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随身装着一口泉-第2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有,估计刘五爷看花眼。”刘军浩回答了句,伸手抱起老大小二亲。
    “你看着孩子,我进屋给野鸡弄点吃食儿。一上午它们都在院子外边叫,烦人。”老公回来,张倩总算歇了口气。她进屋抗出两个大南瓜,掂起菜刀梆梆剁起来。
    chūn上刘军浩家只种了几株南瓜秧,可是架不住院子周围长得野南瓜秧多。一个南瓜十几斤重。够他们两口子吃几天。夏天到结果兴盛期。他们净拿南瓜送人了。即使如此,秋收时仍然收获满满两大车老南瓜。
    夫妻俩现在看到南瓜就想吐,所以这些通通剁了喂院里动物。
    梆梆梆……菜刀挥舞。一会儿工夫,她就把两个大南瓜剁碎,然后张口呼唤起鸡鸭。
    这种农活,张倩以前根本不能想象。现在却做得顺溜。
    听到女主人的召唤声,在院外找食的鸡鸭纷纷冲进院子。围着食槽抢起来。
    张倩在旁边看了一阵子,扭头想进屋玩电脑。刚走两步。又停下:“老公,你看那几只野鸡是不是生病了,怎么不吃食儿?”
    “不能吧……”刘军浩闻声上前。他家的鸡鸭经常用泉水喂养,很少生病来着。
    食槽旁边的几只野鸡很老实,主人到跟前也没有飞走。
    刘军浩眼疾手快,蹲身一抓,已经把其中一只捉在手中。等看清楚野鸡嘴上的机关,他忍不住笑骂了一句:“肯定是那几个熊孩子干的缺德事儿()!”
    “管刘长林他们什么事情?”张倩当然知道老公口中的“熊孩子”是哪几个。
    “你自己看”刘军浩一伸手,把野鸡递过来。
    “火柴棍撑着,难怪没办法吃食……”看到野鸡嘴里支起的东西,张倩也忍俊不禁。
    “上午他们送松鼠来的时候,闲着没事捉野鸡玩,我就觉得不对。这些家伙,就没干过好事儿。”刘军浩双手连连出击,快速将那几只野鸡口中的火柴棍去掉。
    ***
    原本以为水怪的传闻只是昙花一现,会随着时间渐渐消失。
    可是事情出乎刘军浩的意料,第二天又有消息传来。这次发现水怪的两人是三棵树村村民,两个人早晨起来收昨晚下的捉兔子铁丝活扣,结果听到白条河中有羊叫声。和刘五爷一样,他们也认为是谁家的羊走丢了。等靠近河岸后,发现声音从河中心传来……
    其中一人的反应比刘五爷还不堪,回去后竟然有些发烧,现在正在医院输液呢。
    剩余那人一口咬定,发现河中有水怪,模样和刘五爷描述的差不多。
    得到这个消息,原本沉寂的人们再次喧闹起来。
    一个人看花眼情有可原,可三个人都这么说……大青山白条河说不定真有水怪。
    很多游客在网上发帖报告事情最新进展,更多人拿着相机在河边转悠。
    至于刘五爷,现在更是组织了一个搜索队,带着大家沿河岸寻找。
    应大家要求,刘军浩也成了队员之一,领着两条黄斑皮打头阵()。其实他对用黄斑皮寻找水怪这招不抱希望,小皮的本领刘军浩非常了解,在陆地上任何气味都逃不过它的鼻子。可是水中,十有**也白瞎。只是在大家殷切期待下,他只能硬着头皮试一试。
    别说,还真有效果。在一个河湾拐角处,小皮突然低吼起来。
    顺着它叫声方向看去,只见一株老柳树半横在河边,弯弯曲曲的树根有不少延伸到河水中。
    树根下露出个脸盆那么大的窟窿,窟窿非常隐蔽,不仔细看还以为是河水长期冲刷岸边,把树根下泥沙卷走造成的自然裂缝。
    可仔细看却能够找到些疑点,洞口泥土很光滑,显然是有什么东西经常进出造成的。
    发现可疑情况,刘军浩立刻喊了一嗓子,让后边游客跟上来。
    “这洞穴真有可能是水怪的藏身地,你们看多隐蔽,如果不是黄斑皮鼻子尖,咱们根本找不到……”探头看了洞穴两眼,一游客想当然分析道。
    “洞口太小,这要真是水怪的洞穴,水怪估计只有十几斤重,连条大鱼都不如,早被火头吃掉了,还轮到它们在河面上兴风作浪。”刘五爷不以为然的说道,“要我看,估计就是个长虫窝。小浩,别在这上边浪费时间,继续往前找吧。”
    “没听说水蛇还打这种洞穴呀?”
