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贞观极品公子-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主要继承者孟轲与荀况对富民思想作了进一步阐发,孟轲的富民政策主要是发展生产和减轻赋税,“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他的发展生产的具体措施是制恒产、兴井田、给每农户五亩宅、百亩田,使民“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他的薄税敛主张是:商舍不税,也不征货物税、房地税和无职业者的人头税;只征单一的农业税,即相当农民收获九分之一的劳动地租。

    孟轲认为实行了这些富民措施,就能使“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达到家给人足,天下大治。

    荀况继承了早期儒家不与民争利的观点,进一步阐发了治国必先富民的意义,他批评统治者好利聚敛是“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并分析了财富分配与国家兴亡的关系:“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

    从治国必先富民的理论出发,要求统治者“以政裕民”,即采取节用薄敛和倡导发展生产等措施,使民富裕。

    “家五亩宅,百亩田,务其业而勿夺其时;所以富之也。”

    荀况认为人民富裕,有利于生产发展,“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而生产愈发展,国家也就愈富,从而“上下俱富”。

    墨家则从小生产者求生存、求发展的愿望出发,反对亏人自利,要求在互爱互利中求富,墨家认为求富的途径,在于自己的努力劳动:“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

    他们反对统治者“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要求厉行节约,减轻人民负担。

    道家倡导无为,一切因顺自然,反对统治者干涉百姓的经济活动,主张“我无事而民自富”,让百姓们自由牟取财富。

    薛琰引经据典,从儒家,墨家,道家的理论,阐述着民富国则强的道理,将太宗皇帝说的哑口无言。

    太宗皇帝虽然少年之时,也曾博览群书,可他怎么可能有薛琰这种变态的记忆力,想要反驳,却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入手。

    薛琰则越说越起劲,说完各家学说的富民思想,为自己的论点找到了论据,接下来就是引用前朝的实例,打算一举击垮太宗皇帝“国富民强”谬论。

    事实上,富民思想一

    (本章未完,请翻页)直以来并不是只存在于学说当中,华夏的历朝历代的无数政治家都在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西汉时,董仲舒继承先秦儒家不与民争利的思想,要求取消盐铁官营,他提出“限民名田”的主张,反对官僚地主兼并农民,倡导“利可均布,而民可家足”的均富思想。

    司马迁亦反对统治者与民争利,主张因顺百姓自由求富的愿望,发展农工商虞,达到“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薛琰滔滔不绝,太宗皇帝都不禁有些动摇了,低头沉思良久,道:“薛琰!你这小儿倒是极擅诡辩!”

    薛琰一愣,听太宗皇帝突然变了称呼,赶紧离席而起,绕到了太宗皇帝面前,跪倒下拜:“微臣参见陛下,适才微臣失仪之处,还望陛下念臣年幼恕罪。”

    太宗皇帝都直接称呼他的名字了,显然是不打算再将这角色扮演进行下去了,薛琰要是还不乖乖下拜的话,那就当真是不识抬举了。

    太宗皇帝见状一愣,不禁笑了道:“你倒是通透的很!算了,平身吧!”

    薛琰闻言,谢了恩,起身垂首而立,也不言语。

    太宗皇帝见薛琰此刻这幅模样,方才被薛琰辩驳到哑口无言的气闷也都消散了,笑道:“这会儿怎地不说话了,方才不是很能雄辩的吗?民富国强,薛琰!你说的不错,是朕太心急了。”

    薛琰能猜到太宗皇帝所说的心急是指什么,作为一个帝王,太宗皇帝最大的心愿,就是讲大唐帝国打造的远超前隋。

    谁让太宗皇帝极力的打压,贬低隋炀帝呢?

    倘若,这个国家到了他的手上,还比不上被他贬低的隋炀帝,作为一国之君,太宗皇帝的脸面往哪里摆。

    当下,太宗皇帝最为心急的就是,他不但要恢复前隋之时的版图疆域,更要将隋炀帝三征不下的高句丽彻底征服。

    当然,这就需要大笔的钱财来支撑,自然而然的,太宗皇帝就盯上了薛琰手中的玻璃制造工艺,这种东西来钱实在是太快了,犹不得太宗皇帝不心动。

    可是听了薛琰的这番富民理论,再想到当初自己担心的一些事情,太宗皇帝对薛琰手中的玻璃制造工艺,也便淡了心思。

    倘若当真因为玻璃的制造工艺,就阻碍了大唐的科学发展,那么大唐还怎么继续发展壮大?

