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佛级系统-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德禅师说:“理想、信念和责任并不是空洞的,而是体现在人们每时每刻的生活中。必须改变生活的观念、态度,生活本身才能有所变化。名誉要服务于大众,才有快乐爱情要奉献于他人,才有意义金钱要布施于穷人,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是真正快乐的生活。”笔耕生活柯灵“文字生涯,冷暖甜酸,休咎得失,际遇万千。象牙塔,十字街,青云路,地狱门,文字生涯,冷暖甜酸,休咎得失,际遇万千。象牙塔,十字街,青云路,地狱门,相隔一层纸。我最向往这样的境界: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清湛似水,不动如山,相隔一层纸。我最向往这样的境界: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清湛似水,不动如山,什么疾风骤雨,嘻笑怒骂,桂冠荣衔,一律处之泰然,但这需要大智慧大学问,风骤雨,嘻笑怒骂,桂冠荣衔,一律处之泰然,但这需要大智慧大学问,不是随便什么人能够企及的。与赢一位武士手里握着一条鱼来到一休禅师的房间。他说道:“我们打个赌,禅师说我手中的这条鱼是死是活?”一休知道如果他说是死的,武士肯定会松开手而如果他说是活的,那武士一定会暗中使劲把鱼捏死。
于是,一休说:“是死的。”武士马上把手松开,笑道:“哈哈,禅师你输了,你看这鱼是活的。”一休淡淡一笑,说道:“是的,我输了。”
一休输了,但是他却赢得了一条实实在在的鱼
6、你且看他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拾得曰:
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拾得曰:“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7、一杯茶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的一位禅师。有一天,有位大学教授特来向他问禅,他只以茶相待。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子,直到杯满,而后又继续注入。
这位教授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息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终于说道:“已经漫出来了,不要再倒了!”
“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南隐答道,“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
8、悟性如光读佛经。
问佛祖:“您所说的极乐世界,我看不见,怎么能够相信呢?”佛祖把带进一间漆黑的屋子,告诉他:“墙角有一把锤子。”
不管是瞪大眼睛,还是眯成小眼,仍然伸手不见五指,只好说我看不见。佛祖点燃了一支蜡烛,墙角果然有一把锤子。你看不见的,就不存在吗?
9、打破碗
一位老和尚有两个徒弟,大和尚和小和尚。一日饭后,小和尚在洗碗,突然把碗打破了一个。大和尚立马跑向老和尚的禅房打小报告:“师傅,师弟刚刚打破了一个碗。”
老和尚手捻佛珠,双眼微闭,说道:“我相信你永远也不会打破碗!”
10、送一轮明月一位在山中修行的禅师,有一天夜里,趁着皎洁的月光,他在林间的小路上散完步后回到自己住的茅屋时,正碰上个小偷光顾,他怕惊动小偷,一直站门口等候他……小偷找不到值钱的东西,返身离去时遇见了禅师,正感到惊慌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说着脱下了身上的外衣,说道:“夜里凉,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
说完,禅师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你!”
第二天,温暖的阳光融融地洒照着茅屋,禅师推开门,睁眼便看到昨晚披在小偷身上的那件外衣被整齐地叠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道:
“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11、一滴水佛祖释迦牟尼考问他的:“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们都回答不出。
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江、河、湖、海里去。
12、平常心三伏天,寺院里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很难看。小和尚看不过去,对师傅说:“师傅,快撒点种子吧!”
