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怪谈无终-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十多了,这不白耽误人家吗?’老海哥一边回头迈着四方步走开一边说:‘那――就――拉――倒。’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老海哥这话有点古怪,究竟那里不对劲我也想不出。一周以后,家里我侄子来电话了,说我哥快不行了,赶快回来,晚了恐怕见不着最后一面了。”
………………………………
第十四章 包办婚姻
“当时我的宝马开得跟飞似的,侄子一会一个电话问到哪了,我心里头这个急啊!等到家门口的时候,远远地见门口的地上有很多鞭炮纸,到了切近我哥就站在门口,旁边还有我弟以及一群小伙子。大门两侧贴着喜字,我如坠五里云雾。
下车以后,我问我哥:‘咱家谁结婚?’我弟一脸坏笑:‘嘿嘿,谁结婚?你结婚!’不等他说完,我哥:‘咱爹妈不在了,我长兄代父,这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由不得他抵赖!拿下!’说着过来几个小伙子抹肩头拢二背把我给绑了!俩人架着双脚离地,我就被送了进去!里边有值宾高喊:‘一拜天地!二拜高堂!’这时候就看到,芬子父母在上边坐着,我哥我嫂子也坐在上头。再然后一句‘夫妻对拜,扠入洞房!’有人把一顶礼帽往我脑袋上一扣,俩大小伙子架着我就给送到洞房里去了!这时候,我正看到两个姑娘搀着芬子进洞房,我心说人家是送入洞房,这我咋就是喷气式扠入洞房呐!”张总说到这自己都笑了,喝了口酒继续说。
“我过去跟一个魔术师学过脱绳术,要真正捆住我可不是件容易事。我很快就脱开了绳索,跑到外面招呼大家喝酒去了。看见海哥胸前佩着一朵花,上面写着‘主婚人’,我说当初怎么觉得有哪里不对劲,敢情他是幕后导演!”张总说完,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你这样的,搞不好被老海哥卖了还得帮他数钱!”李总笑道。
这时候,我笑着说:“要我看呐,你早就看上芬姨了,就是口头不敢承认,早乐不得了呢!要不怎么出去招呼喝酒,同意了呢!”
芬姨指着我:“这个坏小子,总这种情况下敲锣边。”大家又是哈哈大笑。
笑罢,张总喝了口酒说:“当时酒席散了之后,我回到洞房,就见芬子坐在床上,我揭开盖头她闭着眼一动不动,我问:‘你干啥呢?’她说‘等着挨打呢。’‘谁说要打你了?’我问。芬子不好意思地说,‘没经你的同意,把你抢来了,我还以为你会恼羞成怒。’‘那也不能打女人呐!’我刚说完,空中就传来了老海哥的奸笑:‘嘿嘿嘿嘿’一声比一声远。敢情老海哥是等着我入完洞房之后,真没发脾气才走!”
说到这,李总问老爸:“你啥时候还收徒弟不?”老爸一脸嫌弃地说:“你快拉倒吧!你挣点钱还可以,干我们这个的没钱可赚!”
老爸跟李总正说笑间,我的手机忽然响了起来,掏出手机一看,来电显示上就俩字“林哥”。接通电话,只听电话那头的林哥焦急地问:“侍炎!你们在哪呢?快点回来一趟,我爸让派出所带走了,也没说啥事!”我赶忙答应,“好好,你别急,我跟老爸这就回去!”撂下电话,李总跟张总都问:“出什么事了?”我把林哥说的话叙述了一遍,张总惊讶地说:“林老师他爸?林凤权?”张总正惊讶间,只听李总在一边已经打起了电话,“喂,我一哥们让你们下边民警带走了,也没说啥事。我哥们姓林,是文昌国学馆的哦好,那我等你回话。”张总见李总已经打电话托人了,他也没闲着,拿出电话也拨了个号码
众人打着电话下楼,各自走路,我和爸妈则直奔派出所。到了派出所,见到权叔问到底什么事,权叔说他也不知道,就让他在这等着。过了一会儿,一位民警走了进来开始沏茶倒水,接着又来了一位民警笑着跟大家握手:“我姓于,有点事涉及到林老师,调节一下,一会对方来人。”这时倒水的民警领着两位五十多岁的妇女走了进来,权叔看到这两位之后,上前与其中一位握手,似乎是熟人。等双方坐定之后,那个民警对大家说:“两位举报林老师曾抢过她的东西,从咱们国家的法律上说,这事已经过了三十年,早已过了法律实效期,应不予受理。考虑双方的实际情况,我们予以调节。你们谁先说?”这时那两位妇女互相看了一眼说:“让他们先说吧。”那民警用诧异地眼光看了看双方,意思是:奇哉怪也,原告不先说却让被告先说,真实破天荒了。权叔喝了一口水,点着一支烟抽了两口,才讲起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发生了著名的三年自然灾害。就在这还乡河大埝上,常有讨饭的饥民通过。到了1961年,浓郁的晚秋。不再吃食堂,经济形势好转,再加上是晚秋,大田粮食都已收获,大部分家庭一时之间无须再靠讨饭度日。有个别人口多、生活困难的,已经考虑为来年打基础,现在先省出点粮食,所以这些极个别的人仍然是讨饭者。
