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巫芗啵涸鸲酱僬褰燃跋喙乜己恕
12月2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拓跋珪正式登极称帝,大赦,改年号为天兴,下令无论朝廷官员还是乡里小民,都要把头发束成辫子,盘到头上再戴冠帽,追尊遥远的祖先拓跋毛以下27人都称皇帝,尊奉拓跋力微为神元皇帝,拓跋什翼犍为昭成皇帝,拓跋寔为献明皇帝。
束发是当时成年男子都会做的事,但汉人和其他民族不会扎辫子,只是把把头发束起来而已,这是拓跋鲜卑,也即索头部落与其他民族的显著区别。
北魏正式建国,拓跋珪正式称帝,预示着一个崭新的时代就此来临。
(本章完)
………………………………
第257章 北魏帝国
就像当初汉赵政权的刘渊宣称自己是汉帝的后裔,拓跋珪为了彰显自己出身的正统性,采纳了崔宏的建议,声称拓跋家族的祖先是黄帝姬轩辕,受到大地之神的保护。
这种说法在最开始当然只是个笑话,但时间一长,也就在民间传扬开了,几代人之后,大家也许就真的慢慢接受了。
实际上哪个民族当权并不重要,只要能使国民安居乐业,法律足以保障人身安全,思想不受极端禁锢,何必刻意区分什么汉人胡人。
拓跋珪此次入关,是奔着统一中原而来的,各方面的工作都尽力做到了极致,因为自己民族的文化落后,起用大批有才学的汉人,下定决心把北魏经营成一个比前秦还要伟大的帝国。
此时的北魏共占据六州的土地,分成了22个郡,拓跋珪把这些郡长县长以及名门望族的家属二千多户,强行迁到首都平城,强化国都的中枢作用,然后把代郡以西、善无以东、阴馆以北、参合以南的区域,划为北魏的京畿,在京畿地区以外的四方(东西南北)和四面(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则设立八部总监,分别管辖。
一个强盛帝国的雏形渐渐露出了眉目。
当然想要国富民强,傲视群雄,单纯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这只是起码的骨架,缺乏血肉的填充,注定不能活蹦乱跳,拓跋珪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此期间,北魏仍未放弃从高车部落中获取丰厚的补给,不得不说塞外游牧民族的存在,为拓跋珪的霸王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每次塞外远征回来,拓跋珪必定要举行盛大的狩猎活动,以庆祝取得的成绩,这时候往往让俘虏的高车人,用身体围成圆周七百多里的人墙,然后把野兽驱逐到中间,再由国内的勇士们进行狩猎比赛,拓跋珪有时兴起,也亲自参与,更多的时候则在群妃和智囊团的簇拥下一同观赏这一盛大的景象。
399年3月8日,拓跋珪再度远征归来,返回首都平城后,对于治理国家也有了新的灵感,把政府36部与其他一级部会,扩张成360部,让各个部落总监分别主持扩张后的各部,原来的36部则由崔宏全力主持,职位相当于东晋的中央政府最高行政长官,崔宏也成了这一时期的北魏最有权势的汉人。
除此之后,拓跋珪还设立儒家学派的五经教授,增加国立大学的学生名额,全国共有三千人,作为一个鲜卑人的政权,儒学生的人数达到这种规模,已算得上了不起了,东晋是名符其实的汉人政权,但曾一度取消了儒家学校,双方对待学问的态度对比明显。
儒家学说不能算是完美,但其中许多思想都对国家稳定和改善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乱世中,远比其他任何学说都更能有威力。
拓跋珪曾专诚问国立大学教授、儒学大师李先请教:“这天底下什么东西是最好的,就是那种可以很好增加人智慧的?”
李先不假思索地回复道:“书。”
拓跋珪略感兴奋,追问道:“那天下共有多少书?怎么样才可以搜集到一起?”