师傅曰:“不着急,随时。”种子到手了,师傅对小和尚说:“去种吧。”不料,一阵风起,撒下去不少,也吹走不少。
小和尚着急地对师傅说:“师傅,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师傅说:“没关系,吹走的净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随性。”
刚撒完种子,这时飞来几只小鸟,在土里一阵刨食。小和尚急着对小鸟连轰带赶,然后向师傅报告说:“糟了,种子都被鸟吃了。”
师傅说:“急什么,种子多着呢,吃不完,随遇。”半夜,一阵狂风暴雨。小和尚来到师傅房间带着哭腔对师傅说:“这下全完了,种子都被雨水冲走了。”
师傅答:“冲就冲吧,冲到哪儿都是发芽,随缘。”几天过去了,昔日光秃秃的地上长出了许多新绿,连没有播种到的地方也有小苗探出了头。小和尚高兴地说:“师傅,快来看呐,都长出来了。”师傅却依然平静如昔地说:“应该是这样吧,随喜。”
13、禅者的祝福
唐朝的龙潭禅师,他少年未出家时很贫穷,靠卖饼为生,无处栖身,所以道悟禅师把寺旁的小屋子借给他住。为了表示谢意,他每天送十个饼给道悟禅师,
而道悟总是回赠一个给龙潭,并祝福他说:“这是给你的,祝你子孙繁昌!”他实在不解,有一天他问何故,道悟却说:“你送来的,我送给你有什么不对?”
龙潭听后从此开悟出家,后来成为一代宗师。取之于人要回报于人,得之于社会要回馈社会要我好你也好,我赢你也赢。这伟大的祝福,也是生活的至理。
14、死期到了
一休禅师自幼就很聪明。他的老师有一只非常宝贵的茶杯,是件稀世之宝。一天,他无意中将它打破了,内心感到非常愧疚。但就在这时候,他听到了老师的脚步声,连忙把打破的茶杯藏在背后。当他的老师走到他面前时,他忽然开口问道:“人为什么一定要死呢?”“这是自然之事,”他的老师答道,“世间的一切,有生就有死。”
这时,一休拿出打破的茶杯接着说道:“你的茶杯死期到了!”说完一休将茶杯碎片交出,转身而去……15、天堂与地狱有一位武士向白隐禅师问道。
武士问:“天堂和地狱有什么区别?”白隐反问:“你乃何人?”武士答:“我是一名武士。”白隐听后笑道:“就凭你这粗鲁之人也配向我问道?”
武士勃然大怒,随手抽出佩剑,朝白隐砍去:“看我宰了你!”眼看佩剑就要落在白隐头上,白隐却不慌不忙轻声说道:“此乃地狱。”武士猛然一惊,然后若有所悟,连忙丢弃佩剑,双手合十,低头跪拜:“多谢师傅指点,请原谅我刚才的鲁莽。”白隐又微微说道:“此乃天堂。”
16、惹尘埃
神秀曰:“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教惹尘埃。”慧能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7、修佛
一人去深山中的寺庙找禅师问道。禅师问:“你到这儿来是干什么的?”那人说:“我是来修佛的。”禅师答:“佛没坏,不用修,先修自己。”
18、心境
有一天,苏东坡到佛印禅师处与佛印禅师聊天,两人均盘腿而坐。聊到高兴时,苏东坡问佛印禅师:“你看我现在像什么?”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尊佛。”
苏东坡笑着对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堆牛屎。”佛印禅师笑笑,没有说什么。苏东坡以为他胜利了,回家后沾沾自喜地和他妹妹苏小妹谈起了这件事。
他妹妹说:“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是佛一样的境界,所以看你像一尊佛而你的心态像一堆牛屎一样,看禅师当然也就像一堆牛屎了。”苏东坡听后顿时面红耳赤。
19、礼物一位禅师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那人用尽各种方法污蔑他。
最后,禅师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那人回答:“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