这一天,大埝上一前一后来了两个讨饭的妇女,走在前面的个子较高,我们姑且称为高个子妇女,后面一个较矮,我们姑且称为矮个子妇女,两人相隔100多米的样子。前面是河道拐弯处,岸边垒着石头堤坝,堤坝每隔不远就有一个加固墩伸向水里,用于减缓流速的,当地人管这东西叫石头牛子。现在这个节气正是“度水期”,就是几十里的下游关闸,百里的上游开闸,蓄了满满一河水,以供沿岸村庄灌溉农田。河水碧波荡漾,很是清澈,正好与石头牛子平齐。高个子妇女感到口渴,蹲在石头牛子上喝水,可她却不知,自己的身体早已不是过去强壮时的状态,竟然眼前一黑,摔落水中
等她醒过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一个小屋里,身体下面铺着玉米秸。这是河埝上供护险民工休息的临建小屋,没有炕。现在汛期已过,小屋闲置,矮个子的妇女正伺候在身边。刚才有一辆马车通过,车把式和矮个子妇女合力才把她救上来。现在矮个子妇女用随身携带的茶缸和了点炒面喂给高个子妇女,她体力才恢复了一些。两人互通姓名、家乡,聊了一会。巧的是这两人都身怀有孕,家中老的老,小的小,不得不为糊口奔波,这才出来讨饭。刚才一番折腾,两个人都面临早产
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高个子妇女先产了,产下一个女婴,个子挺大,生下来就不停的哭。然而这高个子妇女是头胎,没有奶。好在矮个子妇女不是头胎,已经下奶,就把孩子抱过去喂奶又过了一会,矮个子妇女也生产了,产下一男婴,个子不大,很瘦弱。奇怪的是,这孩子落生后不哭!按照迷信的说法,孩子生下来不哭,是不吉利的。矮个子妇女就在孩子的小屁股蛋上打了一巴掌,这下好,孩子不但没哭,还笑,而且“咯咯”地笑出了声!不知人生路的坎坷,未来还有啥样的际遇在等着他!
就这样矮个子妇女奶着两个婴儿,两个大人也聊的很投缘。后来二人突发奇想,这两个孩子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而且同地点,这也许是天意,是难得的缘分啊!不如给他们订个娃娃亲,将来说不定能成为一段佳话。你我也成为亲家,实在亲戚了。二人都非常高兴,矮个子妇女摘下自己佩戴的玉佩,这是她祖上传下来的,是一对。拿出一支,戴在小姑娘的脖子上,算是定情之物,出了满月后,两家就先当亲戚走动分别时彼此再次通报了住址,高个子妇女来自十家村,矮个子妇女来自李家坞,说好日后互访,二人撒泪而别!
后来矮个子妇女安排自己的大儿子去寻亲,她的大儿子已经读了高中,名叫林凤江,刚刚生的这个孩子是老三起名林凤泉,此前还有一个二儿子林风河早年夭折,再加上凤泉有两个姐姐,这样虽然凤江老大,凤泉老二,年龄却相差很多,后来又生林凤湖,林凤海,此为后话。
凤江利用周日寻亲多次,却并未找到这个“十家村”
………………………………
第十五章 “玄儿收”
话说凤江利用周日寻亲多次,却并未找到这个“十家村”,这也难怪,当时正是公社广泛铺开,各大队整合合并,比如自家附近有一个大队就包含了五个自然村,凤江所在的村也由隶属大冯庄乡划归鸦鸿桥公社了。他只在几里外找到一个石家铺,到那村一打听,根本没有新出生的婴儿。1961年是那几年中出生率最低的一年,全国都如此。此后凤江在学校被征作特种兵,两个女儿年龄还不大,无人可以再去寻亲,寻亲这事也就成了凤泉妈的一块心病。只能寄希望于对方日后能够找到这里,毕竟这里离出生地点很近。
之后的几年,凤泉身体一直不是很好,毕竟困难时期出生的,先天母体缺钙是肯定的。凤泉的奶奶找人看过,说是名字不好,由凤泉改成了凤权,但改后没有什么明显作用。
在小凤权长到六、七岁的时候,出事了!
