伤害天子!”

    巨武与郭庆相视一笑,冷冷地说:“我接到命令捉拿强盗小偷,你算哪门子的天子!”说话间已把慕容暐五花大绑,一路送往邺城。

    苻坚看着狼狈的慕容暐,一时竟颇感怜惜,亲切地询问他为什么不投降而选择逃跑,慕容暐经过一路的折磨,已没了半点脾气,委屈地回说:“我……我就是想死到先人陵墓上而已……”

    苻坚本想数落他的罪责,但此刻却又于心不忍了,于是下令把他释放,然后让他回到邺城宫殿,率文武官员正式出来投降,立国33年的前燕政权至此彻底结束。

    收降事宜处理完后,慕容暐特别向苻坚报告了孟高、艾朗英勇救主的行径,苻坚大受感动,下令厚葬他们,并任命他们的儿子为政府初级助理官。

    在苻坚的世界里,坏人仍能得到原谅,好人绝不会被辜负。

    虽然皇帝已经归降,但仍有燕国的残余势力在各处游荡,主要是两个王爷:慕容评失了龙城的避难所,转而投奔高句丽,但高句丽国王并不喜欢他,更不会因他得罪苻坚,于是把他绑起来送回前秦;宜都王慕容桓则诛杀了镇东将军、勃海王慕容亮,吞并其部众,转而投奔辽东,结果辽东郡长韩绸早已投降,慕容桓不能进城,进攻又无法攻克,没多久便被追上来的秦将朱嶷斩杀。

    慕容家族大势已去,前燕各州的州长、郡长以及六夷族的首领,全向前秦投降,共计157郡,246万户,999万人。

    370年,苻坚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成绩已远超石勒,成为十六国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但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等着他,称帝不过13年,已打造出一个庞大的帝国。

    接下来的一个看似不经意的举动就让他与历代的皇帝明显区分开来,处理完了前燕的遗留问题,一道诏令下去,把前燕皇宫中的美女和金银财宝,全部赏赐给参与东征的将士。

    皇帝本不缺钱和美女,但能做到这么洒脱大方的,苻坚堪称第一人,当年晋武帝司马炎把孙吴的几千个美女全都收为己用,前后对比何其强烈。

    苻坚接着下诏大赦,附言说道:“我恩德少而才干不足,承受上天的旨意,不能怀柔远人、感化四方,以致战车屡次出动,贻害苍生,我实在难辞其咎,现在大赦天下,一切从头开始!”

    一切从头开始了,但此时的起点已远非他刚称帝时可比,国内一片升平,政治清明,法制健全,人民安居乐业,丝毫看不出是处在混乱的五胡十国时代,简直就像是撒哈拉大沙漠里的一片绿洲。

    孤木不成林,苻坚即便再有才华,单靠他自己也终究不会有这么大成就,辅臣们的作用绝不容忽视,尤其是王猛。

    苻坚比任何人都知道王猛的好处,下完大赦的诏书,第一件事就是加授王猛使持节、关东军区司令长官、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冀州州长,镇守邺城,并晋封清河郡侯,把慕容评从民间搜刮的所有金银财宝,也全部赏赐给了他。

    几个主要的平燕功臣也获得相应封赏,加授镇南将军杨安博平县侯,加授邓羌使持节、征虏将军、安定郡长、真定郡侯,加授郭庆持节、幽州军区司令长官、兼幽州督导官、襄城侯,镇守邺城。

    其他的将士们也都封爵任官,各依等级,绝无遗漏,甚至前燕遗留的一些能臣也都被提拔重用,擢升前燕常山郡长申绍为散骑顾问官,让申绍跟散骑顾问官韦儒,一同担任绣衣戒严官,李邽为政府行政官,封衡为政府助理行政官,慕容德为张掖郡长,燕人平叡为宣威将军,悉罗腾为宫廷中级禁卫官,皇甫真为御车总监,李洪为御马总监。

