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佛级系统-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灵觉有些吃惊的看着这尊邪佛,同时他也有一些疑惑,为什么自己刚才行动的时候,居然感觉到了一丝卡顿。

    “嘛咪!”

    那邪佛突然口吐六字真言,身型非但没有暴涨,反而缩小了不少,它的体表浮现一层神秘能量,力量暴涨,邪佛之力弥漫,但给人一种更加凝实的感觉,似乎这佛是真的一般。

    它猛地跃起,如同一道闪电般,跟了上去,如泰山压顶般,要将小灵觉扑杀在下方。

    “不好!”

    “靠,这个云山已经是神通境的高手,不然怎么可能疑练法相,忘尘小师弟危险了。”

    “忘尘不也是神通境么,他刚才不是施展出了金身罗汉吗?为何会打不过对方呢?”

    “糊涂,咱们忘尘小师弟使用的是罗汉拳的拳意,所以才引申出来了一尊罗汉,那完全是有佛力构造,

    而华台宗的云山已经突破神通境,领悟了大道的法则,那一尊佛陀乃是他法力铸造的法相,当然不可同日而语,忘尘,危险了。”

    “呵呵,华台宗中人还真的是不要脸,派一个神通境的高手,欺负我们普真寺的小弟子。”

    台上,渡印亦是心如刀割,他有些紧张的看着场上的局,然后对着旁边的华台宗长老质问道:

    “哼,这就是你所说的灵台境弟子吗?居然连法相都会凝聚了,看来你们华台宗真的是能人辈出啊,区区灵台境弟子居然能够施展神通境高手才有的手段,在下自愧不如。”

    那华台宗长老被渡印怼的没脾气,也不敢多说什么,只是低头的观看着场上的比赛,现在他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希望那个师住云山最后能够把忘尘小和尚打死在这,才能解他心头之恨啊。

    可是他不敢声张,只是杀意禀然的,看着台上的局势,他坚信这个状态下的云山绝对能够秒杀那个小不点。

    场上,小和尚有些无奈地看着胸前的这个大洞,一个硕大的佛手印将整个白甲胸前这一块洞穿,用佛力铸成的盔甲变成的破破烂烂。

    他的胸口位置出现了一个紫红色的大手印,相当的骇人,可是小和尚却依旧冷笑,一脸不屑的看着对面的云山。

    一抹妖异的抹红唇嘴角,但他却丝毫不在意,轻轻的一擦手,冷声道:“再战。”
………………………………

第198章菩提bUff

    这些年来,小灵觉的境界进展确实太快,几乎和吃饭喝水一般简单,却没有得到真正的磨练,这种生死搏杀的感觉,居然让他的身体都感到了颤抖,感到兴奋。

    云山愣了,突然发觉对面小和尚似乎没有任务惊恐的情绪,反而……反而充满了滔天的战意,那双锐利的星眸正紧盯着自己,给了自己一种压迫的感觉,有种说不出的难受和压抑。

    灵觉在这生死关头终于明了,地藏王菩萨经的奥义存在,没有什么永恒的不死之身,只要心存念想,就会不死不灭,得大因果。

    正所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只有拥有这份舍生忘死的大毅力,大智慧,方能施展出地藏王菩提心经奥义的核心力量。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于是有一这句话的由来,属于佛教的大乘。

    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说“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天道无情、众生皆苦,红尘六欲、我甘沉浮!当年我曾在佛祖面前立下大愿,为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令其解脱、离苦得乐”这是大愿地藏王菩萨发下的弘誓大愿,这是大慈悲的境界。

    灵觉用一种看穿了生死的目光盯着云山,一字一句咬牙道:

    “云山师兄,此言实在是差矣,先是出言羞辱在下的无果师兄,甚至想要取他性命,竟然以神通境的实力以大欺小,着实不公。

    又在这里企图损害我普真寺清誉,贫僧唯有一战而,我已放下生死,但求一战。”

    灵觉怒视,伤他朋友至亲者,惟有拼死一战而已,无它,但求心安。

    云山狂笑,暗中传声道:“没错,这一切都是我故意为之,可是你有证据吗?我现在的境界只是灵台境后期而已,而且,你会死得很难看,根本就没有人知道事情的真相,我会不小心出手过重,实在是对不住了,呵呵。”

    灵觉不忿,脸色略微一变,虽然他已经看穿生死,不过却低了人家一个境界,这一个大境界的压制非同寻常,就算他使出那一绝招,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算了,拼了吧,不试试怎么知道结果呢。

    然而,系统突然又出声道:

    “喂,傻和尚,你能不能不要这么莽撞啊?就不会动一点脑子吗?”