李先回说:“自从有文字以来,书的数量每年都有增加,直到今天,数量早已多到无法计算,如果陛下喜欢,搜集起来并不困难。”
拓跋珪大喜过望,于是下诏让国内各郡县的官员广搜书籍,然后全都送到平城。
李先不经意的一句话,让无数经典书籍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得以保全,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卓越贡献,若非拓跋珪的命令,国内必将有无数书籍毁于接二连三的战争之中。
拓跋珪为了心中的理想,可谓殆精竭虑,有时倒像是一个初入职场的小员工,时时处处都谨慎小心,唯恐哪里做得不好做得不对,不幸拖了单位的后腿,又时时处处充满了好奇,每天都有新发现,每天都有新惊喜。
拓跋鲜卑自西晋以来,先后出现的三个首领,在部落的崛起中,起到了至为关键的作用。
拓跋郁律第一次带领部落完成了雄居塞外的壮举,若非被奸人所害,还是很有可能与当时的后赵一决雌雄的。
拓跋什翼犍自幼受到中原文化的熏陶,第一次把汉人的那一套规章制度应用在部落里,并催生出灿烂的火花,开阔了族人的视野,提高了部落的文明程度,可惜遇到了强硬的对手苻坚,不然也是有可能建立一番功业的。
拓跋珪则继承了先人的优良品质,而且得到了天时地利人和的绝佳条件,趁着中原大乱的几年时间,在塞外苦心经营,并一举击破后燕的入侵,完成了部落多年来入驻中原的梦想,更重要的是,他还很年轻,称帝之时仍不满30岁,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同为鲜卑人的慕容家族,与对手相比可就惨淡得多了。
实际上慕容家的人才远比拓跋家要多得多,但也正是这个缘故,人才太多,固然有助于国家建设,可难免出现内斗的危险,而慕容家族在内斗这方面,又极具天赋,大概从慕容廆时代开始,族内的不和睦就非常明显了,且一代比一代激烈,严重妨碍了国家的有序发展,到了慕容垂死后,族内更是四分五裂,一盘散沙,最终被北魏拦腰切断,分割成了后燕和南燕,但这两个政权仍旧不能做到齐心协力,国力日渐下滑,危机一天胜似一天。
后燕新皇帝慕容盛,虽然成功让后燕政权得以延续,却不断地以各种稀奇古怪的名义诛杀功臣,搞得人心丧失,终将自食其果。
南燕慕容德处在北魏和东晋的夹缝中,情势更为紧急,加上国内人心浮躁,内乱层出不穷,也足够慕容老先生应付了。
故前秦苻登的弟弟苻广,曾率三千人的队伍投奔南燕,慕容德用人之际,任命苻广为冠军将军,安置在乞活堡,到了本年3月,有人宣扬神秘预言书,声称前秦将要复兴,苻广于是自称秦王,背叛了南燕。
这时的南燕极尽孤单衰弱,所控制的城池不超过十个,军队不超过一万人,苻广的背叛更让国内局势危如累卵。
(本章完)
………………………………
第258章 定都广固
南燕北地王慕容钟完全抵挡不住苻广的攻势,被迫败逃,部众则纷纷归附苻广,慕容德惊惧之下,让鲁阳王慕容和留守滑台,然后亲自率军反击,终于斩了苻广,解除了这一危机。
但新的危机也就此酿成。
慕容宝之前投奔慕容德时,慕容和的秘书长李辩曾劝慕容和迎接圣驾,结果遭到慕容和的拒绝,然后李辩才意识到二燕已处于对立状态,担心被慕容和暗算,于是秘密引导东晋军队进驻管城,打算利用慕容德出征的机会,发动兵变。
可是慕容德一直留在城里,并没有出征,李辩越发恐惧,正在踌躇的时候,苻广突然发难,迫使慕容德亲自出城讨伐,李辩终于找到了机会,斩了慕容和,然后派使节向北魏求降,并许诺将呈献滑台作为见面礼。
北魏邺城的流动朝廷行政官和跋,接到报告之后,立刻率轻骑兵从邺城出发,前往接收城池,可是到了城下,李辩却又忽然后悔了,紧闭城门坚守,和跋派流动朝廷的助理行政官邓晖,对李辩好一番苦口婆心地分析祸福利害,李辩才终于打开城门,迎接和跋进城。