当时西面的河上,来了一群修河的民工,那是响应领袖号召“我们一定要根治海河”,这里虽然不是海河,也在国家规划之中。河工在村里号房,几个民工就住在凤权家的厢房里。河工中有个领队,好像是村里的民兵连长一类的,凤权叫他“玄儿收”,(这里不得不给观众道个歉了,从正字上说,“玄儿收”应该念为轩叔,这位叔叔姓轩,在京东方言中,轩读作玄,而叔读作收,这样在权叔嘴里,轩叔也就成了“玄儿收”,开始的时候,作者写的的确轩叔,可写完读起来,却怎么也没有权叔口中那个“玄儿收”的感觉。想起每当权叔提起“玄儿收”的时候,脸上洋溢出的那种幸福感,实在不忍心改成别的字音,只好放弃表面字义,以音选字,写作“玄儿收”――作者注)
“玄儿收”非常喜欢凤权,下工之后,总是逗凤权玩,一有空余,就给凤权做个玩具什么的,后来愣是在工余时间,用秸秆给凤权插了个鸟笼,“玄儿收”拿着鸟笼问凤权,这个喜欢吗?快去找奶奶给我要点花生,我就送给你!凤权跑到奶奶那里,要来一把花生,“玄儿收”笑着说:“我不吃,你吃吧,笼子送给你!”凤权小时候只知道那叫落生,还是头一次在“玄儿收”那里听到花生这个词。“玄儿收”教凤权背“小六九”、打算盘,凤权很聪明,一学就会。什么“倒刨”啊,“扒皮”啊,总之我也不知道那是啥!
当时正是夏天,那时候农村还没有通电,天黑的时候,大家围在门口阴凉处,坐着小板凳聊天,凤权总是腻在“玄儿收”怀里,嚷着让“玄儿收”讲故事,有时候“玄儿收”也问凤权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人是从哪来的呀、猪身上有多少根毛啊、人发烧会不会着火之类的。凤权也就瞎回答,类似人是地里长出来的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有一次,工地上买菜,“玄儿收”与卖菜的在那算账。凤权在一边玩,等卖菜的算完帐走的时候,凤权跑到“玄儿收”耳边悄悄说:“多给人家两块”,“玄儿收”拿过珠算一扒拉,果然多给了人家两块钱,赶忙骑上车给追回来了。大家都觉得这事不可思议,凤权才六、七岁,还没上学啊!大家都说难怪他“玄儿收”喜欢他!“玄儿收”也不止一次说这孩子长大以后不是白人儿(普通人)。
后来有一次聊天,“玄儿收”提到他家不远有个寺庙,和尚们都已经编到生产队劳动了。凤权的奶奶比较迷信,觉得凤权身体不太好,既然他“玄儿收”认识和尚,不如让凤权“认个师傅”。这里需要向观众解释一下,旧社会有一种习俗叫跳墙和尚,就是一些家长为了小孩能免灾,好养活,把孩子送到寺庙里,由庙里按照规矩剃度、起法号,等将来婚配之前,再到寺庙举行还俗手续,就好像这孩子曾经出家,得到佛祖保护,后来又还俗似的。“玄儿收”他们来出河工的时候,生产队的抬筐还没编制齐备,先拿一部分来用着,中间再回去运。“玄儿收”要赶马车回村拉抬筐,凤权奶奶便委托“玄儿收”把这事给办了。当时,凤权听说要跟“玄儿收”去他们家,兴奋得不得了。“玄儿收”在车上铺了点花麦秸,凤权觉得在上面很好玩,玩累了就睡着了。
快到“玄儿收”家的时候凤权醒了过来。他喊“玄儿收”说想撒尿,“玄儿收”把车停住,把凤权抱下车,让他到路旁的簸箕柳后面尿。这孩子向来讲究,知道害臊,人前是不肯解手的。这里需要解释一下那地方的状况,道路一侧是水沟,有个地方水沟里埋了两节水泥管,然后填上土,形成一个类似小桥的东西,以供农用车辆下地。沟的对岸,栽着一排簸箕柳,凤权就是到那柳条后面解手,道路的另一侧没有水沟,因为另一侧是一片洼地。就在这个时候,出事了
当时无终某公社出了一件奇葩的事情,有一个叫杨宝山的,异想天开,发动了“政变”,抢占邮局、商店等公共设施,当时正是十年运动期间,有三支两军,此事经军管会定性为**暴乱,坚决镇压,当时拉来了解放军战士,那帮人纷纷被捕,可这头头杨宝山却成了漏网之鱼,并且逃跑的时候,他身上带着一枝枪!