禅师笑着说:“没错。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就是在骂自己。”
20、快乐之道
某日,无德禅师正在院子里锄草,迎面走过来三位信徒,向他施礼,说道:“人们都说佛教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们信佛多年,却并不觉得快乐,这是怎么回事呢”
无德禅师放下锄头,安详地看着他们说:“想快乐并不难,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活着。”三位信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料到无德禅师会向他们提出问题。
过了片刻,甲说:“人总不能死吧死亡太可怕了,所以人要活着。”乙说:“我现在拚命地劳动,就是为了老的时候能够享受到粮食满仓、子孙满堂的生活。”
丙说:“我可没你那么高的奢望。我必须活着,否则一家老小靠谁养活呢”无德禅师笑着说:怪不得你们得不到快乐,你们想到的只是死亡、年老、被迫劳动,不是理想、信念和责任。没有理想、信念和责任的生活当然是很疲劳、很累的了。”信徒们不以为然地说:“理想、信念和责任,说说倒是很容易,但总不能当饭吃吧”
无德禅师说:“那你们说有了什么才能快乐呢”甲说:“有了名誉,就有一切,就能快乐。”乙说:“有了爱情,才有快乐。”丙说:“有了金钱,就能快乐。”
无德禅师说:“那我提个问题:为什么有人有了名誉却很烦恼,有了爱情却很痛苦,有了金钱却很忧虑呢”信徒们无言以对。
无德禅师说:“理想、信念和责任并不是空洞的,而是体现在人们每时每刻的生活中。必须改变生活的观念、态度,生活本身才能有所变化。名誉要服务于大众,才有快乐爱情要奉献于他人,才有意义金钱要布施于穷人,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是真正快乐的生活。”笔耕生活柯灵“文字生涯,冷暖甜酸,休咎得失,际遇万千。象牙塔,十字街,青云路,地狱门,文字生涯,冷暖甜酸,休咎得失,际遇万千。象牙塔,十字街,青云路,地狱门,相隔一层纸。我最向往这样的境界: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清湛似水,不动如山,相隔一层纸。我最向往这样的境界: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清湛似水,不动如山,什么疾风骤雨,嘻笑怒骂,桂冠荣衔,一律处之泰然,但这需要大智慧大学问,风骤雨,嘻笑怒骂,桂冠荣衔,一律处之泰然,但这需要大智慧大学问,不是随便什么人能够企及的。
………………………………
第186章幻影而已
小灵觉笑而不语,仔细的观摩着眼前的自已,他能明显的感受到,镜中的自己气势虽然不曾变化,可是眼神中的刚毅都更胜几分现在的自己,一张清秀的脸庞更多了几分成熟的韵味。
老僧问道:“何必为一副臭皮囊而痴迷,莫非你只是一个俗人乎?”
小灵觉笑着解释道:“大师,你看看三生石内的我,很明显大我一圈,您知道这代表着什么吗?”
老僧不解,疑惑的看着小灵觉,问道:“为何?”
小灵觉郑重的说道:“说明,贫僧这一世还没圆寂,贫僧的执念也没有完成,贫僧…不能死。”
老僧惊骇,这小子不是怕死死,而且执念没完成前,不敢死……
老僧心中暗道:你果然还是你,从未改变过,不过,这天道难争,且行且珍惜吧!
小灵觉身子一动,正打算去看三生石上未来的自己,却被老僧一把拉住,老僧道:“阿弥陀佛,这三生石第三面不可看,这里面蕴藏了天机,佛日:不可云,不可云。
你若是看了,这未来便是被打乱,未来一乱则会让三界生灵涂碳。”
小灵觉止住了脚步,呆了一下,便止住了心中的念头,然后缓缓退至一边,神色认真的说道:
“阿弥陀佛,还是不看好了,不过,大师,我该如何回到我的世界呢?”
老僧笑道:“你从来处来,自然,要回归去处去,跟着本心走就行。”
小灵觉又道:“那这里又是什么地方啊?”
老僧又平静的说道:“你心中已然知晓,何必要多问老衲呢?”
小灵觉低头喃喃道:“这世间果真有十八层地狱么,贫僧也算是有幸了,居然得以见到这奈何桥,三生石,彼岸花……大师,贫僧死了么?”