    除了韦钟为魏郡郡长、彭豹为阳平郡长,其他的州郡县长都由原人担任,政局没有因为国家的存亡而发生剧烈的变化。

    王猛也是爱才之人,趁着苻坚提拔燕臣之际,顺便上疏请求任命原来的前燕使臣梁琛为主任秘书,兼机要室主任。

    苻坚对他言听计从,很爽快地答应了,然后开始巡查关东州郡,考察当地的风俗习惯,勉励居民从事耕田种桑,并下令当地政府救济贫困,掩埋无主尸体,表扬有节操的人,对于前燕时期扰民的法令规章,全都修改或取消。

    好好一场武力入侵,被苻坚和王猛搞成了和平演变,百姓并未因为慕容家族的败落而受到半点侵扰,生活反倒更加富足,堪称奇迹。

    除此之外,苻坚还特意前往枋头,设筵欢宴父老,下令把枋头改名为永昌,在自己有生之年,免除当地人民的全部田赋捐税。枋头是苻氐发迹的地方,对于苻氏家族有着极特殊的意义。

    年底的时候,苻坚下令把慕容暐的皇后妃妾、亲王公爵、文武百官以及鲜卑民族四万余户人家,全都迁到长安;关东强大的家族和豪门,跟各种北方民族15万户,全都强迫迁到关中,其中乌桓人住冯翊、北地,丁零人翟斌部落住新安、渑池,特别准许各地因战乱而流亡迁徙的百姓,有打算回乡重执旧业的,可以自由行动。

    对于前燕的两个大罪人,苻坚并没有痛下杀手,慕容暐被封为封慕容暐为新兴侯,慕容评被任命为皇家宫廷官,全都奉朝请,也就是特准可以参加御前会议。

    因为前燕领土终究太大,苻坚认为刚刚平定关东,郡县长都应有适当人选,特别加授王猛全权不受任何拘束地任命杰出人才,担任六州郡县长,先行到职再通知政府部门进行正式委派。

    前秦即将迎来更加突发猛进的十年。

    (本章完)
………………………………

第184章 桓温雄起

    苻坚忙着扩张领土的时候,桓温也没舍得闲着,只是并没有借机发动偷袭,而是专心拍打叛徒了。

    袁真叛逃一事让桓温久久不能释怀,于369年底开始征调徐兖二州的居民,兴筑广陵城,把大营迁到那里,不断征兵征役,准备讨平叛逆。

    碰巧瘟役流行,当地百姓死伤近半,民间一片嗟叹怨恨,换作以前,桓温必定收手,放民休息了,但他已把自己逼到了这样一个处境,如果不杀袁真,就很难为自己正名,不杀袁真,就再难以服众,所以只得牺牲众百姓的切身利益。

    毫无疑问,在他内心是异常煎熬的,但一失足成千古恨,一步错步步错,注定没有回头的机会了。

    前皇家图书馆馆长孙盛,正在编写《晋春秋》,毫不隐讳地把近年来的一系列事件记录下来,桓温得知详情之后,非常生气,对孙盛的儿子说:“枋头之役,我承认在军事上确实是存在很大失误,但也不至于你爹说的那样,如果这部史书流传到市面上,可是关系到你全家满门的大事!”

    孙盛的儿子急忙道歉,并让父亲删改,但孙盛在家安度晚年,本不担心仕途升降,加之性情刚烈,遵守法度,坚决不作修改,甚至当儿子们围着他,叩头痛哭,请他想想一百余口人的性命时,孙盛大发雷霆,恨不得要断绝父子关系,儿子们不得已,只好私下里偷偷把对桓温不利的内容全部删掉重写。

    桓温本以为事情就这么过去了,却想不到孙盛老奸巨滑,早已另抄一份,传到了国外,后来东晋孝武帝司马昌明在位时搜购天下奇书,辽东人把孙盛的原本呈献出来,跟当时流行的删改本截然不同。

    那已是后话了,处理完《晋春秋》一事,桓温正式动员大军准备讨伐袁真。

    而就在他行将北上之时,370年2月28日,郁郁不得志的袁真竟然病逝了。

    没能亲手杀他,桓温还略感可惜,但人都死了,也不必耿耿于怀了,可是陈留郡长朱辅明摆着不想让桓温痛快,很快拥立袁真的儿子袁瑾,继任建威将军、豫州督导官,固守寿春,并派儿子朱乾之跟军政官前往邺城请求任命。