军管会连同当地组织发布通缉令,各路口都设有持枪民兵站岗,严密盘查过往行人,调来的解放军也在固定地点驻扎,随时等候命令。那时候民兵集合不是吹号,而是通过枪声,哪个路口响枪,持枪民兵就会像那里集聚。
此时这杨宝山就藏在“玄儿收”侧面洼地的青纱帐里,因为三天没吃饭了,饿的眼蓝,怀疑“玄儿收”车上有吃的东西,但苦于三天不吃饭,没力气 抢夺,竟然丧心病狂的直接向“玄儿收”开枪。“玄儿收”当场中弹,昏了过去。杨宝山趁机上车翻找,此时凤权吓傻了,毕竟只有六七岁,没有策略意识,就在簸箕柳后面跑,杨宝山打了两抢,没有打中,他那里受过活动目标靶射击训练!此时,周围响起了枪声。这货仓惶抓起“玄儿收”装干粮的布兜,钻入青纱帐逃跑了。
杨宝山的枪声惊动了周边民兵,当民兵赶来的时候,凤权正抱着“玄儿收”大哭!此时“玄儿收”已经醒过来,鲜血汩汩地流,“玄儿收”一只手用衣服按着伤口,另一只手握着大队干部的手,哆嗦着说:“我不行了!这孩子是房东的,好好哄,务必给安全送回去!”那大队干部转回车头,跳上车,用大晃鞭“啪!”地一声催动牲口,疯了一样地载着“玄儿收”向县城赶去
后来知道,送到医院的时候,由于流血过多,“玄儿收”还是去了,当时的革委会以其因公殉职,追认烈士!凤权当晚被军管的吉普车送回了家。受到了惊吓的凤权,留下了心理阴影,梦中常突然大哭起来。后来在大学宿舍,常因此被舍友笑话,当然这是后话。
话说凤权拜师没成,几个月的时间才慢慢从惊恐中走出来,当然也没彻底摆脱噩梦的困扰,只是噩梦的次数逐渐减少,那段时间天天由奶奶搂着才能入睡。
再后来,凤权还是天天去河边玩,以前是到工地找“玄儿收”,现在“玄儿收”不在了,河工们也都完成任务撤走了。凤权这个习惯却没有改。然而就是这个习惯,让小凤权结识了一位影响他一生的人
第十六章
………………………………
第十六章 神秘失踪的老头儿
话说这一日,小凤权一如既往来到河边玩。以前施工地点附近有一小片柳树,大约大人胳膊粗,一个老头在那几棵柳树的分岔部位连上了一块苫布,搭建了一个临时空间,三面用茬子(玉米秸秆的根部分,捆在一起,农民一般当柴烧)码了临时墙,用来放破烂儿,这个破烂儿不是咱们今天意义上的垃圾,而是老头串街收购来的,十年运动之前换破烂儿的都是自行车驮个笼子,里面有泥人、泥笛、模子、玻璃球等玩具,农家的孩子用破布鞋、废钢铁等兑换这些玩具,十年运动中破四旧,不敢使用玩具了,老头便下去直接用零钱收购,然后拿回来分类,当时国家有收购部门,叫采购站。老头收购后统一打包交到采购站,赚取差价,俗称收破烂儿的。与今天的拾荒者类似,只是他不是拾而是买。
这老头既不是本村的也不是邻村的(那柳树旁的地属于邻村)大家也不知他的名字,提到他的时候就称呼其为河埝套老爷子。这老爷子常常逗凤权玩,有时候凤权拿着吃的,老头就逗他“给我点吃中呗?”凤权小时候就很善良“手松”,谁要都给,老头总是笑着做个张口咬的姿势就算是吃了。由于凤权天天去那里,逐渐的老头炒点玉米啊,黄豆啊,就给凤权留着,老人炒的黄豆很好吃,是用酱油炒的。老头爱吃辣椒,凤权就常常从家里摘给老人,家里人也不反对,可见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性格形成有多重要,如果家庭成员都是出手大方的,在这种环境成长起来的孩子也是豪爽的!
