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贞观极品公子-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承乾看着那只碗,果然在碗底见了几根黏住的萝卜丝,随口问了一句:“这醒酒汤也像是那神仙酿一样,都是子玉兄做出来的?”

    薛琰笑道:“为兄平日里最是贪口腹之欲,府中家人所做的饭食,不大和口味,便自己下厨,做上三五样小菜,这醒酒汤要是随便琢磨出来的!”

    李承乾闻言一惊,道:“子玉兄,孟子云:君子远庖厨,子玉兄怎能进那油污烟瘴之所,岂不是有违圣人教导”

    得!又是和秋纹一样,歪曲了孟夫子的原意!

    当即,薛琰又将他所理解的“君子远庖厨”新解,原原本本的对着李承乾说了一遍,什么仁爱之心之类的,把李承乾说的眼睛一阵发直。

    好半晌,李承乾才反应古来,不禁抚手笑道:“对!对!对!这才应该是圣人的本意,这才应该是儒家所倡导的仁爱之心,子玉兄大才,小弟佩服,佩服!”

    薛琰倒是没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便摆手道:“这不过是为兄的一点浅见,一家之言,贤弟客气了!”

    李承乾这会儿来了精神,他突然发现薛琰这个人真的很有趣,不但会自己酿酒,而且还经常亲自下厨,如今对于圣人之道,也理解得颇为深刻,实在是难得,难得的人才啊!

    当然最让李承乾惊奇的并非是薛琰能造酒,精通厨艺,还有深厚的文学功底,真正让他惊奇,而且兴奋的是,薛琰的不拘一格。

    早在刘汉武帝时期,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大唐,孔子,孟子这些儒门的先哲,已经被人们推到了圣人的位置上。

    天底下的读书人,谁不是将圣人教会牢记于心,当然,他们记住的都是那些穷酸文人,曲解出来的。

    人们对书本上的东西,只知道信奉,甚至推崇,一字一句都改不得。

    可是薛琰却不管那些,对于传承了千百

    (本章未完,请翻页)年的儒学,公然提出质疑,反对,并且有自己的理解,这份胆量着实不小。

    李承乾的骨子里本来就是个喜好折腾的人,在太宗皇帝的压制之下,他的逆反心理也十分强烈,可以说薛琰的行事作风,正好对了他的心思。

    “子玉兄无须过谦,对便是对,那些儒学经典,也不知道被糟蹋了多少,白白辜负了圣人教诲天下苍生的本意。”

    薛琰还真没想到李承乾居然是个愤青,本来,他对影响历史进程,一直都是无所谓,甚至有些担忧的,今日结识了李承乾,算是打消了他的顾虑,不过该如何影响,他心里也拿不准。

    如今见李承乾一副“我很欣赏你”的模样,薛琰也不禁动了心思,或许真的可以通过李承乾来影响历史的发展,让华夏民族走上另外一条道路。

    以前也只能想想,但是现在机会已经自动送上门来了,李承乾是谁?那可是大唐的太子爷,是万恶封建社会顶尖的人物,虽然历史上,李承乾最终被废。

    但是,既然薛琰与李承乾一见如故,自然要想方设法的帮助李承乾度过那三灾六难,并且完成最终的归位了。

    这件事对别人,哪怕是李承乾的老师李纲,侍讲初遂良,以及于志宁这样的大能都非常困难,但是对熟悉历史发展的薛琰来说,貌似也不是难以做到的任务。

    心中打定了主意,薛琰接着自然看似无意,实则卖力的对着李承乾卖弄起了自己对儒学的独特认识,这让整日里被那些师傅们用所谓经典,搅得头晕脑胀的李承乾,仿佛看到了一扇全新的大门,走进去,就可以拥有真理。