    “罢了!薛琰!你便安心的做富家翁吧!你那玻璃制造工艺,朕不动心思了!”

    薛琰闻言,不禁一阵惊讶,因为按照他所认知的太宗皇帝,这应该是个独断专行,刚愎自用的皇帝,现在,他居然认错了,虽然没说出一个“错”字,但是太宗皇帝这么说,分明就是低头了。

    太宗皇帝这么一说,薛琰反倒是不好意思了,人家怎么说都是皇帝,是一国之君,为了充盈国库,竟然都屈尊降贵,到了臣子的府上,要是不拿出点儿干货的话,薛琰的心里,还真觉得有点儿过意不去。

    (本章完)
………………………………

第六十八章 盐

    作为一个穿越者,薛琰头脑当中,用来生财的办法自然不少,之前鼓捣出来的活字印刷和玻璃,在他眼中不过是小打小闹,倘若真的想要迅速积累财富的话,办法还有很多,比如一一盐!

    小小的盐看上去平淡无奇,但在华夏的历史上,却曾是决定国家的生死和富强的关键,可以说,盐对农业社会的价值,并不亚于后世石油对工业社会的价值。

    春秋之际,齐国为何能称霸一时,归根结底,原因就是,齐国立国在了一个好地方,早先,周武王平定商纣后,就把原来东夷族所属的营丘封给姜子牙。

    《史记》记载:“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不得不说,周武王对功臣实在是太大方了,相当于把波斯湾给了姜子牙,当然,东夷族做了几千年的高富帅,一直不太服管,也确实需要让老姜整治一下他们。

    不过营丘当时多是盐碱地,不适合农作物生长,因此人口不多,然而姜子牙到齐后,在鼓励纺织等手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鱼盐等自由贸易,齐国的商品很快行销天下,而开明宽松的环境,更是吸引了各国人才和商贾云集齐国。

    《史记》记载:“太公望封于营丘,地瀉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渔盐,则人物归之,繈全而辐凑,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

    借助鱼盐之利,借助于古济水这条黄金水道,齐国人建立起大范围的贸易系统,向外出口鱼盐、布匹,从中原腹地进口大量粮食、物产,而齐国都城临淄也因为贸易,崛起为东方第一大都市。

    晏婴曾对楚王说:“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接踵而在。”

    春秋中期齐桓公时,临淄人口达到20万人,战国中期达到35万人,到了汉武帝则达到50万人,按照当时和后世的人口比例,临淄

    (本章未完,请翻页)简直就相当于后世大上海这样的超级都市。

    由此就不难知道,盐对一个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

    在历朝历代,人们消费支出中,食品支出比重最大,粮食也是古代贸易系统中最大宗的商品,而盐流总是和粮食流形影相伴,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只要控制了盐流,就可以控制了农业贸易。

    盐的生产非常集中,便于垄断管理,只要控制了盐的供应和价格,就可以向所有消费者征收食品消费税。

    华夏历史上的的历朝历代都非常倚重于盐税,盐税更是政府收入中最大的来源之一。

    政府可以跑到1000个老百姓家里每户征收1元税,也可以从1个盐商身上征收1000元税,虽然征税总额一样,但征税成本却有天壤之别。

    前者需要维护多大规模的公务员队伍?每个公务员需要跑多少路才能征到税?