滑台可是南燕的临时国都,和跋带人把慕容德所有的姬妾宫女以及所有库房的宝藏,全都接收运走,收获颇丰,而且不费一兵一卒就轻易得到,简直就像天上掉馅饼一样。
慕容德刚刚平定了苻广,还没有回军,得到消息后,急忙派军阻截撤退的和跋,和跋奋勇迎战,大破慕容德,又把增援的桂阳王慕容镇击退,还俘虏了一千多人,附近陈郡、颍川郡一带的民众,见势不妙,多数都追随魏军北上。
和跋无心占领南方的孤城,只留了一小队兵马驻防,便席卷了大批战利品北返邺城去了,倒是让李辨大为尴尬,魏军一走,他便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南燕的所有军民势必有把他生吞活剥的冲动。
李辨后悔了,但却已晚了。
南燕首都西区卫戍司令官慕容云(并非后燕的高云),怒斩李辩,然后率领军官家属二万人,逃出滑台,投奔城外的慕容德。
慕容德本来打算反攻滑台,部将韩范说:“从前魏国是客人,我们是主人,如今恰恰反了过来,人心震恐,早已丧失了战斗的能力,不能如先占领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作为根据地,然后潜心发展壮大,再找魏国报仇不迟。”
另一部将张华接过话茌说道:“彭城是西楚王的首都,可以夺取作为基地。”
慕容德一时不能决定,政府行政官潘聪认真向他分析了一遍:“滑台的地理位置四通八达,北方有魏国,南方有晋国,西方有秦国,重重包围之下,一天都不能安枕;
彭城地广人稀,一片平原,没有险要可以防守,一直都是晋国的边防重镇,不容易攻克,而且又接近长江淮河,夏秋两季,降雨量太大,战争全靠船舰,这恰是南方人的长处,我们的短板;
反观青州土地肥沃,一望二千里,可以集结精锐部队十多万人,东面有大海的资源,西方有山川的险要,广固城更易守难攻的名城,足够条件作为帝国京都。
三齐的英雄豪杰长久以来,都在盼望得到圣明的君王,使他们能够立下盖世功勋,如今正是这样的机会。
晋国的青州督导官辟闾浑,曾在燕国为官,现在最好是派出能言善道的人才向他游说,如果他不肯归附,那就派兵猛攻,他们兵少力微,并不难以攻取,得到青州之后,再紧闭边界,养精蓄锐,等到时机成熟,再采取行动,正是进可攻退可守的绝佳策略。”
慕容德听完大为兴奋,当即便下定了决心。
辟闾浑在广固自得其乐,虽然名义是归附东晋,却是实实在在的土皇帝,所以当慕容德派使者前往游说的时候,辟闾浑几乎想都没想就拒绝了,个体户那么舒服,何必要屈居人下呢。
慕容德早有准备,于是征集了国内的所有兵力,向广固城发起猛攻。
但广固城到底名不虚传,单纯攻打城池并不济事,几个回合下来,南燕损失惨重,慕容德于是转变策略,先清理附的郡县,没过多久,徐兖二州的居民,前往归附的有十几万人。
青州的大门已经打开,慕容德要做的就是大大方方地迈步进去而已。
当然门槛并不易跨,还有许多挑战等着燕军。
就在慕容德一愁莫展的时候,一个人的到来,让他顿时如释重负。
兰汗叛燕时,后燕的政府文官部长封孚,举家向南逃亡,投靠辟闾浑,辟闾浑奏报东晋政府,任命封孚为勃海郡长,等到慕容德大军抵达青州,封孚亲自献城投降。
慕容德大喜说:“我得到青州都没觉得高兴,看到你可是发自肺腑的欢喜啊!”把朝廷机要全都委托给封孚。
封孚是后燕重臣,在国内很有名气,与慕容德年龄相仿,都已是60多岁的老翁了,晚年又能受此重用,封孚自然感恩戴德,向慕容德提议在青州广泛宣扬利民的政治方针,拉拢人心,当地百姓长期处于没人理的状态,只要条件足够诱人,他们一定会从四面八方前来依附。
慕容德深以为然,于是派北地王慕容钟向青州各郡县发出政治号召,并分析各方的祸福利害,青州百姓很快就结伴向南燕投奔。
广固渐渐失去屏障,沦为一座孤城,辟闾浑把别处的居民强迫迁了八千多户到广固,以增加防务,但这些人却都已对南燕的宣传大为动心,不久便纷纷弃城而去,辟闾浑顿感万分恐惧,携带妻子儿女准备投奔北魏,被南燕兵团截获,全部斩首。