    李承乾与柴令武离开广和居的时候,已经天色将晚,李承乾自然是兴奋的不得了,这次出宫能够遇到薛琰这样一个人才,就是最大的收获了。

    可柴令武心中却在担忧,他当然不是害怕李承乾新结识了薛琰,就冷落了他,而是在担心,今天薛琰的卖弄似乎太刻意了些。

    (本章完)
………………………………

第三十五章 此子不凡

    太极宫,两仪殿内,太宗皇帝盘腿坐在他的书案之后,手肘撑着书案,到了晚间,长安城又下起了小雨,每到这个时候,太宗皇帝的膝盖就会隐隐作痛。

    当年起兵反隋,太宗皇帝领兵东征西讨,南征北战,虽然为大唐帝国打下了诺大的疆土,却也落得一身伤病,如今上了点儿年纪,当年落下的旧伤,如今也一起发作了。

    李承乾垂首站在太宗皇帝的面前,心下不免惴惴,他刚一回宫,就被太宗皇帝传到了两仪殿,往日里,他总是渴望着能够更多的接触到他的父皇,但是今日,心里却总是有些不安。

    平日里,太宗皇帝对李承乾的要求分外严格,行动举止,容不得半点错,今日在广和居喝的大醉,虽然睡了一觉,依然清醒了,但身上还是带着几分酒气,若是因为这个被教训的话,少不得要落得一个放浪形骸,饮酒无度的罪名。

    “乾儿!昨日朕曾对你说过,酒之一物,虽不可少,却不可贪,贪则伤身,你是大唐的储君,未来的皇帝,若是将来因贪杯,耽搁了政事,则贻害万民,你可记下了!?”

    太宗皇帝终于说话了,这让李承乾不禁松了一口气,刚刚太宗皇帝一言不发,让他倍感压抑。

    人就是这样,比如罪犯,在最终宣判之前,心中总是不安,可一旦等到判决下达之后,反而轻松了。

    李承乾闻言,连忙跪倒请罪:“孩儿知错了,请父皇责罚!”

    太宗皇帝摆了摆手,他年少之时也同样十分好酒,对于李承乾这点儿错误,他还是非常宽容的:“好了!起来吧!你记下便是。”

    李承乾赶紧乖巧的应道:“父皇教诲,孩儿牢记!”

    太宗皇帝点点头,又对着李承乾招了招手,道:“乾儿!到父皇跟前来!”

    听到太宗皇帝这么说,李承乾顿时放下心来,赶紧起身到了太宗皇帝的身边跪坐好,正待说话,却见太宗皇帝紧锁眉头,立刻想到了此刻的天气,以及太宗皇帝那一身的伤病。

    “父皇,可是风疾又犯了!?”

    太宗皇帝听着李承乾关切的言语,感受着儿子的关心,不禁一阵宽慰,难得的笑了一下,道:“不必担忧,父皇当年可是个马上的将军,这点小病小痛,难不倒父皇的!”

    李承乾见太宗皇帝依旧眉头紧缩,忙道:“父皇!儿臣前些时日去给祖父问安,见太极宫北地势甚高,父皇不如差遣人与太极宫北再建一所新的宫殿居住,也省的在这太极宫里,饱受风疾之苦!”

    太宗听了也不禁心动,事实上,他之前也曾想过,但是却最终放弃了。

    “乾儿!天下方才太平,黎民百姓饱受前隋战乱之苦,如今才得安定,父皇又如何人心折损民力,须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父皇每日里操劳政务,为的是让天下的老百姓都过上太平日子,若是为了一己之私,岂不是有违父皇的本意!”

    李承乾闻言,

    (本章未完,请翻页)也只得道:“儿臣谨记!”

    太宗皇帝看着李承乾那唯唯诺诺,连大气都不敢喘的样子,也能感觉得到,李承乾和他之间的距离感,对此,太宗皇帝也是无奈。

    在历史上,太宗皇帝号称是“千古一帝”,作为一个君主,他无疑是相当成功的,史书之上,关于太宗皇帝文治武功的记载颇多,评价也很高。

    但是,作为一个父亲,太宗皇帝毫无疑问是很失败的,他能治国、平天下,却治不好一个家庭,能管理一个大国,却管不好他自己的子女。

    这一点,从史书上的记载,看看太宗皇帝一些儿女的表现就能知道。

    历史上的李承乾,太宗皇帝的嫡长子,很小就被立为太子,小时候很聪明,处理政事也很识大体,因此特招太宗皇帝的喜欢。

    可是后来也不知怎么搞的,长大后就有点胡作非为了,喜游玩,好声色,还搞同性恋,不听劝谏,还暗中打击报复劝谏的大臣,贞观十七年,谋反失败,被废为庶人,贞观十九年死于贬所。