老僧不多语,席地而坐,口中突然念道:“恭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
赞
稽首本然净心地无尽佛藏大慈尊。”
此佛音一出,小和尚如被一口巨钟惊醒,愣愣的看着老和尚,半天说不出话了,这是他听过的地藏王菩萨经有很大的不同,嗯,老僧的每一个字语,都是地藏经原本的味道,小和尚瞬间就是沉浸在这佛经之中。
老僧继续念道:“南方世界涌香云香雨花云及花雨
宝雨宝云无数种为祥为瑞遍庄严
天人问佛是何因佛言地藏菩萨至
三世如来同赞叹十方菩萨共皈依
我今宿植善因缘称扬地藏真功德
慈因积善,誓救众生,手中金锡,振开地狱之门。掌上明珠,光摄大千世界。智慧音里,吉祥云中,为阎浮提苦众生,作大证明功德主。大悲大愿,大圣大慈,本尊地藏菩萨摩诃萨。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小灵觉淡淡的说道:“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正菩提,地藏王菩萨的宏大誓愿果然让人心生敬畏,可惜未能成佛……”
老僧笑道:“不成佛也有不成佛的好,成佛之后也有成佛的烦恼,过去已有七佛出世:
第一是毗婆尸佛,第二是尸弃佛,第三是毗舍浮佛,第四是拘留孙佛,第五是拘那含牟尼佛,第六是迦叶佛,第七是释迦牟尼佛
将来还有弥勒佛等九百九十五佛出世。每位佛出世,都说法教化一切人因为人人皆有佛性,从性起修,功圆果满,皆可成佛。”
小灵觉深以为然,因为师傅曾经对自己说过类似于这样的话,只要修好功德,道法与道缘到了,便可以悟了。
小灵觉深深的对着老僧一拜,言道:“我观法师似乎对地藏经深有研究,请大师不吝赐教,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老僧侃侃而谈道:“你知道什么是佛法吗?”
小灵觉摇头,这个命题太大了,大到他不敢轻易的回答。
老僧又道:“佛法,主要是靠自己去领悟,但是一般人迷而不悟,佛就对机说法,令其自觉。因为人的根机不同,佛说的法就多了。”
小灵觉顿首,言道:“可有说法?”
老僧:“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降生印度迦毗罗国,十九岁出家,五年参学,六年苦行,三十岁便成正觉。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馀会,所说的经中,有一部地藏经。何故佛要说地藏经呢?”
小灵觉回答道:“因为佛临灭度时,还有许多众生未曾悟道,在苦海中浮沉,佛特意将此等众生,交给地藏菩萨去度,故说此经亦是托孤付嘱经。”
这是七罪大师告诉他的说法,小灵觉一直将其牢牢记在心里面,不敢忘却。
老僧笑道:“看来是有人曾经教过你,不过,你对地藏经的领悟只得其形,未得其神。”
“求大师赐教,小和尚感激涕零无以为报。”小灵觉俯首又是一拜,他现在迫切的需要提升实力,所以他不想放过任何提升实力的机会。
老僧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继续慢慢的讲解着:
“此经在天上,佛为报母恩而说,又可以说是佛门孝经。地藏菩萨在因地中,多次为救母难,发大誓愿:度尽众生,方证菩提。以此功德愿力,令多生父母离苦得乐,转凡入圣,说是佛门孝经,一点不差。”
老僧突然停了一下,又道:
“地藏菩萨以大神力,时时处处,度化众生,离三途苦,得人天乐在人天道上,方能修行悟道,又可以说此经是人天因果经。此经佛说已有三名,我不能尽说其义,希望小和尚你自己去研习领悟。”
“人天因果经么,求大师指教!”小灵觉神色认真的看着老僧,感受颇多,他的心灵都仿佛得到了这位老师的启迪。
老僧笑道:“平常诸方讲经,多用天台宗五重玄义解释经题,我今亦不能例外。
五重玄义,玄者微妙难思,义者深有所以。
五重者:一释名、二显体、三明宗、四论用、五判教相。名是假名:
法本无名,诸佛为法安名。假名之下,必有实体,行者寻名得体。
宗是宗旨:体非宗不会,得旨会体。
用是功用:无量功用,不离本宗,因用明宗。
功用现前,力有深浅,则判归大小权实教相矣。是名五重。”
………………………………
第187章地藏王菩萨心经
小灵觉静静的大师的讲解,没有再打断大师的讲解,心中暗自思量,原来佛法分为五重,五重者:一释名、二显体、三明宗、四论用、五判教相。
老僧停了下来,他在等着小和尚消化吸收自己的知识,看着小和尚的眼神逐渐从迷茫,到变为清明,他问道:“可清楚了我前面所说的?”