广固终于落入南燕之手,慕容德志得意满地把下诏大赦天下,然后正式定都广固,坐拥整个青州。
此时北魏忙于修补内政,东晋忙于清理内乱,所以南燕虽然国力衰微,也没有什么治国大才,但还不至于立刻亡国,只不过真正避祸的办法在于强大自己,一味心存侥幸,终究要被现实打嘴巴子。
真的不收藏一下吗
(本章完)
………………………………
第259章 孙恩之乱
399年几大政权的形势大致是这样:
北魏渐入佳境,后燕和后凉苟延残喘,后秦举步稳健,西秦和仇池无心他顾,南凉和北凉包藏祸心,吐谷浑职业打酱油,东晋的内乱再掀风浪,而且一发不可收拾,对司马政权造成致命的伤害。
这一次的内乱与之前还略有不同,因为制造祸乱的人基本上都是平民百姓。
东晋政府虽然腐朽昏庸,但国民的生活条件还不致于让他们揭竿而起,之所以大打出手,与政府对抗,还是因为受到邪教组织的蛊惑和催眠。
说起来这种问题本身并不算稀奇,只要政府控制得当,可以将其遏制在萌芽之中,可惜赶上了司马道子这个醉鬼当政,许多小问题都获得了发展壮大的机会,最终形成灾难。
会稽王司马道子在经历了殷王之乱后,基本上没有一天不是酩酊大醉,朝中官员并没有几个真材实料,更没有人为了国家的未来而与司马道子对抗,大家都本着混一天是一天的态度,只要按时领俸禄就行了,管哪门子的国计民生。
司马元显倒是有点良心,为了改善朝政,擅自以安帝司马德宗的名义下诏,免除了司马道子的宰相、京畿卫戍总司令之职,而由他自己担任。
不久之后,司马道子好不容易从沉醉中苏醒,忽然发现竟被儿子捉弄了,虽觉愤怒,可也束手无策,只得再度沉醉下去。
司马元显既掌大权,让庐江郡长张法顺为智囊,大批引用亲信,树立党羽,朝廷百官对他又怕又恨。
这个18岁的少年,看着父亲执政,总是发现这不如意,那不顺眼,可当真的自己到了这个位置,这才意识到原来治理国家可不轻松,刚开始还有些热情,没几天便厌烦了,改由琅邪王司马德文担任宰相。
司马德文比司马元显的年龄还小好几岁,这两个孩子掌握了东晋的权力中枢,倒真是一副奇观,远比前些年权臣当道时带来的灾难,还要严重得多。
这种奇葩的朝局实在是各种狗血巧合促成的,皇帝司马德宗是个废人,说白了就是比植物人稍微多点生气,这样的国君放在君主立宪制的国家,都嫌丢皇室的颜面,在皇权****的大背景下,就更悲剧了。
而之所以由这个废人登极,还是因为孝武帝司马昌明的意外死亡,如果他能多活几年,也许还能为继承人的问题多做考虑,最后选个稍微机灵点的王子或是王爷。
按照东晋的传统,本来皇帝不给力,也算不上多大的问题,因为接连几任皇帝都是名符其实的傀儡,实权一直掌握在权臣手里,国家的兴衰荣辱完全由这些人决定,可是轮到司马德宗了,却偏偏已没了像样的权臣能独当一面,不管是清谈的还是务实的,居然都没有合适的人选。
这一系列的问题混杂一起,终于迎来了问题的总爆发,东晋几乎陷入了一种无政府状况,正经的政令制度完全没有,旁门左道倒是一大堆,也难怪民间的百姓会丧失理智,跟着一个传销头目横冲直撞,不单是因为传销头目才华横溢,也有许多无奈在里面,当百姓宁愿相信邪教也不相信政府的时候,或许是邪教的洗脑功夫过硬,或许是百姓的心理素质过差,但政府同时也应该反思这一切出现的缘由。
司马元显长时间掌握权柄,却又不做实事,渐渐地性情大变,在朝中纵情任性,所有决定都只看他高兴或不高兴,想让谁活谁就一定活得潇洒,想让谁死谁就必然死得难看。
除了肆无忌惮地弄权,他还偏偏喜欢搞军事,下令征集东方各郡的客户,全体迁到京城作为后备战士,为将来北伐做准备。
当时的罪犯,有些沦为官府的奴隶,也即官奴,户籍称为奴户,政府官员和皇亲国戚等达官贵人,都有权包庇一些官奴,户籍改称客户,而有幸获得客户户籍的奴隶,自然是受到主人的喜爱,总是有其过人之处,所以当司马元显勒令客户充军的时候,国内一片反对的声音,各郡群情哗然,民间怨愤四起。