    魏王李泰,太宗皇帝的第四子,擅长文学,很受喜欢,后来网罗朝臣,图谋夺储,事发被贬,高宗永徽三年死于贬所。

    蜀王李佑,太宗皇帝第五子,好游猎,不听劝谏,还派人杀死自己的老师,贞观十七年起兵造反,被部下擒送长安,赐死。

    高阳公主,太宗皇帝第十七女,下嫁房遗爱,她很受李世民疼爱,“负所爱而骄”,诬陷房遗直谋反,与和尚辨机通奸,高宗永徽三年,与房遗爱等谋反,赐死。

    巴陵公主,太宗皇帝第七女,下嫁柴令武,坐与房遗爱谋反,赐死。

    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对于子女们的行为,太宗皇帝显然也应当负一定的责任,作为父亲,太宗皇帝无疑是很失败的。

    历史上,像太宗皇帝这样做帝王很成功的人,做父亲却往往不成功,比如汉武帝、康熙等,也许这就是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吧。

    史书记载,太宗皇帝共有皇后一人,妃子四人,嫔客九人,另有呈几何级数增长的婕妤、美人、才人、宝林、采女和御女若干。

    这些女人,在太宗皇帝的辛勤耕耘下,积极生产,共为他生下十四个儿子,二十一个女儿,总共三十五个子女,完全可以编一个“加强连”。

    在修身治国齐天下的同时,如何教育好这一大帮孩子,尤其是教育好长孙皇后所生的长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和晋王李治,对太宗皇帝来说,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治理好整个国家。

    何况,在“家天下”的封建社会,皇帝教育子女,本身就是治理国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很遗憾,在这个问题上,太宗皇帝虽然很努力,很尽心,但收效甚微,他尝试通过言传身教、循循善诱等多种方式教育他的儿女们,试图让他们像自己一样,成为有作为的人,然而儿女们的思想、

    (本章未完,请翻页)行为和做派,离他的要求相去甚远,有的甚至是南辕北辙,他对儿女的教育引导,可以说很失败,而且不是一般的失败,他是一个伟大英明的君主,但又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

    尽管太宗皇帝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可是他却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改变,做皇帝治理天下,他是一把好手,但是作为父亲,该怎么和儿女沟通,教育好子女,他却十分不在行。

    “乾儿!你今日可是去见了那薛琰?”

    李承乾闻言一怔,刚想要问太宗皇帝是怎么知道的,转念一想,这长安城就在天子脚下,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有什么是他的皇帝老子不知道的。

    “是!儿臣确实去见了造出神仙酿的那个薛琰!”

    太宗皇帝点点头,显然这件事他早就知道了,虽然他同意让李承乾出宫,但是李承乾可是大唐帝国的储君,怎么可能真的就让柴令武一个人保护,在李承乾没有发现的地方,还隐藏着众多的护卫,早就有人将李承乾到了广和居的消息传递给了太宗皇帝。

    “除了饮酒,你们都说了些什么,也说与父皇听听!”

    李承乾能够听得出来,太宗皇帝对他在宫外饮酒喝的大醉,还是有些心中不快,忙道:“儿臣与薛琰谈了‘君子远庖厨’。”

    太宗皇帝闻言差异,道:“怎么会突然说起这些!”

    李承乾当即就将薛琰的一番理论讲了出来,末了还没忘记道:“儿臣觉得薛子玉这番讲解,比之平日里师傅们教的要对的多,也更加符合儒门圣人仁的思想!”

    太宗皇帝一开始只是静静的听着,也没觉得薛琰的理论有多高深,甚至有点儿老生常谈之感,但是接下来,越听,太宗皇帝就越是震惊。

    这难道真的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能够说出来的话吗?

    如果没有对儒门学说多年的浸淫,钻研,只怕也得不出这么一番“怪论”来。

    “那薛琰莫不是个书呆子吧!”太宗皇帝故意打趣了一句。

    李承乾摇头道:“儿臣一开始也以为薛子玉是个儒门书生,但是后来听他说,对于儒家的许多主张,他是非常不赞同的,还一一进行了批驳,而后儿臣听得出,他的言语之中,还有些法家的影子在内,而后,薛琰又对孩儿讲了些格物!”

    太宗皇帝好奇道:“格物?何为格物!?”

    李承乾道:“有好些儿臣也听不大懂,大概这格物之学就是教人如何酿出神仙酿,如何教人制造工具,似乎又有些墨家的感觉。”

    太宗皇帝听着,眉头时皱时松,如果真的按李承乾说的那样,这薛琰分明就是个身兼诸子百家所学的全才。

    可薛琰明明才十多岁,小小年纪,即便是出生便看书,只怕也懂不了那么多啊!