    当时燕燕尚未覆灭,朝廷下令擢升袁瑾为扬州督导官,朱辅为荆州督导官。

    桓温很不高兴,火速出去攻击寿春,并接连击退了前燕和前秦的援军,桓温的侄子、南顿郡长桓石虔,不久便攻克寿春的南城。

    与此同时,前秦已对前燕发动最后的决战,桓温得到消息倒也有些心痒,可是终于没能领兵北上寻找机会,而是打定主意在寿春死磕。

    寿春一座小城,本来没什么攻城难度,可桓温为了让自己心里过得坦然一些,前后竟为此了耗费了一年多的时间。

    370年8月11日,桓温在寿春近郊击败了袁瑾的防御部队,全面包围寿春,次年正月,击退了前秦的武卫将军王鉴和前将军张蚝,并于当月17日,正式攻陷城池,生擒了袁瑾和朱辅,连同他们的家族,一起押送建康斩首。

    而此时苻坚也已吞并前燕,成为北方第一大国。

    相比攻城掠地,桓温的主要精力已转移到了篡夺大权上面,花甲之年的桓温早已没了当年的万丈豪情,更多的是考虑自己晚年的处境了,恢复中原这种事已然看不到希望,倒不如专心把自己经营起来。

    可是恢复中原和夺取大权实际是休戚相关的事情,北伐失利直接导致篡权遭遇挫折,所以他才竭力攻打寿春,想以此挽回些颜面。

    稍稍找回自信心的桓温,满怀希望地问军事参议官郗超:“依你看,这一仗能不能消除枋头的耻辱?”

    郗超几乎想都没想,直接给出答案说:“不能。”

    桓温很失落,感觉自己的人生太失败了,混到最后,忠不忠奸不奸,不伦不类,徒留笑柄。

    一个做尽好事的人,突然有一天做了件坏事,大家一定认为他是伪君子,装了一辈子,终究藏不住狐狸尾巴;一个做尽坏事的人,突然有一天做了件好事,大家一定认为他是浪子回头,并大加赞扬。

    然而这两种人究竟谁对社会的贡献大,其实是显而易见的,当然是前者,但最后总难免沦为负面教材,一世英名毁于一旦,反观后者,则稀里糊涂地成了全民偶像,被无数人追捧。世间诸多无奈,此乃其中之一。

    当然这样的奇怪现象并不是常态,却极具代表性和杀伤力。

    后来有一天郗超找到桓温,问他:“你难道一点都不感到忧虑?”

    这简直是句废话,何忧愁,简直愁死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有些麻木而已。

    桓温倒也不以为意,说道:“你一定是有话要告诉我吧,但说无妨。”

    郗超于是郑重其事地说:“你身负天下重任,而今以六十岁的年龄,却在北伐大事上栽了跟头,如果不能建立当震撼人心的功业,就不足以提高你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这同样是一句废话,桓温不动声色地问道:“哦,那你说我应该怎么办?”

    郗超说:“你如果不能采取伊尹、霍光二人的行动,就不可能建立绝对的权威,更不可能控制全国。”

    桓温本已平静下来的心境重起波澜,经过郗超的提醒,这才意识到想要夺权,未必一定要以恢复中原为前提,即使北伐失败了,也并不妨碍登极称帝啊!