    刘军浩心存疑问,本想开口问老爷子,谁知抬头看他暗地里冲自己使眼sè,只好强压下疑问。
    沿岸找了一遍,直到高河村,仍然没有发现异常。
    眼瞅着天快黑了,他们只得重新把队伍撤回来。
    到刘家沟,看左右没人,刘五爷才拉着刘军浩低声解释道:“小浩,我告诉你了,你别往外说,刚才发现那个洞穴是老鳖窝()。”
    “老鳖窝,你说刚才柳树下那个是老鳖窝?”刘军浩小声惊呼起来。早些年村里人讲古常说起老鳖窝的事儿,老鳖这东西冬眠爱扎堆钻洞,藏身的地方俗称老鳖窝。
    只要找到它们的藏身地方,一次就能捉到几只。以前刘军浩他们一帮半大的小子听说后曾到河滩上寻摸过,结果啥也没找到。
    因为老鳖窝向来很隐蔽,只有最有经验的渔民才可能发现。
    “你这熊孩子,叫那么大声干什么。”刘五爷赶忙拉了他一把。
    “我说五爷,你咋知道是老鳖窝?”刘军浩又好奇的问,很想趁没人的时候探究一翻。
    “你忘记我是干啥的……”刘五爷小声解释到:“立冬前后,老鳖一般都要冬眠的,这个时候它们很喜欢扎堆,这样就造成很多老鳖聚在一起扒窝,洞口一般选在东西方向避风处。等温度降低时,它们会进洞群集重叠在一起冬眠。整个越冬时节,老鳖头尾四肢都缩在鳖壳里,不吃不动不排泄,直到天气暖和时再分开。这个时候的老鳖也是最容易捉的……”看他感兴趣,刘五爷难得透露了几句。
    刘军浩虽然听得津津有味,但并没有扒老鳖窝的意思。去年他捉了不少老鳖放养在石锁中,一年下来老鳖产卵孵化,已经在里边繁殖开了。
    “当然掏老鳖洞还有些注意事项,这些东西进洞时一只叠一只,一般十几只堆在一起,最顶层那只老鳖背上通常都爬有毒蛇。掏老鳖时要看准洞口方位,轻手轻脚从最下边一只开始掏。掏上五六只就可以收手,绝对不能贪心,因为掏到最后很可能把毒蛇惊醒,被咬到事儿就大了。”
    “我告诉你,你可别说出去,万一让眼红的人知道,估计会掏个干净。”(未完待续。。)
第五百三十五章 晚上的稀奇事儿
    俗话说得好“寒露种菜,霜降种麦。”
    种罢麦,田野间的花儿差不多都开败了,树叶儿该落的也落光了。山间那些不适合寒冷气候的鸟类,早振翅远走他乡。不想费事的,随便找个洞儿一钻开始猫冬。
    地里现在已经没有农活,忙碌了大半年的庄稼人终于清闲下来,愈发懒散。不过这样的rì子一天两天还可以忍受,时间长了,年轻人就有些耐不住xìng子,相约着去山里边打野猪。
    打野猪是刘家沟最近几年兴起的项目,主要是大青山野猪群有泛滥的趋势。每到秋冬季节,天气转冷,山里食物减少,野猪大都跑到大山外围,时不时下山偷啃麦苗。
    前天有个晕胆大的野猪,大白天竟然窜到村里边偷粮食吃,把人吓了一大跳。的确该打掉几只,杀杀它们的威风。
    刘军奇他们找上门说明来意,刘军浩也有去的意愿。不过自家离不开人,只能把两条黄斑皮贡献出去。
    随后他又给赵光明打个电话,问对方来不来。
    这货脸上的伤刚好没几天,一听说要进山捕猎野猪,立马来了兴致。直在电话里叫嚷,说等十分钟,他马上赶过来。
    送走打猎队伍,刘军浩趁两个孩子睡熟的功夫,又开始在后院忙碌,将院里的落叶清理一下。不然chūn上下雨落叶冲进水沟,容易造成拥堵积水,而且以后抓黄鳝也不方便。
    他在前面忙碌,两只松鼠也跟在后边吱吱乱叫着打闹。
    眼睛上带白毛就是小娃子送过来那只,刘军浩趁媳妇去学校的时间,时不时把它扔进石锁空间中疗养。短短几天,这松鼠的伤势已经好的七七八八,现在也不怎么怕人了。
    为区分两只松鼠,刘军浩根据特点将这只起名白条。媳妇听到后连说俗气,不过也没有反驳,于是白条这个名字就定下来。
    家里有了同类。点点倒是觉得自己的领地受到侵犯,不断对白条龇牙咧嘴进行驱赶。这种情况只持续了两天,很快两只松鼠彼此适应下来。开始在院内互相追逐嬉戏。昨天中午太阳好,白条甚至帮着点点把它存储的白菜叶子搬出来晾晒,那架势,完全把自己当半个主人翁了。
    他这边正忙乎着。衣兜里的手机响了,是一相熟游客打开的:“刘军浩,你要刺猬不要?”