    小灵觉愣了一下,才发觉是系统在跟他说话,有些错愕的问道:

    “除了拼死一战之外,还有其他办法没有?”

    系统大爷叹了一口气,说道:“唉,就算你使用那招有绝招,也只会是一死一伤的结果,你死他重伤,这样的结果你能接受吗?”

    这……他心中的执念还未平息,还不能这么早死去,师傅的大仇还没有得报,不行,贫僧可以死,但贫僧现在还不能死。

    这一刻,他求生的欲望突然爆发,有些惊疑的问道:“莫非你有什么办法吗?”

    系统笑了,笑得如同一副奸商的样子,诱惑般的说道:“3000功德,只要你愿意给我3000功德,我就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小和尚有些迟疑不决的看的云山,有些怀疑的说道:“我发觉你很不对劲,自从我获得了两万的功德以后,你就不停的打着我功德的主意,难不成你有什么阴谋?”

    “嘎嘎,怎么会,怎么会,你难道还不相信本大爷的人品吗?”系统大爷严肃的说道。

    “不相信,你节操根本就是无下限,你到底有什么目的?如果你不说的话,我宁愿死也不会消耗这功德。”

    灵觉一脸绝然道,他不傻,他不相信这世界上有人会无缘无故的给他好处,他这么做一定会有他的目的。

    系统大爷就小和尚如此不好说话,只能淡淡的说道:“如果你能消耗功德,对我确实有很大的帮助,能够加快我的升级脚步,就像你们突破境界一样,我也需要提升,不过你们需要的是灵气和武道经验,我需要的只是功德而已,我这么说,你还愿意接受吗?”

    “嗯,那我愿意消耗这3000功德,贫僧并非不通情理,只是不想被人欺骗而已。”

    灵觉一脸真诚的轻笑,他能感觉到这系统没有骗他,因为他心如菩提,对着一切事物都看得很清楚。

    系统:“恭喜宿主获得半小时菩提buff,自身的佛力与修为获得极大提高,消耗3000功德,请宿主抓紧时间使用buff,倒计时开始。”

    他的眼前浮现一块光幕,上面书写着他的各种状态。

    “姓名:灵觉

    注:因宿主已经偿还欠下天道大量功德,弥补了天道之缺,奖励宿主可以选择所有功法等级中的一项提升一等。

    天眷:等级lv1(1/1)

    :13013/10000

    注:已选择提升技能,下次升级时才能选择提升下一个技能。

    buff:苍天之眷!菩提!

    精:30

    气:28

    神:29

    年龄:11

    修为:灵台境(后期)真!

    伪:神通境(中期)

    技能:炼丹术,佛门六字真言,心宗密咒,心宗大手印,罗汉拳,医术。地藏王心经。

    体质:七窍玲珑心(四级)七转琉璃身(四级)

    专长:天眷、佛呤”

    地藏王心经:不动明王真身,佛恸。

    医术:中级(可治疗大部分普通病症)

    天眼:初级(七天内可预测一次未来)

    练丹术:高级

    ……

    佛吟――背讼佛经能治疗大部分伤势,包括重伤类的外伤,通过草药,可以获得额外的治愈加成效果。”

    天眷――你是一位受妖神所眷顾之人,大部分中高级魔兽无法主动袭击你,天生和灵兽易亲近!”(使用中)

    功德:13013

    备注:你是一个拥有巨大大功德的普通小沙弥,诸天气运加身,会得到极好的运气,功德点可开发更多用处,请注意妥善使用功德。

    菩提buff:

    恭喜宿主境界暂时提升为神通境中期,时效半小时,在此期间施展任何佛法武技效果加半。

    灵觉淡笑着,对着云山,隐隐的露出了一丝笑意。
………………………………

第199章云山败

    “就这么点能耐,就敢来挑战我,真是自寻死路。”云山的声音在风中萧瑟,透露着刻骨冰寒。

    而这一声,却是让整个大雄宝殿之前的众人,都在这一瞬之间,紧绷了心神。

    云山对小灵觉,动了杀机。

    杀机现,则表明,他下一次出手,必然是要对小灵觉,致命一击。

    云山动了,迅疾如电,身体一晃就到了小灵觉的近前,施展出印空拳法中的一招马踏飞燕,如同天马横空,怒踏而来,带着恐怖的威势,轰杀小灵觉。

    小灵觉很冷静,罗汉拳第一式猛力爆发,直接迎了上去,硬碰硬,在空中交击在一起。

    场下,众弟子心惊,原本的法相对决,演变为拳拳到肉的肉搏,这样场上的气氛更加热烈。

    砰!

    两人各自倒退,小灵觉很轻松,因为这一次得到菩提buff后,他的体质非常恐怖,力道与速度都十分骇人。

    云山心中震撼,他的手臂发麻,轻轻颤抖着,险些就被废掉。

    这不可能,自己神通境初期的高手怎么可能会打不过一个灵台境后期的小渣渣,难道是自己眼花了吗?

    他知道坏了,大事不妙,对方的力量强他一截,而且所掌握的拳法也很古怪,看样子不会比印空拳差。

    须知,他可是得到了真传,乃是佛门正宗印空拳,博大精深,不是外面的野流派。

    他深知这门拳法的恐怖,练到高深境界,技近乎道,什么金刚体般若体,体修强者在他面前,统统轰杀!

    “杀!”

    云山低喝,果断施展出他的最强拳印,印空拳再次爆发出无比骇人的声势,他的身后仿佛伫立着一尊佛陀,佛陀拈花一笑,万般佛法精妙。

    这是绝招,也是他目前所掌握的最高杀印,佛怒拳印,霸道无边,通常可以绝杀对手。

    小灵觉神色严肃,不敢大意,施展罗汉拳,展示出拳意神形,迎了上去。

    “轰!”

    场中两个人如鬼魅般,在拳风中穿行,在飞沙走石间极速移动,不断碰撞,同时也在迅速躲避。

    一刹那间,两人彼此轰出数十几记拳印。

    云山骇然,在此期间他一直都在动用佛佗法相,不断砸出,把这一绝招叠加,杀伤力可谓推向极致。

    但是,对方硬扛下了。

    并且,对方的力道更大,拳印更猛,砸在他的双臂上,撞在他的拳头间,让他痛彻骨髓,双臂像是折断了。

    灵觉轻笑,身后一尊金刚罗汉怒而出手,带着无比的威势,狠狠的轰击在对面那佛陀胸膛之上,那佛陀忽然化为粉尘,随风消散。

    噗!

    云山横飞了出去,口中喷血,双臂略微扭曲,在痉挛着,最后一击时,他的手臂发生严重的骨折。

    灵觉脸色开始变得平稳,甚至看不到一丝喜悦的神情,他缓步走到了云山面前,淡淡的说道:

    “云山师兄,你输了。”

    云山一张煞白的脸露出了一丝艰难的苦笑,他的脸上毫无血色,甚至在地上有些滑稽。

    “是啊,我输给你了,你会杀了我吗?”云山大叫,面目十分的狰狞,再加上那张惨白的脸,给人一种惊恐的感觉。

    灵觉苦笑道:“贫僧不是好杀之人,任何人贫僧都会给予一次机会,只要他不踩到我的底线。”

    “可笑的慈悲,真的是很搞笑呢,你不应该杀了我吗?我对你,还有你师弟兄,居然做出了那种事情。”云山质问道

    “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烦恼已经把我抛却,我为何还要将它找回?你觉得你现在是哪一种苦呢?”

    云山横躺在战台之上,抬头望天,然后喃喃的说道:“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灵觉笑道:“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云山身子很是疲惫,不愿意动弹分毫,看见小和尚要给自己讲故事,只是喃喃的说道:“你讲吧,我听着就是,看看你有什么大道理能够说服我。”

    灵觉笑道:“这是一个关于我佛的故事。”

    道:“释迦牟尼佛在一次法会上说:

    “某地有个富商共讨了四个老婆:

    第一个老婆伶俐可爱,整天作陪,寸步不离;

    第二个老婆是抢来的,是个大美人;

    第三个老婆,沉溺于生活琐事,让他过着安定的生活;

    第四个老婆工作勤奋,东奔西忙,使丈夫根本忘记了她的存在。

    “有一次,商人要出远门,为免除长途旅行的寂寞,他决定在四个老婆中选一个陪伴自己旅行。

    商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说:‘你自己去吧,我才不陪你!’