小灵觉点头,言道:“大至知道了,请大师继续传授。”
老僧欣慰的笑一笑,这小家伙的悟性真的是很恐怖,似乎比前世更加精进了,言道:
“此地藏经以人、法为名。以诸法成就为体,真如也。以愿力度生为宗,依理发愿也。以断惑证真为用,依法修行也。以引权入实为教相,满众生愿也。略标此经五重之义”
“古德释经题,有七种立名,不离人、法、喻单三、复三、具足一。
以人立题者,如阿弥陀经。阿弥陀是梵语,此云无量光,即见性悟道之时,其光明无量:阿弥陀又名无量寿,吾人得法之时,了诸法本来,不生不灭,常住世间,法寿无疆。”
“不生不灭,常住世间,法寿无疆,这地藏经果然不凡,小灵觉受教了。”小和尚震撼的说道。
老僧笑道:“若是你修行我这地藏王菩萨经可以炼成不动明王金体,到时,诸法难破,万邪不侵,大成之时,法寿无疆。人即是法,所以以人立经题。
以喻立题者,如梵网经。时佛观诸大梵天王网罗幢,因为说无量世界,犹如网孔,一一世界,各各不同,别异无量。”
老僧淡笑,对于这地藏王菩萨经,他还是有几分自信,如果真的炼到大乘境界的话,就凭借菩萨的身躯,也可以和佛抗衡。
小灵觉说道:“我可以以这地藏王菩萨经为本,走上成佛的道路吗?”
老僧摇头道:“这地藏王菩萨经只能够帮助你增强战力,却不能帮你证道成佛,若是想要成佛,必须要走出自己的路来!
一世界,各各不同,别异无量。佛教门亦复如是,每一世界,教法不同,所以菩萨到无量世界,亲近无量诸佛,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勇猛精进,名称普闻,方能成佛,是以喻也是法,因此有的经以喻立题。
以法立题者,佛将所得之法,为人演说,如般若、涅盘、方等等经,皆是以法立题。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人、法、喻具足的经题。不一一解释。”
嗯,这位大师说的没错,师傅也曾经常常教导过自己,想要成佛,必须要走出一条不同的道路,一味的模仿他人,境界到了那里,就会自然止步,根本就无法超越他人。
老僧神色突然又变得专注起来,言道:“你未来的路当由你自己去,小家伙,如果你要完成心愿的话,千万要成佛啊!”
小和尚不懂老和尚为什么神色突然变得肃穆起来的?但他感觉到这个老僧对自己并无恶意。
和佛国中,见到那些菩萨罗汉不同,这老僧脸上写满了真心实意,给小和尚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老僧又道:“地藏菩萨本愿经,以人、法为题。
地藏菩萨是人,本愿是法。菩萨二字,具足应云菩提萨缍。
菩提是佛道,萨缍是众生菩萨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所谓发菩提心,行菩萨道。
菩萨欲度众生,必须先求菩提,以菩提之法,方能下化众生。欲求佛道,必须先度众生,众生度尽,菩提始现。
所以上求菩提,即下化众生下化众生,即上求菩提。两名一义耳。
你可知,什么是地藏?什么是菩萨?”
小灵觉答道:“不太清楚,只知地藏王菩萨,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