借着此次民心骚动的机会,逃到东海的变民首领孙恩,准备大干一票,率领部众从海岛出发,在上虞登陆,并成功斩杀了上虞县长,向会稽城进击。
会稽郡长王凝之,身份特殊,自命不凡,而且家族世代信奉天师道,得知变民集团来袭,既不派军应战,也不设防备,每天就知道在道庵里叩头下跪,不停地念咒。
王凝之的父亲是书圣王羲之,侄女是安帝司马德宗的正室,也就是皇后王神爱,名望权势应有尽有,也确实够他嚣张的。
王神爱是王献之的宝贝女儿,生得如花似玉,艳压群芳,遗憾的是,虽贵为皇后,却实实守了一辈子的活寡,当真红颜命苦,最终活了不到30岁,惨淡离世。
皇后娘娘的遭遇固然凄凉,但毕竟是一国之母,王凝之对此颇为得意,所谓朝中有人好说话,所以他根本不必担心自己的作为会受到中央的指责,即便被点名批评,也绝不会受到任何惩罚。
有了这份信心,他终于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毕生的追求中了,那就是得道成仙。
出任郡长以来,王凝之基本上寸不移家中的道庵,每天都有繁重的修仙任务要做,而对于本职的政府工作,则全都抛诸脑后,直到孙恩起兵的消息传来,他更是认定是渡劫的机会到了,只要经过这一考验,必能得道成仙。
他的信念对旁人是起不到任何镇定作用的,郡政府的工作人员接二连三地向他请求出动武装部队,趁着还有机会,迅速阻截孙恩,王凝之却胸有成竹地说:“我已请到大仙,他答应借给我鬼兵,把守各处险要,每处都有数万之多,盗贼的事不必担心。”
政府人员听完这番话,果断得出一个结论,要么是自己疯了,要么就是郡长疯了,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赶紧逃命吧。
郡里的军队很快四散而逃,孙恩则十分轻松地攻占会稽城。
城破的瞬间,王凝之仍然念念有词,直到被孙恩的人逮捕,看着头顶的砍刀,这才意识到自己大限将至,或许死后才能成仙吧。
王凝之最终和他所有的儿子一起被砍了脑袋,老婆谢道蕴则手持佩剑,格杀数人之后,才被生擒。
谢道蕴是谢奕的女儿,拥有咏絮才的佳人,在当时很有名气,可惜嫁给了王凝之这种草包,但孙恩倒是挺懂得怜香惜玉,俘获她之后并没有心生不轨,也没有赶尽杀绝,而是送其回归老家,安度余生,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本章完)
………………………………
第260章 寄奴显威
会稽郡沦陷之后,附近郡县的群众纷纷斩杀政府官员,起兵响应孙恩,十天之内已集结数十万人。
虽然这些人并没有什么精良的装备,多数人甚至只是拿起干农活的铁器,有的则直接扛个棍子就加入到孙恩的队伍,但毕竟人数众多,三吴地区久无战事,政府的军队根本没有应对这种突发状况的经验,完全无力阻拦。
当然也有不少百姓反对孙恩,但只要谁敢提出异议,往往全家男女老幼全遭屠杀,刚出生的婴儿都不放过,百姓恐惧之下也只得听从孙恩的安排。
孙恩占领会稽之后,自称征东将军,强迫知识分子当他的官属,称自己的同伙是长生人,为了提升队伍的震慑力,所到之处,必把当地的政府官员砍成肉酱,然后让他们的妻子儿女吃掉,拒绝吞食的,也都遭到支解分尸。
百姓起初对这种血腥场面还多有不适,但渐渐地,内心的阴暗彻底暴露,大肆在民间烧杀抢夺,焚烧同胞的房舍和政府仓库,有些带孩子的妇女也不甘示弱,因为小孩在怀,行动多有不便,就把孩子投入水井,念念地词地祈祷:“恭喜吾儿先登天堂仙境,我随后就来。”
眼看大军形成规模,孙恩终于和朝廷实现了对话,上书司马德宗,声称会稽王司马道子及其世子司马元显罪大恶极,要求诛杀以泄民愤。
举国上下都知道司马德宗是个废人,孙恩的上书当然只是给司马道子父子看的,一方面是威吓朝廷,一方面摆出一副众望所归的模样,拉拢更多人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