    “刺猬,我要这东西干啥?”刘军浩随口回应。
    “是这样,我昨天在小区花园里散步。听到花池里有响动,走进一看发现里边藏着只刺猬。弄回家后喂它苹果,它根本不吃,缩成一团,一动不动。”
    “不动就对了,这个时节,刺猬早冬眠。”刘军浩在电话里回答。
    “我也这样想的,害怕再下去刺猬就冻死了。要不弄你那里怎么样?”那游客又开口道。
    “汗。不用这么麻烦吧,你直接带到市郊,挖个坑。把它放里边,再在上边埋些树叶就行。”刘军浩郁闷的回答。现在人们都把自己家当成动物收容站,前几天刚接收了只松鼠,现在又有人送刺猬。
    “哦。要挖多深……刺猬冬眠需要呼吸吧,上边树叶盖得厚实它会不会捂死。盖得太薄。万一把刺猬冻死了怎么办?”没曾想对方又问出一连串问题。
    电话里说不清楚,刘军浩只好回答道:“干脆你送过来算了”
    救刺猬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怎么说也是条生命。他决定了,等刺猬送到刘家沟,直接把它扔到石锁中。明年开chūn天气暖和再放出来,反正这东西也不吃鱼类。
    赵光明等人运气不错,进山没多久就发现野猪的踪迹,在几条黄斑皮围猎下,一上午有两头野猪入账。
    下午分猪肉,刘军奇直接砍了个后臀尖给送过来,足有二三十斤。刘军浩两口子吃不完,就给赵教授家砍了一半。
    ***
    天气一天天转冷,晚上寒气特别重。哄两个小家伙睡着,张倩看时间还早,起床坐在电脑前看电视剧,结果刚半个小时,她就开始跺脚。
    根本不管用,越跺脚越冷。没办法,只好把刘军浩喊起来生了个火盆。
    等熊熊炭火燃烧起来,身边寒气才渐渐消失。
    接着张倩往火盆里丢了两把花生,一边吃着烤花生,一边看电视剧。她根本没注意时间,一不留神,已经晚上十一点多。
    那啥……内急,电视剧暂停,然后匆匆往厕所跑。
    刚到房子东边的竹竿林旁,就听到上方传来哗啦啦的声音,她忙停下脚步,扭头朝上方看去,顿时呆住。
    等解决完个人问题,张倩直冲进卧室,再次把老公喊起来。
    “干啥?”刘军浩不知道媳妇又闹什么幺蛾子,这会儿正困呢。
    “赶紧起来,我领你去看个稀奇。”张倩拉着他的手往床下拽。
    “媳妇呀,你看看都什么时间了,啥稀奇事儿,你直接告诉我就行。”被窝很暖和,刘军浩根本不想下床。
    “我刚才上厕所,看到咱们竹竿林里好多斑鸠。”见老公不下来,张倩只得把事情讲出来。
    “多正常,赵教授家喂有斑鸠,有些晚上就在竹竿林过夜。”刘军浩实在没整明白这事情稀奇在哪儿。他回答一句,倒头又要睡。
    “给我起来!不一样,我问你赵教授家喂得斑鸠有多少?”张倩重新把老公拽起来。
    “有四五十只吧”刘军浩估计到。原本应该更多,只是赵教授管理不过来,这两年来陆陆续续飞走不少,数量一直没怎么增长。
    “就是呀,你猜我刚才在竹竿林看到多少?足有二三百只。而且它们栖息的地方和平常不一样,落的很低,伸手就够着。这算不算个稀奇?”