    最终,太宗皇帝也只能归结为,这天底下当真有生而知之者。

    “此子~~~~~不凡啊!”

    (本章完)
………………………………

第三十六章 一只蝴蝶

    听到自己引为好友的薛琰,被太宗皇帝这般夸奖,李承乾心中也是高兴。

    “父皇!儿臣今日急着回宫,根本来不及与其深谈,以儿臣之间,薛琰之才,只怕远非如此。”

    太宗皇帝闻言,笑道:“你这孩子,想要出宫,父皇也不会阻拦你,这样好了,父皇今日便给你下一道圣旨!”

    圣旨!

    李承乾听了,本能的跪好,口称“接旨”。

    太宗皇帝道:“你既与薛琰相善,父皇便许你时常出宫,去见那薛琰,乾儿!你当牢记,薛琰此子当真不凡,你在薛琰面前不可骄狂,当执以师礼!”

    好友变成了老师?

    算了,老师就老师吧!

    只要能时常出宫就好!

    “儿臣领旨!”

    太宗皇帝现在根本不知道,因为他的一番话,让薛琰这个闯入了大唐贞观年间的小蝴蝶真正开始扇动翅膀,进而影响了大唐帝国的历史。

    如果没有薛琰这只小蝴蝶的话,李承乾最终依旧会在压抑与恐惧之中饱受煎熬,最终爆发,恋上了在东宫唱戏的一个少年男子,两人朝夕相伴,有了断袖之情,长时间沉溺其中,导致李承乾荒废政务,而且面黄肌瘦,太宗皇帝在得知这一情况后,非常恼怒,下令将其同性恋伙伴处死。

    “同床好友”被处死后,李承乾如丧考妣,顿时感觉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他命人为其性伙伴画像,悬挂高堂之中,白天晚上观看,对像垂泪。他还命人为其在花园中修建坟墓,树立纪念碑,声称死后也要和他葬在一起,不仅如此,他还对父亲实行消极抵抗政策,以生病为由,不问政事,不上朝点卯,甚至长达几个月不出东宫。

    李承乾的“不务正业”,与一般人不同,有人不务正业,可以干点别的事情,而他简直就是胡闹。

    李承乾从小喜欢突厥语言,也喜欢穿突厥人的衣服,内心特别崇拜突厥的颉利可汗,因此,没事的时候,他便和同伴一起,穿上颉利可汗的衣服,玩突厥人的游戏。

    他的这一行为,类似后世国家领导人的孩子特别喜欢和崇拜日本鬼子,没事的时候,扮演日本天皇,搞什么死啦死啦的游戏。

    对李承乾的做派,太宗皇帝看在眼里,恨在心里,渐渐地对他越来越烦,离他越来越远,而李承乾呢,看到父亲不再喜欢自己,而是越来越喜

    (本章未完,请翻页)欢李泰,不检讨自己的过失,改正自己的错误,反而越来越嫉恨父亲和弟弟李泰。他认为,自己的同性恋伙伴之死等事件,都是李泰捣的鬼。

    这样以来,李承乾的不满情绪日重,终于有一天,在手下人的教唆下,试图效法自己的父亲,将自己的亲兄弟干掉。

    然而,他错了。

    谋反的结果,不仅没有杀死李泰,反而自己被废为庶人,差一点弄个非正常死亡。

    长子李承乾的谋反,对太宗皇帝打击很大,其伤害程度,远远大于东征高丽无功而返,因为,在他的心中,对李承乾寄予了太多希望,而他又是让他如此失望,可以说,李承乾的谋反,宣告了他对子女教育的彻底失败。

    李承乾最终闹到这种程度,与其自身不争气有关,但与太宗皇帝教导无方也有一定关系,李承乾年幼时,太宗皇帝长年在外征战,导致儿子缺少父爱,是其堕落原因之一。

    李承乾长大后,看到他不务正业,胡作非为,太宗皇帝仅仅是简单地训斥教育,不是耐心细致地引导,而且慢慢疏远李承乾,也是促使其沿着错误道路越走越远的一个重要因素。

    李承乾被废为庶人之后,太宗皇帝面临重新选立太子的问题,按常理说,应该立长孙皇后的第二个儿子李泰。

    太宗皇帝本人也比较看好李泰,李泰比李承乾小一岁,首先,他不像李承乾一样身体有残疾,他相貌英俊,仪表堂堂,举止大方,其次,他也不像李承乾一样胡作非为,不务正业,而是聪明好学,博学多才,行为端庄,在太宗皇帝看来,李泰是一个很好的接班人。