    “第二个老婆说:‘我是被你抢来的,本来就不心甘情愿地当你的老婆,我才不去呢’

    “第三个老婆说:‘尽管我是你的老婆,可我不愿受风餐露宿之苦,我最多送你到城郊!’

    “第四个老婆说:‘既然我是你的老婆,无论你到哪里我都跟着你。’“于是商人带着第四个老婆开始了旅行!”

    最后,释迦牟尼说:“各位,这个商人是谁呢就是你们自己。”在这则故事里,

    第一个老婆是指肉体,死后还是要与自己分开的;

    第二个老婆是指财产,它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第三个老婆是指自己的妻子,

    活时两个相依为命,死后还是要分道扬镳;

    第四个老婆是指自性而言,人们时常忘记它的存在,但它却永远陪伴着自己。”

    云山沉默,仔细的思索着小和尚的故事,他这是终于明白了小和尚的意思。

    自己来这里的目的到底是为什么?求名求利而已,但名利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对于自己的佛法修为根本就是无益。

    云山拖着疲惫的身子,解开了战台之上的封印,然后一脚深一脚浅地走下了站台,临走之前还淡淡的说道:“你赢了,我确实不如你,你的天赋和境界实在是让人感到恐惧,或许你就是我们佛门中下一个禅悟佛子,不,或许你还要比他更强,再见,或者希望我们再也不见?”

    灵觉浅笑,目送着这个家伙的离开,他知道此人已经放开了,放下了。
………………………………

防盗章节,粉丝勿订,明天再更新

    注:(勿订本章,晚点更新,此为防盗章节)

    经典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是我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中的一句,意在说明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

    经典二: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于是有一这句话的由来,属于佛教的大乘。

    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说“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天道无情、众生皆苦,红尘六欲、我甘沉浮!当年我曾在佛祖面前立下大愿,为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令其解脱、离苦得乐”这是大愿地藏王菩萨发下的弘誓大愿,这是大慈悲的境界。

    经典三:

    一切皆为虚幻

    出自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在佛法中谈“虚”字,应该不能与汉语古文中的“虚实”概念相关。佛家说:一切皆为虚幻,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

    世界是波动的,在时间的调和下,一切都是对也都是错。一切既是波顶也是波谷。因为矛盾而又真实同时存在,所以正负抵消。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四:

    佛曰:不可说也

    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佛教强调悟,一切成佛的法门都是开悟,无论是“顿悟”还是“渐悟”。但“法”是不能明说的,因为“万法空相”,只有不执着于明确的“相”才能“开悟”。而如果用语言说出“法”来,那就是着了“相”了,就不是法的本来面目了。

    所以佛祖要“拈花微笑”,只能启示而不能明说。

    经典五: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此句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

    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

    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劝人向善的基础。

    经典六:

    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出自《华严经》: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处处皆是佛,一切众生人人皆是佛。

    经典七:

    前世五百年的回眸

    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经典八:

    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大悲无泪,是因为你心里不悲,或是哀莫大于心死

    大悟无言,因为无声胜有声,明白大悟后是无法用拙劣的言语可以表达出来的

    大笑无声,是因为真正的欢乐未及你的心底,或是喜极难以表露

    年龄越长,对于这句的体会就越深刻。

    经典九: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语。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儒家把和谐导向社会理想,道家把和谐导向事物本源,佛家则把和谐导向内心世界。佛家认为,境由心生,内心平和,见事皆和。

    禅宗有云:心险佛众生,平等众生佛心中若无佛,向何处求佛?众生皆有佛性。

    经典十: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

    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

    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

    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佛家十大经典语录

    “风动?帆动?仁者心动!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佛法,犹如觅兔角。

    真正修行人,不讥世间过。

    菩提不是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法宝坛经》

    “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所差别。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

    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