    “不算……媳妇,你不会就因为这个把我喊起来吧?”整件事情刘军浩已经了解清楚,仍然没有发现稀奇在什么地方。斑鸠群聚这种现象一般人很少见到,可刘军浩却见过不少次。
    “那你给我解释为啥它们今天晚上那么多聚在一起,而且落这么低。”见老公波澜不惊的表情,张倩很是失望。
    “原因很简单,你今晚为什么点火盆。”经过这么一折腾。刘军浩也没了困意,耐着xìng子问道。
    “当然是冷呀,你说斑鸠也是……”张倩醒悟过来。
    “对头。这可是我当年捉斑鸠总结出的经验之谈,你别告诉别人。如果让其他人知道,刘家沟的斑鸠该遭殃了。”刘军浩略显得意的说道:“一般人看斑鸠做窝,就想当然认为斑鸠一年四季都栖息在鸟窝内。其实这种看法错的离谱。除了孵蛋期间外,斑鸠很少在窝里边过夜。它们的栖息地和温度有很大关系,温度高低影响斑鸠的栖息地点。
    尤其是秋冬季节,天气非常冷,斑鸠一般都会找避风的地方过夜。而且它们有意识的成群居住。晚上还安排有斑鸠守夜。遇到危险,守夜的斑鸠就会大叫,将其他斑鸠唤醒。”
    “不会吧,斑鸠有这么聪明吗,我在百科里怎么没有看到过?那可是专家总结的。”张倩疑惑的问。
    “那些专家大冬天晚上会守在野外观察斑鸠吗?”刘军浩不屑的反问。那啥……实践出真知,这可是他和刘启勇当年晚上组队打鸟总结出的宝贵经验。
    其实不少鸟类都比人们想象的要聪明,斑鸠也是如此。很多人知道斑鸠回巢前会咕咕叫一阵子,然后才落回窝内。再过上几分钟。另一只斑鸠也会回来。
    这种现象很常见。一般人看到估计也不会想那么多。
    刘军浩他们不同,经过长时间观察积累,最后得出结论:第一只飞回来的斑鸠是放哨报信的哨兵。如果这只斑鸠发现有危险,就会扭头飞走,这样第二只斑鸠短时间也不会再回来了。
    所以当时他们打鸟提出了命中,即要么在斑鸠哨兵赶回来的第一时间干掉。要么耐心等待,等其他斑鸠回巢再打。
    斑鸠冬天群聚时道理也一样。气温越低它们停落点也越低。到零下几度时,那些斑鸠快落到地面上了。
    有一年冬天傍晚。刘军浩他们几个发现不少斑鸠往村头树林中飞,于是相约晚上过来打斑鸠。
    当时看到的情景和张倩刚才描述的很相似,整个树林中不管树木高低,几乎每棵树上都停有斑鸠,而且落得很低。
    他们没费多少工夫就捉了整整一麻袋,**十年代大青山信息闭塞,没有人来收野味。因此捉了斑鸠他们也没卖,每个人分不少拿回自家炒着吃。
    随后几天,他们不断出猎,那树林每次都有收获。可以当气温升高后,那个地方却一只斑鸠也找不到了。
    “听你一分析,感觉很靠谱。”张倩信服的点点头。
    “那当然”刘军浩现在谈xìng正浓,张口又给媳妇说起晚上捕猎斑鸠的注意事项。最佳时间在十一点之后,那个时间斑鸠处于深度睡眠状态,即使守夜的哨兵也不例外。此时捉斑鸠最容易,偶尔有响声也不会把它们惊动。如果时间太早,用手电往树上照shè,很容易把斑鸠惊醒。只要一只斑鸠叫起来,这次行动就宣告失败。
    听他讲这么多,张倩悠悠来一句:“你对斑鸠的研究全是捕捉时得来的吧?”