    然而,正当太宗皇帝要立李泰为太子的时候,却出现了一些新的状况,一是太宗皇帝身边的大臣对这一提议提出了反对,最典型的人物有长孙无忌和诸遂良,这两个人,是太宗皇帝仰仗的左膀右臂,也是未来太子当皇帝时的辅政大臣,对他们的意见,太宗皇帝不能不听。

    长孙无忌和诸遂良的理由是:李泰虽然能力很强,但是心态狠,也很有手腕,如果他当太子,将来当了皇上,李承乾、李治等兄弟都会被其杀掉,不如立李治为太子,李治虽然能力不强,但与人为善,能保证诸位弟兄和睦相处。

    长孙无忌和诸遂良这一理由,等于点出了当年玄武门之变兄弟相残的悲剧,直指太宗皇帝的“心魔”。

    当年,发动玄

    (本章未完,请翻页)武门之变时,他的“心魔”虽然在房玄龄等人的解释下有所消除,但兄弟相残,始终是他心头抹不掉的阴影,他不想让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自然不能不考虑长孙无忌和诸遂良的意见。

    二是关键时刻,李泰做出了一个自作聪明的举动,引起了太宗皇帝的超级反感,俗话说,心急喝不得热糊糊,李泰在争当太子这事儿上,显得太心急了,他对继位一事表现得太猴急,有一天,他跑到弟弟李治那里,问他说:据我所知,你平时和李元昌关系非常好,属于“铁哥们儿”,现在他脑袋被搬家了,你是否感到了寒意?

    李泰的意思非常明显,但思维也是非常简单,他本想警告李治,别和我争太子的位置,否则,当心比的脑袋。

    可是,没想到却起了相反的作用,李泰对李治说过这番话后,李治再见父亲太宗皇帝时,表现的唯唯诺诺,格外胆小的样子,太宗皇帝感到诧异,于是问他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时候,李治便把李泰对他说的话说了出来。

    太宗皇帝一听,当即警觉,这件事,让太宗皇帝意识到,李泰的确不可信,如果立他为太子,长孙无忌和诸遂良的预言真的会变成现实,这未免太可怕了。

    就这样,太宗皇帝改变了自己的主意,改立李治为太子。

    与李承乾和李泰相比,李治的确是个好人,但好人不一定能当好皇帝,太宗皇帝去世之后,他的确没有将自己的亲兄弟杀掉,但在治理国家上,也没有拿出什么良策和招术。

    太宗皇帝晚年,曾将自己执政期间的得失,写成了一本书,名曰《帝范》,并通过这本书,对李治进行如何当皇帝的系统教育。

    李治听得很认真,学得也很认真,但到了具体实践上,始终是南辕北辙。

    为什么?

    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在那里摆着,不是读几本书能管用的。

    李治当皇帝后,初期勤于政事,还表现出一定工作热情,但慢慢地,大权旁落到武则天手里,逐步变成了一个傀儡式人物,这是太宗皇帝当初选择他为太子的恶果。

    而导致这一切的原因,就是李承乾的改变,导致丢掉了太子之位,进而让李治上位,最终,李唐的江山变成了武周。

    但是,现在随着薛琰这只小蝴蝶的出现,原本历史上应该发生的一些事情,注定是不会重演了。

    (本章完)
………………………………

第三十七章 登门拜访

    李承乾无论如何都没想到,他居然能得到太宗皇帝亲自许可的出宫令,这让他异常兴奋,自贞观元年始,住进这冷冰冰的太极宫,他便很少有机会出宫去,即便是出去,也只是去他的舅舅长孙无忌的府上。

    如今居然能得到可以随意出宫的旨意,这让李承乾在惊诧莫名的同时,也激动不已,这是不是证明太宗皇帝今后对他的管束也不会那么严格了?

    领了旨意,李承乾欢喜的告退了,太宗皇帝的面色变得有些疲惫,他早年征战沙场,便是三天三夜不睡,也不觉如何,可自从登基为帝,少了当年领兵作战风餐露宿的颠簸之苦,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精力反倒是大不如前了。

    算起来,太宗皇帝如今不过才三十二岁的年纪,可是受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