    想到此处,桓温仿佛瞬间回到了年轻时代,满腔激情再度点燃,于是向郗超请教详细的计划和实施步骤。

    郗超认为皇帝司马奕一向谨慎小心,对桓温也十分尊重,根本找不到什么过失,唯一的办法就是对他强加罪恶,而对于一国之君来说,最有效的莫过宫廷丑闻,于是有计划地散播谣言说:“皇上早就患有阳痿之症,不能行房事,他的三个男宠相龙、计好和朱灵宝,表面上负责寝殿打扫工作,背地里却和两位美人田氏、孟氏生了三个男孩,正打算先封他们为亲王,然后继承帝位,转移皇家基业。”

    谣言传开之后,举国哗然,普通百姓哪知道背后的详情,往往听风就是雨,互相传扬吐槽,并不断添油加醋,把君子一般的司马奕硬生生地描给成了十恶不赦的大魔头,而因为民间的影响过于深远,地方政府根本无从压制。

    (本章完)
………………………………

第185章 一手遮天

    371年11月13日,桓温抵达京师,暗示皇太后褚蒜子废黜司马奕,而由丞相、会稽王司马昱继位,并事先拟好了诏书的草稿,派人送进宫。

    司马昱除了清谈之外,没有半点本事,为人也很懦弱,当真是把大权过渡到自己身上的不二人选。

    褚蒜子历经四任皇帝,早已看淡了人生起伏,对于朝政大事全不放在心上,一心钻在佛堂里修身养性,当接到桓温的奏章时,正在佛堂烧香。

    接过奏章只看到一半,褚蒜子已知桓温的打算,便不再看下去,让侍从拿笔来,加添几句说:“未亡人不幸,忍受种种忧患,想到死去的,挂念仍在人世的,心如刀割。”

    这几句看似只是抒发心情、无关痛痒,实则是提醒桓温不要做得太过份(赶尽杀绝),司马家族会妥协,但也需要双方的体谅和配合。

    11月15日,桓温在金銮殿召集文武百官,由太监宣读了褚蒜子的诏令,废黜司马奕的帝号,改封东海王,由丞相司马昱继承帝位。

    接着文武官员们在太极前殿集合,大营指挥官竺瑶和散骑侍从官刘亨,入宫取出了皇帝的印信,然后一起叩拜在地,目送着废帝司马奕头戴平顶帽巾,身穿单层布衣,从西堂步行走下台阶,坐上牛车,一直出了神虎门。

    执法监察官和宫殿保安官,则率军一百人把司马奕护送到了东海王府,24岁的司马奕由此正式告别了皇帝生涯。

    送走了废皇帝,桓温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带着法驾,到会稽王府迎接司马昱,司马昱就在客厅里改穿衣服,同样的头戴平顶帽巾,身穿单层布衣,面向东方,流泪止不住地划落,然后向皇帝印信下跪叩头,再双手接过,当天便登极称帝,改年号为咸安,本年已是51岁高龄,即简文帝。

    此番帝位交替,被废的司马奕固然是感觉不到丝毫的欣喜和释然,而新立的司马昱也不觉有任何值得高兴的地方,仿佛一瞬间掉进了泥潭,挣扎不开,越陷越深。

    大概从殷浩下台开始,司马昱已逐渐沦为桓温的发言人,一举一动都不过是服从安排和授意而已,如今一举升为九五至尊,但这一现状却并没有改变,甚至因此更加受制于人,个中痛苦绝非旁观的群众所能体会。

    迎来了新皇帝,桓温出来到太极殿中堂,分别派出部队戒严,因为脚上有病,司马昱特别下诏请他坐轿进殿,桓温没有接受,在卫士的簇拥下参拜司马昱。

    在此之前,桓温已经拟妥了一篇文稿,打算在见面的时候仔细陈述所以废黜和所以拥戴的缘故,想不到司马昱一见到他,就流泪不止,桓温顿感惊愕,这样的场面可真心是始料未及,一肚子备好的话竟连半个字也说不出来了,一种名叫怜悯的情绪油然而生,眼眶也跟着红了起来,为了躲开抱头痛哭的尴尬,赶紧告辞离开。

    出于对司马昱的同情,桓温放弃了郗超提出的逼宫计划,转而为另外一种各自相安无事的禅位模式做准备,但郗超提醒他司马昱尚有儿子,禅让一事并不能百分百保证实施,桓温思量许久,还是不忍对司马昱动粗。

    司马昱最早娶了王述的堂妹为王妃,生了世子司马道生和司马俞生,但司马道生的品德太差,母子都被废黜囚禁,后来死在囚室,其余三个儿子司马郁、司马朱生和司马天流,也早夭亡。

    之后长达十年间,司马昱的妃子们竟没有一个怀孕,司马昱不得不请一位资深的面相学专家,到后院察看所有的妃子,还看了所有婢女,专家转了一圈,最后把视线放在一个纺织室的女婢身上。

    这位婢女名叫李陵容,是从马来半岛过来的,皮肤黑而身材修长,宫里人都称她为昆仑,专家拍手道:“能生皇子的就是她了!”