    而且每个人的盐消耗量少,即使涨价涨一倍,人们对价格也不敏感,最重要的是盐税可以隐藏在很多商品背后,绝大多数人不会意识到自己买的一只咸鱼里面,政府已经通过盐进行了征税,通过这种隐形的征税手段,盐还起到现代发票的作用。

    征盐税既不需要花钱圈养庞大的征税公务员队伍,也不会因为征税引发官民矛盾,真是最佳的征税手段。

    《管子》有云:“民予则喜,夺则怒,民情皆然。先王知其然,故见予之形,不见夺之理。”

    春秋之时,管仲第一个将盐铁从私有转变为国有,实行盐铁专卖制度,开辟了税收之外的另一个庞大财政来源。

    《史记》记载:“桓公既得管仲,与鲍叔、隰朋、高傒修齐国政,连五家之兵,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说。”

    而齐桓公则通过砍柴煮盐,再借助于齐国商人在各诸侯国建立的庞大贸易网,实现了全天下人向齐国交税。

    齐桓公由此称霸诸

    (本章未完,请翻页)侯,没有盐带来的贸易系统提供财政支持,齐桓公哪有钱去组织多国维和部队、哪有钱年年开诸侯峰会、怎么维护周天下太平、又如何建立春秋国际新秩序呢?

    春秋战国时代,又有多少国家因为没有这样的系统支持,惨遭齐国蹂躏,遭遇亡国之灾呢?

    有了齐国的成功案例,诸国纷纷效仿,同样靠海的吴国也学去了,《汉书》记载:“吴煮东海之水为盐,以致富,国用饶足。”

    西汉吴王刘濞继续在淮南煮盐,富可敌国,但是后来因为造反被汉景帝剿灭,算是古代版的萨达姆吧。

    可以说,正是历朝历代的中央政府都掌控了盐,才有财力来维持一个庞大的中央集权的帝国系统。

    薛琰最开始想要向太宗皇帝献的便是盐铁国家专有的策略,虽然从春秋战国时起,历朝历代的君王都会将盐铁之利国有化,但是到了前隋,也不知道隋文帝杨坚脑袋被门挤了,还是被驴给踢了,居然将盐铁国有,重新转化成了私有制。

    到了大唐立国之后,依然没有收归国有的打算,太宗皇帝想要称为一代明君,圣君,他可以对着薛琰巧取豪夺,但是却不能对着百姓伸手,很显然,这个策略无法实现。

    不过这也难不倒薛琰,盐铁经营私有化又如何?

    只要朝廷能够掌握优质资源,进行高端垄断,就像薛琰现在垄断玻璃产业一样,到时候,纵然民间依旧可以参与盐铁经营,也会逐渐的被朝廷掌握的高端产品冲垮。

    如今人们吃的大多都是井盐,矿盐,所谓的海盐与后世的海盐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名为“焚海煮盐”,事实上,人们从海里提取食盐,不过是从沿海的海泥当中取。

    薛琰对于当下民间常用的食盐,站在一个现代人的角度来看,可谓感触颇深,食盐当中的杂质不但很多,而且味道也略微发苦,与后世的精盐相比,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

    (本章完)
………………………………

第六十九章 盐政

    太宗皇帝显然没有理解薛琰的意图,当薛琰提到的盐的时候,本能的就要摇头,别看太宗皇帝在薛琰这里,拿的都顺手了,但是“不与民争利”这一点,纵然他是皇帝,也不敢随便违背,特别是太宗皇帝一心要做一个有道明君,这“不与民争利”,可是后世之人,评价一个皇帝之时的标准,越线了,可是要被扣分的。

    其实对于当下允许百姓私营盐铁生意的政策,太宗皇帝也非常不爽,那些利益原本都应该是属于朝廷的,如今却平白的让了出去,明明是口袋里的钱,却飞到了别人的口袋里去,谁的心里能爽?

    要知道,国家对食盐的专营制度,都可以追溯到春秋之时的齐国管仲,盐业经营的巨大商机和利润,被齐国的国相管仲看在眼里,他亲自担任起商务部长,一心为国家搞创收,直接将食盐的生产、运输、销售收归国有,推行食盐国营制度。

    齐国临海,拥有丰富的海盐资源,尽管在食盐生产方面,管仲部分放权给老百姓,但官府仍然严格控制食盐资源的管理和生产者的生产时间。

    至于食盐官府专运方面,无论是本地生产的还是从境外进口的,均归官府统制经营。除了为政府赚钱外,食盐官府专运还能达到战略上的目的。

    对于那些不生产食盐的诸侯国,不听话就不给盐吃,因此,有理由怀疑,齐桓公能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很可能是因为那些前来会盟的诸侯嘴里已经淡出鸟来了,这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早利用经济制裁达到政治目的的案例。