    “咳……那时候年少无知,现在早改邪归正了。”他弱弱的辩解。
    ***
    还是说下新书的事儿,再广告一遍,葫芦新书已发。书名:《八零后修道生活录》,请大家多多收藏支持。至于推荐票,一口泉暂不需要了,都投给新书吧。
    当然,能够点击支持更好。(未完待续。。)
第五百三十六章 火头橛子钻泥窝
    一连十几rì,几乎每天都有游客守在白条河边拍水怪。那耐xìng,连刘军浩都佩服。他现在已经确定,刘五爷当时肯定看花眼了。
    就在这件事情即将转淡的时候,突然有消息传来,几个游客拍到水怪,还把照片传到十八楼。
    等刘军浩打开电脑,才发现十八楼已经炒得沸沸扬扬,帖子直接被编辑推荐到首页。短短半个小时内,上边回复已经破两千。这热度,比前段时间发现镇水宝剑还火热。
    从照片上看,河滩上雾气还没有消散,因此画面很模糊。
    再加上那几个游客站在岸上拍摄,距离太远,只能隐隐约约看到画面中有两个灰sè的影子在水面上浮动。
    不过从形状上看,应该不是已知的鱼类。
    图片下边配有文字解说,几个人当时也听到河中间传来羊叫声,于是循声找去。发现两只“怪物”在水中游动,时而浮出水面,卷起层层水浪,时而沉入水底,消失不见。整个过程持续了十多分钟,期间那怪物还像鲸鱼一样,从头部位置喷出半米多高的水柱。
    刘军浩仔细看了几遍照片,不像作假的。
    真有水怪……这下他原本的观点动摇起来,随后也在帖子下边发了个兴奋的表情支持。没曾想这一发不要紧,底下不少网友纷纷引用留言,询问他照片中到底是什么东西。
    “我也不知道”刘军浩无奈又打出一句话。
    那啥,自己虽然捉鱼在行,但到底不是水生生物专家。
    帖子下边其他网友的推论倒不少,有的煞有介事说肯定是下游水质污染,某种水生生物出现基因变异,产生了新物种。
    也有人推测,从形状上看这东西可能是中华鲟或者白鳍豚。
    白鳍豚,这个推测听起来很符合。因为这种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动物背部呈浅灰sè或者蓝sè,和照片中水怪很像。
    很快又有人反驳,绝对不是白鳍豚。从历史记录上看。白鳍豚只分布在小江中下游。而白条河所处的位置应该在小江中上游,中间有两座全国xìng大坝,白鳍豚不可能穿过大坝而上。一路进入白条河。另外早在几年前《皇家协会生物信笺》期刊就发表报告,正式公布白鳍豚功能xìng灭绝。国家考察队数次考察,也证实野外白鳍豚的生存数量为零。
    此回复一出,白鳍豚或者中华鲟一说立刻沉寂。
    不过刘军浩却在下边反驳。其实这网友犯了个地理错误。白条河注入清浦河,再汇入沔水,最后在楚天省省会处流入小江,位置上应该属于小江中下游。作为证据,他还把地图上传到帖子中。
    地理位置推翻后。白鳍豚、中华鲟之说再次被人提起。因为沔水在历史记载中,也有两种生物的出没记录。
    整个白天,大家兴趣高涨,十八楼讨论声不断。那啥,如果真被证实有白鳍豚存在,那刘家沟绝对要火爆到震惊全乃至全球的程度。
    不出意外的,中午郭记者打电话过来,说要到刘家沟采访。作为水怪的首个发现者。刘五爷再次上了电视。
    新闻播出时。白鳍豚在专家口中变成了江豚。因为这东西生存能力比较强,沔水在历史上也是江豚传统分布区。而且它体型比较大,还会喷水。更重要的是,江豚浮出水面时会发出很大的呼吸声,听起来很像羊叫。
    这些描述,和几名目击者的形容相符。
    两只江豚出现在白条河中。很可能是沔水繁忙的水运影响了它们的正常生活,它们不得已才逃离的。
    最后还分析。如果这东西没有游走肯定还会再现,这么大体形。时不时需要浮出水面透气。
    十八楼很多网友对专家的分析嗤之以鼻,直说那很可能就是白鳍豚。刘家沟山好水好没有污染,适合大型水生生物生存。
    刘军浩看的有些汗颜,没曾想刘家沟在网友心中地位这么高。
    其实他听到“江豚”这个名字也有些迷瞪,第一次知道淡水河中除了白鳍豚,还有其他大型水兽存在。
    他把这两个字输入度娘搜索,随即睁大眼睛,江豚又名**!!
    “**子拜龙王!!”刘军浩立刻想起曾经在大青山乡志中看到的一个传说。
    据说很早以前每到夏末秋初,白条河涨水时,人们都会看到河面上有**子沿河而上,身后跟着无数虾兵蟹将,黑乎乎扯着一里多长的队伍。
    每逢奇观出现,大青山的百姓都奔走相告,纷纷跑到白条河岸边观看。
    当时高河村村南水流弯道处还有一座龙王庙,**子游到此地后会直立起来,半截身子露出水面,对着龙王神像祭拜,祭拜时向空中喷出高达数尺的水柱。
    在传说中,**子是龙王儿子,后来因为触犯天条被打回原形镇压在北海。夏末秋初是龙王的寿诞,玉皇大帝特赦**子一天的假期,因此每到这个时候它都赶回来拜寿。
    后来龙王庙被大水冲毁,**子也不再出现……
    其实类似的传说在大青山有很多,野猪jīng、螃蟹jīng等等,大都是某某因为什么触犯天条,听起来荒诞不经。刘军浩读到也不会在意,现在看来,和镇河宝剑一样。拨开那层神秘荒诞的面纱,就会发现传说都有一定的历史根据。
    接着他把这个传说发到网上,也算是给各位网友提供点素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