    司马昱只觉无语,但为了延续子嗣,还是让她陪宿,结果真的连生两个儿子,即司马昌明和司马道子。

    次年7月28日,11岁的司马昌明被立为皇太子,司马道子则被封为琅邪王,兼管会稽国,奉祀祖母郑阿春的香火。

    这两个孩子都还未成年,桓温倒并没在意,太宰、武陵王司马晞,是司马昱的弟弟,平时不务正业,却尤喜欢练兵为乐,桓温担心他惹出什么幺蛾子,特别上疏指控他聚集地痞流氓,包藏祸心,他的儿子司马综也傲慢残忍,当初袁真叛乱,他们就曾互相勾结,近来私下动作频频,将要发动政变,请免除其官职,暂以亲王身份返回王府。

    大司马既已发话,司马昱当然只有批准的份,于是连同司马综等人一并免职。

    这之后,桓温上了瘾了,把得罪自己的人全都收拾一遍。

    当初殷浩死的时候,桓温还特意派人带着信件前去吊丧,结果殷浩的儿子殷涓既不答礼,事后也不晋见桓温道谢,却跟司马晞来往交游,桓温为此恼了好久,另外广州督导官庾蕴等人,一向与桓温不和,桓温对他们也都没好感,如今基本操控了朝廷,正式对这些人展开报复。

    371年11月17日,桓温派弟弟桓秘,肋迫新蔡王司马晃、前往太极殿西堂叩头自首,招认与司马晞、司马综、殷涓、庾倩、曹秀、刘强、庾柔等人,阴谋叛变。

    人证物证俱全,叛变可不是小罪,桓温当着司马昱的面下令涉案人等全体逮捕,交付司法部调查审判,而结果不如意外全是死刑。

    只不过要处死皇族成员,到底太过敏感,总监察官谯王司马恬,接受桓温的指示,上疏请依法行事,诛杀司马晞,司马昱含泪下诏说:“我心中悲痛,不忍听到这种事,何况要我亲自说出口,最好别再作讨论。”

    桓温为了让他松口,先诛杀了司马奕的三个儿子及其母田美人、孟美人,然后亲自上疏,坚持诛杀司马晞,措辞异常凌厉急切。

    转折出现了,司马昱这次竟然没有俯首听命,亲笔写了一份情意委婉的诏书给桓温:“如果晋国大运还可以延续,请公接受上一次的诏书,如果大运已去,我请求避开贤能上进的道路。”

    桓温看到之后感觉挺尴尬的,只好退让一步,奏请撤销司马晞父子三人的所有爵位,贬作平民,连同官属,全体放逐到新安郡。

    这次司马昱无话可说,于是新蔡王司马晃也被贬作平民,并放逐到衡阳郡。

    皇族人员尚且如此下场,其他的族人当然无一幸免,殷涓、庾倩、曹秀、刘强、庾柔等人一起遭斩首并屠灭全族,庾蕴在狱中服毒自杀。庾蕴哥哥庾友的儿媳妇是桓温弟弟桓豁的女儿,所以桓温特别赦免了庾友全家。

    殷庾两族被屠之后,龙亢桓氏的势力已无人能敌,朝中的望族只剩下太原王氏、琅邪王氏和陈郡谢氏,但他们的代表王坦之、王彪之和谢安也都无力回天,谢安甚至见到桓温就远远地下跪行礼。

    (本章完)
………………………………

第186章 前秦大治

    桓温在国内风生水起之时,苻坚仍没停下扩张的脚步,铁弗匈奴早已臣服,前燕业已吞并,接下来,他瞄准了盘踞仇池的杨姓家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