    当时,东方诸国除了齐国外,多采用的是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也就是任用食盐民产、商销,官府只管收税。

    但西方的秦国,也有一个和管仲一样,认识到食盐产业具有“百倍之利”的人物,这个就是商鞅,在他推动下的变法中,山川河泽国有化是一项重要内容,食盐国营也就不在话下。管仲富国,使齐国成为霸主,商鞅又富国又强兵,所以秦能成为超级大国,并一举实现统一大业。

    秦灭六国建立秦朝后,继续推行食盐国营政策,食盐国营的确可以使得国家gdp一路高歌猛进,始皇帝很高兴,但老百姓就不是很开心了。

    秦历二世而亡,虽然不能说是因为盐而亡,但却和盐业国营背后的精神有关,归根结底就是管得太严。

    所以在汉初,为了标榜和前朝不一样,也是民间实在太惨,开始推行“与民休息”政策,开放盐禁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汉初的“弛山泽之禁”,意味着食盐国营政策被取消,民间可以“自由”开采、运输和销售。

    盐官不再承担食盐的产运销,只负责征收盐税,但这同时也给权贵、豪强和富商大贾以垄断的机会,汉高祖弟弟的儿子吴王刘濞就是典型代表。

    吴国靠近东海,有丰富的海盐资源,还有铜矿,于是吴王刘濞招揽

    (本章未完,请翻页)天下亡命之徒,煮海为盐,开矿铸钱。

    吴国实力大增,底气足了后,吴王就不甘心屈居自己侄儿汉景帝之下,召集人马,拉起“清君侧”的大旗,发动了“吴楚七国之乱”。

    因此,汉初取消食盐国营的最大获益者,实际上就是这一类权贵和豪族,如此看来,食盐自由经营也是充满弊端的,但实际上,吴王所推行的食盐政策和中央朝廷根本是相悖的,仍然是国营,只不过是经营权由中央转移到地方诸侯而已。

    当汉中央平定七国之乱后,这种变相国营的盐业活动也随之没落,盐业民营的利润真正开始向民间渗透,但获利者仍然是实力雄厚的富商大贾和豪民,比如被司马迁称为“大煮盐”的齐人东郭咸阳、成都井盐主卓王孙。

    经过汉初祖孙三代的省吃俭用,百姓也休息差不多了,汉武帝即位时可以说是名符其实的富二代,再“无为”下去,如何能够超越爸爸、爷爷,如何能够体现雄才大略。

    所以武帝开始了长期的对外卫国战争,后来,没人敢来挑事了,无法卫国,不管了,随便找个借口就打吧。打到后来,没钱了。于是,武帝把目光投入到利润丰厚的盐铁业,重新开始施行盐铁国家专营,以图创收。

    具体办法与管仲在齐国的政策大同小异,但对于私自煮盐的人,除了没收作案工具外,还要处以“釱左趾”,即给左脚戴上镣铐的惩罚,至于为什么是左脚,鬼知道。

    汉武帝的“食盐国营”主要在两个方面产生效益,一个是经济上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另一个是在政治上贯彻了“重农抑商”的治国方针。

    这对政府来说当然是积极的意义,但国营带来的弊端也不少,官府以低价强制收购盐民们生产的食盐而转手高价出售,可以想见的是,食盐价格猛涨,百姓买不起,只能“淡食”,另外食盐运输等劳役也是要征发百姓进行,这都直接加重百姓的负担。

    当然,最终在舆论的压力下,汉武帝不得不低头认错,下了罪己诏。

    汉武帝死后,西汉实际领导人霍光希望针对武帝以来的政策进行反思,但以御史大夫、盐铁国营的主要支持者和推行者桑弘羊为代表的一小撮顽固分子,坚持按“既定方针办”。

    所以在始元六年,霍光以昭帝的名义下诏,召集各郡国各种专家60余人,到长安与桑弘羊等辩论,进行了一场“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因为讨论的焦点是盐铁问题,所以这次讨论被称为“盐铁会议”,后被学者桓宽编辑为《盐铁论》一书。尽管对武帝的很多政策进行了拨乱反正,但因为事关国家财政收入和军需供应,盐铁国营并没有被废止。