后来有一天,老人问凤权“你学武把操吗”,凤权问:“啥是武把操啊?”老人就在那里比划了几趟,凤权看到过大孩子做广播操,分权年纪小,以为这就是哥哥姐姐们比划的那东西,觉得很好玩,就跟着老人学。等上学了,凤权学了广播操,发现跟老人教的不一样就回去问,老人说“我这是老式的”,于是凤权得意自己两套都会,真是孩子,好糊弄!到十几岁了,懂的多了,看的书也多了,凤权试着看了《水浒》和《三国》,也懂得了老人教的是武术。那时候农村的孩子,十几岁就得干活了,割草、采野菜、拾柴、拣麦穗、拾棉花等,每次拿着笼筐出去,凤权都是到老人那里捣会儿乱再走,老人也总是跟凤权“做一些游戏”,还说,什么时候你要能踢到我就出徒了,凤权却总是踢不到老人,不知道是凤权下不去脚还是真的找不到老人的破绽。
1976年地震了,村里很乱,谣言四起,有人说邱庄水库崩了,邱庄水库在这条河的上游,约有百里,如果那里崩了,这条还乡河就要发大水,于是家家户户抱着被褥跑到河埝上,这里是全村的至高点。一时间,大的哭,小的叫,乱成一团。凤权这时候已经15岁了,地震时踹开窗户逃出的,此时到了河埝,他第一件事习惯的去找老人,奇怪的是老人不在!所有的物品都在,只是人不在,他想:如果发水,这里会第一个被淹,也不知老人到哪里去了
后来,水库没有崩,但老人再也没有出现。村里人有人议论到他的时候,大人们说:“那人或许没了(过世了)吧!”
三年后,凤权考上了大学,本来,凤劝上学比较晚,因为当时村里没有学校,赶上十年运动,凤权又受到过惊吓,奶奶不放心让他到邻村去读,直到后来本村建了学校,凤权已经9周岁了,当时的学制是小学五年,初中两年,高中凤权读了两年半,因当时高考由年初移到夏天招考,这样凤权读大学的时候,已经是18周岁了。咱们前面说过,在大学里凤权还是有时候梦到“玄儿收”,往往由温馨转成噩梦,哭醒,但次数少了很多。
有一次,学校召开运动会,各班级排队围在操场周围观看,处于半解散状态,赛事少的当口,一个会武术的同学在跑道外侧的空地练起了拳,引起了大批同学的围观。这位同学练得是一手大洪拳,乃是“南拳北腿”当中的“南拳”。练完之后,那同学环视了一圈围观的众人,可能是从凤权的眼光中看出他也会些什么,便走过来说:“你也来两趟吧!”同学们都起哄,凤权就站起来,演练了老人教的东西,结果大家哈哈大笑,纷纷说:“太丑了!”那练拳的同学也比划着说,“你这样一拳就会被我打倒!”说着用拳一比划,那同学本意是假设,并不是真打,不想凤权本能的勾手抬腿,“砰!”一脚把那同学踢倒了。他自己当时也吓了一跳,赶忙俯身给同学揉。看来是真踢疼了,那同学咧了半天嘴。如果你问一下练武的人就会知道,小腿的迎面骨是最不好练的,因为几乎没有肌肉,就一层皮,下面就是骨头,被踢到以后非常疼,凤权学过的那点东西,大部分是用脚朝这个地方招呼的!
后来这同学发坏,有他的老乡来这宿舍,他们都是来自一个地区,也都是一个门派的。那同学就怂恿几个师兄弟跟凤权过两招,结果都被踢肿了腿。他那几个师兄弟有人是武术世家出身,后来给家里写信的时候,把凤权的几个有特点的动作画成示意图,问家里这是什么武术。家里回信:从图上看,至少有两种武术与之相同,一种叫弹腿,行内也叫十趟腿,还有一种叫戳脚,都是“南拳北腿”中的北腿,这种武术讲究手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跟人家好好学,争取大学期间学会,回来教你师兄弟们。就这样,大学四年,凤权跟他们学习洪拳,他们跟凤权学习腿法。一有空就在一起比划去。
转眼四年毕业,凤权分配到一家国营企业工作。离家30公里远,每周六凤权骑自行车回家,周一早再骑车来单位上班。那一年,正流行电影《少林寺》,全国兴起了一股武术热,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