    到王莽时期,食盐国营出现松动,富商大贾通过贿赂地方官府,开始公开或半公开的“盗煮”。

    王莽新朝地皇三年,再次废止了“食盐国营”,

    (本章未完,请翻页)直到曹操重新施行“国营”,食盐私营差不多经历了180多年的时间,当然,这种私营,多是为地方土豪、强人所掌握。

    三国魏晋时期,各个政权吸取了春秋战国东方诸国“不煮盐无以富国家”的教训,纷纷推行军事强制性的“国营”或“军营”政策。

    孙吴就是以军官管理盐政,陆逊就担任过相关职务,所以吴国政府掌握了大量食盐,食盐在当时甚至和谷帛一样充当过货币,比如大将朱桓逝世时,孙权就一次赏赐了五千斛食盐给朱家办理丧事。

    前隋到大唐初年,和汉初一样,采取官少管、促生产的执政理念,隋文帝立国第三年就宣布废除了盐禁,凡是盐池、盐井,政府“与百姓共之”,后来,大唐创立,也基本上继承了这一方针。

    既然允许民间私人开采经营,并不是意味着没有私盐贩子,之所以会有产生私盐,原因自然在于政府的盐禁。

    尽管这时候已经开放了盐业开采经营,但只要不是通过正常手续取得合法开采、经营、销售的,都属于私盐。

    比如唐初开国功臣程咬金,在民间传说中就是个私盐贩子,当时他被盐政稽查队员检查,结果错手打死了官被判徒刑,好在杨广当皇帝,大赦天下,才有机会走上革命道路。

    后来,到了大唐中期,唐玄宗开始败家,导致财政赤字,君臣一起想方设法生财创收,于是食盐国营又被提上了日程。

    为什么历代一缺钱就要打盐的主意呢?

    其实也不光是盐,和它经常在一起搭配的是铁,没办法,古代房地产业不够景气,金融业也不发达,国家赚钱的路子实在不多。

    但是,唐代中期以后的食盐国营制度,和以前有很大不同,叫做“榷盐法”,所谓“榷盐法”,是指食盐国家专卖制度,由以前的官运、官销制改为就场专卖制,也就是说,还是盐民生产,政府低价买来,再高价卖给商人,用商人运输到政府指定经销店贩售,政府控制了食盐的货源,掌握了批发环节,大商人也无法从中兴风作浪。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太宗皇帝也看不到后世不孝儿孙种种作为,虽然,他也不愿意让民间私营盐业,可是规矩是早就定下来的,倘若他想要再将盐业收归国有的话,单单是那满朝文武的唾沫星子就够他受的了。

    当薛琰突然提到盐的时候,太宗皇帝本能的认为,薛琰给他出的主意,就是改革盐政,变私营为国营。

    虽然心动,但是太宗皇帝还是连连摇头:“不可!不可!万万不可!自古官不与民争利,更何况是朕这个皇帝!”

    薛琰在心里大翻白眼:不与民争利?刚刚墨迹了那么半晌,是谁想要从他这里将玻璃的制造工艺抢走的。

    “回禀陛下,微臣所说的盐,并非盐政,而是~~~~~~~~~海盐!”

    (本章完)
………………………………

第七十章 赠宝送瘟神

    海盐?

    太宗皇帝闻言,不禁皱眉,他可不是没见识的,当年领军作战,纵横天下,什么没见过,薛琰所说的海盐,他自然也知道,而且海盐的历史距今也有上千年了。

    姜子牙治齐,便曾鼓励百姓煮盐,所煮出来的盐,事实上就是海盐,只不过海盐虽然也是盐,但吃过之后,很容易引起腹泻,呕吐,重则甚至会危及生命。

    “不妥!不妥!虽说朝廷出面,管理盐田,确实可以增加产量,但海盐比不得井盐。”

    太宗皇帝为什么说“不妥”,薛琰自然也能猜到,这个时候,沿海地区所生产的海盐,确实存在着众多的弊端,特别是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响,但那并非是海盐之故,而且当下沿海地区所生产的海盐,事实上还只是粗盐,只是经过粗加工,还没有剔除粗盐当中含有的杂质,人吃了,自然会危及健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